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热催生辣糊糊出圈
2、火锅+地方品类,还有多少值得挖掘?
3、辣糊糊走出西北,还差多远?
第 1575 期
文 | 大龙
接棒天水麻辣烫
银川辣糊糊悄然出圈
另一种火锅形式被挖掘!
最近,宁夏银川的辣糊糊登上了热搜,成为继天水麻辣烫之后又一出圈的地方美食。
当然,推热辣糊糊并非易事。越野车队、骆驼到火车站“接客”,到各个景区、怀远夜市上演绝活儿······接到流量的银川迅速以辣糊糊为支点,敲动流量倾斜。
短时间内,辣糊糊抖音话题达到2亿+,小红书笔记也多达1W+。在银川,多家辣糊糊门店都排在点评榜单的前列。此外,有餐创联会员不完全估计,今年1-4月银川辣糊糊门店数较此前多出1/3。
那么,最近大火的辣糊糊究竟为何物?
简单来说辣糊糊的底料是用2-3种不同品种细辣椒面,加上孜然、花椒面、芝麻等调味料,按比例混合后放入水中熬煮至粘稠,之后将食材放入汤中涮煮,可谓辣味喷香。除了香辣,辣糊糊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底料不加油。
辣糊糊的呈现方式主要有两种:
·路边摊串串,类似于传统的关东煮,几百个串串统一在锅内煮,主打一个性价比。
·火锅版辣糊糊,有锅底蘸料,吃法与火锅相同,客单价大多在60元上下。
随着辣糊糊逐步走热,银川也出现一种辣糊糊品牌店。比如红果果辣糊糊、莽叔·无油辣糊糊、伍幺伍#无油辣糊糊、奥斯曼辣糊糊等。
既然辣糊糊出自西北,必然在产品上融入西北元素。像伍幺伍#无油辣糊糊的招牌菜中就有柿面坨坨、烫面油香、洋芋擦擦、固原蒸鸡等。于小鲜麻辣烫辣糊糊推荐菜包含了甜胚子、大武口凉皮等。
还有网友总结出吃辣糊糊的“四大金刚”,比如炸火腿、皮蛋、藕合、牛筋面。大家还总结出炸过的食材更容易挂料,比如小酥肉、炸茄盒等。甚至有博主为了验证辣糊糊的普适性,买来海鲜直接在店内涮煮,同样获得好评。
此外,很多辣糊糊门店也开始融入一些甜饮品。像莽叔推出了抹茶芝士奶豆腐、大漠仙仙水、草莓撞撞奶等。
品类的出圈不光是把风味的差异化,当全国火锅菜品几乎趋于雷同的时候,区域性产品很容易巩固产品壁垒,给外地客以尝鲜,给本地客以日常。
而辣糊糊这种地域品类可以作为小吃,也可以当做正餐涮菜,店面也可大可小,具备模式探索空间。
现如今,火锅餐饮与文旅密不可分,从淄博、哈尔滨、天水、开封再到银川,大多都是主打一个品类,再将城市服务、趣味话题等进行传播,银川辣糊糊也是如此。
坐等“泼天的富贵”
文旅+美食成为黄金搭档
一贯印象中,宁夏枸杞、牛羊肉等物产美食较为知名,为何这波火起来的确是辣糊糊?
1、做法、呈现方式较传统火锅具备新鲜感
辣椒面与调味料就能做锅底,并且这种吃法放眼全国都具备新鲜感,然而,看似一锅红彤彤的辣椒底料,尝起来却是香辣口感,容易激发食客的好奇心、挑战欲。
从区域特征看,银川光照充足,加上昼夜温差大降水少,这里的辣椒、蔬果脆嫩清甜,这里的辣椒多是香辣而非列辣,并带来口味的差异化。
当大众对川渝牛油火锅已经建立固有印象时,辣糊糊似乎打出了差异化,原来火锅还能这样做。
2、产品具有较高性价比
原本辣糊糊还没有与火锅进行融合,当时辣糊糊更多是在学校、摊位作为一种小吃出现。如今,在餐饮不断追求返璞归真,加上消费降级的情况下,辣糊糊再次被市场挖掘。
查看一众辣糊糊门店来看,客单价大体在56-76元区间,甚至在一些街边店客单价更低。
3、当地政府部门、媒体助阵,让辣糊糊声浪不断增长
区域美食若要出圈,并非仅靠产品本身,也要靠行政手段、KOL传播、热议话题等不断进行加持。
此前,银川发布、宁夏文化和旅游厅等官方媒体也纷纷宣传起自家美食。与此同时,随着辣糊糊逐步走热,除了一些旅游大V、博主推荐辣糊糊,为辣糊糊持续升温不断累积声量。
3月底,银川不仅推行了往返天水的动车,银川兴庆区17加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向社会免费开放停车场,为到银川吃辣糊糊的游客提供便利。此外,银川市还为外地游客绘制了银川辣糊糊地图,为大家做美食向导。
辣糊糊有没有机会走向全国?
随着银川辣糊糊不断走热,上海、重庆、西安等地也出现了辣糊糊门店或产品。
那么,辣糊糊大范围走向全国还有哪些需要攻克?会不会成为传统火锅中的一个新味型?
首先从客群上来看,如前文所说,辣糊糊原本作为一种小吃存在,也是宁夏很多80、90后的回忆,如今辣糊糊不断被挖掘以及多门店的开出,可以满足部分群体的儿时回忆。但年轻人更多是尝鲜。
也就是说,在产品的打造上,如何让年轻人复购,并成为年轻人的日常消费品类值得从业者去思考。
其次,在风味呈现上。辣糊糊更多是多种辣椒面与调味的集合,特点是无油。对此,在一些社交媒体评论区,有部分顾客称裹在食材上的辣椒会有粉剂感,如何摆脱这方面的体验,也需要上下游齐力攻克。
有餐创联会员告诉火锅餐见,在宁夏,辣糊糊底料的厂家也在不断改良工艺,近几个月成品包装的销量不断走高。
然而,无油虽然是其现有特点,但也有宁夏的火锅品牌创始人认为,生辣椒面是否可以适当改良,能否像陕西的油泼面一样,加入少许的热油,让涮煮后的食材口感更加顺滑,以减少生辣椒面的涩感。
另有餐创联会员认为,辣糊糊从小吃走向中餐,如果在产品力、新玩法上不断创新,可能会继续出圈,也有可能会有火锅品牌去尝试,毕竟底料较为简单,也是降本增效的一种方式。
与此同时,辣糊糊的起势与当地文旅密不可分,纵观淄博、哈尔滨、天水等城市的热度波动,紧靠一波热度难以将某个单品送上流量高位,不断优化产品、玩法甚至是累加情绪价值,产品才有一步出圈的可能。
对于地域美食辣糊糊,你会不会去打卡?或者通过其味型进行研发再造?
< class="pgc-img">>得不说
巴蜀人民可是撩拨味蕾的一把好手
辣椒、花椒往油里一撒
往鲜红的锅底里
加上毛肚、鸭肠、黄喉、老肉片
再把红汤里捞出的“美味”
往油碟儿里那么一蘸
啧!别提多爽了!
虽说辣是川渝火锅的底色
但具体到各式细节终究不同
就拿锅底来说
到底是清油还是牛油更胜一筹
吃货们有话讲
///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印象中一说去吃川渝火锅,吃货的脑海里顿时会浮现出一口红油翻滚,带着浓浓的牛油香气扑面而来的画面。一来二去,潜意识里就会认为,川渝火锅≈牛油火锅!真的如此吗?还真不是!
要知道在川渝地区,当地人吃火锅吃到最多的锅底可不是牛油,而是清油。毕竟"菜当三分粮,辣椒当衣裳",天府之国的丰富物产是清油成为锅底首选的主要原因。
< class="pgc-img">>吃货的问题紧随其后,清油火锅和牛油火锅有啥不同?跟我们来这儿瞅瞅,没准能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清油火锅」
清油火锅,乍一看,红汤翻滚,和常吃的川渝牛油火锅似乎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听一位老家是四川的食客讲,这清油和牛油涮出来的火锅,味道可是天差地别。
清油,其实就是菜籽油。清油锅底有着不易凝固,清爽不糊口的优点,能最大限度地吸收锅底中青花椒的鲜麻。而各色香料的加持,更给了清油锅底麻香过瘾的口味。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毛肚、鸭肠、腰片即烫即熟,“七上八下”间即可鲜嫩爽口;土豆、莲藕、香菇这些素菜扔进清油锅里多煮上一会儿,既能锁住食材原香,又能饱吸锅底里的清香;肥肠节更不可错过,在锅底里沸腾一会,鲜弹入味,香浓非常。
< class="pgc-img">>「牛蛙」
上桌还在不停颤抖的牛蛙,新鲜可见。在清油锅里涮煮后,香味被完美激发。一口下去,味道生猛,鲜嫩过瘾。在辣椒和红油的双重作用下,蛙肉鲜美的味道之外,又多了一层香辣,让人直呼过瘾。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 class="pgc-img">>店内的清油锅底,是老板的骄傲。他告诉我们,清油锅底都是店内自己熬制的,每隔半个月就得熬一次,每次至少要熬上两个小时,才能把清油锅底的清香完全激发出来。除了清油锅底,店内还有鸳鸯锅和养生锅,涮菜也有50多种。
常来的老客还偷偷告诉我们,要想吃出川渝的巴适感,除了要点清油锅底,还有一点,那就是一定要让店内的服务员给调一份油碟。清油锅底配油碟,那可是一口到四川!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 class="pgc-img">>四川红辣椒火锅(总店)(点击导航)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和盛和街交叉口向北50米路西
营业时间:09:30—凌晨02:00
菜给了大众“川菜=麻辣”的刻板印象,川渝火锅更是固化了这一认同。即使麻辣火锅有一统火锅江湖的野心与霸气,但四川很多地区仍保留着独特火锅,并且是和“川渝火锅很辣”背道而驰的不辣火锅。
潮汕人说潮汕牛肉火锅很鲜,乐山跷脚牛肉笑了;山东人说单县羊肉汤很醇厚,简阳羊肉汤笑了;北京的铜锅涮肉原汁原味,会理的铜火锅却煮的很入味。四川火锅的味道不止“麻辣”一种。
一份份不辣的跷脚牛肉正在火热出锅。
摄影/吴学文
乐山跷脚牛肉,敢叫板潮汕火锅!
如果说,潮汕火锅长期把持着“中国最会吃牛”火锅宝座的话,那可能是因为他们还没有遇到乐山人。乐山人吃牛的精髓就在那一碗碗不辣的跷脚牛肉里。
三个小时炖出来跷脚牛肉的美味。 摄影/吴学文
>跷脚牛肉是一道“不伦不类”的菜品。说它是菜品,可是又上不了什么大台面;说它是火锅,可它并不是在桌上加热,但正是这种尴尬的定位,给了跷脚牛肉充分发挥食材特性的空间。
每到一家地道的跷脚牛肉店,门头大多会摆着一个直径超过1米的铁锅。锅里用牛腿骨、牛脊骨等熬制出的高汤,不停翻滚。而汤锅里时起时伏、黑黢麻恐的布袋子,则是这一锅高汤的秘诀:数十种中草药(香料)。
汤底中除了牛肉,还有众多香料。 摄影/境索相馆,图/图虫·创意
>乐山本地的跷脚牛肉主攻牛的“下三路”。初级的食客大多会点一些嫩牛肉、毛肚、黄喉、牛肝之类常见的部位,而资深的老饕则往往会直取牛脊髓、牛鞭、腰片、火伞(牛肚和牛肠连接部位)等。
懂行的老店在涮烫的时候,会根据不同食材的特性来安排涮烫时间,这样才能做到牛肉嫩滑、毛肚爽脆、脊髓绵软。牛肉清汤鲜美滋补,再安排上一碟辣椒蘸碟更是过瘾。
古镇苏稽的跷脚牛肉,配一碗海椒面的蘸料。 摄影/胡文凯
>吃完肉之后,用高汤涮一份包包白。如果包包白叶多杆少,则说明这家店老板实在厚道,清爽绵软的包包白下肚后,这顿跷脚牛肉就吃到位了。
南方人不会吃羊?简阳羊肉汤表示不服!
四川本不是吃羊大省,但是也许是四川的美食技能树点到顶级了,即使是在羊肉这种偏科食材上,依然能有着汤锅佳作——简阳羊肉汤,不仅不辣,还很醇香。
简阳市是一座距离成都仅50公里、人口不足百万的小城,但却是当下火锅行业魁首——海底捞的发源地。说起吃羊,简阳人可以说稳坐四川省内的头把交椅。
简阳羊肉汤吃的时候很像火锅的吃法。 摄影/许小黑子,图/图虫·创意
>简阳羊肉汤的秘诀来自其特殊培育的山羊品种——简阳大耳朵羊,80年代,简阳人用美国努比羊和本地的火疙瘩山羊杂交培育而成。大耳朵羊耳朵长、鼻子拱、体型高大,是极为优质的食用羊,2011年已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以前简阳羊肉汤做法分清汤和白汤两种:清汤就是羊肉加清水炖煮,白汤就是煮羊肉之前先煮羊骨架,待到汤色乳白再下羊肉炖煮。
简阳羊肉汤中有生活的热气腾腾。 图/视觉中国
>羊汤在中国各地到处都有,简阳羊汤最大的特色是羊汤上桌之前,将羊肉、羊杂等切片爆炒,爆炒后的羊肉水分蒸发、肉质更加紧绷。在肉质褐变之时,倒入滚烫的羊汤,大火炖煮,羊汤迅速乳化、汤底滋味更加浑厚。
奶白色是对羊汤最大的尊重。 摄影/沉默的螺旋,图/图虫·创意
>和跷脚牛肉一样,简阳人吃羊汤时总是要搭配上几碟蘸水,最常吃的就是两种:简单的辣椒、花椒、盐制成的干碟以及把腐乳捣碎加入羊汤调制的湿碟。
羊肉汤锅之外,趣闻也层出不穷。在报纸登的一则新闻,有人为了赶着回家和家人吃羊肉汤不惜办假证开车,结果被查处之后愿望落空,一行“羊肉汤怕是吃不下了”的标题尽显惋惜和嘲讽。每年冬至,简阳上千家羊肉汤馆门口人头攒动,甚至50公里外的成都人也会开过来,就为了这一口羊汤。
羊汤里有羊肉和羊杂,沾辣椒碟吃更爽。 摄影/冰凌灵,图/图虫·创意
>对简阳人来说,凡是家里有客人等重要场合,去街上的羊肉汤馆子端一份汤锅回家待客,这份汤锅就能沟通彼此的情谊。
北方人的铜锅用来涮肉?四川的铜锅和腊肉野菜更配!
北方尤其是内蒙古、北京一带的人们喜爱铜锅涮肉,而四川也有铜火锅也有自己独特的吃法:北方的铜锅是涮着吃,四川的铜锅多是煮着吃,不仅不辣,且有着四川火锅最久远的味道。
会理铜锅,是火锅,也是一道大菜。 摄影/熊俊杰
>会理的“铜火锅”可追溯的历史年头比麻辣火锅、乐山跷脚牛肉和简阳羊肉汤都要长得多。在会理鹿厂还有不少打铜火锅的作坊,这些经过了千锤百炼锻造好的铜火锅,代表了一项在当地流传已久的文化遗产——铜火锅制作技艺。
会理当地出产红铜,因此冶铜业高度发达,铜矿开采极大推动了本地红铜锻造工艺的发展。闪着美丽光泽的铜火锅,烹煮着当地丰盛的食物。
在汤汁中翻滚的菜品,煮的很入味。 摄影/熊俊杰
>腊肉、腊排骨、肉丸组成了接连不断的吃肉的满足,高汤吸收了食材的精华,变得细腻丰富。等到肉的篇章告一段落,涮上一盘野菜,才到了铜火锅的小高潮。时令新鲜的野菜仿佛还带着山野的气息,经过短暂的高汤烫涮,植物的清香浸润了高汤的醇厚,制造了令人出神的回味。
腊排骨火锅在四川、云南等地的高山高原地区很流行。 摄影/洛航,图/图虫·创意
>无论是腊肉还是野菜,在四川,还有更多的火锅品类让食材作为主角出场,从而造就了腊肉火锅、腊排骨火锅和彝族野菜火锅等“不辣”的火锅品种,也成了特定地区待客的最有记忆点的特色美食。
高县土火锅,不“土气”很“潮气”。
而在宜宾高县有一种更为质朴的不辣火锅——“土火锅”,现在已然成了“老古董”一般的存在。即使在临近高县附近的县市里,也很少见到它的身影。
如今,很多人做宜宾土火锅,会用铜锅代替传统土锅。 摄影/吴学文
>“土火锅”不是“土气”的意思,而是宜宾人用泥土制作的特殊炊具。一般选用高县特有的底板泥,底板泥颗粒细密、耐高温烤制,用它制成的土火锅导热慢、保温强,非常适合长时间炖煮食物。使用的越久的土火锅,因为高温烘烤和油水长期浸润,锅体发黑发亮,炖煮出来的食物的滋味愈加香浓醇厚。
在宜宾高县,还有制作传统土火锅的地方。 图/汇图网
>和中国传统暖锅性质类似的高县土火锅,炖煮的食材也非常传统。土火锅的食材一般是一层层的堆叠,芋头垫底,逐步加入提前准备好的猪蹄、鸡块、木耳、笋子、羊田粉条、尖刀圆子,垒至锅面封顶,然后倒入高汤,炖煮开锅即可食用。
土火锅的食材中,少不了芋头、鸡块和粉条。 摄影/吴学文
>现在,土锅正在退出人们的生活,取而代之是一种通电的砂锅或者铜火锅,成为火锅领域的一种复古潮流,也是在外高县人心中念念不忘的家乡私藏美食。
火锅能包容万物,为食物的美味找到了一种合理的形式。“辣”这种川渝火锅最出圈的味道,也不足以概括四川火锅的全部。每一种带有四川各地风格的汤锅或铜火锅,就像是一种“例外”,在麻辣围城的猛烈攻势下,还有一片片独立的“味道王国”。
一条街上数家火锅店,成了川渝常见的景象。
>文 | 贾队长
封图摄影 | 熊俊杰
头图 | 汇图网
参考资料
《川菜》扶霞
《火锅》地道风物
《巴蜀江湖菜历史调查报告》蓝勇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