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上图藏《八大家文抄自怡集》的文术观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者:张海沙(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古代散文之经典作家,其定名成于明人茅坤选编之《唐宋八大家文钞》(以下

者:张海沙(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古代散文之经典作家,其定名成于明人茅坤选编之《唐宋八大家文钞》(以下简称茅《钞》)。万历七年,茅《钞》在杭州刊行,此后家弦户诵,渐重于世。茅《钞》的流播助推了选评唐宋八大家文章的风气,各种同类型选本前后涌溢。这些选本在编选旨趣、选文好尚以及文道观念上虽有所区别,然其讨论,大抵不出道与文两大范畴。上海图书馆所藏郑邠辑《八大家文抄自怡集》(以下简称郑《集》),是明人批选八大家选本中体量最小的一部,却提出了八大家评选的一个重要维度:术。“术”之范畴,并非属于儒家道统,郑邠以此揭示与强调唐宋八大家文章的经世致用之功,凸显文章济世这一观点,值得重视。

郑《集》仅见于上海图书馆,为孤本,由郑邠亲手抄录,是名副其实的“文抄”,因此具备可贵的文献价值。抄凡四册,不分卷。郑《集》选评唐宋八大家文仅93篇,与动辄数十卷乃至上百卷的唐宋八大家选本相比,堪称粹中选粹。书首有署“崇祯四年辛未七月七日郑邠书”的《八大家文抄自怡集小序》,文后矜“郑邠”“芥菴”朱印;有署“静远斋孟迁氏又题”的《后序》,文后矜“子舆”“静远斋”朱印。正文有朱笔圈点、夹批,并附有少量题下评及眉批;文后有朱、墨双色评语。辑者郑邠(?—1646),常州武进人,曾任昌化学训。隆武二年三月,清兵陷金华,东阁大学士朱大典“合门纵火焚死”(《明季南略》卷十),时郑邠馆于朱大典家,并同殉难。是集显示了明末文章观念之变。

传统的文章选本或重于道,或重于文,或二者兼重,而郑邠对文道关系、对文章的批评有着独到的见解。他提出文、道、术三个维度的考量,尤其推挹于术。文道关系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核心议题。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提出修辞明道的观念;柳宗元也说,“圣人之言,期以明道”(《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后世的文章理论大多集中于道与文这两个范畴。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明确提出“文以载道”(《通书·文辞》),这个观点影响深远。茅坤在《唐宋八大家文钞总序》中提出:“孔子之所谓其旨远,即不诡于道也;其辞文,即道之灿然若象纬者之曲而布也。”也体现了“文道合一”的观念,而其后之“文特以道相盛衰”,则完全确定了文与道的统一关系。茅坤的观点代表了唐宋派古文家的文道观念,强调“文道合一”“文道非二”。郑氏在《小序》中明确提出:“八家之于文,直寄焉耳。其文之无关道术者,又直文之寄焉者耳,不存焉可也。”郑邠以为,文章要有关“道术”,文之可贵在其为“精神心术”之寄托。与“文道合一”的观念相比,郑邠在理论上显然有所拓展,将“术”引入了文章批评的范畴。为了进一步申明其说,郑邠在《后序》中又指出:“八家之所以言者,一以明道,一以经世。后之人而苟能为明道之言、经世之言也,则不必八家之言而后以为言也。”与明道同等重要的是经世;而若能明道又经世,其他的文章家亦具有重要意义。“六经,圣人明道之书,而亦无非用世之书也。”文章的“用世”之功,在郑邠看来即等同于“明道”,二者同等重要。这样一来,郑邠对文章的批评标准就突破了文与道的二维论,推衍到文、道、术三个维度,强调文章既要“有补于世教”(《晋文公问守原议》文后朱评),更要以经世致用为其旨归。对“术”的推崇,本属于法家的思想体系。法家将“术”与儒家推崇的仁义道德所属的人心主观范畴相对照,宁取更为客观的法术。“释法术而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废尺寸而差短长,王尔不能半中。使中主守法术、拙匠守规矩尺寸,则万不失矣。”(《韩非子》卷八)因为道与术有一重主观一重客观的区别,所以儒家和法家彼此攻讦,互不相融。郑邠道术兼重,有调和二家的意味。

以选文而论,郑《集》倾向于收入那些有补世用的文章。郑邠所选柳文仅五篇,为《封建论》《桐叶封弟辨》《晋文公问守原议》《咸宜》(另有《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对比茅坤选柳文书启记传、论议辨杂文及碑铭诔表共131篇,所选柳文数量极为精简。一般编选者所热衷的柳宗元山水游记及序与论也未编入。值得注意的是,郑邠另选了一篇茅坤以及其他八大家选本较少关注的《咸宜》。这几篇柳文,论封建之大势、论君王治理与臣子事君之道,内容集中在经济之道术。而郑邠选小苏之文,更能显示其去取之道。郑邠选颍滨文八篇:《三国论》、《唐论》、《君术》(两篇)、《臣事》(三篇)以及《民政》。颍滨文数量所以超过了柳州文,在于颍滨所论,就是御天下之术。如《君术》二:“将求御天下之术,必先明于天下之情,不先明于天下之情,则与无术何异?”颍滨重视的是御天下之术,甚至他以为“术者,所谓道也。得其道而以智加焉,是故谓之术。古之圣人惟其知天下之情,而以术制之也”(《君术》一)。颍滨和郑邠一样,将“术”推到极高的地位,可与“道”并列。

郑《集》评点丰富,指向明确,尤可见其对“术”的推尚。重道、重文的八大家选本,于评点之时侧重指示文章对道统之承继及其本身的审美特质。观郑《集》之点评则异乎是,其品评多从文章的经世之功展开,重在言术。比如,对苏洵的《易论》篇,茅《钞》批云:“文有烟波”,“谓圣人所以‘用其机权以持天下之心’,过矣”。郑邠则谓:“圣人治天下之法,莫大于礼。老苏诸经论皆以为维礼之穷,虽不尽作经本意,然其议论自足持世。”二者持论根本有别,前者本乎圣人之道,兼及文采;后者则着眼于圣人治天下之法,意在论术。又如批点苏洵的《谏论上》,茅坤云:“千古绝调。荆川谓:‘此等文字摹荀卿’,良是。”郑邠则提出:“有龙、比之心者,多不暇为苏、张之术,则亦经行其直而已。”前者重在讲评文章本身,后者则专事讨论老泉文中之“术”。道统、辞采之外,专一在文章的世用之功上用力,是郑《集》评点有别于其他八大家选本的一个显著标志。评苏辙《君术(二)》:“前数说君子之情,后数说小人之情,情得而后可用驭之之术,奸雄之不可不驾驭也,甚于君子。故此书诚为君术之要也。”评点苏洵《审敌》:“战之一说苏家父子皆然。至于备战之术,不若两儿之乘之工也。”是皆以“术”作为评骘文章的出发点,与重文、重道之八大家选本明显不同。

明末社会危机重重,思想界和文化界开始反思空疏的道学。明清易代给士人带来巨大的思想冲击,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傅山等为代表的知识群体将故国陆沉、神州板荡归因于其时“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亭林文集》卷三)的空疏学风,强调学以经世,力倡文章要“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日知录》卷十八)。由此,标举学贵实效、期于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开始占据主流。郑邠历经动乱,国破家亡的深切体会与思考,化为强烈的经世意识与深切的现实关怀,于批选唐宋八大家文中,在文与道之外突出文与术的结合,透露了明末虚学向清初实学转型的信息。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15日1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薛瑞通讯员张鑫羚

天宝镇地处徂徕山南麓,柴汶河以北,总面积158平方公里,辖50个行政村,8.1万人,自古被称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获得“中国樱桃第一镇”、山东省旅游乡镇、好客山东最美村镇、山东省“一村一品”示范镇、山东省文明乡镇等荣誉称号。

2020年天宝镇围绕“产业、文化、生态、休闲”四大主题,投资2.54亿元打造大樱桃种植和乡村旅游为主的市级先行区。重点打造徂徕书院田园综合体、前寺村环湖旅游度假村、后寺村创新创意农业、梁父山文旅项目、环山骑行步道项目、天宝镇直播电商培训服务中心、魏家沟竹溪印象景观、花卉市场建设、山东泰安(天宝)大樱桃新技术示范园等重点项目,打造先行区内8个村乡村规划编制、水利设施修整加固、污水治理、流域综合整治、村庄绿化美化工程。

产业融升,驱动振兴之芯。围绕瞄准特色、延伸链条、做响品牌、激发活力,充分发挥本地农业优势,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促进产业提档升级。由传统经营向现代营销转变。以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破解农户自主分散经营的难题,实现规模种养,提升品牌附加值。天宝樱桃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世界非木质产品森林认证、成为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进入泰安市农产品知名品牌目录。天宝镇通过书记跑市场、镇长上直播、网红带货、物流电商微商齐发力多种形式,年销樱桃4000万斤,销售额4亿元。由联产承包向园区融合发展转变。整合土地资源,以徂徕书院康养产业园、樱桃创新科技孵化园、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三园”建设为纽带,推动“八大基地”高标准打造、高质量建设,实现了园区有致富产业,基地有增收项目。由第一产业向农文旅融合发展转变。突出文化元素、艺术元素,着力推动“变废为宝”“变手艺为收入”,激活乡村木工、石匠、铁匠、瓦匠等手艺人带动作用,将废弃的果树木柴雕刻为工艺品,将拆房的木料搭建成为休闲设施,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产业化,发挥天宝烧饭卷、天宝豆腐干、天宝张氏面塑等非遗产品的旅游价值,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文活力。由等靠要资金向高效统筹资金转变。积极引进外来资本,吸引日本天野株式会社、万利达园林工程公司等投资兴业,利用工商资本闲钱助力政府为民服务,利用企业闲置资金垫资三通项目建设,实现互利双赢。

引育结合,激活振兴之智。大力实施“凤归竹溪”行动,着力打好亲情牌、服务牌、本土牌,把牢人才振兴抓手,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畅通引才路径。以走出去访才、引进来用才、优服务留才理念,引进台湾阳光曼波协会团队,投资1200万元打造拙匠工坊、铁马驿站、生态展厅等23个亲子项目,打造了农业农村新业态。引进山东小鱼快游文化传媒公司,合作建设网红直播学院,开展直播资格培训与劳动技能培训。搭建借智平台。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果科所合作,成立拥有6名“核心专家”的樱桃产业服务团队,常态化开展技术指导和“线上”辅导,以柔性引才推动硬核发展。实施育苗计划。深挖“五乡”人才,推动69名各类土专家助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选聘19名大学生到村工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储备新生血液。组织支部书记到荣成、浙江大学交流学习,强化考核力度,激活创业氛围。

文化赋能,铸就振兴之魂。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积淀和红色革命传承,做强做活文化体系,广泛开展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的宣传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推动文化传承、守正出新。以红色文化凝聚人。打造“涝洼村烈士陵园”“光化寺山东省委旧址”和“天宝镇党史馆”等红色文化平台,深入开发其历史印证、文化传承、政治教育价值。开展党风带家风、党性教育研学等活动,激发红色文化感召力、引领力,凝聚起的“自强、拼搏、激情、超越”的天宝精神。以传统文化感染人。深层次挖掘梁父山封禅文化、徂徕书院书院文化,开发建设徂徕书院文化康养产业园,以李白诗词文化为根基,打造诗词文化小镇,通过激发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不断提高乡村振兴的文化品位,为文旅融合铸魂。以优秀家风滋润人。挖掘宣传以和圣柳下惠、泰山羊氏、徂徕时氏为代表的天宝优秀家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配合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四德榜建设等工作,为乡风文明铸魂,为和谐社会助力。

内外兼修,塑造振兴之基。围绕筑牢生态屏障,以理念先行,以实干为要,以制度保障,打出绿色发展“组合拳”,持续打造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夯实基础配套。健全“党委牵动、支部领动、党员联动”工作法,道路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农村道路“三通”工程完成90%,20500户改厕任务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完成80%,投资1200万元进行墙面美化、道路绿化提升,投入180余万元打造美丽庭院示范街40条、示范户1287户,美丽宜居成为镇村建设共识。因村制宜建设。围绕达标排放、循环利用的发展目标,寨山东村以治水为切入点,落实生态种养、美丽庭院、改厨改厕、雨污分流、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等生态保护和提升工程,建成蓝天、碧水、净土的美丽宜居乡村。前寺村投资360余万元开发滨湖沙滩20亩、改建滨湖景观3公里、建设广场2000平方米,湖光山色为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已然成形。以前寺村、寨山东村为代表的3个市级美丽乡村,6个区级美丽乡村,为乡村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本。着眼长远发展。认真践行“两山”理念,制定推动生态振兴实施意见,长效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依托资源环境优势发展特色生态经济,坚决把高污染、高能耗项目“拒之门外”,留住绿水青山。

联盟共创,集聚振兴之力。聚焦破解行政村单打独斗、农民自我发展、聚合发展效果不明显等难题,突出地域品牌,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区域化协作发展。强化品牌引领。常态化举办“党委书记千人大党课”“天宝论坛”,开展千分制考核表彰、“最美党员”“最美天宝人”宣讲等系列活动,在全镇凝聚起跨越发展、争先进位的强大共识,“省抗灾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抗击台风抢险救灾先进集体”等荣誉凝聚了发展信心、增添了发展动力。创新党建联盟。在先行区建立天宝镇“竹溪”先锋党建联盟,推动组织联建、产业联姻、人才联动、文化联培、生态联育,做到功能互补,实现共建、共享、共赢。推动破题攻坚。项目化推进“三资”清理、“跨五跃十”行动等基层党建重点任务,党委班子成员每人一个包保村、每人一项调研课题、每人一次专题党课,开展村级班子分析研判、党员队伍铸魂提质等行动,强力释放党建引领力。

下一步,天宝镇将按照“一区三园八基地”的空间布局,重点突出特色优势,五大振兴同步发力,以更大精力、更多资源、更好环境,推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提层次、上水平,倾力打造徂汶福地,多彩天宝,倾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天宝模式。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古代散文之经典作家,其定名成于明人茅坤选编之《唐宋八大家文钞》(以下简称茅《钞》)。万历七年,茅《钞》在杭州刊行,此后家弦户诵,渐重于世。茅《钞》的流播助推了选评唐宋八大家文章的风气,各种同类型选本前后涌溢。这些选本在编选旨趣、选文好尚以及文道观念上虽有所区别,然其讨论,大抵不出道与文两大范畴。上海图书馆所藏郑邠辑《八大家文抄自怡集》(以下简称郑《集》),是明人批选八大家选本中体量最小的一部,却提出了八大家评选的一个重要维度:术。“术”之范畴,并非属于儒家道统,郑邠以此揭示与强调唐宋八大家文章的经世致用之功,凸显文章济世这一观点,值得重视。

郑《集》仅见于上海图书馆,为孤本,由郑邠亲手抄录,是名副其实的“文抄”,因此具备可贵的文献价值。抄凡四册,不分卷。郑《集》选评唐宋八大家文仅93篇,与动辄数十卷乃至上百卷的唐宋八大家选本相比,堪称粹中选粹。书首有署“崇祯四年辛未七月七日郑邠书”的《八大家文抄自怡集小序》,文后矜“郑邠”“芥菴”朱印;有署“静远斋孟迁氏又题”的《后序》,文后矜“子舆”“静远斋”朱印。正文有朱笔圈点、夹批,并附有少量题下评及眉批;文后有朱、墨双色评语。辑者郑邠(?—1646),常州武进人,曾任昌化学训。隆武二年三月,清兵陷金华,东阁大学士朱大典“合门纵火焚死”(《明季南略》卷十),时郑邠馆于朱大典家,并同殉难。是集显示了明末文章观念之变。

传统的文章选本或重于道,或重于文,或二者兼重,而郑邠对文道关系、对文章的批评有着独到的见解。他提出文、道、术三个维度的考量,尤其推挹于术。文道关系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核心议题。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提出修辞明道的观念;柳宗元也说,“圣人之言,期以明道”(《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后世的文章理论大多集中于道与文这两个范畴。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明确提出“文以载道”(《通书·文辞》),这个观点影响深远。茅坤在《唐宋八大家文钞总序》中提出:“孔子之所谓其旨远,即不诡于道也;其辞文,即道之灿然若象纬者之曲而布也。”也体现了“文道合一”的观念,而其后之“文特以道相盛衰”,则完全确定了文与道的统一关系。茅坤的观点代表了唐宋派古文家的文道观念,强调“文道合一”“文道非二”。郑氏在《小序》中明确提出:“八家之于文,直寄焉耳。其文之无关道术者,又直文之寄焉者耳,不存焉可也。”郑邠以为,文章要有关“道术”,文之可贵在其为“精神心术”之寄托。与“文道合一”的观念相比,郑邠在理论上显然有所拓展,将“术”引入了文章批评的范畴。为了进一步申明其说,郑邠在《后序》中又指出:“八家之所以言者,一以明道,一以经世。后之人而苟能为明道之言、经世之言也,则不必八家之言而后以为言也。”与明道同等重要的是经世;而若能明道又经世,其他的文章家亦具有重要意义。“六经,圣人明道之书,而亦无非用世之书也。”文章的“用世”之功,在郑邠看来即等同于“明道”,二者同等重要。这样一来,郑邠对文章的批评标准就突破了文与道的二维论,推衍到文、道、术三个维度,强调文章既要“有补于世教”(《晋文公问守原议》文后朱评),更要以经世致用为其旨归。对“术”的推崇,本属于法家的思想体系。法家将“术”与儒家推崇的仁义道德所属的人心主观范畴相对照,宁取更为客观的法术。“释法术而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废尺寸而差短长,王尔不能半中。使中主守法术、拙匠守规矩尺寸,则万不失矣。”(《韩非子》卷八)因为道与术有一重主观一重客观的区别,所以儒家和法家彼此攻讦,互不相融。郑邠道术兼重,有调和二家的意味。

以选文而论,郑《集》倾向于收入那些有补世用的文章。郑邠所选柳文仅五篇,为《封建论》《桐叶封弟辨》《晋文公问守原议》《咸宜》(另有《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对比茅坤选柳文书启记传、论议辨杂文及碑铭诔表共131篇,所选柳文数量极为精简。一般编选者所热衷的柳宗元山水游记及序与论也未编入。值得注意的是,郑邠另选了一篇茅坤以及其他八大家选本较少关注的《咸宜》。这几篇柳文,论封建之大势、论君王治理与臣子事君之道,内容集中在经济之道术。而郑邠选小苏之文,更能显示其去取之道。郑邠选颍滨文八篇:《三国论》、《唐论》、《君术》(两篇)、《臣事》(三篇)以及《民政》。颍滨文数量所以超过了柳州文,在于颍滨所论,就是御天下之术。如《君术》二:“将求御天下之术,必先明于天下之情,不先明于天下之情,则与无术何异?”颍滨重视的是御天下之术,甚至他以为“术者,所谓道也。得其道而以智加焉,是故谓之术。古之圣人惟其知天下之情,而以术制之也”(《君术》一)。颍滨和郑邠一样,将“术”推到极高的地位,可与“道”并列。

郑《集》评点丰富,指向明确,尤可见其对“术”的推尚。重道、重文的八大家选本,于评点之时侧重指示文章对道统之承继及其本身的审美特质。观郑《集》之点评则异乎是,其品评多从文章的经世之功展开,重在言术。比如,对苏洵的《易论》篇,茅《钞》批云:“文有烟波”,“谓圣人所以‘用其机权以持天下之心’,过矣”。郑邠则谓:“圣人治天下之法,莫大于礼。老苏诸经论皆以为维礼之穷,虽不尽作经本意,然其议论自足持世。”二者持论根本有别,前者本乎圣人之道,兼及文采;后者则着眼于圣人治天下之法,意在论术。又如批点苏洵的《谏论上》,茅坤云:“千古绝调。荆川谓:‘此等文字摹荀卿’,良是。”郑邠则提出:“有龙、比之心者,多不暇为苏、张之术,则亦经行其直而已。”前者重在讲评文章本身,后者则专事讨论老泉文中之“术”。道统、辞采之外,专一在文章的世用之功上用力,是郑《集》评点有别于其他八大家选本的一个显著标志。评苏辙《君术(二)》:“前数说君子之情,后数说小人之情,情得而后可用驭之之术,奸雄之不可不驾驭也,甚于君子。故此书诚为君术之要也。”评点苏洵《审敌》:“战之一说苏家父子皆然。至于备战之术,不若两儿之乘之工也。”是皆以“术”作为评骘文章的出发点,与重文、重道之八大家选本明显不同。

明末社会危机重重,思想界和文化界开始反思空疏的道学。明清易代给士人带来巨大的思想冲击,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傅山等为代表的知识群体将故国陆沉、神州板荡归因于其时“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亭林文集》卷三)的空疏学风,强调学以经世,力倡文章要“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日知录》卷十八)。由此,标举学贵实效、期于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开始占据主流。郑邠历经动乱,国破家亡的深切体会与思考,化为强烈的经世意识与深切的现实关怀,于批选唐宋八大家文中,在文与道之外突出文与术的结合,透露了明末虚学向清初实学转型的信息。

(作者:张海沙,系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