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作为美食大国著称,吃一直是人们最为关注的热门事情。近几年,中国餐饮业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年增长幅度维持在10%以上的水平。2017年,中国餐饮收入达3.96万亿元。《2018年餐饮大数据分析报告》围绕餐饮大数据、餐饮行业总体及区域发展情况、食客消费行为大数据,针对餐饮行业市场及品类进行解析,展示餐饮行业整体发展趋势。
通过数据解读了餐饮行业整体、细分区域市场及行业细分品类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详细分析了食客消费行为,为餐饮及上下游企业从市场进入到渠道精耕、智慧运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别是食客消费行为的分析为餐饮商家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精准营销和数字化运营提供了参考。
现将书籍《辰报2018》中关于《2018年餐饮大数据分析报告》章节的内容进行节选分享!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餐饮行业总体发展现状
1、中国餐饮业保持稳定增长
< class="pgc-img">>
近几年,中国餐饮业保持稳定增长,年增长幅度维持在10%以上的水平。
2017年,中国餐饮收入达3.96万亿。
2018年上半年增幅出现小幅下滑,达到9.9%。
2、餐饮业在国民消费中的地位
2015年开始,餐饮业保持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发展。
< class="pgc-img">>
2017年,餐饮业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达到10.8%。
3、餐饮业门店数量
全国餐饮门店数量经过2016年的上涨后在2017年出现下降。
截至2017年底为566.6万家。
< class="pgc-img">>
全国餐饮门店以中式快餐和中式正餐为主,合计占比达到78%。
4、餐饮业发展新趋势
主力消费人群消费呈现以下趋势:
①.个性化消费:从买“大众的”到买“小众的”,从买“商品”到买“服务”。
②.注重品质:线上消费中端及以上价格产品的人群,占整体七成且增速快于平均。
③.享受即时服务:希望需求能够随时得到快速的响应,不希望等待和浪费时间。
④.社交、娱乐化:晒图成为社交网络的重要势力,网红店扛起了积攒的大旗。
⑥.时间碎片化:因为需求多元化以后其工作生活所呈现出的零碎时间段。
⑥.重体验:产品使用、表演性消费以及情绪和感觉三个因素对整个消费体验的影响。
⑦.移动网络购物:移动端随时随地、碎片化、高互动等特征使购物受时间空间限制更小。
⑧.品牌忠实度低:品牌标签正在被弱化,更注重产品品质本身。
面临主力消费人群消费趋势的变化,餐饮业催生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混合业态、外卖和网红店。
< class="pgc-img">>
餐饮行业区域市场发展现状
1、各省餐饮行业规模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各省的餐饮规模主要受到人口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
2017年,TOP3省份为广东、山东和江苏,规模均超过3,000亿元。
增长最快的省份为云南、河北和湖北,增幅超过15%。
2、各省餐饮门店数量
2017年,餐饮门店的分布相对集中在东南沿海区域。
< class="pgc-img">>
TOP3省份为广东、江苏和山东,餐厅数量均超过40万家。
3、城市等级相对增长率比较
< class="pgc-img">>
2017年,一二三线城市餐厅数量呈下降趋势,四五线城市处于增长状态。
细分品类中,中式快餐、西式正餐和西式快餐在四五线城市出现较大幅度上涨,轻餐厅也在四五线城市稍有上涨。
< class="pgc-img">>
餐饮行业细分品类发展现状
1、细分品类定义
按照餐饮店的特点,辰智科技将餐饮业细分为八个品类,包括中式正餐、中式快餐、西式正餐、西式快餐、火锅、轻餐厅、亚洲美食和团膳。
2、细分品类发展指标
辰智科技商业魅力评价模型显示:2017年各餐饮品类开店率中,中式快餐最高,中式正餐最低。
< class="pgc-img">>
而2017年各餐饮品类关店率中,火锅最高,西式快餐最低。
3、各餐饮品类推荐菜
中式快餐top10推荐菜分别是:牛肉面、饺子、馄饨、手工面、排骨饭、牛肉饭、卤肉饭、包子、黄焖鸡米饭、生煎。
< class="pgc-img">>
中式正餐top10推荐菜分别是:酸菜鱼、剁椒鱼头、回锅肉、烤鱼、烤鸭、水煮鱼、红烧肉、宫保鸡丁、鱼香肉丝、尖椒肉丝。
< class="pgc-img">>
火锅top10推荐菜分别是:招牌龙虾冬阴功锅、麻辣罗宋锅、深海花胶浓汤鸡锅、花膠鸡锅、金汤鱼翅花胶锅、美蛙牛油鸳鸯锅、黑胡椒猪肚鸭架锅、特色鱼羊鲜锅、招牌斑鱼火锅、面包豆腐锅。
< class="pgc-img">>
食客消费行为
1、食客消费场景构建
< class="pgc-img">>
为了能够顺畅的解读本次研究成果,我们将食客的消费行为及相关因素和指标进行研究与重构,完成食客消费场景的呈现,这些消费场景主要包括就餐时间、就餐场合、餐厅选择、菜品选择、餐厅评价。
2、就餐时间选择
餐饮食客以午餐和晚餐就餐为主,分别占比47.7%和52.3%。
< class="pgc-img">>
工作日更多选择午餐,周末更多选择晚餐。
从一周就餐时间变化来看,周一到周六就餐基本成上升趋势,周六达到高峰。
3、就餐场合
餐饮食客就餐场景主要聚焦在日常就餐和朋友聚餐,分别占比52.2%和21.3%,家庭聚会的比例次之,达11.9%。
25~34年龄段的食客朋友聚餐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就餐人群中,中等收入人群就餐比例远高于其他人群。
4、餐厅选择
中式正餐、中式快餐和西式快餐是餐饮食客的主要选择,分别占比为40.6%、26.8%、21.5%。
25~34年龄段食客较为偏爱中式正餐和西式快餐。中等收入食客对中式正餐、中式快餐和西式快餐都较为偏爱。
5、菜品选择
菜品口味方面,食客主要选择咸鲜味、辣/麻味。
< class="pgc-img">>
烹饪方式方面,食客较为偏好烩/烧/炖/焖/煨/煮、炒/爆和煎/炸。
< class="pgc-img">>
食材方面,食客较为偏好畜肉类、薯类/淀粉类和禽肉类。
6、餐厅评价
“菜品口味好”、“性价比高”和“食材新鲜”是食客最为满意的三大因素。
< class="pgc-img">>
“环境嘈杂”、“没有包厢/包厢太少”和“等位时间长”则是导致食客不满意的前三大因素。
< class="pgc-img">>由于文章篇幅有限,节选部分内容,《辰报2018》书籍的目录如下:
< class="pgc-img">>
本文来源:餐饮界(微信ID:canyinj)整编报道,转载请注明来源!
融合200万+食客数据
600万+餐厅数据、60万+菜品数据等
历时一年
精心打造出《辰报2018》
为您分析趋势
预测未来
实现智慧运营
《辰报2018》
正式发售↓↓↓
>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4日讯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了2018年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对此,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高级统计师冶静怡进行了解读。
一、市场销售实际增速有所加快
从名义增长看,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速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主要是受汽车类商品降幅扩大和石油类商品增速高位回落等因素影响。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同比下降10%,降幅比上月扩大3.6个百分点;石油类商品增长8.5%,增速回落8.6个百分点。据测算,此两类商品拉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超过0.7个百分点。
从实际增长看,扣除物价因素,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
二、网上零售占比持续提高
1-11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25.4%,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16.3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8.2%,比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
“双11”当天全国主要电商平台交易额(包括商品和服务)超过3000亿元,同比增速超过30%,仍保持快速增长,但增速比上年同期有所回落。
三、多数商品类值增长加快
在限额以上单位15个商品零售类值中,8类商品类值增速提高。特别是吃穿用等基本生活类和文体娱乐类商品增速明显提高。
(一)基本生活类商品增长较快。
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服装类、日用品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10.6%、5.6%和16%,增速分别比上月加快2.9、0.7和5.8个百分点;1-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服装类、日用品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10.1%、8.7%和13.4%,均保持较快增长。
(二)部分升级类商品增速明显提高。
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同比增长12.5%,增速比上月加快7.7个百分点;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书报杂志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增速分别比上月提高0.9、5.3、14.2和2.9个百分点。1-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通讯器材类和家用电器类商品较快增长,增速分别比限额以上单位平均增速高4.4、1.9和2.2个百分点。
(三)餐饮收入增长好于商品零售。
从消费类型看,今年以来,餐饮收入保持较快增长。1-11月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9.5%,增速比商品零售高0.5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餐饮收入增长8.6%,增速比商品零售高0.6个百分点。
新网12月14日电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了2018年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对此,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高级统计师冶静怡进行解读。冶静怡分析认为,市场销售实际增速有所加快,网上零售占比持续提高,多数商品类值增长加快。
资料图:超市内正在选购糖果的民众。 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市场销售实际增速有所加快
从名义增长看,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速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主要是受汽车类商品降幅扩大和石油类商品增速高位回落等因素影响。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同比下降10%,降幅比上月扩大3.6个百分点;石油类商品增长8.5%,增速回落8.6个百分点。据测算,此两类商品拉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超过0.7个百分点。
从实际增长看,扣除物价因素,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
网上零售占比持续提高
1-11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25.4%,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16.3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8.2%,比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
“双11”当天全国主要电商平台交易额(包括商品和服务)超过3000亿元,同比增速超过30%,仍保持快速增长,但增速比上年同期有所回落。
多数商品类值增长加快
在限额以上单位15个商品零售类值中,8类商品类值增速提高。特别是吃穿用等基本生活类和文体娱乐类商品增速明显提高。
(一)基本生活类商品增长较快。
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服装类、日用品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10.6%、5.6%和16%,增速分别比上月加快2.9、0.7和5.8个百分点;1-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服装类、日用品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10.1%、8.7%和13.4%,均保持较快增长。
(二)部分升级类商品增速明显提高。
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同比增长12.5%,增速比上月加快7.7个百分点;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书报杂志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增速分别比上月提高0.9、5.3、14.2和2.9个百分点。1-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通讯器材类和家用电器类商品较快增长,增速分别比限额以上单位平均增速高4.4、1.9和2.2个百分点。
(三)餐饮收入增长好于商品零售。
从消费类型看,今年以来,餐饮收入保持较快增长。1-11月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9.5%,增速比商品零售高0.5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餐饮收入增长8.6%,增速比商品零售高0.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