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没有华丽的装修,也没有网红的加持。行军包、革命的老照片……当这些本应陈列在博物馆里的物件儿全部出现在一个餐馆,你是不是感觉特别新鲜好奇?这就是康绍君精心打造的“老兵餐厅”,一个承载着战友青春和热血的军味主题餐厅。
说到“老兵餐厅”,你也许会以为康绍君一定是一名退伍军人,因为对军旅生活有着不可割舍的情怀才开办的这家餐厅,但事实却非如此……
< class="pgc-img">>自幼便有个军旅梦
短发、浓眉,目光炯炯,轮廓分明的脸庞透着刚毅……康绍君笔直地坐在办公室的藤椅上。“我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父亲和哥哥都是军人。我从小就很想当兵,虽然没有进入部队,但心里一直有着军旅梦。”这名今年54岁的汉子,话语铿锵却满是深情,跟着他的描述,我们一起进入他儿时的回忆里……
1968年,康绍君出生在内蒙古布特哈旗(今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的一个军区大院里,在家排行老六,上面有五位哥哥。他从小就对军装有一种炙热的痴迷,而这份痴迷,除了有家人的影响,更多地源自于他的生长环境,源自于那个年代的红色浪潮,源自于他的思想意识。
在大院里家家户户都挂着红旗,总能看到穿着军装的孩子在院子里乱窜,孩子们单纯又爱玩,尤其是男孩子,最爱玩的是气枪,最爱听的是革命故事……“那时出去玩,若是差一个小伙伴,大家便会聚在他家的楼下一起喊他。那势头像极了要去行军打仗。”康绍君回忆着,从小生活得像小军人,经历着类似军营的集体生活,听着军号起床,看着红色电影,哼着《英雄儿女》里的《英雄赞歌》……慢慢地就被这些所感染。
康绍君并未如愿走入军旅生活,在家人的极力劝导下,他选择了上学读书,但他心中的红色梦想早已在心中慢慢发芽,在后来的日子里一直延续下去。
< class="pgc-img">>康绍君和老兵餐厅的员工们在一起畅谈
餐厅成为“战友情”的“联络站”
1995年,27岁的康绍君选择了创业,进入餐饮行业。
“我说开家饭店,家里人很是支持。在当时那个年代,很多饭店叫什么阁、什么楼,父亲却说,‘咱家军人多,咱就叫老兵餐厅,做最朴实的家常菜’。”康绍君介绍说,1995年河北邯郸老兵餐饮中心正式成立,成为了一家我市本地餐饮连锁企业。同年开始先后在我市多个地方开办了西柏坡、黄土地、井冈山等9家以红色革命根据地命名的餐厅。老兵餐厅于2013年开始营业,成为不少老兵聚会的好去处。
为了给顾客创造更好的“军味”体验,康绍君不断为店面注入更多军旅元素和部队风格的装饰。走进老兵餐厅,红色的五角星立马映入眼帘,店内装潢简单,一楼大厅的舞台墙上挂着行军包、行军壶、军号……展示柜里则摆放着弹壳制作的战斗机等模型。在二楼包间的门口,分别挂着军队文化的牌子;走廊的墙上、包间的墙上挂着一张张灰色的照片、老邮票,似乎有着更为深刻的历史痕迹,而那些穿行在厨房与餐桌之间的服务员,一身绿色的迷彩使整个餐厅军旅文化气息更加浓厚。
每到8月1日建军节前后,这个以怀旧战友情怀为主题的餐厅基本天天爆满。康绍君则是忙前忙后,订餐、进货、搞活动……他准备周全,希望能让前来就餐的退役军人们过一个不一样的节日。
“起初开老兵餐厅是想为退役的军人、家属提供一个聚餐怀旧的地方,但后来餐厅就不仅仅只是一个吃饭的地方,还成为了战友情的‘联络站’。”康绍君笑着说。
过去通信不发达,很多战友退役后都失去了联系,有不少前来就餐的退役军人们找到康绍君,希望他能够帮助寻找失联的战友。看到大家有这样的需求,他便建立起《老兵退役军人联络本》,一旦遇见有寻战友需求的顾客,便让对方在本上登记下自己当兵的时间、在哪当兵、叫什么名字、要寻找人的姓名等信息。慢慢地,一本、两本、三本……他收集了近千条信息,也帮助其中几位登记人寻找到了战友。
9年过去了,老兵餐厅依然是老兵们最常去的聚餐地方。随着时代的进步,昔日“寻找战友”已不再是聚会的热门话题,但这里却始终凝聚着老兵们浓浓的战友情。
< class="pgc-img">>热衷公益,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在这里,我们就像在家一样。”58岁的江金兰来自涉县西达镇西达村,在老兵餐厅工作已有7年。
“退休后,想找事情做,没人愿意用,康总愿意接受我,心里非常感激。”老赵是一名退役军人,从单位退休后,在老兵餐厅当保安已有五年。回想起当时寻找工作的经历,老赵对康绍君总有说不完的感激之情。
记者在老兵餐厅里观察到,职工平均年龄在四十岁左右,多为退役军人和下岗职工。“职工招聘中我会优先录用退役军人,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一个人在部队里时间长了,必然与社会生活脱节,再加上缺乏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很多退伍军人在就业方面处于弱势地位,也没有准确方向,所以我带着他们寻找自己的事业。”康绍君说,企业的发展是追求自身经济价值的增长过程,也是不断满足社会公众期望的过程,也许是军旅梦的加持,他始终认为自己身上有着更重的社会责任。采访结束时,康绍君告诉记者,目前已帮助过百余名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实现就业,未来还会这样做,这是他不变的经营理念。
近30年的创业路,康绍君走得艰辛且不易,也收获了很多的认可与帮助,如今的老兵餐厅已成为本地一个知名餐饮品牌,他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近年来,他给我市周边贫困乡村扶贫,捐款捐物;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与植树防沙和关爱空巢老人;在疫情时期,他拿出储备的物资免费分发给周边小区的居民。他说,未来他仍要守着那份军旅梦,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和责任。
时光如水,岁月流转,但有时一瞬间的钦慕,便是一辈子的坚守,军人情结就这样刻在了康绍君的心间。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赵鸿粼/文 邱勇慧/影
饭,平时说的很顺,但是如果写进单位的一日生活制度,就不能写成:吃饭,而是早餐、午餐、晚餐。这也许就是口语与书面表达的区别。每一个单位都有餐厅,无论地方还是部队,餐厅是人们吃饭的地方,部队的餐厅也不例外。但是,同样是吃饭,是就餐,部队与地方还是有异同的。
相同之处:1、时间比较固定,早上7.30,中午11.30-12.00,晚上17.30-18.00,当然也有冬季夏季就餐时间之分,时间前后相差半个小时。2、打饭都是按序列队,不能插队,这个大家都能做到,在单位上班,谁也不想因为吃饭排队这样的小事在大家那里有不好的影响。3、不能浪费,这个大多人员能做到,一部分人还是有浪费的,无论部队还是地方政府企业机关。4、吃饭不能喧哗,尤其是部队和政府机关都有这样不成文的规矩。
不同之处:1、部队饭前集合,统一列队。值班员要向值班领导报告:??单位集合完毕,请指示!如果有事,领导会回:稍息!如果没有事讲,就回:开饭。值班员率领部队向餐厅行进。2、列队行进过程中,要调节步伐,要喊口号“1-2-1”、”1-2-3-4”等等,口号要喊的响,否则领导会要求原地踏步,直到声振长空。3、到餐厅前,列队唱歌,”饭前一首歌”就是这样来的。歌也要有自己单位的气势,否则会被别的单位看不起。4、饭后要自己洗碗筷,这样也是培养素质,洗完放在固定位置。利于一人站岗,别的战友给留饭。
素质就是这样在日常培养出来的。
夕夜,第71集团军某旅“钢铁汽车队”所在营给官兵们精心准备一份特殊的年夜饭“自助盛宴”。
< class="pgc-img">>为让官兵吃上满意的年夜饭,营队早早地对饭堂进行了集成化装修改造,开放式设计简洁宽敞、明亮卫生,自助餐饮和特色餐吧等多种形式融为一体。
< class="pgc-img">>餐厅共设有“一台七区”,“一台”是指特色餐饮吧台,“七区”即“菜品区、调料区、水果区、饮料区、甜点区、餐具区和就餐区”。
准备好了吗?上菜啦!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伴随着除夕夜的到来,炊事班着手打造“最香年夜饭”,全班一大早就和帮厨党员干部一道布置过年氛围、清洗加工食材、调制冷饮甜点、精心烹饪制作佳肴,全力迎接全营“美食家”的鉴品。食堂前一阵嘹亮的歌声后,官兵轻快地走进餐厅,发现“别人家的餐厅”搬到了身旁,情不自禁地为炊事班的兄弟们点赞!
< class="pgc-img">>▲党员帮厨
走近特色吧台,烤肠、爆米花、关东煮、冰激凌等特色小吃俨然深受官兵的欢迎;螃蟹、竹蛭等海陆杂陈也是“饕餮客”的最爱。文明排队挑选食物,大快朵颐欢快畅饮,十足“家的味道”在舌尖上回味,官兵直呼“过瘾”!
▲选择困难症
< class="pgc-img">>▲真香!
“这是我在部队过的第一个除夕夜,虽然年夜饭不能在家里陪父母亲人一起,但能在部队和战友们一起吃出家的味道,实在是太棒了!”新兵原帅感慨道。
< class="pgc-img">>除夕夜,一顿丰盛的大餐不仅能慰藉官兵们一年的辛苦,更能让坚守岗位的战友在军营这个大家庭里感受到温暖和关爱。相比以往的桌餐,自助餐更能增进官兵的互动交流,就餐的体验更加轻松愉快。
< class="pgc-img">>用餐有量
取餐有度
文明用餐心态平
光盘行动要推行
健康饮食要讲究
餐桌浪费绝不行
人人拒绝“剩”宴
个个争当“光盘侠”
策划:周磊磊、朱恒
文图:陈勇、潘林、程帅
监制:谭亚龙
编辑:周振国
实习编辑:方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