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报讯(记者王萍)7月27日,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华天方面获悉,今年上半年,北京华天营收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幅超35%,利润超过2019年同期。消费逐渐复苏,餐饮业也供需两旺。新京报记者从全聚德、西贝等企业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多家餐企都在营收方面交出满意“答卷”,全聚德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600万元-2850万元,西贝莜面村全国范围内近350家门店上半年客流量同比2022年增长42%。
在有“鲁菜泰斗”美誉的老字号同和居,“贝壳珍珠山药”“翡翠花蝴蝶”等创新菜品让很多消费者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而“八大春之首”、江苏菜名店同春园则跨界做起了茶饮:以江南地区独有的谷雨前雨花茶为茶底,搭配时令鲜果,研制出苏式鲜果茶,果香混合茶香,清新爽口。
北京华天相关负责人介绍,菜品创新是北京华天今年上半年的“关键词”。北京华天所属各企业推出数十道创新菜品收获好评不断,电商公司华饮天食上线的慢卤猪蹄、香卤肉皮冻、东坡肉、酱鸭等新品预包装产品,均在线上平台畅销。
除了新菜品,华天二友居肉饼店在打包盒上进行了升级:粥盒升级为防洒的加厚粥盒,馄饨盒由一体式变成了分体式防洒包装。华天二友居肉饼副经理刘蕊介绍,包装盒的材质替换为可降解材质,更加环保。虽然成本提高了,但是密封效果更好,顾客的体验感也更好。华天延吉餐厅的冷面汤包装也从袋子升级成螺纹盖式设计。
据了解,今年年初,北京华天开启了品牌焕新行动,包装袋、包装盒、食安封签,到防撞条、等位标识、店内立牌等均进行了全面升级。北京华天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华天计划在包装和店内物料都加入“华宝”“天宝”的IP元素,预计下半年全面落实。
新京报记者还了解到,北京华天的鼓楼马凯餐厅、香妃烤鸡快餐每周定期直播,单品牌单场直播销售最高突破10万元。北京华天大数据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华天新增会员同比增长超90%。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随着消费回暖和消费活力复苏,北京多家餐饮企业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和客流均出现增长。近日,全聚德公布了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告显示,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600万元-2850万元,其中二季度环比增长83.41%-110.66%。西贝方面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3年上半年,西贝莜面村全国范围内近350家门店共迎来超1800万人次客流,上半年客流量同比2022年增长42%,外卖同比增长约41%。
据北京市商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场消费同比增长9.4%,社零额增长4.5%,其中,餐饮收入656.7亿元,增长37.3%,超过全国增速15.9个百分点,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餐饮收入占社零额比重提升至9.4%。
编辑 王琳
校对 柳宝庆
2003年5月,北京的SARS疫情刚过,城市似乎在一夜之间又恢复了往昔的热闹,各大饭店酒楼又挤满了食客。
东城的北京人,宴请宾朋大可以选择主打新式川菜的俏江南。
自从1999年从北京国贸店起步之后,作为地道北京人的张兰,已经开出了11家俏江南。
西城的北京人,如果想要请客吃饭,那湘鄂情一定是个不错的选择。
同样在1999年来北京开店,主打两湖菜系的湘鄂情生意火爆,湖北人老板孟凯也开出了3家店。
眼看高端湘菜和川菜都在北京城站稳了脚跟,作为八大菜系之首的鲁菜必须要来。
< class="pgc-img">>于是2003年,在山东有着新鲁菜之王名号的净雅酒店来到了北京,35岁的老板张永舵要来跟孟凯和张兰比一比这做菜的本事。
要开店,先找地。所有做餐饮的老板都知道,每个月的成本中,很大一块就是房租。
但初来乍到的张永舵,一出手就完全不同。
他没有去租赁商铺,而是连贷带借,花了2个亿在北京买下了三块地,他竟然要自己盖酒店。
在过去10年,净雅在威海和济南积累的资产也不过才1个亿。再加上酒店从无到有还有2年的工期,这损失的可都是白花花的利润。
谁都知道,最正确的做法应该先租赁再装修,迅速开业后打响知名度后再扩张。
但张永舵却非常斩钉截铁:“假如我这么做,净雅就不叫净雅了”。
这种决绝,的确从净雅一开始就有。
2
张永舵20多岁时正赶上下海潮,看着左下四邻都做起了生意,张永舵也萌发了搞餐饮店的想法。
这在当时无疑是离经叛道的做法,父亲自然极为反对,还差点把他赶出了家门。
但年轻的小张主意已定,他东拼西凑借了钱,1988年, 这家名叫净雅饭庄的小饭店正式开业了。
据说当年张永舵为了取个好名字,还特意翻了翻《饭店命名书》。考虑到顾客既需要饭店干净,又需要环境优雅,才起了净雅这个雅俗共赏的名字。
虽然饭店顺利开张,但张永舵很快遇到了第一个困难,他请来的厨师没干三天竟然就跑了。
而张永舵自己根本不会炒菜。
一时间找不到合适厨师的张永舵,不能看着这新起的买卖黄了,他急中生智,放弃了炒菜,自己钻研起比较容易上手的包子。
没想到东方不亮西方亮,张永舵手工做的牛肉包子广受欢迎,改行专卖包子的净雅饭庄很快在威海火了。
时间来到了90年代,张永舵在转市场的那时候发现,威海虽然靠海,但当时大大小小的饭店竟然没有一家卖活海鲜。
张永舵觉得这个机会不错,于是果然向海鲜酒楼转型。
不过转型后的净雅前两个月生意一直不好,毕竟老百姓也担心,净雅打着活海鲜的大旗卖就死海鲜。
为了打消顾客们的顾虑,张永舵率先叫响“在净雅吃到一个死海鲜,饭店直接赔偿100元”。
他自己每天凌晨4点带人去码头渔船上收购活海鲜,货到厨房之后再挨个挑选。
除此之外,净雅饭庄也正式改头换面成了净雅大饭店,店内装修、厨师手艺、创新菜谱也都上了新台阶,净雅的口碑逐渐在威海流传,客流也大幅上升。
< class="pgc-img">>一时间,“吃海鲜,到净雅”成了威海吃客的口头禅。
3
90年代中期,腰包鼓起来的中国人开始大胆走进装修一新的饭店里下起了馆子,这阵春风不仅吹起来威海的张永舵,也把深圳的孟凯和北京的张兰一并吹了起来。
孟凯原来40平米的小菜馆升级成千平酒楼,并很快开出第二家分店,湘鄂情也正式挂牌。
张兰的阿兰酒家也越开越火,新开的烤鸭大酒店和海鲜大酒楼生意也非常不错。
三个天南海北的餐饮大佬原本不会有什么交集,除了原本就在北京的张兰之外,当生意越做越大的时候,张永舵和相差一岁的孟凯都发现,进京成了必然选择。
于是就在千禧年到来之年,北上的湘鄂情率先在北京开店,选址独到、口味地道、服务周道的湘鄂情仿佛让孟凯开动了一台印钞机。
1999年湘鄂情率先在北京开店,选址独到的湘鄂情让孟凯仿佛开动了一台印钞机。
经历了弟弟被杀丧亲之痛的张兰,也在1999底终于走出了阴霾,她拿着自己的全部身家,在北京高端写字楼国贸开出了自己新店——俏江南。
开业仅仅三个月,张兰就收回了全部投资,俏江南从此在北京高端商务餐饮站稳了脚跟。
民以食为天,皇城根的的高端餐饮更是一面金字招牌,在2005之前,这面招牌被孟凯和张兰一左一右抬着。
2005年,张永舵历史两年精心打造的辉煌净雅首先开业,第二年,黄寺净雅、金宝街净雅也相继开业。
三家净雅饭店分布在北京东西两城,与湘鄂情和俏江南形成了三足鼎立。
更重要的是,在净雅请客吃饭,单是菜品客单价就能达到600-1000元,如果搭配上酒水,一桌下来动辄2万。
这样的高客单,放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从拿地建酒店开始,张永舵就没打算留退路。净雅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4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最风光的餐饮品牌要属于俏江南了,俏江南不仅是北京奥运会唯一指定中餐供应商的,张兰的兰会所更成了海内外政要和明星的聚集地
张兰曾说过:有LV的地方就要有俏江南。而在北京奥运之后,她的愿望则变成了“成为中国餐饮的一张名片”。
这样的想法,每一个想要做大做强的餐饮老板魂牵梦萦。
而成为名片的代价是巨大的,大到整个集团的复制扩张,小到单店人员的操作标准,中式餐饮的标准化从来没有标准答案。
而标准化也是张永舵和孟凯必须要翻过的大山。
净雅在服务标准化上其实有基础,还在山东时期,净雅从点餐就开始对服务进行了量化。
张永舵要求当客户点完餐后,第一道菜5分钟内必须要提供,其余菜品在35-50分钟内上期,超时就要赔偿。
进入北京,张永舵又在业内首创新标准:菜品口味、质量有问题,无论什么档次菜品,均无条件退换菜。
在净雅的服务词典里,没有“不”“不行”“不可以”一类字眼。客人只要提出正当需求,净雅工作人员都会尽全力给予满足。
中餐标准化的理想丰满,商业残酷现实就是——所有的服务体验都有成本,而如果当前收益无法满足时,借助资本就成了餐饮企业的必然动作。
三家之中,行动最快的是孟凯的湘鄂情,2009年11月,湘鄂情以14家直营店、9家加盟店成功登陆深圳中小板。
< class="pgc-img">>上市当天收盘总市值超过53亿元,孟凯以39亿的身家成为中国餐饮业首富。
净雅和俏江南同样一前一后完成了引进资本的动作,然后不约而同的开启了全国扩张,目标同样也是冲刺上市。
可谁能料到,2010年因为食品安全、财务信息透明度等问题,证监会实质性中止了餐饮行业的IPO审核,净雅和叫江南的A股上市之路戛然而止。
等到两年后,证监会重启餐饮行业IPO申请,但在公示拟IPO的复核名单中,却没了净雅的名字。
据说是净雅主动撤回申请,因为高端餐饮的天变了。
5
2012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 “三公消费”被狠狠地踩了刹车,作为上市公司的湘鄂情,财报上的冲击一览无余。
2012年湘鄂情净利润还有8192万,到了2013年,亏损已经高达5.7亿,超过了过去五年的利润总和。
同样主打高端政务宴请的净雅同样如此,2012年净雅全国23家门店总共只有15亿元营收,比上一年跌了足足50%。
俏江南此时的日子也不好过,张兰不得不加紧了上市的步伐,开始转向香港联交所。
面对突如其来的困境,惊慌失措的孟凯不得不闪转腾挪,开始了一连串令人瞠目的跨界转型。
2014年又进军大数据,并将公司股票更名为中科云网。
在这种无异于病急乱投医的操作下,湘鄂情门店纷纷关门,中科云网也因为公司债违约戴上了ST的帽子。
张兰则因为跟资本之间的博弈落败后淡出了俏江南的管理,没有张兰的俏江南就失去了主心骨。
大量优秀店长和厨师长纷纷出走,再加上大环境的影响,俏江南连年亏损,在香港上市开始变得遥遥无期。
张永舵一开始仍对政策抱着观望态度,认为多年积累和经营思路不能轻易否定,对后续经营仍抱有信心。
所以在2013年净雅最困难的时候,张永舵宁可亏钱,也绝对不随便关店,更不裁员。
等到现金流岌岌可危,张永舵才意识到要转型,显然已经晚了。
2013年,净雅推出精品海鲜火锅品牌“么豆捞”、“天天见面”地铁餐车品牌,同时收购经济型火锅品牌“豆捞”。
张永舵想要在大众餐饮领域给净雅找一条生路,但未能给净雅带来转机,反而让净雅背负更大的经营压力,项目难以推进。
撑了3年之后,到了2016年,净雅全国门店纷纷传出关门的消息。
而在一年前,湘鄂情最后一家北京门店也已经关门。
2018年,北京最后一家俏江南关门,这时的俏江南已经跟张兰没什么关系。
张兰还没有停止折腾,2020年,张兰的儿子汪小菲推出了麻六记,子承母业再次开启餐饮创业之路,从成立到推广,麻六记都离不开张兰的帮助。
< class="pgc-img">>张兰自己的直播带货也做的风生水起。 65岁的张兰,每天都要直播10个小时,洞悉了流量密码的她,更以平易近人的飒女人形象让很多粉丝黑转粉。
从澳大利亚回国的孟凯也重操旧业,但主打预制菜的“湘鄂情八大碗”虽然上线京东,但销量惨的只能说没法见人。
没想到,显赫一时的净雅会以这样干净而优雅的方式消彻底销声匿迹。
张永舵再也没有了消息。
京商报讯(记者 张天元)4月15日,全聚德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全聚德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全聚德实现营业收入约14.32亿元,同比增长99.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6003.95万元,同比增长121.67%;基本每股收益0.1956元/股,同比增长121.67%。
门店规模方面,全聚德表示,报告期内公司新增直营门店 3 家,分别是全聚德武汉新华路店、丰泽园东直门店、四川饭店东坝店,迁址新开全聚德西安印象城店。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公司餐饮门店共计 101 家,包括直营门店 48 家,加盟门店 53 家(含海外加盟门店 8 家)。
据介绍,近年来全聚德加快推进“餐饮+食品双轮驱动”的产业布局,继续通过推出年度新菜单,规划规范菜、时令菜品按季更新等举措。在食品方面,加快推进“餐饮产品食品化”,截止目前,公司已有近30个品类的预制菜和熟食品产品走向市场。
另外,全聚德还提到了旗下新品牌“零研所”。据介绍,全聚德三季度推出子品牌“零研所”,进入休闲食品赛道,首批已上市 7 款产品,正陆续在线下商超、便利店及线上平台渠道销售。
中国全聚德集团党委书记、董事、总经理周延龙近期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中华老字号的代表,全聚德将继续坚持守正创新的发展理念,通过人、货、场的持续打造,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同时也将积极拥抱数字化时代,为传统餐饮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此外,全聚德将通过新产品、新口味、新表现形式,打造一个年轻化的休闲食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