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有消费者向消费质量报记者反映,“陈多多”茶饮旗下门店管理松散,部分奶茶店卫生安全存隐患,店内员工不戴口罩,不带手套,全程徒手制作饮品。
根据消费者提供的信息,消费质量报记者走访了青羊区的“陈多多”茶饮一门店。在该门店,记者看到,此时顾客并不多。记者随机买了一杯茶饮,店内一男性员工没有戴口罩,也没有戴手套,全程徒手制作了饮品。
< class="pgc-img">>当日,在金牛区的“陈多多”茶饮一门店。记者也随机买了一杯茶饮,店内一女性员工没有戴口罩,也没有戴手套,全程也都是徒手制作了饮品。记者随机采访街面的消费者,相当部分的消费者对此表示很担忧,不戴口罩、不戴手套,不仅存在卫生安全隐患,也存在疫情防控风险。
< class="pgc-img">>业内人士表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18年发布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明确规定,其他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宜佩戴清洁的口罩。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从业人员,加工制作食品前应洗净手部并进行手部消毒。加工制作过程中,应保持手部清洁,接触非直接入口食品后,或触摸头发、耳朵、鼻子、面部、口腔或身体其他部位后,应重新洗净手部并消毒。
在随机采访中,部分茶饮消费者的健康意识极为强烈。她们表示,茶饮工作人员直接接触食品,不戴口罩和手套,不仅卫生安全有隐患,也存在疫情防控风险。还有部分消费者对此有意见,她们认为陈多多属于大型连锁品牌,对门店的卫生管理应该很严格,出现这种情况不正常。
记者通过大数据搜索,发现陈多多奶茶曾因出现质量问题被消费者吐槽或投诉。2021年,有消费者反映,在购买的奶茶中发现有蟑螂,经过协调,商家虽然退了款,电商平台也给予了赔偿,但消费者仍然觉得不满意。2022年,有消费者反映,从购买的陈多多奶茶中,曾发现有类似指甲的异物。
< class="pgc-img">>“陈多多”门店工作人员不戴口罩和手套,徒手操作,有无卫生安全隐患?四川陈多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对门店操作哪些规定?记者多次拨打四川陈多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官网电话,均无人接听或直接挂断。(消费质量报记者)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焦细分品类,还有新机会吗?
最近,我发现一个品牌“陈多多”,打出“新式豆腐”饮品的标签,在竞争激烈的成都茶饮市场找到了新机会,招牌产品月销超过20万杯。
本期《咖门饮力黑马101》栏目,我跟陈多多创始人陈俊任聊了聊。
成都有个“豆腐奶茶”
招牌产品累积卖出超千万杯
和大家分享我在成都的新发现——
这是一家位于春熙路附近的档口店,路过门店,你首先会注意到这张海报,同时也会知道这家店的招牌:豆腐。
海报上写着“豆腐饮品累计销售10000000+”、“好喝自然受欢迎”,都在激发购买欲。
这款产品名叫“桂花酿豆腐”,将桂花酒酿和奶豆腐相结合,售价10元/杯。
它来自品牌陈多多,我了解到,起源于成都的陈多多,成立于2009年,客单价在11~14元,一开始定位烧仙草,产品多为烧仙草的延展。
去年,团队考虑到烧仙草品类的竞争和区域竞争,开始进行品牌转型和升级。
如今,VI的“蓝”加上“新式豆腐鲜泡茶”——独特定位,让陈多多在激烈的成都茶饮市场中找到了机会。
据介绍,转型过后,陈多多门店的营业额实现了翻倍增长,去年一年就在四川开出近200家门店。
那么,陈多多是如何关注到“豆腐饮品”这一细分赛道?选择单品类,如何做精做细?我和陈多多的创始人陈俊任聊了聊。
升级转型,是“看数据、听顾客”的
为什么要转型并选择将“豆腐”作为品牌标签,是我问陈俊任的第一个问题。
他告诉我,转型主要出自这几方面的考量,
首先,是品牌面临的现实困境:
烧仙草品类的竞争激烈,正在逐步压缩陈多多的上升空间。
成都作为书亦烧仙草的大本营,走在成都的街头上,随处可见书亦烧仙草的门店,在这种情况下,陈多多很难赢得更多的市场,品牌发展进入瓶颈。
其次,是品牌的单品类基因决定:
面对新一代对品牌忠诚度下降的消费群体,凭借差异化单品破圈,斩获新增用户成为茶饮行业常见的打法。
特别对于一直聚焦单品类发展的陈多多,选择细分赛道更适合品牌的基因。
最后,“豆腐饮品”是顾客的选择:
陈俊任告诉我,把”豆腐“作为品牌标签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是门店的数据分析出来的。
“每一次品牌的变革,都是用户给了信心。”
陈多多运营总监周林介绍道,现在主打的“桂花酿豆腐”,实际上在2018年就已经在门店上市,产品上市后,很快就成为门店点单TOP5。在一家主打烧仙草的品牌里,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定位“豆腐饮品”,实际上是选择顾客本身就有记忆点的产品,把它做成门店的招牌,更容易将产品与品牌基因相融合。
无论是研发、还是供应链都对这款产品更熟悉,降低了转型的成本,加盟商也更愿意配合。
在这样的优势下,品牌很快完成了转型,逐步减少烧仙草产品的比重,在门头、海报等外立面打出“新式豆腐鲜泡茶”的标签。
据介绍,转型之后,桂花酿豆腐的销量可以达到月均20万杯。
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选择细分赛道的品牌需要将单品类做精做细,这十分考验品牌在运营以及营销等多方面的能力。
采访完陈多多的相关负责人,我发现他们在服务细节、团队培训等方面上也有一些经验。
提升营业额,他们总结了3个经验
1. 黄金“1分45秒”,直接影响顾客复购
如何提升顾客在门店的体验感,陈多多摸索出了一套“145”模式——指将顾客点单到拿到饮品的时间控制在1分45秒。
周林告诉我,陈多多的门店多为档口店,1分45秒是经过测算档口店顾客点单的黄金等待时间。
陈多多档口店
>实现这一点,不仅需要点单、产品制作和打包等多方面人员的配合,店面本身也要引导顾客快速决策。
走进陈多多的门店,你经常看到大型灯箱上放着陈多多的招牌产品,比如桂花酿豆腐、杨枝甘露等等。
2. 将“人设”融入到门店,打造亲切感
做年轻人市场的品牌,都在努力打造品牌人设,希望用更加人性化、立体化的形象和消费者沟通,赢得年轻人的认可。
用更加立体化的形象和消费者沟通
>这不仅需要一个外在的人设,更需要品牌拥有植根于骨子里的“人格魅力”。
陈多多的做法是将人设融入到门店用语中,一般的门店欢迎语多为“欢迎光临”,但陈多多的门店,将欢迎语改成了“多多欢迎您”。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反复提到品牌名,也在塑造一个亲切的品牌人设。
3. 督导带队培训,定向解决问题
给员工做培训,对于快速拓店的品牌尤为重要。
在培训方面,陈多多的经验是,让督导来“带队”,培训加盟商。
“因为督导更清楚门店是什么状况。需要什么样的学习内容。”因此,他们结合督导的建议,由督导协同组织,对门店的现实问题进行定向培训。
督导带队的一大优势,就是培训后的定向考核。在日常的巡店中,督导可以根据培训内容进行碎片化的带训和巩固。
一套流程下来,能达到真正的培训目的,而不是走个过场。运营上的努力让品牌也初具规模,去年,陈多多完成了快速拓店。
而当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细分品类,就不得不面临品类延伸和品牌打造的话题。
选择了“小赛道”
就用品牌感来做延伸
“豆腐饮品”,并不是一个可以做大的品类。
在研发看来,豆腐饮品的痛点在于:大部分豆腐都是偏乳味、布丁的形态为主,做热饮时会有一定的软化过程。
因此,对于陈多多来说,要想打造品类,就要通过门店质感、形象风格、IP输出等,来塑造鲜明的品牌形象。
这方面,他们也做了很多努力,比如选择将饱和度高的蓝色作为主题色,再搭配白色,门店空间设计明亮,记忆点高、出片率高。
下一步陈多多要考虑的,是如何围绕蓝色主题色,做更多的营销?
如何做好以陈多多为代表的人物设计?以及核心产品的不断升级、创新、区域化运营等等。
选择了一条“小赛道”,就要用品牌感,来拓宽自己的生存空间。
今年,咖门将持续推出“饮力黑马101”栏目,发掘一批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品牌,发现区域市场的新动态。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品牌,欢迎推荐(或自荐),请联系记者/评论区留言。
饮界的双11、一年一度的“秋一杯”终于来了!
这是行业的“集体狂欢”,也是一次品牌实力的比拼。
今年有什么精彩玩法?又折射出哪些产品趋势?我们一起来看。
立秋前就开卷
“秋天的第一杯蜜雪”获10万赞
今年“秋一杯”的风吹得格外早。
最火的是前两天抖音上的一个视频。
视频中,博主踩着红毯来到蜜雪冰城店门口,现场洗手、戴红围巾、拿着剪刀“空气剪彩”,一系列“仪式”完成后,获得一张光荣的奖状和一杯茉莉奶绿,还被贴上“绶带”,在蜜雪冰城的巨型奖状相框里拍照留念,庆祝“全款喜提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这一另类操作引发了强势围观,短短1天,该视频就收获了10万+赞、16.6万转发和3.2万评论。评论里网友调侃:“还以为他要买下蜜雪冰城呢”,还有问博主怎么不唱茉莉花,博主回复“社恐,不敢唱。”
与此同时,已经有人去蜜雪冰城唱茉莉花了。
有博主发视频记录“买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情形:e人朋友们拿着大喇叭又唱又扭,i人博主在旁边尴尬得脚趾抠地,最后大家以优惠价格买到一杯茉莉奶绿,甚至放礼花庆祝。
类似的大型“社死”现场比比皆是,蜜雪冰城的小红书官方甚至发了一个视频集锦,花式记录顾客到店唱《茉莉花》的“盛况”,还吸引了不少外国人参与。
这场“全民狂欢”源自7月底蜜雪冰城上新茉莉奶绿,同时推出“同唱一首歌,共饮一杯茶”活动:到店唱《茉莉花》,6~8元的茉莉奶绿立减1元,还有机会获得免单券。
从7月底到立秋,这波热度节节攀升。送优惠、发奖状之外,蜜雪冰城还开启立秋倒计时,8月3日~8月7日每天11点和15点,在微博和公众号限量发放两款共100份“秋一杯微信红包封面”,封面上印着雪王和学妹共饮奶茶的甜蜜场景,引发众多网友拼手速参与。
与网友们的搞笑画风相对,各大品牌门店积极“备战”。
许多店员晒出图片,提前将奶茶袋套好叠成“小山”。有的门店备好了平时三倍的水果等物料,全力应对即将到来的“秋一杯”大战。
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近期,奶茶团购关键词搜索量周环比增长超8成;超9万家门店开通美团团购秒提;76家茶饮大牌参与线上特价团,推出爆款奶茶2.99元起。
提前卷起来的“秋一杯”,有哪些新玩法、新亮点?
< class="pgc-img">>各出奇招
今年“秋一杯”玩法哪家强?
1、 显眼桶、发证书、送你个“锤子”,很“癫”很有吸引力
今年“秋一杯”,喜茶主打一个“大”。
先是在立秋之前开启#秋天的第一杯喜茶#话题,在各大平台抽取幸运网友,送出半人高的超大大大桶喜茶杯,既可以是出街的显眼包,又可做实用的收纳箱。
从8月7日起,还在全国455家门店放置超超超大桶喜茶杯氛围装置,方便顾客拍照打卡。
而且,立秋当天,第8001号订单还可获得1.5m高的巨型喜人荣誉证书,喜提“争分夺秒摸鱼高超分秒必争·喝喜茶第一名”的荣誉称号。
网友评,一时竟然分不清是“社死”还是“拉风”,但从反馈来看,e人已经摩拳擦掌了。
如果喜茶带给你的是路人的目光,那么陈多多豆腐奶茶要直接给你“一锤”。
其在“秋一杯”之际上新茉莉焦糖豆腐、奥利奥焦糖豆腐、栀子焦糖豆腐三款新品,购买即可抽充气大锤。实实在在的“送你个锤子”,网友评论“很癫很心动”。
2、“秋一杯”撞上七夕节,产品、周边多了浪漫氛围
今年的立秋与七夕离得很近。许多品牌都选择将“秋一杯”打造成“浪漫味”的。
比如,1点点变“粉”,将招牌波霸小料升级成粉色,还带有淡淡的玫瑰香。
奈雪则变“蓝”了,喊出“爱是蓝色的”口号,推出七夕限定产品,主题杯、主题袋都是浪漫蓝色,还有心形迷你毛绒公仔。
不仅如此,奈雪还携手携程机票推出“内蒙古双人往返套票”,立秋当天购买任意茶饮即有机会获得浪漫双人游的机会。
茶百道的秋日&七夕限定活动是,推出特调新品幻紫玫瑰,限定闪闪杯耀眼又浪漫。还推出爱意香氛卡,节日氛围拉满。
用香气提升节日氛围的还有雾鲜,其推出七夕限定新品玫瑰青提茉莉,设置丰富的奖品,比如观夏的四季香氛礼盒、巴宝莉的青提软糖香水、完美日记的小王子唇釉礼盒以及饮品优惠券等礼,100%中奖,活动期间到店购买限定饮品即有机会获得。
茉沏推出七夕限定冰箱贴和贴纸,口号有趣,比如“迢迢牵牛星,奶茶要加冰”“你惨了,你坠入爱河了”。茶屿水果茶送七夕告白杯套、告白情书和棒棒糖,浪漫仪式拉满。
3、考虑到高温依旧,清爽型产品依然是主流
尽管已是立秋,但很多地方依然被高温笼罩。不少网友感慨“外面还38度呢,就已经秋一杯了?”
加上“卷健康”愈演愈烈,今年的“秋一杯”也走起了清爽路线。
比如,益禾堂“秋一杯”的主推款薄荷奶绿,清新的薄荷风味很适合夏天,据说单品销量破亿杯,复购率超30%。
苏阁鲜果茶用巨峰葡萄升级推出“秋天的第一杯果茶”——手播葡萄果肉多和手剥葡萄奇异果,主打低卡低负担,果肉含量增加30%,声称把“果肉量打上去,把热量打下来”。
茉沏推出牛油果酸奶酪、芒椰酸奶酪和蜜桃酸奶酪三款鲜果酸奶,用新鲜现切水果搭配生牛乳酸奶,主打轻盈低负担。
雾鲜的限定新品玫瑰青提茉莉,将阳光玫瑰青提汁与生牛乳和茉莉花茶汤搭配,整体清新爽口。
4、强调高性价比:直观让利+提供情绪价值
今年,茶饮圈也打起价格战,折扣、优惠动作频繁,让消费者对于一杯奶茶的价格预期一降再降。
基于消费者对于“秋一杯”的优惠预期远大于平常,不少品牌选择直观让利刺激下单。
比如不少品牌祭出免单大招。
- 蜜雪冰城在8月3~7日期间,抽出22位“奶茶大锦鲤”,每人送出30杯茉莉奶绿;
- 汇茶开启首届珍珠奶茶节,请10000人免费喝奶茶;
- CoCo都可送出100万份分装珍珠小料,让秋天的第一口属于Q弹的珍珠。
- 茶救星球在立秋当天送出10000份买1送1券,对口令即可参与瓜分。
再比如,将周边赋予“金”“富贵”的概念,提供情绪价值。
- 兵立王准备了超百份黄金大奖,买饮品直接抽老凤祥足金金珠。
- 巡蜜时光推出大容量黄金桶,买即送配套周边暴富卡。
- 沪上阿姨上新富桂系列新品,推出泼天富桂礼花枪和富桂手链。
“奶茶行业一年如果只关注一个节点或者一天,就是立秋这一天。”
美团外卖数据显示,2023年立秋当天奶茶日销售的杯量超过4000万杯,那一天也是美团外卖平台突破历史订单峰值的一天。
每年的“秋一杯”是对品牌和门店的一次重大考验,今年的“战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