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赣南日报】
□见习记者李萌 通讯员陈莉 卢芷莹
今年33岁的巫宝林是南康区横寨乡黄田村家和院农庄的老板,在餐饮行业已打拼十余年。从开始的小饭馆到如今的农庄,他始终坚持诚信经营、热情待客,凭着过硬的菜品质量、贴心的服务和不变的真诚,把餐饮企业办得红红火火、远近闻名。“做人要讲良心,做餐饮也要讲诚信。”这是巫宝林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一直坚守的承诺。
十多年来,巫宝林一直将诚信作为工作的标尺,在做好餐饮服务的同时,对农庄的原料采购、菜品质量、卫生安全等严格把关。为了保证菜品质量,巫宝林所有油品均从正规厂家选购,开具发票或凭证备查;每种肉制品都有3家以上的供货商,采取优中选优的采购模式,一旦质量不过关,马上淘汰;蔬菜尽量购买附近菜农的时令蔬菜,购买菜品时计算好用量,坚持“少买多次”的原则,让顾客吃到新鲜的菜品。
为保证顾客利益,巫宝林认真核算成本,将所有菜品明码标价。由于长期坚持诚信经营,他的农庄在横寨乡甚至南康区内都有良好信誉,在网上也好评如潮。“这个农庄的菜品新鲜、价格公道,我和家人们常常来这里吃饭聚会。”横寨乡一名经常光顾农庄的顾客刘女士说。
巫宝林不仅赢得了顾客的赞誉,也深受员工和供货商的信任。十多年来,他从未拖欠过员工工资,也从未拖欠过一家供货商的货款。在农庄经营困难的时期,许多供货商主动提出让他延迟结算货款,帮他渡过危机。但他仍积极筹措资金,按合同约定按时结账,并足额发放所有员工的工资。如今,农庄的员工从最初的3名增加到现在的12名。
本文来自【赣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源:【银川新闻网】
“五一”小长假将至,为营造安全、诚信、优质的消费环境,金凤区满城北街街道组织召开了“社区+楼宇+商圈+街区”红色矩阵座谈会,邀请辖区楼宇、商圈、街区商户代表参加,并组织签订《平价餐饮服务诚信经营承诺书》,引导辖区商圈和街区餐饮商户自觉规范餐饮服务行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平价诚信的餐饮服务,保障“五一”假期游客消费权益,提升游客旅行体验感。
“一份手抓羊肉58元,一斤羊蝎子68元,降价不降质,衷心希望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朋友体验真正的宁夏风味,也能在美食中感受到宁夏人民的热情!”4月30日,满城北街街道立交桥社区辖区商户克玛里滩羊手抓负责人说。
未来城多彩街区延边向阳烧烤负责人表示,除了提供平价诚信的餐饮服务,还将不断研发新菜品,提升菜品口感和营养价值,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响应绿色低碳的号召,提供“小份适价”“半份半价”等多样化服务,减少食物浪费,降低消费者的用餐成本,吸引更多消费者品尝宁夏美食。
按照金凤区统一安排,辖区还筛选了一批平价餐厅,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实惠的用餐选择。此外,为切实做好“五一”节前食品安全工作,营造健康安全消费环境,社区还组织对辖区商铺进行了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检查,确保为游客提供一个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满城北街街道将继续深化红色矩阵辐射引领作用,不断细化服务措施、优化营商环境,释放楼宇、商圈、街区经济新动能,助力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满城北街街道办事处主任刘超介绍。
记者 刘旭卓
【责任编辑:付杨】
本文来自【银川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众网记者 杨丹 通讯员 张超 刘慧妮 日照报道
作为日照食为天餐饮的“掌门人”,田胜亮十分繁忙:每天要处理公司及各门店、项目事务;每天来办公室找他的人络绎不绝。田胜亮说,“过去近20年的打拼,现在想起来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田胜亮是不容易:为了生活打拼,他开过鲜花店,开过煎饼作坊;2003年,他的湖鱼馆刚开业1个月便遭遇“非典”;在新冠疫情期间,为及时支付工人工资,他卖掉了自己的一处房产。如今,在逆境中毅然前行的他,秉持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诚信原则耕耘于商界,也赢得了同行人士和广大消费者的一致认可和赞誉。
做餐饮,以食材品质为诚信对待顾客
在经历了鲜花店、煎饼作坊等创业“试水”后,2003年4月,田胜亮的湖鱼馆正式开张。
从开店的第一天起,田胜亮坚守诚信做食品的道德底线,坚持“每一道菜品都是给家人享用”的标准,确保卫生和放心。
田胜亮在购买食材原料、菜品口味、店铺卫生等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严格把关,做到细之又细。油烟四起的厨房,必须保持干净整洁;精挑细选食材,绝不使用过期劣质材料。他说:“做餐饮,其实就是做良心,自己吃的东西肯定要干净、卫生,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有一次,一位正在吃饭的顾客叫来田胜亮,告诉他刚刚端上饭桌的蛤蜊有沙,田胜亮自己一尝,确实是有沙,怎么办?田胜亮接着就把这盘蛤蜊倒进了垃圾桶,他告诉顾客,会让厨师再重新给炒一盘。
田胜亮没有选择把有问题的菜再端回厨房,而是直接倒掉重做,这让顾客放了心,同时也就拴住了顾客的心。
“饭店虽小,但是自己的服务理念不能出问题,缺斤短两、昧着良心让顾客受损的事一旦做了,就是害了自己。”田胜亮说。
为了让消费者吃得放心,食为天餐饮旗下的所有后厨食品加工关键区域,安装视频监控设备,消费者可以实时对切配间、烹饪间、凉菜间、餐具洗消间等重点区域进行电子监控。
“经营之道在于诚,盈利之道在于信。”近20年风风雨雨,以诚信立业,昔年的小店一再扩大规模,发展壮大为现在的多元化餐饮文化公司,员工达到300余人,企业先后获评“全国餐饮名店”“省级标准化示范单位”“山东省青年文明号”“山东省明厨亮灶示范单位”“日照市明码标价示范店”“ 市级文明单位 ”等荣誉称号。
做企业,以家人文化为诚信对待员工
“幸福企业”,是田胜亮信守的餐饮企业文化。田胜亮认为,只有企业经营者将每个员工都当作家人一样看待,让每个员工在公司工作感到幸福,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
在企业中,田胜亮不仅仅是重要事项的决策者,也是一位温暖的大家长。
2020年,因疫情原因,餐饮业经营受阻,公司资金出现周转困难,为按时发放工人工资,田胜亮将自己的一套住房卖掉,所得的钱款全部用来支付工人工资。“我们的员工都是每个小家庭的经济支柱,工资的事一分钟都拖不得。”田胜亮说,“而且,做人要讲诚信,如果一件事兑现不了,诚信就会被终止。”
餐饮业本是人员流动性相当大的行业,然而“食为天”的老员工比例却很高。“食为天是个幸福的大家庭,每个人都不会被落下。”田胜亮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句承诺。
在保障员工们的基本权益的同时,他还给予员工乐观向上的精神力量。
自创业起,他便开始打造企业诚信体系。在“食为天”,员工每天都要学习《大学》等国学,从传统文化学做人做事。此外,他还时常开展诚信培训,让员工树立利他理念、提高诚信性。每年,“食为天”捡到客人各类手机钱包不计其数,全部退回。
为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和归属感,公司编写了《食为天经营哲学文化手册》,用企业价值观来提醒、激励员工,使员工真正成为一名企业文化的践行者。
做公益,以奉献之心为诚信回报社会
一路前行,一路向善。田胜亮认为,企业应该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做公益绝不能只是说说而已。
“无论是人身还是财产,包括食客的车辆,只要在‘食为天’受到伤害或损失,我们负全责。”田胜亮介绍,曾有一位住店的花甲老人不慎在酒店内跌倒骨折,虽然老人坚持责任在自己,但田胜亮依然很自责,也正因为如此,决定为所有在“食为天”就餐、住宿的客人购买公众责任险。
“让顾客放心、让企业安心、为政府分忧”一位食客评论,一家餐饮企业能做到如此尤为难得,不仅体现出了企业对百姓的良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也让这座城市有了温度。
2020年,疫情初期,田胜亮通过微信看到医务人员非常辛苦后,便主动联系到了日照市中心医院,提出为在隔离区奋战的一线医务人员免费送饭的请求。从大年初四开始,他们便为市场监督部门、疾控部门以及大象房产市医院方舱项目部的一线工作人员,配送营养午餐。每天大约送出500余份,在用餐前准时送到。就这样,田胜亮带着坚守的员工一起,每天给一线工作人员提供可口的午餐及晚餐。
“没考虑过费用问题,他们都是一线人员,为疫情防控工作义无反顾,我们能提供一点后勤保障是应该的。”田胜亮说。
不仅如此,在田胜亮的带领下,企业连续多年来积极参与社会各类公益活动,如:安置下岗职工、协同政府部门参与我市定点扶贫和关注留守儿童慈善活动、参加“慈心一日捐”、为困难员工捐款救治重病家属、购买扶贫苹果,爱心助农等。
在疫情带来不确定性影响的大环境下,在夯实企业基础的同时,田胜亮也及时调整了战略方向,多元化经营,以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来应对外部变化。“要相信,走老路到不了新地方。”田胜亮表示。
田胜亮,作为“食为天”这艘大船的掌舵人,以诚信为“压舱石”,一头载起“食品安全”,一头担起“社会责任”,引领着行业文明风向标,扬帆起航,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