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
珍惜盘中餐,狠刹浪费风——各地积极行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
8月15日,在成都市一家火锅店内,店员在给顾客打包未吃完的食物。 新华社记者 董小红 摄
新华社北京8月18日电 题:珍惜盘中餐,狠刹浪费风——各地积极行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
新华社记者陈俊、褚晓亮、孟含琪
民以食为天,食以俭养德。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再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他强调,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全社会引发广泛共鸣,一场号召人们珍惜粮食、对餐饮浪费行为说“不”的行动正在全国开展:各地各部门出台举措建立长效机制;分餐制、半份菜、“N-1”点餐模式让“光盘行动”有的放矢;餐饮企业更是通过供给侧改革思维打造绿色厨房,让“光盘行动”再升级、更彻底……
8月16日,海底捞火锅成都世豪广场店员工在传送顾客点的食材。 新华社记者 李倩薇 摄
海底捞火锅成都世豪广场店外电子屏上投放的倡导节约宣传海报(8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倩薇 摄
对餐饮浪费行为说“不”
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三餐之盘,定要一干二净。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大力倡导和有力推动下,“光盘行动”广泛开展,“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餐饮浪费现象,一些人在餐饮消费中片面追求“上档次”,用餐往往“只点贵的,不选对的”;在婚丧嫁娶等聚餐活动中,“点得多、吃得少”依然大量存在;在一些单位、学校的食堂,食物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中科院公布的一项从2013年至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
今年全球疫情的发生,使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对此,各地出台措施建立常态化机制,形成坚决对餐饮浪费行为说“不”的态势。
成都将每年8月11日设定为“光盘行动”宣传日,今年还举行了开放活动。活动现场,环卫工人拉家常,生动地向市民们宣传“光盘行动”,现场的市民还加入“光盘群组”,共同晒出自己的“光盘”。成都还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光盘行动”的工作方案》,倡导厉行节约,切实抵制餐桌浪费。
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党政机关率先垂范。近日,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发出公开信,倡议中央和国家机关广大干部职工迅速行动起来,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特别是餐饮浪费上走在前、作表率,自觉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各地党政机关纷纷行动。8月12日,山西省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出台通知,提出全省党政机关食堂及公务接待用餐要带头坚持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特别是要加强国内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用餐管理。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央各部委积极响应。商务部召开工作座谈会,会同多部委、行业协会、餐饮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研究讨论提倡餐饮节约、制止浪费的有关举措。下一步,商务部将完善餐饮节约规范,出台制止餐饮浪费的措施,建立制止餐饮浪费的长效机制。文化和旅游部正在制定、修订旅游住宿业和旅游景区标准,将反对食品浪费的内容列入其中,还将组织开展禁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积极引导景区景点、饭店民宿、旅游餐饮等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加强行业自律,倡导文明旅游。
中国消费者协会也向广大消费者发出倡议:崇尚节约为荣,向餐饮浪费说“不”,争做绿色节约消费的实践者、传播者、监督者。
在长春凯悦酒店后厨,厨师将原本用大盘盛装的菜品改为单人份(3月18日摄)。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在长春凯悦酒店后厨,厨师制作单人份菜品(3月18日摄)。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创新服务将“光盘行动”进行到底
走进长春凯悦酒店后厨,厨师正将一份牛腩土豆分装在5个小餐盘中。如今,该酒店大力推行分餐位上菜。“分餐而食的方式不仅实现了健康文明就餐,也有助于节约粮食,实现光盘。”酒店餐饮总监张洁说。
为了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全国多地餐饮业创新服务,推出不少促进节约粮食的“好点子”“小妙招”。
在一向讲究大锅炖、大盘菜的东北,小份菜悄然流行。午餐时间,长春一家名为“砂唐居”的餐馆,20多名顾客正在就餐,每张餐桌上摆放的是小碟装的炖菜和炒菜。有客人吃完离开后,菜碟里仅剩一点汤汁。“东北大锅炖也可以用精致的小碟装。”饭店老板孙瑞说,将红烧狮子头、炖排骨制成小份菜,不浪费,价格便宜,还能让顾客多品尝几道特色菜,深受大家喜爱。
在杭州,一些餐厅及时更新手机点餐系统,每道菜品都能做成小份菜。在成都,中心城区2万多家餐厅推出半份菜服务。
“量人点餐”也在成为新风尚。“建议您少点一些。”哈尔滨一家酒店前厅经理孙立梅正在劝客人。她介绍,酒店实行“N-1”点菜法,顾客按照就餐人数减1的份数点菜,如果点多了服务员就会及时提醒。南京部分饭店则推出了新岗位——点餐师,其会根据用餐人数、年龄、忌口、偏好等条件,帮顾客点出一桌菜品丰富、数量恰好的菜肴。
一些饭店还推出了“光盘族打折”等优惠活动。午餐时间,太原德得轩自助烤肉店内,有顾客正在参加抽奖。门店经理郑翠萍说,自助餐厅多有剩菜扣押金制度,但餐厅提出“光盘就奖钱”。如果顾客没有剩菜,餐厅就会以抽奖方式赠送小礼品。“虽然会增加一些成本,但在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上有正面引导作用。”郑翠萍说。
“我们饭店打包盒都是免费的,我帮您打包。”在河北唐山甬妈妈饭店,服务员正熟练地对剩菜进行打包。“我们把餐后主动提醒打包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服务规范。”该公司总经理毛勋说,两年多来,饭店坚持提供无偿打包服务,共送出打包盒12万余只。
8月16日,市民在长春市砂唐居餐馆用餐。 新华社发(颜麟蕴摄)
这是8月16日拍摄的长春市砂唐居餐馆厨师分装好的小碗菜品。 新华社发(颜麟蕴摄)
以供给侧改革思维打造绿色餐饮业
由于不被重视,后厨经常是浪费最严重的地方之一。全国各地餐饮行业在制止餐桌上浪费的同时,更在后厨“刮起节约风”,以供给侧改革思维打造绿色餐饮业。
在河北临城县一家川菜饭店,风味独特的辣酱颇受客人喜爱。“为了从食材源头减少浪费,我们把做鱼使用过的配料进行二次开发,研发出辣酱免费赠送给客人。”饭店负责人麻先生说,“一条鱼,鱼头、鱼身、鱼尾都可被做成不同菜品。”
在国内,不少餐馆通过提高食材出成率和利用率,减少食材浪费和厨余垃圾产生。广州酒家体育东分公司店长何艳芬说,饭店将原材料剩下的一些边角料做成菜品,供自家员工食用,“比如清炒时蔬剩下的一些青菜根部,我们会剁碎了煮成青菜粥当夜宵吃,味道还不错。”
山西会馆分店经理富燕飞说,企业根据每日经营和顾客预订情况随时调整采购计划,针对后厨“洗菜常流水、没菜不关火”的浪费行为也加强考核,杜绝此类现象发生。
一些饭店还在推进餐厨垃圾集中化处理。记者从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全国各门店积极响应各地垃圾分类政策,顾客食用后的锅底将统一倒入油水分离器,通过对底料渣、果皮渣等食物挤压处理,上层残渣进入厨余垃圾桶,实现油水分离,减少餐厨垃圾;门店菜品由公司供应链统一冷链配送,其中根茎类和叶菜类净菜由中央工厂集中加工后配送,减少餐厨垃圾的产生。
互联网、大数据也成为餐饮精细化运营的重要帮手。一些餐厅通过数据分析计算不同周天的用货量,定期更换点单量低的菜品,以此开源节流。
国内许多餐饮协会都表示,要从各个环节避免浪费行为,将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为餐饮业常态化的任务,一直执行下去。(参与记者:马晓媛、李倩薇、董小红、王俊禄、杨喆、李继伟、邓瑞璇、魏飚、何伟、于也童)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2年春节假期7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51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91.98亿元,假日市场总体安全平稳有序。
春节假期,探亲访友、都市休闲、乡村度假、冰雪休闲成为市场主流。数据显示,2022年春节假期,省内游、跨省游比例分别为78.3%、21.7%。近程自驾游、亲子游、主题公园游、冰雪游等短途休闲活动增量明显,在本地找“年味儿”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过年选择,“包个小院儿过大年”成为时尚。北京乡村民宿预订火爆,与2021年同比增长1.4倍,呈现“一房难求”态势。
在冬奥热情持续高涨的带动下,以冰雪项目为主的冰雪游成为虎年春节假期的时尚新潮玩法。春节假期冰雪主题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带热周边滑雪、温泉、非遗、研学、美食、酒店等业态。
传统民俗文化有机融入春节活动,假日期间,湖北恩施宣恩县兴隆老街开街,合拢宴、高强山歌等民俗风情轮番上阵,特色农产品、土家特色工艺品汇聚成别具一格的年货街,一展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年味。
此外,借助数字技术和智慧旅游建设,各地云展览、云春晚、云讲座、云演艺等精彩纷呈,游客通过景区官方微信公众号和OTA平台,一站式获取预约、限流、疫情防控、管理服务等信息,实现科学管控、智慧限流。
虎年中国电影春节档票房已超60亿元
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截至大年初六(2月6日)21时16分,虎年春节档中国电影票房已超60亿元。
有面子更有“里子” 文化消费升级
虎年新春,兼顾“就地过年与返乡团圆”,节日期间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提质升级。过年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餐饮和娱乐,而是向更高层面的精神需求上延伸。来看记者在北京的体验↓↓
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这里是正在举行的故宫宫灯展,它是为春节特意举行的文化大餐。今年春节我没有回家,从这个展览上找年味儿,探秘从我手上的动作开始。
历史上,宫灯传递着节庆的欢悦喜庆,寄托国运昌隆、吉祥福禄的美好祈愿。历经岁月洗礼,宫灯早已化为传统文化的符号。春节假日,故宫博物院的九盏宫廷灯经过精心修复,以多媒体艺术展演的方式在公众面前亮相。
张灯结彩故宫宫灯展总策划导演 张宇坤:过年不只是说要满足我们的味蕾,把我们中华民族的这些文化,通过多媒体的方式,通过更加多元的手段来去展示到我们的老百姓面前,这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年味儿。
在这一抹故宫红氲之间,故宫守灯人、宫灯修复匠人等多位往昔古人,搭载光影时空机,穿越至今,在他们的精彩演绎中,重现曾经的宫灯背后的历史故事,观众在场景内重温宫灯所承载的春节文化记忆。
春节假期,在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里,复原三百多年前老北京市井文化的“拾光买卖街”热闹开市。游客换古装,品京城小吃,看相声评书。这几位小游客干脆坐下来,开个考古盲盒,过一次考古挖掘的瘾。
游客:我觉得还不错,做了个独角兽。
游客:我喜欢寻宝。找以前的东西。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暨春节文化消费调查显示,文化体验成为春节节假日休闲和拉动消费的主要内容;从消费方式来看,线上与线下文化消费场景实现了深度融合;从消费支出来看,文化体验有效带动了消费,非遗文化、人文风情、市井烟火成为休闲消费的重要选项。
寻找诗和远方 夜间经济点亮春节档
沉浸式演艺、奇妙光影秀、夜间博物馆,在这个春节假期,人们在夜间经济打造的新空间中,寻找诗与远方。来跟随记者到四川成都去看一看↓↓
月光下、锦江岸,三五人……和着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游客们登船赏湖,畅游夜幕下的天府之国。科技、文化、数字技术的应用让锦江“夜经济”有了新的“打开方式”:临江而建的成都十二月市博物馆在这个春节逐一亮相,带着市民游客们“沉浸式”感受唐宋时期成都的繁华盛景。
成都市锦江区商务局局长 付尤宏:我们打造的是一个全沉浸交互式商业文化博物馆,运用多媒体互动功能,游客可以直接与“古人”对话,了解第一张纸币“交子”诞生的历史。
春节假期,各地夜间消费业态推陈出新,夜间消费场景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全国夜间消费额实现3790.87亿元,同比增长27.06%,在整体消费额占比 33.71%,较去年同期提升2.25个百分点,夜间经济发展动能显现。分业态看,夜娱、夜宵、夜游、夜购为代表的夜间经济消费业态分别同比增长 19.99%、28.91%、15.87%、28.76%。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春节夜间的文化活动和旅游消费变得越来越活跃,从晚上6点钟到10点钟,我们称为黄金四小时,助力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夜间旅游,以时间来换空间。
虎年市场旺 农村消费开门红
春节假日期间,工业品下乡,农产品上行,农村消费市场也呈现开门红。
在浙江湖州南浔镇的一家综合市场里,一套智能化家居系统吸引了前来采购的南浔镇马腰村村民罗云华。她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家里一下子多了好几样会说话、能自己工作的电器。如今村里也流行科技年货,从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到家庭影院,几乎家家户户都会买上一两件。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马腰村村民 罗云华:村里面环境越来越好了,我们和父母也都搬进了新房子里面,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可以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工业品下乡,农产品上行。春节期间,江苏常熟里睦村供销新合作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农户们正忙着采收田里的新鲜蔬菜。这些蔬菜经过地头清洗、包装等“预处理”后,接着发往里睦村曹家桥冷链配送中心,第二天就出现在常熟市区各大超市的货架上。
常熟市民:蔬菜都很新鲜,上面都有二维码,食品非常有保障的。
新鲜蔬菜、时令水果保价保供,两保工作的背后是中国供销新合作一套城乡联动、村企挂钩的县域商业流通模式。仅在江苏,这种联动模式就已覆盖常熟市100多个行政村,开设镇村小店50多个;并联合邮政、电信推出了线上微店,线上线下结合,可配送商品种类达500多种。
江苏供销新合作负责人 包乾申:这两年留常过年的人多了,我们超市里面的商品比往年要增加三分之一,农民也忙得开心有钱赚,市民“菜篮子”也得到了保证。
从消费业态看,商品消费中,节能降耗、智能家电、新兴电子产品等消费逐渐崛起,“大件换新”为农村消费注入新活力;服务消费中,农村消费结构由商品向多元服务转型升级,“净菜”“定制年夜饭”“自主配餐”等预制食品成为新宠,乡村旅游、康养医疗、民俗主题游路线服务品质不断提升,农村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
来源: 央视新闻
华社银川8月11日电(记者艾福梅)从不断研发易拉罐装葡萄酒和无醇葡萄酒等新品,到力推“烧烤+葡萄酒”式的夜生活,再到“边喝红酒边赏景”式的酒庄游……在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葡萄酒人正努力为国内外年轻消费群体提供葡萄酒消费新体验,解锁葡萄酒消费新场景。
在第四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上,作为博览会重要组成部分的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交易会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和葡萄酒爱好者。
在宁夏农垦酒业有限公司的展厅里,包装清新的易拉罐装葡萄酒得到不少人青睐。与玻璃瓶装的葡萄酒相比,易拉罐装葡萄酒饮用方便,能满足露营、野餐等多元场景需求。
“易拉罐装葡萄酒是我们今年6月推出的新品,体积小、容易携带、价格实惠,而且喝起来很爽口。”该公司销售人员刘亚东说。
宁夏农垦酒业有限公司在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交易会上展示的易拉罐装葡萄酒。新华社记者 艾福梅 摄
宁夏农垦酒业有限公司是贺兰山东麓最早入局葡萄酒产业的企业,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形成集葡萄种植科研开发、葡萄酒及白兰地酿造加工、酒庄文化旅游等为一体的发展格局。
在此次博览会上,该公司举办了新品发布会,推出了奢藏高端葡萄酒与53°酱香葡萄老酒、易拉罐装葡萄酒、无醇葡萄酒等10款新品,既是其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集中体现,也是对我国葡萄酒市场多元化、个性化趋势的精准回应。
刘亚东说,目前易拉罐装葡萄酒正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推广,消费者接受度还不错。
据了解,为打破壁垒,将葡萄酒变得更加“平易近人”,我国规模化精品酒庄的代表——宁夏西鸽酒庄早在2022年就推出“小酌”系列易拉罐装葡萄酒。
西鸽酒庄为这款葡萄酒的饮用设置了“去影院喝一杯”“外出聚餐”和“户外野餐”等场景,还专门和电影《超能一家人》推出联名款“小酌”。有消费者表示,250毫升的量“轻松无压力”。
图为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交易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艾福梅 摄
除通过产品创新与优化来解锁葡萄酒消费新场景外,作为优质牛羊肉的产地,宁夏还主推“烧烤+葡萄酒”式的夜生活。
9日,自治区商务厅联合财政厅、文化和旅游厅等9个部门举办的“浪宁夏 知味道”葡萄酒+烧烤暨青春漠漠搭美食周活动正式开幕,百余家优质餐饮和葡萄酒庄联袂为消费者带来独特的“City Drink”体验。
银川市民刘倩告诉记者,如今,牛羊肉和葡萄酒早已成为宁夏的重要名片,只要有外地朋友来,肯定要招待一顿涮羊肉、一次烧烤,而本土产的葡萄酒必不可少。“酒和肉都是赞声一片。”她说。
这是位于宁夏银川市的蓝赛酒庄建筑(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此外,酒庄游也是宁夏带给大众的独特体验。
无论是在雕梁画栋、亭台楼阁式的传统中式酒庄里盘腿坐在炕上喝一杯正宗的黑皮诺葡萄酒,还是在用昔日戈壁滩上的小石块垒成的酒庄里赶一场中国茶与葡萄酒香气互融的新奇体验,贺兰山东麓正以葡萄酒为媒,把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传递给世界各地的消费者。
数据显示,宁夏现有酒企261家,其中已建成酒庄130家,酒庄年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