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玺 通讯员 程志会
在建筑用工较多的天津市滨海新区,水猫工匠平台找准了超龄农民工的就业痛点应运而生。目前,该平台已有上千家招工企业入驻,每年为6000多名超龄农民工找到工作,每年为他们实现就业收入数亿元。
5月5日一早,天刚蒙蒙亮,60岁的秦学岭和6名工友一起,坐着水猫工匠(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专车,来到中建八局华北分公司万达项目工地,开始了一天的保洁工作。这是秦师傅从建筑工转型之后从事的工作之一。
工作人员为超龄农民工介绍网络平台用工情况。程志会 摄
“为了拓展超龄农民工的就业渠道,我们研发成立水猫工匠招工找活互联网平台(以下简称水猫工匠平台),并通过公司管理的滨城灵活就业服务中心,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超龄农民工实现转型就业。”水猫工匠平台创始人杨志勇说。
屏对屏,线上接“好活儿”
目前,上海、天津等全国多地出台规定,对建筑施工行业超龄农民工进行用工规范。“禁止60周岁以上男性及50周岁以上女性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施工作业”,政策的出台让很多超龄农民工失去了就业机会。
在建筑用工较多的天津市滨海新区,水猫工匠平台正是找准了超龄农民工的就业痛点并为此而设立的,平台可以为超龄农民工提供数量众多的工作信息和就业机会。
秦学岭原本是天津森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一名水电工,两年前因为年龄原因离开工地之后,就开始在水猫工匠平台注册接单。
“平台上发布的活儿特别多。有一次我接了个修水龙头的活儿,一个小时就干完了,给了我100元工钱。还有一次,客户家的电表总是跳闸,我上门后很快就找到原因,在他家厨房安了个插座,100元又到手了。”说起网上接到的订单,秦师傅如数家珍。
最让他开心的是,每次干完活儿都是现金结账,不像在建筑工地一个月才能领到工资,甚至得等到年底。“孩子们急用钱的时候,我随时都能拿出来。”他说,每个月七八千元的收入让自己有了底气。
61岁的侯师傅也是平台的受益者。不同于在建筑工地干小工,他在平台经常接到一些保洁、绿化养护的活儿。“这些活儿不像在建筑工地那么危险,每个月有几千元收入,我挺满足的。”他告诉记者。
超龄农民工口中的这些“好活儿”,背后是水猫工匠平台工作人员辛苦的付出。他们不等不靠主动出击,走访天津市各大用工企业,及时收集用工需求,每天与企业对接用工信息,第一时间在平台上免费发布。
据了解,该平台目前已有上千家招工企业入驻,成立3年来每年为6000多名超龄农民工找到工作,每年为他们实现就业收入数亿元。
面对面,大市场实现灵活就业
“前几天,我在大市场找到一个活儿,给一家业主镶瓷砖,一天400元呢,干了6天,挣了2400元。”张清法说。
张清法所说的大市场指的是天津市滨城灵活就业服务中心,其前身是零散务工人员劳务市场。
据张师傅说,他18岁就出来当建筑工了,干了半辈子,抹灰、砌墙、镶砖这些活儿他都会。从工地下来之后,他就在大市场里接活儿,时间上比较自由,每个月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歇两天。
“辛苦点儿的话,一个月大概有1万元收入,跟以前在建筑工地上的收入差不多。我打算趁着还有力气再多干两年,多存些钱就回湖北老家养老。”张清法说。
来自河北邯郸的连师傅,从天津市森易源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离开后,也经常到大市场里找活儿干。“工作人员特别热心,帮着我们联系工作。我目前在万达广场项目干些零工,每天能有200多元收入。”他告诉记者。
“我们采取‘请进来’的模式,将更多的用工企业请进服务中心劳务市场,通过线下点对点、面对面直接招人的方式,让更多超龄农民工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工作。”滨城灵活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薛贵利说。
据了解,该中心还与近60家物业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每年仅为天津市金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一家就推荐150余名超龄农民工从事保安、保洁等工作,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免费服务,真心帮助
在不遗余力为超龄农民工提供工作岗位的同时,水猫工匠(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还通过免费学习、免费培训、免费提供经营场地等,提高他们的素质、技能,拓宽就业渠道。
“大部分超龄农民工文化层次和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我们就在水猫工匠平台上开设了线上免费学习课程,比如电工课、焊工课,通过小视频让他们掌握基本操作,还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 薛贵利说。
公司还为超龄农民工秦俊云免费提供了400平方米的经营场地,支持他转岗创业带动就业。
“除了经营场地免费,水电费也免除了,现在我每个月营业额达到七八万元,带动了不少农民工就业,自己每月也有大约1万元收入。”天津食皇餐饮有限公司的秦俊云说。
对于常年在外打拼的农民工来说,苦点累点不怕,最怕的就是干完活儿拿不到工资,更怕干活儿的时候受工伤。
为了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水猫工匠平台开设了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还在服务中心开设了咨询窗口,每周定期邀请律师现场为农民工答疑解惑,帮助他们维权,让他们安心干活儿。
滨城灵活就业服务中心是超龄农民工的第二个家。自从服务中心开业之后,他们再不用像以前那样在桥底下、马路边等活儿了,也不再担心刮风下雨无处可躲了。
“服务中心可好了,有热水喝”“有桌椅板凳,可以休息”“还给我们免费发工具包、米面油和饮料”……在采访现场,超龄农民工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告诉记者。
不久前,来自黑龙江的超龄农民工宋端江在等活儿的时候突发脑溢血,被老乡送到医院。服务中心得知后,给他送去了2000元慰问金。看到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躺在病床上的老宋就像见到亲人一样,拉着他们的手久久不肯松开。
“等老宋身体完全康复了,我们会帮他联系保安的工作,让他有份稳定的收入,安心在天津工作。”薛贵利表示。
超龄农民工找工作,这个平台是认真的
上千家招工企业入驻水猫工匠平台,一年6000多人在此找到工作
工作人员为超龄农民工介绍网络平台用工情况。程志会 摄
阅读提示
在建筑用工较多的天津市滨海新区,水猫工匠平台找准了超龄农民工的就业痛点应运而生。目前,该平台已有上千家招工企业入驻,每年为6000多名超龄农民工找到工作,每年为他们实现就业收入数亿元。
5月5日一早,天刚蒙蒙亮,60岁的秦学岭和6名工友一起,坐着水猫工匠(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专车,来到中建八局华北分公司万达项目工地,开始了一天的保洁工作。这是秦师傅从建筑工转型之后从事的工作之一。
“为了拓展超龄农民工的就业渠道,我们研发成立水猫工匠招工找活互联网平台(以下简称水猫工匠平台),并通过公司管理的滨城灵活就业服务中心,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超龄农民工实现转型就业。”水猫工匠平台创始人杨志勇说。
屏对屏,线上接“好活儿”
目前,上海、天津等全国多地出台规定,对建筑施工行业超龄农民工进行用工规范。“禁止60周岁以上男性及50周岁以上女性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施工作业”,政策的出台让很多超龄农民工失去了就业机会。
在建筑用工较多的天津市滨海新区,水猫工匠平台正是找准了超龄农民工的就业痛点并为此而设立的,平台可以为超龄农民工提供数量众多的工作信息和就业机会。
秦学岭原本是天津森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一名水电工,两年前因为年龄原因离开工地之后,就开始在水猫工匠平台注册接单。
“平台上发布的活儿特别多。有一次我接了个修水龙头的活儿,一个小时就干完了,给了我100元工钱。还有一次,客户家的电表总是跳闸,我上门后很快就找到原因,在他家厨房安了个插座,100元又到手了。”说起网上接到的订单,秦师傅如数家珍。
最让他开心的是,每次干完活儿都是现金结账,不像在建筑工地一个月才能领到工资,甚至得等到年底。“孩子们急用钱的时候,我随时都能拿出来。”他说,每个月七八千元的收入让自己有了底气。
61岁的侯师傅也是平台的受益者。不同于在建筑工地干小工,他在平台经常接到一些保洁、绿化养护的活儿。“这些活儿不像在建筑工地那么危险,每个月有几千元收入,我挺满足的。”他告诉记者。
超龄农民工口中的这些“好活儿”,背后是水猫工匠平台工作人员辛苦的付出。他们不等不靠主动出击,走访天津市各大用工企业,及时收集用工需求,每天与企业对接用工信息,第一时间在平台上免费发布。
据了解,该平台目前已有上千家招工企业入驻,成立3年来每年为6000多名超龄农民工找到工作,每年为他们实现就业收入数亿元。
面对面,大市场实现灵活就业
“前几天,我在大市场找到一个活儿,给一家业主镶瓷砖,一天400元呢,干了6天,挣了2400元。”张清法说。
张清法所说的大市场指的是天津市滨城灵活就业服务中心,其前身是零散务工人员劳务市场。
据张师傅说,他18岁就出来当建筑工了,干了半辈子,抹灰、砌墙、镶砖这些活儿他都会。从工地下来之后,他就在大市场里接活儿,时间上比较自由,每个月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歇两天。
“辛苦点儿的话,一个月大概有1万元收入,跟以前在建筑工地上的收入差不多。我打算趁着还有力气再多干两年,多存些钱就回湖北老家养老。”张清法说。
来自河北邯郸的连师傅,从天津市森易源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离开后,也经常到大市场里找活儿干。“工作人员特别热心,帮着我们联系工作。我目前在万达广场项目干些零工,每天能有200多元收入。”他告诉记者。
“我们采取‘请进来’的模式,将更多的用工企业请进服务中心劳务市场,通过线下点对点、面对面直接招人的方式,让更多超龄农民工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工作。”滨城灵活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薛贵利说。
据了解,该中心还与近60家物业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每年仅为天津市金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一家就推荐150余名超龄农民工从事保安、保洁等工作,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免费服务,真心帮助
在不遗余力为超龄农民工提供工作岗位的同时,水猫工匠(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还通过免费学习、免费培训、免费提供经营场地等,提高他们的素质、技能,拓宽就业渠道。
“大部分超龄农民工文化层次和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我们就在水猫工匠平台上开设了线上免费学习课程,比如电工课、焊工课,通过小视频让他们掌握基本操作,还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 薛贵利说。
公司还为超龄农民工秦俊云免费提供了400平方米的经营场地,支持他转岗创业带动就业。
“除了经营场地免费,水电费也免除了,现在我每个月营业额达到七八万元,带动了不少农民工就业,自己每月也有大约1万元收入。”天津食皇餐饮有限公司的秦俊云说。
对于常年在外打拼的农民工来说,苦点累点不怕,最怕的就是干完活儿拿不到工资,更怕干活儿的时候受工伤。
为了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水猫工匠平台开设了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还在服务中心开设了咨询窗口,每周定期邀请律师现场为农民工答疑解惑,帮助他们维权,让他们安心干活儿。
滨城灵活就业服务中心是超龄农民工的第二个家。自从服务中心开业之后,他们再不用像以前那样在桥底下、马路边等活儿了,也不再担心刮风下雨无处可躲了。
“服务中心可好了,有热水喝”“有桌椅板凳,可以休息”“还给我们免费发工具包、米面油和饮料”……在采访现场,超龄农民工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告诉记者。
不久前,来自黑龙江的超龄农民工宋端江在等活儿的时候突发脑溢血,被老乡送到医院。服务中心得知后,给他送去了2000元慰问金。看到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躺在病床上的老宋就像见到亲人一样,拉着他们的手久久不肯松开。
“等老宋身体完全康复了,我们会帮他联系保安的工作,让他有份稳定的收入,安心在天津工作。”薛贵利表示。(记者 张玺 通讯员 程志会)
来源:工人日报
都讯 记者冯芸清 素有广式“腊味之王”美誉的皇上皇要从传统零售向“餐饮+会员”转型。11月30日,皇上皇首家品牌餐饮店“皇上皇·有料局”在广州IFC国金天地正式开业。
皇上皇首家品牌餐饮店“皇上皇·有料局”开业。皇上皇集团供图。
满足年轻人餐饮消费的新需求
在粤语中“有料”通常指大有来头、有实力,只有真材实料,方可称为“有料”,取名“皇上皇·有料局”意为选材有料、工艺有料、出品有料。
据悉,门店主推的广式烧卤、腊味煲仔饭、西式肉料等系列菜品均来自皇上皇自家产品,采用全自动智能数码技术和传统广式烧腊制作工艺,现场选取上乘的腊肠、腊肉、腊鸭、鸭肝肠、牛肉、排骨、鱼干、花腩肉等食材任意搭配,用传统砂锅煲仔现煮12分钟即可吃到一煲热气腾腾、香喷喷的地道广东味的煲仔饭。无论从原材料挑选、制作时间控制还是菜品自由搭配,都为满足年轻人、白领们的需求。
皇上皇有料局国金店店长刘诗芳表示,店内产品均由中央厨房统一完成备料、选料、调理、腌制等集约化工序,菜品半成品和调料一起经由自有运输队伍配送到店,在店进行现烧、现煮、现售,售完即止。
此外,店内还设有零售区,食客们在用餐之余,还可直接购买皇上皇的零售产品。开业活动期间随机抽取顾客赠送“惊喜盲盒”礼箱,微信小程序注册皇上皇·有料局”会员和“皇上皇family”会员有更多专享优惠,更会推出消费满一定数额送烧乳猪等活动。
门店主推的广式烧卤、腊味煲仔饭、西式肉料等系列菜品均来自皇上皇自家产品。皇上皇集团供图。
“我们的产品原来一直是传统零售,年轻人接触的不多,但是进入新赛道后,我们以餐饮门店的形式把产品带到大家身边,让年轻人不仅能接触到,而且能吃到,还方便分享,可以跟好友们一起过来吃。”刘诗芳说。
持续为老字号焕新注入新活力
始创于1940年的皇上皇是全国首批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式腊味制作技艺传承企业,广式腊味产销量全国第一,经营业绩已连续多年实现双位数增长,超过同行业平均水平。今年也是皇上皇集团加入越秀集团、融入越秀风行食品集团“3+3”产业布局的重要一年。
两个月前,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振兴市属国有企业老字号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老字号企业从封闭式经营走向开放式经营。在统一标准、统一品牌传播前提下,采用连锁经营、特许经营模式,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加快从单店经营、一地经营走向区域经营和全国经营,有条件的鼓励“走出去”跨境经营。
在选择菜品时,顾客既可以选择“超有料”套餐,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心搭配。皇上皇集团供图。
在此背景下,皇上皇加速进入新赛道,探索由传统生产零售向“餐饮+会员”模式的转型。而在此前,皇上皇已有多次创新老字号玩法的尝试,例如,通过打造80周年文化馆,呈现国潮与美食文化盛宴;与首个非遗街区永庆坊以及广州大剧院等艺术IP合作,融合赛博朋克风、电音、rap等潮流元素打造复古潮流派对;首创“腊肠咖啡”,利用产品体验互补性,打破消费者固有思维,创造传统食品的时尚新吃法等等。
据悉,皇上皇下一步将陆续把旗下直营店升级为“餐饮+会员”模式,广东省内将以中央厨房+烧卤腊餐饮模式开设烧卤腊专门店,而面向全国则以广式煲仔饭餐饮店模式进行突破。未来,皇上皇还会结合多样化食用场景(包括一人食、休闲/社交场景等),与美食垂直类平台、餐饮品牌、厨具家电品牌、相关食品品牌等联合推出更丰富的餐饮体验,同时建立私域,增强与粉丝之间的趣味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