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行业的起起落落一直是大众性话题,毕竟事关人们的日常消费,衣食住行。而餐饮行业的热门事件大部分是以这个品牌创新或者危机公关事件引起的。
我们今天要聊的这个网红餐厅名字叫做失重餐厅。关于这个失重餐厅,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的,那么它为什么要叫失重餐厅呢?这家餐厅到底有多火?相信这是大家都比较关心的话题。
失重餐厅的火爆呢主要也是归功于品牌创新方面的环境科技创新,餐厅自称呢以餐饮业的黑科技为特色卖点,致力与引领餐饮消费新潮流。
这家店最早是2017年在北京开业的,失重餐厅项目来自于德国,中国负责人张凤来和几个德国合伙人是多年好友,开始是叫轨道餐厅,主打的是“科技化、智能化、趣味化”的用餐体验,发明者是一个德国人叫马提亚斯,餐厅利用的是轨道无人传菜原理,菜品在厨房烹制完成后会被装入简餐打包的容器,通过遍布餐厅的轨道滑行至顾客的餐桌上方,整个过程只需17秒。因为这项技术利用到了失重原理,所以起名叫失重餐厅。
< class="pgc-img">>2017年张凤来带领中国团队在北京开了第一家店。一年多时间,失重餐厅在中国已经开到了第四家,据说现在已经在上海、深圳、苏州、杭州、西安、重庆、昆明、郑州、成都全国各地已经开到了十多家店了。
有意思的是,张凤来并不希望把失重餐厅当成餐饮生意来做,而是表示期望打造一个带有文化底蕴的全球品牌。并直接声称:我对做生意没兴趣,这句话不禁让我想起了马云的那句:“我对钱没兴趣”,看来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 class="pgc-img">>失重餐厅是怎么火起来的呢?据老板张凤来回忆,2018年的时候有一位顾客把用餐的视频拍下来传到抖音上,成了一个爆款视频,引发了1000万次的播放,于是失重餐厅开始名声大噪,之后就发现开始天天爆满。节假日高峰期,有时排队的人就超过2000人。
< class="pgc-img">>关于这个网红餐厅呢,现在呢也是众说纷纭,争议不断。除了不停有人去积极打卡外,去过的人吐槽的声音也不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说刚开始听名字误以为是人在失重状态下用餐,现场体验后感觉噱头的成分太大了,并表示以后不会再来了。
第二呢,是说食物性价比不高,包装像外卖,口感一般价格还又贵,有人表示说。干嘛要到一个餐厅里去吃外卖?
第三呢,就是说虽然食物从天而降很新奇,但整个餐厅滑轮的噪音很大,完全只能说是一个游戏型的亲子餐厅,小宝宝的眼睛会很忙,但顾不上吃饭。
第四,享受不到被服务的感觉,取餐要自己动手,且有些饮料和汤类的食品防护不好会有喷出的危险。
< class="pgc-img">>总体来看呢,结合大家的观点,失重餐厅的名字和主打科技招牌都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这也为我们餐饮品牌的环境创新拓展了新思路。
同时也让我想到了餐厅其他形式的科技植入,比如说是否可以开一家无人机送餐的餐厅呢?还有模拟宇航员飞行现场的真正的失重餐厅呢?以及模仿小船在大海上颠簸航行的海盗餐厅呢?这些场景模拟结合5D电影的技术,是不是又是另一番的体验呢?
但餐厅毕竟是餐厅,菜品和美食也一定不能弱,另外,作为一个西餐厅和快餐厅还是要区分的清楚点更好,不能让客户感觉到花了西餐的钱只是吃了一顿快餐。科技的东西不仅要应用在环境包装上,更要应用在服务上!否则用知乎里一位美食博主的话来讲,就是既做不好餐厅,也感受不到科技了。
另外这家失重餐厅还存在一个比较致命的问题,就是装修费用太高,据说一家门店投入需要1500万,这么低的投入产出比,想必也是餐厅扩张较慢的一个重要原因了,尤其是在新鲜感过去了的时候,餐厅甚至连回本都困难。
所以,战略企划枪手在最后也提醒各位创业者和企业老板。餐厅的创新很重要,各种奇思妙想都可能是一个好项目所必须的前提,但一个餐厅的核心是产品和服务,这两块决不能因为锦上添花的东西而有丝毫的马虎,特别是餐饮业的运营会有个保鲜期,如何延长这个保鲜期至关重要。也希望像失重餐厅这样的品牌能直达用户痛点,越做越强!
重餐厅(Spacelab)是一家靠黑科技出名的西餐厅,店内菜品通过双螺旋滑轨直接运送到餐桌上,因为这项技术利用了失重原理,所以起名失重餐厅。
今年12月,失重餐厅全国第四家店要在深圳开业,创始人张凤来特地从北京飞过来,做开业前的收尾工作。趁这个机会,我们跟张凤来约在开业前见面,聊聊他的商业理念。
准备采访提纲时,我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失重餐厅好像不太在意服务的温度。餐饮是个重服务的行业,很多餐厅培训服务员,就是教他们提升服务的温度。今年,最看重服务的海底捞还上市了。但是在失重餐厅里,顾客用iPad点菜后,滑轨上菜,连顾客跟服务员接触的机会都减少了。我自认为找到了商业模式的漏洞,写提纲的思路也就顺这个牛角尖钻了进去。
见到张凤来之后,本想拿餐饮的逻辑也好好质疑一番,没想到刚聊几句,张凤来便主动说:我根本没按照餐厅的逻辑做,如果是开餐厅,我就没有这么大兴趣了。
这个回答打乱了采访提纲,也破冰般的打开了彼此的话匣子,张凤来在接下来2小时激情澎湃地讲出了他对失重餐厅的思考。
“我对做生意没兴趣”
失重餐厅创始人张凤来
张凤来是个创业老兵,以前开过工厂、旅馆、餐厅,用张凤来的话说:这几个生意做得还不错,至少一直没倒。但他觉得生意毕竟是生意,不值得骄傲。张凤来也做过一个互联网旅游项目,以失败告终。那次创业让他得到的经验是:竞争充分行业,资源都朝头部聚集,新入局者没有机会。
餐饮理论上也是个竞争充分的行业,但是资源并不集中,原因是餐饮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品牌到一定阶段就遇到了瓶颈。张凤来不希望把失重餐厅做成一个餐饮生意,而是一个带有文化底蕴的全球品牌。所以,他不爱混餐饮行业圈子,就把失重餐厅当成一个产品来做,希望借此传递一个理念:吃饭也可以是件很好玩的事。
失重餐厅这个项目2007年起源于德国,张凤来和几个德方合伙人是多年好友,2015年中德合作团队把轨道餐厅的设计理念引入中国,2017年张凤来带领中国团队在北京开了第一家店。一年多时间,失重餐厅在中国已经开到了第四家。说到两个团队的区别,张凤来笑着说:德国人保守而严谨;中国团队浪漫而更具创新精神。
张凤来的浪漫主义在他讲到乔布斯的时候格外明显。他曾去过乔布斯家,当时乔布斯已经去世,但他还是能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气息,忍不住热泪盈眶。
“我之前跟硅谷的创业者交流,发现国内创业者太商业化,没有使命感。挣钱当然没问题的,但一个项目没有灵魂是走不远的,中国还有很多创业者想用互联网冲击一切,我认为这是有问题的。”
张凤来对很多事情有鲜明的观点,可以让人感受到他的商业热情。他现在对这个项目有120%的创业动力,因为这不是做餐厅的商业逻辑,而是让餐厅结合科技与人文因素,变成一个代表新生活方式的品牌。
未来,他准备把失重餐厅打造成一家理想主义餐厅,然后开到硅谷,作为致敬乔布斯的作品。
“现在还不是最满意的效果”
张凤来要传达是一种娱乐化的就餐方式,用他的话说:餐饮智能化就是餐饮娱乐化,餐饮娱乐化满足的是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他相信餐饮娱乐化这个趋势是对的,现在通过滑轨上菜,失重餐厅只不过提早把这种生活方式诠释出来了。
不过,现在的失重餐厅还不是最终形态。说到这点,张凤来坦言自己还不满意,因为很多细节仍在改进之中,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体验,他担心大众过早下结论,把失重餐厅当成一个哗众取宠的东西。
说到最终形态,张凤来认为失重餐厅会融合一些科技和人文元素,而且他已经想好了几个基本原则:
1、自由平等的服务空间
海底捞提供的是毕恭毕敬式的服务,失重餐厅则要营造一个年轻人之间相互平等的自由空间。
“我认为平时越没被服务好的人、越老派的人,就越享受海底捞式的服务。而年轻人不需要那么好的服务,我们提倡有限的服务,营造一种融洽友好的服务关系,我觉得这是对人性的尊重,大家可以平等地相处,服务员也有尊严。”
因此,失重餐厅采用滑轨并不是要替代人力,实际上前厅的服务员有20余人,并不比其他餐厅少。滑轨的真正作用是提供趣味,并让就餐氛围更平等。如果顾客一定要享受被服务的感觉,则可以通过给小费获得。
2、非标准化的食物
张凤来反对标准化的食材,因为标准化就意味着餐食提前处理、现场加热。虽然对管理层来说,标准化利于管控,但是对顾客角度来说,体验并不好。因此,失重餐厅菜品是当场制作,保证食物的温度和口味。为此,失重餐厅的后厨要配备30多人。
在菜品的品类方面,失重餐厅以西餐为主。因为更自由平等的空间也是面向国际文化的,所以更适合走西餐的模式,但失重餐厅也会在菜品中创新,加入中餐的元素,比如自创的“唐朝汉堡”。
3、舒适的就餐环境
为了让店内环境有美好生活的气息,张凤来在每个细节上都有考究,比如家居要具备木质、皮质等元素,用艺术品、音乐增添轻松氛围……这也导致失重餐厅在装修上投入不菲,比如店内定制的皮质座椅每把单价超过1000元,装修原料的供应商都是国内第一梯队,达到了Apple零售店的装修标准。张凤来透露,失重餐厅基本都是1000平米的大店,每个店在装修上的投入均超过1500万元。
张凤来在装修方面舍得花钱,对于技术却比较谨慎,因为他不能接受就餐环境为了技术而妥协。比如上菜机器人,当前能做到的布线方案会影响顾客走动,牺牲了空间美学。这在张凤来看来是不能接受的,最理想的方式应该是科技和人文环境相得益彰的状态。
张凤来经常跟其他合伙人说:不要崇拜技术,滑轨是最大的优势,也是最大的劣势。科技可以不冰冷,但关键是要传达出美好生活。
“门店天天爆满,可我每天都在思考原因”
失重餐厅深圳店
2017年,失重餐厅国内第一家店开业,现在已经在北京、苏州、上海等城市开了4家店。张凤来觉得这个速度不慢,因为每家店的筹备都很耗时,主要原因是选址难:既要1000平米的大空间,又要复式。而且,张凤来还很在意合作商圈,优先选择各城市的顶级商场,巩固先发优势。
目前,失重餐厅采取自营模式,张凤来明确表示不会做加盟,而且对资本也持保守态度,因为见过太多餐饮品牌被加盟和资本推得变了形。
由于失重餐厅还是一个不完善的产品,张凤来的一大部分精力用来抓产品。他说自己以前推崇营销,但是现在特别反对营销,因此也没刻意做营销方面。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去年一位顾客把就餐体验拍下来放在抖音上,这段视频竟有超过1000万次播放,失重餐厅因此一夜成名,之后天天爆满。去年元旦时,北京门店更是排队到2000桌。
现在失重餐厅的市场表现很好,但张凤来还是烦恼,他说自己每天都在思考顾客喜欢什么,什么能让顾客长久的喜欢下去,以确保失重餐厅不是个昙花一现的事物。除了对未来的担忧,张凤来还比较担心方案被低成本抄袭,影响品牌形象。为此,张凤来已经申请了十多项专利,加上选址门槛,山寨的模仿成本也变得极高。
明年,张凤来计划在全国12个城市开店,如果顺利的话,还会在新加坡开一家店。张凤来对这家店寄予厚望,因为他准备在这家店的自动化模块做一次创新,打造一个更具未来感的餐厅。
饮业作为经济的主要增长点,早已成为人潮拥挤的竞争赛道,并涌现出一大波头部品牌。
不同于传统餐厅,于2017年创立的失重餐厅(Spacelab)凭借独特的服务方式和运营模式成为产业迭代升级下的一个新物种。
< class="pgc-img">>2017年,创始人张凤来和马超联合创立了失重餐厅,并在北京蓝色港湾成功落地,一时间门庭若市。失重餐厅是一家以西式菜品为主的科技餐厅,店内菜品不是由人工上菜,而是通过双螺旋轨道由电动车直接运送到餐桌上,出于未来能够在太空用餐的创想,故称为失重餐厅。
近日,创投市场的记者来到位于北京世纪金源购物中心的一家失重餐厅进行探访,走进店内,可以看到自上而下的双螺旋轨道,自助点餐的智能系统、来去自如的送菜机器人……一系列元素将餐厅的科技感尽显无遗,已成为年轻男女的打卡圣地、家长儿童的亲子乐园,场面异常火爆。
截至目前,失重餐厅已在上海、杭州、深圳、成都等一线城市开店数十家。
打开抖音,输入失重餐厅,可以看到一个又一个美食达人在各个城市失重餐厅打卡的vlog,从视频点赞量和评论数看,失重餐厅作为一家科技餐厅几乎火遍全国。
目前,失重餐厅正处在加速上升期,它是一种终极形态?还是一种独特的商业模式?对此,失重餐厅联合创始人马超表示,“我们主要想做餐饮娱乐化,打造成餐饮界的迪士尼,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并不是餐饮企业,而是科技公司、娱乐公司,未来将继续在科技娱乐方面不断发力,加强消费者的体验感。”
< class="pgc-img">>精准锁定亲子消费
随着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提升,如今的经济形态逐渐演变为以“体验经济”为主。
据《中国餐饮大数据2020》指出,当前我国餐饮市场规模已突破4.6万亿,有望在七年内赶超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餐饮市场。
面对如此庞大的餐饮市场,失重餐厅将经济增长和发展目光投向了“体验经济”,将餐饮娱乐化做到极致。
失重餐厅将一种将体验文化与商业内容相结合,营造出一个更具生命力,充满体验感的消费场景。
“当时国内的餐饮娱乐化几乎还是空白,失重餐厅正好可以填补这个空白。”马超表示。
据介绍,失重餐厅的选址目前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大城市的商圈,这与餐厅所面向的年轻消费群体更加吻合,店内设计风格简约,双螺旋轨道和智能机器人增添了店内的科技感。
将科技元素纳入到餐厅,成为失重餐厅吸引消费者的最大优势。据了解,首家失重餐厅开业后,客流量一路猛增,除了年轻潮男潮女的身影,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也频频光顾。
在吃饭的另一侧区域,是一个在线观看电影的休闲场所,可以看到成群的小孩围坐在屏幕前,场面热闹非凡。失重餐厅多元化的空间设计为消费者提供了餐饮与娱乐的双重体验。
< class="pgc-img">>AI科技+机械自动化
失重餐厅将跟顾客对话点单的员工替换成一套AI自助点单系统,送餐形式采用双螺旋轨道自动运送,现场还有机器人为顾客上菜。
从记者的现场体验来看,AI“点单员”和“机器配送”都有不错的表现。
据介绍,失重餐厅的螺旋轨道,每一圈螺旋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弧度与长度,兼具科技感与时尚感。轨道利用重力驱动,不需要制动装置,依靠轨道的螺旋角度减缓速度,满载美食的小飞船从空中盘旋飞来,宠萌机器人上餐与轨道上餐相结合,美食17秒内即达餐桌。
据了解,失重餐厅的高科技发明共获得了8项专利,融合了未来生活方式、中国工业4.0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不仅带给了顾客美味与温度,还有极致有趣的用餐体验。
作为餐饮行业的新物种,失重餐厅开创出独特的商业模式。
对此,北京创业投资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创投市场创始人郝毅表示,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传统餐饮娱乐行业的服务方式和市场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失重餐厅精准抓住亲子和年轻消费群体,凸显个性和好玩的固有属性,与餐饮发展的趋势相契合,但其能否得到大量的增长,达到长期的效果,还要看餐厅本身的生命力。”
< class="pgc-img">>好吃好玩 餐饮界的“迪士尼”
近年来,失重餐厅在菜品、环境方面不断创新,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据了解,为了保证消费者的体验感和食物的口感,失重餐厅的菜品一般都是现场制作,其中招牌菜失重汉堡几乎是每位顾客都会点的菜品,汉堡肉饼采用进口澳大利亚牛肉,由厨房厨师手工揉搓,现做现卖。
失重餐厅以西餐为主,浏览餐厅的IPAD菜单,菜品品类丰富,包括美式、墨西哥式、意大利菜、德国菜等,之后也会不断加入中餐的元素。
2021年1月中下旬,下一家失重餐厅将会落地北京合生汇,并将在南京和武汉继续扩店。失重餐厅将美食、科技无缝衔接,融合线上线下的强大数字生态体系,提升消费者体验的同时,带来更多乐趣和便利,在自动化模块不断创新探索,打造一个更具未来感的餐厅。
谈及餐厅的发展目标,马超表示,“我们其实将自己定位为一家科技餐厅,未来将着重发展科技这方面,未来我们可能在月球开一个cTOc的产品,打造一个外太空空间站的用餐场景,这是我们对未来的一个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