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新闻记者 李辉
5月4日中午,武汉街道口一家大型商场负一楼的餐厅内,“一人食”餐位区,顾客众多。
“一人食”餐位与传统餐厅餐位不同,不讲双人桌、四人桌,而是清一色的单人餐位:在横排的长桌上,利用正前、左右两边的三面隔板,将座位隔成一个相对私密、独立的单人空间。
在这家餐厅,也设有双人桌、四人桌餐区,但空置率高;而“一人食”餐位区则有些满。据该餐厅经理称,“一人食”餐位受欢迎,高峰时,往往一座难求。
据悉,近来,在公共场所用餐时,“一人食”分餐模式受到不少武汉人的欢迎,特别是年轻消费者,喜欢没有压力地独自在外用餐,避免一人进餐厅独自用餐的尴尬。
据业内人士称,“一人食”餐厅,还有利于推广分餐制、小份菜,减少餐桌浪费。
“一人食”餐位受欢迎
“一人食”餐位受欢迎
“一人食”餐位受欢迎
“一人食”餐位受欢迎
“一人食”餐位受欢迎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 class="pgc-img">>021年,离开湊湊的张振纬创立了谢谢锅。谢谢锅主打“涮烤一体”,火锅+烤肉的全新复合业态打破了框架和边界,在一个门店内吸纳更多消费者。
也许是受到了张振纬的启发,而在下沉市场,一批涮烤一体的小店也正在野蛮成长。
餐企老板内参 张铎 | 文
下沉市场的涮烤一体
内参君在太原走访时,发现一批了涮烤一体的小店。
比如,华宇百花谷商场地下和公园时代城超市外租区的“福露顺涮烤”,和铜锣湾美食城内的“咕嘟格旋转自助涮烤一体”。
这些小店选址更容易、投入更少、价格更为平价、面向的消费者更广,并利用回转设备、或者串串计价等方式提升效率。
福露顺涮烤火锅使用的设备,一半火锅一半烧烤,锅底4-6元,羊排和肥牛20元一份,其余蔬菜、菌菇、水果按照不同的竹签计算金额。人均客单价在30-40元左右。
咕嘟格原先是自助的回转火锅,后来改造成为涮烤一体的自助餐。火锅和烧烤是分开的两个锅,价格方面,单人套餐为39元,超值两人餐是78人。
不过,这两家涮烤一体店在点评网站上的评价并不高,前者看起来丰俭由人,但是一不小心就会超量,后者虽然是自助,但是服务人员并不会及时补充肉品。
在“性价比”面前,大部分消费者保持着尝一尝,体验一下,满足凑合吃饱肚子的程度就行了。当然,这样的涮烤一体,和谢谢锅的涮烤一体,完全无法比拟。
涮烤一体的供应商
玩出花样
搜索1688,就能看到诸多工厂贩卖相关设备,大部分供应商原本就在做旋转小火锅,只是在原先的基础框架上进行一些改造。
锅体的部分,一部分是单人单锅,涮烤一半一半,另一些是一人两锅,一半涮、一半烤,分别控制温度。因为火锅和烧烤温度是不同的,火锅是100度,烧烤是300度,双方结合起来有一定难度。
合作方式上,需要先确定好物业,然后划尺寸定制设备,再免费上门安装。一些设备生产商还有视频直播验厂、带店指导等服务,看起来就像加盟品牌方。
还有一些设备生产厂商拥抱了小红书。有视频和文字笔记更加直观,评论区中也有大量网友进行询问。
这些供应商看起来就更加高端,有些本身做回转寿司,能够提供智能定点送餐车。有些可以加入多个风扇系统去除油烟蒸汽异味,还进一步推出直营品牌,参与多个品牌的孵化。
从涮烤一体机
看这门生意行不行
在疫情中,由于居民居家生活的份额增加,小家电曾经迎来一波爆发式增长,其中就包括——涮烤一体机。
有一边是煮锅一边是烤盘的一体机,也有中间是煮锅边缘是烤盘的一体机,甚至后期还出现了折叠料理锅等魔幻式创新......
在官方的宣传中,相关设备还可以做蒸包子x 烙饼早餐,海鲜粥X烤海鲜大餐,寿喜烧X三文鱼日式料理.....其实,内参君觉得,后者还可以与时俱进,做围炉煮茶......
如此“全能”的小家电,最后成功在《8款网红鸡肋小家电》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除了难以清洗、使用机会不多,占地方之外,最普遍被提及的问题是:火锅区域容量不大、涮不了太多东西,烧烤升温慢、油烟大、没有漏油口,最后变成油煎肉。
后面的这些问题,其实也是涮烤一体门店所面对的问题。如果无法妥善解决,那也只能沦为和前辈一样的鸡肋命运。
小结
涮烤一体目前的确有比较成熟的供应商,但这些供应商能提供的也只是硬件设备。而产品和服务,最关键的部分,依旧需要餐饮老板独自面对。(还有食品安全的问题《日本恶男一个动作,让市值暴跌160亿日元,回转寿司不转了!》)
在餐饮老板眼中,涮烤一体可能是未来趋势,但是对供应商来说,也许只是现有方案的重新排列组合。
或许有一天,我们还会看到号称“网红地摊风涮烤炸多维一体回转串串一人食with水果寿司酒水全时段社区自选超市”的“新餐饮”。
1+1并不一定大于2。涮烤一体模式是否真能跑通,仍有待观察。
源:经济日报
近年来,国内“一人食”餐饮兴起。除了人均几十元的小火锅,大盘鸡、烤肉、麻辣烫等也纷纷加入“一人食”餐饮细分市场,商家在产品品类、用户体验、品牌特色、营销传播和成本控制等方面下足功夫,用心创造令食客满意的用餐场景。
在我国,多样化的社会经济形态催生了“单身经济”“宅经济”“懒人经济”等,“一人食”餐饮应运而生。在美团APP搜索“一人食”,不仅有大量“一人食”套餐,还有“一人食餐厅排行榜”,主打“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的单身食谱更是大受欢迎。可以说,“一人食”已开始演变为新的城市文化景观。
“一人食”因何兴起?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是消费需求升级和市场供给创新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从需求侧看,“一人食”消费主力以单身人士、上班族为主,他们既追求方便和效率,也追求品质和格调。如今,一个人吃饭早已不再是孤独的代名词,现代生活节奏快,“一人食”降低了同桌共饮、群食共餐花费的时间成本,也能在繁忙工作之余获得短暂独处的轻松。越来越多的“Z世代”,也喜欢以“一人食”的形式度过就餐时光。此外,小份量既减少了浪费,又满足了顾客对分餐、卫生和便捷的需求,成为助推餐桌文明的新风尚。
从供给侧看,“一人食”餐饮品类丰富,除了常见的火锅、日料等,还有炒菜、蒸菜、烧烤等多种花样,主打性价比。今年上半年,“一人食”成为不少餐饮大品牌的重点布局领域:呷哺呷哺下调单人套餐价格,肯德基推出9.9元汉堡,必胜客开设10元至30元就能搞定一餐的“Pizza Hut Wow乐享店”……这些变化成功吸引了单人用餐者、年轻人以及价格敏感者。很多商家除了照顾好消费者的胃,还在氛围感上下了功夫,比如在布局上专门设计了“吧台”或“隔断”,给每位消费者提供独立空间,保持适当距离感,满足顾客对私密空间的需求;再如使用自助点单、买单系统,既节省了人工支出,也减少了交流,让“一人食”更轻松。
从经济学视角看,商业分工带来城市生活的便利性,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一人食”爆火的背后,是餐饮品牌针对客户细分需求推出的更精细化、高质量、个性化的服务。
社会结构的变化,新生代的消费思维和消费行为,决定了“一人食”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甚至未来还可能催生出更多的“一人”业态与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准入门槛并不高的餐饮行业是一个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模型,“一人食”餐饮要面临来自各种餐饮替代品的竞争。究竟能不能走得长远,其底层逻辑在于运营和细节,最终还取决于品质、品牌、服务、用户黏性等综合优势的比拼。(蔡承彬)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