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人常说,在乡下做生意,只需要在衣食住行上做文章就行了,而这其中又数吃喝消费最为庞大。村里的大梁就是看中了其中的商机,在集市上开了一家饭店。
和别人开饭店卖特色小吃不同,他既不卖羊肉板面,也不卖羊肉烩面,更不买早点和晚餐,他只盯住一块市场,那就是农村的宴席。
按他的说法就是,做生意赚钱就赚大钱,虽然做起来很难,可一旦深入进去,也就容易多了,比如我做的整桌席,按600元一桌的标准算,去掉成本和其它费用,每桌赚一百多块钱没问题吧,我这平均一天能卖十桌,就有一千多块钱进账了。
如果卖小吃的话,每天累死累活的能赚几百块钱就是极好的生意了。
我这生意好,还是因为赶上了好时候,如今的农村人,无论家里有钱没钱,招待客人都要到饭店里来吃饭,特别是儿生娘满月之类的宴席,在家里办宴席不值得,又铺张又浪费,还耽误时间。
只需要打个电话过来,定好标准和数量,到时候过来吃就行了,吃不完的还可以打包带走,这种形式非常受农村人的喜欢。看似一桌价格不便宜,其实能省好多钱呢。
当然,一些比较大型的宴席,比如结婚或者丧事之类的,宴席还是要在家里办的,这时候人家也会找到咱,因为我也整合了几班农村专门做大席的厨师,有生意的时候就喊他们过来,没生意的时候该干嘛干嘛去,又不用我发工资。
但你一定要掌握好资源,没有资源的话一切都是扯淡,像我组织的厨师班,可不是单单做饭菜那么简单哦,如果你能出得起钱,连端盘子的勤杂工人都给你配齐了。
现在的农村,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了,本来村里人就少,再找帮工就比较困难,我这种方式正好迎合了市场,你想生意能不好吗?
其实这些主意都不是我想出来的,这些套路在发达地区早就有了,只是我在合适的时间把这种方式引进来了而已,好家伙,同行一看这种模式挺好,瞬间都快速跟进,目前竞争也是空前的激烈。
做生意就是这样,不能怕同行竞争,你之所以能做得比别人好,还是因为你永远都比别人走快一步,而不是拼命的模仿搞价格竞争。
在农村做生意如果能做到时刻让人感觉新颖的话,你就不怕任何人跟风竞争。
>几天餐饮小老板课程又开始了,跟大家探讨成本部分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很多餐饮老板根本不知道成本分为哪些,缺钱就填补,所以最后开店总共用的跟自己预算相差很大!
等我说到具体分布的时候,又大彻大悟般:噢~对哦,就是这些钱。所以今天打算再跟大家分享一下成本到底应该准备哪些?
在不同城市、不同地段,商圈不同,成本必然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没有办法预估出一个具体的价格,还得根据你选中的位置具体数据具体计算,所以我就说说大体部分
我把成本分为强制成本和非强制成本:
一、强制成本:必须准备且不能动用的部分
1.7个月的房租:餐饮房租押一付六是很常见的现象哈,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房租”,是包括店铺和员工宿舍的房租一共
2.3-6个月的备用金:包含员工工资、日常采购、物业费、水电气等等。餐饮界时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刚开店的生意挺好,但是越往后越难,甚至3个月都撑不过。但是你说这之后会有转机吗?可能有!但是如果你没有盈利,没有备用金支持店铺运转,那么肯定没有转机了!
3. 食材采购费:根据店铺规模、客流还有供货渠道自己把握,值得提醒的是,在餐厅进行菜品测试和试营业阶段的采购费用也要计算进去才行。另外供货渠道,我建议你们自己多上点心,大家也应该知道采购是一个“油水”很多的部分
4. 调料采购费:这是一块创业者很容易忽略的部分,但是对于小老板来说这并不是一笔小钱,且对菜品味道很有影响,所以一定要保持它的稳定供给
5. 营销预算:现在已经不是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的网红店或者爆款单品就是靠着营销火起来的。好的营销还能帮铺面也省一些钱,就不用非得找“金角银边”的地方
二、非强制成本:有所插入的部分
1. 铺面装修费:有0元的铺面也有高达数百万的铺面,建议大家选的时候不要一昧地追求好位置和人流高的,还是得看你适合与否。参考周边商圈的均价,铺面实际条件等判断,并非是越便宜越好,低廉转让费的背后往往是大坑,但也并非是贵的就是好的。
提防黑心中间商,要去验证!
2. 设备采购费:如果是接手二手店,那可以省下很大一部分了,或者买二手装备也能省挺多。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像空调、冰柜、工作台、排气扇等等可能还是得根据餐厅需求自己准备
3. 加盟费:如果是自创品牌,那恭喜省下一笔不算小的加盟费。大部分加盟都需要加盟费的,尤其是那些名气很大的品牌,基本上都挺贵。如果你们有加盟的想法,我奉劝大家还是趁早打消,如果就想做加盟,那么眼睛就要擦亮了,现在市面上有不少的“面子店”
什么叫“面子店”呢?
面子店是指:短时间内花费大量成本打造一个表面上看起来很好,但内里很虚没有真材实料的店。他们会招一大帮加盟商,然后拿钱跑路,到另一个地方继续循环往复地“割韭菜”。
注意:不要去当“面子店”的韭菜!
所以我十分提倡大家现在自己的品牌,就算店小一点也没事,就当作积累经验了。
如果大家选择餐饮创业,在什么都不懂的前提下,我不建议你们掉这个坑,但是如果准备齐全,还是可以搏一搏的,盈利固然高兴,但是亏本也可以当作是积累经验,愈挫愈勇。
今天就说到这儿吧,大家有什么其他想要探讨的,欢迎餐饮朋友交流!
月,【商业街探案】找到一位日料店的老板,问他疫情期怎么自救,老板说只能在家呆着,每个月干赔却毫无办法,但最担心的不是停业,而是复工,“等复工后门店都运转起来了,人员工资要发,后厨采购的钱要花,再没客人,才是最怕的。
4月过半,他在微信发来三个字:店关了。
疫情爆发的时候,很多人都想得到餐饮业会遭受到巨大的损失,但也觉得复工复产后,必然迎来“报复性消费”,但对中小商户来说,他们等到有序复工的这一天,却依旧艰难:想让房东免房租,但房东也是个体,也要还贷款,没得谈;西贝等大品牌发公开信哭穷,火速拿到上亿贷款的场景,对他们来说也是遥不可及的梦;转型自救?没钱没资源,甚至疫情前就计划了好了要做餐饮新零售的行业创新者,也因为店迟迟不能开打乱了所有计划……
四位个体餐饮经营者口述,他们中有年过60的餐饮业老大哥,有日料店老板,也有立志做餐饮新零售的商业精英,按照道理说,他们都是有技能、有想法,也是创新餐饮业的精英人士,但个体面对疫情,确实太过于渺小了。
01
口述人:小李肉铺创始人嘉措吧
所在地:北京
经营业务:牛羊肉新零售
关键词:12月租完店铺就赶上疫情,现在连装修都无法启动
复工指数:一星
从2019走过来,我真切地体会到什么叫“上天给你梦想开了一扇窗,又关上了门”——眼看着梦想的事业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近在咫尺,但餐厅的门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打开。
我是内蒙古人,也一直在做餐饮供应链,所以在内蒙牛羊肉这块儿,我自然比一般人更懂。大概在2017年的时候我就想做一家牛羊肉餐厅,小李肉铺不定义什么火锅店、烧烤店,而是围绕“肉”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顾客能吃,也能买走,还会有线上商城,在经营上实现一头牛,一只羊的商业闭环,也和以前餐饮业在定义上重门类轻食材、轻零售重堂食的思路完全不同,但在找供应链的路上几经波折,包括遭遇了供应链临时变革,不得不放弃已经选好的国贸门店地址和人均800元的高端牛肉店计划。后来终于和在呼伦贝尔大草原有牧场的源头谈成志同道合的合作,最后大家成为小李肉铺合伙人。
去年12月,我们终于把供应链敲定,新地址选在了北京东土城路,在雍和宫和东直门中间,离二环不远,做社区餐饮和零售。
原计划年前设计布局图纸,年后2月开工装修,3月正式营业,而疫情的到来却打了我一个措手不及,连装修都无法开始,更何谈营业呢?目前,我们每个月都会损失十几万的房租,五个月下来亏损大概在60万左右。
< class="pgc-img">>(小李肉铺店面图)
我的猜想是5月应该就可以开始动工了,那么预计6月份,应该就可以开店。每年中国有4成的牛肉需求都是进口来自外国的肉,而目前受国际形势影响,这四成的需求很有可能需要中国内部自己填进去,我觉得未来可期,所以尽管亏着房租,我也想坚持到疫情以后开店。
但回头看,我还很庆幸自己是一直和内蒙古的供应商谈的。整个中国有将近4成的高端牛肉都来自于澳洲。澳洲是牛肉生产大国,不仅牛肉的质量好,而且价格也比较低,所以国内很多大品牌餐饮店都是用的澳洲牛肉。
疫情影响下,澳洲的牛肉进口应该会涨价,而且供货会不稳定,很多餐馆可能面临着成本的上升,比如昨天我去餐厅,去看烧烤牛肉,一块钱一克。和牛两块钱一克,我算了算我们三个人吃饭吃一斤半肉得1000块钱,你说这个消费谁消费得起。
不过,说不定这就是我的好机会,没准还能扩大销售,给饭馆供货。当然,那都是后话了。我现在考虑的是怎么给店铺开张预热,那么必然要做一些准备,我不喜欢打无准备的仗。我想到了,虽然疫情期间老百姓都不喜欢去餐饮店吃饭了,但是目前的他们是很喜欢在家自己做的,所以我花费了大概1万左右,开了电商牛肉店,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02
口述人:汤.come老板大山哥
所在地:上海
经营业务:药膳养生餐
关键词:生意已恢复六成
复工指数:四星
听说疫情期间有老板关门了,我说这就是两种情况:第一就是那些原本要关门的,打算赚了过年这一波快钱就关门的,自然要关;第二就是那些挣到钱的,重新复业要拿几十万出来,而复业之后也怕客源在几个月内难以恢复到疫情之前的状态,所以长痛不如短痛,我不一样。
我从20岁开始做餐饮40余年,到现在六十多了,这店我做了18年,从当初的两张桌子到六十多张桌子,有些员工在我没开这店的时候就跟着我,跟了20年,我放不下他们。
这家店也是我的理想:我真正想做的是慢餐堂吃,我希望来我店里的客人,不是单纯的为了填饱肚子来的,而是我这里有他们所追求的口味、健康、友谊,他们可以在这里享受环境、音乐和生活,而不是所谓的快餐。我主张慢餐,为的是健康,纵然这可能只能是小众餐饮,我也觉得快乐。
可能就是这些原因,我在疫情的时候没受到太大的冲击。我过去给员工都安排了宿舍,过年的时候,我的主要员工都没有回家,也就不存在需要单独隔离14天的问题。到了2月20日,我们就早早复工了。当然,说实话从2月20日到3月1日,整整十天一个客人都没有,说不心慌是假的,但我们准备的食材也不多,有的东西做出来当做员工餐吃了。
不只是我,这周围的商家基本都是这样。直到3月初,店里迎来了第一批客人。看到这批客人里有一大部分都是老顾客,我很感动。不过,亏本是一定亏本的,我店附近有好几个娱乐商圈,背靠徐汇滨江,前面是住宅楼,往日里这边的店铺都是靠平安这几栋大楼的工作人员养活的。工作日就中午生意好,但是因为疫情有一部分人选择了带饭,有一部分人选择了外卖,所以堂吃的人特别少。
本来我想过给附近写字楼配送团餐,用小程序,但联系的程序员说要做出来至少花一个月的时间,我觉得时间太长,达不到我的要求,最后也就选择放弃了。
听说有的商家在用外卖自救,但我一直没上什么外卖平台,很简单,我觉得商户太多,去外卖平台上竞争难度太大,虽然说充钱可以提升曝光度,但是如果所有人都充钱呢?那是不是本质上就没有区别了呢?
这一次疫情让我亏得很厉害:在一月份亏了6万,二月份亏了8万。我目前的门店在绿地缤纷城,国家虽然有政策要减免房租,但是绿地对于商户的要求是,交了2月份的房租,才可以获得3月、4月的房租减半,也多亏我这个十几年的品牌,一直以来都有盈利,所以我现在也有钱可以这么耗着。
< class="pgc-img">>(食客非常萧条)
到了3月,生意恢复了往日的4成,4月则恢复了往日的6成,所以总得来说是往好得方向在走。和其他餐饮老板不一样,我对于疫情后的餐饮市场是看好的。我认为,现在的餐饮(除了为了填饱肚子的快餐)与其说是单纯的吃饭,不如说是一种社交,这么多中国人在家里闷了4个月,走亲访友和聚会怎么可能都在各自家里坐。
03
口述人:面店老板张四
所在地:常州
经营业务:家常面
关键词:扩张抄底没那么容易
复工指数:三星
我是一个80后,姓张,目前在做苏州东吴面馆,店面150平米,做了6年。感觉目前发展平稳,一直想要去上海发展。想着疫情以后,应该有很多店铺撑不住要关门转让,这可能是个盘店的好时候,就打算趁着这个机会去好好了解一下。
我第一个看上的店铺,在徐汇和闵行的交接处,我想着这里附近都是居民,在这里卖面应该也是有赚头的。而且上海的房价租金都普遍偏高,选择这样的一个地方,也是为了租金便宜。但是去看了以后才发现,这里说是居民区,但是实际上周围的餐饮店并不多,旁边有个大公园,人流量只能说是一般般,但是即便是这样的地方租金都要6万一个月。我计算了一下自己的成本在与租金相对应以后,直接放弃了这块地方,这里我租不起。
后来我想着徐汇闵行还是离市中心比较近,我开始考虑,上海靠郊区的商圈。于是通过朋友介绍,我得到了一个万达广场的外街商铺将要转让的消息,于是就过去看了看,结果还是失望至极。
即便是在上海万达这样的地方,疫情之后的餐饮店也要比想象中的还要冷清。就连哈根达斯这样的品牌,他们甚至都减少了供应,只卖店里的冰淇淋球,其余的一概没有供应,店里只有两个服务员,门店内一个客人都没有非常的冷清。
外面虽然行人多,但是真正进入店里吃饭的客人很少,我在5点-6点的餐饮高峰期,随机挑了几家小吃,麻辣汤等店铺进去看,里面有的时候除了服务员空无一人,有的比较好的只有2、3个人在店里。
而后我发现,转让的店铺大都不太可信,就像一家去年8月份开的串串店要转让,老板说她前期投了60万,这个店平时生意很好,现在愿意以30万的转让费,转让给我,理由是家不在上海,被迫忍痛回老家,其他有几家要转让的店铺,情况都差不多,都是生意很好,但因为孩子上学、老人要照顾等原因,被迫回家,这是不是太巧了点?
最后让我死心的是和一个卖烤面筋的老板的谈话,他说生意不错,所以疫情的时候把对面一家要转让的店盘下来了,你看,真的有好事,哪里轮得到我这个外乡人呢。他们自己那条街可能就搞定了。
到现在4月了,再也没有出去看商铺了,但我还是想还再等等看有没有机会在上海找到好店铺。
04
口述人:日料老板张明
所在地:南方某城市
经营业务:日料
关键词:没生意做,现在就是在养着员工
复工指数:二星
我在2016年的时候接手了一家本来由日本人开的日料店。到2018年底年又开了家分店,结果新店没开多久,疫情来了。
3月中旬,我们正式营业,日子并不好过,天天开着门,但是没客人,现在这个阶段,我新店刚开张不能关吧,老店那么多员工我也不能关吧,于是就只能耗着,等待疫情什么时候可以真的彻底结束。
我甚至常常想,哪怕有一个客人来有进账也好啊。
对未来我很焦虑,我店面的前厅已经没几个人了,至于后厨,日料店对厨师的要求很高,这个时候也不可能把人裁了,而且少一两个人其实也缓解不了什么压力。我的旧门店光是房租每个月就要7万,而在疫情之前房东甚至说过这个房子是要涨价的。
疫情到来以后有政策出台,说是疫情期间可以减免一定房租,这对我们店而言自然是一个好消息。但是两家店减免房租都遇到了问题。
首先说我第一家店,这个地方算是一个属于公共房产,所以按理来说是可以享受到房租减免的政策的。但是如今这个地方被二房东承包,我们前去商量减免房租的事情,到现在都没有结果。
我另外一个店,因为租的是个人的店铺,找个人房东减免房租就更难了。我都是有为员工提供员工宿舍的,过年的时候因为遇到疫情,员工宿舍空了二个月,房租我还是照样要交。
现在按照我员工的话来说,就是空养着他们。但是即便是这样我的员工也是会埋怨我,因为目前老店晚上基本没有生意,我们店原本是10点才下班,现在8点过就下班了。所以我现在一般安排他们上半天班,这半天班对他们来说就是钱少了。
我其实也理解他们,他们也不容易,而我的员工虽然有埋怨,现在也没有人说要离开。因为他们也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我亏本也要坚持开店,很大程度也是因为,我是老板,我要对我的员工负责任,我觉得这是做人的底线。疫情期间没有人不艰难,很多人都在坚持,我也希望我的坚持能够迎来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