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收看一点点的冰淇淋是怎么做的,大家看出来视频里的小伙伴有多么熟练了吧?每天都要这样准备好很多冰淇淋给你们。
一般冰淇淋红茶、绿茶这种纯茶加冰淇淋都是中杯两颗,大杯三颗。如果是四种纯茶以外的加冰淇淋就都是两颗了。最近的冰淇淋实在太热销了,趁着刚到货给自己安排一杯,也算是隐藏菜单了。冰淇淋红茶改乌龙,加玛奇朵,去冰不加糖,爱喝乌龙奶茶的一定要冲。当然爱喝什么茶都可以这样做,可惜手机内存不足了,没拍到加奶霜的部分。
< class="pgc-img">>有些点点不知道玛奇朵上面的星星叉怎么用,星星叉可以直接划开喝玛奇朵,划不开或者担心划太大口也可以像视频里先戳再划。因为我要喝冰淇淋,所以又戳了吸管。嗦奶茶去了,拜拜。
<>天到了,
网红奶茶
因为颜值高、风味佳
而受到消费者,
特别是年轻女性们的追捧。
有的人喝了奶茶睡不着,
有的人想减肥,
就去喝“无糖奶茶”。
喝奶茶对健康可能会
产生哪些潜在风险?
南都鉴定叫了20款奶茶
送检专业检测机构,
来一探究竟。
< class="pgc-img">>网红奶茶比较试验
时间:6月6日-6月30日
地点:广东省食品检验所
样品:20款市面热销的奶茶
检测项目:奶茶的咖啡因、总糖、脂肪、反式脂肪酸
参考标准:GB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本次比较试验结果仅对所购买的产品负责,不代表同品牌不同批次、不同规格产品的质量状况。)
取样
20款奶茶样品中
有14款宣称为“无糖”
南都记者模拟消费者通过网络端从实体店下单20款网红奶茶,价格从10元到25元不等。除个别没有“无糖”选项外,均要求无糖或不加糖。20款奶茶中有14款宣称“无糖”。
为保证实验严谨科学,每款奶茶含量需大于或等于1000ml。因此每款奶茶均购买2杯。
随后,20款奶茶共40杯被送到广东省食品检验所,进行咖啡因、总糖分、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成分检验。
负责本次检验的广东省食品检验所工程师介绍,要检测奶茶中的成分含量,必须进行样本前处理,首先把奶茶倒入研磨仪,使奶茶和珍珠搅碎、充分混合均匀,方便取样检测,结果也更加严谨科学。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检验人员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
鉴定结果出炉!
米芝莲香港鸳鸯奶茶
咖啡因\总糖含量双高
↓↓
(点击拉大查看更清晰)
< class="pgc-img">>具体来看各项分析
↓↓
01 / 总糖
14款无糖奶茶实测
“无糖”奶茶均检出糖分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20款奶茶中有14款宣称“无糖”,但这14款奶茶均检出糖分,以500g/杯计,每杯奶茶的总糖含量范围为4.45-24.5g,平均含量达到14.8g;最低为“爷茶”的鱼池茶奶(无糖),最高为“Coco都可”的珍珠奶茶(无糖)。
< class="pgc-img">>据悉,目前国家对现制饮料的无糖饮料尚无相应标准。
工程师表示,参考GB28050- 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对“无糖”的要求(糖含量应≤0.5g/100g),14款宣称“无糖”的奶茶均不符合这一要求,其中标称无糖的Coco都可珍珠奶茶实测含糖量为4.9g/100g,为参考标准要求的9.8倍。
为什么有些无糖奶茶的含糖量,反而比微糖或含糖量没有特殊要求的奶茶还要高?工程师表示,本批样品都没有配料表和标签,这可能是由于商家未考虑技术因素,或是对“无糖”和“不加糖”的概念未能明确区分,没有充分考虑原辅料是否含糖。
< class="pgc-img">>检验人员检测样品的总糖含量。
总糖检测数据显示,以500g/杯计,20杯奶茶总糖(以葡萄糖计)含量范围为4.45- 32.5g,平均每杯含量达到17.9g。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天糖的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按每天2杯奶茶计,则糖平均摄入量达到35.8g,超出了《膳食指南》中的建议摄入量。
总体而言,适量饮用奶茶对消费者的健康不存在太大问题,建议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人群不要过度、大量饮用奶茶。
< class="pgc-img">>02 / 脂肪
膳食指南每日推荐脂肪摄入量
喝一杯奶茶最高可占去近三成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脂肪是奶制品中常见的成分,能带来良好的风味与口感,但过量的脂肪摄入易引发肥胖。
脂肪检测数据显示,20杯奶茶脂肪含量范围为0.1g/100g~3.9g/100g,平均含量为2.5g/100g;以500g/杯计,每杯奶茶的脂肪含量范围为0.5g~19.5g,最高的是“1點點”奶茶,最低的是“初代”的冰御抹茶,20款奶茶平均每杯脂肪含量达12.3g。
在脂肪摄入量上,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每天摄入的脂肪应占总能量摄入量的20%-30%(18-49岁成年居民),《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轻体力劳动者每天能量摄入量男性为2250kcal,女性为1800kcal,按平均摄入2025kcal能量计,1克脂肪可提供能量9kcal(卡路里),那么一天推荐摄入的脂肪为2025×30%/9=67.5g。
检测结果显示,脂肪含量最多的一杯奶茶可提供19.5g的脂肪,占成人每日推荐摄入脂肪量近3成,而20款奶茶的平均每杯脂肪含量也达到推荐摄入量的18%。
脂肪摄入过量易产生肥胖,也可能导致一些慢性病的发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倡食物多样化,倡导居民培养清淡饮食的习惯,因此不推荐消费者经常、大量地饮用奶茶。
< class="pgc-img">>03 / 咖啡因
鸳鸯奶茶含量最高
商家故意添加咖啡因可能性小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检测结果显示,全部样品均检出咖啡因,含量范围为125-728mg/kg,最高的是米芝莲的香港鸳鸯奶茶,高达728mg/kg。
为何鸳鸯奶茶咖啡因含量这么高?工程师表示,这可能与鸳鸯奶茶同时含有咖啡和奶茶有关,而奶茶里是否添加其他配料,对检测结果影响不大。
< class="pgc-img">>样品被放进仪器中进行咖啡因含量检测。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
检测结果还显示,20款奶茶中咖啡因的含量差异不大,基本都在100mg/kg-300mg/kg间。奶茶中的咖啡因主要来源于配方中的茶,每种茶的咖啡因含量不同,奶茶的咖啡因含量也不同。
< class="pgc-img">>工程师介绍,市面奶茶店常用的红茶、乌龙茶,咖啡因含量就比较高,但是不能说茶颜色越深,咖啡因含量越高,这两者是没有关系的。
工程师表示,通常每杯茶的咖啡因含量只有每杯咖啡的一半。
从现有的检测结果来看,奶茶样品中咖啡因含量接近配料本底值,商家主观故意添加咖啡因的可能性不大。
< class="pgc-img">>通过液相色谱检测获得样品咖啡因含量数据(屏幕显示样品数据非本次送检样品数据)。 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
专家介绍,适量摄入咖啡因对成年人没有坏处。现代人因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上班族都会选择咖啡等来提神醒脑,对于那些不爱喝苦咖啡的上班族,奶茶是一种替代品。
同时,专家提醒儿童、孕妇、高血压或心脏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应避免过量饮用;否则可能会引起类似焦虑的症状,如高血压、心悸、震颤、睡眠紊乱等。
< class="pgc-img">>04 / 反式脂肪酸
6款奶茶检出
常食或增患冠心病几率
工程师称,不是所有反式脂肪酸都是坏的。
反式脂肪酸分两种,一种是天然反式脂肪酸,存在于乳制品中,含量很低,尚无研究表明对人体有害。
另一种是非天然反式脂肪酸,它是比普通植物油更稳定,具有耐高温、不易变质、存放久等优点,与动物油相比价格更低廉,可以起到和天然奶油一样的效果,但对人体健康不利。
本次测试有6款奶茶被检出反式脂肪酸:
< class="pgc-img">>《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人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g。工程师表示,以每杯奶茶500g计算,每杯反式脂肪酸含量在0.05g-0.90g间,低于2g的限值,因此对奶茶中的反式脂肪酸无需过度担忧。
但按照本次检出反式脂肪酸最大含量0.90g/杯、每日2杯的摄入量计算,则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接近2g的限值。“若考虑其他可能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如蛋糕、饼干等的摄入,则奶茶消费量大的人群还是存在反式脂肪酸摄入量超过限值的风险”。
工程师补充道,“经常食用可能增加患冠心病、心脑血管病几率,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摄入过多反式脂肪酸还可能影响婴幼儿发育,因此建议每人每天消费奶茶量不超过一杯”。
< class="pgc-img">>来源:南方都市报
><>饮江湖中,群雄分钟。若论火爆程度,一点点奶茶当属第一梯度!有消费者为了喝到一点点奶茶,排队7小时尤不后悔。
在一线城市打得火热的一点点奶茶,正大举进入农村市场、乡镇市场。据其官网数据显示:截至5月28日,一点点已经在浙江、江苏、福建、安徽、湖南、四川6省50多个县开店105家,它在乡镇市场仍能够引起消费者大排长队。
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一点点奶茶总能开一家火一家,它是怎么做到的?
1
打造个性化风格,提升产品附加值
作为一个网红品牌,一点点奶茶的产品质量和口味自然很不错。但是想要打造爆款,仅靠产品本身是不够的,还需要打造出自己的风格,为产品赋能。一点点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一点点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
一点点奶茶最开始叫50岚奶茶,毫无疑问,“50岚奶茶”记起来相对困难,不容易消费者心智。
再看看“一点点”这个名字,给人一种可爱、有趣的感觉,能够瞬间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同时,“一点点”这个词好像是话没有说完,消费者会延伸自己的思考:“到底是一点点什么呢?”这个过程无形中加深了消费者对这个品牌的认知。
其次,一点点用门店提升了格调,彰显品牌特性。
在选择门店位置时,一点点奶茶坚持把店铺开在商业区、写字楼、步行街等位置。这不但能够吸引到足够的人流量,较昂贵的门店租金还彰显了品牌的实力。
门店装修上,采用简单的格调、明快的色泽,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店堂内的桌椅可采用的卡式桌椅,这样既富有时代感;厨房的不锈钢等厨具,也给顾客以一种清洁卫生的印象。彰显了品牌舒适、温馨、干净的特色。
最后,一点点奶茶用特别的包装设计,进一步为产品赋能。
一点点奶茶有特别的“一点点”星星签,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包装设计,看起来很有意思。
同时,当消费者问起来:“这是用在做什么的”,也可以借此与消费者互动,产生社交联系,从而赢得消费者好感!
一点点奶茶之所以这么火,不仅是因为产品的味道,还有品牌名、风格、包装设计等诸多元素同时发力,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
2
用户为中心
降低出单速度,玩转饥饿营销
一点点奶茶还是饥饿营销的高手,它懂得如何制造“饥饿感”来为自己造势。
传统台式奶茶店一般为“一字型”排列,所有工具设备都在一条线上,务求快速出单,提高效率。
一点点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把吧台设为L型,操作区域也相对较大。它将操作流程中所需的工具分散,每个员工又是各司其职,所以经常看到店内员工走来走去很忙。
表面上看,店内员工似乎忙得不可开交,可实际上它的出单速度大大降低。其他奶茶店一杯奶茶从下单到拿到手,只需短短两分钟,甚至更短,而一点点需要6分钟左右,从而拉长排队队伍。
人都有从众心理,当他们看到人们愿意排这么长的队伍来买一点点奶茶,即便他们对一点点一无所知,潜意识里也会觉得它的味道一定特别好。
当他们排了很长的队买到奶茶后,在消费者后情感合理化的驱动下,他们会为自己的排队行为,找一个合理的理由,心里给自己一定的暗示“一点点奶茶真的很好喝,排队不亏”。这进一步提升了一点点奶茶的口碑,吸引来更多的潜在消费者。
与此同时,长队的浩大声势让黄牛看到了市场,而黄牛的哄抢又助涨了声势,在二者相互相成的推动下,一点点奶茶只会越来越火。
3
花样玩转菜单营销,点燃消费热情
除了营造排队氛围以外,一点点奶茶还在菜单上大做文章。
一方面,一点点的菜单比其他奶茶店更有吸引力。
一般的奶茶店会根据产品线来制作菜单,比如coco奶茶的产品线主要分六大类:红绿茶、奶茶类、巧克力/咖啡、精选、特调/欧蕾、酸奶/雪泡/冰沙。
而一点点的菜单反其道而行,它主要分成找新鲜、找奶茶、找好玩、找口感、店长推荐、红茶拿铁这六类。
发现没有,一点点菜单分类完全是从消费者的消费场景和需求层面出发的。新鲜、奶茶、好茶、口感是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者最重要的几个需求,正合他们的心意。
一点点奶茶仅仅是在菜单上做出一些改变,不但能给人新颖,眼前一亮的感觉;还能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你懂我”的好印象。
另一方面,一点点的隐藏菜单也备受消费者追捧。
所谓是隐藏菜单,就是菜单上没有写出的饮品,它是粉丝们根据不同的茶汤,和不同的配料自己搭配出的饮品。
虽然隐藏菜单只是在原有菜品基础上,做出了一个很小的改变,但是对消费者而言,却有着特殊的意义。
其一,一点点的菜品虽然很多,但是无法满足所有人的口味。而隐藏菜单的推出,可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其二,隐藏菜单是一件有趣味性的事,它能引发粉丝和“假粉丝”的激烈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的粘性也在逐渐增强,
其三,挖掘隐藏菜单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它能够让其他消费者觉得你很有品味,很懂的茶饮,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格调。
一点点的隐藏菜单,引发了社交媒体上的“一点点攻略”、“一点点测评”、等等热点,吸引了一大批微博大V的参与。不花一分钱,就实现了品牌曝光,并点燃了消费者的热情。
4
营造“私人定制感”,提升消费体验
其实不止一点点奶茶有“隐藏菜单”,星巴克,coco奶茶同样用这一套路。但是相比之下,一点点奶茶的隐藏菜单玩法更多,更自然,更容易引发热论,其原因何在?
与星巴克,coco奶茶相比,一点点奶茶真正做到了个性化,给消费者带来“私人订制”的感觉。
一般奶茶店,在用户点餐的时候,店员会询问顾客,欢迎光临,您要喝什么茶?您要中杯还是大杯?询问到此结束。
一点点的店员除了常规的一些问题以外,还会问:请问您是要怎么做?甜度需要怎样为您调整?温度要怎样?需要加点别的调料吗?
这种询问让消费者发现,原来一点点奶茶还能够调整甜度,还可以加其他的调料,还有别的做法。而不同调料、不同甜度、不同温度的茶尝试,直接引导着消费者挖掘更多的隐藏菜单。
同时,这一过程还给消费者营造一种“私人订制感”。试问哪一个消费者不想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私人订制”把消费体验提升到了最大化,最终赢得了消费者。
发现没有,一点点奶茶的成功,都是抓住了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比如吧台形状、菜单、点餐时的互动。真正的营销高手,往往也是在这些细节上做文章,无形之中抓住消费者的心。
原创不易,请按规则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