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冰城成了今年夏天最火的爆款,多少人看到“我爱你,你爱我,蜜雪冰城甜蜜蜜”的文字,耳边还能不断回想起魔性的旋律。
< class="pgc-img">>大约是两年前,小帅在一家电商平台打工,参与了一个品牌联合推广项目,合作商中就有蜜雪冰城。
在内部讨论会上,小帅提出了个疑问:“为什么找这么low的品牌合作?星巴克不能谈谈?”
最后,跟星巴克没谈成,还是和蜜雪冰城合作了,效果很不错,15天推广期,为平台引流了50万单。
蜜雪冰城没有火时,就有如此庞大的流量,现在还得了?前两天又开会商讨新的品牌联合推广计划,小帅主动提出了蜜雪冰城,同事笑道:“现在人家看不上我们了!”
< class="pgc-img">>小帅家楼下有家蜜雪冰城,这家店铺的位置开过一点点、口渴了、五十岚、大脸鸡排、蛋糕店……
没有撑过一年的,开业时门庭若市,半年后门可罗雀,一年倒闭。只有这家蜜雪冰城开了一年半,依旧天天排队。
想想这家店的“前辈们”:一点点、口渴了、五十岚,一个个专业做奶茶的都关门大吉,为何只有蜜雪冰城活了下来?
因为,他们根本不是一家卖奶茶的店,他们卖的其实是“可口可乐”。
饮料究竟有多暴利?
饮料行业说通俗点是开水兑糖浆,技术门槛不高,成本极低,卖矿泉水的甚至连糖浆钱都省了,直接消毒、灌装、封箱、卖钱。
< class="pgc-img">>2020年,农夫山泉在港交所上市时,股价从39港元一路涨到68港元,把老板钟睒睒一度抬上了中国首富的位置。
为啥一瓶两块钱的农夫山泉能让钟睒睒当上中国首富?因为矿泉水太暴利了,做的基本是无本买卖,找处好水源,建个工厂,即能源源不断生产矿泉水,连产品研发都不要。
花旗银行数据显示,农夫山泉连续八年蝉联中国矿泉水市场第一,这样的企业利润有保障,投资人自然愿意投钱。
< class="pgc-img">>在农夫山泉之前,矿泉水市场的霸主是娃哈哈。有次,娃哈哈老板宗庆后和福耀玻璃的曹德旺在《对话》节目中争了起来。宗庆后称:“做矿泉水不赚钱。”
曹德旺立刻反击说:“我弟弟是做京珠矿泉水的,赚钱吓死人了!整个成本就是那个瓶子。宗先生要是不介意,我和弟弟马上在你旁边建个厂,那个是赚死钱的!”
宗庆后只好笑笑不说话了。
还有更直观的数据,2008年,小帅在麦当劳打工,有位老员工告诉小帅:“一杯大可乐的成本只有7分钱,装可乐的杯子和冰的成本都比可乐高。”
而大杯可乐的售价是9元。麦当劳可乐机后面接着一瓶二氧化碳和一箱可乐糖浆,5秒钟冲一杯9元的可乐出来。可口可乐的市值有2300亿美元。
< class="pgc-img">>正是这种近乎无本的买卖,这两年吸引了无数资本涌入。
喜茶、奈雪的茶、瑞幸咖啡、茶颜悦色、元气森林、蜜雪冰城、农夫山泉……无一例外受到资本追捧。
蜜雪冰城不想做奶茶第一股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喜茶和奈雪的茶被资本市场冠上了“新茶饮”的名号。
新茶饮是传统奶茶店的升级版,把原来台湾路边随处可见的个体奶茶店,变成对标星巴克的概念,更贴近资本市场对奶茶店的期望。其实卖的还是奶茶,增加了点原茶和水果罢了。
以奶茶第一股奈雪的茶为例,上市首日即破发,揭开了新茶饮概念的虚伪。
< class="pgc-img">>表面上看,奈雪的茶门店开在一二线城市的CBD内,店内装修考究,对标星巴克“第三空间”的概念,打造“PRO”旗舰店。
但这些都变成了奈雪沉重的成本,CBD的租金、高昂的装修费用无一不压在利润上,奈雪同店的毛利率从2018年的24.9%,滑到2020年的12.6%,暴跌一半。
奶茶价格没变、生意也没变差,只因开店成本太高,压垮了毛利率。净利润则从来没有盈利过,2018年-2020年累计亏损1.37亿。
纵使奈雪的茶日后可以成为中国的星巴克,但资本是理性的、流动的,你这里不挣钱,人家当然跑路了。“美好的未来”是留给“韭菜”的。
< class="pgc-img">>蜜雪冰城选择做“可口可乐”。表面上看,蜜雪冰城是家奶茶店,但喜茶、奈雪以直营为主,蜜雪冰城以加盟为主,加盟和自营的各有好处,不在本文讨论。
加盟可以利用社会上的钱,最快限度扩张门店。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奈雪的茶有门店507家,喜茶有门店695家,蜜雪冰城有门店1.5万家,新茶饮双雄加起来的门店数不及蜜雪冰城的一个零头。
蜜雪冰城的1.5万家门店,开在小区、学校、地铁站、公交站、园区、CBD附近,低廉的售价让它不用专挑CBD去开,租金成本大为降低。
这1.5万家门店本质上是超市,离消费者非常近,随手就能买一杯。
价格便宜+方便购买,就像我们日常去超市买一瓶可乐一样。
< class="pgc-img">>农夫山泉、可口可乐是蜜雪冰城成功的样板,饮料行业已经成熟,上市后大有可为。既然这样,蜜雪冰城当然不会去做暂时看不到盈利前景的新茶饮。
一年赚回开店成本
加盟一家蜜雪冰城的的成本大约在30万,一杯奶茶的毛利50%,平均客单价按6块钱算,一家店一天卖700单,一年毛利有76万元,再扣掉40万的人工、店面成本,一年赚回加盟费,并不困难。
有人问,一杯4块钱的柠檬水为何还能做到50%的毛利?秘密在于蜜雪冰城自建了上游工厂,自己生产原材料。
蜜雪冰城做的也是开水兑糖浆的生意,所以蜜雪冰城的口味无法和喜茶、奈雪的茶相提并论。
< class="pgc-img">>不少对品质有要求的消费者坚决不喝蜜雪冰城,“喜茶用的是新鲜水果和原茶调制的,蜜雪冰城全是化工产品。”
诚然,喜茶制作工艺更考究,但也给门店管理带来了负担。比如一杯喜茶制作时间过于漫长,即使店里排队的人不多,仍需等待十几分钟。
排队时,等上1-2个小时也很正常。喜茶用到的水果要清洗三遍以上,保持8个小时的赏味期,切之前要洗好几遍手……
品控越复杂风险越大,受到上游水果供应商影响也越大,很可能陷入难以标准化的困局。
星巴克做一杯咖啡只需在自动咖啡机上按下一个键而已。
< class="pgc-img">>蜜雪冰城在上游工厂中,把所有原材料制作成半成品,来店即冲,节约的出单速度,庞大的销量又让上游工厂产能扩大,进一步压低成本。
全国1.5万家门店喝到的口味保持一致,就如全世界的可口可乐味道相同,蜜雪冰城提供的是标准化产品,可能不够阳春白雪,但的确“我爱你,你爱我”。
很多自媒体在分析蜜雪冰城成功秘诀时,往往只讨论便宜和性价比,却没有抓住蜜雪冰城的本质,他和其他奶茶品牌并不在同一个赛道上,全中国能阻止蜜雪冰城扩张的,或许只有农夫山泉了。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能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作者:江左佑安
性价比是一个有原罪的词。在一分价钱一分货的硬道理面前毫无还手之力。”
笔者邀您阅前,先思考:
- 掂大勺起家对于餐饮企业有什么影响?
- 为什么蜜雪冰城能够全国开遍5000+门店?
- 性价比对于蜜雪冰城意味着什么?
01 餐饮洗牌,“成也大勺败也大勺”
前段时间和一位餐饮老板交流,他说:
“为什么现在餐饮行业洗牌这么严重,甚至可以用行业大清洗来形容。因为早期的一批餐饮企业都是掂大勺出生,菜品口味上没问题,慢慢就做起来了。但是现在的餐饮行业,好吃是本分,竞争开始转移,很多企业就关店倒闭了”
这让我突然意识到,创始人作用,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堪称“成也大勺败也大勺”。
那什么是创始人作用呢?
它指的是企业早期,受创始人意识形态产生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长期作用于公司,又被称为企业基因。
在企业的展现形式可能是公司文化,企业愿景;也可能是创始人魅力,团队价值观。
但是企业基因论也饱受争议,比如阿里腾讯的“toB、toC”基因论。最大的争议原因之一就是:很多大公司业务赛道转换很多。
比如阿里云做的就很成功,那阿里有云基因?美团一开始是团购,后来做外卖,难不成美团有外卖基因?这就是典型的业务决定基因的思考逻辑。
企业业务并不代表企业基因。
这就类似,一家餐厅的主打菜是番茄炒蛋,然后你出去就说这家餐厅的基因是番茄炒蛋?显然不是企业基因论的问题,是发出争议的人对于基因论的误解。
基因不是表面上做的业务,而是内在的价值观和做事逻辑。
02 5000+门店,基因的优胜劣汰
提起蜜雪冰城,很多茶饮个体户创业者会骂它是行业搅屎棍,好不容易提上去的价格,随着它的到来,又会陷入混战。
可是,它却无意挑起价格战,一直都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和价格体系,有条不紊的开店布局。
它以2元冰淇淋+3元柠檬水起家,逐渐丰富品类,拓店加盟,堪称闷声发大财的典范。
这场混战因它而起,却与它无关。
Ⅰ. 隐形巨头,5000+门店不过是冰山一角
2018年底,蜜雪冰城全国门店数量5000+,成为中国线下门店数量最多的茶饮品牌。
看到5000+门店,很多模仿竞争者就会想怪不得跟它拼不过性价比。
因为在餐饮行业,有规模优势这种说法。门店数量多,也就意味着跟上游供应链有谈的资本,成本优势大。能够把价格压低,保持终端价格优势。
但是,对于蜜雪冰城而言,5000+全国门店不过是冰山一角。对于竞争而言,最可怕的就是你以为看到的就是这个品牌的全部。
Ⅱ. 苦大仇深的创始人,炼出企业基因
真正把它冻成隐形巨头的是创始人张红超。
蜜雪冰城现任CEO张红甫曾经这样形容他:“如果用马云的话说,我哥哥(张红超)应该属于苦大仇深的创业者。”
从创业第一天开始,这个老家开封,从商丘找到创业灵感的农村孩子,就没有想过做一个多么贵的产品。他想的很简单,就是养家糊口,把在农村的父母接到城里住。做的也很简单,用最低的价钱,做出当时市面上最好的产品。
供应链的不完善,3000元启动资金的捉肘见襟,让他几乎不得不所有的生产物件全部自制。
第一台刨冰机二手市场淘,自己改造;第一台蛋筒机二手市场淘,自己调试;第一代蛋筒配方,自己去村里寻找儿时的口味。
这些苦难不但成就了日后创始人对于供应链近乎偏执的追求,也让平价高质的基因慢慢渗透到企业文化中。
因为对于生产材料的全部掌握,所以这个年轻人定价策略很简单。不是看市场,也不恶意针对竞品,而是采取成本倒推的定价策略。
第一代脆皮甜筒上市,售卖2元,广受市场欢迎排队,供不应求。按照商业规律,这个时候市场没有竞争对手,应该提价。可是,这个年轻人,在第二年开第二家店的时候,经过成本优化,售卖1元。
这种向内逼自己优化成本,逼自己提高效率的动力,都来自于对于平价高质的追求。
这种基因直到2009年春,引入合伙人制度,走向公司化运营,才被以“打造高品质的价格革命,惠及大众”这样的企业愿景展现出来。
相比很多公司喊口号似的企业愿景,这种创始人带领团队,自我磨合出来的价值观和做事逻辑,才能被称为企业基因。
这种平价高质的基因也长期影响着日后团队扩充和企业发展。
Ⅲ. 高端vs平价,两年半只赚6100元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意竞争,也逃不过大自然法则。能够生存下来的,都是自我基因优胜劣汰的表现。
郑州大上海招商时,曾经找过蜜雪冰城,但是后来因为担心拉低商场档次而终止。每个人都有一口气,别人不让进,那就自己先把品牌做起来。
蜜雪冰城张总在创业史里回忆:当时在文化路开了一家高端店,模仿郑州市场当时的时时糖语,价格上探到20元左右。
生意一开始还行,后面不断有新品牌入驻,同时别人引入芒果茶饮,新品研发能力强于自己。慢慢的,生意就一天不如一天。
进军高端对于以平价起家的蜜雪冰城完全没有经验。最后关店,一合计,两年综合算下来盈利6100元。
当高端的虚荣心跟平价的本能打了一架后,平价高质就更彻底的溶入到团队基因里。
几乎所有深入人心的品牌,都有自己的基因。这种基因可以让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里,保持自我。
- 比如海底捞的基因是服务,服务第一。所以虽然很多人都知道,却也学不会。
- 比如巴奴的基因是产品,产品第一。所以巴奴虽然不是火锅行业的领军人物,但是巴奴产品的更新,往往带动整个行业的跟随。
找到自己的基因,在所属领域把天赋发挥好,远远比高端还是平价的虚荣心鄙视链重要。
03 平价高质,坐拥广大群众基础的优良基因
为什么平价高质这么厉害,能够从基因淘汰赛中坚持到最后?
在基因淘汰中,有两个重要因素:环境和人为。
Ⅰ. 市场环境,高端只是少数
在蜜雪冰城做高端的时候,属于刚度过奶茶精勾兑的1.0时代,进入鲜奶鲜果的茶饮2.0时代。
虽然当时有部分一二线品牌的产品上探到15元左右,但是在二线城市,市场认知还没有达到一杯奶茶15元的价位。
这个时候,教育市场、死磕高端的品牌费用是巨大的。而且蜜雪冰城的总部郑州,显然也不是教育市场的最佳选择。
目前发展不错的两家高端品牌,喜茶、奈雪の茶,全部起家于经济开放程度较高的南方市场。
Ⅱ. 人为认知,高端只是价格
当时人们对于高端的认识就是买的贵,毛利高。但是真的去做以后,才发现成本也高的吓人。
面积要大,装修要好。店员整体形象和素质要高,人力成本高。高端群体是有见识的人,新品研发要跟的潮流。
综合下来,高端是整体的系统化提升,而当时蜜雪冰城创始团队的圈子,缺少这样的人为认知。
现在高端发展比较好的头部喜茶、奈雪の茶,创始团队多有投资人背景,眼界开阔度不一样。
Ⅲ. 消费升级,涨价才是伪象
基因所属的市场到底有多大,决定企业能够走多远。
从2015年,喜茶、奈雪の茶开始,茶饮进入消费升级的3.0时代。这一期间,大家纷纷涨价,好像突然之间涨价就成了消费升级。
但这是真的吗?
喜茶没有说过消费升级,只是一直在强调它的第三空间。在喜茶、奈雪の茶之前,能够拥有第三空间的只有星巴克的咖啡人士。
所以与其说喜茶等一众高端品牌的火爆是消费升级,还不如说是满足了市场上非咖啡人士的第三空间需求。
消费升级,更多的真相是指人们对于传统体验的不满足。比如,小米通过互联网满足了人们对于智能手机性价比的想象,之后产生了一波换机潮。
价钱永远是压死升级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决不是升级的第一步。这也就意味着平价高质在任何时候,都是拥有广大群众基础的优良基因。
04 蜜雪进化,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但蜜雪冰城也有自己的烦恼,因为性价比高,经常被对手攻击为屌丝品牌。
这样的烦恼,在以性价比起家的手机品牌小米身上,同样存在。
在2019年红米品牌独立会上,一向老实人的雷军说:
“我非常苦恼的一个事情是,‘性价比’是一个有原罪的词。
友商一直拿着性价比这个点黑我们,所以我说性价比是原罪。因为你一说性价比,大家就说你的产品low。
因为我们的东西便宜,他们天然的就觉得质量有问题,我看到友商宣传说一分钱一分货的时候气得半死。
其实,小米从做手机那天起,就把品质放在性价比的前面。小米如何破解,要做高品质。”
无独有偶,2018年末至今的蜜雪冰城,也开始进行一系列品牌动作。
2018年,开出越南河内首店;2019年初,签约观远数据;2019年中,门店数量6000+。一直被认为低端品牌的蜜雪冰城,正在不断进化。
阿里的企业价值观里有一句话:“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在平价高质的基因上,不断进化,保持创业心态的蜜雪冰城,不禁让人想起几千年前的一起农民起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农村包围城市,从金字塔底层崛起的拼多多也曾如此。
参考资料
1. 蜜雪冰城张红甫创业史-简书
2. 《张红甫20年茶饮品牌老兵》-绿色中国(2017.1)
本文由 @古廿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
看到这段文字,脑海中是不是自动浮现出了一段动人的旋律?
魔性的洗脑神曲,总能给大家留下最深刻的记忆。
前有“什么是快乐星球?”,后有“蜜雪冰城甜蜜蜜”。这首连像样的名字都没有的歌曲,却从奶茶界迈出第一只脚开始,迅速破圈,在极高的传唱度中洗遍了亿万网友的脑。
只要听到它,即可在脑海中自动单曲循环播放,不知不觉就跟着摇头晃脑起来了呢!
1. 蜜雪冰城全网播放量超25亿
谁也没想到,蜜雪冰城5月份还在为食品安全问题道着歉。刚上完热搜之后,又在6月份凭借这首洗脑神曲,成功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 class="pgc-img">>其实早在2020年,这首洗脑神曲就已经被蜜雪冰城应用到所有门店当中了,只不过当时没有被传唱起来,那时候顾客在门店消费时,听到的就是这首歌。
今年6月3日,蜜雪冰城在B站再次重新发布了这首主题曲的MV,随即在6月5日又发布了另一种中英双语版本。
截止目前为止,视频播放量已分别高达430万、1370万。仅仅这两个视频的播放量就已经接近2000万了。
< class="pgc-img">>截图自B站@蜜雪冰城
点开MV,整个MV的制作跟精良完全沾不上边,可以说很简单,这更像是为了完成B站投放的KPI而随意制作出来的。
MV以蜜雪冰城主体视觉形象“雪王”为主角,画风像极了少儿动画.....画面是一个简单片段的无限循环。
甚至整个MV主题曲都不是原创,而是改编自一首老歌《哦,苏珊娜》。歌词也就只有孤零零的一句话:“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
是的,你没有看错也没有听错,蜜雪冰城的这首主题曲,就真的只有这么一句话,在多次重复之后也只有20多秒,中英文双语版也就不到2分钟。
虽然MV制作成本看起来不高,但却得到了千万级的病毒式传播,疯狂侵占着用户的心智。
不仅如此,还有不少up主更是二次创作出了其他的版本,如:粤语版、黄梅戏版、京剧版、苏维埃版……可谓是百家争鸣,又为蜜雪冰城带来了一大波流量。
< class="pgc-img">>截图自B站
除了在B站有着超高的热度以外,蜜雪冰城的主题曲在其他平台也是极为受欢迎的。
在抖音,#蜜雪冰城主题曲#和#蜜雪冰城甜蜜蜜#,两个话题播放量17亿、3.8亿。
< class="pgc-img">>截图自抖音
数万博主都在使用这首歌作为BGM,甚至还有舞蹈区博主专门编了舞蹈。光唱歌跳舞还不算,还衍生出了线下“社死”活动:
据传,在蜜雪冰城线下门店门口唱“蜜雪冰城甜蜜蜜”,就可以获得免费柠檬水,惹得众多网友与博主纷纷尝试。本以为会社死的现场,却又一次推动了蜜雪冰城的热度。
其实这活动是谣传,蜜雪冰城官方也发布视频澄清了。但还是不妨碍网友们去门店“社死”,诶,就是玩儿~
< class="pgc-img">>截图自抖音@蜜雪冰城
在微博,#这是蜜雪冰城新歌吗#话题阅读量突破6亿。
< class="pgc-img">>甚至如此魔性的“蜜雪冰城甜蜜蜜”,还一度被列为“高考禁曲”。考生请注意!要坚决杜绝在冥思苦想时被此旋律占领心智。
< class="pgc-img">>不少网友更表示:第一次听蜜雪冰城的时候,这是什么鬼?第二次听感觉还不错,第三次就开始跟着唱起来了。
也有人说:太洗脑了,太上头了,满脑子都是“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
综合以上,蜜雪冰城主题曲的全网累计播放量,轻松突破25亿。可以看出蜜雪冰城确确实实火爆出圈了。
那么,蜜雪冰城是怎么做到呢?
2. 将土味进行到底
蜜雪冰城品牌成立于1997年,是一个靠摆摊起家、主打“下沉市场”的茶饮品牌。最初以低价、实惠的姿态进入市场,靠着打价格战在奶茶界杀出重围。
不说动辄30多元的奈雪、喜茶等,就是在和中等价位的七分甜、一点点相比较时,蜜雪冰城也尽显价格优势。
5元一杯的柠檬水、7元一杯的摇摇奶昔、3元一大份的摩天甜筒,可谓是业界良心,甚至蜜雪冰城还因此被称作为茶饮界的“拼多多”。
< class="pgc-img">>当其他茶饮品牌都在争用高档原材料,不停“内卷”的时候,蜜雪冰城却从不否认自己的材料低廉,更是直言我们有自己的供货渠道,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不少网友应该都在抖音上看到过:蜜雪冰城的进货视频,直接把“奶茶粉”等原料堆在店门口。
让不少网友感叹:“真不把我们当外人呐”。蜜雪冰城凭借接地气的形象,赢得一众网友的好感。
< class="pgc-img">>截图自抖音@广东台-触电新闻
哪怕上个月蜜雪冰城因为部分门店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翻车,其官方微博道歉声明下面,网友也是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度,这也是比较少见的。
< class="pgc-img">>截图自微博@蜜雪冰城
低廉的价格,=虽然是蜜雪冰城的优势,但也被部分网友吐槽太“土”了。
这么多年来,蜜雪冰城从来没有回避“土”的品牌形象,反而大有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趋势。
部分网友表示:蜜雪冰城是真的便宜,包装也是真的有够土;但也有不少网友回应道:蜜雪冰城:我不嫌你穷,你也别嫌我low。
而蜜雪冰城自身回应也特别有意思:“你,说,谁,low,除了价格low,哪哪都中”。
< class="pgc-img">>而蜜雪冰城并没有将网友们的吐槽,视为对自己品牌形象的破坏,反而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将土味进行到底。
同时在2019年蜜雪冰城打造出了“雪王”的品牌IP形象,这一形象也在大众心中形成了很强的品牌认知。
< class="pgc-img">>头戴王冠、手握冰淇淋权杖、身披红色披风的雪人,无不透露出接地气的“土”味形象。
而亲民、接地气、低廉的价格,正是蜜雪冰城的定位。这次营销不仅符合品牌形象,更是将土味与亲民、可爱等特点强烈关联在一起,从而实现了品牌形象的宣传和升级。
3. 切中用户的核心需求
由于蜜雪冰城主打的是“下沉市场”,因此蜜雪冰城的主要用户群体以学生、年轻人为主。
这个群体虽然消费能力有限,但却是抖音、B站、微博等平台的主力军,他们喜欢个性化的娱乐方式。
蜜雪冰城恰好抓住了这个需求,再加上B站独一无二的造梗能力和弹幕文化,于是选择率先在B站上发布主题曲。
简短的歌词,强烈的节奏感,可复刻性大,又为B站的UP主们提供了有利的UGC二次创作条件,为病毒式传播提供了温床。
最后加上官方的持续互动,使得蜜雪冰城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引起了一波全网狂欢。
4. 不间断地营销活动,牢牢抓住用户群体
定位“下沉市场”的蜜雪冰城,始终满足年轻人的需求,除了一块钱优惠券外,每个月还会有不同的营销活动。
< class="pgc-img">>例如:微博抽取“柠檬水兑换券”的常规活动、还有像“520”、“父亲节”等特殊活动。
< class="pgc-img">>虽然活动并不新颖甚至有些老套,但是白嫖就让人很快乐!你以为蜜雪冰城仅仅只有营销活动吗?不!它还会还跨界。
今年4月份,蜜雪冰城独家冠名的冰淇淋音乐节在海南举办;6月份,蜜雪冰城邀约一起看王者荣耀比赛。
可见,蜜雪冰城一直牢记着抓住自己的用户群体。所以通过这种在年轻人间热度和黏性极高的活动,把娱乐与品牌营销结合起来,从而吸引更多年轻人来了解品牌。
< class="pgc-img">>截图自微博@蜜雪冰城
写到这里,舔了口刚买的摇摇奶昔,真香!
你被洗脑了没?
文章右下角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