辑导语:在你的印象中,是否从小到大各大商场步行街都会有“十元百货店”的身影?从曾经的“十元店”,让位到后来的“名创优品”,再到现在的“拼多多”“淘特”等线上十元店,其中的商业模式和内在逻辑是如何变更的?如果你也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话,那就一起看下去吧~
线上线下的两声呐喊,似乎吹响了十元店模式重构的号角。
3月23日,淘特上线十元店,3月31日,名创优品向港交所递交IPO。互联网语境热络的讨论氛围,似乎瞬间把人拉回了过去:
小镇商业街尾人头攒动,空气里充斥着《那一夜》与《冲动的惩罚》,大爷大妈的面前摆着大大的喇叭,循环往复地播放着“全场十块钱,随便挑,随便选”——这一现今看来略显魔性的语句。
纷杂、凌乱的十元店亦或是两元店,曾凭借着物美价廉在21世纪初中国的低线城市大杀四方,而日后拼多多、名创优品、淘特涌现所掀起的旧闻或新战事,或许也从未脱离曾经的逻辑。
一、夫妻店的衰亡与迁移
千禧年以来,国内消费市场物价飞涨,过去的两元店摇身一变成为了十元店。
伫立于三四线城市乃至小镇街头的十元夫妻店多以邻里生意为主,商品组成结构类似“1+1”,即日用品+小物件、玩具等“无用品”,也就是将楼下小卖部的日用区生意与广场玩具地摊贩的生意一块做。
受地域环境影响,夫妻店所处本地市场客流有限,客单价也相对较低,也很难支撑其走量的薄利多销模式,要想活命,唯有暴利。
由于消费市场早已建立对日用品类的价值印象,所以即便夫妻店能靠低价收购库存尾货压低成本,也很难通过售卖日用品赚取暴利,千奇百怪惹人关注、价值印象模糊的“无用品”自然成为了利润来源。
据悉,夫妻店中千奇百怪的“义乌货”进价极低,某些小玩具在市场甚至论斤批发,平均下来成本两元不到,无异于暴利。而十元夫妻店的逻辑就此产生:靠日用品引流,靠“无用品”赚钱。
在信息传播缓慢的过去,这样的打法并无不妥,很多90、00后也将坐落于家乡商业街的两元店、十元店视为孩童时期的“精神乐园”。只是,这一切均基于一个大前提——作为引流的日用品具备价格竞争力。
很快,崛起的电商便击穿了夫妻店的底层逻辑,其中最具杀伤力的,显然是崛起于下沉市场的拼多多。即便夫妻店店主能拿到优质库存、尾货渠道,但其根本打不过拼多多几近出厂价的白牌商品。
大爷大妈们互相拿着手机“砍一刀”,好似一把火烧毁了十元夫妻店的大本营。日用品的价格优势的击穿,暴利的“智商税”商品又几乎不存在复购,远不如贩卖零食和烟。因此,低线城市所谓的两元店、十元店,最终在下沉电商的侵蚀下被收束为小卖部,走向衰亡。
其实,回看十元夫妻店衰亡史不难发现,“被杀死”并非商业逻辑的谬误,更多败于夫妻店“开店谋生”的先天劣势。缺乏资金盘的小镇单店,几乎撑不起任何异化的商业模式。
因此,夫妻店模式虽然陨落了,但十元赛道日用品与“无用品”的逻辑并没有改变,前者让位给了9块9电商,后者则披着“廉价精致”的外衣登上历史舞台。脱胎于美妆杂货铺哎呀呀(Aiyaya)的名创优品便是后者的集中体现。
名创优品的定位则是“年轻人都爱逛的生活好物集合店”,这里的“生活好物”,多是廉价的非必要之物。这点上,名创优品与十年前吸引着熊孩子拉扯大人衣袖索要玩具的夫妻店一脉相承。
只不过,名创优品崛起于一二线城市,定位商圈、大学周围等人流集中区域,客流显然能支撑起薄利多销的生意。
不必走夫妻店的暴利路线,商品质量得以提高,为其对抗拼多多的白牌商品创造了条件。因此,名创优品没有继承小镇夫妻店城乡结合风格,而是将优衣库、无印良品乃至三宅一生的元素“有机整合”,并在商品包装层面下功夫,以十元精品店之名横空出世。
二、名创优品没有3.0
现在看来,名创优品成功原因有二,一是定位,二是模式。
叶国富曾坦言:“幸福感就是名创优品的秘密。”虽有商务话语自卖自夸之嫌,但正如其所言,名创优品精心包装的“购物幸福”,或许正是其能够掌握十元线下流量的命门。
不过,所谓的幸福,或许更多是贩卖慰藉。经济萧条时,人们会秉持强烈消费欲望购买廉价奢侈品聊以自慰,这种低价产品偏爱趋势在经济学上又被称为“口红效应”。
而深陷住房、收入等焦虑的年轻人,恰恰是“口红效应”最好的践行者,为“十元店”的廉价,叠加精致包装所构建的“高级”调性买单——女青年感受、挑选、欣赏着自带仪式感的小商品,直面消费主义欲望,以不到百元的账单享受富婆式购物的快感。
“廉价精致”虽行之有效,但真正支撑名创优品将门店开到5000家的,还是叶国富为其套上的独特加盟模式。
简单来说,名创优品加盟商只需交钱与分钱,且款项日结,无需负责门店实际经营。因此与其说是加盟,更像是投资。在此模式下,加盟商坐享其成,而品牌则转嫁风险,轻资产快跑,并拿着疯狂扩张带来的流量向上游工厂压价,压低成本。
显然,叶国富对自己这套模式极为自信,2018年,名创优品曾高调推出“百国万店计划”,计划在2022年前将门店数扩充至一万家。
如今限期已至,KPI方才过半,计划亦多次推迟,曾经的“十元店”之王,最终还是对现实俯首称臣。背后的逻辑源于两点,一是没有护城河,二是故事不再吸引人。
围绕是否具备护城河,大致可将名创优品划分为三个时代。
1.0时代,名创优品靠“精致”定位与投资式的加盟模式在十元赛道杀出血路,但二者均能被轻易复制,所谓的性价比也仅仅是与产品细分赛道上中高端品牌相比。可以说这一阶段,名创优品并无护城河可言。
2.0时代,门店陡增、获高瓴、腾讯注资的名创优品意识到了护城河缺失,疯狂购入外部IP,打造矩阵,试图通过海量IP与其他精品店划清界限,并提高商品溢价。该阶段,名创优品企图打造IP护城河,但并不够深。
显而易见,3.0时代的名创优品应具备难以逾越的护城河,但数年过去,3.0时代却迟迟未能到来,反倒是等来了消费市场口味改变及商业模式暴露出的弊端。财报显示,2019至2021财年,名创优品分别亏损2.94亿元、2.6亿元和14.29亿元;单店收入连续下滑,两年间减少80万元。
过去一两年,以潮玩为代表的兴趣消费取代了以往的“精致感”,成为了年轻人新的“精神注脚”。当购物的快感嫁接到拆盲盒的快感上,名创优品只能加入。
另一方面,象征品质消费的新消费赛道走低,使国内消费市场呈现出分化态势:曾被国产品牌“平替”的大牌正在掀起战略反攻;拼多多、淘特的白牌商品亦走向主流。这使得其赖以生存的“廉价的精致”变为了“溢价的精致”,用户买单意愿降低。
摆在叶国福面前的只有两条路,降价砸市场或向上冲刺。可由于存在着实体门店的制约,名创优品低价位段无法与淘特、拼多多抗衡,抬高溢价几乎成为了唯一的路。
但“廉价”刻板印象早已形成,抄袭、低质等负面舆论层出不穷,不断降低着名创优品的品牌附加价值。而1.0到2.0转型的关键节点,名创优品将“壁垒”押注于外部IP,亦削弱着其品牌自身影响力。
就以名创优品近年大举转攻的潮玩为例,自有品牌“TOP TOY”虽在店铺设计、品牌调性方面刻意规避名创优品的身影,但店内商品仍依靠外采与合作为主,好比翠花更名Vivian,但出身、血脉从未改变。
尽管“TOP TOY”从泡泡玛特、玲娜贝儿的成功经验中获悉自主IP的重要性,但错失2.0时代的名创优品已然很难再打造一个全新的爆款IP,从故事的讲述者沦为复述者。
因此,致力自主IP或许曾是名创优品3.0时代应有的护城河,但市场语境早不复当年,姗姗来迟的名创优品充其量跻身2.5时代,距离真正的护城河仍有着难以逾越的距离。
三、拼淘对决线上十元店
与重视年轻人、缔造“廉价精致”的名创优品不同,拼多多、淘特面向整个消费市场,取胜的门径仅有一条——物美价廉,亦或是表面上的物美价廉。
十元赛道,“价廉”已被限制,打造“物美”的白牌商品成为了这场战役的关键。
对高线城市而言,白牌商品是消费降级的产物,但大量过去不存在于县域、农村场景的商品从无到有,走入下沉市场,却是明显的消费升级。
两面市场皆具,主营品类也必须做到大一统,所以二者并没有像名创优品一样沉迷于“花里胡哨”,而是专注过去十元夫妻店中的日用刚需商品,按汪海的话说就是:“专注于日常生活中大家每个人都需要的小东西。”
拼多多与淘特的对狙之中,拼多多作为守方仅是默默延续着9块9商品,并没有刻意标榜“十元店”,而淘特作为挑战者,除明确定调并分出板块外,还辅以大肆宣传,意欲十分明显。
与其说淘特是业务创新,不如说是以讲述“产品”故事的打法拔高自己。
这个故事是这么展开的:“基于消费洞察,淘特与工厂在研发、制造、品牌、履约上全面合作,通过M2C模式,从根本上简化和变革商品流通方式,用高时效、低成本、好服务的优质性价比商品,打开广袤下沉市场,服务好消费者。”
这段业务描述有两个关键点,一是“与工厂合作”;二是“优质性价比商品”中的“优质”二字。显然,淘特想通过商品“产品化”与拼多多的白牌商品划清界限,顺带为后者刻上“低质”的烙印。
但这个故事或许根本无法讲通:合作制”并不能直接指向“优质”;市场亦不会为所谓的“优质”买单。
尽管拼多多没有官方下场同工厂合作开店的先例,但早在2019年,拼多多就已有所谓的“扶持工厂”、“打造优质工厂”计划,故事层面并没有本质区别。
前文已述,拼多多与淘特争夺的焦点在于“物美”,而支撑“美”的并非“优质”“美学”,而是粗暴的价格。
以纸巾为例,淘特十元店包装出了一个平台与工厂合作缔造的“优质纸巾”,可即便其纸巾质量确为上乘,在用户简单的浏览-下单的消费场景下品质也无法透过屏幕传达给消费者。
这并非商品质量的问题,而是优质”逻辑的结构性问题,好比中餐明明比寿司好吃,但外国人都喜欢寿司,却连中餐的菜名都叫不上。
诚然,故事讲不通并不意味着淘特的合作模式一无是处,“N元N件”的集单模式能制造虹吸效应,使淘特产地厂成为快递价格洼地,将快递成本无限压低,进而助其控制成本,打价格战。但这一切均建立在用户愿意为“N元N件”模式买单的情况下。
但事实上,绝大部分拼多多、淘特用户为刚需而来,目的性较强。倘若是纸巾等高频消耗品还好说,可如果是鼠标垫、充电线等非消耗品,“N元N件”的降本逻辑反倒会成为桎梏。况且真打价格战,淘特未必有拼多多那般野蛮。
退款场景来看,淘特秉持退货退款,且退款过程需商家同意,用户无运费险退款需自担运费,即便有运费险,运费也由用户垫付。
上述流程合理合法,没有任何问题。但在拼多多,用户若发现低价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只需拍照上传平台,拼多多大概率会同意其退款不退货的申请,无需商家同意。就算商家拒绝退款,申诉成功率也无限趋近于0。
对商家而言,拼多多的退款场景无疑是强盗逻辑,这也映射出拼多多对用户的极度偏袒。在十元赛道,此番不对等、不合理的处理流程正是低价表象下的强背书,仿佛一刀砍在商家的脊梁骨上,引得台下看热闹的观众血脉喷张。试问在如此野蛮的打法面前,淘特何以迎战?
其实,十元店赛道上商业模式变了又变,但内在逻辑却始终如一,即为特定人群对接需求。过去,两元店在大人眼里是便宜日用铺,在孩子眼里却是缤纷的乐园,大人买锅铲,小孩买玩具,自洽且安然。
因此,决胜十元赛道的要点并不在于讲故事、人为制造需求,毕竟十元也好,百元也罢,终归是价值符号,与其刻意站在此番逻辑下思考,不如简单地将对的商品贩卖给对的人。
作者:文烨豪;编辑:吴先之;公众号:光子星球
本文由 @光子星球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着“味极天骄餐饮集团”知名度越来越高,旗下的爱卤不卤、九眼桥翠花串串、醉鹃城等品牌在全国各地加盟势头迅猛,加盟、开业等喜讯不断,越来越多的加盟商选择与公司合作,公司也力争让每一个加盟商开店无忧,真正实现共创共赢!
十月各品牌部分开业门店如下:
01
< class="pgc-img">>九眼桥翠花串串云南洱海店
02
< class="pgc-img">>九眼桥翠花串串重庆奉节店
03
< class="pgc-img">>九眼桥翠花串串宁夏吴总
04
< class="pgc-img">>九眼桥翠花串串西安未央店
05
< class="pgc-img">>醉鹃城甘肃平凉庄浪店
06
< class="pgc-img">>牛上皇榆次店
07
< class="pgc-img">>爱卤不卤江苏无锡店
感谢合作伙伴们对于我们味极天骄公司的认可!您的信任是我们源源不断的源泉和动力,我们也将始终保持初心,独具匠心,始终用心,做好每一件产品,服务好每一位客户,与合作商携手共圆品牌梦想,共创市场辉煌!
湖上流传着这样一条规矩:
黄晓明每拍两部正剧,就会奖励自己一部霸道总裁。
于是,我们见识到各种各样的“明式”霸总。
比如,最经典的《泡沫之夏》洛熙。
< class="pgc-img">>再比如,电影版《何以笙箫默》的何以琛。
< class="pgc-img">>又比如,《锦绣缘华丽冒险》里的左震。
< class="pgc-img">>都是十分套路化的霸总。
他们或邪魅一笑,或故作深沉,或深情壁咚女主。
表情紧绷。
肢体用力。
让人止不住感叹:这样的霸总,好油,好做作!
所以,霸总究竟应该怎么演,才对味?
这似乎不是一件易事。
用力过猛,分分钟变黄晓明。
但不用力吧,又可能毫无情绪,全程面瘫。
其实,早在2008年,邓超就演绎了一个教科书式的霸总。
那是在电视剧《钻石王老五的艰难爱情》。
< class="pgc-img">>名字很土。
可,邓超饰演的男主孟皓,堪称霸总天花板。
他有血有肉,形象丰满。
霸道总裁的豪气,他有:
“结婚以后,我有一半财产都属于你。”
< class="pgc-img">>一个自然的动作,就能撩拨他人心弦。
< class="pgc-img">>面对情敌时,他又换了一副面孔。
心狠手辣。
咄咄逼人。
这是一个上位者的真面目。
< class="pgc-img">>看看,什么叫做自然不做作的霸总。
这就是!
那么,比起黄晓明,邓超的霸总到底赢在哪?
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抛开自己最帅的观念。
其二,真正地去感受人物。
幕后花絮中,邓超就提到,自己为演好角色,花了很久去观察真正的总裁,从而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没有把角色当成一种耍帅工具,就已经赢在了起跑线。
可惜,现在一提到邓超,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跑男”和“逗比”。
鲜少人知道,他也有那么“苏”的一面。
当然,这可以说是他一直以来的追求。
为什么?
因为就像霸总之于黄晓明,邓超也有自己的执念。
他的执念,就是成为一个“喜剧人”。
邓超对喜剧深沉的爱,由来已久。
还在中戏时,他的毕业大戏就紧扣搞笑主题。
形象大胆出格。
白裙子。
麻花辫。
小高跟。
高领无袖上衣。
对比其他中规中矩的学生,邓超的选择十分豁得出去。
< class="pgc-img">>兰花指若隐若现,粗壮手臂做着和气质完全不符的扭捏动作。
这场戏叫做《翠花,上酸菜》。
一场下来,他换了三个角色,尝试了三个角色。
表现方式倒是出奇一致——
夸张奔放,用自己“丑态百出”,换来观众哈哈大笑。
< class="pgc-img">>表演这段时,邓超不过大三。
他获得了极高的称赞。
台下观众掌声雷动,老师同学投来赞许的目光,都让他深受鼓舞。
可以说,这场戏的成功,不仅帮他打开了知名度,更埋下了对喜剧的执念。
但现实总是造化弄人。
挚爱喜剧的他,走红靠的却是一些深沉严肃的角色。
毕竟,早年邓超人送外号“皇帝专业户”和“高干子弟专业户”。
他被人知晓的开始,就是电视剧《少年天子》。
< class="pgc-img">>邓超在里面饰演顺治皇帝。
董鄂妃离世那场戏,他爆发力一绝。
感受到怀里的人渐渐没了气息,他缓缓侧头,隐忍不抉。
他不敢看,更不敢面对。
可他终于还是看见了,泪水在不知不觉间淌下。
< class="pgc-img">>因为悲伤,他周遭的空气仿佛都停止了流动。
他眼神空洞,双手颤抖着放下怀里的她。
< class="pgc-img">>做完这一切,他早已是泪流满面。
但他显然还不能接受董鄂妃的离世,还在继续她生前的话题:“还冷吗?”
下一刻,他又仿佛突然清醒。
巨大的悲伤向他袭来,他崩溃了。
他想要说话,却只是一直张着嘴巴,发不出声音。
< class="pgc-img">>最后,那股强烈的情感冲破了一切。
他哭倒在董鄂妃的身子上,发出悲鸣:“我真的没有办法了!”
< class="pgc-img">>戏播完,邓超一炮而红。
而他的福气,还在后头。
他演完顺治帝,第二个、第三个皇帝角色找上了门。
然后是两个高干子弟角色——
《幸福像花儿一样》和《甜蜜蜜》。
女主也都是一个人——他未来的老婆孙俪。
< class="pgc-img">>就这样,邓超在名气渐长的同时,也收获了爱情。
稳定下来后,他开始了折腾。
没错。
他决定要回归本心,拍喜剧。
还是自导自演的形式。
他的合伙人,是编剧俞白眉。
两人相见恨晚,一拍即合。
于是,他们接连合作多次。
其中有两部,名号最响。
一部叫《分手大师》。
另一部,叫《恶棍天使》。
从此,邓超和俞白眉的组合,成了烂片代名词。
曾有人问过邓超,为什么要这么坚持和俞白眉合作。
他的回答是:“因为没办法,我们就是臭味相投。”
< class="pgc-img">>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议论,他都知道。
邓超还坦然一笑:
“什么俞白眉毁了我,我毁了俞白眉,我们都虚心接受。”
所以,电影到底拍成了什么样,让他们的口碑经历如此滑铁卢?
先说2014年的《分手大师》。
邓超担任男主。
女主是正当红的杨幂。
配角列表也很丰富,包括但不限于柳岩、古力娜扎、吴京、谢楠、金星和韩寒等。
只是呈现出来的效果,不尽人意。
就看戏中,邓超上台表演这段,画面是不是像极了,他曾经的毕业大戏?
< class="pgc-img">>肢体动作夸张。
面部表情扭曲。
扮丑确实到了一个极致,放得很开。
邓超仿佛全身都在使劲,每个细胞都在叫嚣着:“快笑啊!快笑啊!快笑啊!”
< class="pgc-img">>但观众又怎么会买账。
装疯卖傻的表演,根本就不是喜剧,更别提打动人心。
影片上映后,豆瓣评分低到5.1。
< class="pgc-img">>评论区也是骂声一片。
“自己买票看的,30分钟后忍无可忍,愤然离席!”
< class="pgc-img">>“这不是电影,连小品也算不上,只是邓超在公司年会上的一场表演!”
< class="pgc-img">>“邓超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 class="pgc-img">>面对滔天怒意,邓超没有退缩。
于是,在2015年,他和俞白眉的又一力作《恶棍天使》上线了。
这次还带上了老婆孙俪。
小两口,分工明确。
一个男主。
一个女主。
< class="pgc-img">>效果如何呢?
自然还是巨烂无比。
最后,喜提豆瓣评分4.3,成功挽救5.1分的《分手大师》。
< class="pgc-img">>剧情依旧很像一堆硬凑的段子。
至此,网友彻底失望,直接放狠话:
“邓超毫无喜剧天赋!”
“如果不是孙俪的观众缘,这片还得蹭蹭掉三分。”
< class="pgc-img">>一波又一波谩骂袭来,邓超总算是暂缓了逐梦的脚步。
其实这也不是坏事。
因为搞笑出了名(虽然非议重重),另一个喜剧馅饼,砸到他了——
周星驰电影《美人鱼》,男主定为邓超。
< class="pgc-img">>星爷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2016年2月8日,影片上映。
它很快刷新多项纪录,票房4天破10亿,总票房也来到了33.9亿。
< class="pgc-img">>片中,邓超报警的片段成为名场面。
就算你没看过完整的,也一定对这个梗有印象:
“我们是受过专业训练的,除非忍不住……”
< class="pgc-img">>邓超的口碑,触底反弹。
他的喜剧表演,开始被一些人认可。
许多人说,这是因为有星爷背书,星爷加持,否则,邓超还是会一路瞎搞。
确实星爷有魔力。
但邓超本人也有实力。
2017年,邓超凭借电影《烈日灼心》,拿下金鸡影帝。
瞬间光芒四射,风头无俩。
< class="pgc-img">>电影中,邓超饰演的辛小丰,有一段被注射至死的表演。
< class="pgc-img">>暴起的青筋。
瞪红的双目。
断断续续的喘气。
每一个细节,都堪称震撼。
这才是演员邓超的实力。
直到这时,人们才猛然惊觉:
他还是那个好演员。
前提是,不要演自己导演的喜剧。
俗话说得好,条条大路通罗马。
邓超对喜剧人的执念,又怎么会轻易放弃。
更何况,电影不成,还有别的路子可走。
综艺就成了邓超又一个释放天性的舞台。
“奔兄”时期,动不动就来一句“We are 伐木累”。
< class="pgc-img">>和陈赫的组合“天霸动霸TUA”。
< class="pgc-img">>更别提,他在节目中的各种搞怪。
< class="pgc-img">>退出“奔兄”后,他也依然活跃在综艺里。
上热搜的词条,各个都是邓式幽默——
努力造梗,但就是差点意思。
“邓超陈赫鹿晗好像刘关张”。
< class="pgc-img">>“邓超立定跳远反面教材”。
< class="pgc-img">>“邓超说彭昱畅是邓式英语的传承”。
< class="pgc-img">>他平日里的微博,也是一样的画风。
灵活使用狗头表情包,叫着叔叔和哥哥们。
< class="pgc-img">>“把外套从衣架上取下,拿着衣架出门了,大家早。”
< class="pgc-img">>又或者来一句“完了,我老婆要学针灸”。
< class="pgc-img">>久而久之,邓超也算是实现了一个小目标——
人们看见他,就能联想到“逗比”这个词。
只是,这种日常的小打小闹,对他的喜剧事业并没有任何加成。
还是那句话。
邓超是个好演员。
但就目前表现而言,绝对不是一个好的喜剧演员。
纵观国内喜剧市场,混出头的,大体分为两类。
一类是像沈腾这种,自带笑点的演员。
他甚至不用开口说话,只是站在那里,就能惹人发笑。
前不久,在第十一次文联代表大会中,邓超就遇见了沈腾。
两人加上吴京、黄渤来了个合影。
< class="pgc-img">>邓超传上微博后,前排评论关心的都是:
沈腾到底在看什么啊?
< class="pgc-img">>看,这就是惊人的喜剧天赋。
比起沈腾,邓超的长相明显更加严肃。
所以再怎么搞怪扮丑,都没有那份浑然天成。
难道喜剧演员,就一定要自带喜感吗?
当然不是。
这第二类,就以周星驰为代表。
< class="pgc-img">>有人说,周星驰最擅长的便是严肃搞笑。
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合理的故事线,然后不断交织,形成情节冲突,笑点也随之而来。
大家笑,恰好是因为他认真。
无需刻意。
无需讨好。
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很可惜,邓超的喜剧做不到如此。
原因,可能有二。
要么真没天赋。
要么没有用心,只为圈钱。
说来也巧。
今年年初,邓超又加盟了一档综艺。
那就是著名的偶像选秀节目——《创造营》。
台上的小年轻大多实力尴尬,土味情话倒是一句接一句,看得网友眉头皱起。
< class="pgc-img">>台下的邓超,估计也有同样的感受。
只见他直愣愣望着舞台,眼神却空洞无比。
< class="pgc-img">>可后台采访时,他却表扬了节目组,称这能让观众看到世界的参差。
个中深意,懂的都懂。
< class="pgc-img">>再后来,邓超就拥有了出圈表情包:“这就是世界的参差吗?”
< class="pgc-img">>这不比他的电影段子有趣?
这不比他扮丑热舞来得轻松?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有真感受,真东西,和观众实现了共情,他们才能发自内心地笑出声。
希望邓超能够明白,段子的堆砌毫无意义。
喜剧从来不是单纯的搞怪。
它同样需要真情实感。
所以,不要再乱折腾了。
或许放下执念,看见观众,潜心创作,对自己,对观众,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