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有网友发现
现在很多知名的奶茶店
也开始“花式”收起了打包费,
而且并不是按订单量和包装袋个数来算,
而是按照奶茶的杯数来计算。
比如有网友在官方霸王茶姬的小程序上点了6杯奶茶,平台就收取了6元的包装费,但实际上到手6杯奶茶,是用2个包装袋装的。
对此,有网友质疑:
包装费应该是收取的包装袋的费用,
为什么要按照杯子收费?
多家奶茶店外卖平台实测
按杯数收取包装费
外卖平台要收包装费这事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不过对于奶茶外卖很多人的印象还是停留在按袋子收费,尤其是秋冬季节,很多奶茶店都是会有保温袋的选项,按杯收费确实很难理解,毕竟在店里消费的时候,同样是外带也是不需要收取包装费的。
有人在霸王茶姬小程序上和美团、饿了么平台上都试了一下,发现在3个平台点位外卖确实都会产生外卖费用,而且是每一杯都会加1元包装费,即便是选择了平台的双杯套餐,同样也需要2元打包费。
3个平台也都有打包费说明: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要求,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为保障您的商品安全、卫生送达,对于堂食外带及外卖业务场景中商品打包材料,收取相应的包装费用。
随后又尝试了其他奶茶品牌,一点点在官方小程序下单,选择外卖或自取均不收取包装费(普通纸袋),但在外卖平台上同样是按照1元一杯收费,提供的是保温袋。
茶百道目前只有外卖平台能点外卖,外卖平台会收取0.6元一杯的打包费。
喜茶的小程序和外卖平台也是按照杯数收取,1元一杯,小程序平台也有说明:按照“每件商品收取1元”的标准收费。
奈雪的茶小程序下单可以不收取包装费,但是如果需要保温袋的话可以自行勾选,也是1元一杯。
蜜雪冰城目前在小程序和外卖平台上都是收取0.6元一杯的打包费,不过看有网友晒过1元的打包费,不知道是不是调整过了。
网友:保温袋收费可以理解
但为什么要按照杯数?
对于奶茶保温袋要收费这一点,大多数网友都是认可的,毕竟保温袋是需要成本的,奶茶需要保持温度才能保证口感。但是有时候奶茶店提供的并不是保温袋,只是普通的袋子,也同样收取了打包费。
而且袋子要收费能理解,为什么要按杯子收费呢?
“好多外卖平台上都是这样,八杯奶茶收8块钱的包装费,实际上是两个保温袋”。
还有网友吐槽,我要是点个100杯蜜雪冰城,按照1元一杯打包费,就要额外付100元,相当于20杯柠檬水了,而商家又不给我100个袋子,这合理吗?
也有网友表示,外卖平台之所以要收取打包费,除了限塑令可能和平台抽成也有关系,为了平摊成本所以把打包费涨了一点,但是总应该要给消费者自行选择的权利,而不是强制收费。
还有网友说:不想被收打包费就去奶茶店里买奶茶,这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拒绝强制消费(打包费)了。
来源:橙柿互动·都市快报、齐鲁晚报
段时间盒马收取1元打包费的事闹得沸沸扬扬,又有网友发现现在很多知名的奶茶店也开始“花式”收起了打包费,而且并不是按订单量和包装袋个数来算,而是按照奶茶的杯数来计算。
近日,上海市民周先生向“新民帮侬忙”反映,他在霸王茶姬官方小程序上点了6杯奶茶外卖到家,结果一看订单居然收了6元钱的包装费,而且是按照杯数来累加计费的,但实际上6杯奶茶只装了2个袋子,奶茶外卖这样的收费合理吗?
对此,有网友质疑:包装费应该是收取的包装袋的费用,为什么要按照杯子收费?
多家奶茶店外卖平台实测
按杯数收取包装费
外卖平台要收包装费这事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不过对于奶茶外卖很多人的印象还是停留在按袋子收费,尤其是秋冬季节,很多奶茶店都是会有保温袋的选项,按杯收费确实很难理解,毕竟在店里消费的时候,同样是外带也是不需要收取包装费的。
记者在霸王茶姬小程序上和美团、饿了么平台上都试了一下,发现在3个平台点位外卖确实都会产生外卖费用,而且是每一杯都会加1元包装费,即便是选择了平台的双杯套餐,同样也需要2元打包费。
3个平台也都有打包费说明: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要求,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为保障您的商品安全、卫生送达,对于堂食外带及外卖业务场景中商品打包材料,收取相应的包装费用。
记者又尝试了其他奶茶品牌,一点点在官方小程序下单,选择外卖或自取均不收取包装费(普通纸袋),但在外卖平台上同样是按照1元一杯收费,提供的是保温袋。
茶百道目前只有外卖平台能点外卖,外卖平台会收取0.6元一杯的打包费。
喜茶的小程序和外卖平台也是按照杯数收取,1元一杯,小程序平台也有说明:按照“每件商品收取1元”的标准收费。
奈雪的茶小程序下单可以不收取包装费,但是如果需要保温袋的话可以自行勾选,也是1元一杯。
蜜雪冰城目前在小程序和外卖平台上都是收取0.6元一杯的打包费,不过看有网友晒过1元的打包费,不知道是不是调整过了。
网友:保温袋收费可以理解
但为什么要按照杯数?
对于奶茶保温袋要收费这一点,大多数网友都是认可的,毕竟保温袋是需要成本的,奶茶需要保持温度才能保证口感。但是有时候奶茶店提供的并不是保温袋,只是普通的袋子,也同样收取了打包费。
而且袋子要收费能理解,为什么要按杯子收费呢?一个保温袋可以同时装好几杯奶茶,按杯收费是不是被“打闷包”了?
"好多外卖平台上都是这样,八杯奶茶收8块钱的包装费,实际上是两个保温袋”。
还有网友吐槽,我要是点个100杯蜜雪冰城,按照1元一杯打包费,就要额外付100元,相当于20杯柠檬水了,而商家又不给我100个袋子,这合理吗?
也有网友表示,外卖平台之所以要收取打包费,除了限塑令可能和平台抽成也有关系,为了平摊成本所以把打包费涨了一点,但是总应该要给消费者自行选择的权利,而不是强制收费。
还有网友说:不想被收打包费就去奶茶店里买奶茶,这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拒绝强制消费(打包费)了。
最近,生鲜电商平台“盒马”也开始对线上订单收取1元包装费,遭到不少网友吐槽:“不是1块钱花不起,而是受不了这口气……”
你被加收过包装费吗?对此你怎么看?
(上观新闻综合自:橙柿互动·都市快报、新民晚报)
日,多名消费者发现一些网红奶茶体量“虚高”,撕掉“内增高”后,大杯奶茶与小杯几乎同高。南宁市场监管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奶茶店如此操作涉嫌过度包装,有打“擦边球”误导消费者的意图。
大杯奶茶杯底暗藏玄机
5月22日,南宁市民小华(化名)在一家名叫“霸王茶姬”的奶茶店里点外卖,某款饮品上标示:大杯700毫升19元,中杯500毫升17元。小华点了6杯大杯的奶茶。
“看到外卖小哥送来的奶茶,惊呆了。”小华和同事们发现,这几杯奶茶杯身比普通奶茶显得更高,吸管却很短。待喝完奶茶后,小华将奶茶杯底剪开,发现密封的杯子底部有一只小玩具。杯底往上三分之一处,才是真正底部。
小华在电商网站发现,该玩具的价格仅为0.6元。
几天前,市民黄女士到一家名为“茶与花间”的奶茶店,花32元买了两杯小芋圆乌龙奶茶。她不小心打翻了奶茶,这才发现装奶茶的其实是藏在大杯内的一个小塑料杯,“感觉被骗了。”
无独有偶。最近,一家名为“伏见桃山”(原名汴京茶寮)的奶茶店,也因“内增高”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称,该店有几款奶茶的大杯型包装底部虚空。对此,该品牌客服回应称,“主要是怕顾客烫手”。
多款奶茶存在“内增高”
5月26日,记者找到了小华所说的“霸王茶姬”奶茶店,店员承认杯子底部确实是空的,她说:“这是我们的网红杯,看上去有1000毫升,实际上是700毫升。”
在南宁市“茶于花间”奶茶店,记者发现,该店有4种不同的杯子,但都没有标明容量。记者点了一杯奶茶后,店员将调好的奶茶倒入白色纸杯,随后套进了旁边的高杯内。当记者问及原因时,店员称:“不知道,这是老板决定的。”
这些奶茶店的杯子看起来很大。
在民族大道的国贸中心,记者找到了汴京茶寮,“伏见桃山”奶茶标准杯和大杯的价格分别为17元和22元。在收银台旁,倒扣着十几个高达20多厘米的杯子,店员称这是大杯。点单时,店员未提前告知这款饮品容量的情况。
记者向店员提出疑问,店员解释道,大杯容量为700毫升,标准杯为500毫升。
当天,记者将买回的三款奶茶进行对比,发现同一款奶茶的大杯高度,几乎是标准杯的一倍。从外部观察,除了容量看起来较大外,与一般奶茶杯无异。然而,沿着侧面将杯子撕开,可以发现里面还有一个相对小一些的杯子,杯底有一截空荡荡的,就像是给里面的小杯子穿了隐形的“内增高”。
除了容量大小的问题,还有一些网友表示,这种包装本身设计不合理,重心不稳,轻轻一碰就倒。
随后,记者在南宁市各大奶茶店走访发现,多数奶茶店对于奶茶的中、大杯销售并无价格区分,但是同一款饮品的热饮和冷饮,杯子的大小有所不同。如热奶茶的杯容量350毫升,冰冻奶茶的杯容量则到500毫升,店员解释:“冷饮要加冰,所以要用稍大的杯子。”
店家应当告知真实容量
“伏见桃山”品牌隶属于南京千利休餐饮管理有限公司。5月27日上午,该品牌一名相关负责人表示,“伏见桃山”原名“汴京茶寮”,去年9月,门头统一改为现名。国贸中心这家店原来属于加盟店,目前已经跟公司解约,因此并未改名。
对于大杯“内增高”的情况,该负责人称,“包装上的创新,只是一个特色。”他表示,大杯的杯身印有“600毫升”的字样,不存在对顾客隐瞒的情况。
5月27日下午,记者打开“茶与花间”的网站,点击在线客服弹出对话框,提出“为何奶茶大杯内藏着小杯”的问题后,客服人员直接终止了对话。
这些奶茶杯里有“内增高”。图片均为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赵劲松摄
南宁市市场监管局公平交易稽查局局长粟启明表示,目前对奶茶大杯、小杯的容量没有明确规定。不过,奶茶店“大杯内藏小杯”的做法涉嫌过度包装,有打“擦边球”的意图,从感官上可能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
南国早报“南国法援”公益律师赵明堂建议,商家应当将饮品容量提醒放至价目表等更为显眼处,且在消费者购买时进行提醒,消除不必要的误会。
编辑丨黄灼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