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年,饮品店最流行的产品元素,不一定是刺梨和芭乐,也许是“谐音梗”。
前两天,奈雪新品“霸气玫瑰草莓覆盆子”,官方宣传就叫“双香奔赴”。
而过去一年,饮品中谐音梗的使用量仅次于原料顶流椰子。
水果、小料、产品,万物皆可谐音梗,怎么追流行?
令人上头的饮品谐音梗
前几天情人节,奈雪上了一款新品“霸气玫瑰草莓覆盆子”。
官方宣传叫“双香奔赴”意思是双花双果,玫瑰花+茉莉花茶底,草莓+覆盆子,“就像双向奔赴的我们”。同步推的还有花瓣杯贴,两杯可以拼成一个心形。
——这谐音梗用得,属实有点走心了。
再往前,乐乐茶的年初新品用到了山楂,借由谐音烘托春节气氛,以“楂楂”谐音“喳喳”,推文主题为“叽叽楂楂过新年”。
发现了吗?如今饮品推新,谐音梗已经成了一个必备的创意。家家都在拼文案,谐音梗在饮品里的曝光度,比想象中还多:
1、饮品谐音梗的使用量,仅次于椰子
在《2022年度产品报告》中,统计了全年50个品牌上新的1753款产品,使用谐音梗传播产品的共有286款,占比约16%。
而2021年,椰子作为使用量最多的水果,产品使用占比17.3%。这意味着,谐音梗使用量仅次于椰子。
再统计2021所有进行营销、传播的新品,共有1016款,谐音梗的传播方式占比约28%。也就是说,2021年50个连锁品牌上新的产品中,有近3成都用了谐音梗做营销。
桃子、草莓、椰子、紫薯、芋泥、板栗等常见水果小料,都是谐音梗的常客。
比如:奈雪的“荔荔”用心,沪上阿姨的“芒”着恋爱,书亦烧仙草的“莓有鸭力”,CoCo都可的“橘然橙了”等等。
要文艺,有奈雪的小确杏;要接地气,有果呀呀的山里莓坨(谐音方言妹陀,常用来称呼女孩子)。
2、谐音梗,多次把饮品带上热搜
比如今年1月4日,“紫薯芋泥”就上了个热搜:明星袁咏仪在微博晒出张智霖购买的紫薯芋泥奶茶,谐音“只属于你”;
再早之前的“一杯芋泥啵啵奶茶,不要奶,不要茶,不要芋泥,只要啵啵”流行语,将脆波波小料谐音成“啵啵”,在微博也上了热搜,共有2.6亿阅读量,4.4万讨论度。
那么,热度高、玩法多的谐音梗,品牌都是怎么操作的?
谐音梗做产品,有3个方向
在饮品行业,用谐音梗做产品,主要有3个方向:突显原料、构建场景、链接年轻人。
1、凸显原料,让产品更有记忆点
用谐音梗把原料凸显出来,是使用新水果或增加产品价值感时,增强消费者认知的一种方式。这一思路,在刚刚过去的秋冬季用得特别多,比如:
- 柿子
很多品牌推柿子都用了谐音梗,如雅克雅思的好柿成霜、心想柿橙,伏小桃的柿子系列,将柿子谐音“狮子”,推文主题为“柿子”大开口。
- 山楂
去年秋冬,不少品牌都用山楂+草莓做搭配,雅克雅思的蒙面楂蓝,就是将山楂、蓝莓、草莓三种浆果融合,产品名则结合了山楂与蓝莓,以“楂蓝”谐音“渣男”。
- 板栗
谐音梗帮助提升产品价值感,如板栗的超能“栗”、活“栗”满满等,将五谷原料做出更具年轻化的产品表达。
还有乐乐茶的“万圣节神秘栗量”,CoCo都可将“鼓励”谐音“鼓栗”,推出的“鼓鼓栗”产品。
2、追热点、玩潮梗,和年轻人共鸣
饮品的主要受众者是年轻人,谐音梗主要谐音的是网络热梗,年轻人能立刻get的话题。用谐音梗做营销,也是做和年轻人互动的方式。
- “人类高质量男性”
2021年7月,“人类高质量男性”一梗出圈,“油”物等谐音梗随之而来。在3月份,奈雪的茶就用了“油”物这个梗,推文主题“66颗人间‘油’物”,上新油柑饮品。
书亦烧仙草在7月30日的推文中,分别将“人类高质量奶茶点单攻略”、“爆打人间油物,柠可真行啊”,三梗结合(人类高质量男性、油物、宁可真行),要素颇多。
- 别再内卷,不如躺“瓶”
内卷、躺平,或许是打工人在去年最爱用的两个词。
喜茶在12月的车厘子产品中,将打工人抗拒内卷、想要躺平的心态与茶饮加料多的情况结合,以“不再被小料支配,躺‘瓶’有底气”为主题,上新不加小料,只用果肉的满瓶车厘子。
- 社畜叛逆三件套
同样玩了波打工人梗的品牌还有S.O.E,12月,品牌结合工作常见情景,上新特饮:苹什么、莓必要。
用产品名说出无数打工人的“心声”,还能对特调元素一目了然。
苹什么和莓必要
>3、用谐音构建场景,紧跟潮流
谐音梗的另一个好处,是通过产品名,把原料构建出场景,烘托节日氛围、产品画面感。
比如上文提到奈雪情人节推出的霸气玫瑰草莓覆盆子,双“香”奔赴,既贴合情人节的调性,也能将饮品元素串联起来。
乐乐茶在去年4月,也以“时代飞跃,‘杨梅’吐气”为主题上新相关饮品。“杨梅”谐音“扬眉”,让少年意气风发的形象跃然纸上。
通过谐音,让产品随时跟上潮流变化,也是抓热度的一种方式。
营销升级,还有哪些思路?
饮品店卖产品,一手研发、一手营销,已成为必不可分的2个部分。
但营销中谐音梗常见,成为主流营销趋势时,或许也意味着品牌的创新局限。
那么除了谐音梗,还有哪些做产品的营销新意?
1、把谐音梗做升级
谐音梗也在升级,梗中埋梗。
ARTEASG推出的好事發生,常规理解自然是“好事发生”,以花生谐音发生,ARTEASG则将“发”写作“發”,饮品上放置写着“發”字样的麻将状绿豆糕,意味“發财”;
果呀呀推出的榴桂香小公主,用榴桂香谐音人名刘桂香,该梗来源奇志大兵的老相声,被小红书用户称为“起名天花板”、“长沙人才懂的梗”,更有内涵。
喜茶的车厘子躺“瓶”,奈雪的双“香”奔赴,S.O.E的社畜叛逆,均属于在老梗中找新创意的思路。
2、营销IP化,吸引顾客二次创作
为一款产品设计一个专属形象、IP的做法越来越多。
奈雪的茶上新的鸭屎香产品,将鸭屎香这一茶类拟物化,设计出不同形态的卡通鸭。
书亦烧仙草的小丑鸭系列,也是将产品IP化设计,通过卡通形象加深消费者记忆点。
除了原料拟态,还有对于品牌形象的“二次创作”,比如喜茶在2021年,就以“二创”logo的方式成功出圈,不仅上了热搜,还吸引大量消费者参与。
总体来说,谐音梗作为营销中的常用方法,逐渐成为像原料中草莓、芒果一样的经典存在,省力、好用。
但要让消费者保持新鲜感,也需要不断用创新思路刺激。
下,桃子口味已经成为了饮品口味中最热门的品类!
在中国,便利店里的桃子味饮品总是率先售罄,喜茶、乐乐茶等知名茶饮品牌也纷纷推出桃子口味的茶饮产品。
从新品数量和销售额增长系数来看,桃子口味也已经独占鳌头!
< class="pgc-img">>但却没有一个茶饮品牌选择以桃子为主打产品,更多的是选择芒果、椰子、柠檬等。
因此,桃子味品类在中国茶饮市场中还是一片广阔的蓝海!
在上海,朴茶的创始人林茗娟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个“风口”,推出了以桃子为核心IP的品牌“和気桃桃”,并将桃子味茶饮与麻薯相结合,这让产品和品牌迅速走红!
为了探究和気桃桃品牌的火爆秘诀,餐盟严选记者对林茗娟进行了采访。
< class="pgc-img">>90后茶三代林茗娟:
朴茶之后再出发,如何切入下沉市场?
林茗娟是是一位90后的创业者,也是一名“茶三代”,家族世代经营茶叶生意。
她对产品有着非常敏锐的感觉,毕业之后,凭借家族的供应链基础和自身的努力,于2015年推出了朴茶品牌,凭借超越行业水平的口味优势,朴茶迅速火爆。
经营5年时间,如今朴茶开遍了全国各地,并先后与滴滴、NEW BALANCE等品牌达成联名合作,在北京“奢侈品天堂”SKP店,月营收更是高达60多万元,朴茶已经成为了茶饮中“品质”的代名词。
“其实朴茶在各个地方都做的很好,也有很多人咨询加盟,但朴茶的定位更适合在一、二线城市去开店,对商超和附近客群的质量也有一定要求,所以就想推出一个能够适应更多消费场景,甚至下沉到三线以下城市的品牌。”
< class="pgc-img">>为了打造一个能够下沉、有着更强适应性的品牌,林茗娟从选品类开始,对新品牌的定位、设计、产品等进行逐一打磨,最终成功推出了“和気桃桃”。
< class="pgc-img">>“品牌+产品+场景”多维组合拳,
成功杀入“桃子蓝海”
虽然是同一创始人,但新品牌和気桃桃在各方面都和朴茶有着较大的差别:
在客单价上,和気桃桃相对较低,能够下沉至10-15元的价格区间;
在品牌的整体设计上,和気桃桃更为活泼,运用了一些卡通形象,充满“少女心”,品牌更容易收获年轻人的青睐;
在产品设计上,相对于朴茶的品质感,和気桃桃在好的基础上,为产品增加了趣味性,更容易形成话题和传播。
< class="pgc-img">>如果说,朴茶的火爆是凭借产品品质进行“一招制敌”,那么和気桃桃就是在此之上,从品牌定位、产品设计、场景构建等等多个维度,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1、品牌定位:切入“桃子蓝海”,卡通+和风注入年轻能量!
“当时看了很多行业的数据,我们发现,无论是咖啡、酸奶、汽水、啤酒,甚至是茶饮,所有的饮料品类中,桃子味的产品都卖得非常好,但并没有在这个垂直品类深耕的茶饮品牌。”
< class="pgc-img">>通过查询数据,林茗娟发现了“桃子”口味,虽然广受好评,但市场始终处于有品类,无品牌的情况,所以桃子就成为了品牌的核心IP,品牌的主打产品、视觉VI、IP形象等都使用了桃子和粉色。
此外,在品牌的设计上,林茗娟加入了和风元素,让品牌形成了更强的视觉冲击力,整体视觉更具辨识度。
< class="pgc-img">>2、产品设计:好喝+有趣,围绕“桃子”打造6大品类
前文提到,朴茶已经成为了茶饮行业内“品质”的代名词,所以产品的设计一直是林茗娟和她团队最引以为傲的部分。
虽然希望和気桃桃未来能够下沉到三线市场,但在产品的用料上林茗娟依然是没有“妥协”,仍旧是使用了行业水准之上的茶叶基底,但凭借自身背后的供应链优势,仍旧将价格能够控制在10-15元这个区间之内。
为了让产品的差异化特色更强,喝起来更加“有趣”,林茗娟研发了“招牌日式麻薯奶茶”。
< class="pgc-img">>“麻薯是一种在日本非常流行的小吃,但其实无非就是糯米嘛,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吃这种东西的传统,所以它也不需要进行太多的市场教育。”
经过反复调整,林茗娟和研发团队终于找到了麻薯的“黄金平衡点”,口味香甜,口感软糯,产品推出后获得了顾客的广泛好评。
除了主打的“招牌日式麻薯奶茶”,和気桃桃还推出了或是围绕桃子,或是经过市场验证的6大系列产品:和気冰乐集、挑我喜欢(鲜桃系列)、和気茶饮集、和気酸酪冰乐、和风迷你鲷鱼烧。
< class="pgc-img">>此外,在产品设计上,林茗娟还有个小心思:
现在很多年轻人点奶茶会选择7分糖,所以在甜度设计上,和気桃桃将产品的最佳口味设定为7分糖,并且店员会对顾客进行提示,向顾客推荐7分糖的甜度,这无疑准确的击中了年轻人的“怕发胖”需求。
3、场景构建:茶饮+甜品,低SKU打造多维场景
麻薯系列产品不仅让和気桃桃形成了产品上的差异化,还为品牌带来了场景的延伸。
其实场景延伸是当下很多茶饮店都在做的一件事,但他们的办法多是加入其它场景的产品,如汉堡、简餐、甜品等。
但产品线的延伸会大幅增加品牌的成本,并且并不能让原有产品进行消费场景的有效延伸。
< class="pgc-img">>而和気桃桃的麻薯系列奶茶会带给消费者一定的“饱腹感”,这让这款产品不光能被看做奶茶,还可以被看做是一款“甜品”,再加上多口味的鲷鱼烧,和気桃桃完全可以满足当下年轻人的“下午茶需求”。
品牌拓张计划:先进核心商圈,再延伸到街边店
“和気桃桃这个品牌跑的是非常快的,上海宏伊店是6月15号新开的,但这家门店的爬坡期就只有半个月,12平米小店在第一个月就实现了两万五的坪效佳绩,复购率达到了30%,市场反馈非常好。”
更为年轻化的品牌设计,更全面的场景搭建,更加有趣的产品设计,这让和気桃桃能够快速抓取消费者,并且能够形成较高的复购。
也正是因为如此,和気桃桃相较于朴茶有着更强的“适应能力”,能够适应各种类型的商圈。
< class="pgc-img">>“其实这家商超店的选址比较一般,是一个犄角旮旯的位置,但市场反馈也非常好,所以我们就看到这个门店的适应性和成活率是非常高的。”
“不管是写字楼、商超,甚至是社区街边店,和気桃桃都能够成功落地,它对附近的客群没有很严格的要求,这也符合我们希望做一个能够在未来下沉的一个初心。”
在谈到未来的开店计划时,林茗娟表示,和気桃桃和朴茶不同,朴茶并不适合大范围的开店,而和気桃桃则是希望能够快速的打开市场,在各个城市的核心商圈率先开店,以此打开当地对品牌的认知,此后再把门店开到街边、社区,这样品牌的品质感和性价比都能够被消费者所感知。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结语
品牌如人,林茗娟在朴茶和和気桃桃两个品牌上花费了无数心力,所以我们能够看到这两个品牌上也承载着创始人的种种特质:
朴茶展现了她家族传承的一面,也展示了她对品质的极致要求;
而和気桃桃则展现了她“少女”的一面,因为是在朴茶经营5年之后推出,所以和気桃桃也更能精确击中年轻人的喜好,体现了林茗娟对市场认知的不断提升。
< class="pgc-img">>在采访的最后,林茗娟还爆料了一些“商业机密”:
“原来最早做丸子茶,到加麻薯,其实我们是有一个持续打造爆品的能力的,其实我们现在手上还有好多‘大招’,等到和気桃桃门店数量增多后我们就会一个个放出来,让品牌快速引爆!”
凭借品牌的差异化特色和强适应能力,相信和気桃桃能够迅速在全国落地开花。
9月吃什么#
< class="pgc-img">>124年来最早的秋分到来,“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也迅速刷屏。这农夫山泉桶装的珍珠奶茶的确够霸气。不知你收到这秋天霸气的温暖了吗?
问题来了:想灌满这么一大桶奶茶得用多少杯奶茶呀?还是自己做比较划算!
【自制珍珠奶茶】
准备食材:红糖、木薯粉、牛奶、琥珀色的冰糖
【1】做珍珠;把红糖煮沸成红糖水,倒入木薯粉里搅拌,把木薯面团搓成长条,再切成小四方块儿,搓成小面团。在煮开的水里煮熟成焦糖黄,珍珠就煮好了。再加入细砂糖搅拌,防止珍珠粘黏。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2】煮奶茶;在小奶锅里放琥铂色的冰糖,加入热牛奶,煮一会儿。最后再把珍珠倒进去。
奶茶第一世——蒙古草原奶茶
< class="pgc-img">>手中宝珍珠奶茶其实是在1500年前诞生在北方的游牧民族的餐饮中。蒙古草原奶茶是所有奶茶的鼻祖。
蒙古草原奶茶的发明发挥着强大的食用价值。用砖茶加上鲜奶、盐可以煮成咸奶茶。
咸奶茶是草原的一道独特奶茶风景线,再喝时,主人会不断给添奶茶知道喝不下不想再喝为止。
奶茶第二世——清朝奶子茶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马背上的民族夺了天下,蒙古草原奶茶入京,名字中加了一个“子”字。成了“奶茶二代”。“奶子茶”还有个死忠粉,乾隆皇帝。他为“奶子茶”做赋:
< class="pgc-img">>酪浆煮牛乳,玉碗拟羊脂。御殿威仪赞,赐茶恩惠施。
看看,皇家奶子茶,用料、器皿非常讲究。用鲜牛奶、奶酪、黄茶、奶油、酥油、茶砖、盐巴熬制,盛在叫“多慕”的壶中,倒进玉碗中呈给皇帝。乾隆皇帝的爱妃如一就有一只24K纯金奶茶碗。
奶茶第三世——漂洋过海的奶茶
< class="pgc-img">>17世纪,欧洲人把奶子茶自中国经荷兰带到欧洲。300年后,荷兰人为了运输奶茶,把奶粉脱脂制成黑白奶茶。这就很接近港式奶茶了。港式奶茶又因丝滑颜色如丝袜又被称作丝袜奶茶。它通常和红茶搭配喝。
< class="pgc-img">>也可以加香蕉、玫瑰果做风味香蕉奶茶、玫瑰奶茶。
< class="pgc-img">>在印度有一种口味奇葩的奶茶,可以在乡村野店、繁华都市、火车上、公路边一天24小时被送茶小弟送上门的加了生姜、豆蔻调调味的奶茶。这种奶茶的贵族版更奇葩居然还要加胡椒、茴香、肉桂。这该算是“秋天的第一杯奇葩奶茶”了。
大家都喝了秋天里的第一杯奶茶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