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M·辰
< class="pgc-img">>#沈阳故宫篇-4#
亲爱的小伙伴们,感谢您一路支持、跟随"走遍世界博物馆"从文明古国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腊、墨西哥、伊朗、中国一直走到欧洲系列的俄罗斯以及亚洲系列的土耳其等。现在,中国篇之——沈阳故宫篇正在进行中……速度围观啦!
(清宫御膳火锅器具)
寒冬季节最适合一大家子人或一群朋友热热闹闹地围炉吃火锅了,清代人亦如此,从皇宫到民间,从天子到百姓,人人都好火锅这一口。只不过皇宫里吃的火锅,无论从食材到用具都是黎民百姓所高仰不及的,甚至是连仰望的资格都没有。若不是现在博物馆里展出了这些皇宫用器,普通人几乎没有机会能见到皇宫里吃火锅是怎样的一种排场。今天,咱们就通过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一组清宫御膳火锅用具来说说清代宫廷吃火锅的那些事儿。
(本文图片由M·辰、色影拍摄,版权所有)
(银镀金寿字火锅碗盖,清)
首先,皇宫里的餐具除了以金、银、瓷等名贵材质精心制作外,还要饰以吉祥图案,即"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常见的图案有蝙蝠(福)、葫芦(禄)、莲花(连)、蝴蝶(耋)、鱼、石榴、寿字等纹饰,寓意"连年有余、福禄寿喜、多子多福"等吉祥之意。这件银镀金质的碗盖上就饰满了"寿"字。
(银镀金寿字火锅碗,清)
据《宫女谈往录》中记载,清宫的锅子(火锅)有什锦锅子、山鸡锅子、涮羊肉锅等,而且也会把酸菜、血肠、白肉、白片鸡、切肚等混在一起涮……听上去也和我们现在吃的火锅内容差不多,只是食材方面宫里肯定比民间要讲究得多。(没有海鲜锅吗?)
(带有盛火小碗的碗架,清)
清宫御膳火锅的用具因等级、场合不同而各异,这组带有盖碗、碗架及盛火小碗的三件套是清宫御膳食用火锅器皿之一。其三足支架的中间架有盛火的小碗,进食时点燃酒精可以加热食物,类似于现代的小火锅。
(青花胭脂水地莲蝠格盘,清)
此为多格式圈盘:中央有一圆环格,周围五瓣梅花格;格内壁以紫红色胭脂水釉描绘展翅的蝙蝠形象,蝙蝠口中各衔一青花万字和绶带纹;盘中央圆环格内用胭脂水釉篆书团寿,一起组成"五蝠捧寿"图案。涮食火锅时用此类格盘盛放各种蘸料。
(绿鲨鱼皮鞘骨箸解食刀,清)
此套解食刀由刀、箸、签三部分组成。解食刀为钢制,鞘与柄为木制,外包绿鲨鱼皮,箸、签均由骨质制成。解食刀原为满族人野外狩猎时用来剥离兽皮、切割肉食的工具,入关后此类宫廷解食刀做工愈加精美,已逐渐变成了装饰品。此刀具原贮藏于北京故宫,后调入沈阳故宫收藏。
如意头柄银镀金叉,清宫帝后御用餐具。
银蝠寿字羹匙,清宫帝后御用餐具。匙呈椭圆形,柄扁长,柄端为如意形。匙及柄内侧刻有蝙蝠、团寿、万字纹及绶带形花纹,有万福、万寿等吉祥寓意。
清宫银蝠寿字羹匙局部(红圈为团寿、蝙蝠等图案)
(褐漆描金勾莲纹多穆壶,清)
"多穆"本为藏语,意为盛放酥油的筒。多穆壶最初流行于蒙、藏少数民族地区,用于盛装酥油茶、奶或酒,多以木或金等材料制成。多穆壶传人清宫后,制作材料逐渐多元化,出现瓷、象牙、珐琅等材质,实用功能逐渐转向陈设或赏赐。
此多穆壶呈圆筒状,通体在褐色漆地上用金漆描绘缠枝莲花纹,壶身以五道金色凸棱分为上下五层,每层绘一朵相同的描金莲花,壶盖上有铜葫芦形钮(莲花、葫芦皆为吉祥寓意)。清代满族以多穆壶盛装奶茶。
(缎地平金银双喜字火镰,清)
据《宫女谈往录》记载,清宫从每年的"旧历十月十五日起开始每顿添锅子,一直到次年的正月十六撤锅"。也就是说一年中有三个月顿顿有火锅吃。这日子过的确实挺滋润。然而,清代人点火锅可没现代人这么容易,打火机、电子打火枪、电火锅等让我们轻松就吃上了热滚滚的火锅。
清代人吃火锅,点火用的却是最古老的取火方式:火镰取火。(古人取火方式:钻木取火、火镰取火、阳光取火……)
火镰取火的生火原理(由来)来自于古人用铁器捶打坚硬的石头时,两者撞击会迸发出火花;火花点燃了周边的易燃草木。古人根据此现象发明了火镰。
火镰使用方法:火镰通常配以火石与艾绒(艾绒,一种极易燃烧的植物)。取火时,先将一撮艾绒放置在火石上(你可以想象成一撮肉松放在了一片面包上,且贴近面包的边缘),以左手捏住肉松面包(艾绒火石),然后用右手拿火镰快速猛敲"面包"边缘,这时产生的火花便溅到了"肉松"上,"肉松"(艾绒)被点燃。之后,将燃烧的艾绒再去点燃火锅的燃料……
AUV,这点火方式太费劲了,看着就捉急,不吃也罢。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头条号"走遍世界博物馆",跟M·辰一起走遍世界博物馆。谢谢!
?
我的老家,在辽西的小镇,那儿的火锅,跟别的地方都不一样。
有多不一样?我就一说,你就一听,反正你也吃不着。
不是因为食材多难得,也不是容器多特别,而是这从头到尾的一顿操作,必须得配上我奶奶那一口辽西干面子味儿口音的讲解,才算地道。
< class="pgc-img">>?
锅是铜锅,跟老北京涮羊肉的容器一样,老一辈的火锅还有用铝做的,按照食品安全,这两种材质都不适合做容器,但你不要试图跟我奶掰扯这个道理,因为她说没事就没事。
辽西的铜火锅里,最重要的食材是酸菜,自家积的酸菜切丝后漂洗两遍,核心操作是小手一攥,沥干水份,就弄出了这一颗一颗的酸菜蛋儿蛋儿。
空荡荡的铜锅,不生火,不加汤,先把酸菜码进去,贴着中间那个柱摆上一圈,别的地方火锅里的酸菜是论“盘”的,我家这儿得论“颗”,一颗打底儿,管你能不能吃得完呢,把里边那一层贴满,是奶奶的艺术追求。
< class="pgc-img">>?
酸菜的黄金搭档是五花肉,这不管在哪儿,都是通行无阻的定理,但在我奶奶这儿不好使,“那大肥肉有啥吃滴?整排骨!”
于是别人家本该放五花肉的地方,我家就放了排骨,看得见的是火锅里表面上那一层,看不见的旁边还有高压锅里的5斤,来,往横了吃。
其它东西就挺普遍了,冻豆腐是自己家冻的,奶奶家的阳台没包窗户,水豆腐头天往阳台上一扔,第二天就是冻豆腐了。
干海鲜什么的就是买现成的,小海兔小螃蟹的,主要是为了借味儿,我小时候总爱挑这玩意儿吃,都挑没了还咋借味儿?现在想想,这孩子是真招人烦。
< class="pgc-img">>?
最后是粉丝,我以前从不觉得粉丝有什么特别的,直到我走进了学校旁边的火锅店,在我前18年的生命中,从来没见过那么倔强的粉丝,煮两个小时都不熟,终于煮熟了,一眼没瞅着,化了……
我家那儿的粉丝是绿豆粉儿,你敞开了煮,五分钟就熟,一个小时都不化。
标配就这几样,其它的可以随意发挥,素丸子啊,紫菜啊,还有人往里放蜂蜜烤过的牛肉,我奶奶嫌那些玩意儿磨磨唧唧的影响锅底洁净程度,顶多就是放上一圈大虾。
< class="pgc-img">>?
到目前为止,一切的工作都是“摆盘”,摆完了盘,浇上一锅鸡汤,扣上盖子,才开始要点火。
你在火锅店看到的炭火,都是直接把烧红的炭移进炉膛,批量生产没毛病,家庭操作就太麻烦了,也太不艺术了。
生火的工作,是要在火锅里进行的,首先点纸,然后放柴,再然后放炭,必须耐心,必须守序,一个步骤熄灭,就得全部掏出来,从头来过。
我学了化学以后,跟奶奶讲过这个化学反应,“这是高炉炼铁的原理,炭跟氧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炭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跟氧气生成二氧化碳……”这时爷爷在旁边说,“蓝火苗子上来了吗?”我追着一脸无语的奶奶赶紧补充“蓝火苗就是一氧化碳燃烧的现象啊!”
蓝火苗持续燃烧,没多久,清新的炭火味儿裹挟着酸菜的香气、肉的香气,肆意绽放起来,总有馋嘴的小孩,这时候被烫哭,比如我。
与锅体同样材质的锅盖,导热效果极好,活该那些没记性的小孩儿,一次次偷着掀盖子。
< class="pgc-img">>?
终于上桌了,贴着最里层,黄色的酸菜变得翠绿翠绿的,贼好看贼有胃口,其实这是什么硝酸盐还是亚硝酸盐的,对身体不好的,但是没有这最里边的一层翠绿,就构不成一个喜庆的新年。
冻豆腐吸饱了汤汁,筷子稍一用力,就滋滋冒泡;粉丝晶莹剔透,一提老长,小孩子为了夹根粉条,通常是得站在椅子上的。
< class="pgc-img">>?
奶奶的做菜风格实在算不上精致,充分发挥了“只要食材好,烹饪尽可能简单”的原则,火锅实在太适合她了,不管什么东西,扔进去就完事。
但就是这些东西,也都是老人家精心准备的,提前冻的豆腐,大价钱买的排骨,菜市场东门第3家的绿豆粉儿,和3个月以前积上的酸菜。
< class="pgc-img">>?
吃火锅的时候,一家5口围着桌,奶奶总是一块一块的给我夹排骨,常常是一顿火锅吃完,别人没吃到几块,我的一碗排骨冒着尖儿,爸爸想在我这儿偷一块儿,奶奶就一巴掌拍他手上,无视爸爸一脸委屈,“跟孩子抢吃的呢!”
一家子人围着一个锅,一个桌子上就这一道菜,回想起来,那个倔强的小老太太,对孩子真是无限的溺爱啊。
< class="pgc-img">>?
(图片来源:@独立怪姐姐)
几年前,爷爷去世了,再没人去关心“蓝火苗子上来了没”,奶奶年纪大了改吃素,也不跟我较劲她的火锅比饭店的好了。
现在奶奶不太下厨了,但妈妈继承了奶奶的手艺,甚至还有改良升华,她发明了用酒精块代替木柴引燃木炭,还找到了可以当菜吃的干海鲜。
味道是越来越好,可我还是更喜欢童年时的那口火锅味儿,也许,好吃的并不是火锅本身,是一家人团聚的年味儿,是作为一个孩子的肆无忌惮,是奶奶那份毫无原则的爱啊……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今日互动-
作为一个奶奶带大的孩子,
你被怎样的溺爱过?
话说
没有什么事情
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
如果有
那就两顿
不过吃火锅时也要注意
可千万别把自己吃“火”了
近日,山西运城,某住户家中厨房不断冒出浓烟,邻居以为起火急忙报警求助。消防员赶赴得知,原来是男子近期一直想吃铜火锅,便捉摸着在厨房用木材生火,来顿火锅解解馋,消防员赶紧将火熄灭。
提醒
铜锅应放木炭
使用时要注意通风
火锅粉还应该了解一下
各种涮火锅的消防小知识
这样才能痛痛快快地享受美食
目前,火锅的加热方式主要分四种类型
吃火锅的安全注意事项
< class="pgc-img">>炭火锅
用炭作为燃料时,要注意生炭火时的安全,首先应在火锅底下垫一只盘子,放少许清水,以防高温烤坏桌面甚至引起火灾。吃完火锅后,要处理好剩余炭火,不能随意倾倒,确保其完全熄灭。吃木炭火锅时,要保证室内通风良好,时间不宜过长,一旦发现有人出现一氧化碳中毒迹象,应迅速离开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应立即前往医院救治。
酒精火锅
使用时,切记倒入酒精再点火,不可向正在燃烧的火锅加酒精。添加固体酒精时,一定要先熄火,等到炉芯冷却后再添加燃料。在添加液体酒精时,用量不要过多,否则易造成容器内酒精剧烈燃烧,导致爆炸。一旦发生了酒精着火的意外,不能用水浇,水浇上去后会有喷溅,使酒精溢出,扩大燃烧范围。正确的方法是用湿毛巾覆盖,隔绝酒精与空气的接触,使火源快速熄灭。
燃气火锅
燃气火锅使用前要检查燃气灶,防止气体泄漏。点火后,要随时根据燃烧情况调节火焰,防止汤水沸溢,灭火跑气,造成煤气中毒或爆炸事故,不用时要切断气源。使用时,最好保持室内通风良好,一旦室内有燃气或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聚集时,应及时打开门窗通风,从而消除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电磁炉火锅
电磁炉火锅相对安全,但也要注意不能违规操作。使用电火锅时,应水平放置,使用接地的墙式插座,插头要插紧,避免通过同一插排与其他电器同时使用。使用过程中要防止食物溢出,若食物溢出,要先断电后清理,避免造成短路、漏电等事故。发生电器火灾,要先切断电源,然后用打湿的毛巾或衣物覆盖灭火,不可用水扑灭,以防发生爆炸。
以上有关火锅消防安全的干货
各位“锅民”们都囤下了吗
来源:吴参谋说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