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扩张一时爽,但后期面对庞大的加盟店规模,如何做到管理不掉链子,多次“踩坑”的陈赫,可能真的需要再上点心了。
|作者:王喆宁
|编辑:咖喱
原本开开心心去吃火锅,却被店里“塌了”的房顶砸伤,这种“锅从天降”的倒霉事,相信谁都不想碰到。
可看似几率很小的事情,前不久就发生在陈赫开的连锁火锅店——贤合庄。
3月11日,李女士和她丈夫在杭州一家贤合庄吃火锅,却被“天降”的一块吊顶砸到头部和胳膊,丈夫也因滚烫的锅底溅到脸上被烫伤。
此次事故被曝出来已经是一个月后,依旧引发了网友的一波质疑。有人在评论里称,吃饭吃着吃着,天花板掉落,“太吓人了”;一些人表示“菜品味道还行,但价格太贵了”,需要和安全问题一起整改;也有人称,这次出了安全问题,“不会再去吃了”。
4月11日,贤合庄在官方微博发布了致歉声明,表示已和顾客达成和解,将全面排查安全隐患。
自己的店面出了这么大事,老板陈赫肯定脱不了干系。他当晚转发官方微博,向顾客深表歉意,并表示安全问题绝不姑息。
这不是贤合庄第一次出事了,之前锅底爆炸、锅内吃出异物的新闻也曾被媒体曝光过,但这些都不妨碍贤合庄的强势扩张速度。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目前全国的贤合庄门店已近800家。
《环球人物》记者日前采访到部分贤合庄的食客,得到的反馈大多围绕“菜量少”“性价比不高”“排长队”“菜品没有特色”等问题,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抱着“追星”的目的去吃饭,自然对菜品要求也没有过多期待。
明星开店正在成为一种风潮,不论是店铺影响力还是口碑,都可以借着明星老板的粉丝号召力水涨船高。但同时,笼罩在明星光环下的这些店铺,要么一味追求赚快钱,忽视了层出不穷的管理问题;要么因为明星效应,使得针对店面的每一次投诉都被公众无限放大,反而限制了发展。
吃的是饭,还是明星效应?
2020年8月18日,抖音上流传了一段视频:消费者在贤合庄火锅内吃出异物。此视频一出,迅速登上热搜榜。
单从视频中看不出事件具体发生在贤合庄哪一家店铺,但仍引发了众多网友对贤合庄食品安全的忧虑;也有一些网友认为,视频看起来像是故意带了道具拍摄的,可能是恶意诬陷,应该保持中立态度。
当日,贤合庄发布声明称,该视频是部分团队和个人采用编辑、摆拍视频和图片的方式,对贤合庄卤味火锅店品牌进行污蔑、中伤。公司内部调查发现,发布的内容为虚假信息,完全是恶意杜撰。声明还同时表示,贤合庄将不断提高菜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建议艺术创作实事求是,对胡编乱造者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一次不大不小的风波随着官方辟谣暂时平息,可仅仅几天后,贤合庄真的“出事”了。
2020年8月30日,一位网友在长春的贤合庄火锅新天地购物公园店用餐时,锅底发生了爆炸,导致手部、脸部被烫伤。最终,门店经理提出了赔偿1000元的解决方案。
就在锅底爆炸发生半年后,贤合庄的就餐环境再次出现问题。
在这次天花板掉落事件中,李女士称,他们刚点完菜坐下来,汤锅已经摆上来了,还没来得及吃,天花板就掉了下来,砸在李女士身上和热锅上,她的头部和手都受伤了,丈夫也被烫出了水泡。
事后,李女士和丈夫向店家索赔30万元,理由是两人伤得很重,尤其是丈夫脸部被烫伤了,后续治疗疗程漫长。这一索赔要求遭到了店家的拒绝。
经过多次协商,李女士将赔偿金额降低到8万元,仍然被拒绝。老板认为赔偿数额过高,同时表示只愿意赔偿4万元,其中1万元为医药费,另外3万元为额外赔偿。
从官微通报中可以看出,双方最终达成了和解,具体赔偿金额没有透露。
·涉事贤合庄门店天花板砸下来后,桌面一片狼藉。
事情发生后,老板陈赫立即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同时,贤合庄的菜品、服务、环境又一次引发网友热议。
《环球人物》记者采访了几位曾去过贤合庄吃饭的食客,虽然一些人表示卤味还不错,可以尝试,但更多的评价却是“菜品量少价格又贵”。有食客称,一盘菜往往只有三四片的量,虽然只是个位数的价格,看起来十分便宜,但是想吃饱,一样菜是不可能只点一盘的,最后算下来价格并不便宜。
·记者询问部分食客用餐体验后得到的答复。
还有食客表示,自己曾去家门口的贤合庄吃饭,结果吃饭过程中停了3次电。另外,也有人对就餐环境稍显不满,认为贤合庄内部装修比较简易,木质凳子,桌子间的间隔比较小,显得拥挤。
记者在大众点评上查看贤合庄相关评价,发现评分参差不齐,整体保持在3点多到4点多之间(满分5分)。
评论中,有客户关注的只是明星效应,“是不是陈赫那家店?会偶遇明星吗”;有人表示,排队那么久,菜品吃起来却不是很值;一些人晒图,并且评价“味道中规中矩,没找到特色菜”;也有部分网友吐槽了服务质量,称入座后,服务员让扫码下单,点菜结束后也没有核对账单,想要餐巾纸,叫了好几次服务员却没有人理,“根本没有服务意识”。
虽然其中也不乏部分好评,表示味道不错,环境干净整洁,但从评分和整体评价来看,许多地方仍有待改进。
·大众点评上贤合庄北京几家店铺的评分集中在4分左右。
依靠网红小视频“起死回生”
提起陈赫,大家首先就会想到《爱情公寓》里那个“贱兮兮”的曾小贤。近几年,陈赫除了拍电视剧外,更多地出现在《奔跑吧兄弟》这类综艺中,前段时间还出演了电影《你好,李焕英》,可以说是几乎从未脱离大众视野。
明星成名以后发展副业再平常不过。陈赫在2015年5月就与主持人朱桢、歌手叶一茜成立了福建省贤合庄餐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并且在福州开了第一家贤合庄火锅店。
2020年8月1日,李晨和沙溢宣布成为贤合庄明星合伙人。据工商资料显示,2021年1月5日,贤合庄发生过一次工商变更,叶一茜退出该公司。
目前贤合庄官网上挂着陈赫、李晨、朱桢三人的大幅海报,品牌介绍中表示:三人以“贤”为本,以“合”为贵,以“庄”会友,以贤合庄汇聚火锅与卤味。
如今贤合庄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了近800家分店,创下了火锅类目加盟品牌的新纪录。但最初刚开业时,“明星店”的噱头并没有掀起多大浪花,在开店两年后,贤合庄才有了第二家分店。
贤合庄真正“火爆”起来,应该从2020年“陈赫请人吃火锅”的相关视频突然在各大视频平台热播算起。
各种与贤合庄有关的小视频中,除了陈赫自己在火锅店吃火锅外,他总在其他网红吃贤合庄火锅时“突然”出现。视频中的他十分热情,给足了网红和朋友排面,也变相给自己店铺带了一波货。
不得不说,这波明星效应的宣传效果很好。不少网友最初就是抱着“万一能偶遇陈赫”的心态,选择去贤合庄吃饭的。
·贤合庄某家店门口排队的“盛况”。
虽然陈赫是老板,但这些年他很少参与到餐饮的实际管理中。
自从2015年开店,贤合庄一度经营不善面临倒闭风险。2019年底,贤合庄与四川至膳餐饮集团达成合作后,由后者负责品牌运营、招商以及供应链管理,才得以起死回生。
陈赫之所以能够在2019年到2020年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就将门店开到全国各地,也是依靠加盟的商业模式。
他凭借名气引流,吸引了一批加盟者,光加盟费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据消息称,在北京加盟一家贤合庄火锅店,不算房租、人员工资、食材,仅初始费用就在200万元以上。
多数顾客因为“网红店”的名气想去一试,再加上陈赫自带的粉丝流量,很快让贤合庄“出圈”。不过店火是非多,接二连三被曝光的食品安全和就餐环境问题,无疑给品牌口碑造成不小打击。
只管前期引流,后期“甩手掌柜”?
除了开火锅店,陈赫也涉足了其他副业。
2015年初,他创立了一家自有品牌Tianc Brand,并在淘宝上开设店铺,专卖年轻人的潮流服饰,如今店铺粉丝已达129万。
·Tianc Brand 店铺宣传照
相比运营服装品牌,开火锅店的难度着实不小,不仅需要注意店铺环境、菜品口味、性价比,关键是食品安全问题,稍有不慎对店铺就是严重打击。
明星凭借自身流量开饭店,看似赚钱,实则像是高空走钢丝,容不得半点“瑕疵”和三心二意。
曾经黄晓明、李冰冰、任泉、黄渤、何炅、井柏然6人合伙投资的火锅餐饮连锁店“热辣壹号”,就因为经营管理问题相继闭店,后续处理储值卡余额退款也不了了之,遭到不少网友吐槽。
除此之外,由歌手薛之谦和朋友共同投资的串串香“上上谦火锅”,去年因为店铺内使用的热水杯和调料碗分别检出大肠菌群,被行政处罚;包贝尔的火锅店“辣庄”因为“用牛血兑水冒充鸭血”上了新闻;郑恺的火锅店“火凤祥”被指抄袭登上热搜......
“明星店”层出不穷的问题,让慕名前去的顾客和粉丝无法放心。
实际上多数明星开饭店,都选择和陈赫相同的运营模式。他们一般只负责前期的引流和宣传,利用自己的人气和人脉吸引顾客,开拓市场。
明星们因为无暇顾及具体运营,后期会选择与不同的餐饮公司合作,让其代为管理。再加上不少加盟者加盟后,想要快速捞回成本,自然导致店铺环境参差不齐,菜品质量也难以跟上。
在餐饮行业,想要长久地维持一家店铺、吸引回头客,口味和安全应当被放在第一位。比如这次贤合庄事件发生后,在安全问题之外,网友也提出了对菜品和价格的质疑。
对于众多火爆的明星店来说,明星效应似乎成了一把双刃剑,带去了流量,也带去了更多关注度和批评空间。同时,如果明星出现口碑滑坡,可能直接成为店铺发展的“死穴”。
店铺扩张一时爽,但后期面对庞大的加盟店规模,如何做到管理不掉链子,多次“踩坑”的陈赫,以及其他热衷搞副业的明星们,可能真的需要再上点心了。
日,有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其突然发现贤合庄卤味火锅(下称“贤合庄”)广州的门店已经全部关闭。
大众点评网站信息显示,目前广州市场收录的贤合庄仅剩百信广州店一家,并且该店处于歇业/关闭状态,南都湾财社记者致电商场运营方核实到,这家门店确实已经关闭。
根据贤合庄广州加盟商此前提供给南都湾财社的数据,贤合庄在广州曾经至少有19家门店。对此,5月9日,贤合庄总部相关负责人向南都湾财社记者确认,贤合庄广州的门店已经全部关闭,“去年合同就全部解约处理完了。”
除了广州市场外,贤合庄在全国的门店大幅收缩,根据贤合庄总部提供给南都湾财社的数据,在最高峰时,贤合庄在全国门店数量达到788家。根据窄门餐眼,截至2023年5月9日,贤合庄的门店仅剩262家。
全国门店数量腰斩,广州门店全部关闭
贤合庄卤味火锅是由演员陈赫、主持人朱桢、歌手叶一茜一手创立的品牌,首个门店于2015年5月在陈赫家乡福建福州开业。
(图片来源:贤合庄官方微博)
起步之初,陈赫、朱桢、叶一茜曾多次为贤合庄站台、吆喝,但是在直营模式下其门店数量增长缓慢,直到2019年,贤合庄引入擅于操盘明星餐饮项目的四川至膳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四川至膳”),才开始通过加盟快速扩张。贤合庄实际运营主体则是四川至膳旗下的成都市贤合庄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成都贤合庄)。
四川至膳负责招商、运营,陈赫则多次到贤合庄站台,利用明星效应引流。贤合庄还曾获得徐峥、黄渤、李宇春、高圆圆、郑恺等一众明星的吆喝和打气。根据贤合庄总部此前提供给南都湾财社的数据,在最高峰时,贤合庄在全国门店数量达到788家。
不过,去年5月,多位贤合庄加盟商因巨额亏损到贤合庄成都总部维权,彼时,贤合庄全国的门店数量就开始大幅缩减。截至2022年6月,窄门餐眼数据显示,贤合庄的门店缩减至526家。而到了今年5月9日,贤合庄在全国的门店总数已经缩减至262家,这等于不到一年时间,贤合庄的门店数量腰斩。
根据贤合庄广州加盟商此前提供给南都湾财社的数据,贤合庄在广州曾经至少有19家门店,包括正佳店、岗顶店、上社店、喜悦天地店、富力海珠城店等等。不过,大众点评网站显示,目前该网站收录的贤合庄门店仅剩百信广场店一家,并且该店处于关闭状态。对此,四川至膳品牌合伙人李锐向南都湾财社记者确认,贤合庄广州门店已经全部关闭,“去年合同就全部解约处理完了。”至于关店原因,李锐则表示不太清楚。
除了广州市场外,目前贤合庄在广东还有门店10家,分布在东莞、揭阳、惠州、深圳、湛江、潮州。而针对贤合庄全国门店为何出现大幅缩减,李锐则以“这些问题还是来成都当面采访”为由,婉拒了南都湾财社记者的采访。
陈赫退股曾引发争议,贤合庄运营方被起诉
贤合庄是明星陈赫创立的火锅品牌,不过,去年5月,陈赫因退股贤合庄曾引发巨大争议。
贤合庄火锅品牌原本归属福建省贤合庄餐饮有限公司(下称“福建贤合庄”)所有,大股东为福建贤合庄品牌管理合伙企业(下称“贤合庄合伙”),其中,陈赫为“贤合庄合伙”的第一大股东,第二股东为主持人朱桢。2022年5月12日,“贤合庄合伙”从福建贤合庄股东行列退出,这也意味着,陈赫不再持股福建贤合庄。
当时,多位贤合庄加盟商因巨额亏损曾到贤合庄成都总部维权,创始人陈赫的退出也引起了舆论哗然。对此,贤合庄发布澄清公告称,福建贤合庄自2019年起已经不再直接经营贤合庄品牌,后者的主营方向已经调整为对外投资,贤合庄的运营主体为成都贤合庄,而陈赫本来就不是成都贤合庄的股东。
6月11日,陈赫发表声明称,“对于贤合庄品牌,我会始终保持创始人的身份和所有门店的加盟商携手共进,永远跟大家在一起。同时,针对这些网上的质疑,我已主动向有关部门说明情况,欢迎各级主管部门与广大群众对我个人和贤合庄品牌进行监督。”
不过,从目前的股权关系看,陈赫并未直接或间接持有福建贤合庄、成都贤合庄或四川至膳的股份。
根据南都湾财社此前报道,多地加盟商透露,其在加盟贤合庄后出现巨额亏损。加盟商王格于2020年7月在河北邢台开了一家贤合庄火锅店,直到2022年6月,其投资的300万元只赚回了100万元。5月9日,王格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他已经起诉了贤合庄在华北的代理商,希望能退回加盟费,目前案件尚未开庭审理。
与此同时,根据裁判文书网,因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来自河南商丘的一名加盟商和来自江苏无锡的一名加盟商同样将贤合庄的区域代理商告上法庭,该加盟商认为贤合庄不具备特许经营资质,请求判决双方签订的合同无效、退还加盟费等,不过从审理的情况来看,法院认为贤合庄具备特许经营资质,并未支持该加盟商的诉求。此前,四川至膳品牌合伙人李锐曾向南都湾财社记者透露,2022年4月,成都贤合庄已经取得了特许经营的备案了。
此外,天眼查显示,因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成都贤合庄被多个自然人告上法庭,涉及上海、常州等区域。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詹丹晴
< class="pgc-img">>日傍晚,贤合庄卤味火锅微博发布声明称:近日,部分媒体、微博和抖音号发布了“贤合庄总部关停加盟商们惨了”、“国内多家贤合庄倒闭注销”、“福州所有门店全关张”等不实信息。该类信息纯属虚假捏造。截至2021年6月9日,贤合庄全国区域的已开业门店均在正常运转。 就“福州所有门店全关张”一事,贤合庄表示:自从2019年贤合庄品牌全新升级之后,福州地区仅开出一家贤合庄,近期因为疫情、地理位置和经营管理等多方面原因决定闭店,并准备另择新址开店。整个福建省内,其余的贤合庄门店均在正常运转。 据媒体此前报道,近期国内多家贤合庄火锅店变更企业状态,由存续变更为注销。有资料显示,目前有关贤合庄餐饮店已有30家注销。据悉,该品牌由陈赫、叶一茜、朱桢等名人共同投资成立,品牌于2015年正式运营。(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