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视觉中国
>您喜欢喝奶茶吗?喝的频率有多高呢?对于近年来网络上盛传的喝奶茶“可提神,但容易发胖”“一杯奶茶=5罐可乐=5包薯片”“奶茶正在毁掉中国年轻人的健康”等说法,您想了解背后的真相吗?
为了给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科学、合理、健康的消费信息,近期,厦门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奶茶专项研究性抽检,针对网络普遍关注的奶茶高糖分、高咖啡因、低蛋白等问题涉及的相关指标对样品进行检测,并对外发布了抽检数据分析及消费提示。
据介绍,此次研究性抽检主要借鉴了预包装饮料的相关标准和香港相关标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抽检方式,覆盖全市6区,共抽检了77家主体销售的200批次奶茶。
奶茶到底有没有食用风险?让我们通过抽检数据一起了解一下吧。
“无糖”奶茶有糖吗?
样品含糖量“不容小觑”
为迎合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各大奶茶品牌商家往往会提供多种甜度选择,比如正常糖、半糖、少糖、无糖等。但此次抽检数据显示,“无糖”奶茶也可能名不副实,含有糖!
●参考标准:依据《GB 208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糖含量≤0.5g/100g可声称为“无糖饮料”。
●抽检结果:此次抽检的15批次标称“无糖”的奶茶,含糖量在0.84g~8.43g/100g之间,均不符合国家无糖标准规定。
含牛奶吗?
样品蛋白质含量普遍不高
奶茶,简单来说是由茶汤中加入奶或奶制品。那么,市面上销售的奶茶里,“含奶量”究竟有多少呢?
●参考标准:奶茶里应该加入多少牛奶?对于这个问题,此次抽检参考的是《GB/T 21733-2008茶饮料》里的规定,即“奶茶饮料蛋白质含量需≥0.5g/100g”。
抽检人员表示,根据上述国标进行换算,如果调配一杯500ml的奶茶,那其中的蛋白质含量应该要达到2.5g,则必须加入86g牛奶或等蛋白质含量的乳粉进行调制(牛奶含量根据《GB 25190―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中牛乳蛋白质指标≥2.9g/100g估算得出)。
●抽检结果:此次抽检的200批次奶茶中,仅有59批次蛋白质含量符合标准,8批次奶茶中蛋白质含量约0.1g/100g。也就是说,奶茶里可能没有真正的奶,可能是奶精或植脂末。
真的有茶吗?
提神“功效”源头是咖啡因以及茶多酚
不少消费者反映喝奶茶提神,原因主要是奶茶里含有茶多酚和咖啡因。奶茶是茶饮料的一种,而咖啡因是茶饮料的特征性指标之一。也就是说,奶茶中的咖啡因应该主要来源于茶叶。那么,奶茶里真的有茶吗?
●参考标准:奶茶里的含茶量应为多少?参照《GB/T 21733-2008 茶饮料》的规定,奶茶中咖啡因应≥35mg/kg。
再换算一下,还是以500ml奶茶为例,咖啡因含量应大于17.5mg,没有上限。
●抽检结果:此次对200批次奶茶的抽检中,有5批次奶茶未检出咖啡因,说明其中根本不含茶,而是使用香精勾兑茶香。其中,还有98批次的奶茶,咖啡因含量在200mg/kg以上。抽检人员表示,这可能是因为部分商家采用浓缩茶粉配制奶茶,导致咖啡因含量过高。
食品添加剂超标吗?
合格率为97.8%,1批次检出色素超标
为调查奶茶是否存在添加剂风险,市市场监管局近期还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来自11家“网红”饮品店,以及开在校园周边的16家饮品店的45批次现制现售奶茶,开展了食品添加剂的监督抽检。检验项目包括甜味剂、色素、防腐剂。
●专业说法:抽检人员表示,消费者不必一提及食品添加剂就“瑟瑟发抖”,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明确的国家标准,在国标规定的使用范围内按照规定的限量值进行使用,是相对安全的,但如果超范围、超限量使用,就会有食品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
●抽检结果:此次抽检共有1批次“香芋奶茶”检出苋菜红(色素)不合格,合格率为97.8%。部分奶茶检出甜味剂阿斯巴甜、防腐剂山梨酸及其钾盐,但均符合国标限量要求。
针对抽检不合格的“香芋奶茶”,属地监管部门在核查处置时发现,不合格是由原料芋头果味粉自带苋菜红所致,目前已对当事人采购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的违法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奶茶消费提示】
根据奶茶研究性抽检结果,市场监管部门向广大消费者做出如下消费提示:
(一)合理挑选奶茶:线下购买奶茶,多观察店铺制作环境和操作过程,发现不干净不卫生的环节时应谨慎购买。同时,可查看奶茶的颜色是否正常,奶茶颜色过于艳丽的,需考虑此产品是否存在色素超标的风险,应谨慎购买。
(二)科学饮用奶茶:要注意奶茶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饮用前如观察到奶茶有不明沉淀或异味、一次性餐饮具破损、污染等情况,要停止饮用。微生物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殖,因此,现制奶茶在制作完成后要尽早饮用。
大部分的奶茶都含有较高的咖啡因,消费者若长期过量摄入咖啡因,不利于身体健康。特别是儿童、孕妇、患有高血压的消费者,以及对咖啡因敏感的消费者应谨慎饮用奶茶。控制糖摄入的消费者、糖尿病患者以及老人和儿童也应尽量避免或减少饮用奶茶。
(三)避免奶茶成瘾:过度的奶茶消费可能会导致成瘾行为,也可能与抑郁、焦虑和自杀意念等心理健康问题有关。此外,研究显示,作为一种调节情绪的补偿策略,奶茶成瘾可能在孤独感和心理健康问题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因此,消费者应避免因大量频繁喝奶茶而导致成瘾。
(文/厦门日报记者 陈泥 通讯员 周娜 黄琳)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者 | 餐饮老板内参 余从
茶饮掀起健康化大战
又一个茶饮巨头加入了“健康大军”!
这次是书亦烧仙草。
11月29日,书亦烧仙草宣布品牌升级,打出了“全系0奶精,好料更健康”的品牌新口号。还邀请了“CTI华测检测”对书亦烧仙草全食品链进行了审核验证,正式官宣验证结果:全系46款产品“0植脂末、0氢化植物油、0反式脂肪酸”。
健康化是今年茶饮行业最热趋势之一。喜茶、奈雪、霸王茶姬等茶饮头部品牌竞相“曝光自己真面目”,掀起以原材料为中心的“健康”比拼。
“招数”可以分为3类:
< class="pgc-img">>一类是“说我没什么”,比如“低糖”“低脂”这样的“低”系列,以及更加极致的“0糖”“0脂”“0”系列,和大众认知中不健康的食材如植脂末割席。
一类是“说我有什么”,但这个“有”不同于说出食材名字的有,它是一种说出元素形态的有。
Blueglass是这方面的代表。杯体上各种维生素含量、微量元素含量详细排列(B族甚至还细分出B1、B2、B6、B12),开创了茶饮界“元素标签贴”的先河,被网友亲切地称呼为“元素周期表风”。
还有一类是“说我是什么”,比如公布原材料产地,说明优质产区的水果;比如公布一杯奶茶的卡路里,像霸王茶姬,直接做了一个卡路里计算器,公布每款产品在不同细分选项下精准的卡路里数据。
以上3招,品牌们或是单个使用,或是排列组合,搭配不同主题掀起一阵健康风暴。
“健康”这口安利
消费者不一定会吃
喜茶一口气公示40款配料信息,至今已一个月有余。而茶饮品牌整体的健康化趋势,早从年中就已轰轰烈烈的展开。可以看到的是,新茶饮赛道中,那些你能叫得上名字的品牌基本上都在“健康”赛道趋势中掺和了一脚。
先是推更符合“健康定位”、配料表更简单的新品。
除去自身定位本就为“原叶鲜奶茶”的霸王茶姬、茶颜悦色、茉莉奶白等品牌外,像是古茗、喜茶、奈雪的茶、沪上阿姨、益禾堂等一众鲜果茶起家的茶饮品牌,都先后上架了鲜奶茶、轻乳茶类产品。
虽然叫法不同,有“清爽茗奶茶”、“原叶鲜乳茶”、“轻乳茶”等各种新品名,但本质上都属于“原叶茶+牛奶”,只用这两种原材料所制成的奶茶,更加简单清爽。
先不说新品效果如何,这个大趋势,主流奶茶品牌列队整齐地跟上,一个没落。(注:此处不是把雪王漏掉了不带它玩,而是因为价格带不同,这里主要分析腰部及以上品牌)
即使没有直观杯量说明各大品牌的推新效果如何,但不少网友表示“喜茶、奈雪,你们糊涂啊。”“都是做鲜果茶出身的,为什么不持续深耕果茶,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呢?”
再是打“健康”旗号公示配料表。
其实,按照我国的通则要求,奶茶等现制现售饮品可以豁免强制标示,是否有标签和如何标注均可由经营者自行决定,并无法律强制规定。既然品牌方先一步选择“开诚布公”,就有不少“奶茶党”、“凑热闹党”深究下去,认认真真研读了这份配料表。
这一研究,便生出了许多疑问。
一方面是按照国家对于零售、预包装食品,如肥宅快乐水、屌丝饮料等,他们的配料表排序是有讲究的,即哪种原料用得最多就应当写在最前面,越靠后越少。但有不少公示配料的产品只注明了构成,但并未说明成分占比。
另一方面,是对于零售的预包装食品,必须在包装上标示能量、4种核心营养素的含量,以及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这波揭秘可以说是,品牌方让消费者看到了“他们想让消费者看到的”。
其实光是某品牌公示的配料表中的“冰勃朗非氢化基底乳(含乳饮料)”这一项,就又能向下拆分出许多成分来。更别提常用的“轻乳”、“厚乳”、“生酪乳”等各种基底,在公示中也并没有完全注明。
营销意义是否大于现实意义,仍旧有待考究。
这场健康风潮之后将如何演绎
在这波浩浩汤汤的健康风波之前,新茶饮已经有过许多健康化的尝试,也曾经开辟出“健康+茶饮”类型的品牌。
此前,有一些公司做出“营养品+奶茶”的尝试,还擅自以营养品品牌Swisse(斯维诗)的名义发布加盟信息,在众多城市开出实过体店,售卖名称上和营养品比较有关联的奶茶,比如爆款茶饮,名叫“极光胶原蛋白”。
去年开始,一批宣称“养生茶饮”的品牌出现,做“中药材+茶饮”,推出“熬夜水”等产品,红极一时。
这些健康化的尝试在业内都有一定声量,但最终并没有稳步发展出大品牌。内参君认为,原因在于这些健康的尝试和消费者真实的健康需求并没有很好地接轨。
口味是驱动购买的第一要义,性价比、时效性、健康是完成购买决策的考量因素。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怎样兼顾口味,是茶饮品牌吸引消费者需要考虑的内容。
这场以公布配料表为话题的健康大战兴起后,品牌供应链建设、产品研发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
这场健康风潮将如何演绎,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当今社会,奶茶作为一种流行的饮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然而,人们对于奶茶的认知往往局限于奶和茶的简单组合,而忽略了其中的健康考量。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奶茶的成分、营养价值以及对健康的影响,为喜爱奶茶的人们提供全面的信息和健康建议。
< class="pgc-img">>奶茶的组成与制作过程
奶茶作为一种受欢迎的饮品,其制作过程和成分复杂多样,每种奶茶都有其独特的配方和制作方法。通常情况下,奶茶的基本组成包括茶叶、牛奶或奶精、糖浆或糖类,以及各种口味的添加物如泡沫、珍珠等。
首先,茶叶是奶茶的基础。不同的奶茶会选用不同种类的茶叶作为基础,常见的有红茶、绿茶、乌龙茶等。茶叶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奶茶的口感和香气,同时也决定了奶茶中茶多酚等营养成分的含量。例如,红茶奶茶常具有浓郁的口感和深色的饮品色泽,而绿茶奶茶则更注重茶香的清新和口感的清爽。
其次,牛奶或奶精是奶茶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之一。牛奶的加入使得奶茶口感更加丰富和奶香浓郁,同时也为饮品增添了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钙和维生素等。一些奶茶品牌也会使用奶精来替代牛奶,以满足不同消费者对奶茶口感的需求,同时也考虑到一些人对乳制品过敏或不耐受的情况。
除了茶叶和牛奶,糖浆或糖类也是奶茶中常见的成分。为了增加奶茶的甜度,许多奶茶店会使用各种糖浆或糖类来调配不同口味的奶茶,如焦糖糖浆、白糖、红糖等。不同的口味和品牌的奶茶会有不同的糖分含量,消费者在选择时应根据个人口味和健康状况合理把握甜度。
此外,奶茶的添加物也是其多样化和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泡沫、珍珠、布丁等各种口感独特的添加物,不仅增加了奶茶的口感层次,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例如,珍珠奶茶因其Q弹的珍珠配上奶茶的香浓口感,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经典选择。
总体而言,奶茶的制作过程和配方因品牌、地区和个人口味而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其核心组成始终围绕茶叶、牛奶(或奶精)、糖类和各种口味添加物展开。了解奶茶的具体成分和制作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估其营养价值和健康影响,从而做出更为明智的选择。
< class="pgc-img">>奶茶的营养价值与健康影响
尽管奶茶在口感上带来了愉悦的体验,但其营养价值和对健康的影响也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首先,奶茶的热量和能量含量相对较高。牛奶、糖类和添加物的组合使得奶茶往往成为一种高热量的饮品。尤其是一些加糖量较多的奶茶,其热量甚至可以与一顿饭相当。因此,频繁饮用高热量的奶茶可能会导致能量摄入过多,进而增加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
其次,奶茶中的糖分含量也是其一大考量因素。许多奶茶品牌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味偏好,会添加大量糖浆或糖类。高糖饮品的长期摄入会增加龋齿、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的风险,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和年轻人而言,控制糖分摄入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奶茶中茶叶所含的咖啡因也是需要注意的因素。适量的咖啡因摄入有助于提神醒脑,但过量摄入则可能导致失眠、心跳过速等问题,尤其是敏感体质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更应小心控制咖啡因摄入量。
不可否认的是,奶茶中的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对于一些人来说,奶茶也可以作为一种补充营养的方式。但由于糖分和热量的问题,其营养补充效果相较于其他更为健康的饮品略显不足。
综上所述,尽管奶茶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口感,但过度饮用可能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享受奶茶的美味时,我们需要控制摄入量,选择低糖、低脂的口味,结合均衡的饮食习惯,以确保身体健康和营养平衡。
健康喝奶茶的建议与注意事项
为了在享受奶茶的同时保持健康,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建议:
< class="pgc-img">>控制摄入量: 控制奶茶的饮用频率和份量,尽量选择小杯和少糖的口味。
选择低糖、低脂选项: 尽量选择不加糖或少糖的奶茶,避免添加额外的糖浆和糖类。
自制奶茶: 在家里制作奶茶可以更好地控制成分和热量,可以尝试使用低脂牛奶或替代品。
平衡饮食: 在喝奶茶的同时,注意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
饮用前注意: 如果身体对咖啡因敏感或有特殊健康状况,应避免饮用过多含咖啡因的奶茶。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有助于及早发现和处理因奶茶饮用引起的健康问题,如血糖和体重管理等。
奶茶作为一种流行的饮品,不仅带来美味享受,也需谨慎对待其对健康的影响。了解奶茶的成分、营养价值和健康影响,可以帮助我们在饮用奶茶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以保持身体健康和全面的营养平衡。通过控制摄入量、选择合适的口味和配方,我们可以享受奶茶带来的乐趣,同时避免潜在的健康风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