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完想找人谈恋爱。”
“每次都心慌气短,胸里好像有只小鹿乱撞……”
“整个人超!兴!奋!在床上滚来滚去完全睡不着,非常想干点什么……”
“变得话多、办事效率极高!”
“……会想找人打一架。”
喝过的人这么说道。
心悸、话多、兴奋、睡不着、想找人打架、甚至想谈恋爱?听起来威力堪比江湖中耸人听闻的那啥药,一滴下去黯然销魂真要命。
其实呢,这东西在座的朋友们百分之99都喝过。它,就是以奶茶、咖啡为首的“快乐肥宅饮料”。其中的优秀代表就是“港奶”,以高纯度茶为特点,让各路英雄豪杰欲罢不能,玩的就是心跳。
来,中过招的举个手!小九看看有几个人!
中招完之后你想过这些问题吗?为什么喝完奶茶、咖啡等等快乐肥宅饮料后”反应”会这么大?它们都对你的身体做了什么?难道是被人下药了吗?我们那么喜欢喝快乐肥宅茶,真的会上瘾吗??
1奶茶让人心悸兴奋?
撇开什么高糖高热量发胖不说,咱们今天来说一说奶茶带给我们的“心动”感觉。
这是奶茶中的咖啡因和茶碱在作怪。
咖啡里有咖啡因就算了,怎么奶茶里也有咖啡因呢?
这还真没骗人,奶茶的原料中有茶,而茶含有茶碱和咖啡因。
虽然名字听起来不相像,但茶碱和咖啡因是两个好基友,长得很像,在生物和化学作用之下,很容易出现可逆变化。就如我们常喝的红茶、乌龙等来说,咖啡因含量都是比较高的。
一杯奶茶里含有的咖啡因完全可能不输咖啡。南京的市场监督管理局曾经发布网红奶茶专项抽检结果分析报告,什么1 点点、CoCo 都可、奈雪の茶啊等等都被检测了,检测结果发现咖啡因普遍存在,含量最高的一杯相当于 3 杯美式咖啡或 6 罐红牛。
除了咖啡因,茶碱过浓和过量会容易“茶醉”,就是一些空腹饮浓茶或平时少喝茶的人,喝完茶之后感到不适,如心悸、全身发抖、头晕、四肢无力、胃不舒服、想吐及饥饿现象。
也就不难知道为什么有些人喝完奶茶之后,为什么反应这么大了。
其实,咖啡因还会通过更为复杂的神经机制提高多巴胺水平。多巴胺水平的提高,使用者便感受到才思敏捷、精神兴奋。说到这个多巴胺,小九之前也说过,人在恋爱的时候大脑皮层会分泌这个东西,所以如果产生兴奋、恋爱般的感觉,也不是没有道理。
2 兴奋,会上瘾吗?
有人因为咖啡因带来的兴奋而苦恼的同时,有些人会感到精神十足,甚至提高了工作效率。
咖啡因虽然会带来一些“反应”,但是它其实也是个好东西。
咖啡因除了能让你头脑清醒。还可以加快人体代谢,提高输氧能力。也可当做药物使用,它能使脑部的血管收紧,减少脑部血液流动,可以用作缓解头疼的“特效药”。即使是一次服用小剂量也能产生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正性心理作用。
还有一些研究认为,咖啡因有利于预防II型糖尿病,对预防帕金森症也有神效。
咖啡因能增强体力、毅力和耐久度,有些运动功能性饮料里也有它。
要说“健康功效”,抗氧化或许就是咖啡和茶的最大优点。咖啡因能够让抗氧化酚类物质的功效翻倍。有研究显示,每天喝2杯或以上咖啡的人,其整体死亡率要比不喝咖啡的人低14%。
有好,也就有坏。凡事都有个度,过度就危险了。
快速过量摄入咖啡因可能引起中毒。2015年年末,日本NHK电视台报道了一例:20岁年轻男子因为过量摄入咖啡因中毒致死。
这位小伙子在加油站工作,因为时常日夜颠倒,为了提神,经常将功能饮料作为日常饮料。
也许是提神的作用不够明显,他还服用含有咖啡因的药物,最终因为短时间摄入过量的咖啡因导致死亡。
虽然这是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他依靠大量咖啡持续提神。有数据显示,咖啡因成人口服致死量一般为10g,这个数值只有当直接消费纯品时容易达到。平时喝的奶茶咖啡,达不到这个剂量,撑死还比较有可能。
但也是给我们的一个警醒,虽然不至于造成死亡,咖啡因超出剂量会产生依赖甚至上瘾,一旦停用会出现精神萎顿、浑身乏力等症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咖啡因崩溃”。
喝多少是过量呢?如果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咖啡因摄入量标准,即健康成人单次摄入 200mg 以下、全天摄入 400mg 以下的话。以南京抽检咖啡因含量最高的奶茶为例,咖啡因含量高达为 304.17mg/kg,如果一天喝 3 杯,就可能超标了。
3、平时喝奶茶可以注意什么
来,小九说这么多,再给你们总结点小经验。
①知道自己反应大的同学,最好不要喝茶啊咖啡啊浓度高的饮料了。在此特别点名指出港奶,别喝了。小九喝了两天都合不上眼。特别是睡前6小时,谁喝谁作死。
②每天的奶茶、咖啡要适量,不能过量。它的提神只是让你比较感受不到睡意,而不是真的把你的疲劳带走了。或者可以换换口味泡茶喝。茶叶中含有茶氨酸,具有安神的功效,使得茶中的咖啡因释放的要慢,喝茶提神比喝咖啡更柔和一些,只要不是浓茶,也不会让你难受。
③老人、孕妇、儿童等人群属于比较敏感的人群,不宜过多摄入,否则会引起上文说到的症状,如心悸、震颤、睡眠紊乱等。
④实在想喝的,建议不要空腹喝,可以吃点点心。不过这样一来,奶茶高糖高热量的名声不是白打的,再加上点心,你的体重也……(微笑)。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健康。
我不是员工,是老板。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真的觉得普通奶茶不健康,所以我们所有的茶,都是特级茶叶现泡,糖浆是agave honey,一种有点像芦荟的植物提取的天然代糖(代替的是传统蔗糖),水果都是新鲜的,现切出来不加糖的。如果想要更香,直接切开半个百香果放进去。为了不胖,我们的奶盖不是用芝士做的,而是新鲜酸奶。根本不怕别人抄袭,因为别人根本做不到这么良心,牺牲利润去做健康饮品。连糖都没有,更不要说防腐剂、反式脂肪、色素调味剂了。
我个人口味特别淡,大部分市面上的奶茶为了利润连健康都不要了,我是不太喜欢的。所以自己开店以后,可以说是呕心沥血,诚不欺我,甚至有点傻气。
但是能欣赏的有多少人呢?我们价格市价左右,并没有因为用了更好的食材而卖得更贵。但收获的评价非常两极化,一种是真好喝真健康,一种是,太淡了,不甜。
朋友,你明白这个悖论吗?
健康的真的不够好喝,或者说很多人对于好喝的概念,停留在够不够香够不够甜。
其实很多香精是比水果更香甜的,因为它们是提炼出来的,并且有一些添加。
还有很多原叶茶如果严格按照泡茶的最佳时间,而不是茶粉长期浸泡,味道都是淡淡清香的,尤其是冷萃茶,颜色也比较淡,味道不苦反而是清甜的。但是很多人会评价说,没有他们熟知的浓烈“茶味”,就是那种微苦微涩的味道,而怀疑我们用料不好。其实在餐饮方面,让大家懂得一些品鉴方法,也是任重道远。
我在家里做配方的时候,请了很多人过来尝。细细品是好喝的,甚至有跟我一样吃得清淡的朋友,一再去我的店喝。比如有一款梨子丁配日本的玉露茎茶,有一种特别淡雅的东方感,取名Pear Cezanne,纪念受日本艺术影响喜欢画梨子的印象派画家塞尚。这一款是大家一致好评的,但是销量却一般。要知道,这样的人永远是少数。开店是为了符合大众口味的,所以要有所妥协,总是在所难免。
现在我们也有所妥协,比如也会有大众都喜爱的黑糖珍珠。也会加糖来带出新鲜水果的香甜。我能坚持的,就是黑糖是冲绳黑糖,抹茶不是廉价的抹茶粉,而是日本进口的优质抹茶。
< class="pgc-img">价每克将近1块钱人民币的抹茶,运费都好几千
>我们也坚持,玫瑰水和薰衣草水都是自己在店里拿花瓣煮出来的,而不是买的成品或者糖浆。色素也尽量少用,比如用蝶豆花或者蓝莓出紫蓝色,用红龙果做红色或者粉色。这也是我们唯一能坚持的地方。
< class="pgc-img">薰衣草奶茶,用的是四季春原叶茶,薰衣草不是香精而是自己煮的水
>成本确实不低,但是做得开心,也安心。但你要明白,我们这样,做不过那些不健康的店。他们甚至会请人盗图然后在评论平台黑我们。
但我们只希望能用一点微薄的力量,用行动证明,其实也可以很好喝。
转自知乎
>文专家:杨超,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博士
如果你喜欢喝茶,尤其是喜欢喝红茶,那么应该会注意到:
当泡的红茶晾凉之后,茶水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薄的茶膜,用勺子接触薄膜时,它就会像浮冰一样散裂开,而且勺子表面还会沾上棕色的物质。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这个茶膜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一些关于“茶膜”的问题。
茶凉后表面会漂浮一层膜,这是什么?“
有人说茶水晾凉后的茶膜是炒茶用的油;
有人说是茶叶本身的“植物油”或叶片含有的“蜡”;
还有人说是茶叶制作过程中混入的浮灰;
……
”到底哪一种说法对呢?早在1994年,帝国理工学院化学系有两位喜欢喝茶的化学家迈克尔·斯皮罗(MichaelSpiro)和德格拉提乌斯·贾甘伊(Deogratius Jaganyi)同样注意到了“茶膜现象”。皮尔斯教授说:“只有知道茶膜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形成的,才能有效地消除它。”
红茶表面的茶膜,图片来源:Giacomin C E , Fischer P . Black tea interfacial rheology and calcium carbonate[J]. Physics of Fluids, 2021, 33(9):092105-.
于是,他们通过扫面电镜、质谱仪等精密仪器分析,发现茶膜并不是简单的一层“油膜”,而是空气、茶多酚和碳酸钙离子在茶水表面相互作用形成的,难溶的碳酸盐和氢氧化物的微小颗粒附在有机物表面形成的薄膜,而微小难溶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含量约 15-25%),其余的是复杂有机化学物质或矿物质的混合物。
水中的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是诱导茶膜形成的关键因素,但仅靠钙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其中一者并不能让茶膜“显现”,必须是两者同时存在才行。
茶膜有时能看到,有时又看不到?
这两位喜欢喝茶的化学家为了探究茶膜的形成条件,发现当使用实验室的蒸馏水泡茶时,就不会有茶膜出现。这就说明泡茶用的水中的某些成分是形成茶膜的关键因素。
实验室的蒸馏水和普通的自来水最大的差别,就是自来水中会含有钙镁等离子,钙离子越多,就越容易形成茶膜。也就是说泡茶用水的硬度越高,越容易形成茶膜。
机灵的小伙伴一定会想到,根据茶膜形成的多少,就可以检测家里饮用水的硬度了!
除了水的硬度会影响茶膜的形成外,两位化学家为了避免让茶水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还在氮气环境中泡茶,他们发现在这种环境中泡的茶,很难观察到茶膜。
所以,只有在有氧气的环境中才会形成茶膜,茶膜的形成必然发生了氧化反应。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博士研究生卡罗琳·贾科明(Caroline Giacomin)对“茶膜”现象也进行了研究。
为了探究这层薄膜的特性,她使用双锥界面流变仪从流变学角度分析了茶膜的力学性质。通过使用不同浓度的碳酸钙溶液去泡茶,虽然有的时候肉眼看不到茶膜,但是使用流变仪可以“看到”。这是因为:
当茶膜的弹性模量小于粘性模量时,茶膜便以“液态”形式呈现;
当茶膜的弹性模量大于粘性模量时,茶膜会以固态形式呈现,这时你轻微碰它一下,茶膜就会碎裂。
为什么只有泡红茶才会有茶膜?
你也许会有疑问,经常购买的柠檬红茶中就不会出现茶膜,难道说这是由于使用了纯净水或者隔绝氧气泡的茶?其实糖分或者柠檬汁会使茶膜变薄或者抑制其形成。
但是喝奶茶时,有时却能看见茶膜,有时却又看不见茶膜,这是因为少量的牛奶会促进茶膜的形成,而大量的牛奶则不会让红茶形成茶膜。
茶的品种是由茶叶加工方式所决定的,例如发酵、氧化、碾压、蒸煮和干燥等步骤。
在全球范围内的茶叶消费品大约有三分之二是红茶,另外 30% 是绿茶。茶膜基本不会在白茶、黄茶、绿茶或轻度加工的乌龙茶晾凉后形成,只会在红茶上形成,这是因为红茶相较于其他品种的茶叶,是属于全发酵的,其发酵时间比较长,氧化程度在70%~95%之间。
喝掉茶膜是否对身体有害?
“茶膜”看上去脏脏的,像极了加油站旁边水坑里的“油膜”,那么它是否会影响身体健康?
事实上,茶膜只是附着在有机物表面的一些难溶小颗粒,它没有什么味道,也没有什么口感,对人体并无危害。
所以,当形成茶膜后不必把它滤除掉。
“摆脱茶膜”小贴士
别等茶凉,趁热喝茶;
使用纯净水代替自来水泡茶;
在红茶中加些柠檬汁和糖,变成柠檬红茶;
别喝红茶,换成其他品种的茶。
(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