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农历新年,不同于不闻烟火声的北上广四环,在一座城区面积仅1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过18万的北方小县城,除夕夜前几天,早有烟火破空。
而年关,也往往是外卖骑手们的送单旺季。寒风泠冽,过了中午的爆单期,下午三点到五点,往往是骑手们一天中难得的空闲间隙。
不过,相比起在一线城市,只能窝在商场入口、地铁背风口的同行,当字母榜(ID:wujicaijing)前往这座县城的某平台外卖总站点,屋里热烘烘,骑手们抽着烟打牌,桌上放着小金桔,屋内别有一派"松弛感",或有跑完中午场的,早已回了家,"老婆孩子热炕头"。
"大家都是想跑就接单,不想跑就回家,不过,只要每天固定跑,一个月都能有4000-5000元。"腼腆的骑手程正是00后,在成为骑手前,他是一名理发师,因为受不了"每天身上都是碎头发,固定在店里"的生活,他听说送外卖"收入不错,还挺自由",已经当了半年骑手。
"一天跑足10-12小时,一年10万没问题,到了年关,一个月收入也能过万。"程万笑着介绍县里的外卖"大神"张宝峰,为了供正在上大学的孩子,张宝峰是这个20多人的外卖站点里,难得的全职骑手。
每天从早上10点到晚上10点,张宝峰一天能接60-70单,到了年关还有各项骑手补贴,年入10万在这个人均月薪3000元的县城,已经算是一笔不少的收入。
而在这座2020年才摘了贫困县帽子的县城,2018年终于开通绿皮火车,还没有动车站的时候,美团、饿了么已经先后入驻。面积不大的城区内,在东西向狭长的一条主街上,分布着十几家奶茶店,数百家小饭馆,甚至2023年迎来了肯德基的入驻,外卖经济在县城迅速发展。
图/行驶在县城内的外卖员
来源/字母榜拍摄
这里有夏季去省城工地打工,冬季返乡送外卖的候鸟骑手;也有一天跑满12个小时,年入10万,旺季如年关月入过万的外卖大神;有家中有着病弱老人,无法外出务工的普通人,也有白天是政府机关单位的公务员,下午5点下班后变身的兼职骑手;更有寒暑假回家"体验生活"的大学生......
从日送十几单到日送60多单,外卖骑手成为了县城内区别于体制内和个体户的全新职业选择,也吸引着程正、张宝峰们纷纷选择"在县城送外卖"。
只是,相比起一线城市,奔波在系统里,被困在算法中的骑手们,小县城的骑手,或许已找到了一部分可以掌控的自由的舒适。
A
在县城能在旺季月入过万的张宝峰,今年已经40岁,是这座北方小城绝对的外卖大神。
在2018年成为一名外卖骑手前,他在县城的工作机会并不多,且收入有限。
不管是政府机关,还是学校银行,这些体制内的工作往往有着更高的学历门槛,且收入有限,以张宝峰朋友的女儿为例,2022年大学毕业在县里成为体制内的合同工,一个月不过1800元的收入。而成为一个做小本买卖的个体户,本钱砸进去,也躲不过"看店"的归宿,更何况"收成尚未可知。"
对于有两个准高中生孩子的张宝峰来说,"用钱的地方太多",普通的工作难以满足他的需求。
于是,2018年,外卖平台刚刚进入这座北方小城,"不需要自备摩托车,只要来,就能领摩托车和制服,不需要押金就能开始接单。"张宝峰在听闻有这样不用任何投入,只需要有一部手机的工作机会时,没有犹豫就前来报名,成为外卖平台在这个县城第一批的正式骑手。
不过,该外卖站点的站长告诉字母榜,在该市几十个县,也只有这座县城,骑手入职就能无抵押领价值3000元全套的摩托车和制服。在一线城市,站点往往要求骑手自带车,或者留下押金,但在县城,为了鼓励入职,也基于乡里乡亲的信任,毕竟在小城,"说不准谁就是谁的亲戚朋友,这还能信不过。"
为了供孩子上学,张宝峰的骑手生涯就这样开始。
2018年,外卖平台刚刚进入这座小城,县城东西向的主干道上,知名奶茶品牌不过蜜雪冰城一家,山寨炸鸡、汉堡、奶茶品牌密密匝匝一条小吃街,会用外卖平台的大多数都是上大学的年轻人,彼时,张宝峰一天不过接十几单。
而过去三年,张宝峰们扛过了全县城都躺下,爆单的那个冬天,"每单运费2倍、3倍得涨",这场突发性的全民意外,让外卖软件迅速在县城居民们的手机里普及,也让张宝峰初次尝到月入过万的甜。
三年过去,这座小城的西边修建起新的购物广场,知名奶茶品牌们,挤在一条只能容一辆货车通行的窄路上,蜜雪冰城的旁边,开起了书亦烧仙草、甜啦啦、黑洪堂、益禾堂等价格更为下沉的奶茶品牌,2023年更是新开了一家沪上阿姨,这条小吃街上,大大小小,光是奶茶店就开了十几家。
奶茶之外,2023年,肯德基开进小县城,取代了原本一众山寨品牌如肯德堡等等,正新鸡排、半天妖烤鱼等连锁餐饮也成为外卖主力,在寒暑假的外卖旺季,张宝峰一天能送60-70单,订单一直持续到晚上十点。
图/等着拿外卖的县城骑手
来源/字母榜拍摄
而在城区狭小,人口有限的县城,张宝峰,不需要像在一线城市的同行一般,和时间赛跑。
即便每天从早10点送到晚10点,相比起要送6点早餐单的一线骑手,张宝峰吃过早饭后才会从家里离开,跑一趟订单,即便是从县西头送到东头,也不过30分钟,更何况这座小县城,主干道上的红绿灯屈指可数,小区没有门禁、保安,这也让张宝峰不必担心超时。
此外,经验老道如张宝峰,许多时候看到订单的手机尾号,就已锁定了外卖顾客,"县城里总点外卖的就那么些,送久了就能认出来",这也让张宝峰的派送愈加游刃有余。
县城的狭小也让张宝峰有了休息的自由。在等待订单时,张宝峰不仅能中午回家吃饭,还能坐在家里等待系统派单。下午清闲时,还能去站点和同事们打打牌,抽根烟。
从2018年到2023年,张宝峰成为了站内年入10万的大神,他也将一个孩子供上了大学,还有一个孩子正在上高中。如今,张宝峰已经是站内最稳定的一批老骑手,他还将继续把外卖送下去。
B
在这座北方小城,从2018年至今,站点的骑手已扩展至20多人,外卖骑手俨然成为了一种全新的职业选择。
程正成为外卖骑手刚刚半年,此前他在县里的理发店,每天一早就开门,到晚上收工,一边收拾着地上的头发,一边将身上总是扫不净的头发掸下,他往往需要整天在店里,等待随时可能上门的顾客。
从学徒到出师,理发店的工作让他"烦透了"。于是,当从朋友口中得知,外卖骑手"时间自由,又赚钱"时,他迅速选择了入职,成为了站点上最年轻的00后骑手。
程正不像张宝峰,身为本地人,他还未结婚,他往往只跑半天,剩下的时间他负责给站点处理后台投诉、超时订单,一个月"挣四五千,比以前强"。
在程正眼里,做骑手可以说是县城里最"潇洒"的工作,"不想接单就歇着,想接单就跑,不想干了随时都能走"。
图/县城招聘骑手
来源/字母榜截图
而除了程正这种前个体户,在送外卖的这6个月,程正发现自己所在的县城外卖站点,"卧虎藏龙"。
"从城管到工商局,不少公务员五点准时下班来跑外卖",程正告诉字母榜,在县城,即便是送外卖的兼职骑手,也是"有身份"的人物,他们来自各个政府机关,月薪不高,按月结算,只需一部手机就能接单的骑手,成为了他们最佳的副业选择。
马季是县工商局的在编人员,年近40的他,并不认为在县里送外卖是"没身份"的事,作为县里极早做骑手的人,他很享受自己的双面生活。
白天悠闲前往单位的他,往往"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可干",单位里全是和他年龄差不多的中年人,大家凑在一起,喝茶"吹牛",而到了晚上,他去外卖站点,把衣骑手外套一披,"还能挣个买菜钱"。
而瞅准了外卖平台在县城的上升趋势,马季不仅做骑手,还帮忙平台联络商户,甚至自己开了一家纯外卖店。说是外卖店,其实是将县城小吃街上,卖烤冷面、煎饼果子、串串香的小摊并在一起,专做年轻人的生意,"出单不错。"
甚至在站点里,还有一位前教师,站长告诉字母榜,这位年轻老师觉得"教书不挣钱",已经送外卖一年多了。此外,每到寒暑假,站点里,还会出现几个兼职跑单的大学生骑手,他们往往只在假期出现,"挣个零花钱",骑手兼职对于他们来说,更像是一种生活体验。
这种在县城骑手身上的这份"松弛感",几乎很难在一线城市的骑手身上见到。
区别于从五湖四海涌入一线城市送外卖的同行们,县城的骑手如程正,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们往往经济压力不大,也并不固定在骑手这一单一职业之上。
在程正所在的站点,还有不少"候鸟骑手","夏天暖和的时候,去省城工地挣钱,冬天冷了,没工程了,就回来跑几个月外卖",站长告诉字母榜,这类骑手往往只干半天,除了中午爆单时接单外,年关下,他们更愿意缩在站点里聊天打牌。
毕竟,在这些县城青壮年眼里,骑手也不过是份工作罢了,"钱赚得差不多就行"。
C
格外有趣的是,当外卖平台下沉至县城,除了县城骑手身上独树一帜的松弛感,外卖平台也面临着来自县城独特场域的"整顿"。
在北上广深,来去匆匆、面色模糊的骑手,往往离开家乡到最近的一线城市工作,他们大多为全职员工,为了赚钱,跑满10个小时成为"基本操作",有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外卖骑手中仅有11.8%能与家人同住。
而在县城,独具松弛感的骑手们,往往"赚够了钱就不想接单",甚至会坐在家里接单,不少都是候鸟骑手,"冬来夏走",人员流动率极高,"县里的骑手一般也就3个月,现在20多个骑手,只有10%是全职",站长告诉字母榜。
在县城,为了保证中午爆单时有人接单,站长不得不将骑手们分为上午和下午两个班次,更取消了对单量的要求。
毕竟,在县城,能拿满全勤奖励的骑手,仍然是极少数。"一个月200-300元的全勤奖(每月跑满28天),只有很少的骑手拿到。"像张宝峰一样,每天跑满10小时的骑手,整个站点也不超过两个。
显然,在县城,外卖平台也得融入地方,骑手一定程度拥有了更高的话语权和自由度。
此外,在县城,外卖平台的导航系统面临着失灵的危机。
当一线城市标准的单元楼号,变成了县城没有门牌号,位于犄角旮旯的自建房,相比起系统导航,更依赖骑手的经验。
"在县里,有小区没有楼号,没有单元号,更有好多地图上都没名字的自建房",张宝峰告诉字母榜,在县城送外卖,只写一个大概路口名的订单不在少数,好多次,他都要需要电话顾客,被指引着"七拐八绕",而这座位于山里的北方小城,多得是崎岖小巷,送一趟外卖,从平地上山,"也不过几分钟的事"。
而2023年,随着小镇青年消费力频频冲上热搜,外卖经济在不止一座县城扎根,这座拥有20多个骑手的北方小城,仍是整个市里"规模最小,骑手最少"的县城。
下沉至县城的外卖经济与县城互相成就着。根据青山资本发布的《2023年中消费报告》,2022年我国外卖市场规模达到1.1万亿元,外卖用户规模达到5.2亿人,较2018年增长26.83%。
外卖市场冲势强劲,骑手需求攀升。如今,全国的骑手数量突破500万人,2023年外卖骑手日增2万名,网约配送员作为新职业被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一位外卖骑手还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杂志封面。
图/蓬勃发展的县城经济
来源/字母榜拍摄
远离一线城市竞争激烈的骑手市场,县城的外卖员,偏安一隅,日子似乎过得比北上广深的同伴们,更滋润些。
不过,月入4000元是常态,不过赚个温饱,如张宝峰一般年入10万的县城骑手,仍是少数。
年关将至,张宝峰在站点内才站了不到20分钟,就已带上手套准备出门,他常年跑在外面,皮肤黝黑,手上全是硬茧,一面小声说着"我这个工作也没什么好聊的",一面拉开门走进寒风里去。说到底,无论身在何处,做骑手的张宝峰们,也不过是"为了生活"而已。
(文中程正、张宝峰为化名。)
新经纬8月20日电 (闫淑鑫 实习生 李怡蒙)4元一杯的柠檬水,6元一杯的茉莉奶绿,9.9元的指定饮品……
近期,#奶茶价格集体跳水##奶茶重回10元以下#等话题在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
19日,中新经纬来到北京西门金街,在这里目睹了奶茶行业价格战的一个缩影。
开在北京西门金街的奶茶店 中新经纬摄
一条街上20家奶茶店
西门金街是一条室外步行街,位于北京市通州区万达广场旁,与万达广场相通,全长约520米,有A区、B区之分,其中咖啡、奶茶等饮品店主要集中于B区。
19日,中新经纬在这里看到,步行距离不足400米的西门金街B区,分布着大大小小24家饮品店,其中奶茶店20家,包括蜜雪冰城、一点点、沪上阿姨、CoCo、茶百道、益禾堂、书亦烧仙草等连锁品牌,部分奶茶店紧紧相邻,有些位置甚至20步内开了5家。
奶茶行业的价格战,也正在这里上演。
19日,中新经纬在西门金街B区多家奶茶店内看到,“10元以下”成为各奶茶品牌“厮杀”的重点区间,比如茶百道、沪上阿姨推出指定饮品9.9元活动,益禾堂指定饮品9元一杯;书亦烧仙草推出9元一杯的纯茶系列;一点点多款产品低至9元、8.8元。
奶茶店推出9.9元购指定饮品活动 中新经纬摄
蜜雪冰城近期也推出两款新品茉莉奶绿、青瓜菠萝茶,售价分别为6元一杯、7元一杯。
不过,从门店售价表来看,除蜜雪冰城外,一点点、沪上阿姨、CoCo、茶百道、益禾堂、书亦烧仙草等奶茶店的产品仍多在10元以上,9.9元的产品通常是指定产品或限时活动产品。
沪上阿姨、茶百道等奶茶店的产品仍多在10元以上 中新经纬摄
“门店内直接点单是享受不到9.9元优惠活动的,消费者需要通过小程序或者其他平台领优惠券,购买指定产品才行。”茶百道一门店工作人员称。
相比线下门店价格,线上团购价则会低很多。20日,中新经纬在美团、抖音等平台上看到,通过参与团购活动,消费者花三四块钱就能喝到一杯奶茶。
奶茶行业遇增长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奶茶行业,最早占据“10元以下”价格带的,是蜜雪冰城。
据灼识咨询报告,按价格带划分,现制饮品可分为三类价格带:一是平价,产品单价不高于10元;二是中价,产品单价低于20元但高于10元;三是高价,产品单价不低于20元。
中新经纬走访发现,此轮价格战中瞄准“10元以下”价格带的,主要是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等以往的中价奶茶品牌。
“我们近期的新品价格基本定在了10元左右,部分低至6元、7元。”书亦烧仙草品牌方向中新经纬表示。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向中新经纬表示,奶茶行业的价格战迎合了当前消费者追求性价比的行为习惯。“降价的基本是头部企业,他们有一定的规模效应、粉丝效应,供应链也已经很完整了,具有降价的空间、议价的能力。一些单店或是议价能力不够强的品牌,在这轮价格战中就很难熬下去。所以,这轮价格战也是行业洗牌的过程。”
美团团购等发布的《2024中国新茶饮供应链白皮书》显示,近年来,受消费趋势变化,以及各品牌对运营效率和供应链不断优化,新茶饮行业掀起降价潮。随着新茶饮竞争越发激烈,在新一轮消费环境调整下,调整定价,推出消费者可接受范围定价的产品,已成为新茶饮品牌的重要课题。
据美团团购统计,2023年全国茶饮消费客单价均值为10.5元。其中,位列2023年全体居民人均收入十强城市的南京、上海、深圳、杭州茶饮消费客单价略高于全国水平,但最高也未超过14元。
消费者2023年新茶饮消费平均客单价变化 来源:《2024中国新茶饮供应链白皮书》截图
降价背后,是奶茶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品牌陷入增长难题。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美团发布的《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新茶饮市场规模增速预计将从2023年的44.3%放缓至2025年的12.4%。
从茶百道、奈雪的茶发布的业绩预告中也能看出一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茶百道预计实现净利润约2.2亿元至2.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95亿元下降不超过63.03%;奈雪的茶预计实现收入约24亿元至27亿元,经调整净亏损为4.2亿元至4.9亿元。
在朱丹蓬看来,此轮价格战后,奶茶行业的整体价格很难再回到过去。“未来消费者对于奶茶产品的选择,一定会综合考虑市价比和性价比,二者兼有的产品才会持续受到消费者认可。”
来源:中新经纬
021年6月,“奈雪的茶”在香港主板上市,凭借一杯奶茶,彭心赵林夫妇成了IPO敲钟。“上市不是终点,而是到了马拉松中途的补给站,补充好后继续出发。”仪式现场,彭心略显激动地表示。
2024年伊始,新茶饮行业中场战事悄然打响,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纷纷竞跑上市,备足“粮草”,争“新式茶饮第二股”。
愈发拥挤的赛道,再添一位重磅玩家。2月14日,沪上阿姨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成为今年第4家拟上市的新茶饮品牌。此次IPO的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海通国际、东证国际。谋求上市之前,沪上阿姨刚刚完成1.215亿元的C轮融资。
夫妻联手创业,在全国拥有7000多家门店,9个月销售额超25亿元……这个此前一直较为低调的新茶饮品牌,开始正面迎战蜜雪冰城、茶百道。
< class="pgc-img">>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沪上阿姨在全国范围内的门店数量总计为7297家,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在中国北方中价现制茶饮品牌中排名第一。
从业绩表现来看,2021、2022全年以及2023年前9个月,沪上阿姨营收分别为16.40亿元、21.99亿元、25.35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0.83亿元、1.49亿元、3.24亿元。
< class="pgc-img">>对比门店、营收规模等指标,沪上阿姨落后于同时期申请上市的新茶饮品牌。从门店规模来看,起步于河南郑州的蜜雪冰城,坐拥3.6万家门店,是新茶饮赛道当之无愧的规模“天花板”,在南方市场扎根的古茗,也开出了9000多家门店。
目前,从四川成都走出来的茶百道门店数量达7927家,略超于沪上阿姨门店数量,但以2022年为例,茶百道的营收为42.32亿元,几乎是沪上阿姨的两倍,蜜雪冰城、古茗的营收更是分别达到了135.76亿元和55.99亿元。
< class="pgc-img">>新茶饮赛道竞争者众,现阶段拼的是定力,在日益焦灼的战局中,谁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9个月营收超25亿元
1987年,“春水堂”将木薯粉做成的圆子丢进奶茶中,旋即掀起了一股风潮,珍珠奶茶一度成为少男少女的逛街标配。各色奶茶粉冲泡的饮品,连同章鱼小丸子、鸡排等炸物,攻占了小吃街、校门口。
2000年前后,避风塘、地下铁、CoCo等奶茶品牌在城市的街巷里爆炸式增长,粉末冲泡的珍珠奶茶铺逐渐退场。长于市井的蜜雪冰城,同样诞生于这个时期。1997年,从农村走出来的张红超和张红甫在郑州街头开了一家名为“寒流刨冰”的小店,几经迁店,“蜜雪冰城”正式成形。
在茶饮生意上,茶百道创始人王霄锟夫妇和古茗创始人王云安有着相似的眼光。
2008年,王霄锟夫妇在成都温江二中附近经营着一家夫妻店,主打冲粉奶茶。那一年,杯装奶茶香飘飘销售额突破了10亿大关。看到机会的夫妻俩,注册了“茶百道”商标。同时期,浙江中部逐渐跑出一家“古茗”的品牌,一西一东,两者开始崭露头角。
沪上阿姨的起步,则更晚一些。沪上阿姨背后的掌舵人,是一对山东夫妻——单卫钧和周蓉蓉。2013年,一直抱有创业想法的两人辞去外企销售经理的职位,卖掉了在山东的资产,举家搬迁至上海。
一次偶然的机会,游走于上海小弄堂的两人关注到一家既卖八宝粥又卖珍珠奶茶的小店,萌生了将血糯米、红豆、燕麦等养生辅料与奶茶结合的想法。
经过数月的筹备,沪上阿姨首家门店落址上海人民广场,凭借着“奶茶+五谷”的搭配,这家小店第一个月的销售额就超过30万元,自此,周蓉蓉负责门店经营,单卫钧负责门店加盟及扩张。
五谷茶饮在天气寒冷的北方受欢迎,但在南方市场接受度一般,随着地域的扩张,2019年,沪上阿姨逐步提升鲜果茶的比例,弭平南北消费者的习惯差异。
< class="pgc-img">>目前,沪上阿姨旗下共有三个品牌——分别为主营鲜果茶、多料奶茶的“沪上阿姨”,产品价格在7元至22元之间;咖啡品牌“沪咖”,产品价格范围在13元至23元;与蜜雪冰城定位相似的新品牌“轻享版”,针对三线及以下城市,价格范围在2元至12元不等。
突破增长瓶颈后,沪上阿姨进入了稳步增长期,据最新数据,品牌最近9个月营收超25亿元,最新估值高达51亿元。从股权结构来看,上市前,单卫钧、周蓉蓉夫妇通过上海璞海、上海森芮及上海禹超持股超75%。
在五环外闷声发财,数千名加盟商带起新茶饮黑马
一线城市起家,沪上阿姨走的却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2014年,沪上阿姨开始往三四线城市下沉,这一战略沿用至今。
面对媒体,单卫钧阐述了其战略依据:“中国茶饮行业出现了两种机会,一种机会是‘周黑鸭模式’,单店坪效很高,但是最多开1000多家店;还有一种机会是‘绝味鸭脖模式’,单店坪效没那么高,但有万店规模。”
沪上阿姨选择的,正是绝味鸭脖模式。在单卫钧看来,中国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能力正在释放,这一庞大的消费人群,缺少具备性价比的好产品。从地域分布来看,沪上阿姨率先在山东、河南、河北、辽宁等北方城市安营扎寨,其中,首破千家门店的山东更成了“大本营”。
一头扎进五环外,沪上阿姨做起了闷声发大财的生意。
对比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这三家的财报,《天下网商》发现了几家新茶饮的相同点——狂奔全靠加盟商。
赚加盟商的钱,快速裂变拓店,已经成为新茶饮行业显性的盈利逻辑。已申请上市的几家新茶饮品牌,向加盟商销售食材、包材等货品,冰箱、制冰机等设备,以及收取加盟费和服务费等收入,占其主要营收的大头。
据招股书,2021年及2022年全年,沪上阿姨的加盟店占门店总数比分别为98.3%与98.8%,直营门店数仅有1%左右,截至2023年9月30日,沪上阿姨7297间门店中,99.3%由加盟商经营,加盟商数量达4284名,其中1382名加盟商开设一间以上的门店。
< class="pgc-img">>以2023年前9个月为例,沪上阿姨向加盟商售卖商品的收入高达20.2亿,占总收入的79.7%;加盟以及相关服务收入为4.2亿,占比16.4%。
2007年,蜜雪冰城就已开放加盟,加盟相关收入成其主要支撑,2012年,古茗开放加盟扩张,正式走出浙江。相比之下,茶百道更为谨慎,2016年开放成都地区加盟,2018年逐步试水全国加盟。
根据蜜雪冰城招股书,2021-2022年底和2023年前三季度末,蜜雪冰城加盟商门店数分别为19954家、28929家和36093家,截至2023年9月30日,蜜雪冰城99.8%的门店为加盟商开设。
截至2023年底,古茗门店网络共有9001家门店,其中99.9%是加盟店,直营门店只有6家;茶百道的加盟店数量同样占比超90%以上。
均依靠加盟模式拓店,但相较之下,沪上阿姨的毛利率在行业内并不占优势。
以两个完整年度计算,2021年和2022年,沪上阿姨的毛利率分别为21.8%、26.7%,而蜜雪冰城同期毛利率为31.3%、28.3%,茶百道的毛利率更分别达到35.7%和34.4%。
< class="pgc-img">>争夺小镇青年,谁能称王?
在沪上阿姨招股书中,下沉市场多次被提及。
截至2023年9月30日,沪上阿姨49.0%的门店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沪上阿姨称,计划进一步将业务扩展至更多三线及以下城市。
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中国三线及以下城市现制茶饮店市场的GMV已由2017年的196亿元,增至2022年的732亿元,预计2027年,其GMV将增至2272亿元,远超整体现制茶饮店市场的增长速度。
从另一层面来看,蜜雪冰城门店已达3万多家,茶百道、古茗均已逼近万店目标,加盟天花板初现,为了让资本的故事继续讲下去,新茶饮品牌亟须挖掘新的增量市场。
空间巨大的下沉市场,自然而然成为茶饮新品牌抢滩战的主阵地。
2022年秋季,喜茶平价子品牌“喜小茶”退出市场,紧接着,喜茶下调价格,火速宣布开放加盟,争夺三线城市;古茗、茶百道等品牌纷纷提出万店目标,试图夺得小镇青年的心;霸王茶姬、茶话弄也在奋起直追。
2024年春节期间,《天下网商》走访河南郑州下辖的一座县城,发现这座小镇的饮品生态也在发生变化。快乐柠檬、冰雪时光等小品牌被冷落,即便打出买一送一的招牌,依旧没有多少人流。
蜜雪冰城门前大排长龙,益禾堂、书亦烧仙草也颇有人气,几家店铺紧密分布,散落在一条小吃街上,左右距离不差百米。几者定价相似,可见,小镇青年在新茶饮消费的主力价位段,依旧在4元至12元之间,其中,益禾堂的薄荷奶绿、书亦烧仙草的招牌烧仙草奶茶颇受欢迎,价位均为8-10元不等。
被称为平价版“蜜雪冰城”的茶饮新品牌——甜啦啦,也悄然出现,平价、多料、大杯,和喜茶外观类似,例如10元的爆品“一桶水果茶”、12元的“超牛牛油果”等,外卖员在狭小的门店里催单,不少初高中学生进进出出。这家来自安徽蚌埠的品牌,逐渐进入了蜜雪冰城的腹地,成为下沉市场不可忽视的选手。
相较之下,价格稍贵的古茗、茶百道尚未能做到如此下沉,相隔几公里的王府井奥莱,零星分布着一两家星巴克和茶百道。各大新茶饮品牌的战火,持续蔓延至县城乃至村镇市场,价格战或将打响。
继出海之后,争夺资本、争夺小镇青年成了茶饮行业的新故事。可以预料的是,“新茶饮第二股”争夺战中,没有暂时的赢家。竞争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