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中等职业学校 项 莉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岗课赛证”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逐渐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岗课赛证”的育人模式是一种将岗位需求、课程教学、职业技能竞赛和资格证书获取相结合的教育改革方式。“岗课赛证”四位一体的中职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改革创新,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改革模式,旨在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本文将详细探讨如何在中职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中实施这一模式,以期培养出既具有扎实专业技能又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岗位导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1.岗位调研
开展广泛的行业调研,深入了解餐饮行业的发展趋势、人才需求及岗位职责,以便精准定位课程培养目标。明确餐饮行业中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责、所需技能、工作流程等。
2.校企合作
与餐饮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与评估,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与餐饮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邀请行业专家参与到课程开发和教学过程中。
3.定制化培养方案
根据不同岗位的具体要求,定制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如宴会预定、前厅接待、宴会服务、宴会策划等不同方向。
二、课程教学——构建有效教学模式
1.课程内容整合
依据岗位需求重新整合课程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将课程分为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每个模块都对应不同的岗位技能要求。依据岗位需求调整课程内容,确保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相连。
2.教学方法创新
采用项目化教学、翻转课堂、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参与到真实或模拟的餐饮项目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引入翻转课堂,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提前预习知识点,课堂时间用于互动讨论和实操练习。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模拟不同的餐饮服务场景,提升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服务意识。结合餐饮行业真实案例,让学生们在分析案例的同时掌握工作流程外的知识与技能,加强对客服务的能力。
另外,增加实训课程比例,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核心技能。安排学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
3.信息化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技能竞赛——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技能大赛的形式,展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个人风采,增强自信心。
1.校内技能大赛
定期组织校内的技能大赛,模拟真实的职场情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茶艺比赛、调酒比赛、摆台比赛、餐巾折花比赛等,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2.参与行业竞赛
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或地方级的职业技能大赛,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省市级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和文明风采大赛,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3.反馈与改进
通过竞赛成绩分析教学效果,收集学生、评委和行业专家的意见,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
四、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
1.资格证书规划
依据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规划学生需要取得的相关资格证书,如咖啡师、调酒师、茶艺师、中级餐厅服务员等。
2.证书与课程融合
将证书考试内容有机地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证书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3.考证支持体系
与认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便捷的考证渠道。提供考证辅导工作、模拟测试等支持措施,确保学生顺利通过考试。
五、实施策略与保障措施
1.师资队伍建设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行业实践和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形成校企联合授课模式。
2.教学资源建设
建立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包括行业案例、视频教程、在线课程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材料。
3.教学质量管理
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和反馈机制,定期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改进。
4.学生个性化发展
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辅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岗课赛证”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在中职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就业竞争力,而且还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明确岗位需求、优化课程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组织技能竞赛和促进资格认证,可以有效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此外,还需要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定期评估教学成果,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满足社会发展的新需求。相信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索和完善,这一模式将成为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第 3924 期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大连锁的“内核”
过去两年,一个大红色招牌的快餐小店迅速崛起,以稳定的高速度拓张门店。先是盘踞东北大本营、接着冲向华北、随即,又将门店网络伸向长江中下游……开哪火哪,线下火爆,线上更是极具话题度。
它就是诞生于东北延吉,目前已经拓展出近1400家门店的米村拌饭。凭借极致的标准化、20+的客单价,将一个并不新鲜的品类朝鲜族拌饭做成顶流。
有人叫它“东北麦当劳”。更多人不拘叫什么,将它当作性价比大行其道时代的“学习圣经”。学习米村拌饭能够一家又一家门店飞速向外扩张的标准化模型。
米村的成功,离不开好模型。
业内管这些模型有个统称,叫打版。
在餐饮的各个品类中,能找到适合发展的模型的人,叫打版师。
在餐饮品牌化、连锁化率逐步增长的今天,越来越多餐饮人瞄准大连锁,关注餐饮模型,关注打版,关注复制。
《餐饮朝前看》第1季第4集,我们一起聚焦这些“餐饮模型”,聊聊什么是模型,什么是好模型,该怎么去做出这些好模型。
本期《餐饮打版师》,我们来到最懂当下餐饮性价比趋势的地方——东北辽宁沈阳,并和这里最会做性价比餐饮、且做了很多餐饮项目的资深餐饮人对话。
如果你也对餐饮模型感兴趣,欢迎来看。
模型都是磨出来的
这期三位嘉宾,都是东北餐饮圈中做模型的大佬。他们分享了自己做模型,做品质性价比餐饮模型的故事。
魏成江,魏总,沈阳领头雁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从业20余年,做过很多餐饮项目。小宽叫他餐饮海王。他自己真的统计过“鱼塘里鱼的数量”,到拍摄前已经做过101个餐饮项目,按门店量算得有1万家餐饮店了。
存活率也很可观。沈阳万象城里边,可能近1/3餐饮品牌都和他有关。站在商场5楼往下探,看一层层的商铺,会感觉“餐饮地头蛇”这个词突然具象化。
魏总打过很多不同品类的餐饮店模板,对做网红店也很有经验。节目中出现的这家“打川川 · 毛肚火锅”就是一个网红店的代表,200平的门店,月流水可以做到180万。
“这个店给我了一个当头一棒”,魏总拍摄时真诚地表示,网红逻辑有热度但没复购,观察餐饮行业趋势,魏总说,他现在清晰地意识到了要回归到做餐饮的本质——大众消费,好吃不贵。
并坦白,“不要去疯狂地迷恋什么所谓的高回报的一些模型”,模型好坏无定论,看和当地市场的适配度。
张林就是因为“适配度”被一众餐饮大佬挨个“暴击”。
录制的前两天,奉天小馆创始人张林,带着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餐饮人来看他的新项目小黑土,一个锚定50元客单价的东北菜新品牌,做品质性价比。第一家店在装修收尾阶段,还没开业。
未曾想大佬们好多都说:你这装修得不像是卖50元客单的品牌,消费者会不敢来。
当天晚上,张林发愁地没睡好。
他做了10年奉天小馆,把这个品牌做成了沈阳精致东北菜的头部品牌。他认为在性价比成为主流趋势的当下,有性价比基因的东北菜品类有更多机遇,因此,他想发展这样一个新品牌,占据东北菜不同价格区间的生态位。
秦朝和小宽用不同的视角给了张林答案:“很多外部的人给建议的时候,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一谈到模型的时候,总觉得这个模型就是一个固定的模式,然后去复制。但是我觉得模型本身它也需要不断地优化跟调整,并不是说我打了一个板,然后这个板就不动了。”
第三位嘉宾申龙,出租车司机出身,做过好多版本的烧烤模型,你肯定听过这些品牌的名字。
1.0版本,叫申记串道。
2.0版本,网红化,增加氛围感,这其中又延展出一个2.5版本,破店肥哈。
3.0版本,凸显性价比,把烧烤的客单价拉到50、60元,就是北丐先生。
新版本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版本的淘汰。现在,每个版本的品牌都还存活着,并且复制出数十至数百家门店。
申龙怎么把烧烤做成50、60元的客单?
“你得深度了解客户他真正的需求点是什么。拿北丐这个项目来说,我最核心的是发现客户他来到这个串店,他的需求未必是吃羊肉串、牛肉串。他真正的需求是要这种撸串的感觉。再加上有饱腹感,吃饱。”
弱化牛羊肉串在菜单的占比,丰富菜单,开发鸡肉串、盆盆菜等各种sku,增加量大管饱的馄饨,性价比就出来了。
靠着极致性价比模型,北丐先生正在快速拓店,并进军一线城市。据申龙介绍,北丐先生上海大悦城店,单天最多接待过1600人。
新爆品、新钱和新客户
IP营销正升级性价比餐饮模型
今天,唯有品质性价比才能俘获消费者的心。
而品质性价比,确是所有东三省餐饮人的基因,他们骨子里就已经认定“这个东西只有便宜实惠才能卖得动”。今天谈及东北餐饮,大众首先想到的就是“量大管饱”。
东北餐饮和品质性价比的强关联性,要从20、30年前的这段历史说起。
90年代,东北出现下岗潮,工人饭碗不保延续至21世纪初,“时代”的力量兜头罩下。离开原单位后,有人高升远走,有人疲于奔波,也有人潦倒惨淡,郁郁平生。
“这跟早年间国企的大失业有直接的关系,那个时候逼着大伙必须在有限的可选项里面把一些食材做得好,稍微的有滋有味,必须要追求极致性价比才能活下来。所以极致性价比是在那个年代让东北餐饮人形成的一种本能反应。”
——小宽
“那个时候的因,成了东北现在的果。这可能是东北的机遇,东北餐饮未来三年的红利期,东北菜这个品类崛起的黄金时代的开始。”
——秦朝
较全国餐饮人来说,东北餐饮人更早地研究品质性价比餐饮,研究做性价比餐饮模型,研究复制。
在消费趋势走向谨慎理性的今天,东北餐饮迎来时代机遇,品牌模版蔚然成风。
小结
鲁迅先生有名言:不怕的人前面才有路,万事朝前看。
由首席餐饮经管媒体 餐饮老板内参联手一大口美食榜倾力打造,基于头部垂类媒体十余年的深耕、积累、观察下诞生的全新栏目--《餐饮朝前看》。
《餐饮朝前看》笃信,在时代命运行业洪流中,餐饮创始人个体始终是成事关键、底层逻辑,他们的思想、哲学、个性、面貌和远见,正是行业最真实的画像和蓝图 。《餐饮朝前看》力图通过他们,观照未来,阔步朝前!
第一期,我们观察到在迷雾中前行的精致餐饮,有人踌躇满志、有人止步不前,有人主动出击、有人蛰伏过冬,我们纪录下不同品牌们用不同的方式,对抗时代的变迁。
第二期,我们决定绕到餐饮的“背面”,追随一个“经手过上万家餐饮门店”的二手餐饮设备回收商脚步,一起翻看这本写满失意、教训、惨痛案例的餐饮“反面”教科书。
第三期,我们选取了北京三家现象级的“神店”,想通过这些红、持续红、已经成为了“长红”的门店,探寻背后的共性,为大家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公式。
第四期,我们来到沈阳,和“品质性价比”打版师们,聊聊餐饮模型。
……
新一期,“小酒馆局中局”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胡潇 广州报道
在当今时代,一道道美食所承载的,已经不仅仅是人们在味蕾上的享受,更多的是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感受。以湘味美食的力量,让更多的人从中幸福生活,已然成为湘邻呷铺的企业使命,并以此深化出更多对于美食和幸福的诠释。《味道湖南》邀请到了湘邻呷铺的品牌创始人罗雨林,请他聊聊湘邻呷铺所坚守和诠释的美味与幸福,是从何而来,又将走向何处。
《味道湖南》:罗总您好,很高兴邀请到您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请您介绍一下自己以及您的履历。
罗雨林:我来自湖南长沙长沙县金井镇,不到16岁就到长沙的志明厨校开始学习厨艺。我本身是农村出身,到长沙的学校之后,也给到我很大的收获,因为在那会那个学校也被称为“厨师的黄埔军校”,学习之后了,也在学校留校做了助教。往后,就去了上海,也是在那认识了我的第二任师傅,刘陆军。也是在第二任师傅的教导下,给到我最大的教诲就是“先做人再做菜”,这也成了我人生中一个很大的转折点。
再往后,师傅就带我来到了广州,也是真正让我有了学习餐饮管理的机会,并且在我上一家企业中工作了4年,也成长了很多。后来,与同样在餐饮行业做得非常好的一个同乡大哥结缘,在他的建议下,我们当时就在番禺南村开了第一家餐厅。我现在也很庆幸,当时的自己抓住了这一个难得的机会。
在创业的过程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结婚那会,我上午还在炒菜,下午就换上西装去迎接客人。还有一次,是和我的妻子一起骑车去超市购物,在路上妻子和我说“我真的好幸福,你一年半都没陪过我”。也就是在这样的经历中,让我感受到了创业真是来之不易,也确实让我通过那家店创造了很多奇迹,更是赚到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后来,我也是和几位兄弟,我们的创始股东,2009年在番禺汉基广场开了第一家湘邻呷铺。从学徒到开第一家餐厅,一路上都经历了很多,和那4位创始股东一起也让我学习到了很多,那是一种“敢想敢干”的精神。也正是这么一种精神,让湘邻呷铺走到现在第十五个年头,并取得了现在的规模和成绩。到今年,我们湘邻呷铺直营门店24家,粤菜4家。未来,我们会进一步开发全国市场,提高门店的规模和数量,将品牌做大做强。
湘邻呷铺。
《味道湖南》:当初您为什么将品牌命名为“湘邻呷铺”?希望表达什么样的用意和内涵?
罗雨林:这个可以说是“因祸得福”吧,本身我农村出身,文化程度不高。当时来广州呢,认为广东和湖南是相邻的嘛,然后我们湖南话说吃饭,又叫“呷饭”。所以当时就直接取名叫“湘邻呷铺”。但那会很多人都觉得这个名字没什么文化,但现在我对于这个名字是越做越有感觉了,因为我也看到了现在更多的门店在用“呷铺”命名。
到了现在,我也是真正爱上了这个品牌。虽然这15年来对这个名字议论纷纷,也有很多人否认我这个品牌,可是我们就是傻傻坚持,到现在也成了当地一个小小的服务者。
在过去呢,我们品牌是为了向消费者提供一个好吃吃饱的地方,坚持好的出品,能热气腾腾地上桌,让消费者吃得开心。往后发展的这些年,跟着时代和市场的变化,从我们的服务出发,找到了机会,也让我一直思考“我们到底给顾客提供什么?”
也是通过这几年的打磨,让我认为“湘邻呷铺”应该去为每个城镇服务,希望每个城镇能因为拥有“湘邻呷铺”而感到幸福和自豪。而也正是发现了我们品牌的这种使命感之后,那股力量也让我们从一个买卖者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服务者,这也深深影响了我们的团队,让我们内心能秉承着这份信念去服务城镇,去让这座城镇因为有“湘邻呷铺”而幸福、快乐和温暖,这也就是我们现阶段所想表达的用意,以及我们品牌的内涵。
《味道湖南》:湘邻呷铺的出品理念是什么?希望给消费者带来什么样的用餐体验?
罗雨林:在5年前,我们就是以酱香味为主的湘菜出品,然后也不断地去向外学习和模仿。到了最近几年,我们慢慢找到了自己的“根”,就是“长沙伢子做长沙菜,别的菜我不会搞,你也莫见怪”。因为只有做自己的菜的时候,那股力量是很强大的。因为做自己家乡的食材,推广家乡的美食,那股由心生发的力量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经过这几年的梳理,我们就定位“专做长沙菜”,将家乡菜做好。我也经常告诉我的团队,面对客户的疑惑,你就大胆告诉他“长沙伢子做长沙菜,你也莫见怪”。因为我生于长沙,来自长沙,就应该推广长沙,推广湖南。这股力量真的很强大,所以我们现在的理念就是“专注长沙菜,做百年幸福企业”。
头牌一品过江鱼。
《味道湖南》:作为在广州扎根十几年并且大受欢迎的湘菜馆,湘邻呷铺是凭借哪些优势征服当地消费者的味蕾的?
罗雨林:与其说是“征服”,不如说是顾客给我发展的机会。因为我个人也是比较笨拙憨厚的,在我看来能发展到现在。首先是做自己,第二在我看来“笨拙”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可以让自己纯粹一点,简单一点,把味道做得实在一点。“实在人做实在菜”,我也认为“笨拙憨厚”也是我们能一直发展到今天的原因,实实在在地去做生意,不玩套路,真实地做自己。真正地去为消费者着想,这样消费者也会给到我们机会,支持我们。
《味道湖南》:湘邻呷铺不仅在菜品上还原湖湘味道,在门店装修方面也是呈现湖湘田园意境,当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设计想法呢?
罗雨林:说到这里,又得联系到我的家乡湖南长沙。也是受到袁隆平院士当时所说的“禾下乘凉梦”的影响,给到我对于我门店环境和装修不少的思路和想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启发了我,要把家乡的场景推广到广州,让广州人们知道湖南家宴的特色,那种一家人坐在禾坪中四方桌上吃饭的氛围特色。并且也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出发点,我们“湘邻呷铺”每个店都会注重环境的打造,并用环境去创造菜品,用环境让消费者的体验更加舒适和愉悦。我们一直想表达的就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
还有一点最重要的,就是我们湖南的“竹林”特色,这也是我每家餐厅必备的元素。也是我的父亲从小就教导我“种竹成林”的寓意,在创业的过程中,也让我感受到了事业和人生也应该如竹子一般,不断向下扎根,不断向上生长,这也是我的初心。
《味道湖南》:品牌经营发展的这十几年里,您遇到过哪些令您印象深刻的困难与瓶颈,最终是如何解决克服的呢?
罗雨林:这个我相信很多餐饮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坎。过去,我打着赤脚来的广州,想着大不了再打着赤脚回去,当时这个想法也确实也减轻了我的顾虑,给到了我力量。但我的内心肯定是不会放弃的,湖南人都有股“霸蛮”的精神,我也是因为这样的精神,一直做到了现在。
在最开始那会经营餐厅,我就是为了图个人的利益。但是经过了这么长的发展,我的念想也在慢慢发生变化,从最开始赚钱的目的到现在真正去为我们的伙伴的生活幸福着想。也是在这样的转变中,我创业的力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也是真正希望“湘邻呷铺”的所有伙伴们,能通过这个平台能获得人生中的小康小幸福,也希望这个平台能为他们的成长带去更多价值。
希望我能用我的力量去影响他们,他们去影响身边更多的人,从而真正在这个平台,这个企业中收获更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这也是我和我的团队能不断解决克服困难的根本。
《味道湖南》:您认为在湘菜出湘的过程中,品牌最应该重视哪些方面的建设,才能帮助品牌脱颖而出?
罗雨林:在我个人看来,湘菜出湘的实现取决于在外餐饮团队的文化。从我们的品牌上看,我并不是要做一件多么宏伟的事情,而是希望能在这个平台上真正践行我们湘人的精神,并且这个平台也不断吸纳着各种文化,实现一种包容。而这种包容又能让大家体验到在这个平台工作是一个幸福的工作。我希望能将“湘邻呷铺”打造成一个幸福的品牌,同时用幸福的品牌去推动湘菜发展。因为在我看来,只有文化强大,肌肉结实的时候,才能真正地去做大事,也才能真正地推动湘菜出湘。
我也认为,我们品牌应该脚踏实地,不断夯实自己的基础,并用文化不断武装自己,成为一个真正“肌肉坚实”的企业,让我们这个大家庭真正受益,也真正去让品牌脱颖而出。
《味道湖南》:近些年来,全国各地都开起了湘菜馆,您是如何看待这一趋势的?
罗雨林:在这个趋势里面,我认为我们应该多向优秀的人和企业多多学习,学习优秀团队的文化和精神。让自己能跟上湘菜发展的这种趋势,我认为最为关键的,就是我和我的团队的学习能力,只有不断向优秀的品牌学习,才能不断提升我们自身的能力和战斗力,去更好地经营我们的品牌。
《味道湖南》:在产业当中,伴随着餐饮行业的提质升级,在您从业经验来看,还有哪些机会可以去探寻?
罗雨林:关于这一点,我个人确实有着一个很大的理想和目标,我也一直和我的团队说,我们更远大的目标是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而这件事情,就是我希望我们能为人类的健康饮食做出我们的贡献。健康是我认为我们和行业一起发展的一个巨大的机会。
我和我的团队为了更好地去践行这一使命。对于所有违禁,所有有害于人体健康的食品行为一定不能参与,这是我们理念,也是底线。因为这不仅仅是我们作为餐饮品牌的底线和坚守,更是我们作为人的原则,也是成就一个伟大和强大品牌最基础的东西。
《味道湖南》:您觉得品牌发展的话,对于湘菜文化的弘扬有何意义和价值?
罗雨林:我认为品牌无论做得多么大,它永远都是社会的一环,永远都要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像是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提供可以让更多人实现小康生活的平台。因为品牌的发展是离不开社会大众的支持,所以最终更是要想着如何回馈社会,这样让我感受到了做企业,做品牌的意义。同样对于弘扬湘菜文化而言,也会在这样的正向循环中,得到更好地推广和宣传。
《味道湖南》:对于湘邻呷铺未来的发展,您有什么样的规划和目标?
罗雨林:过去的“湘邻呷铺”并没有找到真正的自己,通过这几年,我们也真正找到的经营“湘邻呷铺”的方向。“湘邻呷铺”未来的发展致力于服务好城镇,希望每一座城镇因为“湘邻呷铺”能感觉到幸福和自豪,让消费者的用餐体验能更加幸福。不断服务好城镇,做城镇的头部品牌,真正服务好每一次的商务宴请和家庭聚餐。把区做好,把市做好,把省做好,一步一步让自己的品牌能去服务全国更多的城镇消费者。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简简单单地做好。
湘邻呷铺大包房。
《味道湖南》:在您的内心当中,湘邻呷铺目前算一个品牌吗?您觉得一个好的品牌应该是怎么样的?
罗雨林:我认为目前“湘邻呷铺”并不算一个品牌,它更像一个平台,一个有责任心的平台,能让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共同创业,共同收获。并且我们还是需要不断向更多优秀的人去学习。
在我的创业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好的品牌更是一个好的企业,我想做的是将“湘邻呷铺”打造成一家百年的企业,能将我们几位创始人的精神传承下去,向新老伙伴提供一个平台,一个可以在这之上获得幸福的平台。我也会坚守这份初心,不断地传递下去。通过更多人的传递和努力,让“湘邻呷铺”成为一家百年的幸福企业。
《味道湖南》:在传递我们创始人精神的过程中,有做过哪些举措吗?
罗雨林:在我们企业内部的每一次大会,每一次公开会议上,我都会把我们企业整个的创业初期的故事讲述出来。我希望让团队所有的伙伴都能在故事中明白,我们的创始人给我们奠定了怎样的基础,传递出怎样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我们需要传递的,因为我们的企业能有今天,都是因为创始团队他们的精神和行为所开创奠定的。
我和我的团队都需要抱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他们所创立的这个平台,让我们得以实现餐饮梦,而我们也将守护好这一份初心和精神,不断传递。
《味道湖南》:在整个10多年的品牌打造过程当中,您觉得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么?
罗雨林:有两件事让我感受到了创业中的成就感。第一件事就是在疫情期间,通过我们团队上上下下的努力,避免了亏损的发生,全门店都是正常的运营。所以当抗疫胜利的时候,也让我觉得是我们“湘邻呷铺”第一次胜利的时候,这也让我能很自豪地在行业里说“咱们湘邻呷铺是经得起风吹雨打的,经得起磨难的”,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我对我们品牌的信心。
第二件事,就是我们品牌找到了自己的初心和方向,不再一味地模仿别人。去真正地做自己,用自己的环境,自己的产品去服务顾客,在这个过程中,也激发了我对“湘邻呷铺”的自豪感,也看到了这个品牌未来更大的希望。
《味道湖南》:疫情对于餐饮行业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您直面了挑战,并且取得了成功,因为一些什么样的要素呢?
罗雨林:首先要感谢我们团队,也因为传递了创始团队的精神,他们都有一种“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让公司吃亏”的团队精神,正是这样的团队精神,让我们扛住了疫情的压力,并且健康平稳地度过了。
第二重要的就是学习,在疫情期间,虽然给到了经营上的压力,但同样也给到了我们学习成长的机会。让我们有机会能重新拿起书本,我也是带领团队伙伴一起拿起书本,也正是这样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在读书中,发自内心发现,我的经营观念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确。
就是这两件事,传递创始团队精神,以及和团队一起学习向上,这不仅仅是帮助我们度过了疫情,更是我们品牌未来发展最强的动力,也是更多的人看到了不一样的“湘邻呷铺”。
后记:
从农村一路走向城市,带领着“湘邻呷铺”始终都在前行的路上,秉承并不断传承着美好的初心与愿景,“幸福”成为湘邻呷铺的经营主旋律,这不仅仅是对于团队伙伴的承诺,更是对消费者,对全社会的承诺。
在未来,湘邻呷铺将一如既往地坚守这份初心与承诺,也将带给社会一个更加向上向善的湘邻呷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