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23日,演员在“和田食堂”乌鲁木齐111店前表演舞蹈。记者韩亮摄
天山网讯(记者 于江艳报道)一根拉面,从和田“拉”到了乌鲁木齐。8月23日,以拉面为代表菜品的“和田食堂”乌鲁木齐111店开门迎客。
< class="pgc-img">>8月23日,“和田食堂”乌鲁木齐111店员工在制作面食。记者韩亮摄
“和田食堂”乌鲁木齐111店位于乌市南昌路,营业面积1200平方米,经营的餐饮品种包括拉面、黄面、烤肉、凉粉、架子肉、烤包子、抓饭等。“和田食堂”店面装修考究,门牌和餐具都设计有艾德莱斯元素。店内明厨亮灶,可以清楚地看到和面、醒面、拉面全过程。
上午11时许,店内散台和包厢已摆好盘,服务员站在各自岗位,笑迎八方顾客。“早上好!”面对每一位走进店内的顾客,服务员都致以温馨问候,并呈上香气氤氲的热茶。拉面小哥已将面揉成面剂子,整齐地摆放在案板上醒着。
跟普通餐饮店不一样的是,店内除销售餐饮菜品外,还专门辟出一块区域,展销核桃、大枣、葡萄干、雪菊、玫瑰花酱、风干鸡等和田特产。
< class="pgc-img">>8月23日,“和田食堂”乌鲁木齐111店员工利用网络推销和田特产。记者韩亮摄
据“和田食堂”乌鲁木齐111店大堂经理玛依努尔·艾提库介绍,店里共有22名服务员,全部来自和田地区皮山县,在这里他们每月至少可以拿到3500元的工资。
阿米娜·艾合麦提来自皮山县科克铁热克乡库木艾日克村,此前曾在皮山县做服务员。得知皮山县要在乌鲁木齐开“和田食堂”推广门店,阿米娜把姐姐也叫了过来。“多一个人就业,多一份收入,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阿米娜说。
记者从和田地区餐饮文化推广办了解到,“和田食堂”是和田地区倾力打造的餐饮品牌之一。和田地区计划推广发展千家“和田食堂”门店,带动万人就业。第一家“和田食堂”门店于7月20日开业,截至8月23日已在和田地区开业108家。
< class="pgc-img">>8月23日,“和田食堂”乌鲁木齐111店员工在制作烤肉。记者韩亮摄
目前,“和田食堂”已覆盖和田地区各县市城区、园区和乡镇。按照推广计划,“和田食堂”在和田地区各县市试点基础上,将走出和田,面向全疆推行,并在全国推广、加盟连锁。
皮山县常务副县长赵志强介绍,目前皮山县已开设17家“和田食堂”门店,8月份率先登陆乌鲁木齐,筹备开设2家门店,其中“和田食堂”乌鲁木齐111店是首家门店。
记者从和田地区餐饮文化推广办公室了解到,目前和田地区除推广“和田食堂”餐饮品牌外,还在推广“和田夜市”“和田烧烤”品牌。计划在乌鲁木齐开设的两家“和田烧烤”旗舰店正在装修中,计划在阿勒泰地区和克拉玛依市开设的“和田夜市”也在筹备之中。
< class="pgc-img">>8月23日,“和田食堂”乌鲁木齐111店员工在制作烤全羊。记者韩亮摄
“通过三大餐饮品牌推广运营,一是带动和田地区群众稳定就业增收,二是依托三大餐饮品牌展示窗口,带动销售和田地区优质农特产品走出和田、走进新疆、走向全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坚实基础。”和田地区餐饮文化推广办公室副主任何亮舟表示。
面新闻记者 | 马越
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4月6日晚间,咖啡连锁品牌Tim Hortons中国业务(以下称为“Tims天好中国”)公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这家公司在2022年第四季度公司总净收入达到3.0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6%,而全年总净收入达到10.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7.2%。
这家公司的收入增长主要由开店拉动。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国门店数达到617家,较去年底的390家,同比增加了58.2%;覆盖全国39座城市;其中自营门店547家,加盟店70家。
于是,Tims天好中国仍打算加速开店,它计划在年底前突破1000家门店,并渗透到下沉市场。
截止2022年12月31日,Tims天好中国已经有12个城市加盟商。管理层表示,预计今年将再拓展约10个新加盟城市,加盟城市可覆盖至乌鲁木齐、银川等地。
事实上,以开放加盟的形式推动品牌抢占下沉市场,已经成为不少品牌共同的策略。据《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咖啡门店数量在全国咖啡门店总量的占比达到了56.3%。
于是存量竞争下,相当多的咖啡以及茶饮品牌开始向三四线及以下城市进攻。美团美食联合咖门发布的《2022中国现制咖啡品类发展报告》中显示,2021-2022年三线城市咖啡门店数量增速最快,达19%。
在一线城市做直营,下沉市场做加盟,这样做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较少成本实现门店数量的快速提升。
譬如加速下沉的瑞幸在今年1月的新零售合作伙伴招募计划则扩大至15个省市的80座城市,新增钦州、佳木斯、松原、包头、西双版纳等城市;喜茶开放的加盟门店也已经覆盖数十个新城市,包括自贡、德阳、梅州、丽水、盘锦等等。即使是坚持直营的星巴克,也在下沉到中国更多的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计划在2025年,新进入近70个城市,使其门店开到全国300个城市。
和同行许多以直营为主的品牌一样,Tims天好中国的加盟策略也倾向于区域加盟而非单店加盟。其CEO卢永臣表示,在三四线城市,每一个城市会选一个比较有实力的加盟商,加盟商必须拥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和相关的运营经验,再设定合理的开店目标。
同时卢永臣也强调,城市布局还是以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为主。
他解释称,因为一二三线城市市场足够大,Tims天好中国也更熟悉以一二三线城市为集群的打法,即通过一线城市把品牌做起来后,再向周边的二三线城市衍生。比如上海有接近200家门店,它的周边就有不少具有增长潜力的城市,宁波、嘉兴、苏州、南京等。类似的一线城市还有北京、广州、深圳等。
事实上,对于有资本加持的Tims天好中国来说开店不难,但难度在于如何在中国高度内卷的咖啡市场形成自己的竞争力并且保持增长。这家公司没有公布同店增长的数据,而再过几年当它的门店达到一定量级时,能否保持较好的单店增长数据颇为关键。
目前来看,Tims天好中国的策略较为“接地气”。
它剔除了精品咖啡品牌对于空间、单品咖啡豆等等的溢价空间,直接照搬了“加拿大国民咖啡”的模式,并且在拥有较为差异化的产品组合,即“咖啡+暖食”的搭配,比如其19.9元的“咖啡+贝果”已经成为一个出圈的早餐组合——而这种所谓的“穷鬼套餐”近来也一度成为连锁餐饮的热门操作。
这对于拓展消费场景和提升客单价来说,是个聪明的做法。“咖啡+暖食”的产品搭配相对提升了竞争壁垒,同时也增加了拉动消费增长和复购的场景。Tims天好中国CEO卢永臣表示,2023年,公司将继续执行“咖啡+暖食”的增长战略,在这一战略下,带食物的订单比例从2021年第四季度的38.5%增加到2022年第四季度的47.1%
此外,它的贝果产品也在社交网络上成为“网红”出圈,比如它曾经推出过中式风味混搭的“马兰头贝果”等等,这些本土化贝果产品也为它赢得了更多的关注。财报显示,公司招牌贝果系列受到市场欢迎,贝果销量由22Q1的140万增长到22Q4的330万。
产品之外,Tims天好中国还愿意进入其他咖啡品牌可能看不上的渠道里。
Tims天好中国有相对多样化的门店类型。3月28日,21世纪不动产与Tims天好咖啡跨界合作在北京开出一家“C21&TimsExpress咖啡融合店”,也就是把房产中介门店改造为咖啡馆。另外这一店型还包括与中石化易捷合作,开在加油站里的门店,面积一般在20平米左右,通常只需设置一个柜台,目前已经进入北京、上海和苏州等地。
虽然财报中没有透露这些渠道的业绩,但这样的门店布局也进入了竞争对手的空白市场,为它带来更大的增长可能。
但它的竞争对手们也在发力。从规模体量上来看,Tims天好中国与门店数量接近1万家的瑞幸、超过7000家的星巴克相比仍然差距甚远,在激战正酣的咖啡市场,Tims天好中国除了开店之外,还需要强化自己的竞争优势,从而在未来逐渐饱和的市场空间中保持增长。
面新闻记者 | 马越
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Tims天好中国近期发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公司第一季度总净收入为3.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8%。
“今年一季度,中国咖啡市场复苏态势明显,公司Q1业绩整体符合内部预期。”Tims天好中国CEO卢永臣表示,期内公司坚定执行提质增效战略,在持续完善产品矩阵的同时,实行稳健的门店扩张策略,把握市场回暖带来的市场机遇。
在一季度,Tims天好中国新增门店数量为31家。看上去这个数字与其此前提出的“今年拓店1000家”差距甚大,但通常来说,餐饮连锁门店在一季度的增速较慢,而开店高峰往往集中在下半年至年底。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Tims天好中国全国门店数达到648家,覆盖40个城市。其中,自营门店551家,加盟门店97家。
如同行业内其他咖啡茶饮门店的快速扩张路径,Tims天好中国也打算借助加盟商的力量扩充势力范围,并加速下沉。在一线城市做直营,下沉市场做加盟,这样做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较少成本实现门店数量的快速提升。从它在一季度新开出的门店情况看,自营门店为4家,加盟店为27家,显然加盟店增长更快。
Tims天好中国的加盟策略,则是“城市加盟”与“KA加盟”相结合的模式。
前者指的是通过与餐饮经验丰富、资金实力充足的城市加盟商合作,在新城市打开市场。2022年这家公司已经有了12个城市加盟商,今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新增了乌鲁木齐、淮安等地的加盟城市商,预计在今年会拓展至少10个城市加盟商。
后者指的是借助大型连锁企业自带的品牌优势与规模效应拓店。
相较于其他咖啡茶饮品牌,Tims天好中国在门店方面的身位更加灵活,会进入一些其他品牌甚少关注的渠道——比如地产中介门店、加油站等等,合作开出Tims Express(灵枫店)。它的KA客户包括21世纪不动产、中石化易捷等等,通常面积在20平米左右,只需设置一个柜台。
财报提到,今年Tims天好中国又在杭州西溪万怡酒店开出了一家Tims Express(灵枫店)。而今年加盟的这一店型已有50家。区别于其他开在商场、写字楼的大店,这类小店主要覆盖社区、加油站和酒店等场景。
眼下,咖啡品牌也开始借助中国传统餐饮加盟模式来进行扩张。
譬如瑞幸咖啡在今年5月提出“带店加盟”策略,覆盖了21个省和2个自治区的241个城市,大部分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这也是继今年1月向包括县级市在内的众多城市开放加盟后的策略再次升级。目标非常明确——在2023上半年突破万店。
瑞幸创始团队出走后的创业项目库迪咖啡,不久前宣布其营业门店数已达2500家,这距离它成立仅过去了约1年。挪瓦咖啡品牌联合创始人孙彬彬也公开表示,要在5年内开出2万家店,靠的也是加盟商。
目前,只有星巴克明确表态不会开放特许经营模式。其全球首席执行官纳思瀚在5月30日接受界面新闻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说,“以特许经营的方式来扩张不是我们目前所考虑的方式。星巴克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业务模式,并适应了中国市场的需求和文化。所以未来将继续依靠已经建立起来的业务模式来增长业务。”
很显然,咖啡行业的大趋势加速抢夺下沉市场,而加盟商们可以帮助它们实现目标。
《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咖啡门店数量在全国咖啡门店总量的占比达到了56.3%。于是存量竞争下,相当多的咖啡以及茶饮品牌开始向三四线及以下城市进攻。美团美食联合咖门发布的《2022中国现制咖啡品类发展报告》中显示,2021-2022年三线城市咖啡门店数量增速最快,达到了19%。
而咖啡品牌纷纷依赖加盟也印证着在中国咖啡正逐渐“去绅士化”变得日常。在加盟模式下,咖啡已不再讲求太多的精品制作与体验,店员只需要会操作全自动的咖啡机,而无需了解太多咖啡知识——咖啡和奶茶、鸡排与米面一样变得日常。这种市场的普及度也是咖啡商业连锁化提升并依靠加盟商扩张的前提。
不过加盟趋势的盛行也意味着,眼下这些品牌需要说服的不只是消费者,还有加盟商——需要用成熟可验证的商业模式告诉他们赚钱的可能性。
与竞争对手的体量相比,Tims天好中国眼下还缺少优势。
但它试图用更具差异化的产品组合来带动销售,“咖啡+暖食”的搭配对于拓展消费场景和提升客单价来说,是个聪明的做法。今年第一季度,自营门店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8.0%,其中带食物订单比例同比增长了3.2%,达44.2%。
另外通过成本管控、数字化能力提升等措施,一季度天好中国的自营门店人工成本占比从去年同期的34.0%降至23.5%,租金及物业管理费占比从27.7%降至23.0%,其他运营费用占比从14.1%降至8.1%。公司总部层面,市场费用占比从5.7%降至5.4%。经调整管理费用占比从22.5%降至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