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诗汀VS塔斯汀,全幸VS 瑞幸,山寨餐饮品牌层出不穷,有的甚至敢在正主“脸上”开店……
又到一年“3·15”,餐饮行业的假冒、山寨现象已进成为一种行业顽疾,高仿“李鬼”层出不穷,而且手段有着“花样翻新”的趋势。面对猖獗的假冒山寨现象,餐饮人该怎么应对?
01.
一不小心加盟假瑞幸、假星巴克,
餐饮市场“李鬼”横行
市面上有一种快招公司,通过假冒大牌餐饮品牌或其子品牌骗取加盟费,茶饮、咖啡赛道通常是这类骗局的重灾区。
近期,“假星巴克”第N次出现在大众视野。
据新闻坊报道,商户杨先生去年5月看到一则网络广告,声称可以全程协助开设“星巴克”咖啡加盟店,于是他通过某中介公司加盟了星巴克,在大理双廊开了一家咖啡店,生意非常红火。
开店经营才2个月,杨先生就收到了“星巴克”公司的律师函。
原来,该中介公司配送的标注为星巴克品牌的咖啡豆、枫糖浆,印有星巴克LOGO的一次性塑料杯、餐巾纸,甚至还有周边的咖啡杯、钥匙环,全是仿冒的!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杨先生表示,该中介公司提供员工培训、设备物料管理,感觉跟正规的加盟店一模一样。据报道,杨先生共花了10万元中介费,相当于打水漂了。由于收到了品牌官方的律师函,他不得不停止经营。
顺着杨先生这条线索,上海青浦警方一举打掉了一条集生产制造、仓储运输、业务培训、营销咨询为一体的犯罪网络链条,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7名。
这一犯罪团伙在未经星巴克官方授权的情况下,打着“星巴克咖啡服务”的名义,对外谎称具有加盟资质,并以每家店10万元的加盟费在网上招募加盟商,然后指导加盟商使用“星巴克”相关的商标、标识在全国各地开设经营假冒咖啡店铺。
该团伙通常选在二三线城市开“李鬼”星巴克,店门店招并不会直接使用星巴克字样,而是选择蹭店名,但销售的咖啡及周边,都用了星巴克商标。
截至案发,这一犯罪团伙已在全国开设50余家咖啡加盟门店,累计涉案金额达4000万元。目前,这起案件还在进一步办理当中。
“我砸70万加盟瑞幸‘子品牌’,最后却发现是假的。”近日,一则关于误加盟假瑞幸子品牌的新闻也引发了广泛关注。
据界面新闻报道,餐饮人吕清想在老家开一家“瑞幸咖啡”,在一个看似是“瑞幸咖啡加盟”的网站上填了自己个人资料后,接到了一个“400”开头的电话,对方声称自己是瑞幸招商人员,看到信息后与吕清聊具体情况。
后该招商人员以吕清准备的资金达不到“瑞幸咖啡”验资门槛为由,建议吕清加盟“全幸咖啡”,并称这是瑞幸内部正在孵化的品牌,目前在试点,预计24年正式放开加盟,所需加盟费正好与吕清预算相近。
签署完合同后,吕清才逐渐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全幸与“瑞幸咖啡”毫无关系。
对于市面上层出不穷的假冒现象,瑞幸方面曾作出官方声明,强调“瑞幸咖啡旗下未开发任何子品牌,网络上关于瑞幸及其子品牌加盟或代理的信息均为虚假信息”,且强调“各大平台有企业蓝V认证的才是瑞幸咖啡官方账号”。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据了解,假冒瑞幸的全幸公司与维权加盟商之间已经失联,目前全幸的加盟商们正在继续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权益。
被“李鬼”冒名顶替的现象,此前也曾在哈根达斯身上上演。
根据忻州中院的判决书,2017年9月,一家名为“一匙情迷 哈根达斯冰淇淋”的店铺在忻州市某商场开业,未经品牌方许可,擅自在其提供的餐饮服务上突出使用“哈根达斯”中英文注册商标等文字及标识,并故意模仿、使用与哈根达斯品牌相似的店面装潢等,引起消费者混淆。
最终法院判罚该店拆除店招相关字样,赔偿原告哈根达斯品牌方(通用磨坊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经济损失2万元。
02.
山寨餐饮品牌有多离谱?
“李鬼”竟贴着“李逵”开店
除了假冒正经品牌以外,各种“像素级”模仿、抄袭餐饮品牌的“李鬼”也活跃在市场中,其中不少“李鬼”还态度嚣张,叫人看得“牙痒痒”。
1、塔诗汀vs塔斯汀,“李鬼”贴着“李逵”开店
广州市桥有一家盗版塔斯汀的“塔诗汀”,门店就开在“正主”旁边,并号称自己是全国第一家直营店。因为山寨态度过于“理直气壮”,这家塔诗汀甚至收获了一批粉丝,称“比较完塔诗汀和塔斯汀后,感觉还是塔诗汀更好吃”。
与此同时,塔诗汀小红书官方账号自称“每天生意停不下来”,而且还在广东等省份吸引到了不少加盟商。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不过,这家“塔诗汀”并未高兴太久,据长江日报报道,今年2月,“塔诗汀”的品牌运营方广州金莎品牌运营有限公司因违反《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被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没431万元。
除了“塔诗汀”,也有网友表示在县城看到了山寨塔斯汀的品牌“塔乐汀”“嗒狮町中国汉堡”,以及内部装修和产品包装和塔斯汀如出一辙的“堡马先生”等,这些山寨品牌“像素级”抄袭的功力让人啼笑皆非。
2、“LUNLEI”抄袭“LINLEE”,正主诉诸法律打假成功
广东知名茶饮品牌LINLEE(林里)手打柠檬茶近期成功打假,而山寨品牌的山寨手法让人直呼“离谱”。
今年2月23日,林里官微称,“LINLEE林里”诉“LUNLEI”商标侵权案取得成功。经法院裁定,被告LUNLEI确实存在侵权行为,要求LUNLEI立即停止相关侵权行为并赔偿LINLEE林里的经济损失。
据了解,“LUNLEI”为了山寨“LINLEE”,甚至还玩起了“方言梗”。因为LINLEE品牌起源于广东地区,品牌曾用名为“邻里”,而粤语中的“邻里”发音是“LUNLEI”,因此山寨品牌就以“抡擂LUNLEI”抢注了一系列的商标名称,并且照搬了林里的产品外包装、门店招牌、装潢等细节,如果不仔细看,消费者很难发现两个品牌的不同。
△图片来源:抡擂柠檬茶门店菜单截图
>3、外卖平台也有假,逼得正主说“别点我家外卖”
“请大家不要点‘费大厨外卖’!”近日,知名湘菜品牌费大厨发声,原因是近期外卖平台上涌现出一批“费大厨外卖”店,提供费大厨代购服务。
这类代购门店将代购价炒得很高,费大厨原价59元的招牌菜品辣椒炒肉被溢价至80-100元不等,其配送费也大多在20元上下。
从小红书、外卖平台来看,这类门店的存在已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费大厨的品牌声誉。比如一位消费者误将这类门店当成费大厨外卖店下单后,遇到了“少送一个菜”的情况,却找不到店家处理,于是埋怨起了“费大厨吃相难看”。
被逼无奈的费大厨表示,这些所谓的代购和外卖均与费大厨无任何关联,消费者要谨防上当。
△图片来源:费大厨辣椒炒肉小红书官方号截图
>4、山寨品牌抢先在海外“登陆”,瑞幸、鲍师傅等忙维权
国内市场山寨餐饮品牌横行,国外市场也同样遍地“李鬼”店。
据悉,网红糕点鲍师傅除了在国内遇到过上千家“李鬼”店外,甚至还出现了海外的“李鬼”。
当一众海外网友讨论伦敦鲍师傅糕点的口感、价格跟国内店的差异时,去年12月10日,鲍师傅用一纸声明郑重表示,海外市场的“鲍师傅”是假的,全部未经授权,并强调鲍师傅目前仅在国内经营直营门店。
瑞幸遇到的海外商标抢注情况则更加棘手,“泰版瑞幸”向瑞幸索赔20亿元!
据此前公开报道,50R集团的泰版瑞幸早在2020年便在当地注册申请并使用了瑞幸咖啡的商标,虽然后来中国瑞幸咖啡向当地法院提出了诉讼,指控50R集团恶意注册商标,但最终于2023年12月1日败诉。
瑞幸商标败诉后,目前泰囯皇家50R集团正在向其索赔,金额高达20亿元。
03.
假冒、山寨现象屡禁不止,
餐饮人要提前布局知识产权
不可否认的是,假冒、山寨行为会给餐饮品牌乃至餐饮行业的良性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比如费大厨遭遇的假冒外卖店,直接误导了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印象。
频繁维权也耗费了餐饮品牌不少时间和金钱成本。“被侵权、山寨大户”蜜雪冰城的法务团队曾表示,仅2021上半年,蜜雪冰城就处理了约2500件侵权或山寨事件。
更早以前,网红茶饮品牌鹿角巷花了1个亿打假7000家假冒、山寨店,虽然多数案件最终都取得了胜诉,但品牌能量也在打假中被消耗。
△层出不穷的假冒、山寨店,图片来源:鹿角巷
>假冒、山寨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国内餐饮市场广阔,品牌难以覆盖到所有区域,空白市场容易被快招公司“钻空子”;另一方面这类公司会用低加盟门槛、高回报率、短回本周期等说辞诱惑加盟商,不明真相的加盟商也容易上当受骗。
假冒、山寨行为“人人喊打”,但也是餐饮市场发展的必经阶段。从需求端来看,一些消费者对正牌不敏感、认知度不高、打击盗版意识不强等,都是餐饮“李鬼”存在的土壤,只要土壤还在,餐饮“李鬼”便很难单纯通过品牌的维权而禁绝。
面对客观上无法完全消灭的“李鬼”,餐饮品牌该怎样保护自己?
红餐网咨询多位法律界人士后了解到,对于侵权、山寨等现象,最好的办法是提前进行知识产权布局,防患于未然。
中申律所创始人郭霁表示,品牌必须提前规划自己的知识产权布局。以容易爆发知识产权纠纷的海外市场为例,只要品牌有出海计划或念头的品牌,哪怕只有几十家店,也要优先做好知识产权布局和保护。
她表示,瑞幸咖啡状告“泰国瑞幸”,最终以败诉收场,就是因为它的品牌在泰国被别人提前抢注。“现在国际上已经有提前抢注知识产权的职业操盘手出现,除了瑞幸,国内一些酸菜鱼品牌、奶茶品牌也遭到过抢注。”
对此,郭霁提醒广大餐饮人,“对于品牌商标等知识产权,需要提前做好规划,花不了多少钱,但要先把位占了。”
LINLEE(林里)柠檬茶创始人王敬源也表示,“小钱不要省”,在品牌创立之初就要寻求专业商标机构合作,让创牌与创业同行,不给山寨者留下机会。遇上品牌被山寨时,要立刻拿起法律武器保护品牌。不要觉得诉讼周期长,自己就提前放弃,这只会助长山寨的风气。
华进律师事务所事业合伙人马丽华也表示,遏制餐饮业的山寨乱象,要尽早把核心及关联品牌完善确权,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一旦发现侵权线索或山寨行为要及时采取法律措施予以制止,如发送律师函、行政投诉、进行民事侵权诉讼等。
马丽华还强调,餐饮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不仅仅是品牌保护。“餐饮产品外包装及食品加工设备可以通过专利保护,独有的配方可以通过商业秘密保护……这些方面都不应忽视。总的来说,在知识产权保护这件事情上,攻与防都要做到位。”
来源|红餐网
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马路边”饭店也分“正版和盗版?”
01
基本案情
成都马路边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马路边公司”)认为延吉马路边边饭店未经许可,擅自在其店铺上使用与成都马路边公司注册商标相同的“马路边边”标识及图,搭乘成都马路边公司便车的主观故意明显,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对服务来源的混淆,误以为是成都马路边公司提供的服务,侵犯了成都马路边公司商标专用权,遂向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
延吉马路边边饭店辩称:1.延吉马路边边饭店在工商登记注册时使用“马路边边”字样,未收到相关提示,因此其行为无主观过错。2.全国餐饮业中以“马路边边”为企业名称注册的企业为796家,可以认定该字样是餐饮行业中惯用的普遍词汇,“马路边边”系地方方言,不具有显著性的特征。
02
争议焦点
1.案涉注册商标中所含“马路边边”是否为餐饮行业惯用词汇,该词汇是否具备商标识别功能的“显著性”特征;
2.延吉马路边边饭店经营中使用“马路边边”是否构成对成都马路边公司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害;3.成都马路边公司主张的损失是否具有事实及法律依据。
03
裁判结果
法院审理认为:
首先,从“马路边边”的字面含义来看,并不具有某种特定餐饮服务惯用名称的功能。依照普通消费者的一般认知,在“马路边边”一词成为商标或者企业字号、名称使用之前,并不会将该词汇与具体某种饮食或者餐饮服务联系在一起。延吉马路边边饭店仅以全国使用“马路边边”作为名称的企业有700余家为由,主张“马路边边”为餐饮业惯用普通词汇,该理由并不充分。“马路边边”作为成都马路边公司注册商标的主要元素,具有显著性特征,能够起到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识别性作用。
其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的字号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构成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本案中,成都马路边公司与延吉市马路边边饭店均经营餐饮服务。尽管成都马路边公司的第21125511号注册商标是由图案、文字、汉语拼音三种元素组成,延吉马路边边饭店并未完整使用该注册商标,但在延吉马路边边饭店成立之时,成都马路边公司经营的“马路边边”麻辣烫餐饮服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延吉马路边边饭店在其字号中使用“马路边边”这一案涉注册商标的主要元素,并且在其经营活动中突出使用“马路边边”一词,足以导致消费者产生混淆,使相关公众误以为延吉马路边边饭店与成都马路边公司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可见延吉马路边边饭店具有攀附成都马路边公司的第21125511号“马路边边”注册商标的故意。故,延吉马路边边饭店的行为侵犯了成都马路边公司的注册商标专用权,其应停止相关侵权行为。
再次,关于延吉马路边边饭店应承担的赔偿数额。本案中,成都马路边公司未能举证证明其因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亦未举证证明延吉马路边边饭店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亦不能确定案涉注册商标许可使用费。此种情形下,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三条第三款规定,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百万元以下的赔偿。法院综合考虑成都马路边公司对注册商标使用时间、案涉商标的知名度、为维权所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延吉市马路边边饭店使用“马路边边”的方式、侵权持续时间、经营规模等因素,酌定本案赔偿数额为20000元。
综上,法院判决延吉市马路边边麻辣烫饭店立即停止实施侵犯第21125511号“马路边边”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包括停止使用“马路边边”一词作为其字号组成部分,拆除店招、门头与店内带有“马路边边”的标志,停止使用“马路边边”进行宣传和销售;并赔偿成都马路边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经济损失(包含合理费用)20000元。
04
对话袁律师
如何在经营企业时规避侵犯他人商标?
袁律师有话说
1. 加强商标保护意识,商标一旦确立应尽早进行注册登记;
2.在申请商标时,就采用一个主商标和若干防御商标的模式进行申请,同时应当在类似领域内也进行防御商标的申请。防止他们使用相似商标或在相似领域进行申请;
3.一定要注册的商标类别:第35类——广告类被称为“万能商标类别”;
4.是否有进行多类别的保护,保护好主营类别外,还应该对相近类别的商标申请保护;
5.是否有建立商标监测体系,商标在使用过程中,难免被一些有心之人惦记,申请近似商标、傍名牌、抄袭的案例比比皆是。如果商标所有人不能及时了解信息并采取措施,很可能影响企业品牌质量甚至丧失商标所有权。建立监测体系,能有效监测商标动态,帮助企业及时作出回应并采取措施,阻止或打击侵权行为。
全文完,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还不错,随手点个赞吧。
袁铁峰律师
浙江商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专注于知识产权、公司治理、企业制度构架的设计、合同纠纷等诉讼、非诉业务。
<>< class="pgc-img">>丨职业餐饮网 焦逸梦 谭秀平
高峰期近1000家直营店,年销售额超20亿元,每天能卖出30吨生日蛋糕和面包,一个中秋节还能搭上20万吨月饼!
但这样一家企业,最近却传出要“四分五裂”了,340家门店要改名,中国烘焙大王好利来,就要这样散伙了?
从一家小店起步,到创始人罗红的两个哥哥、几位密友一起合伙创业,成功上市,时至今日终于打下了江山,却因为利益分配问题,最终分道扬镳!
合伙干餐饮、合伙创业,真的这么难?
一
烘焙大王“散伙”分家,近50%店改名
在干餐饮之前,爱好摄影的罗红,开的是一家照片冲洗店。
没有想到,罗红母亲退休过第一个生日时,他竟然连一个满意的蛋糕都没买到,都很普通,无法表达对亲人的爱意,这事儿对一般人来说可能就是一次遗憾罢了,但对开过店、从过商的罗红来说,却觉得机会来了,这说明当时的烘焙行业就是一块“处女地”啊!
说干就干,一年后,就在1991年,罗红在四川雅安开办了第一家蛋糕店,并为其取名“喜利来”(好利来的前身)。
< class="pgc-img">>1、卖“好看”蛋糕,第一家店走红
1992年,罗红转战兰州,又开了一家蛋糕店,名字从“喜利来”更改为“好利来”,这是好利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店。
摄影的经历给了罗红高超的审美能力。所以,不同于那些“老气横秋”的蛋糕,他的蛋糕样式新颖,十分好看,一经推出,就迅速在兰州市场一炮打响,这一年它的销售额竟达到了200万,这个成绩在上个世纪90年代相当让人“眼红”!
2、请5位亲朋好友一起“打天下”
生意红火,忙不过来,他就从老家喊来自己的2个哥哥和3位好友来帮忙,这一“帮”就帮成了联合创始人,和罗红一起打天下。
1994年,好利来正准备在沈阳开首店,却听闻竞争对手也要在沈阳开店,而且门店已经装修了2个月,怎么办!一旦对方抢先开店了,自家就麻烦了!
于是,这时,罗红和5位合伙人紧紧地联合了起来,身为老板的他们亲自砸墙、和泥,仅用了20天就完成了门店简装,抢在了竞对前面。
经过几位合伙人的艰苦努力后,1996年,好利来的门店开始高速扩张。而截至1999年,好利来已经在全国拥有100多家直营店。
3、100家直营店后,开始“分蛋糕”
在1999年好利来有100多家直营店时,因合伙人经营理念不同,好利来决定实行“联合创始人内部加盟制”,将全国的门店分为6大片区,每位联合创始人独立经营一个片区。
< class="pgc-img">>好利来创始人罗红自己管理一个大区,其余5个大区(华东、华中、中原、西北、南方)分别交给另外5位联合创始人独立经营,类似于“分封诸侯”,也就是第一次“分家”。
那么,“诸侯”各自为阵、各管各的一亩三分地,不会乱吗?
不会,这就是罗红的远见了。虽然把大区分给合伙人独立经营了,但有2个“硬性规则”:
第一,“好利来”品牌名的所有权归罗红,联合创始人只有10年的品牌使用权。根据经营情况,决定10年以后,联合创始人是否可以“续签”,每个片区都是独立投资开店,自主经营;
第二,每个片区每年需要向公司总部缴纳一定的品牌管理费。好利来公司总部负责培训和督导各片区,实行统一的产品标准、服务标准和形象标准。
因为好利来这个品牌是罗红自己开创的,第一家店也是自己做火的,所以只给各个合伙人分“地”,品牌属于自己,大家使用,就需要向总部交品牌管理费。大家达成了一致。
所以,在2014年9月,好利来成功上市!
4、20年后彻底分家,近50%的店变独立品牌
但后来,餐饮行业的竞争就变得很激烈了,而且,整体餐饮市场都在进行消费升级!从2014年开始,烘焙市场外有面包新语、巴黎贝甜等外资品牌,内有北京的连锁品牌“味多美”在同一时期快速扩张。
诞生于市场红利期的好利来,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 class="pgc-img">>图注:过去的好利来品牌形象。
到2017年,好利来率先在北京摸索出了一套新的品牌经营标准,也是从这一年起,全国的好利来连锁门店都必须执行这个标准!
但新的标准就意味着成本的快速上升,一线城市可能适用,但对很多店来说,按这套标准执行,就会赔钱!
而且从1999年第一次“分家”到2019年,第一个品牌使用期10年过去了,第二个品牌使用用期10年也过去了,现在,各个合伙人面临要不要交第三次的品牌使用费,就在这个关头,2018年的时候,罗红就和几位合伙人协商了一个结果:
第一,缩减门店,根据各个市场的实际经营情况,把有困难执行标准的店关掉,能执行高标准的店保留;
第二,与此同时,解除了已经执行了19年的联合创始人内部加盟制,各位好利来的品牌联合创始人可以自主创建自己的新品牌。
目前,好利来在全国共有800多家门店,按照新的内部协议,解除内部加盟制度需要更名的门店共有340家左右。
算下来,好利来品牌规模一下子缩减近一半!近50%的店变成了独立品牌!这就是好利来近来改名为“好芙利”、“蒲公英Pokoni”、“甜星”、“心岸”、“麦兹方”等名字的原因!
二
亲朋好友也难逃“分家”,合伙创业何其难!
当我们餐饮人缺乏资金、无法兼顾所有工作、或者有短板时,自然会想去找”帮手“,这是合伙人的好处。但合伙干餐饮,一直都是一个老大难!
1、“分家”规则提前定,或可保住品牌实力
因为合伙人利益之争,扯皮、在网上公开谩骂、指责的情况并不少见。
有的餐企因为“内杠”把自己的品牌杀死了,有的合伙人在套现几千万后离开,然后品牌势能迅速下降!
相比而言,虽然好利来看起来是彻头彻尾的“改头换面”,但并没有发生扯皮的事情,那是因为,早在1999年第一次分家时,兼顾各个联合创始人利益的规则就制定好了,而且虽然好利来真的分家了,将近50%的店都成了独立品牌,但罗红承认分家后的那些品牌是由好利来品牌转过去的,这恐怕也是合伙人没有僵化的重要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它也能保证各家品牌的运转。
< class="pgc-img">>图注:改名前后。
2、哥哥、好友合伙干餐饮,也躲不过“合伙创业难题”
相比于一般的合伙人创业,好利来可是创始人请了自己的哥哥和好友,但最后也只能面临“分家”的命运。
所以,好利来创始人罗红略带惋惜地说到:“我们的几位联合创始人为好利来事业奋斗了二十几年,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也深谙产品与服务之道,今天,他们完全有资格创建自己的品牌,用不同的个性和定位来满足不同顾客的不同需要。”
豪虾传的创始人蒋毅也在朋友圈分享了一个合伙人内耗的事情。
“我一个朋友去年做了一个串串店,在当地莫名其妙的爆火了,他们乘热打铁又开了10多家串串店,结果每一家都持续火爆,日流水全都好几万,成为所在城市(省会)的现象级品牌,月总营收接近1000万,其他所有知名的串串品牌全被他们干得没有生意,半年时间内逆袭成为城市头牌!”
但最近却内忧外患,内有股东问题,外部跟风者挨着他们开,甚至门对门地开盗版店。
于是蒋毅给其朋友建议,按照股比各自认领几家店分家,如果股东之间继续把精力用在内斗,很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其他麻烦,既然大家互相不服,那就在门店全都很赚钱的情况下,分家各自赚各自的钱,也算是没有选择的选择。结果,他朋友说这恰好也是他们股东都能接受的结果,正打算这么做。
从情感角度来看,没人愿意分家,但有时候,分家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最起码能让品牌继续运转下去!
职业餐饮网总结:
其实,好利来创始人们能够一起打“烘焙天下”7年,享”烘焙天下”近20年,这在业内已实属不易,算得上佳话了!
共患难易,同富贵难,创业不易合伙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