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北京的快餐店,喜欢牛肉面和肉串的人一定会想起西部马华。这家西北餐馆在北京拥有着大批食客。2020年,因疫情影响,餐饮行业遭受了很大打击,西部马华也不例外。门店客流减少,店内员工过剩,利润下降成本增加给企业带来了严峻挑战。
为了克服餐饮行业发展瓶颈,北京西部马华餐饮有限公司探索企业发展新模式,但伴随经营模式升级而来的还有资金需求。此时,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站了出来,通过中银信贷工厂向企业提供信用贷款3000万元,同时还提供了500万元个人经营性贷款支持,为西部马华创新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据了解,为解决企业经营转型出现的融资问题,西部马华向北京市金融局报送了融资需求,成为白名单内企业。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通过这份白名单了解到了企业情况,多次上门拜访企业负责人,深入了解企业实际需求,商讨服务方案,最终,为企业量身打造的融资方案获得企业充分认可。由于前期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已对白名单企业开展了充分调研,后续合作顺利推进,该行与辖内支行密切协作,快速完成资料收集、组卷报批、业务审批、放款等业务流程。2020年12月,西部马华获得首笔信用贷款3000万元,中行北京分行还向西部马华下属餐厅法定代表人发放个人经营贷款500万元。两笔资金不仅帮助企业付清了部分货款,还为企业新店开业投资提供了实质帮助,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高效专业的服务也赢得了企业高度好评。今年3月,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继续深化与西部马华的合作,并将服务范围拓展到其下属企业,为西部马华及旗下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更广泛的资金支持。
接下来,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将继续大力发展普惠金融,通过多元化的普惠金融产品和个性化的普惠金融服务方案为企业提供精准支持。
<>饮行业竞争激烈,餐饮品类繁多,大概能分为服务型餐饮和产品型餐饮两种。这两种餐饮有何不同呢?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 class="pgc-img">>1、概念
服务型餐饮就是注重顾客体验,服务至上迎合顾客,通过餐厅理念、环境、装饰等打造出一个令顾客舒心的就餐体验。但这样的餐厅也并不是不重视产品,而是在服务方面更为注重。
产品型餐饮你就是重点打造能够吸引顾客的产品,用产品吸引顾客,以前大部分餐饮店都是产品型餐饮,最味道极致追求,这样的餐饮店比单纯的服务型餐饮更能长久。
< class="pgc-img">>2、营销
服务型餐饮注重推广宣传,打造良好的餐厅形象,营销手法多样且自然,海底捞就是将营销做到极致却并不惹人生厌的例子。
产品型餐饮营销手法较为朴实,以宣传产品为主,企业广告也多以硬广为主,魔性植入,力求给顾客留下深刻印象,刷出好感度。
< class="pgc-img">>3、适用范围
服务型餐饮特色关键在于服务,顾客可能知道这里味道不是最好,但就是来体验服务特色,顾客满意,商家赚钱,产品更新迭代速度慢,注重特色,主题餐厅可以做服务型餐饮。
产品型餐饮主要通过产品吸引客户,服务成本较低,产品更新快,味道好,短时间内不容易被复制是产品型餐饮的优势。现在流行的水晶冒菜就是产品型餐饮,一般的快餐都可以采用这种模式。
餐饮从大方向上可以分为这两类,也有的餐饮企业是该两者的结合体。餐饮商家要结合自身情况,明确下应该努力的方向是服务还是产品,从而事半功倍,高效运营。
>互联网的发展确实为餐饮带来了许多新的发展思路,也帮助许多餐饮人获得了发展希望。但是餐饮用工方面的问题一直存在,迟迟得不到解决。业内人士指出,“新餐饮”需要“新人力”,只有在人力上进行创新,才能让传统餐饮在互联网大潮中勇立潮头浪尖。】
“用工荒”之下 餐饮行业的“围城”
如今的餐饮行业更像是围城,外人看起来红红火火,里面的人冷暖自知。
随着物价的不断飙升,租金成本、劳动力成本日益增加,餐饮行业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降低经营成本实现破局,成为餐饮商家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就降低经营成本的途径来说,由于物价、租金等元素相对来说是不可控的,因此,通过控制人力成本来寻求出路,成为众多餐饮商家的不二选择。而要想控制人力成本,摆在商家面前的,有两个不得不解决的现实难题。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力短缺的问题。餐饮行业人力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口红利的消失。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从2010年开始,劳动力市场就进入了供不应求的状态。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字,2018年年末,全国就业人员为77,586万人,而2017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640万人。就业人员数量的下降,是最近多年的历史首次。劳动就业人口下降,说明劳动参与人口减少,这意味着未来劳动成本还会逐步提升。
餐饮行业人力短缺的另一个原因,是行业吸引力的降低。无论从人生规划、薪资竞争力,还是工作环境上来说,餐饮行业都没有明显的优势。另外,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餐饮行业对工作时间的特殊要求,也影响了年轻人对餐饮的从业热情。
人员短缺,餐饮商家不得不加码招人,这自然就导致了用工成本的大幅增加。因此,“如何快速招人”成为餐饮行业控制人力成本需要首要解决的问题。
控制人力成本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是,“人力需求波峰明显,淡旺季反差大”。最明显的就是写字楼附近的餐饮场所,每天的中午是客流高峰,员工少了根本忙不过来,一旦让顾客排队排得太久,下次可能就不会再光顾。因此,为了提升服务质量,餐饮商家不得不持续招人。而到了“淡季”,也就是下午和晚上,白领们纷纷下班回家,餐厅开始变得门可罗雀,大量人力成本被无形浪费。
“新餐饮”到来 “新人力”破局
一方面餐饮业急需控制人力成本实现破局,另一方面“新餐饮”的到来更是给餐饮商家提出了新挑战。新餐饮之下,不仅菜品味道和餐厅环境,服务也成为了餐饮品牌越来越重要的竞争力。这样一来,餐饮商家想一味靠削减用工数量来降低人力成本已经行不通了,因为人力不足必然导致服务体验的降低,这就与新餐饮重体验的理念背道而驰。
怎样才能既满足“新餐饮”时代对服务体验的要求,又能降低人力成本,翻过餐饮行业的“围城”呢?业内人士指出,以灵活用工为基础的“新人力”,不失为破解餐饮行业人力需求的最佳方案。
首先,灵活用工可以解决餐饮企业人力短缺的问题。以同样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本为例,灵活就业在总雇佣人口中的比例已接近40%,其中,住宿餐饮业的员工中,接近60%的员工是灵活就业者,对企业人力进行了有力补充。
而在我国,调查数据显示,求职者的观念也越来越趋向灵活就业——偏好兼职的求职者占总数的40%,偏好全职的求职者占30%,两者皆可占30%。
作为职场新人的千禧一代,就业观念也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铁饭碗”不再是成功者的标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愿意以灵活就业的方式工作。通过合理高效地安排灵活就业者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员工的私人时间也会得到保证,工作效率也将会大幅提高,实现雇主与雇员双赢的良好局面。
其次,灵活用工更可以解决餐饮行业“人力需求淡旺季反差大”的问题。旺季多招零工补充人手,淡季可以少招或者不招。既可以满足顾客对服务体验的需求,也可以避免淡季时人浮于事的情况出现。
同时,灵活用工不仅可以节省福利开支,还降低了用工风险,从而进一步降低了人工成本。
(来源:砍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