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7日迎来立秋节气,“秋天第一杯奶茶”再一次刷屏朋友圈。当天,记者走访区内多家饮品店、咖啡店看到,奶茶、咖啡销售火爆,顾客们线上点单等候取餐,其中大部分为大学生、上班族等年轻群体。
“开业不到半小时,已经接了超过200个订单,基本来自周边商务楼。”位于人民广场区域的一家奶茶店负责人表示,随着“秋天第一杯奶茶”在社交媒体爆火后,立秋节气,也成为奶茶饮品店的“双十一”,预计当天将延迟营业至晚上12点。
在上海日月光中心,这里的多家饮品店订单同样爆满。“线上订单太多了,打出来的单子比我人还高,现场点单的话起码要等半小时以上,前面还有几十杯在做。”一家饮品店店长告诉记者,当天订单是平时的数倍,数款热门饮品已经售罄下架。
为提升门店接待能力和效率,减少消费者自取“秋天第一杯奶茶”时的等待时间,美团团购已经提前与50多家国内知名的茶饮连锁品牌协同开通“秒提”功能,与外卖、堂食形成服务互补。但当天,猛涨的订单依然大大超出许多奶茶品牌的预期。
美团团购数据显示,立秋下午2:00,全国奶茶消费达到瞬时高峰,奶茶团购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56%。其中,热销品牌分别是蜜雪冰城、沪上阿姨鲜果茶、霸王茶姬、茶百道、益禾堂。“立秋请客喝奶茶”——奶茶不再只是饮品,而正成为我国消费“后浪”的一张社交名片。
在全国立秋奶茶秒提订单量城市中,上海位居全国第一。消费品类上,柠檬水成为今年的“人气王”,清爽的口感和接地气的价格受到商家和消费者的喜爱。珍珠奶茶和中式鲜奶茶位列其后,成为下单量最多的奶茶秒提单品。三分糖、不另加糖类需求明显增加,饮品消费健康化趋势显著,各品牌也持续推出0卡糖、益生菌粉、胶原蛋白肽等成分小料,以及轻乳茶、泛茶咖等新品类,为消费者提供健康选择。
美团研究院副院长厉基巍表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希望更快、更便捷地获取所需。年轻人看到朋友圈上别人晒奶茶,自己也会想马上打开手机点一杯,美团团购秒提、美团外卖能够满足消费者到家、到店、在路上等多种即时需求,同时叠加平台和商家的营销玩法,这种新体验激发的新需求,将有助于餐饮行业的稳步回升。
在抢便利店冰杯,饮品店里的冰沙突然卖爆了?
一个以特调冰沙为主打的品牌,从重庆火到杭州,冰沙销售占比达85%,单店堂食日销量做到1500+杯。
与此同时,喜茶波波冰系列回归,一大波网友为其“扛起大旗”,星巴克的软雪星冰乐、沪上阿姨的茶冰乐也纷纷刷屏。
冰杯之后第二个夏季爆款!
喜茶、星巴克卖爆冰沙
继冰杯成为顶流后,各大饮品店的冰沙产品却持续卖火:
最近,喜茶联名吉卜力工作室物语上新,推出焙茶波波冰、抹茶波波冰两款饮品,网友都激动了,“有生之年系列,波波冰终于回归!”
这两款饮品分别采用焙茶、抹茶与真牛乳融合制成绵密的冰沙,前者是温润的焙火气息,香而不涩;后者就像是芝芝抹茶的冰沙版本,回味有淡淡的海苔香。
再加上配套推出的保温袋、杯套、贴纸、冰箱贴等限定周边,大批粉丝激情下单,“一口气炫两杯。”
上个月,沪上阿姨一口气推出3款“茶冰乐”,冰沙打底,以“轻盈茶韵”为卖点,从产品到包装,透出十足的“清凉感”。
专注柠檬茶赛道的柠季,也推出了柠宝冰冰沙系列饮品。
咖啡品牌同样在押注:
星巴克在原版星冰乐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打造出口感更加细腻、绵密的“软雪星冰乐”,以特调厚乳奶浆作为基底,将香草籽融入其中搅打成软冰沙,呈现出如同微微融化的冰淇淋口感。
- 麦咖啡则推出“可以喝的冰镇水果”,东魁杨梅雪冰与妃子笑荔枝雪冰;
- 幸运咖上架了雪球漂浮幸运冰,以冰淇淋、水果冰沙、酸奶为主要元素;
- 比星咖啡的紫苏杨梅、宇治抹茶、冰蓝生椰3款星运冰,也凭借着高颜值俘获一众消费者。
此外,市场上还跑出了一批“冰沙类专门店”。
重庆OONE CCUP,用一款薄荷可可碎冰乐成功圈粉,凭借“特调冰沙”差异化的产品定位,从重庆火到杭州,拿下多个榜一,排队半小时以上是常态。
其负责人透露,目前碎冰系列(特调冰沙)的销售占比在85%左右,单店堂食日销量可达1500+杯。
以绵绵冰、刨冰、雪花冰为主打的井泽冰甜,也在全国开出了近200家门店。
社交平台上,关于冰沙的讨论度也在上升。
井泽冰甜
进入7月,小红书官方发起了“趁热吃冰”话题,鼓励博主们分享“入夏必去的吃冰小店”“等,截至发稿前,相关话题累计浏览量已达到1700万+次。
头部品牌发力、专门店兴起,平台也在关注,冰沙品类迎来新机会了吗?
< class="pgc-img">>为什么今年“冰沙”被大量关注?
在冰淳茶饮海外产品部经理赵明哲看来,冰沙产品的热销,和气候变化有着密切联系。
此前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监测分析表示,今年盛夏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将偏高。
可以说,极端天气催“热”了冰沙市场。
盘点今年热销的冰沙类产品,我发现了几个明显变化:
1、茶雪冰、茶冰乐,强调茶感,打造“冰沙版轻乳茶”
首先是在风味上,相比往年的水果+冰沙、牛奶+冰沙、绿豆+冰沙等经典组合,今年,茶开始在冰沙中“挑大梁”。
不难理解,经过轻乳茶、原叶茶的普遍流行,消费者对茶已经积累了一定认知,开始对冰沙中的茶感有了期待,“以茶制冰”成为品牌们的新选择。
比如,喜茶的抹茶波波冰、焙茶波波冰,沪上阿姨“茶冰乐”系列,宝珠奶酪的正山小种红茶酪;KOI手作店的手作绵茶冰系列等,都在突出茶的存在感。
尤其是喜茶·茶坊的“茶雪冰”系列,竹林见青·茶雪冰和浪淘沙·茶雪冰,分别使用铁观音春茶茶汤、闽东工夫红茶与牛乳混合打成冰沙。“融化后奶香、茶味几乎没有减淡,不似果茶冰沙融化后的水感。”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分享。
将“茶+奶”这一经典组合通过冰沙出品,实现形态和口感直观改变,由此带来新鲜体验,用“冰沙版轻乳茶”形容再合适不过。
2、延长适饮时长,让冰沙不再“转瞬即逝”
其次是延长冰沙的适饮时长,保持更久的稳定形态。
一直以来,冰沙的最佳饮用体验往往只有刚到手的几分钟,融化速度过快,一直是该类产品的痛点。
尤其是外卖场景,“拿到手后冰沙已经所剩无几了,好像花了钱买了一杯转瞬即逝的奶茶。”有网友吐槽。
而星巴克的软雪星冰乐则通过调整配方、工艺,让产品可以在经历外送时间后,也能保持住微微融化的柔软质地与冰爽口感。
3、融入“手作”概念,找到更细致的“咀嚼感”
就在上周,百分茶旗下手作品牌拾柴手作南京店开业,推出了一款区域限定新品——云锦美龄粥,将铁棍山药捣成泥,与糯米、豆浆、鲜牛乳搅打成半冰沙状,形成独特的咀嚼感。
在造型方面,则借助藻蓝蛋白、火龙果等天然色,形成粉蓝相间的挂壁,好似“云锦”一般。
百分茶研发中心负责人杨世忠对此表示,“在色彩之外,冰沙也可以有新的出路,云锦美龄粥就是把糯米作为冰沙的一个引点,让冰沙具有‘弹性’,呈现出更细致的口感,颜色是为了产品有更高的完整度。”
4、运用小众元素,形成味型、视觉的反差
还有部分冰沙新品,则是在大家熟悉的味型中做出差异化。
比如茶话弄的夏梦·熏风和夏梦·珠玉,就是采用马黛茶这一小众茶底,分别和橙子冰沙、葡萄冰沙做搭配。
再如OONE CCUP的经典产品薄荷可可碎冰乐,将天然薄荷汁与特调乳结合制成基底,加入烘焙巧克力豆同冰块一起打碎,薄荷的清香混合着可可碎的颗粒感,黑色与绿色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以此打造产品记忆点。
oone ccup
< class="pgc-img">>一直以来,冰沙产品具有极高的消费认知。
相比冰淇淋,热量普遍更低;相比经典果茶、奶茶,又有差异化口感,消暑降温属性也更加明显。
在此基础上,无论是结合轻乳茶风味,还是嫁接手作元素,都是一次微创新尝试,很容易被市场接受。
这让我联想到近年热销的牛油果酸奶奶昔,就是在经典的“酸奶+水果”组合上,用打冰沙的方式出品,从而快速出圈。
正如赵明哲所说,“消费者购买一杯饮品的目的,不外乎解渴和情绪价值,饮品的出品形式在变,但是‘色香味(颜值、香型、口感)俱全’的产品逻辑不会变。”
想要寻找更多“夏日饮品”灵感,7月17~18日,可以来深圳看看。
日,消费者周先生在网上爆料称,自己在霸王茶姬官方小程序上购买了6杯奶茶外卖到家,结果看订单时发现被商家收取了6元的包装费,包装费按照杯数来累加计费,但实际上6杯奶茶只装了2个包装袋。周先生质疑称,一个包装袋可以装4杯奶茶,但实际上包装费却按照杯数来收,这样很不合理。
有网友称19杯奶茶被收取19元包装费。
澎湃新闻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也有不少消费者反映过霸王茶姬外卖点单的包装费问题。有消费者称,自己此前聚餐时在霸王茶姬小程序上订了19杯奶茶,结账时发现需要支付19元包装费,而实际送到时只有5个包装袋,这让她非常不能理解,“在现场买茶饮包装袋都是免费给的,外卖就收那么多。”网上也有网友认为,霸王茶姬这样默认“按杯收取”包装费,有“打闷包”之嫌。
对此,1月9日,澎湃新闻记者致电霸王茶姬,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称,堂食会赠送包装袋,但小程序外卖点单时收取的“包装费”实际上是保温袋费用,“包装费不是按杯收取的,而是按保温袋收取。我们的保温袋大小不同,价格也不同,单杯保温袋1元、双杯保温袋2元、四杯保温袋4元,所以平摊下来刚好是一元一杯,让大家误以为是按杯收取。”她表示,外卖保温袋收取标准全国都是统一的,也在小程序上进行了价格公示。
霸王茶姬小程序中显示的保温袋收费。
对于消费者质疑19杯奶茶仅使用了5个保温袋,上述工作人员表示,5个应该使用的4杯装大保温袋,如果消费者希望一杯一袋,也可以在下单的时候进行备注。
澎湃新闻记者在霸王茶姬小程序中看到,在“保温袋”一栏中分别标注了单杯保温袋、双杯保温袋、四杯保温袋的价格,杯数不同,保温袋的大小也不同。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卢晓川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项建英
来源:作者: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