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势力#
无底线的低价引流,只会让餐厅走上不归路。
< class="pgc-img">>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红餐编辑部。
低价引流的“受害者”又增加了一个。
近日,重庆一家火锅店派发“低价券”为门店引流,结果活动搞了不到一个月,老板就直接将门店关门停业了,还向市场监管局申请注销工商营业执照,原因是火锅店不仅一分钱没赚到,还一直在倒贴钱,已经无力承担损失。
这个血淋淋的案例也再次提醒餐饮老板们:无底线的低价引流,只会让餐厅走上不归路!
< class="pgc-img">>39.9元5荤5素,
低价引流不到一个月,火锅店关门倒闭
据“中国消费者报”报道,7月6日,有推销人员向消费者袁先生推销“姊妹老火锅店感恩大回馈”消费券,表示只要花39.9元(限4个以上成年人使用),就能享受火锅店“五荤”“五素”超值套餐,且消费券上注明“使用时间长期有效”。
袁先生购买了1张券,但在7月24日前往门店消费时,却发现该火锅店已经关门停业了。而后,袁先生和其他数百名消费者向重庆长寿区消委会投诉。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中国消费者报微信公众号
经调查,“姊妹老火锅店”是今年3月22日才开业的新店。为给新店拉客引流,7月2日,姊妹老火锅和一家营销公司签署了引流推广合作协议,约定营销公司以印制并销售消费券的形式,为门店做宣传推广。消费券的销售收入归营销公司所有,火锅店不再向营销公司支付报酬。
“39.9元5荤5素”,如此便宜的低价套餐,很快就吸引了一批消费者购买。仅7月6日、7日两天时间,该营销公司就对外销售了2600张消费券。
截至7月24日,火锅店共回收了900张消费券。
但是,据火锅店老板操某莉表示,这900张消费券并没有为姊妹老火锅创下收益,反而造成了一笔亏损。更令操某莉头痛的是,市场上竟然还有1700张券没有核销。
考虑到无力承担潜在的损失,派发抵价券不到一个月后的7月24日,操某莉将火锅店关门停业,并向市场监管局申请注销工商营业执照。
面对前来维权的顾客,操某莉也感到很“冤”。她认为,消费券的收入全部归营销公司所有,火锅店不仅一分钱没赚到,还一直在倒贴钱,消费者的损失应由营销公司承担。
双方协商无果的情况下,长寿区人民法院委派长寿区消委会组织诉前调解。最终经过调解,姊妹火锅店与360名消费者达成调解协议,回收消费券1200余张,退还消费券金额5万余元。
< class="pgc-img">>无底线的低价引流,
只会让餐厅走上不归路
姊妹火锅店关门停业后,餐饮低价引流的“受害者”又增加了一个。而这个血淋淋的案例,也再次提醒餐饮老板们:无底线的低价引流,只会让餐厅走上不归路。
今年以来,受市场流量和需求双双下降的影响,餐饮业陷入一场极其少见的“低价漩涡”,用低价吸引客流已然成为常态,大批餐饮店纷纷投身“价格战”,流血换流量。
打开网络平台,大量“低价团购套餐”映入眼帘,打5折、4折甚至1折的套餐比比皆是:99元低价套餐包含2荤2素、送茶位送甜品,包米饭、水果、饮品;168元就能买到原价278元的套餐,包含6荤4素和饮品;19元就能价值到68元自助餐,还有60多种菜品可以选择……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究其根源,大部分低价促销、低价团购活动,无非就是餐厅缺乏客流,或者客流出现下滑的情况下,为了获客而采取的措施。而这背后又分为主观主动和客观被动两个方面。
所谓的主观主动,即餐饮老板自发地希望借低价活动来获取客流,被动则是指周边竞对推出了低价活动,客流被严重分流,餐饮老板禁不住第三方运营公司或是平台业务经理的游说,也参与到低价活动中。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地加入低价大军,对大部分餐厅而言,“价格战”往往都是弊大于利。
豪虾传创始人蒋毅曾经从行业的角度来分析,餐饮业一系列“低价活动”最大的弊病,是把餐厅之间的竞争简单化为价格战,并试图把所有面临客流问题的餐厅都拉到价格战的泥潭里。
从餐厅的角度来看,一家餐饮店的价值往往在于饱腹、美味、社交等,然而“低价”却只传递给消费一个价值——便宜。便宜确实能为餐厅迅速引流,但却带不来忠诚度。对于消费者而言,哪家便宜就买哪家,毫无忠诚度可言,餐饮商家虽能在短期内能获得一定的流量,却难以形成复购率,最后落得个“人财两空”。
以时下盛行的低价团购为例,红餐网专栏作者、美食家西哥曾分享过低价团购对商家的危害性。
西哥表示,低价团购的危害,并不在于餐厅做一单亏一单、毫无利润可言,也不在于容易招来“羊毛党”,无法认真做用户经营。它最大的危害有两点,首先是会对千辛万苦培养起来的正价优质客群,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其次是,一旦做多了低价团购,商家花费无数心血打造出来的菜品矩阵,很难再回归正价销售。
在西哥看来,餐厅一旦进入这种死局,就没有了未来。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红餐网专栏作者翟彬则直言,低价打不死对手,还可能会导致餐厅被反噬。本文提到的火锅店就是被反噬的案例。
他告诉红餐网,大量的新手小白在面对惨烈的市场竞争时,没有什么有效的应对方式,因此寄希望于用“低价”乱拳打死老师傅,快速结束战斗,哪怕没有利润甚至是亏损也愿意做。
但价格战对新手以及大部分夫妻店、中小商家而言,百害而无一利。因为价格向来就是很多连锁品牌的优势,南城香“3元早餐”依然能赚钱,而大部分夫妻店这样搞只会越来越艰难。
最后,正如翟彬所说,高质量的复购,才是餐厅应对一系列挑战的压舱石。先拼品质,再拼价格,用好产品和服务黏住顾客才是餐饮经营亘古不变的真理。
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很多人会找行业内的朋友帮忙。比如房屋装修会找建筑师朋友,买车会找汽车销售朋友,这样不仅能省时间,还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 class="pgc-img">>最近,我经历了一件被熟人“坑”的糗事,今天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我们公司的领导老张,是个很随和的人,平时大家都很愿意和他聊天。我和他也算得上关系不错,偶尔还一起喝过几次酒。前不久聊天时,无意中得知他家在市中心开了一家饭店,规模不小,生意也挺红火。我随口开玩笑道:“那以后去你家吃饭,是不是能给个友情价?”老张大笑着说:“那是当然的,来我这里吃饭,给你打6折!”
恰好上周末是我岳父的大寿,我想着老张家饭店环境不错,就打算在那里办个家庭聚餐。我提前打电话给老张说明了情况,老张爽快地答应帮忙安排,并说会给我们预留一个大包间,让我们放心去吃。我心想这办事效率真高,领导真是靠得住。
< class="pgc-img">>当天,我们一家15口人浩浩荡荡地去了老张的饭店。包间果然很大,装修也很气派。看了菜单,亲戚们都说价格有点贵,我安慰他们说这是高档饭店,贵点正常,而且老张答应打6折,最后肯定划算。我们点了一桌丰盛的菜肴,酒水是自带的。
吃完饭我和岳父一起去结账,大堂经理非常热情,笑着说:“您是老张总介绍来的,我们给您打6折。”最后账单金额是1200元,打完折再抹了个零头,一共付了720元。我心想这价格虽然不便宜,但毕竟是高档饭店,算是合理了。
几天后,我无意中听到同事小李说他也去老张家饭店吃过饭,提到他们那桌大约也是15个人,结账只花了600多块钱。我心里咯噔一下,赶紧问了具体情况,才知道他们点的菜和我们差不多,但价格却便宜了不少。小李还特意把账单拍了照片发给我,标价确实是600元左右。
< class="pgc-img">>我顿时觉得很不对劲,立刻找老张问明情况。老张也是一脸疑惑,说他会去查清楚。过了一会儿,老张回话了:原来饭店的菜单上有两种价格,一种是普通价,一种是包含酒水的套餐价。那天服务员忙中出错,把我们的单子算成了包含酒水的价格,导致多收了钱。
老张对此非常抱歉,提出退还多收的100元,并额外赔偿我200元作为补偿。我虽然觉得这事挺无奈,但并不想因此伤了和老张的关系,便婉拒了他的赔偿,只接受了那100元的退款。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如果是你们,会收领导的200元赔偿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看法。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第 3532 期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宗赖鸿
冒烤鸭,火起来了
“今年冒烤鸭+的品类势能起来了,网红、机构都在推,又是一个拼手速的项目。”微特新媒CEO、内参特约撰稿人翟彬在朋友圈这样写道。
冒烤鸭真的火起来了吗?
在成都,钢一区伍妹烤鸭、回味冒烤鸭、怂记冒烤鸭拿下了多个区域的好评、热门榜。
开店势头也比较凶猛,钢一区伍妹烤鸭的宣传手册中称“每天平均拓店3家,全国释放品牌势能”。如果按照这个速度继续下去,不到一年就能达成“千店连锁”。
在上海,川菜热门榜TOP10中,就有李叙青冒烤鸭、闻三姐冒烤鸭、冒冒川三家店铺。
其中李叙青隶属于任寸餐饮,旗下还拥有鸿姐老火锅、付小姐在成都、先启半步颠等品牌。据了解,还有多个餐饮品牌正在挖掘这一品类。
当下,一些秤盘麻辣烫品牌、火锅品牌也开始上新冒烤鸭单品。永和大王也推出了“热卤飘香烤鸭锅”,紫燕百味鸡上线了“成都冒烤鸭特惠套餐”,生鲜电商盒马也在多地上线了“川香冒烤鸭”。
究竟什么是冒烤鸭?
冒烤鸭是成都才有的吃法,起源于80年代,是农贸市场中接地气的市井美食。主打先“烤”后“冒”,烤鸭皮脆肉嫩、再用卤水汆烫,味道浸润在鸭肉里,搭配琳琅满目不同口感的配菜,就是一道荤素搭配的硬菜。
顾客既可以闻到、品尝到烤鸭的香气,也可以体会到烤鸭的味道和质地,通过“冒”这道工序,带来的奇妙转变。
为什么是冒烤鸭,
又为什么是现在?
多位做冒烤鸭项目的餐饮人对内参君表示,自己早就关注冒烤鸭项目,但全国的认知还没被打出来,现在则“是时候了”。
首先,“模型层面”准备好了。近些年,冒烤鸭正在从餐厅里的一道菜变成一道能撑起一个餐厅的大单品。
其次,烤鸭、麻辣烫和冒菜在全国市场的认知已经很成熟,而随着疫情解封、旅游的复苏,冒烤鸭的影响力得以短时间内扩散。在势能方面也具有了优势,能从区域产品走向全国。
第三,冒烤鸭本身的客单价。花钱不多,还能吃好吃饱。面向大众市场,性价比+获得感拉满。
春丽冒烤鸭的老板对内参君表示:在成都,冒烤鸭的客单价在30元左右,是一个非常好的冒菜或者麻辣烫的项目,客单价做低也能低,卖上价格也能卖。在一线城市客单价上调1/3,也属于正常。
◎图:春丽冒烤鸭
>另一位业内人士称,烤鸭比较贵,复杂的冒菜其实也不便宜,但是这两种菜放在一起,价格就比较合适。鸭肉比其他肉便宜,冒烤鸭也不用一整只烤鸭。
最后,部分门店亮眼的战绩,也刺激更多人和更多品牌的加入。
钢一区伍妹烤鸭在公众号中自称,单店每天售出350只烤鸭,50张桌子日翻台达20次以上。品牌宣传文件称30-60天回本。
李叙青冒烤鸭的工作人员则宣称,品牌首店90平米(包括27平米厨房),一天营业额5万,1个月回本。
当然,这些数据未经第三方验证,也无法代表日常运营的真实水平。
冒烤鸭究竟有没有门槛?
实际上,冒烤鸭的产品结构非常简单,把烤鸭扔进冒菜里。
在一位餐饮观察者眼中,这样的产品的门槛实在是太低了。他此前会购买南京大排档的外卖套餐,包含一份烤鸭、一份麻辣鸭血和一份米饭。
“买回来后把鸭血和烤鸭烩一下,相当于冒烤鸭了。”
根据内参君的观察,如今的一些冒烤鸭加盟品牌,正在试图将门槛进一步降低。
首先是烤鸭。
部分加盟品牌没有门店现烤的环节,并未设置专门的烤鸭档口。烤鸭则是由供应链出品。这就是“无厨师、3分钟出餐”的原因。某品牌方称“热油淋一下”就可以了,设置档口成本会高。
产品品质上也大打折扣,一个二线城市烤鸭半成品供应商对内参君表示,该市冒烤鸭一般选用“2斤9两”和“3斤1两”这两种规格的冒烤鸭,熟成后只有1斤出6两。
一位坚持“现烤现冒”的老板表示,小鸭子不好吃,骨头多肉少,他们选择用将近4斤的生鸭胚。而只要不现烤,鸭子本身的品质就上不来。
其次是卤料。
真正成都的冒烤鸭和其他冒菜的底料,在味型上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盒马的研发人员就表示,其他的冒菜的油,是菜籽油加牛油,靠辣椒激发它的香辣味,但冒烤鸭用的是菜籽油和鸭油,里面会夹着焦香。
但一些品牌仅仅是将烤鸭加到现有的底料之中。某个品牌的招商人员表示:“这点你放心,我们的火锅品牌的底料做的很好,冒烤鸭就是mini火锅”。
当门槛持续降低,既丢失了现烤的“招牌”,也丢掉了原有的味型,冒烤鸭的竞争力还剩下什么?
在一些烤鸭加盟品牌降门槛的同时,还有一些品牌在持续不断地叠高品牌壁垒。
比如成都张烤鸭就宣称在用土灶的烤鸭方式,活鸭宰杀手工制鸭胚。冒烤鸭是用石锅承装,现场淋汤,卤水被高温激沸,15分钟后汤汁浸透鸭肉。充满仪式感。
◎图:张烤鸭公众号
>冒烤鸭,能不能入局
话分两头,一个是冒烤鸭值不值得加盟,另一个则是门店能否添加冒烤鸭的单品。
首先,虽然在冒烤鸭从业者看来市场已经被教育,但实际上并不充分。冒和烤两个动词会给部分消费者带来混淆,如果消费者保持着尝鲜猎奇的心态尝试,却无法接触到优质的冒烤鸭,这对品类的伤害是极大的。
其次,冒烤鸭现在并无头部品牌,是品类>品牌,一家门店火了之后,群起效仿,包括麻辣烫、火锅店甚至快餐店加入单品,接下来就是价格战。大众点评成都已经有一些门店单人餐折后低至17.9,双人餐低至32元。
第三,冒烤鸭部分品牌已经卷得门槛极低,在短视频中甚有挑战10天开一家冒烤鸭店。交上五六万的加盟费,还真不如几千元钱学技术,再找烤鸭供应链供货,在社区周边开上一家。
目前冒烤鸭确实拥有一定的声量,成为小爆品,添加冒烤鸭的单品沾沾流量的风口也无可厚非。比如缺乏“烟火气”的火锅店,就可以设置一个烤鸭的小档口进行表演。
不过在一个冒烤鸭从业者看来,这种效果并不会太大。据他的观察,成都的一些火锅店、串店、冒菜店后加的冒烤鸭,单量都非常少。
“还是要突出专业性。”他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