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新闻记者 赵德龙
如果多年以后,回忆起当初在复旦大学的时光,孔同学记忆最深的,可能是通往图书馆的那条路。
孔同学最近多了一个昵称,“卷王”。今年11月初,复旦大学图书馆公布,过去一年里,她在医科馆累计打卡1424次,平均一天4次,被称为医科馆达(juan)人(wang),上了热搜。
面对“卷王”这个昵称,孔同学并不反感,在复旦这个学霸聚集的地方,大家日常也相互取笑“你又卷了”。竞争和比较在所难免,但孔同学一年打卡1424次背后,却不只是“卷”这么简单。
一年在图书馆打卡1424次
孔同学全名孔怡德,是复旦大学2017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今年大五。高中、大学好友都不约而同习惯叫她“德德”,这个昵称她很喜欢。高中一段时期,同学们还据小孔成像这个物理现象,给她起了个外号叫“小孔丞相”。
被叫作“卷王”是最近的事,11月中旬,孔同学收到学校图书馆老师消息,邀请她去参加医科馆4周年颁奖活动。后来,复旦大学图书馆发布消息,孔同学过去一年累计在图书馆打卡1424次,平均一天4次,相关消息上了热搜,孔同学也被很多人知道。
大学室友换了几波,都对孔同学有个共同印象:见不到人。本科这几年,孔同学但凡有空就进图书馆。早晨寝室同学尚未醒来,她早早进了图书馆,晚上同学们已洗漱完毕她才回来,白天除上课、开班会、有朋友联系等活动外,她几乎都进了图书馆。用她自己的话说,在复旦大学的轨迹,基本是以图书馆为中心,往返于各教学楼、食堂和宿舍之间。
图书馆内自习室位于地下一楼,二楼往上的图书借阅空间有着明确的开放时间,自习室则是24小时开放,大约能容纳六百人。孔同学习惯在自习室学习,有时去得早天还没亮,看到图书馆内有人睡意正浓,孔同学猜测:有人通宵达旦了。
“卷王”一词来源网络词汇“内卷”,指内卷胜出者,而内卷难免给人疲惫沉重之感。孔同学给人的感觉,却是属于“十分努力却不沉重”一类。面对记者提问,孔同学有个习惯,首先会咯咯一笑,接着重复一遍问题,再稍作沉思,最后组织语言。她语速不快,往往会在字词间停顿斟酌,寻找最准确的表达。
对于“卷王”这个外号,孔同学觉得其实并不准确。用她自己的话解释,外号来自她去图书馆次数最多,这只说明她“做功”比别人多,转化的“能量”却未必比别人多。“在复旦这个地方,优秀的同学很多,竞争和对比在所难免,而比我更优秀、取得更大成绩的人比比皆是。”
在复旦的时光是一段修行
大一的时候,坐在图书馆自习,和多数人一样,孔同学也会分心走神、打瞌睡、坐不住。经过几年的训练,现在即便在图书馆坐一天,对孔同学来说也非难事,相反却是“难得的幸福”。
她总结了心法。“分心走神,其实就是‘心痒’,就像对抗身体某处发痒。我个人体验是,这个痒的程度会逐渐加强,只要不去理它,达到峰值以后就会下降,直到最后消失。”当然她也要制定策略,排除外部干扰,比如去自习室不带手机等。
对于自习打瞌睡的问题,孔同学认为,面对陌生的领域学习时自然费神,难免产生逃避的想法,就会打瞌睡。对此只能反复研究学习,直到这部分内容相对熟悉后,才学得进去。“一开始不要学太久,像跑步一样,逐渐加长时间,循序渐进。”
在学习道路上,孔同学善于学习、反思和总结。高中时期,梳理考试成绩波动情况,她经常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有老师建议核心在教材,也有同学建议多做卷子、多刷题。为弄明白到底是刷题重要还是教材重要,孔同学花两个月做了实验,一个月重点温习教材,一个月重点刷题,通过考试结果来论证。
大学期间,临床医学教材厚,学习进度快,有大量需背诵记忆的内容。孔同学摸清楚了一些规律:清晨时光是记忆力较好的时候,可以坐在自习室里无声背诵;午饭前后,记忆力下降了,只能离开自习室,走动着出声背诵;下午三四点,记忆力又上升了;到了晚上,记忆力则变差了……
孔同学把自己在复旦大学的时光比作“修行”,她并不认为自己有很大的竞争压力。“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学习了自己,认识自己。”
抵制容易上瘾的事物
谈起对自己影响比较大的人,孔同学头脑中第一个出现的人是姥姥。孔同学来自安徽阜阳,小时候父母外出务工,孔同学和姥姥生活在一起。记得姥姥经常给她讲,小时候家就住在学校附近,但没上过一天学,这让孔同学坚定了好好读书的信念。
孔同学抵制容易上瘾的事物。她高中时就听姥姥讲过,镇上一个孩子,本来学习成绩不错,迷恋网络游戏后经常去网吧,以至于后来逃课休学。所以至今在孔同学手机界面,没有一款游戏软件。
孔同学也曾度过一段迷茫时期。考上复旦大学后,一方面沉浸在名校光环的喜悦中,另一方面觉得比起护理专业,她内心更向往临床医学专业,后来她得知,参军后能调剂专业,为此她努力锻炼体能,后经过层层考核如愿参军,军旅生涯锻炼了她的毅力,也收获了令人感动的战友情。
孔同学在2019年上海市大学生射击锦标赛取得冠军
两年军旅生涯后,孔同学如愿调剂到临床医学专业,自大二开始,她便一头扎进图书馆,开始忘我的学习。在追求目标过程中,也遇到过挫折,挨过批评,也伤心过,但孔同学天性乐观,有自己的治愈方法。“小悲伤去看看‘毛茸茸’的萌宠就忘掉了,大挫折就要找朋友倾诉,但没有什么悲伤的事情,是一杯奶茶无法解决的。”
对于朋友叫她卷王,孔同学并不反感。她认为,她的“卷”也不单纯为了拿第一而拿第一,她有两个目标,一个短期目标,一个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是保研,目前已实现;长期目标要保密,但可以透露是从事科研方面的工作。”
孔同学的微信签名是:世上有一条唯一的路,除你之外,无人能走。“多年以后,回忆起在复旦的大学时光,我想会是那条通往图书馆的路。”孔同学说,清晨天还没有完全亮,她早早出门了,呼吸着微凉的空气走在校园里,感觉越走越亮。(图源:受访者提供)
来源: 荆楚网
期,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抽检饼干、茶叶及相关制品、餐饮食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调味品、豆制品、方便食品、糕点、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水果制品、饮料等11类食品430批次样品。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抽样检验项目合格样品413批次、不合格样品17批次。
现将不合格食品具体情况通告如下:
一、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哥油条店销售的香酥大油条,铝的残留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二、合肥市肥东县红城超市排头社区店销售的、标称合肥市肥东县家家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多味花生米,霉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安徽国科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三、合肥市肥西县上派镇好优多超市销售的、标称六安市舒城顺发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椒盐香酥花生,黄曲霉毒素B?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安徽国科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四、马鞍山市花山区张华瓜子休闲食品超市销售的、标称浙江省慈溪市群超顺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蒜香味青豌豆,酸价(以脂肪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五、安徽鸡笼山食品有限公司(马鞍山)生产的徽派牛肉酱,防腐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安徽科博产品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六、安徽省台客隆连锁超市有限责任公司希达店(宣城)销售的、标称马鞍山市当涂县绿润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茶干,三氯蔗糖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七、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鸿峨庄园有限公司生产的葛根原生粉,霉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安徽科博产品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八、安徽华国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亳州)生产的紫薯粉,霉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九、宣城市宣州区阿五休闲食品店销售的、标称芜湖市南陵县何湾镇叶记食品厂生产的灌心糖,霉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安徽拓维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十、黄山市休宁敏学商贸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黄山市康发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顶市酥,霉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安徽拓维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十一、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玖肆柒快餐店使用的煎炸用油,酸价(KOH)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安徽中青检验检测有限公司。
十二、合肥市蜀山区鲜滋有味食品商行使用的煎炸用油,酸价(KOH)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安徽中青检验检测有限公司。
十三、安徽绿篮子超市有限责任公司皋城王府店(六安)销售的、标称安徽省阜阳市麦香香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珍珠奶茶(抹茶茉莉风味),菌落总数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合肥海关技术中心。
十四、铜陵市枞阳县官桥大乐购生活超市销售的、标称六安利宝露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利宝露盐汽水,菌落总数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安徽中青检验检测有限公司。
十五、合肥吆七吆七商贸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合肥粮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盐津桃肉,防腐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南京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
十六、合肥市蜀山区李之勇蔬菜店销售的小米椒,噻虫胺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成都市食品检验研究院。
十七、合肥市蜀山区梵锦水产经营部销售的黄鳝,恩诺沙星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成都市食品检验研究院。
END
转自:中安在线
来源: 中安在线
< class="pgc-img">>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婷婷
编辑 | 闪电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很少有人敢想象,竟有人能威胁到蜜雪冰城在奶茶界的地位。
它是小镇青年的“梦中情茶”,是下沉市场奶茶界的拼多多,是价格低到让蜜雪冰城也怀疑人生的性价比黑马。蜜雪冰鲜柠檬水5块一杯,它家只要4块;蜜雪杯装珍珠奶茶卖9元,它加一块钱直接上桶装。
出生于安徽蚌埠的甜啦啦,正在成为雪王“看不惯,又干不掉”的贴身对手。从零开到7000家店,蜜雪用了23年,而甜啦啦仅用时9年。
新茶饮赛道越来越卷,餐饮行业更是卷出新天际;房租连续上涨、人力成本节节攀升,诸多因素之下,有十年餐饮老炮选择躺平,也有餐饮小白交出创业“学费”,凭什么甜啦啦能杀出重围?
性价比是最大的秘密。而甜啦啦打造绝对性价比的秘密武器,不是原材料的科技与狠活,而是它重构了线下商业的成本模型,别的实体店在给房东打工,而它却通过极致的下沉和线上运营,将开店最大的成本房租降到最低。
反向出击,拿捏房东,“背刺”雪王,当代餐饮史上,甜啦啦给所有餐饮人上了一课。
1、县城版“雪王”突围
作为新茶饮赛道的后来者,甜啦啦或多或少带有“莞莞类卿”的气质。
2015年,甜啦啦诞生于安徽蚌埠,这里距离蜜雪冰城的河南大本营不算太远。彼时,凭借2元冰淇淋、4元柠檬水,蜜雪冰城已经收获大批小镇青年;作为后来者的甜啦啦,站在蜜雪冰城的肩膀上创业,不仅要模仿、更要想办法突围。
甜啦啦选择了比蜜雪冰城更加下沉的市场策略,瞄准三线及以下市场。
据统计,截至目前,甜啦啦门店在三线城市及以下的比重超过80.34%,而蜜雪冰城在这一市场的门店比例只有56.25%。
在大本营安徽省,甜啦啦门店数量最多的城市,不是省会合肥,而是阜阳;在河南省,甜啦啦门店数量最多的城市也不是郑州,而是南阳、平顶山、周口等。与此同时,甜啦啦紧跟蜜雪冰城的门店扩张策略,在成立的第二年开放加盟,很快成为“县城版”雪王。
< class="pgc-img">>(图 / 甜啦啦官网)
选择更下沉的市场,甜啦啦也选择了低价路线,更加强调质价比,据统计,其产品价格普遍在12-13元之间。
从产品设计来看,甜啦啦以雪王之“法”,汲众家之长:喜茶有售价28元的经典爆品多肉葡萄,甜啦啦推出售价12元的多肉葡萄;茶百道出品时令爆款乌漆嘛黑售价22元,甜啦啦推出售价12元的平替版黑武士桑葚。
模仿推出“平替版”的同时,甜啦啦也没有放弃创新;其于2021年首创“一桶水果茶”首发日40万桶售罄,这一新品后来也被其它新茶饮品牌跟风模仿。
就在这一年,首创一桶水果茶的甜啦啦也创造出一年卖出25个亿的业绩,一举成为蜜雪冰城一样的“隐形巨头”;至此,甜啦啦在新茶饮赛道初显“黑马”之势。
下沉市场是一个无比巨大的蓝海。中国三线以下城市人口大约有10亿人,占总人口的70%。与其他新茶饮品牌相比,走极致下沉路线的甜啦啦,可谓赚到了其他品牌“商业盲区”中的钱。它首先用更低价的“平替”产品吸引顾客,再以质优价廉留住顾客,持续扩大顾客规模。
形成C端的规模效应之后,甜啦啦的低价路线也面临获利的考验。分析甜啦啦的营收模型,它走低价路线还能获利的关键在于,能够有效地控制成本。
对比一二线城市的新茶饮品牌,甜啦啦选址“五环外”,在县城特别是乡镇遍地开花,这样不仅人工成本相对更低,房租更是比城市店“打骨折”。
以甜啦啦的乡镇店为例,每个镇的中心面积有限、人口相对集中,店面选址在镇东头、还是镇西头,相对没那么重要;配合外卖等线上渠道,加盟商可以更灵活地选择店面位置,房租谈判的主动权掌握在加盟商自己手里。
房租是所有实体店最大的固定成本,但在甜啦啦这里却被降到了最低。大城市的房租,少则大几千,多则数万,而在甜啦啦深耕的乡镇县城市场,两三千甚至几百元的房租比比皆是,甚至很多加盟老板用的就是自家的沿街门面。
反向拿捏房东,成了甜啦啦能够成功突围新茶饮“红海”最大杀器。这一路径下,甜啦啦和它的加盟商们,最大程度降低开店的固定成本,再结合花式线上营销,不仅能够保证自己赚钱、不给房东打工,更建起了阻拦其它新茶饮品牌下沉的护城河。
而就在最近,深谙此道的甜啦啦加大投入,推出优惠政策,对加盟商给予加盟费、货物、房租等相应补贴政策。其中,房租最高补贴80万元,成为众多新茶饮品牌中房租补贴最高的品牌。
2、高租金旺铺,实体餐饮逃不出的陷阱
当拿捏房东的甜啦啦,正在下沉市场乘风而起之时,它所在的餐饮业,内卷也正在加剧。疯涨的房租,让成为压垮众多餐饮老板的“最后一根稻草”。
< class="pgc-img">>(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可能所有餐饮老板在月底都会想,我是在给房东打工。”今年4月,上海一家面馆的老板无奈感叹。他的店铺每天能卖出100碗面,却刚刚够交房租。这位老板称,店铺房租已经涨到每月2.3万元,高达月营业额的30%—40%,扣除原材料、人力成本等,利润所剩无几。
这并非个例,高房租之下,很多餐饮小白也“快进快出”,付出高昂的创业学费。4月,济南高新区的“刘善杰甘肃麻辣烫”宣布关门歇业,老板自嘲:花两万元学艺,投入二三十万元开店,仅开业18天便关门。
传统餐饮业向来有“三高一低”的说法;即房租高、人力成本高、食材价格高、利润率低。《2023年中国餐饮年度报告》显示,房租、人力、食材这三项支出基本占到了商家总成本的70%-75%,再扣去税费、固定资产折旧与其他损耗,利润率通常只有5%-10%。
近年来,商业地产类价格涨幅较快,租金水涨船高,这类刚性成本对餐饮经营带来巨大压力。同样来自《2023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的数据,2023年,房租、人力、食材这三项成本的增速,分别达到3.6%,2.4%,4.8%。
疯涨的高房租,不仅“杀死”了平价餐饮,许多连锁品牌也挺不住了,纷纷祭出十八般“武艺”。
4月,肯德基宣布“KFC小镇Mini餐厅模式”全面开放加盟,开放更多城镇和新渠道,主打更低的新店投资;5月,库迪咖啡宣布推出便捷店型“COTTI Express”,以“店中店”的店型,主打占地面积小、投资小与盈亏平衡点低。
实体餐饮难做的核心问题在于,房租、人工等硬性成本是绕不开的“大山”,地段差的地方没生意,地段好的地方房租太高;但是,近年来房租、人工等刚性成本不降反升,随着成本越来越高,门店盈利最终所剩无几。
“餐饮最大的坑是给房东打工”,这几乎是所有餐饮经营者的共识。“如果三天的累计平均营业额还不能覆盖每月的房租;就要及时止损,调整策略。”十多年经验的传统餐饮“老炮”总结出一条生死线:房租千万不能超过月收入的10%。
3、如何反向“拿捏”房东?
反向“拿捏房东”的甜啦啦,能给困在房租和人工中的餐饮人带来哪些启示?
一方面,必须维持10%的生死线;另一方面,还要让营收增长跑赢房租涨幅。甜啦啦的经营模式,也给行业带来新思路。
关键在于,使用外卖、线上营销等各种手段,尽可能摊薄线下经营成本,提高坪效比;同时,降低店面面积、选址等的影响权重。越是降低对线下门面的单一依赖,越能反向“拿捏”房东。
公开资料显示,从2019年开始,甜啦啦建立自己的线上运营团队,精细化运营所有加盟门店的外卖渠道和团购平台,帮助加盟店单日销售突破670单。
从成本构成来看,房租、人工等属于每月硬性的固定成本,而外卖佣金、线上营销等则是可变成本。既然房租上涨几乎不可避免;那就要想办法增加收入。
在餐饮资深人士黎广彬看来,线上营销、外卖配送等线上渠道的成本支出,可以理解为请了兼职人员帮忙做线上,不用发固定工资,只用给“它”绩效提成,而这部分收入既能增加现金流,又可以摊薄房租、人力等固定成本。换句话说,卖出了流水才给钱,没有卖出订单就没有成本。相比每月雷打不动的房租,划算很多。
< class="pgc-img">>事实上,早在一些平价餐饮学习甜啦啦之前,不少餐饮连锁品牌已悄然布局线上渠道,以此扩大经营覆盖面、进一步降低房租等硬成本。
老乡鸡、农耕记等餐饮连锁品牌上线了外卖“卫星店”,为附近消费者上线定制套餐等,据统计,截至2024年5月底,已有45个品牌在全国率先跑通卫星店模式,累计开出超560家卫星店。门店坪效平均4500元以上、人效3.5万元以上,表现超预期;而紫燕百味鸡、陶陶居等品牌,则在美团等平台的直播间开启带货,不仅有秒杀盲盒,也有各种爆款商品的团购券。顾客可以选择线下兑换,也可以线上兑换由平台骑手配送到家。
疯狂内卷餐饮行业,正倒逼餐饮从业者寻找线下自然客流之外的新增量,更广阔的线上流量池无疑是当下的“最优解”。
传统黄金旺铺和非核心位置的租金相差甚至超过50%,如果将省下的房租用于线上营销,善用外卖、团购、直播等线上营销工具,获客效率可能远超线下的“黄金点位”。
如同甜啦啦给所有餐饮人上的这一课,随着餐饮行业进入“精耕”时代,只有直面激烈竞争与市场变化,灵活求变,才能在跌宕的潮流中站稳脚跟。
*文中题图来自:甜啦啦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