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餐饮老板内参 作者:王瑛
小龙坎,这个日排队过千、成为消费者打卡之地的餐饮品牌,曾因商标问题,被数百家高仿店影响品牌发展。但是现在,商标问题终于尘埃落定。
“小龙坎”商标注册终于成功了
这两天,一则“小龙坎”跳出商标注册风波的的新闻,在成都餐饮圈刷屏。小龙坎官方微博也发表了“致歉信”,以示声明:
“第一家小龙坎仿冒店出现在成都双流,时间是2016年6月。后来又出现了川龙坎、土龙坎。这些仿冒店起初比较含蓄,后来干脆把小龙坎官网也直接照搬过去,甚至还出现了以假冒店向全国招商加盟的情况。” 负责“小龙坎”品牌运营管理的仁众管理媒介公关负责人何小姐说。
据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小龙坎火锅现在全国共有数百家仿冒店,成都仿冒店就有400余家。
在“小龙坎”商标注册成功后,仁众第一时间向大众点评网等平台发出通知,要求网上高仿、假冒的小龙坎店立即下线。
昨日,笔者再次在大众点评输入“小龙坎”三个字时,搜索结果显示“小龙坎”为31个、“小龙坎火锅”为73个。
从商标纷争到尘埃落定,“小龙坎”一波三折
其实,小龙坎是重庆市沙坪坝区的一个街道名称,1953年建立街道办事处,曾是沙坪坝区政府机关驻地。
何小姐介绍,仁众2014年4月创立并使用了“小龙坎”品牌,于2015年10月22日投资成立成都小龙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小龙坎”品牌运营管理。
> 2014年6月13日,仁众委托成都勤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申请注册“小龙坎”商标。但2015年10月,却核查发现成都勤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未缴纳相关规费,导致商标从未被受理。
之后,仁众便委托专业商标注册代理公司顶呱呱集团旗下专业知识产权团队重新申请注册“小龙坎”商标。却在此间检索到已有自然人申请了“小龙坎电台巷大龙火锅”商标。
> 2016年8月,仁众又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商标复审申请。
> 2017年3月,商标评审委员会在对两个商标进行专业审核和分析后,认为“小龙坎电台巷大龙火锅”商标主要显著部分在“大龙”二字上,遂给予“小龙坎”商标初步审定并公告的决定。
> 2017年3月20日,“小龙坎”商标进行初审并公告。2017年6月20日公告结束,商标正式归四川仁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所有。
商标之争,争的到底是什么?
其实,餐饮行业的商标之争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而且,这一现象出现最多的,往往是那些排队火爆的餐厅或者餐饮品牌。
> 比如,2016年9月陈鹏鹏开的日日香鹅肉饭店,日翻台13次,成为网红店,后因抄袭者众,遂更名为“陈鹏鹏鹅肉饭店”;
> 大龙燚排队成风时,大龙焱、大龙炎等遍地都是;
> 钢管厂五区小郡肝串串,排队等位时间经常保持在两三个小时,然后一夜之间钢管厂小郡肝遍布全国;
> 陈川的《醉西昌》因为《天天向上》而被消费者追捧,却因西昌是地名不能注册,只能眼看仿冒者出现;
> 小龙坎更是日排号上千,等位三四个小时,经常不在话下……
这其中,如果网红店没有品牌、商标,很有可能就会被高仿店分去人流。不少被模仿品牌均向内参君表示:“高仿”就是奔着挣钱去的。市场借着现有的品牌势能,分流消费者,而又不用对品牌负责。
何小姐说:其实,在商标被侵权的事件中,销售额都是其次,更大的问题,是由于 商标在注册中, 品牌很难阻止商家的侵权行为 ;而且,不能为加盟商们“正名”;由于各种仿冒门店侵蚀市场,产生不正当的市场竞争,造成行业混乱。
所以,商标之争到最后,会对品牌生命长度产生很大的影响。
结语
商标投入并非“成本”,而是“投资”
四川发现律师事务所伍兴容表示:很多餐饮品牌的侵权案件,即便是拿到了合法商标,不论是后期发律师函、整改也好,还是走诉讼渠道,都存在一个“谁主张、谁举证”的要求。
也就是说,后期的维权仍是一个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的过程 。在市场环境还不足以支撑企业规范运营时,最好的方式就是“市场未动,商标先行”。
而且,不要把对商标的投入看做开店的成本投入,应该用“投资”的认知来看待商标这个事情 。毕竟,商标保护的是品牌的合法性,而品牌厚积薄发产生的巨大能力才是最大的无形资产。
>月3日,成都餐饮界一条爆炸性消息在圈内悄然传开,“小龙坎 ”商标已被注册,成都上百家的小龙坎仿冒店,将面临立马“变脸”。
大众点评网:
数百家小龙坎店 未经授权将被立即下线
1月3日,资深吃货刘小姐像往日一样点开大众点评网准备点餐,却突然发现附近一家小龙坎不见了踪影,再搜索周边其他小龙坎店,发现其他好几家店也突然不见了。
不久后刘小姐发现,有截图开始在网上流传,称大众点评网接到小龙坎全资投资方四川仁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众)的通知,要求大众点评网将未经授权的所有小龙坎店全部下线。
一时间,接到通知的仿冒小龙坎店老板一下子炸开了锅,“这到底是咋回事嘛?!不是小龙坎注不了册,大家都可以用吗?”
1月4日,接受注册商标委托的代理机构顶呱呱,也在其官方微信上证实了“小龙坎 ”已被成功注册的消息。
1月4日,封面新闻记者向仁众求证,公司负责人证实“小龙坎 ”商标已经注册成功,在第一时间向大众点评网发出通知,要求网上假冒的小龙坎店立即下线。
顶呱呱:仁众成功注册小龙坎
将继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顶呱呱在其官方微信上发布消息称,早在2014年6月13日,仁众委托成都勤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申请注册“小龙坎”商标(申请号:第14853903号)。
2015年10月,仁众通过核查后,发现成都勤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因未缴纳相关规费,导致商标未被受理,从而未取得实质性结果。仁众遂立即委托顶呱呱集团旗下专业知识产权团队重新申请注册“小龙坎 ”商标(申请号:第18096479号)。
顶呱呱知识产权团队成立专项小组,确保商标尽快获权。经过专项小组查询分析,检索到已有自然人在2014年12月22日申请了“小龙坎电台巷大龙火锅”商标(注册号:第15984739号)。
2016年8月,收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针对“小龙坎”商标的驳回通知书,顶呱呱知识产权小组对其进行剖析,深入调查取证,依据《商标法》相关规定,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申请,针对“小龙坎 ”商标进行复审。
2017年3月,商标评审委员会在对两个商标进行专业审核和分析后,认为“小龙坎电台巷大龙火锅”商标主要显著部分在“大龙”二字上,与“小龙坎 ”商标区别明显。结合“小龙坎 ”商标已经大量使用的情况,最终给予“小龙坎 ”商标初步审定并公告的决定。
2017年03月20日,“小龙坎 ”商标进行初审并公告。2017年06月20日公告结束,商标正式归四川仁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所有。
同时,顶呱呱专业知识产权团队还协助仁众建立和完善了专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例如申请注册“川龙坎”、“坎龙小”、“大龙坎”、“正宗小龙坎”等近似商标。
律师:对拒不整改的 仁众将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小龙坎商标成功注册,对小龙坎今后的发展非常重要!”北京市中伦文德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周律师表示,“如果没有取得商标,要对品牌进行维权,只能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维权,而只有知名商品,才会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
新《反不正当竞争法》于1月1日正式实施,明确提出有一定影响力的商品名称即可受到新法保护。降低了维权的难度,更易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
他同时表示,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重视,现在企业维权较以往更容易了。1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出《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通知》,第四项是“依法保护企业家的知识产权”内容,提到要“建立以知识产权市场价值为指引,补偿为主、惩罚为辅的侵权损害司法认定机制,提高知识产权侵权赔偿标准。”
而根据《商标法》第57条的规定,没经权利人许可授权而使用商标的,都将构成侵权,商标拥有方可直接向对方请求停止侵权并索赔。
仁众投资:获得小龙坎商标注册这才是开始
1月4日,仁众媒介公关何小姐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仁众公司成立于2013年底,2014年4月,小龙坎在成都水碾河开出了第一家店,随后又在华阳和双林路各开出一家店。
“虽然开的都是社区店,但我们生意已然火爆,经常出现排队情况,这在当时成都餐饮界并不多见,开始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
2015年4月,小龙坎春熙路的开业,小龙坎受到了业界广泛关注,并被媒体称为成都餐饮界的一匹黑马。
2015年11月,小龙坎春熙路概念店横空出世,更是引爆整个成都餐饮圈,每天火爆的排队场面,是成都餐饮多年未见的盛况。小龙坎也因此被称为成都当年最火的火锅店,最受关注的“网红店”。
随着名气增大,小龙坎也开始遭遇了巨大的苦恼——仿冒店层出不穷。
“第一家小龙坎仿冒店出现在成都双流,后来又出现了川龙坎、土龙坎。”这些仿冒店起初比较含蓄,后来干脆把小龙坎官网也直接照搬过去,甚至还出现了以假冒店向全国招商加盟的情况。“我们看到也非常着急,非常焦虑,担心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危及消费者健康。”
据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小龙坎火锅现在全国共有500多家仿冒店,仅在成都就有400多家。
“我们拥有了这个品牌,就要维护这个品牌,尊重这个品牌!”何小姐说,“小龙坎不只是我们的小龙坎,他是热爱火锅的朋友们的,是世界的小龙坎。商标既然已尘埃落定,我们将放开手脚,做大做强这个品牌。”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喻奇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 class="pgc-img">>于此次小龙坎“口水油”事件的曝光,在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会对其品牌形象将会产生致命的负面影响,不但顾客会锐减,而且还可能会被相关部门处罚。”
小龙坎靠收“几百万”区域代理费盈利 全国千家加盟店管控处于“放养”状态
长江商报记者 张璐
一段曝光“小龙坎”后厨乱象的视频,把这家火锅店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据小龙坎火锅官网信息显示,目前其在成都地区拥有12家直营店,全国签约加盟店600余家,预计2018年门店数量将超过1000家。业内人士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小龙坎全国门店的快速扩张,加盟店管理难度在加大,由于本身的连锁管控能力跟不上,导致总部对于加盟店的管理基本处于“放养”状态。
有餐饮人向记者透露,“小龙坎的收入来源主要不是靠开多少家店铺的盈利来实现,真正是更多依靠收取高额的加盟费用,小龙坎总部只负责收取几百万的区域代理费用,至于这个城市开多少家店,完全是由几家区域代理去控制的。”
网红店“小龙坎”后厨曝光
近日,一段视频曝光了小龙坎老火锅三家门店存在多项食品安全问题。视频显示,在小龙坎吉林长春欧亚店,一名员工将客人吃剩的锅拿回后厨后,直接将锅底油沥在一个大桶子里,称“重新炼一下”就可以再次上桌,甚至回收菜品重新上桌;在哈尔滨会展店、江西南昌店还存在“餐具没时间消毒、与拖把共用一个盆”等卫生问题。
在问题被曝光后,5月28日下午,小龙坎在其官方微博上做了回应,称他们已关注到网络上有关小龙坎“循环使用老油”的视频,5月29日晚间,小龙坎又发布消息,称视频中提及的吉林长春欧亚店、哈尔滨会展店、江西南昌店将立即停业自查,并邀请政府主管部门监督检查。
对于此次小龙坎“口水油”事件的曝光,在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会对其品牌形象将会产生致命的负面影响,不但顾客会锐减,而且还可能会被相关部门处罚。”
另外,老油重复利用有非常大的危害,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教授刘少伟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说道,“在老油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加热就会出现酸败、氧化和分解等一系列化学变化,产生对人体有重毒性的物质;使用次数过多的老油含铅量严重超标,而食用了含铅量超标的老油做成的食品,可能会引起剧烈腹绞痛、贫血、中毒性肝病等症状。”
武汉小龙坎店客流量明显减少
6月6日,长江商报记者走访了武汉几家官方授权的小龙坎老火锅加盟店,因为新闻的曝光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以前的排队的盛况也不见了。加盟店经营者们纷纷表示,自己做的是良心生意,火锅的用油都是一次性,所有的菜品都很新鲜的。
在武汉小龙坎汉街店,记者发现店门口贴着一个很大的告示牌,上面用加粗字体显眼着写着“再次强调,油我们只用一次。”旁边还用小字补充道,“发现不是一次性用油者,现金奖励人民币100000元”,并附加了店内的投诉电话。
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路过餐厅后厨时,看到几个清洁工正在清洗,后厨空间显得比较“局促”,点餐时在与店中服务员攀谈,对方表示,“小龙坎长春店出现的‘口水油事件’在我们这里绝不会发生,这里能保证使用的是一次性油。”
而当记者提出想要更进一步参观餐厅后厨时,服务人员表现得支支吾吾,警惕的表示,“目前我们一楼有安装后厨的监控视频,随时可以观看‘透明厨房’,但是进去看的话不太方便。”
下午6点钟左右,记者发现晚饭时间的客流量相对中午比较少,大约只有六七桌的生意,明显少于往常的客流量,店内负责人透露,“平时这个时间段的顾客是不多,只有到了周末才会出现排号的情况。”
至于网上曝光的老火锅“回锅油”问题,有位女客人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自己还是有些担心,“但是一般在餐饮出现卫生问题以后经过整改,应该会比较卫生安全。”而另一桌的一位男客人认为,火锅店用“回锅油”的情况肯定会存在,“其实,我也不经常来吃,外面吃东西肯定多多少少有点问题。”
扩张千家加盟店难以管控
据小龙坎火锅官网信息显示,目前其在成都地区拥有12家直营店,全国签约加盟店600余家。门店覆盖全国共300多个城市,海外也已经有多家门店开业。其还称,预计2018年门店数量将超过1000家。
而事实上,小龙坎的扩张模式,是以加盟为主。但随着小龙坎全国门店的快速扩张,加盟店管理难度在加大,由于本身的连锁管控能力跟不上,导致总部对于加盟店的管理基本处于“放养”状态。
有业内餐饮人向记者透露,“小龙坎的收入来源主要不是靠开多少家店铺的盈利来实现,真正是更多依靠收取高额的加盟费用,小龙坎总部只负责收取几百万的区域代理费用,至于这个城市开多少家店,完全是由几家区域代理去控制的。”
“对于这种‘只生不养’的加盟模式,出现各种乱象,也就不足为奇了,甚至很多加盟商都没有经过专业的食品安全管理培训就开店了,如果不制定出严格的管理体系,下一次或许还会出现更恶劣的事件,将会对小龙坎造成毁灭性打击。”有业内人士称。
中国食品品牌研究院院长曹保印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说道,“最近几年,像小龙坎这种加盟的餐饮和茶饮品牌非常多,基本上这种加盟的模式甚至都谈不上管理。此次事件基本上暴露出整个小龙坎体系,从食品安全到食材到食品品质,还有对消费者整个的服务,甚至他们自己的风险意识都存在一定的弊端。”
在他看来,很多像小龙坎这样的连锁企业都会采用“明厨亮灶”的方式“自证清白”,也许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形式,但是并不能真正保证食品安全本身,“对于餐饮企业来说,真正需要做的就是要从理念上朝着诚信经营和真正能够赢得消费者口碑的方向去做,同时未来也需要相关部门对于国家已经出台的食品监管的规定执行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