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杨天悦
最近一周,北京实行“新十条”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以来,热门商圈的餐饮堂食逐渐恢复。12月7日恢复堂食首日,簋街大部分饭馆就已重新开门迎客,傍晚时分,小木船潮汕牛肉火锅簋街店里,已经坐上了几桌正在大快朵颐的食客。“在家馋了好久,出来吃一顿新鲜的牛肉火锅太舒服了。”市民杨先生说。
记者了解到,恢复堂食营业一周以来,这条著名的餐饮一条街正在逐渐恢复客流。“虽然客人不算多,但已经比暂停堂食期间有所好转,大家也都期待着往日的烟火气重新回来。”簋街商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各店内都严格执行测温、查验核酸、环境消杀等工作,同时每天监测员工的健康状况。“希望给大家营造一个安全的就餐环境。”
相比之下,不少商圈餐馆的户外就餐区更受食客欢迎。12月10日傍晚,蓝色港湾湖畔美食街上灯光璀璨,一家非常创意汉堡店的户外就餐区里,8顶帐篷上明亮的小串灯格外引人注目。店长朱红磊告诉记者,这是一个月前特意置办上的。“现在人们都喜欢在户外用餐,独立私密的帐篷也更加安全。”
记者注意到,帐篷里的餐桌椅是户外露营常见的蛋卷桌和折叠椅,还有壁炉造型的电暖器。“又能隔离,又有氛围,真是太惬意了。”约了好友一起来吃汉堡的市民刘女士说。朱红磊告诉记者,恢复堂食一周以来,室内就餐的顾客很少,大家都愿意在户外帐篷里吃饭。“周末晚上人多的时候8顶帐篷基本都能坐满,上周五晚上还翻了一拨台。”
堂食逐渐恢复的同时,不少餐馆的外卖生意也并未受到影响,而是继续保持活力。“之前堂食暂停的时候我们就一直在做外卖,每天都得送出200多单。”峨嵋酒家广渠路店店长莉姐介绍说,最近一周有少部分客人到店堂食,外卖单量也和过去一段时间基本持平。“12月是外卖旺季,也许是因为冬天比较冷,大家喜欢在家里吃点好吃的。”
美团外卖数据显示,12月7日至9日期间,相比上周同期,送往写字楼、园区等地址的外卖订单量涨幅达到33.4%。随着重新开业的餐饮商家数稳步回升,截至12月12日中午,平台餐饮外卖订单和营业商家数稳步回升,订单日环比连续多天增加。
海淀区万柳华联购物中心的地下一层,聚集着各式各样的小吃餐饮。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购物中心的客流量渐渐多了起来。“虽然堂食放开了,顾客还是比较少,还得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正常客流,所以现在我们还是重点做外卖。”主营肘子、猪蹄等菜品的小店桐哥肉铺店员说。
随着餐饮门店有序恢复堂食,行业复苏步伐持续加快。多家餐饮经营者告诉记者,未来社会活力会随着“新十条”逐步释放,大家对之后的业绩增长更有信心。
采访对象供图
<>北京城,不仅有文化古迹,
还有很多著名的百年老字号。
它们
不仅是城市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标识,
也是京城文化的"名"之所载。
北京旅游网推出的
“我最喜欢的‘北京老字号’”评选活动
正式开始啦!
哪家老字号是你心中的最钟情的那一个?
你会pick美食还是传统工艺
抑或是服饰、商场?
[ 老舍茶馆 ]
< class="pgc-img">>老舍茶馆位于北京市前门西侧,1988年由尹盛喜创建,以著名作家老舍及其名剧《茶馆》命名,由书茶馆、餐茶馆、茶艺馆等组成。在这古香古色、京味十足的环境里,您每天都可以欣赏到一台汇聚京剧、曲艺、杂技、魔术、变脸等优秀民族艺术的精彩演出,同时可以品用各类名茶、宫廷细点、北京传统风味小吃和京味佳肴茶宴。
[ 全聚德 ]
中华著名老字号“全聚德”,创建于1864年,历经几代全聚德人的创业拼搏获得了长足发展。“不到万里长城非好汉,不吃全聚德烤鸭真遗憾!”在百余年里,全聚德菜品经过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以独具特色的全聚德烤鸭为龙头,集“全鸭席”和400多道特色菜品于一体的全聚德菜系,备受各国元首、政府官员、社会各界人士及国内外游客喜爱,被誉为“中华第一吃”。
< class="pgc-img">>全聚德前门店是老字号“全聚德”的起源店。历经百余年发展,前门店以经营闻名于世的北京传统挂炉烤鸭、“全鸭席”特色风味系及百余道创新菜肴而独树一帜,素有“天下第一楼”的美誉。同时,店内保留完好的全聚德“老门面墙”等历史文物更向世人展示了“全聚德”百年发展的峥嵘岁月。如今,前门店已成为世界各地旅游者领略中华饮食文化的最佳选择。
全聚德的烤鸭外形美观,丰盈饱满,颜色鲜艳,色呈枣红,皮脆肉嫩,鲜美酥香,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全聚德烤鸭有“京师美馔,莫妙于鸭”的美誉。
< class="pgc-img">>北京烤鸭已有数百年历史,新增了很多吃法。传统的北京烤鸭,荷叶饼只能卷葱和烤鸭,黄瓜条则是用来解口中的油腻。吃1-2卷北京烤鸭,吃一个黄瓜条,口中的油腻感立马得到缓解。烤鸭不光是吃法有规矩,连卷饼也是大有讲究的!现在有些食客总认为荷叶饼越薄越好,但面饼太薄,总缺少几分面的麦香。荷叶饼讲究用中筋面,三分烫面,七分冷水,烙好的饼面能看到由于热力不均而烙出的黄点。现烙成的荷叶饼热乎乎的绵软香薄,卷着酥脆喷香的烤鸭堪称一绝。
[ 瑞蚨祥 ]
< class="pgc-img">>它是“京城八大祥”之一,150多年前始建于山东,创始人是孟子的后代。1876年年仅25岁的瑞蚨祥掌门人孟雒川在大栅栏开店,到清末民国初年,瑞蚨祥已成为北京最大的绸布店。经营绸缎、呢绒、棉布、皮货、化纤、民族服装服饰。
[ 同仁堂 ]
< class="pgc-img">>北京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从清康熙年间的一家小药房,到今天扬名海内外的现代中医药集团,同仁堂经历了300多年风雨,在人们心中铸造了一块“金字招牌”。
[ 同和居 ]
< class="pgc-img">>同和居,老北京人习惯说西四的同和居。创建于道光年间,招牌菜是“三不沾”(不沾盘、不沾筷子和匙、不粘牙)。许多名人都到过这里用餐。
[ 砂锅居 ]
< class="pgc-img">>砂锅居始于1741年。八大居中较另类,当年用一口据传是明代年间的特大砂锅独创了砂锅系列菜品,堪称“京都一绝”。砂锅居的师傅们将白煮的肉因材施艺,烹制出菜式丰富的“宴席菜”,有“名震京都三百载,味压华北白肉香”的赞誉。
[ 烤肉季 ]
< class="pgc-img">>烤肉季创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的烤肉季,已经有160多年的历史,烤肉季总店所处的位置,正是"燕京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处,面对一波碧水,远望西山夕阳,品味烤肉,实在是一个好去处。烤肉季的烤羊肉薄厚均匀,入口不膻不腻,传说中的”南宛北季“,烤肉宛的烤牛肉、烤肉季的烤羊肉,不可不尝~
[ 护国寺小吃 ]
护国寺小吃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是北京地方小吃的代表之一。护国寺小吃以其品种丰富、特色突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著称。小吃品种包括艾窝窝、驴打滚、豌豆黄、象鼻子糕、馓子麻花、麻团、焦圈、面茶、杂碎汤、豆汁等八十余种,几乎能想到的北京传统小吃在这里都能吃到!
[ 四联美发 ]
< class="pgc-img">>四联可以说是老北京人认准了的剪头烫头的美发业老字号,对于阿姨妈妈来说,每每碰到重大场合,总要去四联捯饬一番。除了理发技术过硬,四联还一直坚持毛巾“一客一换”!!逢年过节,京城的老百姓都喜欢来这里剪头发做造型。
[ 中国书店 ]
< class="pgc-img">>中国书店成立于1952年11月4日,是全国首家集收购、发行、出版、拍卖为一体的知名文化企业,是经营古旧书刊、文献的国营商业企业。主要业务范围是收售古旧书刊、碑帖拓片,经销新印古籍,复制出版中国古籍文献,并为读者补配残书和单年单卷的报刊。
[ 东来顺 ]
< class="pgc-img">>东来顺饭庄是北京饮食业老字号中享有盛誉的一个历史名店,始创于1903年。经过几代厨师博采众家之长,苦心钻研羊肉菜品的制作技艺,东来顺在爆、烤、涮的基础上逐渐总结出一套具有独家风味的熘、炸、扒、炒等烹调技法,经营的菜品日益精美。
[ 奶酪魏 ]
< class="pgc-img">>清光绪初年,奶酪魏创始人魏鸿臣从宫廷里的御厨中学到了这门手艺,后来赢得了顾客的一片赞誉,得美名奶酪魏。奶酪魏家的绝活就是制作合碗酪,做出来的奶酪把容器倒过来都不洒。曾有人形容奶酪魏的奶酪“新鲜味美数燕都,敢与佳人赛雪肤,饮罢相如烦解渴,芳生斋颊润于酥”。
[ 荣宝斋 ]
< class="pgc-img">>荣宝斋是拥有三百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素有“民间故宫”之美誉,不仅是历代名人书画和文房四宝精品的著名藏家,更是中国著名的民间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博物馆。荣宝斋还拥有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水印和装裱修复技艺,专门建有木版水印工艺坊以供展示。
[ 仿膳饭庄 ]
< class="pgc-img">>仿膳饭庄位于北海公园,创建于1925年,是一家很有特色的宫廷菜馆。仿膳饭庄前身是“仿膳茶庄”,专卖清茶、宫廷糕点和风味菜肴,以肉末烧饼、小窝头、豌豆黄最为有名。1956年改为饭庄,开始经营宫廷菜肴,其中“满汉全席”驰名中外。
[ 玉华台饭庄 ]
玉华台饭庄始建于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玉华台饭庄以擅长烹制鱼、虾、蟹类菜肴而著称,尤以全鳝席闻名遐迩,老全鳝席可以做成八大碗、八小碗、十六个碟子、四道点心。对此,金受申先生四十年前即有“玉华台的鳝味菜在众馆之上”的证语。
[ 中国照相馆 ]
< class="pgc-img">>这个凝聚了几代摄影师心血的老字号,不仅为许多国家领导人进行了肖像拍摄和照片修复,更用光和影记录下了时代变迁中普通市民人生的难忘一刻,从满月照、结婚照再到全家福,印有“中国照相”四个字的小小照片,几乎成了很多北京人家里珍藏的传家宝。
[ 烤肉宛 ]
< class="pgc-img">>北京经营烤肉的餐馆数烤肉宛的字号最老,创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至今已有320多年历史。早年间的北京,南宛北季,人人皆知。季氏的烤羊肉、宛氏的烤牛肉都是必吃的美味。烤肉宛以精选的牛羊肉、精湛的刀工、精美的作料闻名,再加上用专选的松枝、枣木、梨木烤炙,烤出的肉质感润滑,有鲜嫩“赛豆腐”的美誉。
[ 便宜坊烤鸭 ]
< class="pgc-img">>便宜坊烤鸭店是北京著名的"中华老字号"饭庄,创业于明朝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八百年古都,六百年焖炉”。“便宜坊” 字号蕴涵了“便利人民,宜室宜家”的经营理念,形成了以焖炉烤鸭为龙头,鲁菜为基础的菜品特色。烤鸭外酥里嫩,口味鲜美,享有盛誉。因焖炉烤鸭在烤制过程中不见明火,所以被现代人称为“绿色烤鸭”。
[ 内联升 ]
< class="pgc-img">>“内联升”始建于公元 1853年(清咸丰三年),古时,朝廷文武大员穿的是内联升做的朝靴,清朝末代皇帝登基坐殿,穿的也是内联升做的龙靴。2008年,“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白魁老号饭庄 ]
< class="pgc-img">>白魁老号饭庄是一家清真老字号饭庄,以经营烧羊肉为特色。“白魁烧羊肉”选用2-3岁西口羊,自配丁香、肉果、白芷等共24种调料,取肫寓、前腿部位,经清洗、紧肉、码肉、煮肉、煨肉、炸制6道工序烹制而成,外焦里嫩,酥香可口,曾在全国食品展评会中获“第一类第一级风味食品”称号。
[ 听鹂馆饭庄 ]
< class="pgc-img">>坐落在万寿山西南麓的听鹂馆是颐和园内十三处主要的建筑之一,曾经是慈禧太后听戏的戏楼。听鹂馆这个饭庄可不一般,它曾经接待过多位国家领导人及外国政要。听鹂馆饭庄烹饪技术在菜点的研制过程中,注意突出“宫廷风味”,保持一个“古”字,将山珍海味飞禽动植经过合理的搭配。
[ 戴月轩 ]
< class="pgc-img">>戴月轩笔庄位于北京著名的琉璃厂文化街东侧,始建于1916年,戴月轩的笔具有笔头尖、齐、园、健的特点,受到书法家和画家的喜爱。除了毛笔,戴月轩还有笔洗、画碟、色盘、印泥、色淀等,宣纸也是按照传统工艺进行制作,润百如玉,柔韧如箔。
[ 隆福寺小吃 ]
< class="pgc-img">>护国寺小吃店创建于1956年,是在护国寺庙会小吃的基础上,结合宫廷小吃和民间小吃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食客们不仅能够尽情品尝小吃的风味特色,还能够领略老北京风情。
[ 百年义利 ]
< class="pgc-img">>百年义利是一家老字号企业,创建于1906年,享有“面包王”的美誉。50年代义利面包进京后,成为众多人的早餐,深受大家喜爱,很多人小时都吃过义利果料面包和维生素面包,虽包装朴素,却很好吃。因为口味儿正,收获了几代人的心。
[ 稻香村 ]
稻香村糕点秉承百年饼业精粹,以独特的配方,融合现代技术,产品风味绝佳,深受京城百姓青睐,被誉为“糕点泰斗,饼艺至尊”而享誉中外。
[ 清华池 ]
< class="pgc-img">>清华池创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其 “一招鲜”的绝活是修脚。
[ 爆肚冯 ]
< class="pgc-img">>北京著名小吃“爆肚冯”开创于清光绪年间,是百年老字号了,如今第三代、第四代冯氏传人已将“爆肚冯”发扬光大,分店很多,吃的人也络绎不绝。
[ 一得阁 ]
< class="pgc-img">>北京一得阁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创始人谢松岱,是中国墨汁制造第一家,距今已有近150年的历史。一得阁是北京市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以生产墨汁而闻名,产品有墨迹光亮、浓淡五色、书写流利、浓度适中、香味浓厚、写后易干、适宜揭裱、耐水性强、永不退色、沉淀性小、不激纸、四季适用、有古墨之特点等。
[ 元长厚茶庄 ]
< class="pgc-img">>元长厚茶庄始创于1912年,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1993年元长厚茶庄被国家命名为中华老字号。公司在南方选定了元长厚自家茶园,茶园产出的原料均为无污染、纯天然的产品。
[ 致美楼 ]
< class="pgc-img">>致美楼始于清道光年间。京城历史上著名的八大楼之一,创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由乾隆皇帝御膳房大厨亲自主厨,菜品以“精致雅美”为特色。在民国时期,皇亲国戚、民国政要、艺苑名流都是这里的常客。
[ 大北照相馆 ]
< class="pgc-img">>大北照相馆始建于1921年,是全国照相业享有盛誉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既是中国最早的照相馆之一,也是北京现存最早的照相馆。
[ 都一处 ]
< class="pgc-img">>都一处烧麦始建于乾隆三年(1738年),距今已有250年的历史,是北京有名的百年老店之一。
[ 六必居酱园 ]
< class="pgc-img">>六必居酱园始于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至今已有486年的历史,是京城历史最悠久最负盛名的老字号之一。总店坐落于北京前门外粮食店街口,它所生产的和和酱小菜咸甜适口,味美宜人,倍受世人称赞。
[ 盛锡福 ]
< class="pgc-img">>“盛锡福”于1911年始创于天津,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在北京设立分销处。创始人刘锡三注册的商标。并吸收过内外优秀的制帽技术,使盛锡福皮帽制作博彩众多工艺精华,形成了精良的制作技艺。
[ 泰丰楼 ]
< class="pgc-img">>泰丰楼创建于1876年,原址在前门外煤市街一号,是名噪京都的“八大楼”之一。该店供应的汤菜,有著名的山东名汤——烩乌鱼蛋汤,以及芙蓉银耳汤、酸辣鸡丝汤等。
[ 王麻子 ]
作为北京老字号的品牌产品,王麻子剪刀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360多年的历史,王麻子商标也走过了有近200年的风雨岁月。
[ 张一元茶庄 ]
< class="pgc-img">>张一元是京城著名的老字号,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其茉莉花茶窨制工艺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曲园酒楼 ]
< class="pgc-img">>曲园酒楼创建于清光绪年间(约1890年),是北京经营湖南菜最早的老字号。由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种地方菜组成,以长沙菜为代表。
[ 马凯餐厅 ]
< class="pgc-img">>湘菜老字号,招牌据说还是溥仪写的。餐厅的后厨房大大的写着“后厨开放”, 其以经营毛氏红烧肉为最大特色。
[ 马聚源 ]
< class="pgc-img">>马聚源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至今已有185年的历史。马聚源实为“帽局”,在清末民初时北京城曾流传着一个顺口溜“头戴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用以向别人炫富,可见马聚源的帽子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了。
[ 祥义号 ]
< class="pgc-img">>“祥义号绸缎店”创始于清光绪二十二年,至今逾百年历史。祥义号以丝绸制衣起家,早在清末民初时,祥义号就是北京绸布业“八大祥”之一,后来几经变迁,如今的百年老字号— —祥义号依旧充满活力。
[ 小肠陈卤煮 ]
< class="pgc-img">>一提起卤煮,大家都会想起小肠陈。“小肠陈”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其传人祖传四代制作卤煮小肠(即卤煮火烧),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 萃文阁 ]
< class="pgc-img">>萃文阁创立于1930年初,坐落在琉璃厂文化街的东口,是一家以研究和经营书法、字画、篆刻、印章材料、文房四宝为主的专营店。
[ 爆肚张 ]
爆肚张始创于1883年。现在店里经营爆肚共9种,除了人人皆知的爆牛百叶之外,还有爆羊肚仁、爆牛肚仁、爆羊散丹、爆羊肚领、爆食信、爆葫芦、爆蘑菇头、爆羊肚板,全部爆肚食材都是采用24小时内宰杀的新鲜牛羊肚。
[ 天福号酱肉 ]
< class="pgc-img">>天福号创始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距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其酱肉制品肉烂味香,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色泽亮丽,浓香醇厚,深受人们喜爱,成为京城百姓春节除夕、正月初七人日、立春日、正月廿五填仓节、二月二龙头节等节令必买的传统美食。
给你最钟情的老字号到北京旅游网老字号评选专题投一票吧!
>京报讯(记者王萍)9月5日,《2023北京餐饮业观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2023北京餐饮品牌大会现场发布。《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餐饮收入约656.7亿元,同比增长37.3%。新增餐饮企业7610家,与2022年同期相比上涨63%。“首店”是餐饮行业的关键词之一。
《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位居北京餐饮门店数量排名前列的品牌主要是饮品和小吃快餐品类。其中,瑞幸咖啡成为北京目前餐饮品牌门店数排行第一,星巴克紧随其后,沙县小吃、兰州拉面、肯德基等分列第3、4、5位。
在北京商业体餐饮商户数TOP10中,合生汇、北京万科时代中心、龙湖北京长楹天街位居前三。大部分商圈餐饮商户占整体商户数的一半以上,部分甚至超过总体的70%,其中茶饮和快餐品类占比最多。
“首店”是餐饮行业的关键词之一,北京首店经济发展展现出稳中向好态势。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共有403家品牌首店落户北京,其中餐饮业态首店占比63%,稳居第一。从入驻的区域来看,朝阳区共引进174家首店,居各区之首,东城区、海淀区分列第2、3位。
2023年上半年,快餐和茶饮两大主力占据了整个餐饮行业近70%的活跃度。21元-40元是客单价主消费区间,但占比与前两年相比略有下降。100元以上客单价的占比在今年上半年上涨3%,说明更多消费者愿意追求更高品质,也映射出餐饮行业各项成本上涨带动了客单价上扬。在外卖与堂食方面,今年上半年,外卖单量从2019年的13%增长到2023年上半年的26%,堂食单量下跌20%。
《报告》还指出,特许加盟、出海、价格战、预制菜、下沉等都成为2023年上半年北京餐饮蝶变的“关键词”。连锁化、数智化、国际化、资本化、社区化、健康化等,也都将成为北京餐饮今后的发展方向。
编辑 王琳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