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一度的“秋一杯”,即将拉开帷幕。
秋季上新到来之前,咖门联合美团新餐饮研究院,对2023年3月1日~6月30日的春夏上新进行了一次数据观察,推出《2023饮品行业春夏1000+新品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这次的数据样本,覆盖52个连锁品牌,共计超10万家门店,统计了1072个新品、以及超过2亿杯的实际销量。
2023春夏季,哪些产品卖得最好?哪些品牌推新更有力?一起来看——
春夏饮品上新概况:
外卖销量Top20,哪些上榜?
整体上看,经历了产品高度内卷的饮品业,2023春夏季上新方面,颠覆性创新较少,但小爆款频出。
需要特别要说明的是,此次分析中的“新品”,以美团外卖的实际上架与销售为准,包含新品、升级回归、新品套餐等,目的是研究品牌的上新动作。
1、52个品牌上新总数超1000款,销量Top20出炉
实际总销量中,前20席位,茶百道、古茗各占6款,蜜雪冰城5款,瑞幸、沪上阿姨、喜茶各一款,可以看到,规模化为销量带来了优势。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2、从产品类型看,水果茶仍是饮品行业最大品类
除了2款奶茶、2款咖啡、1款奶昔类产品外,剩余15款都是水果茶。
咖门饮力实验室每月统计的上新数据也印证这一观点,水果类产品占比越来越多,哪怕是在秋冬季,也占优势地位。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代消费者,已经养成了“喝水果”的习惯。
3、新品店均销量方面,多个区域品牌表现亮眼
《报告》数据统计中,每个月的新品店均销量,充分体现了品牌的创新活力,其中多个区域品牌表现亮眼: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3月份,7分甜的桑葚莓莓大爆炸,雅克雅思、乐乐茶、奈雪的多款产品都有上榜;
4月份百分茶的新品茉莉绣窗来到榜单第一名,樱花乌龙等业内知名产品表现突出;
5月份杨梅上得格外多,喜茶、苏阁鲜果茶、奈雪等都在推杨梅,大桶装率先上架;
6月份果呀呀的大荔水手水手排到了第一位,且19款上榜都是水果茶,只有1款奶茶。
< class="pgc-img">>热销品类特征:
轻乳茶崛起,杨梅倍速增长
1、“清爽喝不腻”,轻乳茶品类正在崛起
在产品形态上,水果茶无论新品数量、销售量上都占极高比例,但是每个月,仍然会有4~5款高销量奶茶出现。
< class="pgc-img">>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梳理今年销量高的奶茶产品,都表现出了“清新清爽、茶感强”的特点。比如百分茶的茉莉绣窗、霸王茶姬的伯牙绝弦,古茗近期推出的轻乳茶饮品云雾栀子青,上架2天卖出100万杯,全国多个门店断货。
“轻乳茶”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喜茶、奈雪都曾推出过轻乳茶产品。在零售端,也走红了如COSTA轻乳茶等瓶装饮品。
在现制茶饮领域,没有“轻乳茶”的明确定义与参考标准。总结当下行业里比较公认的“轻乳茶”特征:
- 在原料使用上,多选择绿茶类、乌龙茶类,搭配牛乳、轻乳等奶底;
- 在呈现形式上,主打单一底料或去小料化,最多辅以奶油顶作为装饰;
- 在风味表现上,茶香更加突出,口感轻盈清爽但不寡淡。
2、杨梅饮品2倍速增长,能讲出“国风故事”的水果更有优势
在水果上,除了每年都好卖的葡萄、桃子、西瓜等水果,今年杨梅被市场选中。
《报告》显示,相比2022年同期,2023年6月杨梅销量增长255%。在5月份的展会上,杨梅元素的火爆,从水果一直延伸到小料。
有趣的是,很多品牌上杨梅,都会从中国风入手,能讲出国风故事、有文化底蕴的水果,在推广方面更有优势。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3、生椰,已沉淀为饮品行业的核心风味之一
《报告》数据显示,生椰自今年4月以来热度大幅攀升,搜索指数约是去年同期的2倍。
其中,瑞幸的生椰拿铁爆品参与了4~5月美团外卖神券节,形成了连续的消费者搜索热度峰值,4.18神券节上生椰拿铁销量超过100万杯,商品券售卖排名第一。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在经历了2年多的爆发期之后,生椰,已经沉淀为饮品行业的核心风味之一。
< class="pgc-img">>上半年爆款分析:
酸奶热度翻番,牛油果涨了7倍
牛油果酸奶昔,是上半年的明星产品。在爆款的带动下,酸奶品类也明显增长。
《报告》显示,从去年4月到今年6月,在美团平台,酸奶搜索指数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特别是从今年初开始,热度持续攀升。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对比去年4、5、6月和今年4、5、6月的酸奶指数,热度翻了1倍多。
此外,在美团平台今年的1月份,牛油果酸奶/奶昔的热度陡增,1月到4月几乎每月都在翻倍增长,在4月份达到最高峰。今年4月相比去年4年,热度增长了7倍。
< class="pgc-img">>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牛油果酸奶/奶昔的爆发,离不开消费者对健康、营养、低糖类产品的关注。
< class="pgc-img">>一推联名就爆单:
背后是茶饮上新的“体系化”
近两年,研发新品在连锁品牌愈发体系化。
产品上架也不再是做好喝的产品一件事,而是从前端的策划营销,到门店物料宣传、线上玩法等,成为一整套系统动作。
这其中,今年饮品界最破圈的上新动作,莫过于“联名”。喜茶和FENDI的联名,让行业再次出现了现象级的全网刷屏。
还有奈雪和《武林外传》联名,7分甜联名迪士尼,茶百道联名未定事件簿等,从奢侈品牌,到国民级影视IP,再到二次元动漫和游戏,今年以来,饮品联名的规格和频次不断提升。
饮品品牌的联名合作,已经覆盖奢侈品、影视、动漫、游戏、独立艺术家、彩妆、酒店、商超、出版社、家电、照相馆、汽车、慈善基金、文旅局……
今年,美团外卖在五一假期邀请茶百道、古茗、柠季、蜜雪冰城等多家品牌,联合推出“小耳朵”周边,用户在美团外卖搜索“小耳朵奶茶”下单奶茶新品,即可获得萌趣小耳朵杯盖。
活动期间,大量用户自发晒单“抢到小耳朵”,该活动在五一期间获得全网破亿的曝光量,小红书相关话题发帖量超 2 万篇。
而“小耳朵奶茶”,也连续三年迭代逐渐成为美团外卖重要的奶茶品类营销 IP,帮助品牌与用户建立了深度链接,放大了奶茶的情绪价值与社交属性。
< class="pgc-img">>饮品“线上争夺战”:
直播、团券,多渠道抓取流量
2023年,预售票券、直播带货,零售电商的玩法、线上流量渠道的挖掘,已经成了饮品品牌“不能缺的课”。
去年年底,星巴克也首次尝试结合神券节做促销,创造了星巴克当年在美团外卖的单日业绩峰值。
从线上到线下,饮品直播,已经形成了一套商业闭环,打通商品券核销与货架销售。
比如美团直播,今年美团618直播神券节上,星巴克在美团外卖上限定的“椰子好芒星冰乐”首次亮相,并限时五折销售。
这款限定饮品,创造了星巴克在美团外卖直播间的新品销售记录,带动星冰乐系列产品销量周同比增长370%,品牌新客周同比增长159%。
这得益于美团外卖直播的独特优势,即将商品券核销和货架销售打通。
美团公布了一组数据,平均一张商品券核销带动产生了商品券价值1.5倍的订单交易额。而这背后,需要依托平台强交易属性的用户、多元化商家产品的积累,以及强大的履约能力等。
总的来说,线上流量抓取,已经是品牌不可缺席的“战场”。
< class="pgc-img">>价格带分析:
13~17元产品,竞争最激烈
此次《报告》,抓取了不同价格带的上新及销量反馈。
这里的价格带分析,以美团外卖上消费者实际支付的金额为准,其中剔除了一定的满减、红包等营销动作。
而选择实际交易金额,是因为它更能反应消费者在下单时的价格偏好。
在上新数量多的价格段上:
13~17元占比最多,到30%;其次是17~20元,占比21%;
销量高的价格段,也是这2个区间:
13~17元占比最多,到34%;17~20元,占比25%。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但值得注意的是,10元以下价格段,上新占比不高,但销量极高,占到20%;25元以上新品占比23%,但是销量占比只有4%。
可见,和从业者对市场的感知一样:
消费者对价格愈加敏感,高性价比产品将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
13~20元/杯,符合大多数人对一杯饮品的“心理价位”。
< class="pgc-img">>我们站在一年一度“秋一杯”回归的前夕,复盘饮品春夏季上新,4条产品脉络已经清晰可见:
- 清爽型奶茶趋势已定,“轻乳茶”品类上升
无论是乳基底的“轻盈化”、植物基的应用,还是增强花香与茶香,一杯清爽不腻、茶感明确的奶茶,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
品牌需要做的,就是找到一款适合自己消费群体的产品。
- 13~20元/杯,符合大多数人对一杯饮品的“心理价位”
此次春夏上新复盘中,13~17元是当下新品上新、实际销售最集中的价格段。而13~20元,覆盖了大多数新品的实际销售。
这背后,也代表了饮品消费者对价格的选择。
- 生椰、酸奶品类,当下仍在红利期
生椰与酸奶,目前仍在红利期,特别是随着品牌与产品的下沉发展,这两个品类仍有较大的市场价值。
- 联名与线上流量抓取,下半年仍会是行业的热点
卷产品、卷价格,到卷联名、卷直播,本质上都是在争夺年轻消费者的注意力。
下半年,一杯新品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价值?我们拭目以待。
华社伦敦1月1日电 财经观察:开放中国对世界言出必行
新华社记者于佳欣
1月1日是新一年的开始,也见证了中国扩大开放进程的一个里程碑——中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施行。这部在2019年3月通过的法律,强调对外商投资的保护和促进,是中国制度型开放的实践,也是中国对世界扩大开放言必信、行必果的真实写照。
“致力于更大力度向外国企业开放,营造更加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是这部法律最大的亮点。”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位曾获颁中国改革友谊奖章的“中英友好的传承者、中英经贸人文交流的促进者”认为,“开放已让中国创造奇迹,还将创造更大奇迹”。
就在同一天,中国还对850余项进口商品开始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
从冷冻猪肉、冷冻鳄梨、非冷冻橙汁,到治疗哮喘和糖尿病的药物,再到制造集成电路的关键零部件和设备……减税清单上商品范围之广,不仅丰富了中国百姓的“购物车”,也将让更多国家获得“中国订单”,享受开放中国带来的红利。
“中国一直在降低进口关税。通过进一步降低关税,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同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路透社这样评价。
扩大开放,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一诺千金的体现。2019年以来,无论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大阪峰会,还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在多个外交场合做出的扩大开放承诺,正在逐一落地,通过外商投资法和下调关税,只是一个缩影。
发布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引入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扩大金融业等行业进一步开放……中国一直用实际行动证明,扩大开放,中国不开空头支票,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派。
这样的开放魄力,在世界经济增长疲弱、贸易保护主义“逆风”频吹的当下,尤为可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拉加德评价说,中国扩大开放“为当今世界增加了确定性和希望”。
开放的中国,自带“磁效应”。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和机构快马加鞭前来“掘金”。宝马宣布增资,特斯拉来华建厂,美国标普公司获准进入中国信用评级市场……就在全球吸引外资连续几年下滑背景下,中国却实现“逆势上扬”,2019年前11个月,引资规模保持全球第二,成为一抹亮色。
“现在吸引外资并不容易,但中国表现非常亮眼,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持续扩大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英国学者马丁·雅克说。
放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越来越短。6年来,经过5次修订,中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从6年前的190条缩减到现在全国版的40条和自贸区版的37条。营商环境也不断提升,据世界银行排名,中国在2018年提升32个名次的基础上,2019年又进步15名,升至全球第31位。
“中国不仅是宝马最大的单一市场,也是全球创新的源泉之一。”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说,中国政府继续扩大开放的表态令我们感到振奋,特别是在全球贸易体系正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
立己达人,兼济天下。开放的中国,不仅积极与世界分享发展蛋糕,也不忘回馈国际社会,让世界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
中国提供的公共产品有多受欢迎?一组数字可以证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得到16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
“巴基斯坦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受益者。”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泽米尔·阿万说,中国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人员、智力等方面援助,重信守诺,令人佩服。
亚投行则是另一个典型案例。这个由中国倡建、专注于基建投资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在2019年7月实现成员数“过百”,越来越多成员的加入,本身就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投下信任票的印证。
2020年,于中国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无论是跑出开放“加速度”,还是打出扩大开放“组合拳”,展望2020年,有理由相信,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继续不折不扣落实开放承诺,一个坚定开放的中国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红利。
华社伦敦1月1日电(记者于佳欣)1月1日是新一年的开始,也见证了中国扩大开放进程的一个里程碑——中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施行。这部在2019年3月通过的法律,强调对外商投资的保护和促进,是中国制度型开放的实践,也是中国对世界扩大开放言必信、行必果的真实写照。
“致力于更大力度向外国企业开放,营造更加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是这部法律最大的亮点。”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位曾获颁中国改革友谊奖章的“中英友好的传承者、中英经贸人文交流的促进者”认为,“开放已让中国创造奇迹,还将创造更大奇迹”。
就在同一天,中国还对850余项进口商品开始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
2018年2月12日,在芬兰塞伊奈约基的Atria公司仓库内,已经装箱的“冷冻猪前肘”即将发往中国。(新华社记者李骥志摄)
从冷冻猪肉、冷冻鳄梨、非冷冻橙汁,到治疗哮喘和糖尿病的药物,再到制造集成电路的关键零部件和设备……减税清单上商品范围之广,不仅丰富了中国百姓的“购物车”,也将让更多国家获得“中国订单”,享受开放中国带来的红利。
“中国一直在降低进口关税。通过进一步降低关税,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同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路透社这样评价。
扩大开放,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一诺千金的体现。2019年以来,无论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大阪峰会,还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在多个外交场合做出的扩大开放承诺,正在逐一落地,通过外商投资法和下调关税,只是一个缩影。
发布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引入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扩大金融业等行业进一步开放……中国一直用实际行动证明,扩大开放,中国不开空头支票,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派。
这样的开放魄力,在世界经济增长疲弱、贸易保护主义“逆风”频吹的当下,尤为可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拉加德评价说,中国扩大开放“为当今世界增加了确定性和希望”。
开放的中国,自带“磁效应”。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和机构快马加鞭前来“掘金”。宝马宣布增资,特斯拉来华建厂,美国标普公司获准进入中国信用评级市场……就在全球吸引外资连续几年下滑背景下,中国却实现“逆势上扬”,2019年前11个月,引资规模保持全球第二,成为一抹亮色。
“现在吸引外资并不容易,但中国表现非常亮眼,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持续扩大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英国学者马丁·雅克说。
放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越来越短。6年来,经过5次修订,中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从6年前的190条缩减到现在全国版的40条和自贸区版的37条。营商环境也不断提升,据世界银行排名,中国在2018年提升32个名次的基础上,2019年又进步15名,升至全球第31位。
“中国不仅是宝马最大的单一市场,也是全球创新的源泉之一。”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说,中国政府继续扩大开放的表态令我们感到振奋,特别是在全球贸易体系正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
这张2019年1月16日航拍的照片显示的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新华社记者吴鲁摄)
立己达人,兼济天下。开放的中国,不仅积极与世界分享发展蛋糕,也不忘回馈国际社会,让世界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
中国提供的公共产品有多受欢迎?一组数字可以证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得到16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
“巴基斯坦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受益者。”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泽米尔·阿万说,中国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人员、智力等方面援助,重信守诺,令人佩服。
亚投行则是另一个典型案例。这个由中国倡建、专注于基建投资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在2019年7月实现成员数“过百”,越来越多成员的加入,本身就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投下信任票的印证。
2020年,于中国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无论是跑出开放“加速度”,还是打出扩大开放“组合拳”,展望2020年,有理由相信,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继续不折不扣落实开放承诺,一个坚定开放的中国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