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基金报记者 邱德坤
牛奶原奶价格何时见底?如何完成2024年目标?回购、分红能否加大力度?
8月9日下午,伊利股份在参加内蒙古辖区上市公司2024年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以下简称接待日活动)时,针对投资者提出的上述问题予以回应。
业内人士分析,自今年初以来,国内牛奶原奶价格持续下跌,引发行业整体业绩不佳。伊利股份作为业内龙头企业,其对行业的研判和如何应对具有部分参考意义。
下半年,预计牛奶原奶价格同比降幅缩窄
多名投资者在接待日活动上,多次询问伊利股份管理层:“这轮(牛奶)原奶下行周期预计何时见底?”
农业农村部公布2024年5月鲜活农产品供需月报显示,国内原奶供过于求的形势仍在持续,牛奶原奶收购价格已连续27个月同比下降,下降持续时间为2010年以来最长的一次。
伊利股份投资者关系部总经理赵琳称,2024年上半年的奶源供给相对充足,生鲜乳价格同比有所下降。2024年下半年,公司预计随着乳制品消费的进一步好转,牛奶原奶价格同比降幅有望缩窄。
受牛奶原奶价格下行等影响,业内多家企业在2024年上半年利润同比下滑甚至亏损。伊利股份作为行业龙头,2024年第一季度扣非后净利润为37.28亿元,同比增长7.97%。
图为:伊利股份2024年一季报部分财务数据
近期,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透露,2024年牛奶原奶过剩的情况较2023年更为严重。由于牛奶原奶收购价持续下跌,导致奶价和成本出现国家奶牛体系有记录以来的首次倒挂。
伊利股份董事会秘书邱向敏表示,乳品市场短期处于阶段性供给过剩状态,市场消费潜力有待持续被激发,但长期来看全国人均奶类消费量仍远低于全球和亚洲平均水平,预示着乳品市场的消费仍有持续增长的潜力。
2024年目标能否完成?
投资者多次询问伊利股份管理层,公司基于2023年年报制定的2024年经营目标,目前有无信心完成?针对牛奶原奶和消费端价格持续下跌,公司有何举措?
2023年,伊利股份实现营业总收入1261.79亿元、利润总额117.21亿元。公司在2023年年报中提到,根据行业发展情况,2024年计划实现营业总收入1300亿元、利润总额147亿元。
邱向敏表示,伊利股份依托丰富的研发储备不断推出新品,满足消费者对乳制品的多样化需求,并积极拓展非乳业务和国外业务,希望借此能在未来带来更大贡献。
目前,伊利股份在饮用水、牛肉、功能食品、宠物食品四大赛道布局,业务处于商业模式打造过程中。
此外,投资者建议伊利股份与多个知名品牌合作,或者学习国外知名品牌开发巧克力膨化产品,进一步增强其品牌影响力。
邱向敏表示,伊利股份会关注各个行业对牛奶的需求,也会和零售方或品牌方合作共创产品。
回应分红与回购
多名投资者在接待日活动上直接建议:“伊利(股份)加大回购注销力度,加大分红力度!”
4月份,伊利股份推出回购股份方案,计划以自有资金10亿元至20亿元回购股份用于注销减少注册资本,回购价格不超过41.88元/股(含)。
伊利股份证券事务代表赖春玲介绍,截至7月底,公司出资近3亿元(不含交易费用)累计回购了1164.17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0.1829%。
多名投资者会有上述诉求,主要是近年来伊利股份的股价整体处于下行态势。
2021年11月5日至2024年8月9日,伊利股份累计下跌39.22%。截至2024年8月9日收盘,伊利股份的股价为24.19元/股,总市值为1540亿元。
多名投资者还建议伊利股份增加分红频次,包括增加中期分红或一年分红两次到四次。
伊利股份方面未正面回应,仅提及一直积极响应监管层关于进一步健全上市公司常态化分红机制的要求。
2023年,伊利股份的分红率达73.25%。如果包含以现金方式回购股份计入现金分红的金额,公司合计分红金额占归母净利润的比率约80%。邱向敏表示:“未来公司会持续以较高的分红率来回馈股东。”
不过,伊利股份持续高分红和高负债的情况,也令投资者担心是否会对其持续经营造成负面影响。
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末,伊利股份的资产总额为1610亿元,负债总额为981.5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0.95%。
邱向敏表示,公司充分评估了未来现金流和资产情况,在现有分红水平下不会对经营造成影响。未来,公司将合理运用现金分红等方式,与投资者共享发展成果。
编辑:舰长
审核:木鱼
媒体App 8月10日消息,多名投资者在接待日活动上,多次询问伊利股份管理层:“这轮(牛奶)原奶下行周期预计何时见底?”农业农村部公布2024年5月鲜活农产品供需月报显示,国内原奶供过于求的形势仍在持续,牛奶原奶收购价格已连续27个月同比下降,下降持续时间为2010年以来最长的一次。伊利股份投资者关系部总经理赵琳称,2024年上半年的奶源供给相对充足,生鲜乳价格同比有所下降。2024年下半年,公司预计随着乳制品消费的进一步好转,牛奶原奶价格同比降幅有望缩窄。(中国基金报)
入2015年,乳业龙头伊利集团在品质建设方面持续做出注重“沟通”工作的举措。据伊利工作人员透露,该集团在品质方面“沟通”工作将主要围绕消费者和产业链伙伴展开,一方面与消费者真诚互动,将伊利高标准的产品管控理念传递到消费者的心中,同时收集消费者需求不断创新产品品类,另一方面,以伊利“近乎严苛”的品控标准带动产业链合作伙伴,促进整个产业生态圈的品质不断提升。
“当然,和外界的沟通,前提还是打铁仍需自身硬,你必须得有好的品质。”上述工作人员说。他认为,在强调“沟通”的同时,伊利并未忘记精进品质须先从自身做起。
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曾赴伊利视察指导,肯定其品质管控举措的同时,亦要求伊利始终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一年来,我们围绕质量管控、产品创新和奶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并实现从牧场到餐桌全产业链质量可控、可追溯。”伊利集团普遍认为总书记的到来既让乳业人深受鼓舞,也让其感到责任重大。
同年2月,伊利隆重举办万人现场参与的全产业链誓师大会。伊利携手利乐、康美、杜邦、迪士尼等近百家供应商、零售商、经销商和原奶供应商代表及全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同签署了《伊利集团合作伙伴质量宣言》。业内人士评价称,“实际上,这也是伊利站在行业整合者和引领者层面,动员全产业链合作伙伴广泛参与搭建的品质沟通机制。”
此外,对于质量可追溯体系的建设也可视为伊利借提升产品透明度而强化消费者信任度的重要举措。去年6月,伊利全程质量可追溯体系顺利对接国家平台后,消费者即可通过智能手机、平台网站,除了能看到伊利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生产日期、批次、生产者、生产许可证、配料表等信息外,还能查看奶粉诚信评价、消费者指南信息、质检报告等与选购息息相关的信息。“消费者据此购买时会更有针对性,也更为放心。”
同年11月,伊利集团液态奶、奶粉、酸奶、冷饮事业部全部通过FSSC22000食品安全体系认证,成为中国第一家全线产品通过此全球性食品安全管理标准体系认证的乳品企业。
在伊利看来,品质不是自上而下的口号,而是每一位消费者的亲身感受和见证。因而,从2005年延续至今,伊利面向全国消费者举办了大规模的参观工厂活动。截至2014年底,其全国工厂共计接待的消费者参观人数接近80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