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差评怎么处理?
收到恶意差评的反应,这感受只有开店的能体会吧。明晓是三个女娃儿开的店,非要把我们这个店儿整垮了。因为每一个店铺,他都有差评。
都有这种差评,我不是说没包容心,就是觉得遇到问题了我是第一时间跟你沟通了、交流了、能补偿给你的、绝对补偿给你,但是我觉得你不能得理不饶人。这种形式,本来做餐饮都很难了,但是我觉得如果是同行,我都释怀了。但是我唯一觉得的是明晓就是三个女娃儿开的店,没得点包容心,非要把我们这个店整垮了,真的是想起都生气。
< class="pgc-img">>您可能不知道,您不经意的一个差评,会影响到曾经给您服务过的他们。
< class="pgc-img">>| 职业餐饮网 程三月
不久前,上海一羊肉馆的老板,封控几十天后,在大雨中失控般地大哭怒喊“疯啦”,这一幕看得人心酸,也喊出了多少餐饮人的委屈。
大疫三年,众业皆苦,餐饮业尤甚,不少餐饮人的资产和积蓄也跟着“清零”,被迫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和命运:
有辛苦打拼十几年的老餐饮人,14家餐厅一口气关得只剩下2家,连房子都抵押了,只为能撑过疫情;
有年轻创业者,花尽攒了许久的积蓄筹备开的烧烤店,却遇到疫情不能开业,面对还不起的房贷和信用卡,忍不住嚎啕痛哭;
还有更多人说完“江湖再见”后,餐厅大门一关,悄无声息离场……
接下来的,这四个真实的故事里,或许能看到无数餐饮人的影子。
“14家店只剩2家,为了熬过疫情我把房子抵押了!”
从“车如流水马如龙”,到“门庭冷落鞍马稀”的落差,刘锐最明白其中的苦楚。
可能有人对2013年热播的《顶级厨师》第二季中的他还有些印象,刘锐凭借创意菜“新式炖牛肉”稳进全国十强,成为了北京赛区唯一入围的选手。
现在的他已经是一位餐饮老板了,2020年高峰期曾开出了14家门店,可疫情第一次来,就直接关了7家店,一直到21年的4月份,关得只剩下两家店了。
如果你去过北京南锣鼓巷,你也许听过小菊儿胡同藏着一家名叫“ 脑子加工厂”的川菜馆儿,这家开了11年的店就是刘锐的,他在这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120平的店一个月能卖到60万,这是个非常狂野的数字,从中午十一点半开始排队,一直可以排到晚上九点。当时我是花4万块钱把这家店开起来的,管朋友借了30万,花4个月全还完了,这是我的光辉经历,哈哈哈。”刘锐一边熟练地烤着脑花,一边回忆着说。
而如今,现在这家店靠撑着,每天只能卖800元的营业额。
刘锐剩的另一家店,曾经是三里屯热门榜排第一,一天最高营收达到了过10万。
但前两天下雨,一天才走了3单,差不多500多块钱,不到之前的百分之一。这家店一年要260万的房租,基本算到一天平均下来得差不多四五千的房租,营收远远连房租都无法覆盖。
“今儿个上午我把房子抵了,(餐厅)能不关就不关吧,能多扛就多扛一会儿。”
现在刘锐开始“重操就业”,到了晚上就去三里屯出摊卖烤羊肉串,虽然一晚上才卖了5单,只卖了150块钱,但他依然爽朗乐观,只是面对跟了他8年,现在却还跟着他出摊的老员工时,他觉得特别愧疚。
“餐饮吧,看起来这事特简单,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当你好的时候所有人都管你,但说关店的那一刹那,关就关了,没有人管你的死活……没娘的孩子嘛,所以说,疫情后,还有什么愿望,活着!”
“在雨中怒吼大哭,我没有神经病,只是想发泄一下”
上个月,上海一羊肉馆老板在大雨中大喊“疯啦”的视频,看得不少餐饮人泪目。
这个视频里的老板叫做王军礼,同样做了十几年餐饮,但他和刘锐不一样,他没有太多的高光时刻,只是一直平平淡淡地守着他的小餐馆,因为那是他一家的生计。
王军礼是安徽砀山人,来上海十几年了,在这里开羊肉馆做生意也十多年了。
2020年疫情前生意很好,他开了2家店,熟的白切、红烧羊肉,还卖些生的新鲜羊肉,这几年受疫情影响,就剩下一家店了,全靠周围街坊支持。
那天是5月12日,他被封控在店里已经几十天了,心里特别郁闷,看着空荡荡的羊肉馆,看着门前隔离的铁皮板,他喝了不少酒。
当时外面正下着雨,借着酒劲想发泄一下,他冲出店门,挥舞着双手,在马路边上大喊:“啊……疯啦疯啦……哈哈哈……”,想让大雨冲刷掉心里的苦闷。
看过这段视频的网友,纷纷表示“太难受!这位大哥的年纪,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希望一切都能好起来”。
王军礼有着典型的中年男人模样,微微发福,穿着朴素,和许多普普通通餐饮人一样,用着一间小小的店面维持了一个家庭的生计,整个家的担子都扛在肩上,最怕突然停下来。
但疫情突袭,说停业就停业,手停口停的重压下,溃不成军,这一声“疯啦”的呐喊,喊出了多少餐饮人的压力;这一场嚎啕大哭,哭出的却是更多餐饮人的心声。
可酒醒之后,生活仍旧要继续向前:“欢迎大家疫情后来店里品尝羊肉,也给我提宝贵的意见,我们再接再厉,大家一起加油!”
“装修四个月的烧烤店开不了业,信用卡、房贷都还不上了”
小陈也没憋住,崩溃大哭。
和两位前辈不同的是,击垮他的不是关店,而是花了四个月装修好的烧烤店,却连开业都开不了。
他在年前盘下了一家店,把积蓄都掏空了,还借了点钱,从选址,到拆墙、装修、买厨房用品设备,零零碎碎事必躬亲,前前后后忙活了三个月。
当一张张新桌子新椅子搬进来,万事俱备,只欠开业!他满怀信心准备“大干一场”。
可是,没想到,呼和浩特开始爆发新一轮疫情,餐厅根本无法开业,眼瞅着装修好都一个月了,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开业。
装修好一个月,却迟迟不能开业,连椅子薄膜都没撕掉
看着还没撕掉薄膜的桌椅,想起来还不起的信用卡和房贷,还有马上又要交房租了,突然心里压力变大,他有点承受不住了。
在3月9日的夜晚,小陈跟朋友打了个视频,话还没说两句,眼泪倒先流了下来,他不停地用手背擦拭,却怎么也擦不干,哭得像个孩子。
他这一哭,替多少憋屈的餐饮创业者流下了眼泪。
刚入行的餐饮创业者钱本来就少,可能是辛辛苦苦打工十几年攒下来、或者是靠亲朋好友借出来的几十万,抗风险能力往往是最弱的,经不起一丝风吹草动,疫情让风险性极高的餐饮创业更加凶险。
大多数开餐馆的人本想靠开店挣点钱养家糊口,疫情的不确定下,这种简单朴素的愿望被现实一次次爆锤,甚至直接“返贫”,也埋葬了不少餐饮创业者的梦想。
于是,在残酷的疫情洗牌下,也有人贴出告示,说一声“江湖再见”,潇洒又落寞地离场了。
“找出路,靠‘直播’给百名员工发工资,保住24家店!”
疫情可以打倒餐饮人,但从未打败过餐饮人。
也有不少餐饮人在痛哭、崩溃之后,用自救寻找到新的出路。
在北京,就有一家连锁麻辣烫企业,依靠做直播自救,给上百名员工发工资,保住了24家门店,没有流失一名员工!
这家餐企叫做文立新秤盘麻辣烫,在北京有24家门店,受北京5月那波疫情影响,有9家门店直接暂停营业了。
停业的门店虽然食材成本减少了,但是房租和工资成本一点也不能少,关停大约每月要亏损15万左右;而暂停堂食的门店,日营业额也从原来的一两万缩水成一两千。
没有收入的生活压力太大了,百名员工的背后,就是上百个家庭。
于是,门店店长们自发搞起了直播,最开始的几场直播,观众只有十几人,他们就先把直播和优惠套餐的信息发到之前的老客群里引流,人气很快就涨起来了,老客的复购率都很高,附近的新顾客也有很多下单,5月第一周最好的一场直播,卖了将近2万。
现在直播一天能卖三四千元,跟疫情之前持平,最起码能够把人员工资挣出来。“有的开一场直播1个多小时,可以卖1万多到2万元。”运营负责人孙亮说道。
“疫情给中小企业确实带来了困难,但如果造成人员流失,在重新开放时会是更大的困难,我们很庆幸,在这样的困境里,企业和员工一起活了下来。”
不仅如此,这次的直播测试也验证了直播带货具有可行性,未来他们可能会对员工们进行专业化培训,把直播做得更好。那相比之前,又多了一个新营收点。
目前文立新麻辣烫堂食恢复,店里的客流量日渐增长,有的店甚至排起了队,关闭的9家店铺又重新开张。
一切正在慢慢好起来。
职业餐饮网小结:
“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万种慌张。”
那些被疫情冲击的开小餐馆的人,全靠那几十平,甚至十几平的地方养家糊口,起早贪黑,一刻也不敢停,因为一停,停下来的就是一家人的生计。
可疫情说来就来,餐厅许久不能开张,苦心数年搭建起的平凡生活,轻而易举就被冲垮,于是情不自禁在大雨中崩溃怒吼,在深夜里嚎啕大哭。
然而,哭完吼完发泄完,坚强的餐饮人仍在不停地找出路自救,仍面带笑容期待着开门迎客时说:我家店菜味道不错的,欢迎来尝尝。
<>< class="pgc-img">>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焦虑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常态,而餐饮人的职场焦虑,显得尤为普遍。
餐饮人为什么会焦虑?又到底在焦虑什么?
< class="pgc-img">>凌晨3点,虎哥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失眠早已成为虎哥的常态。尽管他才刚刚步入30岁,但身为厨师的他,最近一年经常掉头发,晚上也总是失眠。他整个人的状态,要说自己40多了,怕是别人也不会不信。
只是这次失眠不同,他仿佛被抽走了一件很重要的东西,一下子心里变得空落落的。
共事了5年的兄弟们今晚刚给他办了一场欢送会。而明天,他就要离开这座奋斗了多年的城市,而且他还决定彻底地离开餐饮业。
他知道,即使再继续待下去,也依然无法看清路在何方——都说“三十而立”,现在这样让我怎么“立”?
3000万餐饮从业者中,像虎哥这样感到焦虑的不在少数。红餐(ID:hongcan18)的后台就经常会有餐饮朋友这样留言:
“现在做的餐饮不是我喜欢的,一直很想试试别的工作,但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已经快30岁了,工作还是没有起色,一无所成。”
“这个行业工资太低了,也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攒够‘老婆本’……”
……
餐饮人普遍存在职场焦虑,红餐近日针对这一状况的调查结果也佐证了这一点。
结果显示,不焦虑的餐饮人仅占4%,而高达67%的人表示非常焦虑。
累死累活,最后还赚不到钱
2018年,我国餐饮业的市场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未来仍将呈现持续快速上升的态势,前景可期。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到底是什么让为数众多的餐饮人集体陷入了职场焦虑?
①工资低,付出和收入难成正比
放在全社会全行业来看,餐饮行业工资低,而且工作强度大,这俨然是不争的事实。红餐上述调查的结果也显示,有21%的餐饮人认为,他们的职场焦虑来自于工作压力太大,超负荷工作是常态。如果说超负荷工作能换来不错的收入,那倒也罢了,可现实却是,如此付出到头来也还是存不到钱。
小美是一家餐厅的咨客,自从过年回来,一贯乐观开朗的她竟然也有唉声叹气、愁眉不展的时候,原来房东要涨房租了。
她在纠结要不要离开这个行业,去一个工资更高的行业重新开始,毕竟刚进来的时候工资就很低,而且这3年还基本没怎么涨,现在眼看着就要入不敷出了。
但是真要离开,她也舍不得,入行3年多来,她已经爱上了这个行业,哪怕工作时间很长,但人际关系很简单,同事就像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
红餐(ID:hongcan18)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大多数餐厅的一线员工,工资水平都在4000元以下,其中很多人的工资甚至不足3000元。而从2015年至今,每年餐饮业平均月薪涨幅在200元左右。
对此,一位餐饮老板给出了这样的解释:近几年选择进入餐饮业的年轻人逐年减少,为了平衡供需关系,企业只能通过涨薪来吸引更多的人才,而老员工相对比较稳定,所以一般情况下,企业涨薪不会优先考虑老员工。
②天花板低,一眼就能看到十年后的自己
30岁的虎哥要离开,是因为看不清未来。25岁的小胡要离开,则是因为一眼就能看到头。
小胡身边有很多资历比自己老5年甚至是10年的餐饮人,他们长期在厨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着同样的工作,工资却并不比他高多少。
在他们身上,小胡仿佛看到了10年后的自己。
“是不是很滑稽?10年前你在颠勺,拿4000块钱的工资;10年后你还在颠勺,拿6000块钱。”小胡苦笑道,“而且要是真的再这样干10年,你说我出去还能找到其他工作吗?”
③没尊严,身心健康得不到保障
抛开工资低和发展前景有限不说,餐饮人的职场焦虑还有一个主要来源,即自己的身心健康、人格尊严都得不到保障。
南京某快餐店服务员小婷因为不小心弄洒了客人的豆浆,被对方足足骂了十多分钟,不光要她赔礼道歉,甚至还说了很多难听的话,说服务员的工作就是低等人做的,说她一辈子只配当服务员伺候别人。
而小婷只是当天刚入职的新人,为了服务好客人,她已经接受了好几天的专业培训,头天晚上还在宿舍对着镜子练习微笑,一整天下来,将近十个小时,她一直跑前跑后,端菜收桌子,连水都来不及喝一口,她勤快又小心,尽量让自己不出错,可还是没想到,第一天就遭到了客人的严词辱骂。
“杀人不过头点地,就弄洒了一点豆浆而已,至于这样骂我吗?” 小婷越想越委屈,刚上班的那股兴奋劲儿瞬间消失了。可是她不敢怼回去,头一天上班就给餐厅惹麻烦,“那我还怎么干下去啊?”
而除了来自客人的不尊重,更让不少餐饮人心寒的,是餐厅老板和同事的不理解。
红餐(ID:hongcan18)调查数据显示,4%的职场焦虑来源于下属和上司的不理解。
餐饮人的职场焦虑,要如何调节?
①积极向上,别让焦虑成为原地踏步的借口
红餐调查发现,在存在职场焦虑的餐饮人中,觉得自己很差劲、比不上别人的高达24%;另有26%的人感到恐慌,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而他们的焦虑无非在于自己的能力撑不起野心 。事实上,进入职场之后,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个近乎停滞的缓慢上升的阶段。
2017年,中国青年报对2000名正在或曾在北上广深工作或读书的受访者进行过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已经离开和在考虑离开北上广深的受访者达71.0%。这种选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事业原地踏步、没有飞跃。
那么,如何消除这种焦虑?
今年20多岁的小翟,前女友曾因为嫌弃他是干餐饮的而分手,他为此焦虑烦闷了半年,后来自己调整了心态,重新规划职业方向,慢慢爱上了餐饮行业,工作也逐渐走上了正轨,如今成为了山东某连锁餐企最年轻的副厨师长。
可以说,焦虑是全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单只存在于餐饮人身上。而且焦虑其实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自己想要去哪里。而如果你知道去哪儿,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
②擦亮眼睛,远离不能给员工撑腰的餐企
“良禽择木而栖”,虽然餐饮人找到一份好工作不容易,但是我们依然需要好好地找一家值得自己付出时间和精力的餐厅。
红餐专栏作者赖林萍曾分享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很多年前,在她做店总的餐厅,有个服务员被醉酒的客人调戏,甚至还反锁了包房,不让其他人进。“我直接带厨房的人,拿着菜刀把门给踹开了,并且要求他当场给我们的服务员赔礼道歉,砸坏的东西也要他赔。”
狼虎会发起人西哥也讲过一个类似的案例:当年在他们餐厅,有个顾客落下的手机被服务员捡到,交给了前台,前台也完璧归赵,但希望顾客用座机打自己手机来验证一下,没想到这个顾客对着前台反手就是一耳光,“老子直接带着保安队追着砍了半条街”。
“士为知己者死”,遇到这样的餐厅老板,有谁不愿意跟着干?
而在职业发展方面,餐饮人在择业时,是完全可以从多种渠道了解到企业的相关情况的。比如王品,作为台湾第一大连锁餐饮集团,它通过创立新品牌的方式,帮助企业内部有能力的高层实现创业梦;此外,王品还推出了员工持股计划,入职满一年的店长以上管理人员都可以加入员工持股计划。
这样做的效果是,目前王品集团旗下的餐饮品牌多达27个,员工更是超过了2万人,然而离职率只有5%,中高层离职率更是不及1%。
员工与企业既然是双向选择,餐饮人自己首先要成为值得选的,当然也要挑一个值得选的企业。
③摆正心态,自重者人重之
红餐前述调查数据还显示,有11%的餐饮人感到焦虑,是因为行业社会地位太低,常常被人看不起,受到委屈无处倾诉。
实事求是地说,当今社会对服务业确实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偏见,其中餐饮业尤甚。“顾客就是上帝,我既然花了钱,你乖乖听话就是了。”这种心态相当普遍。面对这样的顾客,难免受到委屈甚至侮辱。
一方面,我们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毕竟“玻璃心”是无论如何做不了服务业的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行得正、立得住,首先做到自我尊重。
近日西安一餐厅的服务员想偷换顾客带去的茅台酒,结果被当场发现;此前海底捞某门店也传出有男服务员尾随女顾客去厕所,同样被顾客当场发现。这样的人,怎么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何况餐饮业的社会地位本身就很低。
“自重者,人重之”,要想扭转社会大众对餐饮业的认知,就需要每一个餐饮人做好自己。
可以拿电竞行业来类比。长期以来,在不少人尤其是不少学生家长眼里,玩电竞就是打游戏,玩电竞的人都是不务正业的。不过,自从去年12月以来,持有这种认知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因为就在那个月,我们国家的一支电竞队在世界顶级赛事中勇夺冠军,当时央视等主流媒体争相进行了报道。今年1月,人社部更是将电子竞技运营师、电子竞技员列为新职业。玩电竞不再等同于打游戏了!
做餐饮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一样可以昂首挺胸!
结 语
今年1月,网易云课堂发布的2019年《寒冬下职场人生存状态报告》中显示,有63%的职场人对当前的就业环境感到焦虑。焦虑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餐饮人也不例外。
而另有数据表明,2020年餐饮行业的规模将超过5万亿,而餐饮从业人员将从现有的3000万增加到4000万。
行业前景大好,作为其中的一员,你真的有时间焦虑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