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得意须尽欢,不喝奶茶心不甘。
身为奶茶控的我,宅家期间少喝了那么多杯奶茶,也没见掉肉啊,实践出真知,喝奶茶是不会胖的!我要把错过的奶茶全部喝回来!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和小姐妹一起逛gai的时候,发现奶茶煎饼合二为一的小眷村又双叒叕开新店了!
< class="pgc-img">>大众点评的高分奶茶店,超多好评!
< class="pgc-img">>老板实在太会做生意了,奶茶+煎饼这对cp,给我锁死!
< class="pgc-img">>芋头先带你们来打卡!给你们安利小眷村好喝的饮品,还有火爆的网红沙拉煎饼。来,开吃!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给你们安利我的到店必点清单
“史上最满足奶茶,小料吃到撑!”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第一次点这杯阿嬷烧仙草的时候我简直惊呆,配料竟然有三分之二。
仙草、椰果、珍珠、红豆、葡萄干、花生碎,这超足的配料是不是让你很心动?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滑嫩的仙草,Q弹有嚼劲的珍珠椰果,颗粒感爆棚的红豆花生葡萄干,一大堆全挤在我口中,真的是喝完一杯就饱了。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给我来一杯芋泥啵啵奶茶,不要芋泥不要奶茶,要啵啵!”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我真的是芋泥的狂热爱好者,翻它牌的几率仅次于珍珠奶茶。这芋泥挂璧有半杯了吧!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芋泥里加了鲜奶,软糯香甜,带点奶香气,里面还偷偷藏着块状的芋头颗粒和一堆三色“啵啵”,每口都是惊喜。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酸酸甜甜我的爱~”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爱酸的集美必点!这杯简直就是万能饮品,夏季逛街解渴必备,冬季火锅烤肉炸鸡必备,酸酸甜甜解腻满分。
< class="pgc-img">>绿茶闻着很清香,搭配充满维C的百香果,入口微酸,回味带甘,珍珠+椰果丰富了整杯的口感。
< class="pgc-img">>“粉嫩嫩的春天来啦~”
< class="pgc-img">>颜控捶桌表示,这杯实在太太太太太好看了!本是冲着颜值买的,却获得了意外惊喜。
现切的芭乐贴璧,加上酸甜可口的草莓酱,倒上新鲜芭乐果汁,满瓶粉红粉红的。
< class="pgc-img">>不像百香果,芭乐就是甜中带着一咩咩酸,底下的脆啵啵太可了!Q弹又有嚼劲,像一颗颗小果冻。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小Tips:多加一份脆啵啵,幸福感upup!
< class="pgc-img">>点奶茶时,后厨煎饼的香味不断涌过来,闻得我心痒痒。
“老板再来一份网红沙拉煎饼!”
< class="pgc-img">>鸡柳+里脊+鸡蛋+生菜+薄脆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只见师傅手速飞快,面糊一勺,单手打蛋,撒上芝麻,“唰唰”翻面,加上配料,最后刷上灵魂酱料,给煎饼包件外衣就可以进我肚子了。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煎饼刚做好还是热乎的,咬一大口,超级满足。
< class="pgc-img">>饼皮有韧性,伴着芝麻的香气,鸡蛋完美融合于薄皮之中,酥脆的鸡柳和软嫩的里脊,清爽的生菜刚好解腻。
沙拉酱是整个煎饼的灵魂啊,忍不住让老板给我多刷点~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网红煎饼的隐藏菜单:田园蔬菜煎饼+double肉松+烤肠+海苔。
店里有八种配料,想怎么加就怎么加。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为了给食客带来更多的舒适感,小眷村新店的环境是暖色木质调,门口挂满了店里招牌饮品的木牌。
< class="pgc-img">>店里增设了吧台座位,来买奶茶煎饼的顾客可以坐着休息慢慢品尝。墙壁印上超可爱的奶茶和煎饼的插画,感觉回到了童年时光。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趁煎饼还是热的,赶紧打包回办公室,姐妹们,你们的奶茶外卖到啦~
< class="pgc-img">>▼
探长寻店X忆之小眷村
< class="pgc-img">>【店名】忆之小眷村【地址】继光街65号老婆大人隔壁
【时间】7:30—23:30
< class="pgc-img">文末互动话题
以# 你推荐的奶茶隐藏菜单 #为话题
PS.一切解释权归“忆之小眷村”所有
丽水美食侦探Max代为发布
了解我们
「丽水左耳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推广.策划.设计.摄影
丽水美食侦探餐饮咨询平台,是左耳文化旗下的一个丽水美食IP,丽水美食爱好者聚集地。爱生活,爱美食。以不遗余力地发现美食为己任。
>江本地生活研究院发布《2019浙江本地生活趋势报告》,过去这一年
杭州人均吃掉1.2个香辣鸡腿堡温州人点了70万份三文鱼寿司
本报记者 陈婕 朱银玲/文 龚子皓/制图
忙碌充实中,2019年过去了。过去的一年,我们的小日子过得怎么样?浙江人又都有哪些日常?由钱江晚报和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联合发起的浙江本地生活研究院,1月15日发布了《2019浙江本地生活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聚焦全省各大城市,通过夜经济等新场景、95后等新人群的各种行为数据的分析,揭示了消费者本地生活特征。
在浙江,无论是杭州、宁波,还是温州,大家的口味越来越“包容”,最喜欢炸鸡汉堡,也猛点沙拉;“远郊”需求崛起,95后点起了生鲜,60后爱上了咖啡奶茶;丽水人最爱点夜宵外卖。杭州人的关键词或许是奋斗,除了深夜加班点外卖,还出现了不少早鸟写字楼。最勤奋的当属跨贸小镇,夜宵、早餐都是写字楼单王。
汉堡薯条和沙拉 杭州人的外卖最爱
数字的背后,不仅包含了大家过去一年的足迹,更是折射了这一年消费习惯的趋势变化。比如,大家的口味越来越“包容”。
2019年,杭州在48项菜品上居全国所有城市第一名。其中汉堡薯条是订单量最高的,杭州人共消费了1200万个香辣鸡腿堡。按980万人口计算,人均消费1.2个。
同时,杭州也是最注重外卖饮食健康的城市,沙拉外卖订单销量居全国第一,其中光金枪鱼沙拉就吃掉了100万份。
杭州人能吃,还体现在非正餐时段的外卖订单猛增,下午茶、夜宵、早餐等非正餐时段订单分别增长了50%、25%和39%。
在点外卖这件事上,过去这一年,宁波是全国消费江浙菜外卖第三的城市,同时也是全国消费重庆小面第三的城市。宁波人一年吃掉了56万碗重庆小面。
温州人则爱上了三文鱼寿司和北京炸酱面。2019年,温州人吃掉的三文鱼寿司有70万份,北京炸酱面有26万碗之多,二者销量均居全国第三。
省内三四线城市表现亮眼。过去一年,在全国的三四线城市中,湖州的外卖订单量排名第一,还拿下了包括重庆小面在内的18道菜品的销量第一;舟山的海鲜水产品外卖销量位居第一;羊杂割是山西的著名地方小吃,但是丽水却是全国三四线城市中羊杂割外卖订单量最高的。2019年,丽水的夜宵订单量占比高达18%(杭州为13%),居浙江夜宵外卖单量占比第一。
城郊订单增长迅猛 余杭某用户6188元订火锅外卖
爱喝奶茶、更爱酒酿的吴江丽,今年年初从互联网公司辞了职,在余杭未来广场开了一家名叫半糖微醺奶茶酒酿的店。“没想到,和我一样爱喝酒酿的人那么多,更没想到,这么偏的地方,生意还能这么好。”吴江丽告诉记者,余杭人的复购率非常高,10个人里面,有3.1个人会再次甚至更多次购买。
章小海也有同样的感觉,明明开了两家几乎一模一样的熬粥佬,在临平的生意就比在杭州凤起路的好。“不光成本低,而且老客户多,关键周边竞争相对没那么激烈。”对做了20多年服装生意的章小海来说,外卖虽然是副业,体量不大,但是临平店的表现完全超出了自己的预期。“大大地惊喜了。”
过去这一年,浙江城郊的消费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杭州,以夜宵为例,郊区订单量的占比已从2018年的35%上升到了40%。其中,余杭区的单量最高,占到杭州郊区外卖单量的40%。消费能力的提升还体现在客单价上。2019年,杭州郊区最贵的一单外卖消费了6188元,一位余杭区的用户点了一餐丰盛的火锅外卖。
越来越多的95后开始使用外卖下单买菜,越来越多60后银发族,学会了用外卖叫一杯咖啡或奶茶。
数据显示,宁波城郊的95后,生鲜外卖订单同比增长了198%;温州郊区的60后,咖啡奶茶外卖订单增长了153%。
早上6点不到就叫外卖 杭州写字楼有不少“早鸟”
在杭州,除了熬夜加班点夜宵之外,不少写字楼上班族当起了“早鸟”。在跨贸小镇,清晨5点56分,某用户已经下单了小笼包、酱香饼等早点。
数据显示,无论是各写字楼商圈的夜宵订单量排名,还是早餐订单量排名,跨贸小镇都名列榜首。看来,过去这一年,最勤恳写字楼非跨贸小镇莫属。
此外,从杭州各写字楼商圈订单量排名来看,加班第二勤恳的是海创科技中心,早鸟排名第二的是绿谷东部创新中心。
从菜品的偏好度来看,海创科技中心的白领最爱吃驴肉火烧和肉夹馍,跨贸小镇的白领最爱吃葱油饼和烤鱼。而绿谷的用户爱吃的还有焗饭、牛排等,口味更西式。
最爱点咖啡、奶茶的小白领们都在哪里?从咖啡订单量排名来看,天堂软件园、德力西大厦排名前二。从奶茶订单量排名来看,东部软件园则获得第一。
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的白领最爱点沙拉,去年一年的订单在杭州各写字楼中排名首位。
儿点头的那一刻,王登福开心地跳了起来。
这是他跟女儿无数次吵架的结果。
22岁的王敏,从部队退役原本想做跆拳道教练,但父亲用做了20多年超市生意的经验,说服了她“女承父业”。
王登福的出发点是为了女儿的未来着想——因为“跆拳道教练是青春饭”,也是为了自己几十年的生意有个延续和突破。
他从丽水的山区走出,跟着时代的浪潮起伏,在超市行业扎根了几十年。
这几十年里,业态不断变化,从外资巨头入驻带来大卖场的繁盛,到电商兴起、线下商超受到冲击,再到新零售时代线上线下融合、超市变得“小而美”。
这天下午3点,王登福踱步进了女儿的水果店。红苹果、绿西瓜、紫葡萄、黄枇杷,灯光一照满目鲜亮。他挺满意,拍了几张照片上传朋友圈,“水果店开业了,效果还不错。”
以他为代表的丽水人,踩准过时代脉搏,站上风口上,飞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也因为跟不上城市化、互联网化的进程而被时代淘洗。
他们以一个群体的状态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生意,也成为了中国30年超市历史的另一个注脚。
超市越大才越好
王登福是丽水超市商会杭州分会的会长,一个组织的领头人。而18年前,他也曾受益于这个还未成形的“组织”。
2001年,生意难做,原本做服装生意的王登福决定转行。开超市的亲戚成了他领路人。这个神秘的群体,亲戚朋友一个带一个,经验打包赠送。
传说,最早的开荒者是一个来杭务工的木匠。
木匠来自丽水松阳县,一个典型的山区,路不通,人都穷。“穷则思变”,为了多赚点钱,做着木工活儿,木匠顺便开了个小店卖日用杂货。平常,老婆守着店,木匠出门做工。渐渐的,小店的收入比木工活儿挣得还多。
那是90年代初,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500 元,自选超市越来越多。1992年,华润万家第一家店在深圳开业,1995年家乐福在中国开业,1996年上海华联超市突破100家。
被教育的用户习惯了从货架上选购商品,再付款结账,而不是隔着“三尺柜台”指指点点。
过年回家,木匠把这当做谈资分享,有想法的人,第二年也来杭开起了超市。一个、两个,他们发现,开超市的钱也太好赚了。
2000年那会儿,大批的丽水人涌入,杭州的城乡结合部、边郊地区到处布满了他们开的超市。
大部分人不敢冒险,固守着自己的夫妻老婆店。但那时候,家乐福、沃尔玛、大润发等大卖场都分布在城市中心,边郊地区是一块空白之地,谁能在这里开上大超市,谁就占得先机。
王登福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他的原始积累。
他的第一家超市开在杭州的五堡,租的是一个农民房,只有90平方。很快,他就发现地方不够用,便把房东的大厅、地下一层全部吃了下来。一年后,他又把隔壁游戏厅的店面吃了过来,超市开到了300平方。
附近是个大服装厂,其他人也嗅到了好处——有人在隔壁开了个时代联华超市,面积比他的要大。
应对的办法就是,比大更大。王登福跟旁边准备盖新房的房东说好,盖好了房子就给他开超市。除此之外,边上还有一个空地,他在人家打地基的时候,就交好定金,把房子提前盘了过来。
左右一兼并,超市面积足足达到了700平方,面积翻了一倍多,竞争力也翻倍。那是2003年,王登福这家超市的营业流水就做到了日均一万多,毛利率20%,一年能赚70多万。
700平超市的大获成功,是那个年代大卖场在城乡结合部的一个缩影。21世纪初,沃尔玛、家乐福,模式成熟的外资大超市以品类齐全震撼着人们的感官,宛如消费者的天堂。
王登福经常到这些地方“取经”,陈列、选品,但他学到最精髓的是一个字“大”,以至于他此后在萧山开出了超过1000平以上的超市。
多年以后,家乐福卖身、沃尔玛关店,大卖场逐渐被中国人“抛弃”。但在当时,王登福最真挚的经验就是,超市越开越大是一种“真理”。
看城市天际线不断升高
王登福成为会长的原因无他——生意做得好,带出来的“徒弟”多,前后足有六七百个人。
他带人很负责,骑着自行车一个街道、一个街道地扫荡,常常从早上骑到天黑,直到找到合适的店铺位置。除了位置,店铺的陈列、进货渠道,他都一一传授经验。
你带我,我带他,滚雪球一般,光杭州的丽水超市就有1万多家,其中王登福的老乡松阳人开的超市有4000多家。
何彩美就和丈夫在拱墅区谢村开了家超市,一呆就是8年。线下流量的集散地属性,让这里成了见证社会经济变化的一个窗口。最明显的是原先都用现金,现在变成了支付宝,更细微的,买冲泡奶茶的人都换做买水果了。
丽水超市开店地址的变化,也是城市扩张的一个投影。何彩美的超市从谢村搬到总管塘,没开多久,碰上拆迁,最后又搬到了余杭区赛银国际广场。王登福的超市也是从五堡开到了七堡,从七堡开到了余杭区的紫金西苑。
从现实意义来说,他们因为租金上涨不断外迁,但另一层面上来说,他们也是城市经济的见证者,见证城市的天际线不断升高,边缘成为中心、闹市取代荒芜;见证一批批人才流入,创业者遍地开花,房价平地起飞。
除了养家糊口,时间自由一点,何彩美开这家超市还有一个原因。
几年前,丈夫开车出了车祸,一个经常在店里买东西的邻居听说后,买了好些东西来看望。
那些蓝色楼宇很高,住客很生,心墙没有沟壑。“有一些人你最后可以跟她交心了。”
“小而美”开始破壁
好日子在10年前到了尽头。
2009年,天猫双11第一年就创下5000万的交易额,到2018年2135亿……互联网就像巨浪涌来,日常的生活用品都能通过网购解决,没有特色的线下小超市顶上遮上了密不透风的乌云。
具体到杭州,这几年,农民房、棚改房开始大量拆迁,依托于此的丽水夫妻老婆店一部分关店转行,一部分开始转型。
“抱团取暖”成了必要。2011年松阳商会成立,一群经营得还不错的店主,成立了一个超市品牌“品全”。
品全超市是开放加盟的形式,要求很简单:拒绝售假、不设赌博机、服从统一管理,只要是松阳人开的超市,都可以申请。短短一两个月,几百家“品全超市”遍布杭州。
品牌意识的养成,凝聚着丽水超市帮的美好愿望:希望丽水能成为一个真正有凝聚力的群体,品牌一致、商品一致、进货渠道一致、服务一致。
但事实证明,丽水人开超市在精神上可以抱团,但经营上很难高度统筹,不到一年,“品全超市”全面停摆。
提到这些,王登福有点唏嘘。“我们可能就是还没达到那个境界,就想做一件很大的事情。”
后来,有人在某种程度上做到了这件事情。2017年,阿里巴巴旗下的零售通以天猫小店的形式对夫妻老婆店进行改造,从渠道、支付、店面形象等方面帮助小店进行统一升级。
何彩美在赛银广场的超市,便是天猫小店的形式。
2017年12月,赛银超市开业。5个月后,店铺接入了天猫小店计划,无论是装修布局,还是货品来源,数据化的尝试,整个小店焕然一新,三四百平的店铺面积整洁有序,囊括了包括果蔬、调味、百货、纸品、文体、食品、饮料、冷饮等8个品类。
王登福的大超市在互联网的裹挟中摇摇欲坠。2013年开始,大超市代表沃尔玛开始密集关店,一年之内关掉了全国14家门店。随之而来的,是全国连锁卖场销售额增速的断崖式下跌。2019年6月,家乐福卖身苏宁,外资超市所代表的大卖场时代正式谢幕。
换句话说,大超市十几列分门别类的商品货架,每一个货架,如今都有独立零售店和它分庭抗礼。
典型的如层出不穷的生鲜店和遍布街头巷尾的便利店,前者吊打了大超市的生鲜冷藏柜,后者浓缩了大商超们的核心货架,让你随时获取所需而找不出理由跑去遥远的大超市。
大势之下,王登福学会了顺应,他的新店开在紫金西苑的小区门口,300多平,生鲜、水果占了面积的一半,他说因为生鲜区的设立,人流量多了一倍。
传承的新力量
如果说王登福和何彩美代表了丽水超市帮的两个样本,那么85年出生的陈华则是丽水超市帮的一个新生力量。
2008年陈华大学毕业后,接下了父母开的100平的小超市。他内心鄙视这种夫妻老婆店,“觉得很low”,但真正接手后才明白夫妻老婆店最朴素的经营哲学:控制成本。
学习连锁超市世纪联华,从东西的品质、门店形象、员工形象方面加强管理。很快,他也开创了自己的品牌“华联润佳”,并开出了6家连锁直营店。
迈两步,退一步。开了一年多后,连锁的直营门店成本过高,不得不关掉两家。外部的环境也给他上了一课,中国人代际更替加快,服务需求更快的小而美,才是超市的未来。
陈华的超市水果蔬菜已经是必备,还有专门的社区服务,建群、线上拼团,朋友圈直播最新动态,学习的对象也从沃尔玛、物美变成了盒马鲜生等新兴业态。
超市做得风生水起,顺便解决了“传承”的事情。不过他的这套关于超市经营的完整打法,被包装进了“奇异菠萝”的业务之中。
换句话说,他开始用自己摸索出来的方法论服务夫妻老婆店,帮助他们实现升级。
何彩美的天猫小店就是他的客户之一,在陈华的指导下,何彩美每天在朋友圈做水果采货直播和特价活动预告。平常买完东西就走的消费者成了忠实粉丝,时不时就被种草,消费频率也变得更高。
王登福如今也有自己的小品牌,他想要做出品牌的愿望还在。两年前他找到了一个觉得能力不错的合伙人,打算做“华联美购”的连锁品牌,但经验和能力的限制下,最后事情还是不成,剩下的店就变成了一个普通超市。
如今,他把希望在女儿王敏身上。
王敏两个月前加盟了鲜丰水果店,目的就是学习人家先进的管理经验。
她从小在父母开超市的场景中耳濡目染,无师自通,深谙客户的心理,“你得先把他们先变成朋友,叔叔阿姨吃什么,嘴巴要甜一点”。她笑容可掬,寒暄起来,自然亲切。
比起这些做生意的姿态,22岁的王敏的优势还在于她互联网原住民的身份。微博、抖音、淘宝,她玩起来溜溜的。
她懂年轻人的心理,新店刚开业就接入了饿了么的配送,“外卖服务是必须的。”未来经营如何,王敏依然内心忐忑,她做好了亏损的准备,但每天依然元气满满地面对新的挑战。
过去的30多年,丽水人曾在巨头的光芒之外,寻找到了尚未被开垦的零星土地。未来前路未定,但陈华坚信,未来丽水人小超市中所包含的专注和温情是无可取代的。
(原标题《历史转折中的“丽水超市帮”:杭州开10000家小店,抱团熬赢家乐福》。编辑郑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