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现在可以点半份蛋饼了;午餐,菜量减少,价格降低,三个菜刚刚好;晚餐,招牌菜可以双拼,菜品“描边”消失……厉行节俭、反对浪费带来“新食尚”,习惯养成或许不能一蹴而就,但可以从一天的早餐、中餐、晚餐做起,从善待每一餐开始。
早餐:消费者可点半份,服务人员合理引导
上海正在推进新一轮“早餐工程”升级。这几天,百联逸刻旗下新品牌“逸小兔”流动早餐车(雏形)相继在各区亮相,为消费者准备了70多种餐品以及十多款售价10元以内的高性价比组合早餐。但记者也注意到,有些白领早餐时胃口并不大,买一份可能吃不完。逸刻新零售CEO赵陈斌透露,该早餐品牌在设计之初就响应政府号召,提供“半份菜”“小份菜”服务,比如蛋饼这类餐品,消费者可以点半份,而服务人员也会引导消费者合理点餐。
上海各大便利店纷纷响应厉行节俭的号召,推出小份早餐产品。便利蜂品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早餐热食、水果到零食,目前都已推出了小份装,比如一个苹果或两根香蕉组成的小份水果,刚好满足一天的水果餐需求,寿司组合等一些早餐产品也做到了 “一人食”,“目前,小包装早餐的销售一直处于稳定上升的水平”。
午餐:白领食堂菜减价降,食用套餐减少浪费
江宁路凯迪克大厦四楼的白领食堂,这里从去年底开始就缩小了餐具规格——在更新餐具时,将盛菜的碗碟缩小一点点。这个 “小妙招”受到大楼内用餐白领们的点赞。
在中航物业上海分公司工作的张小姐告诉记者,过去菜量大,午饭点两个菜太少,点三个菜则吃不完,现在碗小了量少了,每个菜的价格也便宜了,午餐点三个菜刚刚好。
博海餐饮集团在上海经营着180多家企业和学校食堂,常务副总经理车晓春介绍,从下周开始,企业食堂所提供米饭将在125克和250克的基础上,增加一档75克的小份装。此外,能够区分的菜品如百叶包、生煎、锅贴、水饺、大馄饨等,也可按最小单位份额向顾客售卖。
白领午餐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食堂餐品由大变小正成为“新食尚”,而推出适量的套餐组合是另一种避免浪费的好方法。小杨生煎各连锁门店从8月起可以按半两份销售生煎产品,其营运优化总监郭豪告诉记者,小杨生煎在外卖平台上提供炒饭套餐,但有消费者反映“量太多”,为此从7月起,小杨生煎把套餐内的牛肉粉丝汤分量减半,价格也相应降低。
美团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 “套餐”是一种防止餐饮浪费的有效产品形态,美团已倡议商户增加单人菜和小份菜套餐,让套餐分级做得更精细。据平台不完全统计,用户消费套餐的打包率比单点餐食的打包率低15%至20%。
晚餐:一盘两味,招牌菜可以双拼
18时左右,绿波廊大堂已坐满客人。这家接待过众多国内外贵宾的老字号餐厅,是海内外游客来沪旅游的“打卡点”,消费者对品尝多样化菜品的需求十分强烈。如何在不超量点餐、不浪费的前提下,让客人尽可能多地品尝到不同的招牌菜?绿波廊想出了一个“金点子”。
“我们把店内点击率最高的一批招牌菜拿出来改为双拼,一盘两味,既丰富了餐桌,又可以减少浪费。”绿波廊副总经理王时佳介绍,改动后,清炒河虾仁与清炒蟹粉“配对”,橙香千丝明虾球和羊排“牵手”,九曲脆鳝和渔香炒杏菇元贝 “在一起”,十余道菜品变成了新双拼组合。此外,针对三人以下的顾客,餐厅也会推荐按位供应的汤羹,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苏浙汇自7月起所有冷菜均提供半份选项,超过三分之一的热菜可选择半份。
美团大数据显示,8月以来,“小份菜”销量较7月同比增长30%左右,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适合自己的食量购买餐食,杜绝餐饮浪费。
论是周末还是工作日,我们都需要一点文艺养分。东莞这10家有腔调有藏品的博物馆,值得一看!
由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精心设计,博物馆建筑外观设计以“莞香”二字的篆体作为表皮肌肤原理,以镂空的手法重新创造出一个做工精美、玲珑剔透的现代香盒。
场馆布景和装修都极具设计感,馆内不仅珍藏了世界各地沉香,游客还能通过声光电等展览形式与香文化互动。
必看“打卡点”:镇馆之宝——中国乾隆铸铁铭文第一香炉,中华第一名香——神州棋,1:1仿真莞香林模型,还有用广馆模型模拟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等等。欣赏优雅的香道表演后,也可以带点沉香制品、沉香茶等手信礼物与亲朋好友分享。
置身这间外观设计奇特的“现代香盒”品香,沁人心脾!
开馆时间:09:00-17:00(16:50开始停止入场)
咨询电话:0769-83327066
馆址:东莞市寮步镇祥富路1号(香市公园内)
温馨提示:凭身份证原件即可免费入场
这是一座奇妙的博物馆!在这里,你可赏天下之美“石”,看神州最“牛”之根雕。
博物馆主要有古生物化石、根雕、奇石、木雕等领域的收藏。各种恐龙化石,让人顿时穿越到侏罗纪公园;各类大型根雕、各种精品观赏石,也让人不禁啧啧称奇。这里还展示来自世界各地八十多种陨石标本,以实物陨石和科普展板介绍了陨石的来源与特征及鉴别方式,通过现代光电场景将你带到梦幻般的宇宙太空,犹如身临其境!
开馆时间:10:00—17:00
咨询电话:0769-22227899
馆址:东莞市莞城区可园路
温馨提示:门票价格为30元/人
“逸”取安闲、安乐之意,又含隐遁之情;“颐”取修养之意,隐遁于高楼大厦林立的城市中的博物馆,带着一份大自然的清新之感、淡然之意。
馆内设有“瓷器研博”、“石赏幽清”、“翰墨寄情”、“木秀经年”、“大气青铜”、“牛气冲天”、“尚品精鉴”等八大主题展厅,集中展示了各类精美藏品,藏品涵盖古今书画、瓷器、青铜器、明清家具、玉器、寿山石、田黄石等。君可知,馆中还珍藏着六件镇馆之宝待探究?
咨询电话:0769-81172888
馆址:东莞市横沥镇彩霞路129号
说到陶瓷,其历史源远流长,其文化博大精深。在此地,可欣赏华夏文化瑰宝,可品味中华建陶神髓,可体验土火奇趣历程。
馆内包括中国建陶史展厅、陈复澄唯美艺术馆等6个展馆在内的博物馆群、藏品8500多件/套,既有古朴典雅的秦砖汉瓦、瓦当画像、琉璃屋脊,又有标志近现代建筑陶瓷技术和艺术发展的诸多物证。走进博物馆展厅,就像打开了一幅流光溢彩的中国五千年建筑陶瓷历史画卷。
开馆时间:上午08:30—12:00,下午13:30—17:00
咨询电话:0769-88463333(团队参观需要提前预约)
馆址:东莞市高埗镇北王路草墩桥侧
它,犹如一部中国家具发展史的“活字典”。走进冠和博物馆,古典家具的文化气息扑面迎来,仿佛置身不同朝代,古人的生活状态隐现眼前。
馆内总体布局按“园中馆、馆中园”的构思设计,划分为八个展区:珍贵家具区、大长条案横匾区、点缀品区、木雕石雕砖雕区、大床大柜区、佛龛区、根雕区及农村生活用品区。走进怀旧区陈列厅,犹如走进了一条“时光隧道”,留声机、衣车、胶片照相机、连环画,不知有没有唤起大家曾经熟悉的生活记忆。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上午9:00—12:00,下午1:30—17:30;周一闭馆(法定假日除外)。
咨询电话:0769-86269189
地址:东莞市樟木头镇莞惠大道中心广场三楼
温馨提示:凭有效证件即可免费入场,团体(10人以上)须提前1天电话预约参观。
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盒子,并一度成为生活中的奢侈品。随着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对精品生活的回归,箱盒也逐步恢复在品质生活的一席之地。东莞就有一座开合箱盒文化博物馆,在这里拥抱和品味盒子审美的同时,也有机会领略几千年的馥郁盒香。
清乾隆年代的黑漆描金云龙纹葵花形捧盒、明万历年代的描堆漆云鹤寿字纹倭角方盒、明嘉靖年代的剔红雕庭院人物梅花式盒……这些宝贝手工精美之程度令人惊叹!展厅集中展示了箱盒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功能、工艺、文化元素等,还以场景还原古今箱盒应用
预约电话:0769-23155011
馆址:东莞市万江街道石美甘元坊2号
温馨提示:免费参观
提起东莞,“藏茶之都”、“爱茶之都”的名片已响遍茶界。如果你恰好是个爱茶之人,对茶文化情有独钟,此地正是结识藏茶迷、深挖茶文化的好地方。
馆内藏品总数约8000件,年代从宋朝起跨越元、明、清、民国、建国初至现今,与茶文化相关的有三大系列:一是以藏茶为主的陈年老茶系列,还包括茯砖、青砖等,老茶时间最久的超过50年;二是茶器系列,有多款铜、铁、银壶和茶具、饰品等;三是多与茶史、茶亊相关的旧书画,包括报刊、字画、古籍和一些旧時票据等。博物馆分为18个展示专区,有20多个展示单元,5个文化主题橱窗,1个藏书馆,1个影视厅,两个场景不同的年代饮茶空间以及茶文创产品分享和公共活动区。
馆址:东莞市高埗镇振兴东二横路
温馨提示:免费参观
来到东莞市钱币博物馆,就如同进入一片钱币的海洋。博物馆以中国古代、近代、当代货币为主要陈列方向,并融汇世界各国钱币实物进行展陈,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21世纪,时间跨度达4000多年;这里还收集了世界各国历史上使用过的和现在流通的各种纸币:面值最大的,面幅最大的、最小的,设计最漂亮的等,钱币总数达近2万件。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五09:00—11:30,14:30—17:00;周六10:00—16:00(11:00后、16:30后停止入馆, 特殊情况另行通知)
馆址:东莞市东城区鸿福东路2号农商银行大厦首层
温馨提示:免费参观
别以为博物馆只能走走逛逛看看听听,我们身边的博物馆里还有很多“能吃”的呢!博物馆这里集中展示了东莞市的16个食品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品达1000多件,包括厚街濑粉、什锦菜头、白沙油鸭等等,让你近距离深入了解厚街的历史文化风貌,了解东莞传统食品和现代食品生产工艺,感受岭南食品文化的历史和魅力。
开馆时间:9:00—18:00
馆址:东莞市厚街镇下汴汴康工业区
温馨提示:免费参观
一幅幅生动的老照片、一个个充满生活气息的烹饪器具和餐具……1800多件具有东莞饮食风俗特色的文物共同解密百年来莞人饮食文化史。
博物馆通过图片陈列、实物展览和场景复原这三种方式来呈现东莞饮食文化的历史源流,讲述清朝至民国时期东莞水乡人的民情风俗。其中,东莞(渔、耕、樵)景观就逼真还原了东莞水乡人生活场景和农耕情景,不仅有番薯地,还有香蕉林,更有旧时农耕的铁犁、铁耙旧水车、旧禾桶、渔网等各类文物。
开馆时间:10:00—14:30,17:30—20:30
馆址:东莞市万江区金泰路1号莞香楼四楼
温馨提示:免费参观
【记者】陈琬莹
素材来源:东莞旅游
【作者】 陈琬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维晚年在陕西蓝田辋川隐居,购宋之问的蓝田山庄,经营辋川别业。他与友人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言其辋川别业有游止二十处,两人各赋二十首五言绝句结成《辋川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鹿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竹里馆……“无不入画,无不有诗。”(元赵孟頫语)
多传王维画《辋川图》于清源寺壁上。唐朱景玄在《唐代名画录》中称《辋川图》,“山谷幽盘,云水飞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至宋代,《辋川图》真迹虽已毁成谜,但王维画名尤盛。宋代《辋川图》摹本不断,以郭忠恕临本最有代表性。此后元代有唐棣、王蒙、赵孟頫、商琦等,明代有仇英、文徵明,清初王原祁等摹本流传。
如今在辋川可以找到一棵银杏树,据传是王维手植。辋川山庄已不可见,但王维为后世营建了一座言说不尽的精神家园。
< class="pgc-img">>▌宋人摹《辋川图卷》局部
大家都唱“南山南”
王维的辋川庄位于终南山,他在诗中自封“南山翁”。
史籍中,终南山常简称作“南山”。姜太公在这里钓过鱼,老子在这里讲过《道德经》,李广在这里打过猎,邵平在这里卖过瓜。“寿比南山”的南山是终南山,“伐薪烧炭南山中”的卖炭翁是终南山人。
史之南山未必都是终南山,终南山之外亦有南山。比如《诗经》,提到南山的诗共十首。毛诗批注就说,齐风里的南山是齐南山,曹风的南山是曹南山,剩下的才是周南山,也就是终南山。
“种豆南山下”的陶渊明,隐居在庐山,悠然所见的南山应是指庐山。唐代李白、白居易都在庐山隐居过。
陶渊明“南山种豆”,效仿的是汉代杨恽。杨恽位列九卿,后被罢官,隐居故里,因和友人信中有“南山种豆”等句,疑似腹诽朝廷,而被腰斩。杨恽是陕西华阴人,隐居的南山应该是华山。他是司马迁的外孙,太史公著罢《史记》,把原稿“藏于名山”,说是藏在杨恽的华山家里。
唐代文人在终南山建别业是风潮。原因很简单,一是风水好,二是离长安近。王维有诗“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庙堂在北,山居在南,两点一线构建了一条唐代文人的“终南捷径”。那时大家都爱唱“南山南”,不过有人面北谋入世,有人朝南求出世。南山隐居未必意味着逃避,也可以看做一种抵抗的态度。“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王维在《山居秋暝》中表明的处世姿态,并非常说的风轻云淡。
长安居不易,南山同样居不易。杜甫早年本有“故将移住南山边”的心愿,终归被逐出长安,遂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汉唐之后,政治重心东移,开始“西北望长安”,但是南山仍然是一种精神象征,延续后世。如清代戴名世,著《南山集》,号南山先生,一生所愿,是归隐修史。未及归隐,就因南山案发,被杀于市。
王维隐居是吃空饷?
晚年王维隐居山间,说是半官半隐。宋之问为《蓝田山庄》做诗,将这种半官半隐称为“吏隐”:“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偏。”
“吏隐”怎么看都有点像“吃空饷”。唐代真的会为官员“吃空饷”开绿灯?不能简单画等号。
一是皇上带头。唐玄宗、中宗好宴游。《全唐诗话》载,“凡天子飨会游豫,唯宰相、直学士得从……帝有所感,即赋诗,学士皆属和,当时人所钦慕。”大臣韦嗣立就是好榜样,他在终南山建有山庄,中宗御驾亲临,与群臣写诗唱和,开心之余立封韦嗣立为逍遥公。所以建造别业、吟游唱和自是上行下效。
二是制度使然。明代胡震亨在《唐音癸签》说,当时朝廷“法禁颇宽,恩礼从厚”,假期很多,鼓励“假日经济”,提倡宴乐,不仅有旬假,还设有所谓三大节,会发过节费。“吃空饷”或许是修带薪假。
三是情怀需要。白居易有诗《中隐》,说“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似自得亦似自嘲。当官做事不做事,都不耽误抱着个当隐士的心,时不时感怀一番。美国学者斯蒂芬·欧文研究唐代官员的隐士情结,认为这是当时文人的“角色扮演游戏”:“诗人可以扮演起一个隐士的临时角色,这与终生的抉择划清了界限。”
< class="pgc-img">>▌(明)仇英《辋川十景图》(局部)
王维的辋川别业,还称作辋川庄。唐代别业,称呼繁杂,有庄园、庄田、庄墅、别墅、墅等,称庄尤多,宋代史学家胡三省就把“别业”一词注释为“庄”。唐代是否有类似欧洲的庄园制经济,众说不一。但从王维诗文来看,辋川别业有田地果园,亦可耕樵渔读,并非只是诗人度假休闲的游园。不论王维是不是在吃空饷,但他绝不是坐吃山空。
王维经营的辋川山庄到底是一处还是两处,以及王维晚年隐居辋川的时间,学界有争论。《云仙杂记》中载王维居豪宅、有洁癖:“王维居辋川,宅宇既广,山林亦远,而性好温洁,地不容浮尘,日有十数扫饰者,使两童专掌缚帚,而有时不给。”有学者质疑,辋川别业规模有多大?二十个游止的庄园扫的过来吗?王维家境不算好。其父早亡,家里人口不少,家产并不宽裕,营置辋川别业时,王维仅任品秩不高的左补阙,有财力卖这么大一个庄子吗?
《辋川图》上的二十游止是否可算园林景观,姑且不论,《辋川图》对后世园林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后世建园,都有个“辋川”模板。如清代所建曾园,原址是明代万历年间钱岱所筑的“小辋川”。清代袁枚在南京建随园,景点排布参照辋川题名,“以效辋川云”。康熙年间的大学士明珠在北京西郊建自怡园,园内取二十一景,目的是为了比王维的辋川多一景。
王维是二流画家?
“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王维信佛,讲轮回,自认上辈子应该是画画的。
王维绘画,成南宗一派始祖,为明代董其昌所认定。董其昌认为,唐代禅宗应分南北二宗,画坛也是分为南北二宗。北宗以李思训父子为代表,南宗第一人则是王维,南宗画即文人画,“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画禅室随笔·卷二》)。
唐代画论,对王维画的评价不能说不高,但并没有达到宋明之高度。张彦远作《历代名画记》,说王维画“余曾见破墨山水,笔迹劲爽”,不过又批评“人家所蓄多是右丞指挥,工人布色,原野簇成,远树过于朴拙,夏务细巧,翻更失真”。
何谓破墨?清代沈宗骞说:“以淡墨润浓墨,则晦而钝;浓墨破淡墨,则鲜而灵。故必先淡而后浓者为得,此即所谓破墨法也。”张大千先生曾言“泼墨易、破墨难”:“予年六十,忽撄目疾,视茫茫矣,不复刻意为工,所作都为减笔破墨。”
唐代朱景玄撰《唐朝名画录》,可视为唐代画坛的“琅琊榜”。该榜单收录唐代画家共124人,分“神、妙、能、逸”四品。吴道子是神品上,独居榜首。王维列妙品上,“故庾右丞宅有壁画山水兼题记,亦当时之妙。故山水、松石,并居妙上品。”大致来说,王维排在十名开外,二流之列。
王维绘画在唐代为何被看低了一线?王世襄先生在《中国画论研究》一书中指出,这是王维画风与唐代以吴道子为首席的正宗画派不同之故。“摩诘之破墨画,必受禅家恬静思想、水木琴书、高雅生活及文学修养三者之影响而成。不重表面,不重色彩,重在表现内性之作品。于唐代画坛中,此等作风,定甚孤立,而不能为当时论者所了解。”
< class="pgc-img">>▌(清)金学坚《 辋川图》
因诗成名,还是因画成名?
一个有趣的现象,《旧唐书》说王维因诗成名,“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新唐书》说王维是因画成名。“维工草隶,善画,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其后内容差不多,就是王维在长安洛阳得到诸如宁王、薛王等贵族豪强的欢迎,“拂席迎之”,“待之如师友”等。
《旧唐书》成书于后晋,《新唐书》编纂于北宋。王维的画名,从北宋起,《宣和画谱》载宋御府收藏王维作品126件。宋代重画,开国之初即设立翰林国画院。到了徽宗年间,更是对画人推出一系列优待政策,并以诗句入画题,选拔画人。
苏轼对王维推崇备至,“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是东坡名论。后世对王维画的评价,大多和苏轼“诗画一体”的见解保持一致,如《宣和画谱》所说:“观其思致高远,初未见于丹青,时时诗篇中已自有画意。”
作为东坡传人,秦观以自身经历,把《辋川图》推至新高度。在《书辋川图后》一文中,秦观说自己得了肠癖之疾,躺在床上看《辋川图》,“数日,疾良愈”,没吃药就好了。清代诗人王士祯在《香祖笔记》中说《辋川图》简直是“特效药”、“保健药”:“盖少湘(秦观字少湘)观《辋川图》而疾愈;黄大痴、沈石田、文衡山辈皆工画而享天年,人谓是‘烟云供养’,则特健药,宜矣。”
至元人《琅嬛记》(一说是宋人伪托)故事中,王维的画技已成神技。《琅嬛记》载,王维曾为岐王画了一大山石,岐王就是杜甫诗中“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的那个岐王,“信笔涂抹,自有天然之致”,忽然一日,风雨雷电之后,大石飞走了,只留空轴。到了唐宪宗的时候,大约百年之后,高丽使臣进献了一奇石,石上有王维字印,经过鉴定,字印确实是王维真迹。
《辋川图》,一如山水相间的辋川山居,今人已无缘得见。时代变迁,对王维诗画格局的评价会有偏差,但是王维以山水诗画共建的精神辋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各个时代都能获得情感共鸣,现世依然。(责编:沈沣)
来源:北京晚报·五色土
作者 五柳
编辑:白杏珏
流程编辑: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