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周知,说起一点点,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他的奶茶比别家的好喝吗?原因不止这么简单,而鱼先生对一点点印象最深的是门口排队。
在同质化较高、竞争激烈的奶茶市场,这个品牌凭什么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为Ta排队?
< class="pgc-img">>一、排队是一种生活方式
排队,是证明一家店受欢迎程度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
其实排队、限购这样的名词,老一辈的人也不陌生,计划经济年代过来的人,哪个没有过排长队的经历呢?然而,即使到了物质过剩的年代,排队购物的现象也从未断绝,只不过排队的内容日新月异。
早些年如果你在超市或商场看到排长龙,多半是因为商家打折,网络上的秒杀、抢购也多与价格有关,比如将「饥饿营销」做到登峰造极的小米,就是因为高性价比引得无数用户边骂雷布斯「耍猴」边心有不甘地准点打开官网碰运气。
不过,不是所有的抢购都是因为便宜,现在如果看到街边哪家店门口人潮涌动,大多数时候与打折无关,价格往往还不便宜,经济学家给这种现象起了一个名词叫「排队经济学」。
< class="pgc-img">>二、排队是一种营销手段
排队制造热销场面,是由来已久的营销手段。这大概是受到了苹果”饥饿营销“手法的启发。
所谓“饥饿营销”,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制造供不应求“假象”、以维护产品形象并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营销策略。
排队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预期,出于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加入队伍之中。另外相比于投放广告,排队营销可以直达受众,并且和媒体广告投放相比价格较低。
现在再加上网络舆论的助势,找托排队的效果更加惊人。消费者花了时间排队最终买到了产品会展示在社交媒体上,再次扩大了营销影响力。
< class="pgc-img">>三、一点点排队背后的秘密
一点点吧台一般为 L 型,U 型,相比于传统的 1 字型布局,操作区域相对较大,将操作流程中所需要的工具分散放置。每个员工又都是各司其职,所以你常常能看到店内员工走来走去很忙的样子。
实际上,这 L 型,U 型大大降低了效率,1 字型布局是做奶茶效率最高的形式,COCO 奶茶就是 1 字型,单品制作大约在 50 秒左右,这也导致了,即使两家的客人一样多,看起来还是一点点总是在排队,并且员工忙个不停。
但一点点的品质控制比较合理,味道也还不错,虽然众口难调,但是即使有的人觉得它并不是那么好喝,但是也过得去,喜欢的人也就会盯着这个卖。
一点点奶茶含有隐藏菜单,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很多网红和美食博主都会推出它的隐藏菜单,传递着着一种“你也学着我这样喝 ,肯定火”的跟风潮流信息,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很快就传开了,顾客也跟随着潮流,于是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喝一点点奶茶了。
< class="pgc-img">>四、总 结
被队伍吸引过来的消费者,主要是抱着想要了解这家店里的产品到底有什么好的心态过来尝试以下,这对于一点点这样的奶茶店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获客方式。
但老百姓的消费模式一直在变,“技术养懒人”,愿意为了一杯奶茶排队的年轻人毕竟不多。若一点点无法在白热化的市场中找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说不定也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文 |Irene.L
编辑 |肖 岳
来源|氢消费出品(ID:HQingXiaoFei)
10元出头的四季奶青、波霸红茶,奶香十足的红茶玛奇朵……似乎正在被各式果茶、鲜制酸奶等等取代,初代奶茶界网红“一点点”,似乎正在一点点“老去”。
11月1日,有辽宁网友在小红书发帖称“学校附近唯一的一家1点点要闭店了”,该帖子在小红书引发热议,评论数达1761条。11月4日,#感觉“一点点”慢慢退出奶茶届了#登上小红书热搜排行榜第一,关注度1100万+。11月10日,#感觉一点点慢慢退出奶茶界了# #为什么人们不爱喝一点点了#等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而一点点地“老去”,从来有迹可循。
1辉煌不再,一点点陷入“关店潮”困境
正当社交网络上热议纷纷时,有网友称“感觉一点点退出奶茶界了”。
随即,在11月10日晚间,奶茶品牌1点点官方微博辟谣,否认倒闭。1点点官微表示,“假假假!谁说点点要倒闭了?!点子11.15还要官宣大型联名活动呢”。
尽管如此,单从门店数量上看,1点点确实在放慢脚步,新增门店数量有所减少。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其开店886家,月均开店超70家。但自2020年至今,一点点每年开店数量均呈下滑趋势。2020年至2022年,其开店数量分别为764、497、287家。截至2023年10月,一点点新开门店数仅55家。
然而,反观同行的现状,以蜜雪冰城为例。截至2023年8月21日,其门店数已经超过3.2万家。其中2020年全年新增门店数近6000家,2021年新增门店数约5000家,2022年新增门店数约1万家,到2023年,门店扩张数降低,这部分原因或是旗下新品牌“幸运咖”在不断新增门店,即便是降低扩张速度,蜜雪冰城2023年上半年整体新增门店也近2000家。
曾几何时,一点点作为奶茶界便宜且大份的代表,彼时让不少人实现了“奶茶自由”。甚至可以说在“雪王”蜜雪冰城爆火之前,一点点算得上是奶茶界的“拼多多”,人均12元左右,便宜又好喝,性价比很高,一度受到很多消费者的热捧。
但随着时代变化,一点点似乎从暴露出“质量门”问题起,逐渐走向落寞。
2021年10月13日,杭州市宸桥市场监管所对辖区内的部分奶茶店进行突击检查。在“一点点奶茶店”内,发现冰箱内存放有过期奶霜。
此外,据第三方投诉平台黑猫投诉数据显示,一点点奶茶的投诉大多涉及饮品偷工减料,喝出虫子、头发、苍蝇等异物。其中有不少网友反映一点点门店员工态度恶劣、出餐存在霸王条款现象。
另外,被记者爆出奶茶中添加植脂末(奶精)的信息引起全网热议。至此,一点点频频因食品质量安全、卫生隐患等这种不尊重消费者的品牌行为,让一点点的品牌形象及产品口碑大幅下滑。
2品牌“老化”,衰落或成必然
一方面是品牌形象“打折扣”,另一方面,品牌整体策略趋向“老化”,也让一点点的“奶茶自由”时代衰落或成必然。
自2011年以来,一点点以上海为起点,进入了市场并逐渐受到大量消费者的欢迎。其免费加料和台式奶茶口味浓郁等特点成为它的独特卖点。随后,一点点开始逐渐崭露头角,并在2015至2016年间迅速走红。它台式奶茶的口感纯正、免费加小料的特色以及隐藏菜单等元素也成为其火速走红的核心竞争力。
据数据显示,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一点点门店增长加快,2016年开始每月平均近30家新店开业。此后至2019年,一点点门店增速均在加快。2019年其开店886家,月均开店超70家。
正在主打台式奶茶的一点点高速拓店的时,“果茶”出现了,代表品牌有喜茶、奈雪的茶。排队两小时的“盛况”出现在了这些新兴以果茶为定位的品牌门店前,不少奶茶品牌也纷纷加入果茶品类,有的甚至进行品牌升级后主打果茶产品。
新消费升级后,为了迎合年轻化群体的口味需求,果茶以其配料的丰富,更容易研发新品。
据公开数据显示,仅2023年9月和10月两个月,有47个连锁茶饮品牌共推出了355款新品,其中9月新品数量高达194款,环比增长16.2%,10月新品数量回落至161款。其中,新品最多的细分种类为奶茶类,9月、10月共推出了128款新品,占近两月茶饮新品的36.1%;其次是水果茶,两月共推出了89款,占近两月茶饮新品总数的25.1%。
然而,在奶茶不断迭代更新的近十年,一点点虽然也拓展了果茶品类,推出了数款新品,但仍被不少消费者评论为“不更新”,据观察发现,其目前热销产品依然是十年前的四季奶青、波霸奶茶、红茶玛奇朵等等。产品“老化”不再符合市场需求,也势必难让市场买单。
不仅产品“老化”,在营销上,一点点也趋近于“躺平”。
回看早期一点点的创意营销,最惊艳的莫过于其通过与“六一”儿童节的结合,推出了mini杯,在网络上一举走红,吸引了无数网友的关注和打卡。这一创新之举让不少品牌感到震惊。再看今年3月,一点点奶茶也借妇女节之机,推出了特别版包装纸袋,创意仅仅从设计上延展,以花朵造型、蝴蝶点缀以及浅粉红淡绿等清新可爱的马卡龙色系为特点,包装袋上一句slogan“送你一朵小花 妇女节快乐”,似乎也让人感到温馨和感动。
然而,与同行其他品牌相比,一点点奶茶的营销似乎毫无存在感。在联名营销方面,其他品牌如喜茶与周大福、蜜雪冰城与中国邮政、瑞幸与茅台等纷纷合作,不断拓展消费圈层,向国字号、高端化、反差感方向推进。在性别营销方面,其他品牌如书亦、望山楂等则专注于吸引男性消费者,通过展示肌肉、变装等方式来吸引关注。而在饥饿营销方面,像古茗等品牌则经常根据季节变化下架产品,经过包装或产品的稍微更新后再次上架,以保持消费者的兴趣和期待。
品牌之所以在市场上做出营销动作,其实是给消费者的一个提醒,代表品牌还在;而营销的方式和内容更能够给出消费者消费理由,促进其消费冲动,带动品牌市场增量。
或许可以看到的是,当下一点点在营销上几乎“躺平”的状态,较少基于整个行业的升级进行自我创新和迭代,也几乎没有根据竞争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最终慢慢“老去”。
3 无供应链无融资,一点点难回巅峰
溯源发现,一点点最初为台式奶茶的代表之一,它的前身是中国台湾的奶茶品牌“50岚”,创立于1994年,从一个小小的茶饮摊子逐步成长为一个茶饮品牌。在进入中国内地之前,50岚仅在台北就有600多家门店。
到了2015-2016年,中国房价开始高涨,消费升级的趋势愈发明显。或许是出于公司经营扩张的考虑,又或者对内地快速发展的经济看好,2010年生根茶叶有限公司在上海开了第一家分公司,但是因为商标被抢注,被迫改名成如今大家所了解的“一点点”品牌名字。
标准化的门店,暗绿色的店面门头,配上显眼的品牌字号……曾经,一点点招牌式的店面,在全国各个城市密集铺开。到2021年门店超4000家,规模排名全国前列。一组《中国餐饮报告2018》数据显示,一点点的占地面积为25平米,不到星巴克的1/4,日均销售是17315,平均面积销售约为星巴克的4.3倍,极具市场竞争力。
从一点点门店扩张情况看,它的品牌经营模式目前均为直营+加盟模式,其中100多家直营店,近3000家加盟店。随着品牌由直营转向加盟,其面对的客户不再是C端的消费者,而是B端的加盟商。对于品牌来说,所要面对挑战的从门店建设转向了供应链建设。
据公开数据显示,多家头部茶饮品牌中均进行了供应链建设,如沪上阿姨、古茗、茶百道、蜜雪冰城等,连门店规模仅为一两千的霸王茶姬、喜茶、奈雪的茶都开始了供应链建设,供应链已成为茶饮品牌的标配。然而,一点点目前为止仍未自建工厂。
相比其他同质化品牌的网红茶饮,没有供应链的补给,让一点点的产品定价显得毫无优势,其主打的热销产品,还是十年前的四季奶青、波霸奶茶、红茶玛奇朵,而且均价仍维持在15元的红线,这样的价格定位使得下打不过蜜雪冰城,上打不过古茗。
另外,颇受资本青睐的茶饮市场中,与已获得融资的各大新茶饮品牌相比,一点点截至目前仍未有任何公开融资信息。
不自建工厂、无资本加持,在茶饮界迭代更新的近十年,作为“老人”的一点点,成为很多人渐渐想不起的存在。
然而,全国门店仅1000多家的奈雪的茶,已获得约301亿融资,完成上市。随着茶饮上市元年的到来,对于茶饮品牌来说,上市竞争仅仅是新一轮激烈竞争的序幕。而对于陷入“老年危机”的一点点来说,想要重回昔日巅峰,那似乎还太遥远。
东门老街一家“圭焱一点点”奶茶店前,不少消费者正在排队购买奶茶。 实习生 廖舒妹 摄
位于宏轩大厦的一家名为“奈你的茶”。 实习生 廖舒妹 摄
近日,有网友报料称,深圳多家店铺使用山寨名,如“奈你的茶”“奈雪的串”“点一点”“贡茶 CONG CHA”等,使得店名与“大牌”相近而吸引顾客,消费者更是眼花缭乱,难以分辨。
近日,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发现,深圳多家商铺使用山寨店名,不少市民在不知情的情况购得饮品。对此,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知识产权保护处(以下简称“市市场质量和监督委知识产权保护处”)表示,对于商标侵权的违法行为,将依据《商标法》有关规定进行查处。此外,深圳市企业注册局表示,面对市面上类似博眼球的企业名称,市民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经查实,将责令其改正。
实地走访发现多家山寨店
近日,记者走访深圳多地调查,发现深圳有不少山寨店名正迷惑着消费者。
记者在东门老街随机逛了一圈,发现了一家“圭焱一点点”。门店前有不少人正在排队购买,时值夜晚,“一点点”三个字在LED的照射下十分显眼,而前面两个小小的浅色字“圭焱”,如果不细看很难发现。而透明的塑料杯子上则贴有白色标签,写着“圭焱1点点”。
记者随机询问不少购买了“圭焱一点点”奶茶的市民,发现不少人都是冲着“一点点”的招牌来的,但是都没有发现自己购买的是“圭焱一点点”。
也有不少市民表示,不在乎购买的是否是山寨奶茶,认为“口感更重要”。“我觉得是不是正品没多大关系,主要是奶茶本身好不好喝,但是如果造成侵权总是不好的。”市民王先生说道。
此外,在东门町美食街有一家名为“贡茶 CONG CHA”的奶茶店,其招牌下有一行广告语:“中国的贡茶 世界的好茶”,与知名奶茶品牌“漾漾好贡茶 GONG CHA”的广告语“台湾的贡茶 世界的好茶”相近。而该店的饮品杯子上写的则是“贡茶 GONG CHA”,广告语也变成了“台湾贡茶 世界好茶”。
当记者问道,为何招牌上的英文字母与杯子上的不一致,店家答道:“没有不一样,是一样的”。当记者再次提出质疑,店家却顾左右而言他。
商家表示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权
位于福田区福保街道石厦北一街宏轩大厦一楼,有一家“奈你的茶”,店内坐着几名顾客。该店主要经营饮品、小食等,记者随机点了一杯饮品,扫描饮品上的二维码,出现了公众号“上海巨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关注页面。
记者多次拨通上海巨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客服电话,询问“奈你的茶”与“奈雪的茶”的关系,工作人员均表示其不能做出回复,将会有相关负责人与记者进行联系。截止到发稿为止,本报仍未收到该公司回复。
据位于宏轩大厦的“奈你的茶”店铺老板表示,该店属于“奈你的茶”加盟店,有自己的商标专利,否认“奈你的茶”为山寨“奈雪的茶”。对于经营范围、产品等与“奈雪的茶”相似的说法,他则回应道:“同名同姓的人一大把,我们有自己的专业团队,不会抄袭别人的东西。”
“奈雪的茶”媒体公关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已多次收到消费者关于山寨店的反映意见,也已交由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对于市面上一些与“奈雪的茶”店名相同或相似的山寨店,如果涉及侵权,该公司法务部门将会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
对于市面上的山寨店,“一点点”也发表了声明,称“不法人士擅自冒用一点点商标,仿冒本公司图标”,“开设山寨‘圭燚一点点’奶茶店”。该声明表示,公司除请工商部门立案处理外,还将追诉违法行为。据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一点点奶茶店已全面更换新包装,将以往的透明塑料包装更换为印有手绘插画的纸质包装。
发现山寨店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那么,这些山寨店名是否构成商标侵权呢?市市场质量和监督委知识产权保护处表示,违反《商标法》第五十七条有关规定的行为将构成商标侵权,即如果“奈你的茶”“奈雪的串”“圭焱一点点”“贡茶CONG CHA”等名称作为店铺招牌,与相关商标权利人的注册商标构成相同或近似,并且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容易导致混淆,将涉嫌构成商标侵权。
“对于商标侵权的违法行为,我们将依据《商标法》有关规定进行查处。”市市场质量和监督委知识产权保护处表示,对于商标侵权的投诉,如达到立案的条件,将予以立案查处。
山寨店名层出不穷,有关部门如何管理?对此,深圳市企业注册局表示,类似山寨店名的使用存在两种情况,一是部分企业在店铺的招牌上不使用本企业营业执照上记载的企业名称,反而使用与“大牌”近似的名称,从而吸引消费者。二是企业登记注册的名称与“大牌”的企业名称类似,在使用中对公众造成欺骗、误解,或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已经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在使用中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者误解的,或者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应当认定为不适宜的企业名称予以纠正”。深圳市企业注册局表示,面对上述两种情况,市民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经查实,将责令其改正。(记者 唐文隽 实习生 廖舒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