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最大的连锁小酒馆海伦司,刚刚上市了。
投资界9月10日消息,海伦司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即海伦司小酒馆)在联交所正式上市。此次IPO,海伦司小酒馆发行价为19.77港元,开盘涨16%,随后市值涨至300亿港元。至此,酒馆第一股诞生。
海伦司小酒馆的掌舵人是一位70后湖北人——徐炳忠。他是侦察兵出身,退伍后曾当过保安,连续做过三次酒馆生意。12年前,在北京五道口一个偏僻的店面,海伦司第一家小酒馆开业,毗邻清华北大,靠着超高的性价比很快在年轻的大学生中流传开来,并慢慢复制到全国,如今坐拥超过500多家门店,一年营收超8亿元。
海伦司轻松撑起300亿市值,只是年轻人酒生意爆发的一缕缩影。当中年人端起浓烈的白酒,年轻人朋友聚会却更喜欢微醺的感觉。一如奶茶店、咖啡馆,如今各种各样的小酒馆层出不穷,甚至海底捞、凑凑、老乡鸡、奈雪都开出了自己的小酒馆。此外,低度酒融资潮席卷而来,VC/PE大举入场。8090后们,正在喝出一家家你想不到的公司。
湖北退伍老兵开酒馆:
90后喝出一家上市公司,市值300亿
海伦司小酒馆背后,是一位70后退伍老兵徐炳忠。
认识徐炳忠的人都叫他“老徐”。1974年,徐炳忠出生在湖北利川,创办海伦司之前,老徐的人生经历可谓丰富:他参军做了一名侦察兵,退伍之后又做过3年保安,在国内和老挝都开过酒馆。
第一次尝试开酒馆是在17年前。2004年,怀揣着此前做生意赚来的8万元积蓄,徐炳忠在山西平遥开了一家酒馆。一开始,他的心里也没底,好在那时中国刚加入WTO,平遥的外国游客很多,酒馆小赚了一笔。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徐炳忠开始琢磨着去更多的地方开店。
2004年寒冬,徐炳忠只身南下考察选址,阳朔、桂林、大理、丽江……凡是有背包客去过的地方他都跑了一遍,无奈租金都太高,一年二三十万的成本摆在面前,他觉得承受不起。一筹莫展时他跟一位战友闲聊,战友开玩笑说:“那就去老挝开店试试。”结果,徐炳忠酒真的去了老挝,那是2005年。
从越南一路颠簸到了老挝万荣,徐炳忠很快安顿下来。他花了6000美元,在一家英国人开的餐厅对面租了一块空地开始自建房屋,一切亲力亲为,3个月后,一家叫做Sakura Café(樱花屋)的酒馆就开张了。转眼到了2006年12月,樱花屋在北京前门的酒馆开业,首店告捷,但后续的门店却十分不理想。
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到来,门店生意下滑,难以为继,樱花屋酒馆陆陆续续关店。规划回国创业的徐炳忠决定断臂求生,隔年,带着老挝创业赚来资金,他回到北京。
至此,海伦司的故事开始了。2009年10月31日,北京五道口,第一家海伦司小酒馆开业,门店选址可谓“别致”—— 地处偏僻的东升园小区,房租只要20万,而500米开外,房租飙升到200万。尽管挨着清华北大,但位置偏僻的海伦司始终生意惨淡,徐炳忠天天在店里观察,寻找解决办法。
直到有一天,徐炳忠看着几位客人离开的背影想:“我们这里这么偏僻,连路灯都没有,他们还愿意冒着大风和寒冷来。我们用什么方式来感谢一下他们呢?”于是,借着万圣节的氛围,海伦司开启了不计成本、规模空前的“感恩回馈活动”。这场活动为海伦司打响了名气,公司发展开始步入正轨。
成立之初,海伦司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外国人和留学生。渐渐地,徐炳忠发现酒馆里国内的年轻人也很多,他转变思路,将海伦司定位变成了年轻人线下自由交流的空间。此外,徐炳忠擅长打“低价策略”,其他酒馆20元1瓶的啤酒他只卖10元,还配合更多的节日免费畅饮、抽奖等等。超高的性价比为海伦司小酒馆积累了众多的年轻人客流量。
沿着这样的思路,徐炳忠又在上海、天津、厦门、武汉等地开出了多家酒馆,并在2018年注册成立公司,前期以加盟酒馆的方式营运,收取一次性的加盟费及管理服务费;后续随着战略调整,逐渐将加盟酒馆变为直营酒馆。
就这样,一个连锁酒馆在大学生的圈子里迅速铺开,又席卷到了更多的年轻人,号称“夜间星巴克”。一不小心,8090后们把海伦司喝上了市,首日开盘后市值300亿港元。
10元一瓶啤酒,一年进账8个亿
海伦司靠什么赚钱?
海伦司小酒馆靠什么撑起一个IPO?
海伦司的酒馆面积通常在300-500平米之间,店内摆放36-50桌,能同时容纳100-200名顾客。这样的面积并不大,与动辄超过1000平米的夜店场所来对比,海伦司更倾向于“小而美”的聚会空间。
门店的数量在急剧扩张。截止2021年3月31日,海伦司在全国共开设了374家小酒馆。根据海伦司在2021年8月21日更新的招股书,海伦司在全国101个城市运营528家直营酒馆。也就是说,过去的5个月内海伦司新开了超过150家门店,疯狂复制。
实际上,即便是2020年疫情期间,在餐饮行业倍受打击的那一年里,海伦司小酒馆也仍旧有新店开业。海伦司还预计,2021年全年将新开400家酒馆,到2023年底酒馆总数将达到2200家。
从营收方面来看,根据招股书,2018年、2019年及2020年海伦司小酒馆的收入分别为1.148亿元、5.648亿元和8.179亿元,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并且,截至2020年及2021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的收入从人民币6204万元增至人民币3.686亿元,同比增长494.5%。
海伦司主打的是二三线城市,这在招股书中也体现的非常明显。截至2021年3月31日,海伦司在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运营的酒馆数量分别为53家、214家、106家,但期内一线酒馆亏损477万元,二线及三线以下城市则是盈利2716万元、2711万元。
然而,把啤酒卖到低于10元一瓶,海伦司又是靠什么赚钱?
在成本的控制上,海伦司离不开两点:第一是标准化运营,海伦司将加盟店逐渐转变为了直营店,以便于流程和运营的标准化;第二是多门店数量使得海伦司与酒类品牌商有了议价权,同样有助于对成本的控制;第三是员工大部分是外包人员,省去了大量的人力成本。不过,从招股书中可以看到,门店的高速增长还是带来了人力成本的上涨。
2020年,海伦司单店日均营收已经达到了1万元左右,其中一线、二线及三线以下城市对应为 8.5千、1.14 万、1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海伦司并非主打第三方酒饮品牌,其自有产品的占比最高。根据招股书,公司从自有酒饮获取的销售收益占总酒饮收益的比例分别为68.4%、64.2%、69.8%;而且,自有酒饮的毛利率分别为71.4%、75.3%、78.4%,远高于其他第三方酒饮。
截止目前,海伦司供应41款产品,包括包括24款酒饮、8款小吃、6款不含酒精饮料及3款其他产品。海伦司自有酒饮产品包括海伦司扎啤、海伦司精酿、海伦司果啤以及海伦司奶啤等,以及百威、科罗娜等第三方品牌酒饮。
为什么要做自有产品、行低价策略?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2016年12月,徐炳忠和团队一行四人来到美国纽约曼哈顿考察国外市场,他们发现月收入四五千美元的美国人只要用7/8美元就能买到一瓶知名品牌的啤酒,反观国内,人均月收入四五千元的地方,一瓶知名品牌啤酒也要几十元。
回国后,团队与某国际著名啤酒供应商进行谈判,要求降低采购价格,但未能如愿。很快,海伦司便推出了自有品牌精酿啤酒,口感品质颇受年轻人欢迎,但每瓶售价仅7.8元。自此,自有品牌战略成了海伦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招股书显示,按收入计算,去年海伦司在中国酒馆行业中排名第一,占据1.1%的市场份额,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连锁酒馆。在IPO后,徐炳忠持股69.06%,上市后对应市值为约200亿港元。
上市前仅一轮融资
小酒馆火了,成都数量全国第一
上市之前,海伦司小酒馆仅有一次公开融资——2021年2月,海伦司完成3300万美元首次融资,由黑蚁资本领投,中金公司跟投。
时间回到三年前,2018年,黑蚁资本管理合伙人何愚第一次走进海伦司小酒馆。他去的是海伦司位于上海茂名北路二楼的门店,地段不错,但门店位置极差,这也是海伦司一贯的选址风格——这家店没有门面,周边也几乎没有人气商业。但是晚上11:00钟,居然还有顾客在排队,人气很旺。何愚觉得,服务员干净、真诚,啤酒的价格极为便宜,周围都是围着方桌坐的年轻人,气氛很好。
不久后,在深圳海伦司总部,何愚第一次与徐炳忠见面。刚一碰面,徐炳忠就说,“你是我见的第一个投资人,交个朋友,但是在上市之前我们不需要融资。”随后,他又花了很多时间分享公司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四个词不离口:用户、伙伴(团队)、感恩、向善。
多次主动拜访交流之后,老徐松口了,同意向黑蚁资本开放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非公开市场融资。何愚则认为,年轻人的线下社交场景一直是一个大市场,只是过往市场极度分散,缺乏有初心、有格局、有商业本质思考和长期毅力的创业团队。
黑蚁资本出手背后,小酒馆正开始火起来。当海伦司用平价的酒水为年轻人打造了一个性价比极高的社交场合,更多的小酒馆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据悉, 截至2020年底,中国小酒馆门店数量为3.54万家,预计2025年突破5万家。目前成都小酒馆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超过2500家,北京、上海小酒馆数量也超过2000家。
先启半步颠小酒馆、繁醉花亭小酒馆、耍酒馆、从前的小酒馆、天拉小酒馆等等,都是以川菜+酒馆的形式,遍布在长沙、上海、广州、北京、成都等地;还有不少餐酒吧的形式,例如胡桃里音乐酒馆……这些颇具特色的小酒馆,在年轻人中掀起新一代的酒文化,也陆续拿到一些融资,例如繁醉花亭曾获得来自番茄资本的种子轮融资。
一个月前,连锁酒馆品牌猫员外宣布,近期已完成总额过亿元的Pre-A及A轮融资,由国中资本独家投资。这家成立于2017年的小酒馆,以社区店为主力,辐射附近不同年龄段、收入水平的消费人群,切入高频次、强复购的日常饮酒场景,其中精酿啤酒、佐酒小吃全部自研自供,人均消费在50-70元区间,目前在深圳有超过50家门店。
连大牌餐饮企业也瞄上了这门生意。坐落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海底捞的首家“Hi捞小酒馆”开业,每日开店时间为17-24点,现调鸡尾酒9.9元一杯,单杯的威士忌不超过50元,也走的性价比路线。
此外,奈雪的茶旗下BlaBlaBar奈雪酒屋首店于2019年在深圳开业,奈雪酒屋白天卖奶茶,晚上卖酒,目前已经在深圳、杭州、上海等地开出了18家店;这样的模式一如最近火爆的新锐咖啡连锁品牌M Stand,白天卖咖啡,夜幕降临就改为小酒馆,最新一轮融资估值达到了40亿元。现在,就连老乡鸡、饺子连锁店喜家德也开始开起了酒馆,热火朝天。
还没到喝茅台的年纪
3亿年轻人,撑起一门微醺生意
小酒馆的爆红,背后是年轻人微醺这一门生意正在崛起。
在“喝”赛道上,新茶饮、咖啡、低度酒正在创投圈蔓延开来。今年以来,冰青、贝瑞甜心、赋比兴、响杯、走岂清酿、WAT酒、空卡等多家酒饮品牌获得融资,投资方不乏CPE源峰、东方富海、经纬中国、钟鼎资本、BAI资本、德迅投资、复星锐正资本、C资本、字节跳动、江小白等一众玩家。
今年5月,主攻女性的低度酒品牌MissBerry贝瑞甜心,完成过亿元A+轮融资,CPE源峰领投,郑志刚C资本共同投资,此外老股东经纬中国、尚承资本持续追加投资。这家2019年成立于上海的新酒饮品牌主攻22-30岁之间的年轻女性,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3轮融资。
6月,新式酒饮走岂清酿宣布已完成了新一轮数千万人民币融资,领投方为复星锐正资本,老股东德迅投资跟投。于2020年4月在北京成立,走岂清酿创始及核心团队曾就职于百威英博、喜力中国和青岛啤酒集团的高级管理岗位。自去年9月份获得德迅投资首轮投资后,短短半年迅速完成了3轮融资。
而上个月,果酒品牌冰青宣布获得近亿元B轮投资,由壹叁资本领投,东方富海和老股东宝海基金跟投。作为青梅酒品牌运营商,冰青已经获得4轮融资,此前的投资方还包括京东、君洋资本、德商资本、千章资本、红牛中国前任总裁王睿个人等等。
甚至连新酒饮供应链服务商都受到了追捧。今年8月25日,低度发酵酒供应商赋比兴宣布完成新一轮金额接近亿元的B轮融资,由钟鼎资本领投,银河系创投、彬复资本跟投。赋比兴主要从事25度以下发酵酒、利口酒的产品研发代工生产、物流配送等服务,自2020年12月以来完成了4轮融资。
当年轻人爱上微醺,越来越多消费巨头也坐不住了——农夫山泉上线了国内第一款米酒+气泡的新式饮料,汇源推出了真炫鸡尾酒,甚至可口可乐都宣布开始卖酒了。互联网大厂也来了,字节跳动在今年3月投资了酒类生产商厚血酒业,旗下拥有“字节堡”、“灵感代码”等酒品牌。而至少六位电子烟公司的创始人或高管启动低度酒创业项目,接连创办了马力吨吨、走岂清酿、十点一刻、兰舟等品牌。
为什么酒生意火了?
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的变化是消费人群变了。到2020年底,中国年龄在20-34岁的人口数量接近3亿,占总人口数量的21.2%。与上一代相比,年轻人在社交场合更为活跃,对品牌更为敏感,对可负担的商品和优质服务更为看重。与此同时,三线以下城市拥有广大的消费人群,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也带来了消费的增长。
一份《2020年轻人群酒水消费报告》显示,90后95后正在成为酒市场中新鲜的增长动力,其中90后的人均消费已超整体水平。随着消费主力人群的变更,以及年轻人消费能力的增长驱动,更符合年轻人需求的新式酒饮需要被创造出来。
新一代的酒文化正呼啸而来。如果说茅台是中年人的社交利器,低度酒则才是更加符合年轻人的“治愈良药”。然而,当这个行业悄悄狂欢,人们也不禁发现,低度酒似乎逃不掉同质化和千篇一律。
海伦司们踩中了Z世代们的消费红利,从小酒馆到整个年轻人的酒生意都在渐渐发酵,他们似乎在押注那句话——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总有人正在年轻。
线使用冰博克替换牛奶,只卖9.9元?
武汉的樱花季来了,当地的真茶屋也火了。20多平的门店,业绩最高近40万,最近一年门店数量翻了4倍多。
在竞争激烈的武汉,它是怎么靠打“健康牌”脱颖而出的?
用冰博克做9.9元奶茶
20多平小店月收最高近40万
迎来樱花季的武汉,最近被一杯“奶茶”包围了。
在地铁2号线和4号线,到处都流传着一句话:“在武汉,除了热干面,还有真茶屋。”
无数前去赏花的年轻人晒出了第一杯“真茶屋”。我从社交平台了解到,这是一个武汉本土茶饮品牌,主打“0奶精”“真材实料的健康茶饮”,2021年开出首店。
2023年,真茶屋打出“用冰博克做9.9元奶茶”,可感知的健康与平价,一下子就击中了钱包不鼓的“脆皮打工人”,真茶屋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门店快速增长。
小红书上,网友“自来水式”宣传:“樱花季来武汉,一定要喝武汉本土奶茶真茶屋。”“希望真茶屋开到我的城市。”
“20~30平的门店,旺季时最高月营收近40万,60家门店月均营业额20万。”真茶屋联合创始人谭浪告诉我。
武汉茶饮竞争激烈,一条江汉路商圈,数十个品牌争锋,有益禾堂、吾饮良品等老牌巨头,有喜茶、奈雪、霸王茶姬、茶颜悦色等外来品牌,又有爷爷不泡茶等本土新势力,红海之中,真茶屋是怎么缓慢生长的?
和其创始团队深聊之后,我发现这个品牌有一些反常规做法,也有一些自己的坚持。
< class="pgc-img">>和大品牌反着来
不重颜值,而主打一个“真”
1、不学大牌流量打法,而把钱放在升级原料上
真茶屋入局不算早,彼时几大茶饮巨头已经完成了规模化扩张,刚刚入行的谭浪意识到,和大品牌硬拼肯定不行,不如“淡定”做自己。
大牌的流量打法、达人探店、跨界联名都不学。“从成立到现在,就做过2次地铁广告。”
小红书或抖音上,除了谭浪的个人账号和素人笔记,就没有更多品牌露出。
谭浪认为,创始团队就是最大的IP,也只有内部团队才能把品牌理念传达的更清楚。
真茶屋把做品牌的投入用到了原料上,比如全线使用冰博克替换牛奶。
“创始之初就定位0奶精,直接使用比普通牛奶贵一倍的冰博克出品。”
2、不做颜值网红店,却把健康理念渗透到方方面面
出片的门店场景、好看的杯子、杯套、手提袋,真茶屋几乎“都没有”。产品多是普通的注塑杯,用谭浪的话说就是“包装很直男。”
“装修最追求实用,尽量不要风格,3年前没毛病,3年后还能用,虽不够时尚,但也不会过时。”真茶屋创始人刘波坦言。
在品牌上保守的真茶屋,不重外表,却把精力都放在了健康的“可感知”上,在门店、菜单处处强化健康理念。
门头上直接亮出5大承诺:“0奶精更健康”“只使用冰博克冷鲜奶”“只选用天然食材”……
菜单每一款产品下都配介绍:“抹茶粉配料表只有绿茶”“只用荔浦芋头”“糯米粉和木薯粉做的米麻薯”“选用0添加酸奶”。
谭浪和刘波都表示,芋泥、麻薯、珍珠等都采用品质相对更好的冷冻小料,几乎不用常温制品,“追求水果本身的味道,只用鲜果和冷冻原汁”
而这样的产品,杯均价不到15元,甚至9.9元、10.9元就能喝一杯。以茉莉绿为例,使用冰博客鲜奶、动物奶油加上五窨茉莉,用小程序点单仅需9.9元。
真材实料、健康可感知,就是真茶屋的性价比策略。
3、不重业绩重体验,在服务上“真心实意”
当我问到真茶屋门店最高业绩如何时。刘波告诉我,真茶屋更注重体验而非生意。
“一般门店单日业绩超过1万,为了顾客体验更好,会考虑关掉小程序,一旦做太快就容易出错、不标准。”
他举例说,一杯奶茶的奶和茶是有完美比例的,店员操作快,用量杯就很难精准,口感一定不标准。
做的过程中,店员太忙只雪克3~5秒,茶奶糖融合不好也不会好喝。“我们有个原则,不允许门店出现爆单,会影响顾客体验。”
排队、断货、抢购对品牌似乎是生意好的象征,但对顾客来说则是“需要耗费时间”“白跑一趟”“喝不到标准品”的体验。
还有一个细节是,真茶屋每一家门店的菜单上,都能看到联合创始人谭浪的微信号。
顾客一旦有任何问题,都能第一时间向最高层反馈。“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尽量对消息一一回复。”
顾客体验和门店业绩往往是需要做取舍的,如何取舍考验品牌的初心。
4、堂食和线上有“神奇的差价”,只赚合理利润
虽然有桂花乌龙、茉莉绿等高点单率单品,但刘波告诉我,他们没有爆品,“市面上流行的爆品,几乎什么品类都有,每一种都用心做,做出差异化。”
在刘波看来,饮品风味变化快,过强的爆品绑定也是一种束缚,“我们每次上新,都能让消费者产生惊喜感,新品都能迅速冲到销量TOP1,而有大单品的很多品牌相对较难。”
真茶屋有一个“神奇的差价”,堂食和小程序点单,同样产品能相差2~4元。
“只赚合理的利润就行了,小程序节省了人工,也没有平台抽成,所以一杯平均降3元。”谭浪说。
真茶屋在拓店上也很佛系,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招商部,现有门店都是悦近远来理念下自然裂变的。
但在门店运营服务上却很用心,7个督导管60家店,每人一天跑四五家,随时抽查原料效期,“如果门店管理水平不高,督导要长期驻店,保证服务质量和顾客体验”。
换句话说,这是区域品牌的优势,也是很多大品牌很难做到的。
< class="pgc-img">>真茶屋是一个很慢的品牌。
2021年开出首店,2024年才真正被行业看到。
谈到未来的发展计划,真茶屋和很多品牌主张的“先布店再提升运营”不同,而是稳扎稳打。
“开店数没有明确目标,要根据管理能力来,有多少人开多少店,在组织能力达不到的情况下,就在武汉、湖北省内做。”刘波说。
这虽是一个常识,但在大品牌一年开数千家的刺激下,很多区域品牌都不淡定了,纷纷开启快速突围。
真茶屋给我们启示,竞争饱和的当下,找准自己的生态位,保持自己的节奏,慢慢生长把根扎深,或许“慢慢来,才比较快”。
<>食行吃货团探店 第17家餐厅|
不知道你们身边有没有特别爱猫却养不了猫的人。我身边就有一个同事,每次看到猫咪的照片都要给我发下面这张图。
不知道你们身边有没有特别爱猫却养不了猫的人。我身边就有一个同事,每次看到猫咪的照片都要给我发下面这张图。
我同事说冬日午后没有猫可以吸,跟咸鱼有什么差别!摸着你们的良心说你们就不想跟这些毛茸茸的小肉团蹭蹭吗?为了让她拥有一只“猫”,我找到了一家猫的奶茶店,让她再也不用在微博、微信云撸猫。
银川大阅城有家200平米接地气的茶咖亭,可以一次满足你撸猫和享受下午茶时光的小美好。老板是个漂亮小姐姐,也是个彻彻底底的猫奴,家里一共有30多只猫,所以今后爱猫的你们会陆续看到20只大大小小的猫主子出现在店里。
一家好而美的店是从细节开始设计的,门口的绿植,墙脚的装饰,吧台的文艺,是对墨非是茶的最好诠释。这里现在有五只猫,都是布偶猫和孟加拉豹猫,十分粘人,如果你去了,静静坐在那,主子们就会慢慢走近你。看中哪一只随意选!
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猫咪,跟其它猫的咖啡屋不同,墨非是茶的猫主题空间是半开放式的,一进门有个隔断,隔断里面才是你和猫猫相处的天地。
除了猫,这里的所有杯子和小摆件都跟猫有关,是名副其实的猫主题奶茶店。
走进隔断就能看见猫咪慵懒地趴在地上,即使周围围满了拍照和聊天的人,也会在你身边打滚。来猫咪奶茶店的客人多是跟我同事一样家里不能养猫或是想要转换心情的人,所以他们尽可能让客人跟喵星人接触,基本上来到这家猫奶茶店,所有愿望一次满足。
撸猫之前,先仔细阅读一下图里的内容哦!这是在墨非是茶跟每只小可爱玩耍的约定。
说到猫的咖啡屋,不得不说一下它的来历。1998年,台北诞生了全球首家猫咪咖啡馆,简单地说,这就是一家提供咖啡和简餐的小馆子,不过里面收留了几只可供客人揉搓戏耍的小猫。随后在世界各地,都有猫的咖啡馆陆续开业,很多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养猫的人都喜欢在猫的咖啡馆点一杯饮品,过一把撸猫瘾。
“在闲暇的日子和朋友一起组队吸猫,然后看着猫咪们憨态可掬的模样,这样的惬意,还真有点岁月安好的意味”。
主子慵懒的躺在你的腿上,还有圆圆的大眼睛,打个滚翻过来让你摸肚皮。内心OS:“我可以没有车,我可以没有房,但是我现在有猫啊”。
如果你撸过了墨非是茶的喵,看中了其中的一只小可爱,你的爱猫情节得到了老板的认可,协商好价格,它就是你的猫了!
拥有了一只喵,怎么可以没有逗猫棒,在这里,可以制作属于你和你家主子的逗猫棒,精致到属于看见了就走不动路型。
进店后先别急着撸猫,点一些饮品和小吃才是最重要的,毕竟这里是一家奶茶店!
红豆奶茶
红豆奶茶是墨非是茶冬天的招牌。用红小豆加冰糖小火熬制的红豆沙,绵软味足,可以说是是女孩子的最爱。
奶茶飘香豆儿红,恋上奶茶恋上家。配一块蛋糕,就是下午茶最好的搭配。
台湾四季春水果茶
冬入凤城凉入骨,无人不道果茶香。各类水果左一刀右一刀,成了果茶中的重头戏。
老板每天花几个小时熬制百香果酱、凤梨酱,就为保持最原始最健康的味道。
冲入百香果汁,结合西柚、奇异果丁,给略显苍白的冬日赋予了色彩。
入口微甜,没过一秒酸味充斥着口腔,一口接一口竟喝完了整杯。
特色糯米糍
咖啡配曲奇,奶茶配糯米糍,是下午茶的最佳CP。想象一下身边还围着一群小猫咪,怎么能不想在这待一整天?
捧一杯奶茶,静静坐在阳光下看书,吃一口曲奇,逗逗主子,给自己忙碌的生活放个假。愿所有爱猫的人都能当一次称职的“猫奴”。
本期互动话题
# 说一说你和猫的故事 #
点击下方图片长按保存
即可方便找到墨非是茶的位置哦!
PS. 大阅城有6000个免费停车位!
墨非是茶详细定位:大阅城音乐喷泉正门进来
(参照:星巴克),从一楼直达四楼的飞梯直接上到4楼,转身就看到墨非是茶,在北面休息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