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
奶茶勾兑了各种香精粉末,所含添加剂包含山梨酸钾、磷酸钠、焦糖色、柠檬酸等色素调配而成,它会引起新陈代谢功能紊乱。经常喝奶茶,容易脂肪堆积,导致肥胖增加肝肾负担。
2、猪肝
每公斤猪肝含胆固醇达400毫克以上,摄入胆固醇太多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猪肝富含嘌呤,易引起痛风,故猪肝一次不宜吃太多。
3、烧烤
烧烤食物中含有很多的调味品和香料,多吃会厌食,吃烧烤会感染寄生虫增加患癌的风险。
4、葵花子
葵花子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多吃会消耗大量的胆碱,使体内脂肪代谢发生障碍,并使大量脂肪积聚于肝脏,会严重影响肝细胞的功能。
5、腌菜
腌菜发酵的过程就是各种微生物的繁殖过程,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进食过多可能会造成肾脏的负担加重,引起水钠潴留,增加患心脏病的机会。腌菜含有亚硝酸胺这种致癌物质,久吃易诱发癌症。
6、巧克力
无论是何种口味的巧克力,都属于高热量、高糖、高脂肪的食品,同时不能搭配含糖分高的汽水或者果汁等饮料。吃巧克力时配一杯热茶是个不错的选择,茶可吸收巧克力里面的油,减少积食的概率。
7、饮料
饮料含糖量高,过量饮用高糖饮料,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导致血糖升高,引发糖尿病,还可能引发龋齿,经常饮用还会影响智商发育。
8、罐头类食品
不论是水果类罐头,还是肉类罐头,其中的营养素都遭到大量的破坏,特别是各类维生素几乎被破坏殆尽。另外,罐头制品中的蛋白质常常出现变性,使其消化吸收率大为降低,营养价值大幅度“缩水”。还有,很多水果类罐头含有较高的糖分,并以液体为载体被摄入人体,使糖分的吸收率因之大为增高。可使得人体在进食后短时间内血糖大幅攀升,胰腺负荷加重。同时,由于能量较高,有导致肥胖之嫌。
9、臭豆腐
臭豆腐在发酵过程中极易被微生物污染,它还含有大量的挥发性盐基氮和硫化氢等。它还是分解蛋白质的腐败物质,对人体有害。
10、松花蛋
松花蛋含铅元素,经常食用,会引起铅中毒、缺钙。
11、味精
每人每日摄入味精量不应超过6克,摄入过多会使血液中谷氨酸的含量升高,限制了人体利用钙和镁,可引起短期的头痛、心慌、恶心等症状,对人体的生殖系统也有不良影响。
12、油炸食品
过氧脂质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物。例如炸过鱼、虾、肉等的食用油,放置久后即会生成过氧脂质;长期晒在阳光下的鱼干、腌肉等;长期存放的饼干、糕点、油茶面、油脂等,特别是容易产生哈喇味的油脂,油脂酸败后会产生过氧脂质。研究人员发现,过氧脂质进入人体后,会对人体内的酸系统以及维生素等产生极大破坏作用,并加速促人衰老。
茶,年轻人之间的硬通货,不知道对方喜欢喝什么时,请喝奶茶准没错。
< class="pgc-img">>就好比之前刷爆朋友圈人人都想要的“秋一奶”,一边是全网级的跟风热点,一边也有人diss说它正在毁掉中国年轻人的健康,还列举了它糖分高、脂肪高,含咖啡因和反式脂肪等等罪状。可以说效果针不戳,现在我喝前都摇一摇,奶茶已经帮我运动了,所以我不会变胖。
< class="pgc-img">>其实要搞清楚奶茶这些罪状是否属实,可以先从它的成分说起。通常奶茶店不会跟你标明每一杯奶茶的营养成分和配料,但它们一般都是茶底、奶、甜味、咀嚼辅料这4种成分的任意组合。
< class="pgc-img">>茶底包含了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等等,当然也有用速溶茶粉的。而茶叶中确实是含有咖啡因,于是很多人就将“咖啡因”定为奶茶的第一宗罪,有检测称“一杯奶茶的咖啡因含量等于八罐红牛”,可以和网抑云一起加入豪华失眠套餐。
其实不止是奶茶,咖啡、茶、能量饮料中都含有咖啡因。它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就是说你在熬夜搬砖或者开车的时候,摄入一点咖啡因能帮你提提神。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每天摄入不超过400mg的咖啡因是安全的。只有大剂量摄入咖啡因才会产生上瘾、中毒的现象。
< class="pgc-img">>而从上海消保委测试的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奶茶的咖啡因含量都在安全范围内,不过也有个别奶茶窜到了400+的含量。然后我去查了一下,果不其然这家卖的是港式奶茶。一般传统的港奶是用茶末煮茶,茶汤特别浓郁。对于咖啡因不耐受的人,就可能产生失眠、心跳加速的反应。但现在市面上流行的新式奶茶一般都是相对清淡的茶汤,适当饮用完全不需要恐慌。
< class="pgc-img">>再来说说奶茶里的“奶”。它是奶茶丝滑口感的来源,一些高端点的店会用鲜奶或者淡奶来做奶茶。不过这两样成本都比较高,于是就出现了奶精。一般1kg只要二十块钱左右,大概能做200多杯奶茶。那些粉末状的咖啡伴侣还有芝士奶盖,实际上也是由植脂末,也就是奶精做成的。
< class="pgc-img">>而奶精跟奶完全没半毛钱关系,它主要是用大豆油或者椰子油制作,但不管哪种,都是高饱和脂肪含量的添加物,而且含有奶茶令人诟病的第二宗罪:“反式脂肪酸”,它不仅对心脑血管有害,还有可能诱发糖尿病。
< class="pgc-img">>不过奶精中的反式脂肪酸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多。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测试的奶茶,都是远低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的“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g”。但我还是不建议你长年累月地喝那种几块钱一杯的果味奶茶,几乎全是靠色素香精调出来的,偶尔喝一次还是没啥问题。
< class="pgc-img">>其实大家最害怕的应该还是奶茶的第三宗罪:“糖分”。多少健康主义者提到“高糖”都是直接下了病危通知书,说救不了,等死吧,告辞。
< class="pgc-img">>但现实是,糖分是生命必须的能量物质,嗜糖的天性早已写进了人类这种杂食性生物的基因当中。摄入糖分可以使体内的多巴胺、血清素等快乐荷尔蒙的浓度迅速提升,瞬间让你芜湖起飞。但同时它也会快速拉升胰岛素,导致血糖下降,血清素等激素的浓度也随之降低,所以这份快乐注定是短暂的。为了延续这份快乐,你会更想继续喝下去,这也正是薯片、奶茶、可乐让人欲罢不能、越吃越想吃的原因。
< class="pgc-img">>摄入过量的糖带来最明显的风险就是肥胖和龋齿。大部分奶茶店使用的都是果葡糖浆,过量摄入果糖还会增加肝脏的负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添加糖的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当我们点一杯全糖大杯的奶茶时,它的含糖量大约60g,三分糖为15-20g。所以三分糖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 class="pgc-img">>有人觉得就这?我都是点无糖的好吗。其实商家宣称的“无糖”一般指的是在现场调制奶茶的过程中,不再额外加糖,但原料中本来含的糖,比如牛奶、布丁、芋泥之类的,就被轻易地蒙混过关了。
其实奶茶里那些辅料也没那么吓人,像是芋泥、紫薯、燕麦,都相当于吃了一份碳水,当天主食少吃点就好了,而奶茶的灵魂“珍珠”,一般都是木薯淀粉加了一些小麦蛋白和食品添加剂制作而成,并不是像妖魔化说的一样用胶、塑料制成,也不会造成肠梗阻,顶多就是一份精制碳水。其他像是布丁、奥利奥、奶盖之类的辅料含糖量都比较高,不想长胖还是最好别点了。
总而言之,如果你实在忍不住,可以去买小杯、少糖或无糖、不加一堆辅料的纯奶茶。毕竟它能在在短时间内让你的肚子和心情都高兴起来,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不少酸臭爱情开始的地方。
全媒体记者蔡先艳袁伟星)日前,樟木头警方在查处缉毒行动中查获了四十多包粉末状物质,其外包装上写着“现磨咖啡”,被查获人员称这种东西叫“奶茶”。既然是奶茶,为什么要包装成咖啡模样,这种特殊的咖啡或奶茶,背后另有玄机。
今年6月初,樟木头警方接到线报,称有人在镇中心区某花园租房自建“嗨场”,容留他人吸毒。得到这条线索后,缉毒专班民警立即对目标地点展开蹲守。6月9日是端午小长假的最后一天,蹲守了一天的民警发现,目标场所自入夜后一直隐隐有音乐声传出,透过玻璃窗还能看到彩灯闪烁,很热闹。眼看已经到了次日凌晨,蹲守民警决定收网。为了避免破门惊扰左邻右舍,民警想出了一个妙招,对该出租房进行断电。待屋里的人从后门出来查看时,警方立刻实施抓捕。
当场控制住这三名吸毒嫌疑人之后,民警随即进入嫌疑场所进行搜查发现,尽管这间房子不大,但里面却别有洞天。除了“嗨场”的工具外,还有音箱、卡拉OK设备和酒吧彩色旋转灯,看起来就像是卡拉OK装修一样。
东莞警方首次缴获新型毒品“奶茶”
查处行动中,警方在房间内搜出了几小包白色粉末和45袋标注着“现磨咖啡”的粉状物。经现场突审,犯罪嫌疑人邓某志交代,透明塑料袋装的白色粉末是毒品“K粉”,而标注“现磨咖啡”字样的是“奶茶”,又称“开心粉”。警方表示,之前收缴的以冰毒为主,新型毒品“奶茶”只是听说过,这是第一次缴获这种毒品。
据犯罪嫌疑人邓某志供述,这个“嗨场”是他和另外一名吸毒犯罪嫌疑人刘某威共同经营的。案发当天,他与刘某威、阿娟等三人已经在房间内“嗨”了七八个小时。而就在警方对邓某志等三人进行突审的时候,犯罪嫌疑人邓某志的手机开始不停响起,民警根据经验判断,这些电话肯定与毒品有关,于是就将计就计,以购买毒品的名义约两名吸毒犯罪嫌疑人洪某和罗某来,让他们自投罗网。
“朋友”劝吸染上恶习,“解酒茶”内兑毒品
据犯罪嫌疑人邓某志交代,他是凤岗某五金塑胶企业的业务员,家里开了一家餐馆,可以算得上是典型的“中产阶层”,工作之余喜欢泡酒吧。2018年初,他在某酒吧认识了犯罪嫌疑人刘某威,后来在刘某威的诱导下,他第一次接触了“K粉”和“奶茶”等毒品。邓某志说,第一次服用很难受,身体不适应,头很晕。但是,这些新型毒品具有很强的致幻性,能让人的大脑神经系统产生亢奋,几次吸食之后,邓某志就上了瘾。
为了方便吸毒并规避公安机关的打击,去年10月,邓某志和刘某威合伙在樟木头镇中心区某花园租下了一间房子,并购置了灯光音响,打造了一个简易的地下“嗨场”,专门容留吸贩毒人员吸毒和毒品交易。不过,犯罪嫌疑人邓某志和刘某威相当“谨慎”,所有来这里吸毒的人员都必须经熟人介绍,生人概不接待。
同案的另一位犯罪嫌疑人阿娟就是经刘某威介绍进入这个地下“嗨场”的。采访中,阿娟告诉记者,她之所以染上毒瘾,是今年初有一次在酒吧喝醉了酒,有朋友给她喝了一杯所谓的“解酒茶”。
“喝了这种‘茶’后居然酒立刻醒了”阿娟说,自此以后,她每次在酒吧喝完酒都会找那位朋友要“解酒茶”,直到有一天,那位朋友告诉她,“解酒茶”里面兑入了新型毒品“奶茶”。
毒品“奶茶”成瘾性强,对人体伤害巨大
警方表示,新型毒品“奶茶”无色无味、遇水即溶,即冲即饮,主要成分是氯胺酮等,与K粉、冰毒相似,能造成吸食者极度亢奋,成瘾性强。吸食这类毒品后会造成脑细胞大量死亡,对神经系统形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因此吸毒者前期往往会变得暴躁不安、好斗、多疑,而到了后期,就会出现幻觉,最后导致精神衰竭。
警方介绍,毒品“奶茶”是一种极其危险、邪恶的新型毒品。因为它无色无味,几乎能速溶于所有饮料、果汁等,又不会改变原有饮料的颜色、口感和气味,所以毒品“奶茶”极具迷惑性。与本案中的阿娟一样,一些喜欢出入酒吧、KTV、迪厅的年轻人往往不知不觉就中了招,被人拉进了毒魔的无底深渊。
警方提醒,遇到陌生人提供饮品一定要仔细查看,加强防范,千万不要误食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