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王丽丽的奋斗人生
王丽丽,来自东北的一个小村庄,从小便与泥土和汗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家中兄弟姐妹众多,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为了一家人能勉强糊口。小时候,每当看到父母疲惫的身影,王丽丽便暗自发誓,一定要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 class="pgc-img">>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能吃上一顿肉是多么奢侈的事情。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王丽丽也从未放弃过对知识的渴望。她深知,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于是,她发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即便是在煤油灯下,她也坚持着每一个夜晚的自习。
高考失利后,王丽丽没有选择放弃,而是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乡,踏上了前往上海的打工之路。在那里,她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挫折,但也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她们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共同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
< class="pgc-img">>后来,王丽丽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认识了一位来自台湾的先生。两人相知相爱,最终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王丽丽跟随丈夫来到了台湾生活。初来乍到,她面临着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等种种困难,但她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在台湾,王丽丽找到了一份在餐厅的工作。虽然工作辛苦,但她却乐在其中。每天,她早早地起床,开始忙碌的一天。从洗菜切菜到烹饪出美味佳肴,她的双手在厨房里翻飞着,仿佛是在弹奏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 class="pgc-img">>餐厅的老板对员工们非常慷慨,不仅提供丰盛的三餐,还时常发放奖金和福利。王丽丽深知这份工作的来之不易,因此她格外珍惜。她努力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厨艺水平,赢得了客人们的一致好评。
在台湾的生活虽然充满了挑战和艰辛,但王丽丽却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她感激这里的一切,感激那些曾经帮助过她的人。她相信,只要心怀感恩、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 class="pgc-img">>如今,王丽丽已经在台湾生活了多年,她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她感慨地说:“是奋斗让我有了今天的一切,我会继续努力,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那么,你呢?是否也曾经历过类似的奋斗历程?是否也曾为了梦想而拼搏过?快来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吧!别忘了点赞支持一下这个励志的故事哦!
晨六时,刘家英已经行驶在宜昌的大街小巷里,听着网约车接单语音提示,等待这座城市慢慢醒来。
入行以来,刘家英每天平均在线10个小时,年过半百的她看起来宛如30岁左右的壮年,跑起车丝毫不输同龄20多岁的小青年。只要开着车,她整个人都透着欢快。
从餐馆老板娘转行网约车司机,不到三年时间,刘家英稳坐宜昌市网约车跑单数量第一名,并冠以“宜昌一姐”名号——全市跑单量最多,高达4W单;;每日最高流水高达500元;每月享受宜昌大咖福利唯一者;无论平台的什么奖都能拿到手……2021年12月的“了不起的司机”滴滴出行年度荣誉司机表彰会上,刘家英师傅又被评为湖北区“2021荣誉好司机”。
“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餐馆“刘阿姨”变身“宜昌一姐”
“校门口开餐馆的刘阿姨”这个称号曾一度伴随刘家英将近20多年。在三峡大学读书的同学们大多都认得刘家英一家人。
直到2017年,三峡大学修路,其经营的餐馆因挡路而被遣散关闭,她这才阔别经营了20多年的餐饮业,收起袖套和围裙,一头扎进了滴滴行业——那时候宜昌的女司机还少得可怜。
但不到3年,“刘阿姨”就摇身一变成为了“宜昌一姐”,跑单量、每日流水量等都稳居全市前列,无论平台的什么奖都能拿到手。
开起了车、摸到了方向盘的刘家英像是打开了身上的潜能开关,迅速迎来事业第二春,整个人脱胎换骨,通身洋溢着的精神劲儿宛如刚睁眼看这个世界。
看似华丽的转身,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
刚入行,因“女司机”的偏见备受歧视,被乘客临时取消订单;早期平台尚无垫付功能遇到赖账的乘客只好忍气吞声;夜晚出车遇到醉酒闹事的更是得小心翼翼……但这些,乐观积极的刘师傅都扛了下来,不论遇到何种委屈,始终不改自己的服务底线。
从业五年来,刘家英从不取消订单、永远笑容满面、不论是否逢年过节全年坚持出车、雨伞、口罩、纸巾、数据线、充电宝、矿泉水等便民小物车内一应俱全。
即使是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她冒着感染风险也坚持出车——接送一位需赴医院定期透析的老人半个多月。面对亲朋好友们“想钱想疯了”的误解,刘家英从不辩解。直到老人家属亲自发来感谢,这才得知,接送期间刘家英分文未收,仅凭良心做事。
告别了洗洗涮涮、捆手捆脚的餐饮行业,开着车在城市里穿梭,成为行业一姐,扭转了当地人对女司机的偏见,不少老宜昌人见到她都会亲切地同她打招呼,一些慕名已久的司机路上碰到了也总要鸣笛致谢。刘师傅总是再三强调,正是跑网约车让自己找到了真正的心灵家园——“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上下班再没了卡死时间”。
“路上高歌,干到退休”
开车、音乐、健身陪她走向理想晚年
每天早上五点,三峡大学的操场上总会有一位“姐姐”束着高马尾,穿着玫红上衣、紧身运动裤,再踩着一双跑步鞋,先沿着操场正跑3圈,再反过来倒着快走3圈,不论是奔跑速度还是敏捷程度都令人叫绝。
告别餐饮业后,她仍保留着早年的健身习惯:不管每天出车到多晚,第二天总能准时5:00开始锻炼,也正因如此,年过半百的她看起来宛如30岁左右的壮年,跑起车丝毫不输同龄20多岁的小青年。
行在路上,音乐是刘家英的第二挚友。《一条小河》和《我在纳连湖等你》是她的最爱,兴致来了,她还会主动唱两首给乘客解闷消愁,有时候还带动乘客一起唱。“不开车就喜欢在家里唱歌,学唱歌,有音乐作伴,再长的路也不无聊。”刘家英说道。
就这样,凭借自己的真诚和敬业,刘家英成为本市行业神话,打破了行业性别歧视,甚至还影响了儿子的择业观念,刚刚大学毕业的儿子从心而行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男性护理人员。
刘家英告诉记者,现在的她每天4:30起床,5:50出车,月流水1W左右,刨去每月2400的房贷、3000的车贷,她和丈夫现在过得分外知足,认为自己早已抵达理想境界。
“早起锻炼,准时出车,路上高歌,干到退休——就算是还完车贷、房贷,退休了也要在早高峰出去转上那么一圈,看看这个城市的最新改变。”最近和丈夫规划起退休生活,刘家英常常笑着说,年轻时羡慕会开车的人,现在开上车了人却老了,“但能开一天就赚一天,只要开车我就高兴!”
来源:极目新闻记者 黄永进
冬日生活打卡季#?(2-7)
近日,几个小女生在黑龙江哈尔滨一家饭店吃饭,点了一份锅包肉。
< class="pgc-img">>然后女生问锅包肉多少钱一份,店员回复68元一份。
这几个小女生觉得68元一份,量有点小。于是一个人拍视频,一个人用手掌和手机来比划。
就这么大,就这么长。
< class="pgc-img">>并用筷子一块一块夹起来数了数,总共13块,平均算下来每块要5元多。
这几个小女生认为太贵了,于是把视频发到了网上。
结果是这家店直接被哈尔滨人怼关门了。
< class="pgc-img">>虽然店家第二天直接道歉了,并给这个小女生转了888元红包,赔礼道歉说那天是新店员,收钱收错了。
< class="pgc-img">>看评论区里有人称锅包肉就是68元一份。
< class="pgc-img">>如果68元不错,量大一些是不是就不会被吐槽了呢?
从另一个方面看,现在的年轻人可不是好被忽悠的。
如果换作是我这个50多岁的老阿姨,估计就默默地认下了。并且还会来一句,吃亏是福,吃亏人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