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南京一家餐饮店推出的网红产品“斑斓厚椰椰”奶茶引起争议,因其外部包装酷似大家日常使用的洗衣液瓶桶,在它受到消费者欢迎的同时,也被一些网友吐槽。有人认为,创新应有底线,这种奶茶的包装可能会误导小孩子,从而让他们误食真正的洗衣液。
5月16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来到店铺进行实地探访。记者发现,目前这款奶茶外包装已经更换成寻常的塑料杯样式,从服务员口中得知,包装是这两天紧急更换的,“饮料是一样的,价格和总量也没变,只是换了瓶子。”可前来购买的顾客却因为外包装的改变而变少了。
奶茶外包装形似洗衣液瓶桶
走红网络后引来安全争议
近些年网红食品层出不穷,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奶茶市场,一款款口味独特、造型各异的产品纷至沓来。商家们绞尽脑汁想创意,从口味到包装,任何突破口都可能成为一款商品出圈的营销点,从而获得消费者的关注,把他们引入店中。这两日,南京一家餐饮店的网红奶茶便是如此,它独特的外表因撞型洗衣液瓶桶,不仅为它带来了尝鲜的顾客,也招来了不少网友的批评声。有人留言评价道:“只看包装,丝毫想不到这是一瓶可以喝的奶茶。”
记者搜索发现,这款奶茶最早由南京一家泰式(泰国料理)餐饮店推出,标价为18元一桶,大约有500ml,口味就是普通的泰式奶茶风味。因为“披着”与寻常奶茶不同的外包装,早在去年12月,它就引起许多网友讨论,甚至在电商平台上,出现了这款奶茶的代购订单,还有一些人为了拍照打卡而特意到这家店用餐。“第一次看到这种包装,实在是太有趣了!”在一条奶茶推荐的博文中,一名网友这样写道。
在走红网络的同时,争议声也紧接而至,有网友担心产品带来的安全问题,吐槽道:“设计师挺新颖的,不过就怕有些家长不会告诉孩子危险性,带孩子去喝一次,回家之后孩子把家里的洗衣液当成大桶奶茶……”也有网友表示“网红产品很多都是博流量”,倡导食用产品的包装设计在追求新意的同时,应当坚守底线;还有网友直接质问商家:“为什么一定要这么猎奇,洗衣液桶装饮料,刷新认知吗?”不过在众多的批评声中,还有人表示对于一些产品新意没必要动辄抵制。针对以上种种声音,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与该商家工作人员电话联系,询问该款奶茶在食品安全保护方面的问题,可其并未做出正面回应。
商家紧急更换网红产品外包装
顾客:首次品尝时找来服务员询问
那么实际消费的顾客到底反应如何?5月16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来到店铺进行探访。记者发现,目前店内这款奶茶的外包装已经更换成寻常的塑料杯样式,但是该商户购物小程序的点单宣传图并未切换。记者从服务员口中得知,包装是这两天紧急更换的,“公司要做一个改造升级,饮料是一样的,价格和总量也没变,只是换了瓶子。”可前来购买的顾客却因为外包装的改变,而变少了。
今年65岁的赵阿姨早已品尝过这款备受争议的奶茶,她告诉记者,第一次过来喝的时候,这款奶茶包含在一个套餐中。当服务员把奶茶送过来后,她还因为这奇特的包装,特意找服务员进行询问,“当时不清楚瓶子里面是什么,包装看着是挺新鲜,挺有意思的。”虽然一时不太清楚,但她说并没有因为它的外形而联想到洗衣液,“来吃饭嘛,我们知道这肯定是能进嘴的,只是说搞不明白里面究竟是调料还是饮料。”而这次来发现该奶茶已更换包装,她还觉得比较遗憾,“因为一开始我以为这款奶茶下架了。”
赵女士的女儿表示,她是可以接受这种新奇的包装的,“我本身是比较喜欢去尝试很多新鲜事物的。不过我认为对于这种容易引发误解的的食品造型,还是应当在包装上方给予提醒说明,因为小孩子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好奇心又强,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家长的引导教育。”
律师解读:奶茶包装酷似洗衣液瓶
商家有责任做出警示
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蓝天彬律师说,食品经营者受《食品标识管理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约束和规制。洗衣液奶茶的瓶子像洗衣液瓶子,是否涉嫌违法违规,需要慎重评价,不能简单化地作出认定。不过,洗衣液奶茶的瓶子像洗衣液瓶子,可能误导小孩子,这种食品创意营销确实有待商榷,至少不是很值得提倡。目前食品经营者考虑到消费者的呼声,已经下架该产品,这是尊重消费者、尊重市场的体现。
江苏加达加律师事务所石泽华律师认为,商家的这种营销手段其实质属于不道德行为,不仅可能会使一些孩子受到诱导而误食家用洗衣液,也可能使一些消费者丧失购买欲。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六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恪守社会公德,履行好应尽的商业道德要求。
那么商家是否有责任要对奶茶外包装做警示标志或说明?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赵良善认为,该款奶茶瓶外包装与洗衣液瓶外包装相似,易混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并符合下列要求:(五)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生产该款奶茶的厂家有责任在奶茶瓶外包装做警示说明,以防儿童误饮洗衣液,如果儿童因该款奶茶瓶外包装误饮洗衣液受到伤害的,儿童及其法定监护人可向生产该款奶茶的厂家以及销售方索赔。
(扬子晚报)
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5月9日电 (左宇坤)家在某三线城市的小徐“五一”假期逛街时发现,家乡一条两、三百长米的小商业街上,竟然总共开了十二、三家奶茶店。
“这真的能挣到钱吗?”小徐很疑惑。
面对如此激烈的行业竞争,小徐觉得品牌或许会通过低价策略跑出优势。但走了几家门店却发现,奶茶涨价成了主流。
奶茶们,怎么了?
消费者在奶茶店点单。中新网左宇坤 摄
新式茶饮掀起“涨价潮”
不久前,饮料界巨头可口可乐宣布涨价的消息让不少“快乐水爱好者”感慨“再也不会快乐了”,也引来不少人调侃:“十几块的奶茶都喝得起,还会在乎这三块钱的可口可乐?”
如今看来,不仅是三块钱的可乐要涨价,十几块的奶茶身价也想窜一窜。
不久前,奶茶品牌茶百道上新不少夏日新品,一些当家产品的价格也刷新了。杨枝甘露、黄金椰椰乌龙、1L水果茶等招牌产品价格均上调2元。
奶茶品牌CoCo都可的部分产品价格也有所上浮,茉香奶茶、红果小姐姐、百香果双响炮等产品价格上调了1-3元,甚至连小料都没放过,珍珠、椰果等的价格由之前的1元上调到2元,涨幅100%。
更早,“为持续提供优质的饮品与服务,我们将于2021年2月1日微调饮品售价。”年初,不少一点点门店摆出已经了这样的通知,宣布涨价。
同样身价提高的还有此前主打平价的益禾堂。从前对标蜜雪冰城的价位一路上涨,招牌产品益禾烤奶从6元到8元,价格上涨了三分之一。
同款奶茶饮品,价格上涨两元。
“10元+”价格带的新式茶饮品牌中,涨价之势已然铺开。而这一价格带承载着奶茶消费者中最大份额的群体,品质与价格的博弈或许就在一、两元之间,也让他们对价格尤其敏感。
“我最开始喝CoCo都可的时候,原味奶茶只要4元一杯,如今它推出的新品价格都开始‘保20争30’了。”有网友回忆道。
“涨”声一片引来了吐槽声一片。“现在的奶茶店呢,老款涨价一两元,新款直接20元以上,我的经济能力已经跟不上奶茶涨价的速度了。”有消费者总结道。
涨价只因奶茶杯贵了?
涨价的原因是什么?网络上流传着茶百道创始人王霄锟在朋友圈发的一封“致茶粉的信”,其中提到:受大环境的影响,水果设备、包装等原材料的价格上浮,将会进行饮品价格的微调。
总的来说,和可口可乐公司CEO将其酝酿涨价归因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一样,奶茶这一波涨价的原因也是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之风从上游原料供应链刮到了每个消费者的奶茶杯。
“单个原材料价格的起起伏伏很正常,每年都有,但像这么多原料一起涨的,还是头一回。” 有茶饮业内人士对媒体表示。
梁女士不久前加盟了一家连锁奶茶店,她告诉中新网,这种一线奶茶品牌加盟申请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流程上的报名、初审、面谈、培训等多个步骤之外,门店开业之前,梁女士已累计投入了近60万元资金。
但让梁女士操心的事还在后面。
消费者在奶茶店点单。中新网左宇坤 摄
“我选择加盟这个奶茶品牌,就是因为我之前就很喜欢,经常喝,也觉得性价比高。所以我收到新菜单的时候也很震惊,怎么我这一开业就涨价了呢?”梁女士说,“但真的开始做起生意来才发现,各个环节的成本确实都在涨。”
首先是原料端,梁女士以水果香水柠檬举例:香水柠檬因为比起普通柠檬酸涩度较低,成为了果茶的常见原料,今年以来价格飙涨4倍多,“往年差不多4、5元一斤的进货价,现在涨到20元以上。”
香水柠檬涨价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其主要产地广东的部分地区受气候影响,产量较往年走低;二是今年新式茶饮界掀起了一股“东南亚风”,多款柠檬茶火爆,对香水柠檬的需求也高于往年,供需矛盾之下价格上涨。
同时,受国际贸易影响,一些进口占比较高的水果,如西柚、凤梨等也出现了相当明显的价格上涨。“我现在就指望着夏天,西瓜等水果大量上市,价格下来后能把原料成本往下拉一拉。”梁女士说。
除了水果原料,还有许多消费者“看不见”的部分也正在经历价格的动荡。
比如今年春节过后,铜、不锈钢、铝等金属价格的轮番上涨,影响了各种封口机、冰沙机等茶饮设备的定价;塑料粒子、纸张、PE膜等的涨价,分摊到每个奶茶杯上都有着几分钱的成本上浮;看似不起眼的宣传单页、外带包装提袋、瓦楞纸杯托等的原料成本每吨均有几千元的提高,加起来同样是不小的数目。
梁女士还提到,今年元旦开始的“吸管禁塑令”,也让很多奶茶店主“心头一痛”。一开始,奶茶店基本都换上了成本相对低一点的纸吸管,但却因扎不开、经常泡烂等弊端获得一水儿的差评。后来,头部品牌大多换上了PLA(聚乳酸)吸管。
“每根PLA吸管的成本比塑料吸管贵一毛钱左右,比纸吸管贵几分钱。店里平均每天消耗成百上千根吸管,这么一算还是很心痛的。”梁女士说。
竞争加剧,新式茶饮扛得住吗?
“如果本来十几块钱的奶茶涨到二十几,那我为什么不多加几块钱直接买喜茶呢?”在消费者对于涨价的反馈中,“你们这些奶茶心里有没有点数”的声音最大。
从业者也表示,这次涨价对于20元以上价格带的品牌影响没有那么大,影响最大的是区域小品牌。“本身他们一杯水果也就卖10块左右,毛利本就不高,抗风险能力也弱。”
消费者排队购买奶茶。中新网左宇坤 摄
“我觉得对于我们这些门店老板来说,甚至比消费者更不希望涨价。”梁女士表示,涨价对于消费者来说可能就是换一家店买或者不买的问题,但对于竞争激烈的新式茶饮品牌来说,一、两元的涨价可能就意味着把辛苦积累的消费群送到竞争对手手中。
新式茶饮发展至今,新鲜水果、优质茶叶、鲜牛奶已成“标配”,“真材实料”的代价便是行业早已不复最初的暴利,甚至有说法称新式茶饮的纯利只有10%。当各方面成本都升高时,不得不依靠涨价来维持成本的小品牌,也丧失了低价优势。
在业内人士看来,低客单价品牌或迎来洗牌。
奶茶品牌在涨价潮中大浪淘沙,你会选择哪家?(完)
中国新闻网
奶茶品牌在涨价潮中大浪淘沙,你会选择哪家?
作者:左宇坤
家在某三线城市的小徐“五一”假期逛街时发现,家乡一条两、三百长米的小商业街上,竟然总共开了十二、三家奶茶店。
“这真的能挣到钱吗?”小徐很疑惑。
面对如此激烈的行业竞争,小徐觉得品牌或许会通过低价策略跑出优势。但走了几家门店却发现,奶茶涨价成了主流。
奶茶们,怎么了?
消费者在奶茶店点单。中新网 左宇坤 摄
新式茶饮掀起“涨价潮”
不久前,饮料界巨头可口可乐宣布涨价的消息让不少“快乐水爱好者”感慨“再也不会快乐了”,也引来不少人调侃:“十几块的奶茶都喝得起,还会在乎这三块钱的可口可乐?”
如今看来,不仅是三块钱的可乐要涨价,十几块的奶茶身价也想窜一窜。
不久前,奶茶品牌茶百道上新不少夏日新品,一些当家产品的价格也刷新了。杨枝甘露、黄金椰椰乌龙、1L水果茶等招牌产品价格均上调2元。
奶茶品牌CoCo都可的部分产品价格也有所上浮,茉香奶茶、红果小姐姐、百香果双响炮等产品价格上调了1-3元,甚至连小料都没放过,珍珠、椰果等的价格由之前的1元上调到2元,涨幅100%。
更早,“为持续提供优质的饮品与服务,我们将于2021年2月1日微调饮品售价。”年初,不少一点点门店摆出已经了这样的通知,宣布涨价。
同样身价提高的还有此前主打平价的益禾堂。从前对标蜜雪冰城的价位一路上涨,招牌产品益禾烤奶从6元到8元,价格上涨了三分之一。
同款奶茶饮品,价格上涨两元。
“10元+”价格带的新式茶饮品牌中,涨价之势已然铺开。而这一价格带承载着奶茶消费者中最大份额的群体,品质与价格的博弈或许就在一、两元之间,也让他们对价格尤其敏感。
“我最开始喝CoCo都可的时候,原味奶茶只要4元一杯,如今它推出的新品价格都开始‘保20争30’了。”有网友回忆道。
“涨”声一片引来了吐槽声一片。“现在的奶茶店呢,老款涨价一两元,新款直接20元以上,我的经济能力已经跟不上奶茶涨价的速度了。”有消费者总结道。
涨价只因奶茶杯贵了?
涨价的原因是什么?网络上流传着茶百道创始人王霄锟在朋友圈发的一封“致茶粉的信”,其中提到:受大环境的影响,水果设备、包装等原材料的价格上浮,将会进行饮品价格的微调。
总的来说,和可口可乐公司CEO将其酝酿涨价归因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一样,奶茶这一波涨价的原因也是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之风从上游原料供应链刮到了每个消费者的奶茶杯。
“单个原材料价格的起起伏伏很正常,每年都有,但像这么多原料一起涨的,还是头一回。” 有茶饮业内人士对媒体表示。
梁女士不久前加盟了一家连锁奶茶店,她告诉中新网,这种一线奶茶品牌加盟申请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流程上的报名、初审、面谈、培训等多个步骤之外,门店开业之前,梁女士已累计投入了近60万元资金。
但让梁女士操心的事还在后面。
消费者在奶茶店点单。中新网 左宇坤 摄
“我选择加盟这个奶茶品牌,就是因为我之前就很喜欢,经常喝,也觉得性价比高。所以我收到新菜单的时候也很震惊,怎么我这一开业就涨价了呢?”梁女士说,“但真的开始做起生意来才发现,各个环节的成本确实都在涨。”
首先是原料端,梁女士以水果香水柠檬举例:香水柠檬因为比起普通柠檬酸涩度较低,成为了果茶的常见原料,今年以来价格飙涨4倍多,“往年差不多4、5元一斤的进货价,现在涨到20元以上。”
香水柠檬涨价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其主要产地广东的部分地区受气候影响,产量较往年走低;二是今年新式茶饮界掀起了一股“东南亚风”,多款柠檬茶火爆,对香水柠檬的需求也高于往年,供需矛盾之下价格上涨。
同时,受国际贸易影响,一些进口占比较高的水果,如西柚、凤梨等也出现了相当明显的价格上涨。“我现在就指望着夏天,西瓜等水果大量上市,价格下来后能把原料成本往下拉一拉。”梁女士说。
除了水果原料,还有许多消费者“看不见”的部分也正在经历价格的动荡。
比如今年春节过后,铜、不锈钢、铝等金属价格的轮番上涨,影响了各种封口机、冰沙机等茶饮设备的定价;塑料粒子、纸张、PE膜等的涨价,分摊到每个奶茶杯上都有着几分钱的成本上浮;看似不起眼的宣传单页、外带包装提袋、瓦楞纸杯托等的原料成本每吨均有几千元的提高,加起来同样是不小的数目。
梁女士还提到,今年元旦开始的“吸管禁塑令”,也让很多奶茶店主“心头一痛”。一开始,奶茶店基本都换上了成本相对低一点的纸吸管,但却因扎不开、经常泡烂等弊端获得一水儿的差评。后来,头部品牌大多换上了PLA(聚乳酸)吸管。
“每根PLA吸管的成本比塑料吸管贵一毛钱左右,比纸吸管贵几分钱。店里平均每天消耗成百上千根吸管,这么一算还是很心痛的。”梁女士说。
竞争加剧,新式茶饮扛得住吗?
“如果本来十几块钱的奶茶涨到二十几,那我为什么不多加几块钱直接买喜茶呢?”在消费者对于涨价的反馈中,“你们这些奶茶心里有没有点数”的声音最大。
从业者也表示,这次涨价对于20元以上价格带的品牌影响没有那么大,影响最大的是区域小品牌。“本身他们一杯水果也就卖10块左右,毛利本就不高,抗风险能力也弱。”
消费者排队购买奶茶。中新网 左宇坤 摄
“我觉得对于我们这些门店老板来说,甚至比消费者更不希望涨价。”梁女士表示,涨价对于消费者来说可能就是换一家店买或者不买的问题,但对于竞争激烈的新式茶饮品牌来说,一、两元的涨价可能就意味着把辛苦积累的消费群送到竞争对手手中。
新式茶饮发展至今,新鲜水果、优质茶叶、鲜牛奶已成“标配”,“真材实料”的代价便是行业早已不复最初的暴利,甚至有说法称新式茶饮的纯利只有10%。当各方面成本都升高时,不得不依靠涨价来维持成本的小品牌,也丧失了低价优势。
在业内人士看来,低客单价品牌或迎来洗牌。
奶茶品牌在涨价潮中大浪淘沙,
你会选择哪家?
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