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的餐馆
文/刘连兵
清晨,蔚蓝的天空被雨水冲洗后一尘不染。空气是那么清新,像被滤过似的。东方出现了一片红霞,太阳公公露出半张笑脸,照得整个澧州红通通的。
在这静溢的情景之中,我边走边找餐馆。顿时,从津澧大道左边传来了热闹的声音,“油条、麻果、肉包、豆浆……” 我走近一看原来是去年来过的津澧黄记餐馆(景林苑店),我迫不及待地奔了进去。食府里暖烘烘的,冬日的寒冷一扫而光。
随着一声吆喝,厨房立马忙活起来。“哗、哗”的倒油声,“碰、碰”的揉面声,“当当”的剁肉声,“哗哗”的流水声,“稀里哗啦”的摆碗声……杂乱的声音之中定能够想象出他们是多么的忙碌了。
一位满脸笑容的服务员见到第一位顾客,立马跑来。“你好!想吃点什么?” 她说。“来三个香菇肉包,一杯豆浆。” 我回应道。
正在我等待之时,一杯开水迎到了我面前,一碟来店常吃的凉拌海带丝放到了印有店名的杯子旁。看着服务员盈盈的笑脸,顾客都会感到一丝亲切。不论你消费多少,不论你高矮瘦胖,这都是店家对你的真挚欢迎。喝了开水会觉得万分暖和,吃了微辣的凉拌菜会感到分外脆口和开胃,这也许就是我们澧州人引以为豪的好客吧?
不一会儿,我的早餐来了。一个包子刚“飞”到我手中,香味便扑鼻而来,筷子一夹,油便扑了出来,盘子上也是布满了一层亮晶晶的油。我立马咬上一口,堆挤的肉馅便涌入口中,满嘴的鲜嫩油香,嘴巴也同时上了一层“润滑油”。一口开水下肚,随着包子渣下肚,只觉一种暖流从咽喉直至胃部又遍及全身。我真是神采奕奕!
渐渐地,一轮整个红日升出天幕,照亮澧州整个大地。餐馆迎来了第二波客人,他们是搞晨练的花甲或古稀之人。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微笑,手中有早练的行头,什么五颜绿色的绸带、圆滑柔和的体操棒、硬邦邦的篮球等,虽然他(她)们两鬓斑白,可却依旧是神采奕奕,满身青春活力。
这下子,餐馆更忙活了,服务员奔来跑去,送过一碟凉拌菜,记下顾客们要的油条、肉包子、牛肉面,皮蛋瘦肉粥什么的,风一般的“逃”了回去。
“我要两根油条、两个麻果、一杯豆浆。” 他说道。 “好嘞,您是坐哪儿?马上给您送过来。”循声望去,我又看见了那张慈祥的脸。
餐馆里吃早餐的人越来越多,店外面也摆上了好几个桌子,几乎都坐满了人,连冒着烟的油锅旁也站了几个。
油锅里,油花不停翻滚,白色的大约二厘米宽的面条放进锅里,翻动几下,瞬间成了金黄的油条,油亮亮,香喷喷。尽管做油条的动作那么利索,但油条仍是供不应求。
一旁的蒸笼发出了一股诱人的香味,揭开盖子,里面一个个冒着热气的小笼包就这样出炉了。三下五除二,一下子就卖个底朝天。那豆浆不稀也不稠,热气腾腾,更受人欢迎。
刚烧好的开水“叮叮咚咚”的倒入水杯,升腾出热腾腾的热气。人们便开始谈笑风生,压过了叮咚叮咚的餐房交响曲。正当我喝过一口开水时,只听见一声响亮的吆喝盖过了所有人的话语——“又出锅喽!” 一个大盘子中间放了一杯豆浆,四个油亮味香的包子放在杯子周围,摆出了富贵花开的造型,被送到了一位身材魁梧的年轻人面前,真是太诱人了!
一个快递小哥催促道:“快点啊,老板!我还要赶着送快递呢”。一个长头发的美女接着说:“老板,我已经用支付宝支付了,给我来碗麻辣牛肉粉,打包带走。” 这时餐馆内人声鼎沸!
我吃完早点,看到一个服务员跟他相隔甚远的亲人聊起了视频通话。他们讲的家乡话我听不懂,但他的语气很是和蔼,对手机屏幕中的母亲、孩子,不知他可否五味杂陈?又有一位客人进店,他慢慢放下手机,匆匆地走向客人,记完菜单,又走向厨房。他眼中闪过的泪光,在灯光的照耀下,格外明显。
继续拿起手机,手机视频中的孩子呆呆的望着他,可能是太长时间没见,慢慢变得陌生了。望着自己的孩子,他伸出手想去抚摸,又缩回来,继续用语言交谈。聊罢,垂着头,手不自觉地轻轻拍打着桌子。也许是在气愤自己不能陪在他们身边,而生活是现实的,只能给予他无限的无奈。
旁边的客人问道:“今年你回不回家?”那服务员答道:“明年回家,今年不回去。” 说完又转身回到厨房忙活开来。听了他们的对话,心中一种莫名的心酸。他克制自己的情感,无奈的回到工作中。为了自己的亲人,暂时的离别可能是最好选择,也是无奈的选择。
漂泊在外的人,并不是不想回家,他们渴望着,凭借自己的力量,给予家人们更好的生活,忙碌背后的辛酸,不就是为了换来团聚后的幸福吗?
想象一下,从晨曦初露到夜幕降临,餐饮人一直在忙碌着。他们为人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早点,或结婚宴而费尽心思。无论是精心烹制的美味佳肴还是细心调配的饮品…… 都凝聚着他们的辛勤与汗水。
时隔一年,再一次来到津澧黄记餐馆。老板不忘手中的活,对着往来人群大声吆喝,露出真挚的笑容,犹如寒冬里温暖的阳光。此时的我,那明亮通透的双眼禁不住岁月的发酵,为他们流出了钻石般闪耀的泪珠!
餐饮服务人员,谢谢人生路上曾有你!
?
一家热闹的饭店里,20岁的服务生小李忙碌着,他面带微笑地为顾客服务。然而,在接待一位50岁的顾客时,他却不慎称呼她为“阿姨”。这句话犹如点燃了火药桶,立刻引发了顾客的不满。
“你叫谁阿姨呢?我都忍你半天了!我才50来岁,叫什么阿姨?”顾客愤怒地摔掉手中的筷子,撕掉小票,“买啥单?把你们老板叫来!”
周围的顾客都投来关切的目光,气氛瞬间变得紧张。小李有些慌乱,连忙向后退了一步,心里想着自己该如何应对。他不想再激怒这位顾客,但歉意的话似乎在嘴边打转,却无从说出口。
就在此时,老板娘林姐走了过来。她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餐饮管理者,平时对员工的教导也是以身作则,深受顾客喜爱。看到眼前的情况,她没有急于表现出自己的情绪,而是先温柔地询问:“您好,发生了什么事情?”
顾客见到老板娘,想起她一贯的和善态度,稍稍冷静了一些。她指着小李,愤怒地说道:“就是这个小伙子,叫我阿姨!我才50岁,叫我阿姨我心里不舒服!”
林姐微微一笑,目光温和而坚定,“我明白您的感受,有些称呼确实可能让人觉得不被尊重。但请您相信,我们这里的每一位员工都非常敬业,只是无心之失。”她转头看向小李,语气和缓地说道:“小李,以后要注意自己的称呼,尊重每一位顾客。”
小李低下头,满脸歉意地补充道:“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会改正的。”
顾客听了林姐的话,心情似乎稍微缓和,但依然有些不满,“我不仅是为了吃饭,更是在这里享受服务,你们的服务员应该知道基本的礼仪!”
林姐点了点头,回答说:“您说得对,服务不仅仅是提供食物,更是一种体验。我很感谢您指出我们的问题,作为老板我会确保我们的团队得到更好的培训,以满足每位顾客的需求。”
林姐的态度让顾客感受到了一丝诚意,于是她开始软化语气,问道:“那你们能不能给我换个菜?刚刚点的那个味道也不太合我的口味。”
“当然可以!”林姐立刻答应下来,“请您告诉我您想要的菜品,我们会尽快为您准备。”
顾客终于露出了笑容,“那好吧,我想要一份酸辣汤和蒜蓉虾。”
小李迅速记录下订单,转身去厨房。没过多久,新的菜品送上来,林姐亲自为顾客端上,脸上挂着真诚的笑容。“希望您喜欢这道菜,如果还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告诉我们。”
顾客尝了一口,满意地点了点头,“这个还不错。谢谢你们的服务。”她的声音中已没有了之前的愤怒,反而多了一丝温暖。
小李终于松了一口气,心里暗自感谢林姐的处理方式。在这次事件中,他不仅学到了如何与顾客沟通,也意识到工作中细节的重要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位顾客逐渐融入了饭店的温馨氛围,甚至开始与周围的桌子分享自己的用餐体验。临走时,她向林姐和小李频频致谢,面带笑容地说:“下次我还会来的。”
源:中工网
在世界最大的空中错落式景观旋转餐厅——哈尔滨龙塔186米高的旋转餐厅中,吃一顿充满异域风情的西餐,配上红酒与大提琴独奏,俨然是一场梦中的旅行。龙塔西餐美味,就出自中国烹饪大师、黑龙江省烹饪行业协会副会长范海涛之手。
“我是一个与食物有缘的人,从厨房小工到烹饪大师,我走过的每一步,都与热爱的菜肴糅合在一起;每一次的改变,每一次的选择,菜一入口,当年的情景便重现眼前……”正是怀着这样的初心,范海涛学的第一道凉菜就是椒麻螺片拌青笋。在那之前的三年里,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打杂。在他看来,椒麻螺片拌青笋酸甜咸辣的味道,就如同学厨之时的少年范海涛,酸甜苦咸辣,五味俱全。“可是只要用心,又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西餐的精致、巧妙、创意,无一不吸引着范海涛去感受,去领悟。煎牛排是西餐的入门菜,也是最讲究功夫的西餐菜品。火候、汁水、入口的前味和回味,范海涛拿捏的分毫不差。红菜汤是俄式西餐的标志性菜品,讲究汤底浓稠不懈,汤味回味醇香。要做好红菜汤,底料的炒制是重中之重。范海涛白天看师傅怎么炒底料,晚上回家就自己练。经过无数次练习,范海涛终于掌握了番茄的酸、红菜头的甜、土豆的咸和芹菜的鲜,成为客人必点的一道经典菜品。
随着几届“西餐文化节”在哈尔滨举办,黑龙江近两年来刮起“融合菜之风”,范海涛也积极加入到创新队伍中。他从自己的经验和技艺出发,将我国的南北菜系与俄餐、日本料理、东南亚餐、法餐、意大利菜等相互融合,形成了不同风格和流派的“创新菜”。
由于刻苦努力钻研,范海涛的烹饪技艺得到很大提高,多次参加国内烹饪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先后荣获龙江技术能手、黑龙江省创新创业标兵、黑龙江省最佳厨师、亚洲十大青年名厨等荣誉称号,2021年荣获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
2020年12月10日,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在广州举行,范海涛作为黑龙江唯一的厨师选手参加了“西餐烹调(国赛)”项目比赛,本次大赛是他经历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比赛环节规则最为严苛的一次比赛,面对诸多全国顶尖的西餐高手同场竞技,范海涛事先做了充分准备,经过艰苦努力获得了优胜奖。
“当上龙塔厨师长之后,变得更忙了!”范海涛说,他享受这份忙碌:“龙塔186米的旋转餐厅坐满客人的时候,我偶尔也会到大厅走一走,看那些食客吃着我们做的西餐美食谈笑风生,心里的成就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据黑龙江省总工会微信公众号消息)
责任编辑:姚怡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