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苏州的吴小姐和朋友们在一家连锁火锅店就餐,吃饭过程中却发现没点过的菜接二连三地被端上来。他们在和服务员确认过后,后台点的菜还在源源不断地增加,最终这份"账单"增加到了474万的惊人金额。
吴小姐将点餐二维码发到微信群里。
是点菜后台出了问题?还是什么其他原因?吴小姐仔细一想才发现,是这家店的自助点餐二维码引起的。原来,吴小姐将点餐二维码发到微信群里,导致有"好事者"开启了疯狂点单模式,促成了一份天价账单!
天价菜单总价4747892元。
紫牛新闻记者联系上了事发餐厅和当事人吴小姐,了解到了当时的情况。 紫牛新闻记者 刘浏
为获优惠将二维码发进群
不料被网友"远程加餐"没完没了
记者了解到,这件事情发生在苏州一家连锁火锅店,位于金鸡湖商业广场的总店。当事食客吴小姐接受了紫牛新闻记者的采访。
" 我也算这家火锅店的老客了,火锅店通过微信号客服拉了一个'福利'群,里面都是熟客,只要来吃饭的时候报上桌号,餐厅会加送一个菜作为优惠。"吴小姐告诉记者,6月4日这天她喊上朋友一起来吃火锅,刚坐下来就拍下桌号发到了群里。"以前这个群里大家都这么做的,我自己是第一次想发一下试试,不知道怎么这次自己就会遇到这样的事。"吴小姐和朋友们点了一个套餐,由于菜品比较多,也不是特别清楚有哪些菜。直到发现服务员上了一大盘牛肉,几个人一核对发现,这个菜并不属于套餐里,谁都没有下单去点。
他们这才发现点的菜出现了问题,仔细一查,原来在此之前就多上了两盘菜,并且已经被吃掉了。随后几个人找到店长,店长很快就把菜退掉了,那么这多点的菜是哪里来的呢?
" 怒怼"恶作剧后被疯狂点单
账单累计至474万
" 店长一查确实是后台有人在点这些菜,不是故障或者操作失误,经过别人提醒我们才想起来,可能是二维码被别人扫了点菜。"吴小姐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当时她觉得这种行为挺无聊的,就在"福利群"里说了几句,"就说'谁给我点的这些菜啊,神经病'之类的,骂了几句,对方可能生气了,然后点的菜就像雪花一样多了起来。"吴小姐说,"剑南春52度的就点了100瓶,毛肚点了14份,牛油全辣锅点了20份,诸如此类的,下单数和总价都是天价。"
她认为,一开始大概是哪位网友恶搞,后来可能言语刺激到了对方,就真的较上劲来了。不过如此明显的差错,店家也第一时间进行了核对,很快吴小姐就按照食用的部分菜品结了账,并没有造成什么额外的损失。
不过此时疯狂点单仍没有停止,菜品仍在手机软件里不断增加。记者注意到一张截屏上显示,账单数额在474万。吴小姐表示,结账之后,他们仍然可以扫码进入点菜界面"围观",后面账单仍在增加。最终也不知道是一位网友的行为,还是大家集体"恶搞",不过这件事情在"粉丝群"里成为了谈资。
商家:"天价菜单"不可能端上桌
已改进方式,点菜需手机验证
紫牛新闻记者随后联系上餐厅负责人邓先生,他向记者确认了这件事,并表示,商家已经对点菜方式做出改进。"我们一直有这么一种粉丝福利群,没想到因为点菜成了热点。"邓先生告诉记者,"天价菜单"其实是不可能端上桌的,一般的菜点两份以上服务员就会向客人核对,更不用说点几十份了,从后台取消的话也不会造成任何损失。
" 这两天这件事转发量很大,我们店也有很多人来询问怎么回事,现在已经改进了点菜系统,不光是用一个二维码,谁扫都能点菜了,而是需要客人用手机号登录,杜绝了被别人进入造成骚扰的可能。"邓先生还提到,商家一直也在考量二维码点菜的利弊,"这样点菜节省了下单和输单的时间和人工成本,但是没有员工介绍,顾客自己点的特色菜都不多,可能体验上是会受一些影响的。"
点餐二维码
" 被点菜"不是头一次
二维码点餐存在安全问题
如今人们生活中的很多交互行为可以用一块二维码解决,不仅仅在支付中,商家也一直用这种方式推行各种各样的"自助式服务",节约人工的同时可以增加"粉丝"黏住客户。二维码被别人"冒刷"也不是头一次,包括电影票取票二维码在内,类似的尴尬局面时有发生。
" 今日恶作剧:朋友晒的美食拍进了二维码,我就无聊地帮加了几个菜,希望吃得开心。"紫牛新闻记者搜索发现,有网友晒出这样的恶搞行为,当然发生在熟人之间可能是一个玩笑,而如果在相对陌生人之间那可能就是"惊吓"了。更有人脑洞大开"餐厅竞争对手之间,只要把对方的点餐二维码拍下来,就可以给对方添乱了。"当面对面的服务行为被数字化,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也让人警觉。
可节约50%服务人工成本
也能提高点餐效率
业内人士告诉紫牛新闻记者,用二维码点餐功能至少能节约50%的服务员人工成本。点菜和结账的工作量由客人自己完成,尤其是在高峰期作用格外明显。而且现在的软件能做到虚拟会员的付款,各种优惠券可以使用,支付方式多样化。同时对于商家来说,往往扫码自动完成了一个吸粉的动作,可以零成本地获得客户信息和关注,而这在以往是需要花大量成本才能完成的。
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开发二维码点菜的公司非常多,从最早的一台设备点单,到现在的可以实现同桌台的人同时点单而且是落在同一张单上,不同软件的用户体验也大不一样。不过这次吴小姐的遭遇正是因为这种可以多人点单的模式。
点餐还要关注公号引发意见最大
" 凭什么吃个饭要被窃取个人信息"
不过对于顾客来说,扫码点餐的体验并不都很好,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除了部分顾客表示因为"社交恐惧"更喜欢自己放松地下单外,更多人都认为扫码点餐和传统方式相比仍有弊端。紫牛新闻记者注意到,二维码点餐在网络上也成为话题。"手机上的图片小小的,操作复杂,年轻人都需要摸索一番,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太不友好了,如果一家餐厅只有扫码,而不能选择人工点菜,我可能不会去第二次。" "服务员可能会推荐招牌菜或者最近的时令菜,甚至可以说那桌的那个菜,给我来一个。好的服务员可以根据食客的口味、需求推荐搭配出满意的菜肴,但是手机点餐目前还得不到这样的服务。"
引发最多不满的,还是扫描二维码后还需要关注公众号、注册、填写信息等步骤。"如果要绑定身份信息,我肯定立刻走人,凭什么吃个饭还要被窃取个人信息。"
四川,在成都,谈起火锅不用说。成都人对火锅的喜爱超出了我一个成都人的想象,过去都是家里解决三餐,偶尔外出打牙祭,并无察觉。去其他城市上学、工作的那断断续续六年多时间,我的嘴和胃都给了清鲜平和,亦或,浓油赤酱。回到成都后,我对家乡这块厚土上的吃食感知有了些许距离,尤其,刚开始阶段,几乎需要重新适应,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完全适应得来。
如今,城市的变迁,人口的迁徙,南来北往促成饮食持续交融,成都人的口味跟过去相比有了新的改变,比如:烧菜店隐没、小龙虾攻占了味蕾高地、锑锅串串已成为一种记忆与情怀、潮汕牛肉火锅锅子曾一度烧得鲜烫、小炒与爆炒里的二荆条里混进了小米辣,继而甚至被取代本初的位置。无辣不欢,成了成都人的饮食印记(懂的人自然知道,川菜不只是一个“辣”字)。
但是,无论味道如何细微变迁,成都人乃至四川人走到哪里都离不开一口滚烫的火锅。省外上学的学子吃了几个月的新鲜,必然会让父母随寄来的衣服里夹带火锅底料。我的朋友@乌鸦 到东南亚玩,不过几天时间,冬阴功汤里都要丢一块随行带来的火锅底料,在他乡寻找一点家乡的温暖和熟悉。
说回来的话,以前吃火锅跟着朋友、同事算是“打游击”。这段时间跟着搬家到北门李家沱的同事@南飞,拓宽了饮食的半径,发现城东西南北聚集的餐馆类型各不相同,面食、串串、火锅高密度分布。
于是,放下清鲜平和的胃口,我集中突击了三友路上的火锅,不禁感叹:三友路上的火锅,真是,一家一个味。
叨叨火锅
汤越熬越醇,打包回家连吃两顿都不腻
三友路139号附3
叨叨火锅,是南飞首个推荐给我的火锅店。我不以为然。火锅,吃一家,能吃出名堂,吃多几家,似乎觉得火锅便都是一个味道。
·图源/大脸诗
< class="pgc-img">>图源/小妖
我问南飞如何在一众火锅店里找到叨叨的?她说,本来无意,纯属巧合。于是,我抱着批判的心态走进了叨叨。
去的时间是工作日的傍晚,满堂子的人,不至于排队的程度。进门,统一黑色着装的服务员直接引导、安排桌号。叨叨主打“精致市井”、老灶火锅的概念,所以,桌头都修成灶台样子,不过,这锅底煨的是燃气。
先兑一个蘸料碟,摸过香油瓶看,是火锅店定制的香油。瓶子打开就闻见芝麻那种特有的香味,很像小时候菜市场小油坊店里传出来的味道。瞬间,让人清醒了点。
火锅好吃的三要素,汤底、菜品、蘸料。叨叨的好吃,个人认为原因之一归于这瓶香油。香油除了冷却刚自锅里翻滚起来的食物,更重要的一点,是裹香。越吃越油腻的香油,自然不算得上“称职”。
鱼籽豆花、坨坨牛肉、重庆水花肉、米汤鱿鱼、麻辣排骨、鲜切牛肉都属于是叨叨的特色。
鱼籽豆花很嫩。
米汤鱿鱼泡发得好,能煮到绵软状态。
麻辣排骨不是都是排骨,有肉有骨,有软有硬。
冰,是叨叨的特色之一。个人觉得还不错。
主打特色菜不多不少,一次就能点来吃遍,不至于多到必须分几次才能吃完。这点,挺好的,不会让人把馋虫留到第二顿。
微辣的牛油锅沸腾了,等着菜依次跳入锅中,打捞起来的时候,它们都裹上了红彤彤的油色。整体来说,叨叨的红油汤底偏醇厚,不是“莽起是辣”的味道,兼具了醇厚、香浓的两种特点。
而且,小火慢煮,汤底没有变得更辣、更咸,依然保持了该有的醇厚口感。
多剩了两三个菜,我把没吃完的菜打包回家,掺了店家好一些油,微微加了点盐、糖,连煮两顿,汤仍然很厚,并不是绝辣的口感。仅凭这点,叨叨就在我心里的火锅榜单里有了一个位置。
内伙子火锅
菜色的噱头很足,煮到最后锅底有点咸
泰兴路36号附11(李家沱总店)
内伙子火锅在三友路往里拐弯的百米处——泰兴路上,这百米的路竞争激烈,同方向便有三家火锅店、一家鱼庄、一家川菜馆。
李家沱的店面,是内伙子的总店,想是总有点年生。实际上,内伙子原来在双林路的小区里开门营业,因怕吵闹打扰街坊邻居就搬来了李家沱。相隔5公里左右的东门牛市口还有二店,不久,还会在天府三街开三店。
内伙子店内装修更为野生,藤藤椅、老桌子,说桌子老是,像爷爷奶奶、父母那一辈家户人家打家具的时代,那种木匠打的粗糙又经用的桌子。
内伙子的香油也是自家定制的,油罐打开也是同样的香油作坊味,还是——熟悉的味道。特色菜较叨叨来看,内伙子似乎更胜一筹——扫过菜单遍地标红,但,这并不是评价一家火锅店仅有的参照标准。
菜单的第一页,有一条申明,引起了我的注意:告知顾客特色菜之一“收命牛肉”的辣度,颇有点“挑衅”食客。像我就是被挑衅到了,这份申明劝退了想尝试的心,随后在南飞的怂恿下还是点了份。
菜单上满眼的红,只能有所取舍。我们点了海葡萄、青虾、啵啵鱼豆花、耙土豆、火箭鱿鱼……
先说收命牛肉,为了写稿,我觉得我还是要体验。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吃了一块,整体辣度是能接受的辣度——辣,不至于像有些爆炒辣得烧太阳穴。
这种辣,能饱食辣的瘾,却不会过于伤胃。只是这个辣度可能对外地朋友来说是挑战,总结就是,能收命,收的是外地朋友的“命”。
啵啵鱼豆花,跟叨叨的鱼籽豆花,是相同的菜色以及装盘——都用盖碗茶茶碗装盛。吃味道没有什么差别,而论及鲜嫩度,似乎叨叨的鱼籽豆花更嫩一点。
海葡萄,我尝试过煮老或煮嫩吃,无关时间的问题,海葡萄只要下锅,就软烂。吃起来,脆蹦,像吃干草。海葡萄本身无太多汁水可言,更多仅仅是口感,以及裹挟的火锅汤汁及蘸料。
总得来说,内伙子是好吃的。不过,汤煮得久了,锅底不发苦而是发咸,使得我们不得不多喝两瓶饮料。这点比较影响我对内伙子的评分。
另外,不知道是不是风扇的原因,或者,位置没坐对,围坐桌边的我几次被吹来的火锅锅气辣到眼睛,用纸巾擦了又擦,算是真的——“辣眼睛”。
拾忆味老火锅
口味偏辣,不过阿姨们好热情
泰兴路36号附10(李家沱总店)
拾忆味火锅跟内伙子两隔壁。
看名字就知道,拾忆味走的是“回忆杀”路线。论“回忆杀”,那二年生的火锅店没得精致的装修,没得耀眼的招牌,全靠味道说事。
话都这样说了,自然是,拾忆味也是野生装修,没影响新老食客陆续前来觅食。
去的那天下雨,店里一层坐满了人,二层有几张空位,我们能坐在高处向下观望店内。店内主要是阿姨们奔走得多,热情招呼店里店外来往的食客,围坐各桌的食客们也兴致尚高,只听得堂里人声喧闹,堂外雨声猛力。
火锅腾起的热气和风扇空调的冷气交叠,冰与火在寸寸皮肤上交战,就像拾忆味家的火锅汤底,时而热力,时而鲜辣,夹杂着冰饮冲击肠胃的爽感。
拾忆味的锅底,虽然我们点了微辣,下口就感觉到了偏高的辣度。还好是起头,辣味没有满嘴窜,仅仅是在舌尖来了一次猛烈的叩击,只是整体给人偏辣一点的印象。
论味道,拾忆味不差,可能是我点菜没点好,那天的菜品看上去没有前两家能打,其实,别人家也有很多特色菜。
不过,单说,每家都会有的鱿鱼,拾忆味的重庆发鱿鱼是水发鱿鱼,没有发得太好,入锅煮早、煮晚都咬得吃力。这就是因为泡发的时间短了,或者水温不够。
嫩嫩的牛肉,它的名字就是这样,是鲜切牛肉,有浓郁的牛肉味。新鲜的牛肉干爽、粘稠贴在餐盘上,无多余水分。煮熟后,肉无筋,软和容易咀嚼。
没有点太多特色菜,都是吃火锅的日常配菜,干贡菜、毛肚、午餐肉、豆芽、耗儿鱼,还算都在线。
唯一一点是牛油汤底,越吃越辣,后来,我又把吃不完的菜打包吃第二顿的时候,明显觉得辣得高了一个等级,也可能我吃辣的能力欠佳,不得不放弃。
朋友@蛋蛋 地道成都人,打小喜欢吃烧烤、火锅,我想她的口味就十分对拾忆味。
不然为啥拾忆味那么受欢迎,它在李家沱的店是总店,近期跑到双流华府大道开了新店,两边开花两头香,因此格外忙碌,照顾北门食客的胃,又要照顾南门食客的胃。
吃火锅,我不算太有瘾,也不算太够老资格。
说句良心话,三友路上的火锅都不坏,好过家户人家的味道,好过大学自己和湖南室友做的火锅。尤其,这段时间,我总想起吃完了,又要就汤煮面的那锅清汤寡水的火锅汤。
两天过后,同学见我们都会发出一声惊讶:
为什么你们都面露菜色?
因为我们吃了两天火锅啊。
虽然没有现在多样的荤菜,变幻花样的口味,有的是一口锅,一袋薄薄的仅够吃个味的火锅料,以及一腔思乡愁绪蓄养起的馋虫。
● ● ●
编辑丨欢歌
未标注图源丨欢歌、南飞、飞奔的丢丢
图:吴小姐将点餐二维码发到微信群里。
右图:天价菜单总价4747892元。
当事人供图
近日,苏州的吴小姐和朋友们在一家连锁火锅店就餐,吃饭过程中却发现没点过的菜接二连三地被端上来。他们在和服务员确认过后,后台点的菜还在源源不断地增加,最终这份“账单”增加到了474万的惊人金额。
是点菜后台出了问题?还是什么其他原因?吴小姐仔细一想才发现,是这家店的自助点餐二维码引起的。原来,吴小姐将点餐二维码发到微信群里,导致有“好事者”开启了疯狂点单模式,促成了一份天价账单!
紫牛新闻记者联系上了事发餐厅和当事人吴小姐,了解到了当时的情况。 紫牛新闻记者 刘浏
为获优惠将二维码发进群
不料被网友“远程加餐”没完没了
记者了解到,这件事情发生在苏州一家连锁火锅店,位于金鸡湖商业广场的总店。当事食客吴小姐接受了紫牛新闻记者的采访。
“我也算这家火锅店的老客了,火锅店通过微信号客服拉了一个‘福利’群,里面都是熟客,只要来吃饭的时候报上桌号,餐厅会加送一个菜作为优惠。”吴小姐告诉记者,6月4日这天她喊上朋友一起来吃火锅,刚坐下来就拍下桌号发到了群里。“以前这个群里大家都这么做的,我自己是第一次想发一下试试,不知道怎么这次自己就会遇到这样的事。”吴小姐和朋友们点了一个套餐,由于菜品比较多,也不是特别清楚有哪些菜。直到发现服务员上了一大盘牛肉,几个人一核对发现,这个菜并不属于套餐里,谁都没有下单去点。
他们这才发现点的菜出现了问题,仔细一查,原来在此之前就多上了两盘菜,并且已经被吃掉了。随后几个人找到店长,店长很快就把菜退掉了,那么这多点的菜是哪里来的呢?
“怒怼”恶作剧后被疯狂点单
账单累计至474万
“店长一查确实是后台有人在点这些菜,不是故障或者操作失误,经过别人提醒我们才想起来,可能是二维码被别人扫了点菜。”吴小姐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当时她觉得这种行为挺无聊的,就在“福利群”里说了几句,“就说‘谁给我点的这些菜啊,神经病’之类的,骂了几句,对方可能生气了,然后点的菜就像雪花一样多了起来。”吴小姐说,“剑南春52度的就点了100瓶,毛肚点了14份,牛油全辣锅点了20份,诸如此类的,下单数和总价都是天价。”
她认为,一开始大概是哪位网友恶搞,后来可能言语刺激到了对方,就真的较上劲来了。不过如此明显的差错,店家也第一时间进行了核对,很快吴小姐就按照食用的部分菜品结了账,并没有造成什么额外的损失。
不过此时疯狂点单仍没有停止,菜品仍在手机软件里不断增加。记者注意到一张截屏上显示,账单数额在474万。吴小姐表示,结账之后,他们仍然可以扫码进入点菜界面“围观”,后面账单仍在增加。最终也不知道是一位网友的行为,还是大家集体“恶搞”,不过这件事情在“粉丝群”里成为了谈资。
商家:“天价菜单”不可能端上桌
已改进方式,点菜需手机验证
紫牛新闻记者随后联系上餐厅负责人邓先生,他向记者确认了这件事,并表示,商家已经对点菜方式做出改进。“我们一直有这么一种粉丝福利群,没想到因为点菜成了热点。”邓先生告诉记者,“天价菜单”其实是不可能端上桌的,一般的菜点两份以上服务员就会向客人核对,更不用说点几十份了,从后台取消的话也不会造成任何损失。
“这两天这件事转发量很大,我们店也有很多人来询问怎么回事,现在已经改进了点菜系统,不光是用一个二维码,谁扫都能点菜了,而是需要客人用手机号登录,杜绝了被别人进入造成骚扰的可能。”邓先生还提到,商家一直也在考量二维码点菜的利弊,“这样点菜节省了下单和输单的时间和人工成本,但是没有员工介绍,顾客自己点的特色菜都不多,可能体验上是会受一些影响的。”
点餐二维码
“被点菜”不是头一次
二维码点餐存在安全问题
如今人们生活中的很多交互行为可以用一块二维码解决,不仅仅在支付中,商家也一直用这种方式推行各种各样的“自助式服务”,节约人工的同时可以增加“粉丝”黏住客户。二维码被别人“冒刷”也不是头一次,包括电影票取票二维码在内,类似的尴尬局面时有发生。
“今日恶作剧:朋友晒的美食拍进了二维码,我就无聊地帮加了几个菜,希望吃得开心。”紫牛新闻记者搜索发现,有网友晒出这样的恶搞行为,当然发生在熟人之间可能是一个玩笑,而如果在相对陌生人之间那可能就是“惊吓”了。更有人脑洞大开“餐厅竞争对手之间,只要把对方的点餐二维码拍下来,就可以给对方添乱了。”当面对面的服务行为被数字化,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也让人警觉。
可节约50%服务人工成本
也能提高点餐效率
业内人士告诉紫牛新闻记者,用二维码点餐功能至少能节约50%的服务员人工成本。点菜和结账的工作量由客人自己完成,尤其是在高峰期作用格外明显。而且现在的软件能做到虚拟会员的付款,各种优惠券可以使用,支付方式多样化。同时对于商家来说,往往扫码自动完成了一个吸粉的动作,可以零成本地获得客户信息和关注,而这在以往是需要花大量成本才能完成的。
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开发二维码点菜的公司非常多,从最早的一台设备点单,到现在的可以实现同桌台的人同时点单而且是落在同一张单上,不同软件的用户体验也大不一样。不过这次吴小姐的遭遇正是因为这种可以多人点单的模式。
点餐还要关注公号引发意见最大
“凭什么吃个饭要被窃取个人信息”
不过对于顾客来说,扫码点餐的体验并不都很好,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除了部分顾客表示因为“社交恐惧”更喜欢自己放松地下单外,更多人都认为扫码点餐和传统方式相比仍有弊端。紫牛新闻记者注意到,二维码点餐在网络上也成为话题。“手机上的图片小小的,操作复杂,年轻人都需要摸索一番,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太不友好了,如果一家餐厅只有扫码,而不能选择人工点菜,我可能不会去第二次。” “服务员可能会推荐招牌菜或者最近的时令菜,甚至可以说那桌的那个菜,给我来一个。好的服务员可以根据食客的口味、需求推荐搭配出满意的菜肴,但是手机点餐目前还得不到这样的服务。”
引发最多不满的,还是扫描二维码后还需要关注公众号、注册、填写信息等步骤。“如果要绑定身份信息,我肯定立刻走人,凭什么吃个饭还要被窃取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