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46 期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昔日年入10多亿
如今负债3个亿
最近,#麻辣诱惑创始人回应欠债3亿的视频,登上抖音热榜。这个曾经现象级的品牌又进入了大众视野。
“我现在借住在亲戚家的房子,最艰难的时候,我们一家五口人就靠着我母亲每月8000多元的退休金生活。”韩东在接受《凤凰WEEKLY》采访时提到。此时,53岁的他,在视频中已经胡须发白。
由于家道中落,韩东的大儿子从加拿大辍学回国,连高中毕业证都没有拿到,现在正在一家餐馆帮忙送餐。
坠落几乎就是在转瞬之间。
最高光时,麻辣诱惑一天最多能卖50吨小龙虾,年营收10个多亿。在资本市场,也是备受青睐,累计完成3轮融资,融资金额超3亿元。
“两个月买一套(北京二环)120平米的房子,在北京有8套房,在埃及有6套房。”韩东在采访中陷入回忆。
如今,韩东通过做直播卖课、线下培训、摆摊卖小龙虾,赚取不太稳定的收入,一点点还债……对此,有网友感慨“想象不到麻辣诱惑会到这种程度”,也有网友相信他还能翻身。
麻辣诱惑曾是餐饮业的标杆,为何会陷入如此绝境?
眼见他起高楼…
在当餐饮老板前,韩东倒卖过袜子和秋裤还炒过股,但其野心不止于此。
当偶然获知当时火爆北京的“沸腾鱼乡”川菜餐厅利润巨大,六七家店一年竟然总共有7000万元的利润,韩东终于有了新的方向和目标,将之前外贸赚的钱全部投入餐饮,在北京报国寺隔壁开了首家麻辣诱惑。
2002年的小龙虾客单价还只有18元。麻辣诱惑将小龙虾就和田螺、水煮鱼、毛血旺做成主打菜。到了2004年年底,麻辣诱惑已经在北京开出五家门店,一年净利润达到近3000万元,堪称是北京餐饮的顶流之一。
后来田螺食品卫生事件让麻辣诱惑陷入舆论风波,元气大伤。到2012年,全国有38家门店,主营产品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麻辣水煮鱼。
2011年,韩东察觉到小龙虾市场的复苏,大力推进研发,开始转型带领麻辣诱惑主要做麻辣小龙虾,并且在2015年在埃及投资了3家工厂用于加工小龙虾。
韩东的第二个餐饮品牌热辣生活成立于2010年前后,而真正起步却是在2016年,当时随着小龙虾爆发式的增长,热辣生活迅速抢占了“现实外带”赛道,增加了档口模式。
而随着外卖的发展,韩东也没有放过线上渠道。2015年第三个品牌“麻小”诞生,专注外卖渠道。
小龙虾就这样覆盖了堂食、外卖、零售的三个消费场景。由此,韩东的餐饮生意正式结成三张庞大的网络,即大型餐饮店麻辣诱惑、主打小龙虾的小型门店热辣生活、专供线上外卖的站点麻小外卖。
2018年的世界杯带动了聚众吃小龙虾的潮流,小龙虾的热度冲到前所未有的高峰,真正从一个小众品类变成网红大单品。在北京,那年的小龙虾甚至卖到90元/斤。
乘着这股行业东风,麻辣诱惑最高创下“1天卖出20万只”“年赚14亿”的记录,一度占据北京小龙虾外卖70%的市场份额。这前后,麻辣诱惑食品公司陆续得到五岳资本、梅花天使创投、高榕资本、经纬中国、嘉德资本数亿融资。
然而世界杯的热度消退后,新的餐饮品类和产品不断涌现,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加之市面上小龙虾的供需失衡,不少小龙虾餐企在需求高峰后发现,单靠小龙虾无法持续吸引顾客。
小龙虾餐饮的热潮逐渐退去,韩东的小龙虾创业多年来的蓬勃向上的走势,也到了拐点。
更不幸的是,接下来进入了口罩时期,小龙虾这种具备强社交属性的美食,没能在这几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小龙虾大单品的时代彻底过去了,而这时,麻辣诱惑的自身经营也面临内外交困。
对供应链的“盲目痴迷”
埋下了一颗雷
自从2010年决定专注小龙虾这个赛道后,韩东就开始大力投资小龙虾供应链。
团队先是在国内实地调研。在走遍潜江、荆州、洞庭湖、盱眙等知名的小龙虾产地后,始终没有确定下供应链产地。
迟疑的原因还是成本太高。当时国内旺季小龙虾的价格普遍在80元一斤左右。而国外成本只有国内的八分之一,综合来看更有成本优势。
于是,韩东将目光拓展至海外,在走访了印尼等40多个国家后,最终决定在肯尼亚建厂。但因当地政治原因,不得不抛下这个工厂,损失惨重。
彼时的麻辣诱惑,也因此经历了一次短暂的资金链问题。一位麻辣诱惑的供应商提到:“当时也曾一度出现结账困难,要比原定还款期限还晚一两个月,但也没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
海外供应链的投资,并没有因一次失败而停下来。
2015年起,公司相继投资了5000万美元到非洲建立了三个养殖场及生产基地,从阿斯旺到亚历山大港全程2200多公里的流域均是麻辣诱惑的小龙虾捕捞区域。
探索了近10年,前后花费近3亿元。2019年,韩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感叹,在供应链探索的道路上,他们煞费苦心。
令韩东引以为豪的供应链,也是最大的软肋。
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麻辣诱惑员工透露,埃及工厂原本的两条生产线完全能够满足其产能需求,但后来扩建至四条,自2018年底开始,便出现了生产线闲置的情况。
对自建供应链的“痴迷”也是许多餐饮人都踩过的坑。重资产投入做供应链,或是中央工厂,而门店规模难以消化供应链产能,同时门店端的造血能力,也不足以撑起供应链成本的“无底洞”。
有些企业在意识到供应链的“反噬”时及时止损,放弃自建供应链、关掉经营状况不佳的门店,先保住现金流,待到时机成熟再重新发力。
而麻辣诱惑的崩盘与其“独断”的行事风格有关,正如韩东自己在视频中复盘:“最早期创业的时候是极其艰难的,做每一个非常艰难的决策的时候,自己要想透,没人替你想。我觉得麻辣诱惑做成这样还不够,应该做成全国第一。这就是为什么我后来致命的自负,也是导致最后倒掉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8年底,有30柜小龙虾产品质量出现了问题,刚刚拿到了融资的韩东飘了,没有做出慎重考虑下,直接让工厂负责人把8000万成本的小龙虾倒进尼罗河。
“当时真的太狂了,觉得刚刚拿到融资肯定还能融,但凡冷静一点,把虾尾上的肉剥出来运回国内卖1块钱一个,也能挽回绝大部分损失。”韩东在接受《餐观局》采访时说道。
这也进一步导致了2019年麻辣诱惑没有实现融资时候对赌的目标,资方要求韩东回购股份或者进行其他有效处置。
彻底崩盘后
他还能翻身吗?
危机从2018年就开始显露。
界面新闻曾报道,麻辣诱惑其中一个供应商表示,北京麻辣诱惑食品有限公司(以热辣生活为主)从2018年7月起,就已无力支付货款,但主做麻辣诱惑和麻小餐厅的北京市西单麻辣诱惑餐饮有限公司彼时尚未出现欠款问题,直到2019年3月,后者也开始拖欠货款。
2019年底,意识到品牌出现问题后,大批供应商、员工、投资者跑到公司讨债。
2020年,危机全面击垮了这个公司。
面对疫情,韩东自信地以为会和当年的非典一样,很快就过去,大量储备人力食材,让麻辣诱惑弹尽粮绝。
祸不单行的是,2020年埃及工厂几个亲信负责人背叛了韩东,买通当地关系,把工厂据为己有,韩东几个亿的投资化为乌有。
解封之后,供应链被“吞”,门店供应不上小龙虾。整个链条彻底崩了。2021年,韩东被法院限制高消费。
在《凤凰WEEKLY》的视频中,韩东回顾自己的经历时,依然对未来抱有很大的期待:“我没有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我只不过是在一个过程中摔了一个跟头,暂时的一个失误而已,我活过两回了现在,和盖棺定论还离得远呢”。
视频的评论区,曾经老顾客们,都在怀念那个青春的年代里,在这个餐厅排过的队,尝过的麻辣鲜香。这个曾经辉煌过的企业,也成为了一部分人会回味的记忆……
*文中部分信息来源:凤凰WEEKLY、餐观局、中国企业家杂志、CEO来信
源:广州日报
知名连锁餐饮品牌店汉堡里吃出生鸡肉?!
塔斯汀汉堡里吃出生鸡肉,此事目前正持续发酵中。
近日,江西一名消费者在食用塔斯汀汉堡外卖时,吃出生鸡肉,并附上生肉图片。记者调查发现,此前有多名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自己也遇到同样事件。就此事,记者采访了塔斯汀方面,截至记者发稿前,有关负责人未有回应。
现象:不是第一次被消费者爆料吃出生肉
据报道,一名江西网友于26日点塔斯汀·中国汉堡外卖,吃的时候发现鸡米花、鸡腿肉均未熟。经过协商后,商家提出赔偿1000元,但同时要求该网友删帖。
其实,塔斯汀同类事件不是第一次被爆光。
据媒体报道,7月20日,山东青岛的消费者杨先生通过外卖平台在塔斯汀·中国汉堡(香江路店)点了一人份的套餐,吃了一口却发现鸡腿的肉没熟。“我咬了一口开熏火焰鸡腿感觉口感不对,掰开一看,发现鸡腿里面的肉有生的地方,没有完全受热。”杨先生顿时感到恶心并呕吐。
杨先生找到商家,要求根据相关法规按1000元进行赔偿,但并未如愿,后来外卖平台给退了单并赔了50元。
另外,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在网络社交平台上搜索发现,此前已有多位消费者发帖称在塔斯汀的产品中吃出生肉。
一位广西网友称,8月27日,自己在吃奥尔良烤翅时发现是生肉,跟商家沟通后,商家称没有烤熟,提出退鸡翅的钱。
9月20日,一名江苏的网友称,自己点了塔斯汀的脆肉多多,吃到一半发现没熟,两人后半夜都开始拉肚子,和商家协商后,商家退了9元钱。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塔斯汀的投诉多达1867条,其中大部分投诉反映汉堡中的肉不熟,另外还有出餐速度慢以及服务员态度不佳等投诉。
多名网友称在塔斯汀吃到生肉。
那么,广州的塔斯汀门店情况如何呢?
今天,记者走访广州塔斯汀丽影广场店,午餐时段门店人流量尚可,店内食客不少。店员表示,今天店中人流尚属正常,周一本来人流量就不算多。
“‘生鸡肉’事件对品牌或许有一些影响,但可能还要看个人态度。”店内顾客刘先生表示,他也不经常吃,偶尔吃一两次。
“虽然还未碰到生鸡肉,但是想想觉得蛮恶心的,下次也不会帮衬了,尤其不能买给小孩吃,要是一不小心吃到生肉可怎么办。”另一位在客村附近工作的市民徐女士告诉记者。
资料图,塔斯汀汉堡广州某门店。图/广州日报
探因:标准化流程落实不到位
餐饮连锁品牌塔斯汀,为什么连连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呢?
一位曾就职于广州一家著名汉堡店的资深厨师告诉记者,通常来说,用80度的温度高温烹煮半小时以上,肉一定会熟,如果出现不熟,极大可能就是烹饪温度以及时间不够,或者解冻不充分。
食品行业协会秘书长曾秋文则说,连锁店的汉堡类产品,肉大多数是预制好的,到店之后应该按照标准化的熟制流程进行制作。每一块肉,有多厚,在什么温度下加热多长时间,都是经过设定的。汉堡的肉煮不熟,主要是员工没有按照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导致的。“就像我们平时的便利店,有一台功能比较多的微波炉,加热那些预制食品,不同的预制食品都是设定好不同的时间。”
资料图,塔斯汀汉堡广州某门店。图/广州日报
据塔斯汀官网数据,塔斯汀品牌是一个主营中国汉堡的餐饮连锁品牌。2012年品牌首店落户南昌,2015年因走互联网营销路线而业绩火爆,2019年开创中式汉堡品类,2021年做手擀堡胚。
据官网信息,塔斯汀主要走加盟模式,一家塔斯汀门店标准面积65平方米,其加盟费为3.88万,装修费与设备费相对贵一些,各需15万元人民币,开一家门店合计要投入45.23万。
截至2023年10月,塔斯汀全国签约门店数超4000家,据公开数据,2020年,其门店规模为500余家,也即三年净增3000多家门店。
快速扩张的背后,离不开其高性价比,主打“炸鸡汉堡”的塔斯汀,价格在20元上下,填补了炸鸡汉堡的价格中间带。塔斯汀以加盟模式迅速拓展,然而,高速发展的背后,埋下的是运营管理的“雷”,过于庞大的人员,如何将标准化落实到底,如何将监督贯彻到底,是连锁品牌的一大难关。
记者在走访中见到,塔斯汀门店设有明档,消费者可以通过透明玻璃窗看到里头工作人员的操作,但是,尽管如此,依然未能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发生。食品安全是餐饮企业的生命线,如何通过更为严格的管理,从而保证食品的安全,是每一个餐饮企业都不可绕过的核心问题。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曾繁莹 见习记者 吕惠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曾繁莹 见习记者 吕惠
京报讯(记者王萍)8月1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公布了7月1日-7月30日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连锁餐饮门店,28个餐饮品牌被点名。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微信公众号截图
2024年,市、区市场监管局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对连锁餐厅、“网红”餐厅、美食城等餐饮企业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市消协根据市、区市场监管局发布的食品安全问题情况通报,定期汇总整理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餐饮企业名单,并及时向社会公示。据统计,今年1月以来,共124个餐饮品牌查出食品安全问题,其中小谷姐姐、华莱士、田老师红烧肉等品牌有多家门店上黑榜。
编辑 王琳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