湃新闻记者 钟煜豪
公务接待中,各地的餐费标准都是多少?近期,国内多所高校发布的《公务接待管理办法》予以明确。
武汉科技大学新修订的《武汉科技大学公务接待管理办法》介绍,一般公务接待中,接待对象来访期间应当按照规定标准自行用餐。确因工作需要,接待单位可以安排公务接待用餐一次。院士专家、省部级干部不超过200元/人/次,其他人员不超过150元/人/次。同一批次接待人员,按照最高职务级别对应的标准安排用餐。
接待单位和派出单位领导的工作人员(司机、秘书),如果属于接待或陪餐人员,按接待费标准就餐。如不属于公务接待范围,按照同城工作简餐每人次不超过40元的标准就餐。学校还明确,同城公务活动严禁相互吃请,确因工作时间较晚、返程距离过远或者当日需要连续工作、自行用餐有困难的,接待单位可安排盒饭、份饭或不超过40元/人标准的工作简餐。
另外,外宾宴请及日常伙食招待应当注意节俭,提倡采用自助餐等形式。外宾来校期间,宴请不得超过2次,一般按每人次不超过300元的标准控制,冷餐、酒会、茶会分别为每人每次150元、100元、60元;日常伙食费按每人每天不超过300元的标准控制(以上标准含酒水)。
西安工程大学近期印发的公务接待管理办法也提出,接待对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标准自行用餐。确因工作需要安排用餐的,每批接待对象可安排一次公务用餐,原则上安排在校内餐厅,不得在私人会所、高消费餐饮场所接待。
具体而言,省部级、院士及其随行人员,人均总费用不超过 160元;厅局级、教授及其随行人员,人均总费用不超过 140元;县处级及其他人员人均总费用不超过 120 元。
近期,《江苏理工学院公务接待管理实施办法(修订)》也已经学校研究通过。根据该办法,常州市城区之间不得安排接待用餐,因执行公务确实无法回家或回单位食堂就餐的,需填写《江苏理工学院工作用餐审批单》,经单位(部门)负责人审批后,可在早餐30元/人、中餐80元/人、晚餐80元/人标准内凭据报销工作餐。
江苏理工学院亦表示,接待对象原则上应自行用餐,确因工作需要,接待单位可以安排一次用餐,每人每餐标准不超过150元,特殊情况下,经学校主要领导审批,最高不超过200元/人。来访人数较多,提倡用自助餐,用餐标准不超过150元/人。
另外,伊犁师范大学办公室网站4月挂出的《伊犁师范大学公务接待管理办法(修订)》显示,接待对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自行用餐。确因工作需要,可以安排工作餐一次,工作餐标准为70元/人。经学校同意邀请的指导工作、项目申报、讲学等专家、教授及特殊情况,就餐标准可略高于以上标准,但不得超过120元/人。
来源:澎湃新闻
< class="pgc-img">>学进入倒计时,在沪上多所高校,一场场舌尖上的“新食尚”正在酝酿之中、推出在即。
开学后,食堂窗口将新增“半两饭、半份菜”;“光盘”可换水果;餐后以“光盘打卡”的方式可兑更多奖励……积极响应当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新风尚,这几天,沪上多所高校后勤部门及师生们正集思广益,完善工作方案,计划在新学期推出一系列行动计划和创意活动,在青年学子中传承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杜绝餐饮浪费。
减量减价+免费添饭,引导师生按需购买
从这个秋季新学期开始,华东师范大学食堂将推出“菜肴可半份,饭量可半两”的售卖新模式。在食堂打饭窗口,当日菜品将显示相应的分量和价格。比如,原来一两饭的售价是0.22元,开学后新增的“半两饭”,售价为0.11元。此外,学校的风味餐厅也将增设小碗菜和小份餐。
与之类似的半份菜新模式,还将亮相沪上多所高校食堂。记者了解到,复旦大学食堂将推出半份菜、小份菜等不同的供餐方式,既方便前来用餐的师生适量选取,也更丰富营养搭配。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食堂的点菜窗口将清楚标注菜品的标准份和小份,同时实行免费添饭。后勤部门希望以这种方式提醒师生米饭按需打,吃完不够可再添加。
“通过半份半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控制分量,引导师生们按需购买饭菜,有效减少浪费,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华东师范大学后勤保障部副部长赵正军告诉记者,学校还有一项已坚持了31年的传统活动——节粮月。今年秋季开学后,学校将举办第32届“节粮月”,号召更多学生做节约粮食的践行者。
“光盘福利”+智慧点餐,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不少高校精准施策,引导更多学生当好 “光盘行动”的“代言人”。
在上海电力大学,由学生食堂伙食管理委员会发起的“光盘行动”和早餐打卡计划,从去年10月开始就吸引了众多学生拥趸,迄今已有超过3100人参与,逾10万人次打卡。在这里,学生随手拍下早餐后的“光盘”照片,上传到伙管会的QQ平台累计积分,不仅能兑换营养粥、五谷饮品等食物,积分排行榜上前几名的同学在年终还将赢得荣誉展示的机会。
“最日常的一餐一饭,涵养珍惜珍重的生活态度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上海电力大学餐饮管理中心主任张同心说,学校将于本学期开学后推出网上智慧点餐的菜品评价系统,通过每周提前公布菜单,根据大家的口碑评价和选择列出排行,“减少不符合大多数同学口味的菜肴,增加更多‘下饭菜’。”
目前,已有多家沪上高校表示,开学后将推出优化升级的智慧点餐,用更精细化的管理制度,引导广大师生加入最潮“新食尚”。
亲身体验朋辈互助,让节约节俭在校园蔚然成风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年,复旦大学食堂里的“后勤体验岗”常常被积极报名的学生志愿者们 “秒光”。在食堂餐饮服务的体验岗位上,志愿者们身着统一的背心、佩戴统一的袖章,在用餐高峰时段亲身体验餐盘回收、每日处理“残羹剩饭”餐厨垃圾……除此之外,复旦大学还优化升级了食堂学生党员服务窗口、校园“啄木鸟”巡视岗、垃圾收集分类岗等各类志愿服务,每个岗位的体验时间在两到三周左右,让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既成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践行者,也同时成为校园和家庭里的宣传员。
最切身的体验和朋辈之间的互助教育,既可以让学校食堂实现有效管理,也更有助于同学们将克勤克俭的美德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动力。今年开学前夕,华东政法大学组织了部分学生骨干在云端讨论出了不少“金点子”。该校刑事法学院学生赵子睿注意到,目前学校食堂打包食物的方式比较繁琐,希望未来能简化打包步骤,鼓励师生们把吃不完的食物带走。
“节约不只是一句口号,更重要的是尊重劳动、物尽其用。”华政文伯书院王悠南同学的话,道出了很多在校大学生的心声:从自身点滴做起杜绝浪费行为,带动身边的同学培养良好行为习惯,节俭节约才能成为更多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修养,真正在校园中蔚然成风。
作者:储舒婷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阿姨,给我来一荤两素套餐、半份米,打包带走。”6月26日11时,中北大学文韬餐厅各窗口渐渐忙碌起来,大二学生刘茵(化名)看着各式各样的菜品,点了自己喜欢的菜,兴高采烈地走了。
餐厅的窗口处,每个餐盘都明码标价,橱窗上贴着“两荤一素9元”“一荤两素8元”“小份米套餐减0.5元”等。工作人员说,有的学生饭量小,菜量太大了顶多只能买一个菜,有了“两荤一素”“一荤两素”套餐菜,他们就可以多吃一个菜,还不会造成浪费。价格方面,一般省着点一天20元左右就够了,多一些的也就30元—40元,总体来说比较实惠。
文韬餐厅经理范刘成说,餐厅从2016年运行以来,一直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为鼓励同学们减少餐饮浪费,餐厅在原有供餐品种分量基础上,将供餐量细分大份和小份,且将价格向下调整,部分窗口提供免费加面服务,套餐窗口推出小份米减0.5元等,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余地。
“除了多种形式宣传营造制止餐饮浪费的良好氛围,我们还推出了免费打包服务,不定时推出光盘奖励水果等活动。”范刘成说。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在中北大学,后勤管理部拿出了节约粮食的新招实招,专门制定了《中北大学“坚决制止学校餐饮浪费行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勤俭节约校园文化建设,全面加强食堂管理,优化供餐服务,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记者看到,在餐厅的大厅、后厨,入口处、餐桌上、窗口、取餐处……到处都贴满了“文明用餐”“光盘行动”的海报和宣传帖,餐厅内不时传来“光盘行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的语音提醒。后勤管理部还联合校团委、校学生会,在餐厅设立“餐饮浪费监督席”,学生志愿者在餐厅内引导文明就餐和适量点餐。
中北大学后勤管理部副部长陈建富说,全校14个餐厅统一推出了“6T+”管理系统,加强源头科学管控,各食堂小组开展节能改造,安装分表,水、电、气使用量直接计入小组成本,考核各餐厅水、电、气费用所占营业额比例,奖励节约先进,让厉行节约成为高校食堂新“食”尚。
记者在文韬餐厅后厨看到,食品原材料加工环节,强化机械操作,如百特中餐引进包子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蒸卤炖组,新鲜的食材在锅中翻滚,香气扑鼻。角落里,四个倒置的食用油桶格外醒目。组长李世民说,这是餐厅推行的“节油桶”措施,就是将盛装食用油桶倒置收集残留油,每桶油能收集18克到20克食用油。
12时许,不少同学已经用餐结束,记者在餐具回收处看到,交回的盘子几乎都是干干净净的,旁边的泔水桶内只有骨头和少许菜根等残渣,基本看不到丢弃的主食。中北大学餐饮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裴葆中笑着说:“现在学生们都相互比着‘光盘’,每天产生的泔水垃圾少了很多。”
裴葆中说:“我们从原材料采购、食材储存配送、食品加工制作、成品售卖到餐厨废弃物回收,各环节都加强节约管理,建立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浪费,近两年餐厨垃圾减少了30%左右。”
本报记者任志霞
(责编:马云梅、褚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