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6日,Choice数据显示,南向资金截至9月5日持有大家乐集团835.41万股,持股市值6892.13万港元,较上个交易日增加47.03万港元,持股数量占发行股的1.43%。
截至5日收盘,大家乐集团当日上涨0.86%,收盘价报8.25港元。
大事提醒
2024年9月5日,2023年度末期每股派港币0.42元,除权除息日2024-09-10,派息日2024-09-24。
本文源自金融界
入炎炎夏日的尾声,我乐家居迎来了19岁的生日,这个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原创设计”为初心的高端定制家居品牌,一直在创新品牌营销模式,带给消费者更好的消费体验。
从自制首个品牌综艺“24h深呼吸挑战真人秀”, 到“828明星店长定制节”邀请明星担任一日店长;从产品深度植入明星新家掀起全网“复刻高圆圆新家”热潮,再到在艺术馆举办“解构高级感”品牌AI发布会……我乐家居每一次创新都在积极与目标用户沟通,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好感度,更为整个家居行业的品牌塑造树立了典范。
今年,我乐家居又将如何解锁新的周年庆营销方式,增强与用户的情感连结?
重新演绎胡兵「真情告白」 开启品牌周年庆营销新篇章
自今年3月我乐家居携手中国时尚界领军人物「胡兵」,用一场特别的直播活动让万千用户“把好品位带回家”以来,大家便很期待二者的再次合作。值此品牌19周年之际,我乐家居再次携手品牌时尚体验官「胡兵」,以品牌的视角全新演绎胡兵曾出演的影视经典《真情告白》,引发了一波复古回忆杀,正式拉开了本次周年庆营销序幕。
这段故事从一对职场男女开始,由初识的误会与冲突,逐步发展为默契十足的工作伙伴,最终在我乐家居19周年广告片的拍摄现场,男主角在紧急救场的过程中顿悟自己对女主角的深情,并勇敢告白。这一情节设计,不仅是对《真情告白》经典桥段的致敬,更是对我乐家居与19年并肩同行的130万精英客户的深情告白。
我乐家居这部新意十足的周年庆TVC,不仅展现了年轻白领群体对高品质生活的热烈追求与美好向往,更凸显了品牌自身以原创设计为灵魂,不断为消费者的家居空间注入独特审美与个性化品位的承诺与实力。
本次重新演绎的前身原作《真情告白》主角胡兵,与我乐家居的品牌内核不谋而合。这位中国时尚界的常青树,以其不懈的追求与卓越的品位,受到业内外认可,已经是中国时尚领域的标志性人物。而我乐家居同样将「原创设计」视为品牌的核心驱动力,坚持打造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原创定制家居产品。19年以来,我乐家居始终保持着对创新的执着追求,以一系列经典之作赢得了万千精英用户的认可,已经成为定制行业高端原创设计的标杆。
如今,高端定制icon「我乐家居」与时尚icon「胡兵」强强联合,让当下重视家居设计以及生活品质的前锋消费者形成强烈的品牌认同,击穿传播圈层。
新品登陆「胡兵」专场直播 与全球顶级奢侈品牌同台
19周年不仅是我乐家居品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产品矩阵不断丰满壮大的一年。今年我乐家居不仅跨界法国奢侈品设计师Thomas.V和Lee Le Prunennec,推出联名款克拉、未莱,更领先推出适配顶级豪宅的高端线产品高定木作系列,包括崇溯2046、罗西、璞艺等,每一款都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创新与突破,极具划时代意义,其中崇溯2046系列,站在未来的角度打造年轻人理想的新中式居所,创新了传统中式风格;而其他系列,则各具特色,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元化选择。
周年庆活动期间,我乐家居便携一系列高端新品登陆「胡兵抖音直播间」,与全球顶级奢侈品牌同台,为用户打开高端生活更多想象。同时我乐家居在胡兵直播间带来了19周年尊享福利——"45800真整家套餐"。该套餐秉承一体化设计理念,让消费者一站式配齐全屋定制柜类、8件高配家具,同时此套餐设计巧妙融合了高度的灵活配置与丰富选择空间,就连成品也花色可选和尺寸可选的独特优势全方位满足了用户个性化需求。
更令消费者安心的是我乐家居此次19周年套餐活动全面践行透明消费原则,所有配置均为业界顶尖品质的正品,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隐形消费、以次充好或尾货打包行为。这种“0套路、无增项”的真回馈套餐打破行业乱象,让每一位消费者真正实现一个套餐拎包入住的高端家居定制体验。
自套餐在胡兵直播间惊艳亮相以来,凭借突破行业上限的质价比,获得市场热烈反响。胡兵直播间作为"品质生活"与“时尚格调”的代名词,曾多次携手全球顶尖奢侈品品牌,此次我乐家居作为中国首个家居品牌登陆胡兵专场直播,与国际品牌同台,也意味着中国定制行业已经具有了不输国际大牌设计与生产实力的品牌,而我乐家居首屈一指。
高端品质源于智造 「杜柏均」探秘我乐超级工厂
在追求生活品质与个性化表达的今天,我乐家居凭借其独树一帜的领先原创设计,早已在高端定制家居领域树立了标杆。无数精英家庭选择我乐,不仅因为其产品融入家中的那份高级感,更因它们完美融合了美感与实用性。那么,这样一套特别的定制家居是怎样生产出来的?我乐家居又是如何满足万千精英家庭个性化定制需求?
为了让用户更直观的了解产品背后的生产工艺,我乐家居19周年特别邀请了知名空间设计师「杜柏均」,走进其领先未来10年的超级工厂,通过直播的方式,带领消费者亲眼见证一套高端定制家具从0到1生产再安全送达每一位客户家中的全过程。
< class="pgc-img">>踏入车间,就仿佛置身于一部科幻大片,一个个机械臂、一条条传送带、一座座数字面屏充满未来感,产线上一片片板材井然有序地在其间流转,搬运、夹取、放置、转向,全依据我乐自主研发的中央制造系统控制。如此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让观看直播的用户叹服原来中国家居制造已经如此先进。
然而,直播中展现的智能化设备,只是我乐超级工厂的冰山一角。在占地面积超过31万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内,布局了全球顶级生产设备和EMS管理系统,18条先进的数字化生产线拥有年产全屋超50万套、厨柜超35万套的强大产能。作为中国定制家居领域数一数二的生产基地,我乐家居超级工厂不仅能支持全屋、厨柜的生产,更超前布局了木门、护墙、卫浴柜、五金、石料生产车间,来全面满足高端用户更多定制需求。
< class="pgc-img">>面对这样强悍的智造实力,设计师杜柏均也感到惊喜,作为从业30多年的设计师,他表示虽然参观过不少家居工厂,但是像我乐家居超级工厂这样大规模、智能化的制造基地还真是前所未见,而品牌扩充智能化产能、整合供应链从而让利用户的举措也值得同行借鉴。
作为首个以直播形式揭秘制造工艺的家居品牌,我乐家居以行内前所未有的真诚与透明度,向消费者呈现了中国定制家居领域的巅峰实力。不过比起展示硬核实力,我乐家居更希望通过这次特别的直播,让消费者看见其“做好一件原创家居产品”的匠心与虔诚。
“设计让家更美,我乐让美不同,科技让美实现”,与大多数中国家居品牌不同,我乐家居在成长之路中所做的更多的,是超越自身。从“原创设计师品牌”到“国际设计大师跨界品牌”,到“奢侈品跨界品牌”,行业越来越同质化,我乐家居却选择另辟蹊径,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19年前是这样,19年后的今天,依旧如此。
未来,我乐家居将持续秉承“设计至美,高端定制”的核心定位,不止打造一件满足生活需求的家居空间产品,更为高端用户创造更理想的生活方式。
来源:消费日报
读书者说】
作者:石锋(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会长)
李宇明是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著名的语言学家,曾先后担任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部语信司司长和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职务。宇明教授从事研究生教育35年,桃李满天下。《学术就是传承——我与导师二三事》收录了他的学生们书写的百余篇师从老师学习的经历和感悟,描绘了这个学术大家庭里启人深思、值得珍藏的片段和充满爱与温暖的故事。
语文教育 民族基石 (李宇明书法)
《学术就是传承——我与导师二三事》何婷婷 徐欣路 主编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记得前年曾捧读宇明教授惠赠的《叩门语丝:一名语言学家的问学感悟》一书,作者那些关于学术、教育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对我很有触动和启迪,其中不乏同感和共鸣。我读过之后,赶快把这本书转送给已经毕业当老师的各位学生们传阅,想让他们一起得到收获。
这次又喜获《学术就是传承——我与导师二三事》一书,宇明教授的弟子著文写心声,用百篇回忆,现身说法,回忆自己的成长道路,感恩老师的关怀教诲。读着这一篇篇字里行间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看到的是宇明教授师生团队强劲的学术传承。我不禁发自内心地感慨:导师就要这样导。
王士元先生曾经讲到教师独有“两种快乐”:一种是研究之乐,探索达到无人之境看到的美景和收获,是无与伦比的快乐;一种是传薪之乐,把自己的学识经验传授给学生,看到学生取得成功,是满怀欣慰的成就感。这都是多少金钱也买不到的愉悦体验。
如果说《叩门语丝:一名语言学家的问学感悟》记录的是一位语言学家的学术研究之路,那么这本《学术就是传承——我与导师二三事》就是记录了一位研究生导师的学术传承之道。确实,学术的活力就在于传承,学术就是传承。
家国情怀,人生理念
研究生培养的导师制,造就了不同导师各具特色的学风。学风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风格,更是处世为人的风气。宇明教授教书先教人,要求学生建立的人生理念,一是家国情怀,一是学术至上。
我注意到1999级博士生刘云文章的记述,李老师在2018年一次座谈会上,讲到他当时非常关注并深入思考的两大问题:一是语言学向何处去的问题。老师认为当前的语言学正面临一个转折,可称作后乔姆斯基时代,语言学未来的发展方向,要么是与相关学科,如人工智能等相结合,然后发生转向;要么是从传统语言学中吸取营养,从而向前推进。二是中国语言学发展中急需解决的若干问题,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政策,中华民族的语言认同,汉语国际教育,国人的语言教育,老年人语言能力的衰退,等等。
我对于第一个问题深有感触:宇明教授能够早在六年前就预见后乔姆斯基时代,并思考语言学的转折问题,而很多人只是在近期的大语言模型突破性进展之后,才意识到语言学的转折,甚至不少人至今还没有想到语言学需要转折。这是多么敏锐的学术预见性。只有具备这种学术敏感,才能占领学术前沿,争取中国语言学的学术话语权。有这样的导师指导,学生们该是多么幸运。
从第二个问题可以看到:宇明教授胸怀学术全局,心系国家民族,把学术研究和语言生活融为一体。他做语言研究,不是躲进象牙塔,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脚踏实地,基于朴素的平民情怀,面向真问题,去做真学问。宇明教授提倡:科研意识是人最重要的一种素质,把科研与工作和生活密切结合,工作和生活就会充满新奇、创造、生气和活力。(《语言学习与教育》后记)
2003级博士生司红霞的文章写到,李老师有一句经典话语:人生有两条命,一条是生理上的生命,一条是学术上的生命,我们的生理生命是有限的,而学术的生命则是永远年轻。宇明教授把学术视同生命,甚至比生命更为重要。这就是他自己一直在践行的,并传授给学生们的“学术至上”的理念。
因材施教,点石成金
宇明教授学生众多,各有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多样的学科背景,再加上性格不同,兴趣各异。怎样让他们尽快融入学术团队,踏上学术研究之路呢?宇明教授不拘一格,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各不相同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他从来不直接要求学生去做什么,总是耐心征求意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和自由选择。创新,只有在精神自由的氛围中才有可能。2013级博士生饶高琦回忆自己因为是理工科背景,曾担心入学考试通不过。等到打开考试题目:评述自己读过的学术著作和文章,介绍自己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和改进方向。这真是破除陈规,不用背书,不同学科都适用,同时又能考出真水平。所以高琦在跟朋友们讨论人生抉择和成败得失的时候,一直都说:“我这一生最成功的事,就是遇到了好导师。”
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是攻读成败的关键。宇明教授认为:博士论文选题应该是一个值得花毕生精力去研究的课题。在这个重要的环节,充分显示出他的思路开阔,眼界宽广,同时又对学生有着宽容开放的胸怀。他希望学生入学后尽快确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以便及早进入研究状态。一般都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学术发展趋势,提出几个题目,请学生自己选择。同时也欢迎学生自己想出感兴趣的题目。当然更多的是选择在导师的专长领域和研究方向,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这样指导起来得心应手,便于深入拓展和理论提升。
如1992级硕士生陈前瑞入学时,正值导师做“儿童问句理解发展”的项目,他就根据李老师设计的问卷去幼儿园调查,完成了毕业论文。而当他读博士生的时候,李老师正在撰写《汉语量范畴研究》,希望他在本体研究方面多做努力。他就选择了《汉语体貌系统研究》完成了博士论文。后来以《汉语体貌研究的类型学视野》为题出版(商务印书馆,2008)。
宇明教授采用多种方式来确定学生的论文选题,充分尊重学生的素养能力和研究兴趣,同时又考虑到学术的前沿和社会的需要。这样的选题具有可持续性。2002级博士生高晓芳来自外语专业,李老师针对她的外语背景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给出两个博士论文选题方向:中国近代外语教育史和中国近代外语教育规划。她选择了相对比较熟悉的前者。2021级博士生吴艳则是按照老师要求,自己准备三个备选博士论文选题,并且围绕一个选题撰写一份详尽的研究计划。然后再跟老师一起讨论确定。
2003级博士生李宝贵的方向是语言规划,毕业后在学术上不断有新的发展,得到李老师的称赞:“宝贵这些年发展真是很好,因素有很多,关键在于选题:把国家事业发展作为研究对象,而不是钻到某个技术小胡同中。”“宝贵的研究不仅服务社会,而且把社会发展中的语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这是语言生活派的学术理念,也是一种学术范式。这种学术范式也易于进行原创性的知识生产。”李老师精心指导下的学生,很多都已经成为学界之中的佼佼者,后起之秀,栋梁之材。
建根据地,设加油站
宇明教授的学生知识背景多样,选题方向不同,可无论工作多忙,只要学生有问题请教,他就一定会挤出时间来跟学生讨论。宇明教授把学生看作是自己学术生命的延续。他的指导和关爱,使学生终身受益。他勉励学生:“博士就某种意义讲,不是一个学位,而是对自己后半生的道路设计,需要一个远大合适的目标,日日不停地进取和坚毅不疲的精神。”“博士的任务就是开垦一块学术园地。”他特别用心指导并帮助学生建立各自的学术根据地,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2006级博士生王春辉在老师指引下,认识到语言生活和语言规划扎根中国国情,中国具有话语权,从而把研究重心由句法语义转向宏观社会语言学,并且一直持续至今,做出了丰硕成果。2012年博士后刘楚群在考虑出站报告选题时,李老师就建议:“你应该选一个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都非常强的选题,作为你一辈子的学术根据地。”同时给他提了很多备选题目。刘楚群最后选中“老年语言问题”作为博士后研究方向。结果他不仅顺利出站,而且一直坚守十年,研究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如今他带着自己的博士生们一起做老年语言研究:“老年人句法复杂性研究”“老年人说话离题冗长研究”“随迁老年人语言再社会化研究”“老年语言研究”。在李老师指明的这条路上越走越宽。
“聚贤聊斋”本是李老师书斋“惧闲聊斋”的谐音,是在李老师建议下成立的在线学术交流平台。李老师和他的历届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经常在线上讨论交流。如今,“聚贤聊斋”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聚贤之所。
学者关英明写道:李老师常把自己写的新文章,做学术报告的PPT,或者看到的好文章、好资料,发到“聚贤聊斋”群中,帮助大家得学术之先,把热点之脉。
每年在教师节前后还举行“聚贤聊斋”语学论坛。会上安排各位弟子介绍他们近期的学习感悟和学业情况,特别是报告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之后一起讨论。论坛成了大家继续前进的加油站,保持学术研究动力的倍增器。
以学为师,以身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做老师,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人的一生遇上一位好老师是一辈子的幸运。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我爱真理,但我更爱我的老师邢福义先生。”宇明教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为自己的学生们做出了榜样,也是我们学界同仁的榜样。
有专家曾经这样概括宇明教授数十年学术生涯的成就:中国儿童语言学的首倡,中国语法学的主将,中国现代语言规划学的主要推动者和领跑者。我还要再加一句:语言生活派的创始人。他把语言研究跟日常生活和社会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极大地拓展了语言研究的领域。在这本书的附录中,有宇明教授自己撰写的“学术之旅”和两篇学术访谈录,非常值得认真阅读,我从中受益匪浅,收获满满。
宇明教授把语言研究作为自己人生的学术追求,不论环境变换,职位升迁,学术研究矢志不渝。他读研究生时跟导师做语法研究;女儿出生后转向儿童语言研究;以后又重回语法研究;在担任教育部司长之后,重心在语言规划研究。几次大的转型都适应客观的条件,因势利导,引领潮流。宇明教授已出版30余部著作,发表论文600余篇,主编《全球华语词典》《全球华语大词典》。这是名副其实的著作等身。
我和宇明教授结识已久。我们同是77级,同在20世纪80年代出道语言学。记得有一次他在会上报告儿童学习语言的顺序:先学会b、p、m,后学会zh、ch、sh。我提出一个反例,引起一番深入的讨论。他后来用脚注把这事记录在他的儿童语言研究专著中。当年得知他荣升副校长,我还曾写了一封信祝贺,并希望他不要放松学术研究。其实这纯属多余的担心。我读他的研究论著,听他的学术报告,格局宽广,视野开阔,妙语连珠,金句迭出,特别是那种平民精神、乡土气息,应该是他独有的可贵的语言风格。
我曾给我的学生们提出希望:走向社会,走向田野,走向实验室。宇明教授非常赞同,同时他又加上一句:走向互联网。我也非常赞同这种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作为结束语,把宇明教授和我的共同希望,写给今天从事语言研究的青年学子:走向社会,走向田野,走向实验室,走向互联网。
《光明日报》(2024年09月05日 1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