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年北京又开了不少奶茶店
新加坡网红奶茶
首家娃哈哈奶茶
植物奶茶专门店
……
快看看你喝过哪几家呀~
< class="pgc-img">>· 新加坡网红奶茶 ·
新加坡网红奶茶开来北京啦,店内以蓝白色调为主。招牌锡兰红茶鲜牛乳,奶油搭配红茶牛乳一点都不腻口,还可以用饼干蘸着奶油来吃。算是北京最像茶颜悦色的奶茶啦~
店名:ARTEASG·鲜奶茶(长楹天街店)
地址:朝阳北路长楹龙湖天街东区地下二层(近香港蒋太煲仔饭)
人均:21元左右
· 童年回忆杀娃哈哈奶茶·
咱们从小喝到大的娃哈哈竟然开奶茶店了!其实娃哈哈奶茶在其他城市已经开了很多家了,今年终于开来了北京,店内主打乳酸菌系列茶饮,全部饮品都是由AD钙奶制作。
店名:娃哈哈
地址:丰科路6号院万达广场
人均:19元左右
· 北京首家植物奶茶店 ·
北京首家植物奶茶店,所有饮品均是用燕麦奶和椰汁制作,真的是乳糖不耐受人的救星。店内只能外带没有堂食,路过可以来尝尝~
店名:MR.JELLY植物奶茶(双井店)
地址:天力街1号楼-1层-101内A-01
人均:15元左右
· 话梅旗下的柠檬茶 ·
话梅旗下的柠檬茶店,装修风格不像一般的奶茶店,整体感觉极简中透露着艺术感。店内只做五款柠檬茶,并且只能做冰饮,感觉夏天来一杯好爽呀~
店名:introlemons(三里屯店)
地址:工人体育场北路2号兆龙饭店西侧4幢1层-106
人均:27元左右
· 深圳同款油柑茶 ·
超级不起眼的一家街边奶茶店,竟然可以喝到深圳同款油柑茶,老板从深圳学回来的手艺,油柑的味道偏酸偏涩,建议点外卖哦~
店名:奈喜乐?分子果汁
地址:东四十条桥42路公交车站西侧
人均:30元左右
· 15颗草莓做一杯的酸奶 ·
最近超火的一家酸奶饮品店,他家西单分店在点评上西城区饮品排名第一。店内主打三款低脂低卡的水果酸奶,招牌草莓酸奶一杯里要放15颗草莓~
店名:K22.酸奶草莓
地址:广渠路朝阳合生汇b2
人均:18元左右
· 性价比超高的台湾奶茶 ·
台湾开来的奶茶小店,性价比超高,人均13元左右。店内的装修也是可可爱爱,少女心满满哦~
店名:富陆FURUFURU?台湾奶茶(能量城市店)
地址:板井路69号世纪金源大饭店地下二层S-235号
人均:11元左右
· 成都开来的豆腐奶茶 ·
成都的新晋网红奶茶,招牌牛奶豆腐茶,里面少说有1/3的超大豆腐,整体鲜嫩软糯,还加入了玫瑰花酱~
店名:十度鲜家(建外SOHO店)
地址:景恒街建外Soho东区8号楼0832D
人均:13元左右
<>茶这个小婊砸,
香浓丝滑,入口留香,
奶盖柔软洁净,口感缠绵,
茶底清澈透亮、香气自然,
试问谁能忍住这份诱惑?
想喝6块钱一杯奶茶就跟我走吧!
1
北京师范大学
北师大这层奶茶摊的老板
还是台湾口音呢。
< class="pgc-img">>7块钱一杯,
奶绿还蛮清香的,味道甜甜的,
是那种茶精和奶精兑出来的口感,
偶尔喝一下,还挺怀念的。
2
北京电影学院
北师大刚才那个
中杯大概500毫升,
北电这杯比那个大,颜色深一点,
但是味道就是传统的珍珠奶茶味,
没有绿茶的香味,而且略淡。
< class="pgc-img">>珍珠煮的还行,
就是没有甜味。
3
中国人民大学
人大食堂这个果汁好惊喜,
一大杯只要十五块钱,
果肉很足而且好喝,
还有一个猕猴桃火龙果味的也好喝。
< class="pgc-img">>哇!这里奶茶6块钱一杯,
比北师大的还要便宜,
味道比北电的好喝,
也比北电的浓,
珍珠质量也不错!
< class="pgc-img">>4
中国传媒大学
北院的溢香苑食堂,
名字这么多年都没有变,
我们当时在北院上课时候,
常在这边吃饭。
< class="pgc-img">>奶茶包装好萌,
7块钱一杯,蛮好喝的,
味道没有那么甜,
但是珍珠略硬,
而且这个萌萌的杯型,
比别的学校7块的容量少点,
不过颜值确实高~
< class="pgc-img">>5
中央民族大学
一进民大食堂,
就有标语暖心哈哈,
这里同学占位子也挺有意思的,
拿一个筷子横着,然后架一双,
就代表这个座儿有人了。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这儿的奶茶8块,
味道就是没有珍珠的普通奶茶味,
这么看8块就有点贵了!
还买了火龙果酸奶,
喝起来感觉特别不天然,
总的来说民大的饮料不太好喝。
< class="pgc-img">>高校美食云集,
除了常规这些大家都吃过的,
还有一大批各地小吃
正在向我招手~
>月初,国风茶饮品牌霸王茶姬在北京朝阳合生汇商场开出了首家旗舰店,开业数日以来,门店都在排长龙,小程序甚至出现杯数超3000的“爆单”盛况。而这一现象上次出现还要追溯到2017年喜茶在三里屯开出首店。
不只霸王茶姬,很多外地十分常见的奶茶品牌在北京都难觅踪迹,就连这次首开的霸王茶姬,也是在兜兜转转开了2000多家店之后才来的北京,甚至在北京开店时间比天津还晚。
喜茶也是先入驻杭州、上海等地后才姗姗来迟,这就更不用提茶颜悦色、古茗等深耕地方的特色奶茶了。
(图片来源于霸王茶姬官网)
作为年轻人聚集的一线大城市,北京是不少人眼中不折不扣的“奶茶荒漠”,不仅在品牌丰富度和选择多样性上与上海、深圳等城市难以相提并论,奶茶店数量少、居民区走很久都碰不到一家奶茶店的情况更是经常遭到吐槽。
北京,为何会成为网友口中的”奶茶洼地“?
北京人均奶茶店数量
不及全国平均水平
锄禾日当午,上班好辛苦,上完一上午,还有一下午。这个时候,一杯奶茶的作用就显得很重要了,暴风式吸入糖分带来的短暂幸福感被许多年轻白领称为工作生活中的”续命良药“。
不管是奶茶品牌的自有调查还是第三方机构的调研,结果都显示一二线的年轻白领、学生群体是奶茶及各类新式茶饮的忠实拥趸,北京拥有庞大的年轻白领及学生群体,这两个群体比例一度位于全国前列,但“奶茶排位”却落后于同等级的其他城市。
在北京想喝到一杯心仪的奶茶挺难的,这不是危言耸听,直观感受是可以在数据上得到印证的。据餐饮数据显示,截至8月,包括各类外来品牌在内,北京的奶茶品牌数量为187个,奶茶店数量4758家,全国占比为3.49%,人均奶茶店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47%。
从奶茶店数量上来看,广州是当之无愧的“奶茶之都”,同样位于珠三角的深圳、东莞奶茶店数量也分别霸榜第二和第四。爱娱乐更爱美食的川渝圈人民也凭借自己的努力,“力邀”各类品牌奶茶店入驻。在品牌数TOP10城市里,只有北京这一座城市,“南多北少”的特点在这里似乎也能得到印证。
想点一杯“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与朋友共享,在北京似乎也没有其他城市那么容易,因为将本就数量不多的奶茶店平摊到广袤的城市面积上,奶茶店就更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了。
从城市地域面积看,上海、深圳、广州三个城市加起来差不多和北京一样大,但北京的奶茶店数量远不及这三座城市,广州城市面积不到北京的1/2,但奶茶店数量却是北京的2.6倍。
如果奶茶店只开在商业中心较为集中的市中心,那么远离市区的偏远地区,想喝一杯奶茶,可能得先跋山涉水“进个城”,在这个情况下也必须得承认,北京也有外卖骑手送不到的奶茶。
结合城市人口,北京的奶茶店仍然讨不到消费者欢心,以万人拥有的奶茶店数量分布看,北京只有2.2家,而在人均拥有奶茶店数量最多的广州,这个数字则是6.7。
除了一些深耕特定地域的茶饮,许多现制茶饮全国性品牌在北京的数量也不及同等级城市,以喜茶为例,上海107家,深圳104家,广州79家,北京只有58家。
对于打工人来说,想在一个小范围内集齐乐乐茶、一点点、蜜雪冰城、喜茶和奈雪,与好友一起分享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确是个不容易的事。
北京缺少起步本地面向全国的奶茶品牌
北京不仅奶茶店少,在北京起步面向全国的连锁品牌更少。茶颜悦色深耕湖南,茶百道起源于四川,喜茶、奈雪发家于广东,沪上阿姨成立于上海,对比之下,北京则缺少大众熟知的全国性品牌。
从北京起步的牧场能量,目前全国已经有1500多家门店,但门店占比最高的城市前十名中并没有北京。
成立于2016年的茶太良品主打京派新茶饮,老北京的特色,目前门店已经覆盖10个省,13个城市,114家门店中北京独占66家。在其产品单上有不少“踏雪寻梅、蓝天生玉福塔”等具有北京特色的饮品,但其外卖热销商品的TOP5中,并没有具有北京特色的产品。
北京奶茶店少,但奶茶消费可一点都不低,以人均25.67元排在四个一线城市的第一位,对比之下广州、深圳奶茶店数量多,人均价格也比较低,可真谓奶茶爱好者的快乐天堂了。
北京奶茶人均消费高跟很多因素都有关,高昂的店铺租金、人力成本,以及水电价及食材物料等,这些成本最终都得消费者来买单。以蜜雪冰城为例,在北京的人均消费价格为8元,在广州的人均消费仅为6元。
奶茶奶茶,有奶有茶,北京从地理环境上靠近内蒙古、新疆这些产奶大区,优质奶源的保障比南方城市更为便利,喝奶习惯的培养应该也比南方城市更容易,但在奶茶饮品的选择上,北京消费者选择果茶的比例要高于奶茶。
不仅北京
全国奶茶品牌分布都遵循“南多北少”的格局
北京奶茶店少,一定程度上与南北地方差异有关,首先是“南甜北咸”的传统喜好。在奶茶尚未风靡的年代,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则有蒙古奶茶、酥油茶等以咸味为主的饮品,而继承了台式奶茶香甜浓郁基底的新式奶茶更符合南方人的口味。
其次,相比北方,南方地区是我国主要的产茶地,福建、浙江等地是知名的茶叶大省,南方地区人民普遍有喝茶的习惯,而北方地区饮茶习惯并没有南方地区强烈。再者,因为气候原因,北方地区相较南方而言夏季时间短,这对于奶茶的销售周期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毕竟炎热的天气时间越长,人们想喝奶茶的欲望就越高。
所以,从大环境上来看,不仅北京,整个北方地区的奶茶店都要比南方少。
新式茶饮需要大量的水果,相比北方地区,南方的原料供给更充足,尤其是芒果、榴莲等新鲜水果,运输成本较北方而言,显然南方地区更有优势。对于门槛低、同质化高的奶茶店而言,控制成本显得尤为重要,冷链运输的成本,让奶茶品牌在进驻北方城市时,更为谨慎。
近几年来,不少新式茶饮如雨后春笋加入如火如荼的奶茶市场,以点带面密集开店形成集群,一边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一边通过强势营销建立品牌势能提高消费者认知。而在北京开店不仅成本高,还要在口味上与本地人的生活习惯进行磨合,品牌研发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在此情况下,大多数新式茶饮的发展路径是先夯实核心市场,再逐步向周边区域推进。从近几年许多全国性品牌的发展之路可以看出,从华南、东南地区起步,积攒人气与口碑,等时机成熟再向华北、西北地区进驻,这已经成为新式茶饮品牌扩张的典型路径。
综合因素叠加下,北京奶茶店数量落后于不少南方城市,成为许多奶茶爱好者口中的“奶茶荒漠”。
不过近几年乘着新式茶饮的东风,北京许多老茶馆正在焕发新机,开发新茶饮。比如茶叶品牌老字号吴裕泰,就凭借茉莉奶茶、典藏奶茶及黑糖桂圆红枣奶茶等成功打破圈层,一度成为分享平台的常客,丰富了北京的奶茶多样性。
北京奶茶店不多,但消费实力却足够强悍,还是希望能有更多好喝的品牌能入驻北京,毕竟对于年轻人而言,一杯奶茶带来的幸福感就像乌云缝隙中的一缕暖阳,是缓解工作疲劳的最佳饮品。
参考资料:1、周里希,红餐网,《北京沦为“茶饮荒漠”,谁该“背锅”?》;2、钱漪,亿欧网,《在千亿的新式茶饮市场里,北京怎么就成了奶茶荒漠?》
数据新闻编辑:陈华罗 实习生刘亦琛
新媒体设计:苗奇卉
校对: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