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因为疫情,带娃等种种原因,我基本上都在加里敦。自打两年前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已经告别了那种天高任鸟飞的劳碌生涯,只能抱着键盘黯然神伤。有时候回忆起自己疫情前工作的常态,都不免感到羡慕,那真是说走就走飞遍全国的日子。
如果以地面踏足过(走出了机场或者汽车/火车站)就算去过为标准,我早在2015年就去过全国所有34个省级行政区——这其中包含23个省(含台湾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我后来还补充了一些打卡记录,比如在2020年实现了全国34个省都至少去过2次,今年2月则达成了34个省会城市都去过。
当然,我给自己定的标准是很宽松的,不是说每个省都深度游览了一遍,把风土人情方方面面都了解得很透彻;大多数情况下我只是借职务之便,在全国各地做一做本职工作,顺便留个足印,大部分标志性的景点/地标我都没去过。如果以后我还有机会跨省出游,我想偏远地区会是我的主要目标。
要走遍全国,少不了坐飞机,不过要飞遍全国也不是易事。新疆西藏这些偏远地区对于喜欢舍近求远的我来说还好,反而靠近自己家的城市更少机会飞。好在我到周边省份出差的机会也不少,除了有一次飞澳门比较刻意之外,其他省份也基本上被我飞过2次以上。
姑且就以这篇文章作为一个阶段性的盘点,看我过去走过的这些地方,都留下了什么回忆吧。
1,北京市
定居2年,三场合计飞行次数100+
作为广东人,对北京的感觉比较复杂,喜欢它把衣服晾在室内就能干的冬季供暖,难忍它能吃上萨莉亚和烧腊饭儿就要感恩戴德的美食水准。不过,无论作为游客还是打工仔,我都推荐你来一趟北京,这是一个能让人开眼界、成长的地方——前提是你要有备而来。
北京的自行车零售端业态几乎是全国最多元化的,骑行文化也是如此。无论你喜欢什么类型、风格、段位的骑行方式,在北京都能找到相应的圈子(别说上海也一样,上海的速降圈就不行)。至少在自行车领域,北京是极其开放包容的。
我作为自行车赛事记者,职业生涯最难忘的一天也是在北京留下的——2014年末届环京赛妙峰山赛段,我和TDW以及Watson两位大神一路飙车至山顶,一起错过了丹马丁的终点冲刺。如今这场比赛虽然已经远去,却深远的影响着北京乃至中国的公路车运动。
2,天津市
“滨海个鸡鸡长”飞行次数:2次
天津全运会都已经是5年前的事了,那是我最后一次去天津。天津的老城区(租界)恬静而优美,除了榴莲不兴买之外啥都便宜,在我看来很适合度假住上个把星期。
国内中低端金属自行车产业链相当一部分集中在天津,因此这里见证了共享单车时代的辉煌与落寞。现在,自行车行业又进入一个新的起伏周期了,很想找机会系统性的参观拜访一下天津系的大厂。
3,上海市
两场飞行次数:76次
除了广州和北京这两个我定居过的城市,上海是我去的次数最多的城市了。去上海的理由五花八门——赛事、活动、展会、会议、旅游……很多事情只会在上海发生,很多事情只能在上海办成。我想各行各业的老克勒都很难避开这个长三角的经济中心。
个人感觉,不会上海话在上海混的难度要比不会粤语在广州混的难度大得多,可能上海老外瞧不起外地老外的说法真不是段子。此外,上海的节奏是真快,上海朋友能陪你吃一顿饭就已经是很难得的款待,以至于我到上海出差都会潜意识的自觉滚蛋,很少多待一天逛逛外滩什么的。
4,重庆市
造访次数:2次
把重庆算成直辖市太扮猪吃老虎了,它的全境完全有一个省那么大。两次去重庆都是在市区匆匆掠过,确实看见了不少它闻名于世的朋克风景观,比如穿楼而过的地铁,酷似香港的夜景,高低错落的高楼。稍感遗憾的是在解放碑没有见到传说中美女如云的景象,深感被人豁了。都说重庆人火爆,不羁,我认识的有限的几位重庆人却谦逊,好客。外界对重庆有很多刻板印象,我觉得至少有一点是真实的,那就是火锅太tm辣了。
重庆的自行车行业令人迷惑,高端的自行车店基本绝迹,市区只剩下一两家捷安特。西南地区的自行车热度并不低,重庆却像个黑洞。
5,广东省
飞过的机场:广州白云、深圳宝安、揭阳潮汕、梅州梅县、珠海金湾、湛江霞山
家乡永远是最美的地方,是一切旅途的起点。小时候我觉得鳌峰山就是一座翻不过的大山,后来我也曾背井离乡,云游四海,如今鳌峰山也静静的等待我回归。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在白云机场起降了,每次见到南航的A380,内心都会激起一股远走高飞的冲动。也许我和A380都会有告别蓝天的那一天,但是我们的后继者们一定会向着星辰大海继续启航。
广东人是打不死的小强,广东的自行车行业也是如此。卧虎藏龙也好,龙蛇混杂也罢,不来深莞惠,你会错过自行车行业的很多东西。
6,海南省
海口机场:19次;三亚机场:7次
毕业以来每一年都至少去一次海南,几乎每一次都和自行车相关。环岛骑行,是国内最好的骑行线路之一;环岛赛,则是国内最好的职业公路自行车赛之一——尽管它已经中断4年了。去海南的次数越多,对海口三亚之外的海南了解越多,就越对这个热带岛屿越充满兴趣。如果你去骑车,记得找那些不起眼的小路;如果你去觅食,记得试试四更烤乳猪、定安动动牛肉、铺前糟柏醋、东山羊火锅等等平时不怎么听说的。期待环岛赛早日回归,比赛的主题曲至今还在脑中不时回响。
7,福建省
厦门高崎:13次;福州长乐:4次
上学的时候,厦门是广东穷学生们最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我也试过挤轮渡上鼓浪屿。后来,我才逐渐发现厦门的精髓在岛外——尤其是对于碳纤维自行车行业来说。别看“厦门碳”当年是个贬义词,如果没有厦门碳,可能80%的车友都没机会用上碳刀。这里,也是很多国产自行车品牌梦开始的地方。
相比于厦门,福建省的省会却显得低调得多。有时候想起台湾的妈祖文化,国外的福建商会如此盛行,很难想象他们的源头竟如此不显山露水。近十年,福建高铁沿线的发展快得让人难以置信,可能本土的闽南人有机会和珠三角掰掰手腕。
8,江西省
飞过的机场:南昌、井冈山、赣州
江西老表是我们广东的邻居,然而却是我最晚造访的几个省之一,南昌更是我最后一个打卡的省会。江西明明有火热的环鄱阳湖自行车赛,我却一直没参与过,以至于去江西的机会极少。
无论是南昌还是井冈山,都可以说是革命圣地。可惜受累于适合打游击的地形,江西的交通也不是很方便,近年来随着高速和高铁的贯通才有所改善。期待江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提速,把自行车运动人口也带起来,这样才不枉环鄱阳湖的多年耕耘。
9,湖南省
张家界机场:6次;长沙机场:4次
掐指一算,去张家界的次数和去长沙的次数差不多。对张家界有比较特殊的感情,来这里拍过红牛速降赛,武陵源黄石寨速降赛、天门山爬坡赛……也跟随媒体活动骑过环天门山。张家界也是外国游客了解中国的窗口之一,因为《阿凡达》,张家界被西方世界知晓,疫情之前,日韩旅游团络绎不绝。希望它的吸引力在后疫情时代能恢复。
长沙对于不喝奶茶不吃辣不看芒果台的人来说也许没啥吸引力,我关于此地仅有的值得吹的经历,也就是去过橘子洲,住过万家丽。
10,湖北省
武汉天河:9次
因为环中赛、山地公开赛、出差等事由零散来过武汉,襄阳等地几次。对武汉的认知是大,以前在蔡甸区拍比赛觉得大,在火车上过长江觉得大,后来在机场高速上看到一望无际的楼盘更感觉大。以武汉的面积,以及过千万的人口,难以想象在疫情初期遭遇了怎样的压力。
也许是对湖北不熟的原因,感觉这里丝毫不娱乐化,出了武汉更是一派90年代的安逸。期待日后能到恩施、神农架等地区探寻一下。
11,安徽省
合肥新桥:4次;黄山屯溪3次
安徽省的省会在哪?安徽人和南京人都沉默了。不过,今年安徽至少在自行车行业能扬眉吐气了,因为南京展倒闭多年之后,合肥迎来了中国展(上海展因为疫情没法举办)。其实,合肥在自行车行业也的确没有太多去拜访的理由,虽然这里有一家著名轮胎企业和一家较大型的代理商。
而黄山,在前十几年可以说是中国业余山地自行车运动的麦加,一年一度的黄山赛见证着这项运动的崛起和分流。而隶属于黄山地界的Wild Home Stay,如今也正在将国内的Gravel骑行推向下一级台阶。
12,山东省
飞过的机场:济南、青岛流亭、威海、烟台
遥记得当年第一次飞济南是为了转战德州报道美利达杯;在美利达的中国大陆总部,我还第一次见到了Gunn-Rita——山地车天后级车手。后来我也经常去德州,不过是到乐陵拜访瑞豹——如今国内最具潜力的碳纤维自行车品牌之一。因为“德州双雄”,山东都可以在国内的自行车产业占据一席之地。而山东的网红城市青岛,也有行业内极具份量的厂商迈金和RideNow。
公路车坛哪家强,中国山东找恒翔。李富玉带领的山东/恒翔队也是上一个十年国内最成功的专业队/洲际队,王美银、马光通、吕先景,他们不断给中国车迷带来惊喜,希望。
13,河南省
郑州新郑:8次
河南很大,交通位置很关键,我坐火车路过和坐飞机转机的次数都比到郑州的次数多。实际上,我仅有的两次造访河南的经历都是关于当年的凯路仕/烈风杯郑州站。当时报道比赛给我带来的震撼是——郑州的老年骑游团是真的多且庞大,无法想象一个城市的中老年人群体会对自行车运动有如此之高的热情,这似乎和陶哥在石家庄的感受是一致的。
第一次飞郑州的新郑机场时,我感觉这也许是国内最好的机场之一,直到白云T2和北京大兴机场落成。这两年郑州遭遇了疫情和洪水,希望这座城市能重新振作起来。
14,云南省
飞过的机场: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芒市、腾冲
云南是少数几个让我觉得每一个旮沓都很有意思,特别想逛一遍的省份之一。而且,云南的确对得住“七彩云南”的称号,因为每一个地方都有截然不同的风土人情,就连同样有深厚傣族文化的西双版纳和德宏,两者的“傣味”都有很多区别。
骑自行车自然是来云南的最佳借口,这里举办过山地联赛、中自联、环法挑战赛等大型自行车赛事。当然,最著名,也是我最推荐大家参与的一项,无疑是云南格兰芬多。
对了,说一个冷知识,罗丹志唱的山歌比毛家超还野性。
15,贵州省
贵阳机场:4次
相比于云南四川,我来贵州的次数少的可怜。第一次来贵州是跟随2013年环中赛到的遵义,当时的松坎-遵义赛段途经了七十二拐爬坡,号称是环中赛史上最难赛段;那场比赛上丢掉黄衫的法国人本杰明·吉拉德,如今在华兴队当体育主管。
多年后我才得以首次正式造访贵阳,时过境迁,贵阳已是高楼林立,花果园更是号称“亚洲第一楼盘”。贵州的自行车行业算不上发达,却是国内硬尾XC车最热销的地区之一,看来虎哥经营多年的贵州联赛培养了不少种子用户。
16,四川省
飞过的机场:成都双流、成都天府、绵阳、西昌、稻城亚丁
我心目中的四川有两种玩法:巴适的躺着,上海拔折腾。在成都市里,或者郊县,或者任意其他城市,你都可以吃串串,打麻将,轻松虚度一天光阴。只要你能吃辣,全省都是天堂。当然你很可能选择后者,往川西那边跑。
一旦进入川西范围,可玩的东西可就野了。单说四姑娘山,你就可以骑车(公路车或者Gravel),徒步,攀岩,登山,自驾,各种。况且川西还不止四姑娘山,318,317,还有各种环线,都是自驾游的胜地。国内乃至全世界海拔最高的民航机场,也是在四川境内——海拔4411米的稻城亚丁机场。如果你是飞友,高低也要到这喝杯咖啡。
17,陕西省
西安咸阳:17次
记得2013年第一次来西安时全市拆的一塌糊涂,然后N年后再来,发现大唐不夜城成了一条非常古风朋克的步行街。我对西安来说是一位极不称职的游客,连兵马俑,省博物馆,甚至城墙都没上去过。
尽管西安最近风评被害,本地人都没几个说它好话,但它的确是中国西北部最重要的城市,无论是对于经济文化还是自行车行业来说。西安的几家大型自行车店,覆盖面已不仅是全省或者西北地区,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商洛是另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这里有环秦岭自行车赛,也举办过全国公路锦标赛、全运会公路赛。
18,甘肃省
飞过的城市:兰州、嘉峪关、敦煌
不知道有没有人以为甘肃是个荒凉落后的西北省份?这样想的人完全错了,从兰州到敦煌这段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分分钟让你高攀不起。这条线南倚祁连山脉,一路坦途,沿途的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全是著名旅游城市,豪华酒店众多,夜市精彩纷呈,绝非一路馍馍+招待所的穷苦之地。
甘肃和自行车运动也很有缘分,前些年和青海合办环湖赛时,一些赛段就设在甘肃省内。这里也办过甘南藏地传奇、山地公开赛、陇越骑联、如意甘肃等自行车比赛。后越野跑事故时代,希望甘肃能重新呈现车友们期待的山地车/公路车多日赛。
19,青海省
西宁机场:8次;德令哈机场:1次
根据我的调查,青海湖是国内自行车爱好者们的第一骑行旅游目的地。对我来说,青海湖更是神奇的存在,我每次去青海湖都翻开了职业生涯的新篇章。2011年,我第一次出远门骑长途时选择了青藏线,遇上了当年最美的青海湖花期;那一年,我还参加了第一届大学生环湖赛,同样来到了青海湖边。2015年,我加入乐视体育之前参加了公司主办的环湖之行。2017年和2021年,我两次见证青海主队问鼎环湖赛个人总冠军。
青海湖是青海的精华,但青海之大,远不止环湖的300多公里。环湖赛的线路一直在向外延伸,也是想让外界更加了解青海多元化的方面。如今青海的公路网络相比十几年前已经有巨大的飞跃,即便是当年人迹罕至的海西州,现在也成了自驾游的新热点。
20,河北省
石家庄机场:2次;张家口机场:1次
职业生涯不去一次国际庄,是不能真正领略什么叫国际化的。国际化的精髓,在于文化自信,在于兼收并畜,敢于表达,敢于创造。如果你在石家庄的老字号驴火店见到传菜机器人,一点都不用惊讶,这就是国际化。
崇礼是另一个我打过卡的地方,因为云顶的速降比赛,因为末届环京赛。当年崇礼还在为申办冬奥会的事迷茫着,时隔多年,这里估计已经翻天覆地了。从北京治霾到如今防疫,北京周边的城市都付出了很多,关厂、静态管理一个没落下,希望属于河北的好日子早点到来。
21,山西省
太原机场:5次;大同机场:2次
太原的城市规划是值得所有南方城市学习的,街道方方正正,南北走向的叫路,东西走向的叫街,在这样的城市长大方向感都会好很多,不会出现吴律师那种方向不分的路痴。据说当年太原的污染很严重,下雨出门骑车的话外面的衣服可以直接扔掉了;不过我前年来环太原自行车赛的时候,感觉天空有几分大同蓝了。如今太原的西山是一条非常适合骑自行车的公路,相信未来太原是可以大力发展这项运动的。
我对太原最早的认知,是一群太原师范大学的车友,他们当年的骨干把火部落车协做成了当地有名的车店,缘妙不可言。
22,辽宁省
沈阳机场:5次,大连机场:2次
对辽宁的印象要追溯到早年的2次造访了,毕竟近几年都甚少有机会往东北跑。我经历的第一届全运会就在辽宁沈阳,当时我们拿着裁判证,突破重重关卡,才混进了山地车赛场(当时还有同行是翻玉米地进的赛场),报道了这场多年后都会被很多圈内人提起的山地车赛。
早在2013年,沈阳就开通了有轨电车,城市的面貌让我感觉非常现代化,经济也发达。而且这里还是清朝的盛京,有沈阳故宫,历史文化也很厚重。就是不知道那家离沈阳故宫不远的“海里捞”火锅店,现在倒闭了没有。
23,吉林省
长春机场:2次
按我说,吃日料就去上海天津,吃韩国料理就去长春。记得和吴律师在长春吃过一次韩餐,先不说正不正宗,光是店里除了我两都是说韩文的就把我镇住了。可惜长春不算什么旅游城市,省里不少地方都比这吸引游客;东北三省的三个省会里,长春又是最低调的,到长春的机会屈指可数。
对吉林还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是这里的土地太肥沃了,高铁沿线上全是一望无际的玉米地,多看看这种景象,抑郁症都能给你治好。
24,黑龙江省
哈尔滨机场:5次;漠河机场:2次
在自行车专业队的圈子里,黑龙江队无疑是最有意思的一群人,他们个性直爽豪迈,比赛风格简单粗暴,尽管天天被教练虐,被山东队套路,也依然乐此不疲。如果少了黑龙江队,全国比赛一定会少了很多乐趣。
黑龙江也是一个值得游玩的省份,夏天的中央大街,冬天的松花江,都能让我这种南方土炮大开眼界。中国最北的城市漠河也非常值得一游,这里冬天的白天也许只有七八个小时,但是中国最北点、北极村等,都是让人能记住一辈子的地标。
25,江苏省
南京禄口:26次
就算刨除倒闭多年的南京展,南京都是一个重要的自行车城市——这里的著名车店数量甚至比广深还多,赛克林又是国内山地车运动最重要的推动者之一,胡浩等著名车手也是来自南京。继北京上海之后,南京是我去得最多的外省城市了,南京去多了,说话都会吊里吊气的。
因为环太湖,我也去过不少苏南的城市,各城市之间“貌合神离”的一面没见到,却感叹于这里一方面经济发达,到处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想形态,另一方面又很和谐,处处流露文化气质。就算你对这些都无感,每到深秋,这里的大闸蟹总会让你想起就流口水。
26,浙江省
飞过的机场:杭州、宁波、舟山、义乌、温州、衢州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最开始认识的杭州,应该是阿里巴巴还没崛起之前的样子。这里每年都会吸引一大群游客到西湖上挤拱桥,龙井的茶农们悠闲的开着猛禽搬茶叶。后来,电子商务、直播带货,重塑了这座城市。杭州的自行车圈也是人才辈出,最早一批自行车媒体,老中青三代业余车手,还有BR这种旱地拔葱的新品牌。
除了杭州,浙江每一个我去过的城市基本上都有很好的印象。天荒坪和衢州的山,温州和舟山的海,都值得你去骑一骑,看一看。
27,台湾省
飞过的机场:台北桃园、台中、台南
对于去台湾这件事情,我十分幸运的是两次去都不只是去了台北,逛一逛诚品信义和101而已,而是去了更深入的腹地,感受过更丰富的台湾文化。苏花公路上太平洋的风、台中后丰铁马道、小琉球、池上便当、台东的海鲜和释迦,还有数不清的妈祖庙和佛寺……要讲完我在台湾的见闻真的很机车。
台湾和大陆的文化差异很大,双方对对方都很八卦,却有很多误解,这种反差也是台湾的吸引之处。如果你也想去台湾,我的建议是先别急着参加武岭KOM挑战赛,比这个有意思的事情多了去了。
28,广西壮族自治区
飞过的机场:南宁、北海、桂林
因为环广西,对广西产生了很深的感情。这里不像《低俗喜剧》里讲的那样有人喜欢吃牛欢喜,也不像抖音快手渲染的那样遍地是土味网红,这里只是有一群不服命运的人为了富足的生活而艰苦奋斗。环广西就像是一场美梦,无论是对于中国自行车行业来说还是对于广西来说,我不想从中醒来,即使这几年疫情延缓了它的终期。
如果广西是一部喜剧,它属于黑色幽默的类型。南宁想成为北部湾的大哥,于是在摩托车保有量上做出了表率;北海和玉林都想摆脱某个贬义的标签,却又被另一个刻板印象覆盖;前互联网时代的“网红”城市桂林,在网红时代没落。很难想象广西未来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腾飞,也许它永远能做出你想象力之外的事。
29,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机场:3次
宁夏是我最后一个踏足的省级行政单位,记得我第一次来银川时,住的民宿的老板娘是一个从未坐过飞机,但非常向往外面的世界的文艺女青年。那一次,我像一个真正的游客那样,去了沙坡头,去了中阿之轴,去了大话西游取景地。
再后来,我跟着环湖赛又来了一次银川和中卫,几乎如蜻蜓点水一般;随着现在环湖赛不再出省,可能我未来不会有太多机会重返银川了。我仿佛从未真正认识宁夏,它在中阿文化交流上做了大量工作,在国内不应该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30,西藏自治区
拉萨机场:2次;阿里机场:1次
当年的我视西藏为第二故乡,我只想每年都回拉萨呆上一段时间,连手机铃声都是我要去西藏。我也确实来了好多次西藏,骑青藏线,骑新藏线,甚至阿里中线——那是一次刻骨铭心的溃败,苍茫的高原对我无情的嘲弄。后来,我不再视西藏为一个伟大的对手,因为我终究是老了,怂了。西藏就像环法,当你是一位顶尖的职业选手,或者是纯粹的鸡车友,才能感受到它的美好与温柔。
我也带吴律师来过西藏了,也许下一步就是等陈皮仔长大后带他骑一趟川藏线了(如果他不嫌弃老头子拖后腿的话)。
3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机场:4次;喀什机场:2次
新疆的面积是法国的三倍,我来这三次其实也没去几个地方。光是新疆全境20几个机场,全打卡一遍可能都要花上我大半辈子时间。
记得我2012年夏天第一次来乌鲁木齐的时候,看着红山体育馆,想起前几年CBA总决赛广东队连续对阵新疆队,都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那一次我也第一回听说新疆的斤是公斤,西瓜4毛钱一斤,我花了几块钱就买了超大一个。夏天的新疆日照时间长的离谱,晚上十点钟天还是暗蓝色的。那一年,我花了将近20天才从叶城骑到阿里;两年后,我坐飞机从喀什到阿里只花了两个小时。看着窗外的景象和地上清晰可见的新藏线,内心有种当了冤大头的恍然大悟 。
现在,新疆对我来说还是个遥远而向往的地方,而且越发的高不可攀。
32,内蒙古自治区
飞过的机场:呼和浩特,赤峰,阿尔山
几乎每一次到内蒙古都和草原有关,锡林郭勒西乌旗草原、赤峰巴林左旗草原、阿尔山草原、呼和浩特敕勒川草原……草原就是内蒙古的代名词,尽管它也有城市、矿场。
记得当年因为一位车友的游记,对阿尔山很是向往,借着中自联到这里出差,发现确实名不虚传。在内蒙古,花式炫羊肉是唯一的觅食目标(虽然我也在呼和浩特吃过西餐),冰煮羊、手抓羊、涮羊肉、煮羊奶……一次待太久的话,真有点受不了。或许以后还来的话,得往西边走一走,看看沙漠、胡杨林。
33,香港特别行政区
赤鱲角机场:14次
香港有太多方面的割裂之处,它是一个高度自由发达的商业社会,却有着几乎最压抑的石屎森林;它无比崇尚西式的文化和行为模式,却把风水算命等传统迷信保存得最好。我对香港的感情也很复杂,有时候会觉得这里好先进,好超前;有时候又会觉得这里好奇怪,好守旧。
香港人无疑是聪明的,也很会利用自身信息和贸易上的优势地位,各行各业都有一批顶尖的中间商。在自行车行业也是如此,这里冥冥中影响了中国的高端自行车市场十几二十年。
当然,比起市区,我更喜欢香港的机场,光是看着大屏幕上飞往世界各地的航班信息,就觉得人生应该还要有追求。
34,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门机场:1次
屈指可数的一个吴律师去的比我还多的地方。抛开博彩业不谈,澳门也有很多值得一试的游乐方式,好吃的也不少。只是不瓢不赌的话,来澳门好像有点买椟还珠。我也在葡京尝试过心跳加速的感觉,好在因为囊中羞涩,只贡献了一顿烧腊饭的营业额。不知道这几座大型印钞机,还会有多少年的辉煌。
在某次全国锦标赛上,我惊喜的发现澳门也是有自行车队的,尽管我在澳门的街上总共没见到超过3台自行车。对于这个占地面积还不如恩平一个镇,连机场都是建在海上的“省级行政区”,要发展个什么事情都实在太难了。
以上,就是我对于34个省的粗浅认知,就此结束,回见。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疫情,带娃等种种原因,我基本上都在加里敦。自打两年前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已经告别了那种天高任鸟飞的劳碌生涯,只能抱着键盘黯然神伤。有时候回忆起自己疫情前工作的常态,都不免感到羡慕,那真是说走就走飞遍全国的日子。
如果以地面踏足过(走出了机场或者汽车/火车站)就算去过为标准,我早在2015年就去过全国所有34个省级行政区——这其中包含23个省(含台湾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我后来还补充了一些打卡记录,比如在2020年实现了全国34个省都至少去过2次,今年2月则达成了34个省会城市都去过。
当然,我给自己定的标准是很宽松的,不是说每个省都深度游览了一遍,把风土人情方方面面都了解得很透彻;大多数情况下我只是借职务之便,在全国各地做一做本职工作,顺便留个足印,大部分标志性的景点/地标我都没去过。如果以后我还有机会跨省出游,我想偏远地区会是我的主要目标。
要走遍全国,少不了坐飞机,不过要飞遍全国也不是易事。新疆西藏这些偏远地区对于喜欢舍近求远的我来说还好,反而靠近自己家的城市更少机会飞。好在我到周边省份出差的机会也不少,除了有一次飞澳门比较刻意之外,其他省份也基本上被我飞过2次以上。
姑且就以这篇文章作为一个阶段性的盘点,看我过去走过的这些地方,都留下了什么回忆吧。
1,北京市
定居2年,三场合计飞行次数100+
作为广东人,对北京的感觉比较复杂,喜欢它把衣服晾在室内就能干的冬季供暖,难忍它能吃上萨莉亚和烧腊饭儿就要感恩戴德的美食水准。不过,无论作为游客还是打工仔,我都推荐你来一趟北京,这是一个能让人开眼界、成长的地方——前提是你要有备而来。
北京的自行车零售端业态几乎是全国最多元化的,骑行文化也是如此。无论你喜欢什么类型、风格、段位的骑行方式,在北京都能找到相应的圈子(别说上海也一样,上海的速降圈就不行)。至少在自行车领域,北京是极其开放包容的。
我作为自行车赛事记者,职业生涯最难忘的一天也是在北京留下的——2014年末届环京赛妙峰山赛段,我和TDW以及Watson两位大神一路飙车至山顶,一起错过了丹马丁的终点冲刺。如今这场比赛虽然已经远去,却深远的影响着北京乃至中国的公路车运动。
2,天津市
“滨海个鸡鸡长”飞行次数:2次
天津全运会都已经是5年前的事了,那是我最后一次去天津。天津的老城区(租界)恬静而优美,除了榴莲不兴买之外啥都便宜,在我看来很适合度假住上个把星期。
国内中低端金属自行车产业链相当一部分集中在天津,因此这里见证了共享单车时代的辉煌与落寞。现在,自行车行业又进入一个新的起伏周期了,很想找机会系统性的参观拜访一下天津系的大厂。
3,上海市
两场飞行次数:76次
除了广州和北京这两个我定居过的城市,上海是我去的次数最多的城市了。去上海的理由五花八门——赛事、活动、展会、会议、旅游……很多事情只会在上海发生,很多事情只能在上海办成。我想各行各业的老克勒都很难避开这个长三角的经济中心。
个人感觉,不会上海话在上海混的难度要比不会粤语在广州混的难度大得多,可能上海老外瞧不起外地老外的说法真不是段子。此外,上海的节奏是真快,上海朋友能陪你吃一顿饭就已经是很难得的款待,以至于我到上海出差都会潜意识的自觉滚蛋,很少多待一天逛逛外滩什么的。
4,重庆市
造访次数:2次
把重庆算成直辖市太扮猪吃老虎了,它的全境完全有一个省那么大。两次去重庆都是在市区匆匆掠过,确实看见了不少它闻名于世的朋克风景观,比如穿楼而过的地铁,酷似香港的夜景,高低错落的高楼。稍感遗憾的是在解放碑没有见到传说中美女如云的景象,深感被人豁了。都说重庆人火爆,不羁,我认识的有限的几位重庆人却谦逊,好客。外界对重庆有很多刻板印象,我觉得至少有一点是真实的,那就是火锅太tm辣了。
重庆的自行车行业令人迷惑,高端的自行车店基本绝迹,市区只剩下一两家捷安特。西南地区的自行车热度并不低,重庆却像个黑洞。
5,广东省
飞过的机场:广州白云、深圳宝安、揭阳潮汕、梅州梅县、珠海金湾、湛江霞山
家乡永远是最美的地方,是一切旅途的起点。小时候我觉得鳌峰山就是一座翻不过的大山,后来我也曾背井离乡,云游四海,如今鳌峰山也静静的等待我回归。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在白云机场起降了,每次见到南航的A380,内心都会激起一股远走高飞的冲动。也许我和A380都会有告别蓝天的那一天,但是我们的后继者们一定会向着星辰大海继续启航。
广东人是打不死的小强,广东的自行车行业也是如此。卧虎藏龙也好,龙蛇混杂也罢,不来深莞惠,你会错过自行车行业的很多东西。
6,海南省
海口机场:19次;三亚机场:7次
毕业以来每一年都至少去一次海南,几乎每一次都和自行车相关。环岛骑行,是国内最好的骑行线路之一;环岛赛,则是国内最好的职业公路自行车赛之一——尽管它已经中断4年了。去海南的次数越多,对海口三亚之外的海南了解越多,就越对这个热带岛屿越充满兴趣。如果你去骑车,记得找那些不起眼的小路;如果你去觅食,记得试试四更烤乳猪、定安动动牛肉、铺前糟柏醋、东山羊火锅等等平时不怎么听说的。期待环岛赛早日回归,比赛的主题曲至今还在脑中不时回响。
7,福建省
厦门高崎:13次;福州长乐:4次
上学的时候,厦门是广东穷学生们最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我也试过挤轮渡上鼓浪屿。后来,我才逐渐发现厦门的精髓在岛外——尤其是对于碳纤维自行车行业来说。别看“厦门碳”当年是个贬义词,如果没有厦门碳,可能80%的车友都没机会用上碳刀。这里,也是很多国产自行车品牌梦开始的地方。
相比于厦门,福建省的省会却显得低调得多。有时候想起台湾的妈祖文化,国外的福建商会如此盛行,很难想象他们的源头竟如此不显山露水。近十年,福建高铁沿线的发展快得让人难以置信,可能本土的闽南人有机会和珠三角掰掰手腕。
8,江西省
飞过的机场:南昌、井冈山、赣州
江西老表是我们广东的邻居,然而却是我最晚造访的几个省之一,南昌更是我最后一个打卡的省会。江西明明有火热的环鄱阳湖自行车赛,我却一直没参与过,以至于去江西的机会极少。
无论是南昌还是井冈山,都可以说是革命圣地。可惜受累于适合打游击的地形,江西的交通也不是很方便,近年来随着高速和高铁的贯通才有所改善。期待江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提速,把自行车运动人口也带起来,这样才不枉环鄱阳湖的多年耕耘。
9,湖南省
张家界机场:6次;长沙机场:4次
掐指一算,去张家界的次数和去长沙的次数差不多。对张家界有比较特殊的感情,来这里拍过红牛速降赛,武陵源黄石寨速降赛、天门山爬坡赛……也跟随媒体活动骑过环天门山。张家界也是外国游客了解中国的窗口之一,因为《阿凡达》,张家界被西方世界知晓,疫情之前,日韩旅游团络绎不绝。希望它的吸引力在后疫情时代能恢复。
长沙对于不喝奶茶不吃辣不看芒果台的人来说也许没啥吸引力,我关于此地仅有的值得吹的经历,也就是去过橘子洲,住过万家丽。
10,湖北省
武汉天河:9次
因为环中赛、山地公开赛、出差等事由零散来过武汉,襄阳等地几次。对武汉的认知是大,以前在蔡甸区拍比赛觉得大,在火车上过长江觉得大,后来在机场高速上看到一望无际的楼盘更感觉大。以武汉的面积,以及过千万的人口,难以想象在疫情初期遭遇了怎样的压力。
也许是对湖北不熟的原因,感觉这里丝毫不娱乐化,出了武汉更是一派90年代的安逸。期待日后能到恩施、神农架等地区探寻一下。
11,安徽省
合肥新桥:4次;黄山屯溪3次
安徽省的省会在哪?安徽人和南京人都沉默了。不过,今年安徽至少在自行车行业能扬眉吐气了,因为南京展倒闭多年之后,合肥迎来了中国展(上海展因为疫情没法举办)。其实,合肥在自行车行业也的确没有太多去拜访的理由,虽然这里有一家著名轮胎企业和一家较大型的代理商。
而黄山,在前十几年可以说是中国业余山地自行车运动的麦加,一年一度的黄山赛见证着这项运动的崛起和分流。而隶属于黄山地界的Wild Home Stay,如今也正在将国内的Gravel骑行推向下一级台阶。
12,山东省
飞过的机场:济南、青岛流亭、威海、烟台
遥记得当年第一次飞济南是为了转战德州报道美利达杯;在美利达的中国大陆总部,我还第一次见到了Gunn-Rita——山地车天后级车手。后来我也经常去德州,不过是到乐陵拜访瑞豹——如今国内最具潜力的碳纤维自行车品牌之一。因为“德州双雄”,山东都可以在国内的自行车产业占据一席之地。而山东的网红城市青岛,也有行业内极具份量的厂商迈金和RideNow。
公路车坛哪家强,中国山东找恒翔。李富玉带领的山东/恒翔队也是上一个十年国内最成功的专业队/洲际队,王美银、马光通、吕先景,他们不断给中国车迷带来惊喜,希望。
13,河南省
郑州新郑:8次
河南很大,交通位置很关键,我坐火车路过和坐飞机转机的次数都比到郑州的次数多。实际上,我仅有的两次造访河南的经历都是关于当年的凯路仕/烈风杯郑州站。当时报道比赛给我带来的震撼是——郑州的老年骑游团是真的多且庞大,无法想象一个城市的中老年人群体会对自行车运动有如此之高的热情,这似乎和陶哥在石家庄的感受是一致的。
第一次飞郑州的新郑机场时,我感觉这也许是国内最好的机场之一,直到白云T2和北京大兴机场落成。这两年郑州遭遇了疫情和洪水,希望这座城市能重新振作起来。
14,云南省
飞过的机场: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芒市、腾冲
云南是少数几个让我觉得每一个旮沓都很有意思,特别想逛一遍的省份之一。而且,云南的确对得住“七彩云南”的称号,因为每一个地方都有截然不同的风土人情,就连同样有深厚傣族文化的西双版纳和德宏,两者的“傣味”都有很多区别。
骑自行车自然是来云南的最佳借口,这里举办过山地联赛、中自联、环法挑战赛等大型自行车赛事。当然,最著名,也是我最推荐大家参与的一项,无疑是云南格兰芬多。
对了,说一个冷知识,罗丹志唱的山歌比毛家超还野性。
15,贵州省
贵阳机场:4次
相比于云南四川,我来贵州的次数少的可怜。第一次来贵州是跟随2013年环中赛到的遵义,当时的松坎-遵义赛段途经了七十二拐爬坡,号称是环中赛史上最难赛段;那场比赛上丢掉黄衫的法国人本杰明·吉拉德,如今在华兴队当体育主管。
多年后我才得以首次正式造访贵阳,时过境迁,贵阳已是高楼林立,花果园更是号称“亚洲第一楼盘”。贵州的自行车行业算不上发达,却是国内硬尾XC车最热销的地区之一,看来虎哥经营多年的贵州联赛培养了不少种子用户。
16,四川省
飞过的机场:成都双流、成都天府、绵阳、西昌、稻城亚丁
我心目中的四川有两种玩法:巴适的躺着,上海拔折腾。在成都市里,或者郊县,或者任意其他城市,你都可以吃串串,打麻将,轻松虚度一天光阴。只要你能吃辣,全省都是天堂。当然你很可能选择后者,往川西那边跑。
一旦进入川西范围,可玩的东西可就野了。单说四姑娘山,你就可以骑车(公路车或者Gravel),徒步,攀岩,登山,自驾,各种。况且川西还不止四姑娘山,318,317,还有各种环线,都是自驾游的胜地。国内乃至全世界海拔最高的民航机场,也是在四川境内——海拔4411米的稻城亚丁机场。如果你是飞友,高低也要到这喝杯咖啡。
17,陕西省
西安咸阳:17次
记得2013年第一次来西安时全市拆的一塌糊涂,然后N年后再来,发现大唐不夜城成了一条非常古风朋克的步行街。我对西安来说是一位极不称职的游客,连兵马俑,省博物馆,甚至城墙都没上去过。
尽管西安最近风评被害,本地人都没几个说它好话,但它的确是中国西北部最重要的城市,无论是对于经济文化还是自行车行业来说。西安的几家大型自行车店,覆盖面已不仅是全省或者西北地区,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商洛是另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这里有环秦岭自行车赛,也举办过全国公路锦标赛、全运会公路赛。
18,甘肃省
飞过的城市:兰州、嘉峪关、敦煌
不知道有没有人以为甘肃是个荒凉落后的西北省份?这样想的人完全错了,从兰州到敦煌这段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分分钟让你高攀不起。这条线南倚祁连山脉,一路坦途,沿途的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全是著名旅游城市,豪华酒店众多,夜市精彩纷呈,绝非一路馍馍+招待所的穷苦之地。
甘肃和自行车运动也很有缘分,前些年和青海合办环湖赛时,一些赛段就设在甘肃省内。这里也办过甘南藏地传奇、山地公开赛、陇越骑联、如意甘肃等自行车比赛。后越野跑事故时代,希望甘肃能重新呈现车友们期待的山地车/公路车多日赛。
19,青海省
西宁机场:8次;德令哈机场:1次
根据我的调查,青海湖是国内自行车爱好者们的第一骑行旅游目的地。对我来说,青海湖更是神奇的存在,我每次去青海湖都翻开了职业生涯的新篇章。2011年,我第一次出远门骑长途时选择了青藏线,遇上了当年最美的青海湖花期;那一年,我还参加了第一届大学生环湖赛,同样来到了青海湖边。2015年,我加入乐视体育之前参加了公司主办的环湖之行。2017年和2021年,我两次见证青海主队问鼎环湖赛个人总冠军。
青海湖是青海的精华,但青海之大,远不止环湖的300多公里。环湖赛的线路一直在向外延伸,也是想让外界更加了解青海多元化的方面。如今青海的公路网络相比十几年前已经有巨大的飞跃,即便是当年人迹罕至的海西州,现在也成了自驾游的新热点。
20,河北省
石家庄机场:2次;张家口机场:1次
职业生涯不去一次国际庄,是不能真正领略什么叫国际化的。国际化的精髓,在于文化自信,在于兼收并畜,敢于表达,敢于创造。如果你在石家庄的老字号驴火店见到传菜机器人,一点都不用惊讶,这就是国际化。
崇礼是另一个我打过卡的地方,因为云顶的速降比赛,因为末届环京赛。当年崇礼还在为申办冬奥会的事迷茫着,时隔多年,这里估计已经翻天覆地了。从北京治霾到如今防疫,北京周边的城市都付出了很多,关厂、静态管理一个没落下,希望属于河北的好日子早点到来。
21,山西省
太原机场:5次;大同机场:2次
太原的城市规划是值得所有南方城市学习的,街道方方正正,南北走向的叫路,东西走向的叫街,在这样的城市长大方向感都会好很多,不会出现吴律师那种方向不分的路痴。据说当年太原的污染很严重,下雨出门骑车的话外面的衣服可以直接扔掉了;不过我前年来环太原自行车赛的时候,感觉天空有几分大同蓝了。如今太原的西山是一条非常适合骑自行车的公路,相信未来太原是可以大力发展这项运动的。
我对太原最早的认知,是一群太原师范大学的车友,他们当年的骨干把火部落车协做成了当地有名的车店,缘妙不可言。
22,辽宁省
沈阳机场:5次,大连机场:2次
对辽宁的印象要追溯到早年的2次造访了,毕竟近几年都甚少有机会往东北跑。我经历的第一届全运会就在辽宁沈阳,当时我们拿着裁判证,突破重重关卡,才混进了山地车赛场(当时还有同行是翻玉米地进的赛场),报道了这场多年后都会被很多圈内人提起的山地车赛。
早在2013年,沈阳就开通了有轨电车,城市的面貌让我感觉非常现代化,经济也发达。而且这里还是清朝的盛京,有沈阳故宫,历史文化也很厚重。就是不知道那家离沈阳故宫不远的“海里捞”火锅店,现在倒闭了没有。
23,吉林省
长春机场:2次
按我说,吃日料就去上海天津,吃韩国料理就去长春。记得和吴律师在长春吃过一次韩餐,先不说正不正宗,光是店里除了我两都是说韩文的就把我镇住了。可惜长春不算什么旅游城市,省里不少地方都比这吸引游客;东北三省的三个省会里,长春又是最低调的,到长春的机会屈指可数。
对吉林还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是这里的土地太肥沃了,高铁沿线上全是一望无际的玉米地,多看看这种景象,抑郁症都能给你治好。
24,黑龙江省
哈尔滨机场:5次;漠河机场:2次
在自行车专业队的圈子里,黑龙江队无疑是最有意思的一群人,他们个性直爽豪迈,比赛风格简单粗暴,尽管天天被教练虐,被山东队套路,也依然乐此不疲。如果少了黑龙江队,全国比赛一定会少了很多乐趣。
黑龙江也是一个值得游玩的省份,夏天的中央大街,冬天的松花江,都能让我这种南方土炮大开眼界。中国最北的城市漠河也非常值得一游,这里冬天的白天也许只有七八个小时,但是中国最北点、北极村等,都是让人能记住一辈子的地标。
25,江苏省
南京禄口:26次
就算刨除倒闭多年的南京展,南京都是一个重要的自行车城市——这里的著名车店数量甚至比广深还多,赛克林又是国内山地车运动最重要的推动者之一,胡浩等著名车手也是来自南京。继北京上海之后,南京是我去得最多的外省城市了,南京去多了,说话都会吊里吊气的。
因为环太湖,我也去过不少苏南的城市,各城市之间“貌合神离”的一面没见到,却感叹于这里一方面经济发达,到处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想形态,另一方面又很和谐,处处流露文化气质。就算你对这些都无感,每到深秋,这里的大闸蟹总会让你想起就流口水。
26,浙江省
飞过的机场:杭州、宁波、舟山、义乌、温州、衢州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最开始认识的杭州,应该是阿里巴巴还没崛起之前的样子。这里每年都会吸引一大群游客到西湖上挤拱桥,龙井的茶农们悠闲的开着猛禽搬茶叶。后来,电子商务、直播带货,重塑了这座城市。杭州的自行车圈也是人才辈出,最早一批自行车媒体,老中青三代业余车手,还有BR这种旱地拔葱的新品牌。
除了杭州,浙江每一个我去过的城市基本上都有很好的印象。天荒坪和衢州的山,温州和舟山的海,都值得你去骑一骑,看一看。
27,台湾省
飞过的机场:台北桃园、台中、台南
对于去台湾这件事情,我十分幸运的是两次去都不只是去了台北,逛一逛诚品信义和101而已,而是去了更深入的腹地,感受过更丰富的台湾文化。苏花公路上太平洋的风、台中后丰铁马道、小琉球、池上便当、台东的海鲜和释迦,还有数不清的妈祖庙和佛寺……要讲完我在台湾的见闻真的很机车。
台湾和大陆的文化差异很大,双方对对方都很八卦,却有很多误解,这种反差也是台湾的吸引之处。如果你也想去台湾,我的建议是先别急着参加武岭KOM挑战赛,比这个有意思的事情多了去了。
28,广西壮族自治区
飞过的机场:南宁、北海、桂林
因为环广西,对广西产生了很深的感情。这里不像《低俗喜剧》里讲的那样有人喜欢吃牛欢喜,也不像抖音快手渲染的那样遍地是土味网红,这里只是有一群不服命运的人为了富足的生活而艰苦奋斗。环广西就像是一场美梦,无论是对于中国自行车行业来说还是对于广西来说,我不想从中醒来,即使这几年疫情延缓了它的终期。
如果广西是一部喜剧,它属于黑色幽默的类型。南宁想成为北部湾的大哥,于是在摩托车保有量上做出了表率;北海和玉林都想摆脱某个贬义的标签,却又被另一个刻板印象覆盖;前互联网时代的“网红”城市桂林,在网红时代没落。很难想象广西未来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腾飞,也许它永远能做出你想象力之外的事。
29,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机场:3次
宁夏是我最后一个踏足的省级行政单位,记得我第一次来银川时,住的民宿的老板娘是一个从未坐过飞机,但非常向往外面的世界的文艺女青年。那一次,我像一个真正的游客那样,去了沙坡头,去了中阿之轴,去了大话西游取景地。
再后来,我跟着环湖赛又来了一次银川和中卫,几乎如蜻蜓点水一般;随着现在环湖赛不再出省,可能我未来不会有太多机会重返银川了。我仿佛从未真正认识宁夏,它在中阿文化交流上做了大量工作,在国内不应该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30,西藏自治区
拉萨机场:2次;阿里机场:1次
当年的我视西藏为第二故乡,我只想每年都回拉萨呆上一段时间,连手机铃声都是我要去西藏。我也确实来了好多次西藏,骑青藏线,骑新藏线,甚至阿里中线——那是一次刻骨铭心的溃败,苍茫的高原对我无情的嘲弄。后来,我不再视西藏为一个伟大的对手,因为我终究是老了,怂了。西藏就像环法,当你是一位顶尖的职业选手,或者是纯粹的鸡车友,才能感受到它的美好与温柔。
我也带吴律师来过西藏了,也许下一步就是等陈皮仔长大后带他骑一趟川藏线了(如果他不嫌弃老头子拖后腿的话)。
3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机场:4次;喀什机场:2次
新疆的面积是法国的三倍,我来这三次其实也没去几个地方。光是新疆全境20几个机场,全打卡一遍可能都要花上我大半辈子时间。
记得我2012年夏天第一次来乌鲁木齐的时候,看着红山体育馆,想起前几年CBA总决赛广东队连续对阵新疆队,都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那一次我也第一回听说新疆的斤是公斤,西瓜4毛钱一斤,我花了几块钱就买了超大一个。夏天的新疆日照时间长的离谱,晚上十点钟天还是暗蓝色的。那一年,我花了将近20天才从叶城骑到阿里;两年后,我坐飞机从喀什到阿里只花了两个小时。看着窗外的景象和地上清晰可见的新藏线,内心有种当了冤大头的恍然大悟 。
现在,新疆对我来说还是个遥远而向往的地方,而且越发的高不可攀。
32,内蒙古自治区
飞过的机场:呼和浩特,赤峰,阿尔山
几乎每一次到内蒙古都和草原有关,锡林郭勒西乌旗草原、赤峰巴林左旗草原、阿尔山草原、呼和浩特敕勒川草原……草原就是内蒙古的代名词,尽管它也有城市、矿场。
记得当年因为一位车友的游记,对阿尔山很是向往,借着中自联到这里出差,发现确实名不虚传。在内蒙古,花式炫羊肉是唯一的觅食目标(虽然我也在呼和浩特吃过西餐),冰煮羊、手抓羊、涮羊肉、煮羊奶……一次待太久的话,真有点受不了。或许以后还来的话,得往西边走一走,看看沙漠、胡杨林。
33,香港特别行政区
赤鱲角机场:14次
香港有太多方面的割裂之处,它是一个高度自由发达的商业社会,却有着几乎最压抑的石屎森林;它无比崇尚西式的文化和行为模式,却把风水算命等传统迷信保存得最好。我对香港的感情也很复杂,有时候会觉得这里好先进,好超前;有时候又会觉得这里好奇怪,好守旧。
香港人无疑是聪明的,也很会利用自身信息和贸易上的优势地位,各行各业都有一批顶尖的中间商。在自行车行业也是如此,这里冥冥中影响了中国的高端自行车市场十几二十年。
当然,比起市区,我更喜欢香港的机场,光是看着大屏幕上飞往世界各地的航班信息,就觉得人生应该还要有追求。
34,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门机场:1次
屈指可数的一个吴律师去的比我还多的地方。抛开博彩业不谈,澳门也有很多值得一试的游乐方式,好吃的也不少。只是不瓢不赌的话,来澳门好像有点买椟还珠。我也在葡京尝试过心跳加速的感觉,好在因为囊中羞涩,只贡献了一顿烧腊饭的营业额。不知道这几座大型印钞机,还会有多少年的辉煌。
在某次全国锦标赛上,我惊喜的发现澳门也是有自行车队的,尽管我在澳门的街上总共没见到超过3台自行车。对于这个占地面积还不如恩平一个镇,连机场都是建在海上的“省级行政区”,要发展个什么事情都实在太难了。
以上,就是我对于34个省的粗浅认知,就此结束,回见。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疫情,带娃等种种原因,我基本上都在加里敦。自打两年前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已经告别了那种天高任鸟飞的劳碌生涯,只能抱着键盘黯然神伤。有时候回忆起自己疫情前工作的常态,都不免感到羡慕,那真是说走就走飞遍全国的日子。
如果以地面踏足过(走出了机场或者汽车/火车站)就算去过为标准,我早在2015年就去过全国所有34个省级行政区——这其中包含23个省(含台湾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我后来还补充了一些打卡记录,比如在2020年实现了全国34个省都至少去过2次,今年2月则达成了34个省会城市都去过。
当然,我给自己定的标准是很宽松的,不是说每个省都深度游览了一遍,把风土人情方方面面都了解得很透彻;大多数情况下我只是借职务之便,在全国各地做一做本职工作,顺便留个足印,大部分标志性的景点/地标我都没去过。如果以后我还有机会跨省出游,我想偏远地区会是我的主要目标。
要走遍全国,少不了坐飞机,不过要飞遍全国也不是易事。新疆西藏这些偏远地区对于喜欢舍近求远的我来说还好,反而靠近自己家的城市更少机会飞。好在我到周边省份出差的机会也不少,除了有一次飞澳门比较刻意之外,其他省份也基本上被我飞过2次以上。
姑且就以这篇文章作为一个阶段性的盘点,看我过去走过的这些地方,都留下了什么回忆吧。
1,北京市
定居2年,三场合计飞行次数100+
作为广东人,对北京的感觉比较复杂,喜欢它把衣服晾在室内就能干的冬季供暖,难忍它能吃上萨莉亚和烧腊饭儿就要感恩戴德的美食水准。不过,无论作为游客还是打工仔,我都推荐你来一趟北京,这是一个能让人开眼界、成长的地方——前提是你要有备而来。
北京的自行车零售端业态几乎是全国最多元化的,骑行文化也是如此。无论你喜欢什么类型、风格、段位的骑行方式,在北京都能找到相应的圈子(别说上海也一样,上海的速降圈就不行)。至少在自行车领域,北京是极其开放包容的。
我作为自行车赛事记者,职业生涯最难忘的一天也是在北京留下的——2014年末届环京赛妙峰山赛段,我和TDW以及Watson两位大神一路飙车至山顶,一起错过了丹马丁的终点冲刺。如今这场比赛虽然已经远去,却深远的影响着北京乃至中国的公路车运动。
2,天津市
“滨海个鸡鸡长”飞行次数:2次
天津全运会都已经是5年前的事了,那是我最后一次去天津。天津的老城区(租界)恬静而优美,除了榴莲不兴买之外啥都便宜,在我看来很适合度假住上个把星期。
国内中低端金属自行车产业链相当一部分集中在天津,因此这里见证了共享单车时代的辉煌与落寞。现在,自行车行业又进入一个新的起伏周期了,很想找机会系统性的参观拜访一下天津系的大厂。
3,上海市
两场飞行次数:76次
除了广州和北京这两个我定居过的城市,上海是我去的次数最多的城市了。去上海的理由五花八门——赛事、活动、展会、会议、旅游……很多事情只会在上海发生,很多事情只能在上海办成。我想各行各业的老克勒都很难避开这个长三角的经济中心。
个人感觉,不会上海话在上海混的难度要比不会粤语在广州混的难度大得多,可能上海老外瞧不起外地老外的说法真不是段子。此外,上海的节奏是真快,上海朋友能陪你吃一顿饭就已经是很难得的款待,以至于我到上海出差都会潜意识的自觉滚蛋,很少多待一天逛逛外滩什么的。
4,重庆市
造访次数:2次
把重庆算成直辖市太扮猪吃老虎了,它的全境完全有一个省那么大。两次去重庆都是在市区匆匆掠过,确实看见了不少它闻名于世的朋克风景观,比如穿楼而过的地铁,酷似香港的夜景,高低错落的高楼。稍感遗憾的是在解放碑没有见到传说中美女如云的景象,深感被人豁了。都说重庆人火爆,不羁,我认识的有限的几位重庆人却谦逊,好客。外界对重庆有很多刻板印象,我觉得至少有一点是真实的,那就是火锅太tm辣了。
重庆的自行车行业令人迷惑,高端的自行车店基本绝迹,市区只剩下一两家捷安特。西南地区的自行车热度并不低,重庆却像个黑洞。
5,广东省
飞过的机场:广州白云、深圳宝安、揭阳潮汕、梅州梅县、珠海金湾、湛江霞山
家乡永远是最美的地方,是一切旅途的起点。小时候我觉得鳌峰山就是一座翻不过的大山,后来我也曾背井离乡,云游四海,如今鳌峰山也静静的等待我回归。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在白云机场起降了,每次见到南航的A380,内心都会激起一股远走高飞的冲动。也许我和A380都会有告别蓝天的那一天,但是我们的后继者们一定会向着星辰大海继续启航。
广东人是打不死的小强,广东的自行车行业也是如此。卧虎藏龙也好,龙蛇混杂也罢,不来深莞惠,你会错过自行车行业的很多东西。
6,海南省
海口机场:19次;三亚机场:7次
毕业以来每一年都至少去一次海南,几乎每一次都和自行车相关。环岛骑行,是国内最好的骑行线路之一;环岛赛,则是国内最好的职业公路自行车赛之一——尽管它已经中断4年了。去海南的次数越多,对海口三亚之外的海南了解越多,就越对这个热带岛屿越充满兴趣。如果你去骑车,记得找那些不起眼的小路;如果你去觅食,记得试试四更烤乳猪、定安动动牛肉、铺前糟柏醋、东山羊火锅等等平时不怎么听说的。期待环岛赛早日回归,比赛的主题曲至今还在脑中不时回响。
7,福建省
厦门高崎:13次;福州长乐:4次
上学的时候,厦门是广东穷学生们最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我也试过挤轮渡上鼓浪屿。后来,我才逐渐发现厦门的精髓在岛外——尤其是对于碳纤维自行车行业来说。别看“厦门碳”当年是个贬义词,如果没有厦门碳,可能80%的车友都没机会用上碳刀。这里,也是很多国产自行车品牌梦开始的地方。
相比于厦门,福建省的省会却显得低调得多。有时候想起台湾的妈祖文化,国外的福建商会如此盛行,很难想象他们的源头竟如此不显山露水。近十年,福建高铁沿线的发展快得让人难以置信,可能本土的闽南人有机会和珠三角掰掰手腕。
8,江西省
飞过的机场:南昌、井冈山、赣州
江西老表是我们广东的邻居,然而却是我最晚造访的几个省之一,南昌更是我最后一个打卡的省会。江西明明有火热的环鄱阳湖自行车赛,我却一直没参与过,以至于去江西的机会极少。
无论是南昌还是井冈山,都可以说是革命圣地。可惜受累于适合打游击的地形,江西的交通也不是很方便,近年来随着高速和高铁的贯通才有所改善。期待江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提速,把自行车运动人口也带起来,这样才不枉环鄱阳湖的多年耕耘。
9,湖南省
张家界机场:6次;长沙机场:4次
掐指一算,去张家界的次数和去长沙的次数差不多。对张家界有比较特殊的感情,来这里拍过红牛速降赛,武陵源黄石寨速降赛、天门山爬坡赛……也跟随媒体活动骑过环天门山。张家界也是外国游客了解中国的窗口之一,因为《阿凡达》,张家界被西方世界知晓,疫情之前,日韩旅游团络绎不绝。希望它的吸引力在后疫情时代能恢复。
长沙对于不喝奶茶不吃辣不看芒果台的人来说也许没啥吸引力,我关于此地仅有的值得吹的经历,也就是去过橘子洲,住过万家丽。
10,湖北省
武汉天河:9次
因为环中赛、山地公开赛、出差等事由零散来过武汉,襄阳等地几次。对武汉的认知是大,以前在蔡甸区拍比赛觉得大,在火车上过长江觉得大,后来在机场高速上看到一望无际的楼盘更感觉大。以武汉的面积,以及过千万的人口,难以想象在疫情初期遭遇了怎样的压力。
也许是对湖北不熟的原因,感觉这里丝毫不娱乐化,出了武汉更是一派90年代的安逸。期待日后能到恩施、神农架等地区探寻一下。
11,安徽省
合肥新桥:4次;黄山屯溪3次
安徽省的省会在哪?安徽人和南京人都沉默了。不过,今年安徽至少在自行车行业能扬眉吐气了,因为南京展倒闭多年之后,合肥迎来了中国展(上海展因为疫情没法举办)。其实,合肥在自行车行业也的确没有太多去拜访的理由,虽然这里有一家著名轮胎企业和一家较大型的代理商。
而黄山,在前十几年可以说是中国业余山地自行车运动的麦加,一年一度的黄山赛见证着这项运动的崛起和分流。而隶属于黄山地界的Wild Home Stay,如今也正在将国内的Gravel骑行推向下一级台阶。
12,山东省
飞过的机场:济南、青岛流亭、威海、烟台
遥记得当年第一次飞济南是为了转战德州报道美利达杯;在美利达的中国大陆总部,我还第一次见到了Gunn-Rita——山地车天后级车手。后来我也经常去德州,不过是到乐陵拜访瑞豹——如今国内最具潜力的碳纤维自行车品牌之一。因为“德州双雄”,山东都可以在国内的自行车产业占据一席之地。而山东的网红城市青岛,也有行业内极具份量的厂商迈金和RideNow。
公路车坛哪家强,中国山东找恒翔。李富玉带领的山东/恒翔队也是上一个十年国内最成功的专业队/洲际队,王美银、马光通、吕先景,他们不断给中国车迷带来惊喜,希望。
13,河南省
郑州新郑:8次
河南很大,交通位置很关键,我坐火车路过和坐飞机转机的次数都比到郑州的次数多。实际上,我仅有的两次造访河南的经历都是关于当年的凯路仕/烈风杯郑州站。当时报道比赛给我带来的震撼是——郑州的老年骑游团是真的多且庞大,无法想象一个城市的中老年人群体会对自行车运动有如此之高的热情,这似乎和陶哥在石家庄的感受是一致的。
第一次飞郑州的新郑机场时,我感觉这也许是国内最好的机场之一,直到白云T2和北京大兴机场落成。这两年郑州遭遇了疫情和洪水,希望这座城市能重新振作起来。
14,云南省
飞过的机场: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芒市、腾冲
云南是少数几个让我觉得每一个旮沓都很有意思,特别想逛一遍的省份之一。而且,云南的确对得住“七彩云南”的称号,因为每一个地方都有截然不同的风土人情,就连同样有深厚傣族文化的西双版纳和德宏,两者的“傣味”都有很多区别。
骑自行车自然是来云南的最佳借口,这里举办过山地联赛、中自联、环法挑战赛等大型自行车赛事。当然,最著名,也是我最推荐大家参与的一项,无疑是云南格兰芬多。
对了,说一个冷知识,罗丹志唱的山歌比毛家超还野性。
15,贵州省
贵阳机场:4次
相比于云南四川,我来贵州的次数少的可怜。第一次来贵州是跟随2013年环中赛到的遵义,当时的松坎-遵义赛段途经了七十二拐爬坡,号称是环中赛史上最难赛段;那场比赛上丢掉黄衫的法国人本杰明·吉拉德,如今在华兴队当体育主管。
多年后我才得以首次正式造访贵阳,时过境迁,贵阳已是高楼林立,花果园更是号称“亚洲第一楼盘”。贵州的自行车行业算不上发达,却是国内硬尾XC车最热销的地区之一,看来虎哥经营多年的贵州联赛培养了不少种子用户。
16,四川省
飞过的机场:成都双流、成都天府、绵阳、西昌、稻城亚丁
我心目中的四川有两种玩法:巴适的躺着,上海拔折腾。在成都市里,或者郊县,或者任意其他城市,你都可以吃串串,打麻将,轻松虚度一天光阴。只要你能吃辣,全省都是天堂。当然你很可能选择后者,往川西那边跑。
一旦进入川西范围,可玩的东西可就野了。单说四姑娘山,你就可以骑车(公路车或者Gravel),徒步,攀岩,登山,自驾,各种。况且川西还不止四姑娘山,318,317,还有各种环线,都是自驾游的胜地。国内乃至全世界海拔最高的民航机场,也是在四川境内——海拔4411米的稻城亚丁机场。如果你是飞友,高低也要到这喝杯咖啡。
17,陕西省
西安咸阳:17次
记得2013年第一次来西安时全市拆的一塌糊涂,然后N年后再来,发现大唐不夜城成了一条非常古风朋克的步行街。我对西安来说是一位极不称职的游客,连兵马俑,省博物馆,甚至城墙都没上去过。
尽管西安最近风评被害,本地人都没几个说它好话,但它的确是中国西北部最重要的城市,无论是对于经济文化还是自行车行业来说。西安的几家大型自行车店,覆盖面已不仅是全省或者西北地区,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商洛是另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这里有环秦岭自行车赛,也举办过全国公路锦标赛、全运会公路赛。
18,甘肃省
飞过的城市:兰州、嘉峪关、敦煌
不知道有没有人以为甘肃是个荒凉落后的西北省份?这样想的人完全错了,从兰州到敦煌这段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分分钟让你高攀不起。这条线南倚祁连山脉,一路坦途,沿途的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全是著名旅游城市,豪华酒店众多,夜市精彩纷呈,绝非一路馍馍+招待所的穷苦之地。
甘肃和自行车运动也很有缘分,前些年和青海合办环湖赛时,一些赛段就设在甘肃省内。这里也办过甘南藏地传奇、山地公开赛、陇越骑联、如意甘肃等自行车比赛。后越野跑事故时代,希望甘肃能重新呈现车友们期待的山地车/公路车多日赛。
19,青海省
西宁机场:8次;德令哈机场:1次
根据我的调查,青海湖是国内自行车爱好者们的第一骑行旅游目的地。对我来说,青海湖更是神奇的存在,我每次去青海湖都翻开了职业生涯的新篇章。2011年,我第一次出远门骑长途时选择了青藏线,遇上了当年最美的青海湖花期;那一年,我还参加了第一届大学生环湖赛,同样来到了青海湖边。2015年,我加入乐视体育之前参加了公司主办的环湖之行。2017年和2021年,我两次见证青海主队问鼎环湖赛个人总冠军。
青海湖是青海的精华,但青海之大,远不止环湖的300多公里。环湖赛的线路一直在向外延伸,也是想让外界更加了解青海多元化的方面。如今青海的公路网络相比十几年前已经有巨大的飞跃,即便是当年人迹罕至的海西州,现在也成了自驾游的新热点。
20,河北省
石家庄机场:2次;张家口机场:1次
职业生涯不去一次国际庄,是不能真正领略什么叫国际化的。国际化的精髓,在于文化自信,在于兼收并畜,敢于表达,敢于创造。如果你在石家庄的老字号驴火店见到传菜机器人,一点都不用惊讶,这就是国际化。
崇礼是另一个我打过卡的地方,因为云顶的速降比赛,因为末届环京赛。当年崇礼还在为申办冬奥会的事迷茫着,时隔多年,这里估计已经翻天覆地了。从北京治霾到如今防疫,北京周边的城市都付出了很多,关厂、静态管理一个没落下,希望属于河北的好日子早点到来。
21,山西省
太原机场:5次;大同机场:2次
太原的城市规划是值得所有南方城市学习的,街道方方正正,南北走向的叫路,东西走向的叫街,在这样的城市长大方向感都会好很多,不会出现吴律师那种方向不分的路痴。据说当年太原的污染很严重,下雨出门骑车的话外面的衣服可以直接扔掉了;不过我前年来环太原自行车赛的时候,感觉天空有几分大同蓝了。如今太原的西山是一条非常适合骑自行车的公路,相信未来太原是可以大力发展这项运动的。
我对太原最早的认知,是一群太原师范大学的车友,他们当年的骨干把火部落车协做成了当地有名的车店,缘妙不可言。
22,辽宁省
沈阳机场:5次,大连机场:2次
对辽宁的印象要追溯到早年的2次造访了,毕竟近几年都甚少有机会往东北跑。我经历的第一届全运会就在辽宁沈阳,当时我们拿着裁判证,突破重重关卡,才混进了山地车赛场(当时还有同行是翻玉米地进的赛场),报道了这场多年后都会被很多圈内人提起的山地车赛。
早在2013年,沈阳就开通了有轨电车,城市的面貌让我感觉非常现代化,经济也发达。而且这里还是清朝的盛京,有沈阳故宫,历史文化也很厚重。就是不知道那家离沈阳故宫不远的“海里捞”火锅店,现在倒闭了没有。
23,吉林省
长春机场:2次
按我说,吃日料就去上海天津,吃韩国料理就去长春。记得和吴律师在长春吃过一次韩餐,先不说正不正宗,光是店里除了我两都是说韩文的就把我镇住了。可惜长春不算什么旅游城市,省里不少地方都比这吸引游客;东北三省的三个省会里,长春又是最低调的,到长春的机会屈指可数。
对吉林还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是这里的土地太肥沃了,高铁沿线上全是一望无际的玉米地,多看看这种景象,抑郁症都能给你治好。
24,黑龙江省
哈尔滨机场:5次;漠河机场:2次
在自行车专业队的圈子里,黑龙江队无疑是最有意思的一群人,他们个性直爽豪迈,比赛风格简单粗暴,尽管天天被教练虐,被山东队套路,也依然乐此不疲。如果少了黑龙江队,全国比赛一定会少了很多乐趣。
黑龙江也是一个值得游玩的省份,夏天的中央大街,冬天的松花江,都能让我这种南方土炮大开眼界。中国最北的城市漠河也非常值得一游,这里冬天的白天也许只有七八个小时,但是中国最北点、北极村等,都是让人能记住一辈子的地标。
25,江苏省
南京禄口:26次
就算刨除倒闭多年的南京展,南京都是一个重要的自行车城市——这里的著名车店数量甚至比广深还多,赛克林又是国内山地车运动最重要的推动者之一,胡浩等著名车手也是来自南京。继北京上海之后,南京是我去得最多的外省城市了,南京去多了,说话都会吊里吊气的。
因为环太湖,我也去过不少苏南的城市,各城市之间“貌合神离”的一面没见到,却感叹于这里一方面经济发达,到处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想形态,另一方面又很和谐,处处流露文化气质。就算你对这些都无感,每到深秋,这里的大闸蟹总会让你想起就流口水。
26,浙江省
飞过的机场:杭州、宁波、舟山、义乌、温州、衢州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最开始认识的杭州,应该是阿里巴巴还没崛起之前的样子。这里每年都会吸引一大群游客到西湖上挤拱桥,龙井的茶农们悠闲的开着猛禽搬茶叶。后来,电子商务、直播带货,重塑了这座城市。杭州的自行车圈也是人才辈出,最早一批自行车媒体,老中青三代业余车手,还有BR这种旱地拔葱的新品牌。
除了杭州,浙江每一个我去过的城市基本上都有很好的印象。天荒坪和衢州的山,温州和舟山的海,都值得你去骑一骑,看一看。
27,台湾省
飞过的机场:台北桃园、台中、台南
对于去台湾这件事情,我十分幸运的是两次去都不只是去了台北,逛一逛诚品信义和101而已,而是去了更深入的腹地,感受过更丰富的台湾文化。苏花公路上太平洋的风、台中后丰铁马道、小琉球、池上便当、台东的海鲜和释迦,还有数不清的妈祖庙和佛寺……要讲完我在台湾的见闻真的很机车。
台湾和大陆的文化差异很大,双方对对方都很八卦,却有很多误解,这种反差也是台湾的吸引之处。如果你也想去台湾,我的建议是先别急着参加武岭KOM挑战赛,比这个有意思的事情多了去了。
28,广西壮族自治区
飞过的机场:南宁、北海、桂林
因为环广西,对广西产生了很深的感情。这里不像《低俗喜剧》里讲的那样有人喜欢吃牛欢喜,也不像抖音快手渲染的那样遍地是土味网红,这里只是有一群不服命运的人为了富足的生活而艰苦奋斗。环广西就像是一场美梦,无论是对于中国自行车行业来说还是对于广西来说,我不想从中醒来,即使这几年疫情延缓了它的终期。
如果广西是一部喜剧,它属于黑色幽默的类型。南宁想成为北部湾的大哥,于是在摩托车保有量上做出了表率;北海和玉林都想摆脱某个贬义的标签,却又被另一个刻板印象覆盖;前互联网时代的“网红”城市桂林,在网红时代没落。很难想象广西未来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腾飞,也许它永远能做出你想象力之外的事。
29,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机场:3次
宁夏是我最后一个踏足的省级行政单位,记得我第一次来银川时,住的民宿的老板娘是一个从未坐过飞机,但非常向往外面的世界的文艺女青年。那一次,我像一个真正的游客那样,去了沙坡头,去了中阿之轴,去了大话西游取景地。
再后来,我跟着环湖赛又来了一次银川和中卫,几乎如蜻蜓点水一般;随着现在环湖赛不再出省,可能我未来不会有太多机会重返银川了。我仿佛从未真正认识宁夏,它在中阿文化交流上做了大量工作,在国内不应该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30,西藏自治区
拉萨机场:2次;阿里机场:1次
当年的我视西藏为第二故乡,我只想每年都回拉萨呆上一段时间,连手机铃声都是我要去西藏。我也确实来了好多次西藏,骑青藏线,骑新藏线,甚至阿里中线——那是一次刻骨铭心的溃败,苍茫的高原对我无情的嘲弄。后来,我不再视西藏为一个伟大的对手,因为我终究是老了,怂了。西藏就像环法,当你是一位顶尖的职业选手,或者是纯粹的鸡车友,才能感受到它的美好与温柔。
我也带吴律师来过西藏了,也许下一步就是等陈皮仔长大后带他骑一趟川藏线了(如果他不嫌弃老头子拖后腿的话)。
3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机场:4次;喀什机场:2次
新疆的面积是法国的三倍,我来这三次其实也没去几个地方。光是新疆全境20几个机场,全打卡一遍可能都要花上我大半辈子时间。
记得我2012年夏天第一次来乌鲁木齐的时候,看着红山体育馆,想起前几年CBA总决赛广东队连续对阵新疆队,都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那一次我也第一回听说新疆的斤是公斤,西瓜4毛钱一斤,我花了几块钱就买了超大一个。夏天的新疆日照时间长的离谱,晚上十点钟天还是暗蓝色的。那一年,我花了将近20天才从叶城骑到阿里;两年后,我坐飞机从喀什到阿里只花了两个小时。看着窗外的景象和地上清晰可见的新藏线,内心有种当了冤大头的恍然大悟 。
现在,新疆对我来说还是个遥远而向往的地方,而且越发的高不可攀。
32,内蒙古自治区
飞过的机场:呼和浩特,赤峰,阿尔山
几乎每一次到内蒙古都和草原有关,锡林郭勒西乌旗草原、赤峰巴林左旗草原、阿尔山草原、呼和浩特敕勒川草原……草原就是内蒙古的代名词,尽管它也有城市、矿场。
记得当年因为一位车友的游记,对阿尔山很是向往,借着中自联到这里出差,发现确实名不虚传。在内蒙古,花式炫羊肉是唯一的觅食目标(虽然我也在呼和浩特吃过西餐),冰煮羊、手抓羊、涮羊肉、煮羊奶……一次待太久的话,真有点受不了。或许以后还来的话,得往西边走一走,看看沙漠、胡杨林。
33,香港特别行政区
赤鱲角机场:14次
香港有太多方面的割裂之处,它是一个高度自由发达的商业社会,却有着几乎最压抑的石屎森林;它无比崇尚西式的文化和行为模式,却把风水算命等传统迷信保存得最好。我对香港的感情也很复杂,有时候会觉得这里好先进,好超前;有时候又会觉得这里好奇怪,好守旧。
香港人无疑是聪明的,也很会利用自身信息和贸易上的优势地位,各行各业都有一批顶尖的中间商。在自行车行业也是如此,这里冥冥中影响了中国的高端自行车市场十几二十年。
当然,比起市区,我更喜欢香港的机场,光是看着大屏幕上飞往世界各地的航班信息,就觉得人生应该还要有追求。
34,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门机场:1次
屈指可数的一个吴律师去的比我还多的地方。抛开博彩业不谈,澳门也有很多值得一试的游乐方式,好吃的也不少。只是不瓢不赌的话,来澳门好像有点买椟还珠。我也在葡京尝试过心跳加速的感觉,好在因为囊中羞涩,只贡献了一顿烧腊饭的营业额。不知道这几座大型印钞机,还会有多少年的辉煌。
在某次全国锦标赛上,我惊喜的发现澳门也是有自行车队的,尽管我在澳门的街上总共没见到超过3台自行车。对于这个占地面积还不如恩平一个镇,连机场都是建在海上的“省级行政区”,要发展个什么事情都实在太难了。
以上,就是我对于34个省的粗浅认知,就此结束,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