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从北京象山山脚下的两排小平房开始,盛发强和王静既是设计师又是销售员。 也许他们没想到10年后,他们的公司将奇迹般地成为2008年中国户外产品市场销售和市场份额的领导者,并将在今天的ChiNext上市。
从使用帐篷制作帐篷
1992年毕业后,盛发强被分配到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 他的工作地点在兰州。 他经常上坡进行大地测量和地形测量。 在严格的环境中对户外产品特殊功能的深刻理解为盛发强以后的业务铺平了道路。
第二年,“动荡不安”的他选择了“出海”,来到广西北海。 他首先在一家小型印刷厂担任销售员,然后开始了自己的生意:他开了一家小型印刷公司。
这时,他遇到了未来公司的重要合伙人及其生活伴侣王静。 有共同理想的两个人成功了并走到了一起。
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盛发强和他妻子的命运。 1994年底,盛发强在“国家专利新产品博览会”上发现了一项专利项目-折叠式休闲帐篷。
看到这个帐篷产品,喜欢户外运动的盛发强和他的妻子很聪明,并立即与专利所有人进行了谈判。 对方开始出价20万元,这对当时的盛发强来说是天文数字。 最终,对方因他们的热情和毅力而感动,并以10,000元的价格将其出售。
创建一个独特的“微笑曲线”
那时,中国有很多类似的产品。 探路者盛发强董事长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差异化和形成市场特色。
最后,他决定遵循“ U”形微笑曲线来构建探路者的业务模型。
“我们的业务模式的独特之处在于采用了“微笑曲线”,一端是品牌建立和研发能力,另一端是市场现场营销。 根据盛发强的说法,两端是整个产业链中较高附加值的部分。 中间生产环节的附加值相对较低。 该公司已经实现了生产环节的完全外包。 因此,公司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上分工的横轴,附加值在纵轴上,并以“ U”形微笑曲线的商业模型表示。
自1999年以来,探路者已开始开发和生产帐篷,睡袋和防潮垫等户外设备。 产销一体化。 但是从2002年开始,该公司开始逐步将生产外包。 到2008年,该公司的产品已完全外包。
“现在探路者是最具创新性的地方是该公司的独立知识产权品牌,该品牌是从零开始独立创建和注册的,并享有很高的声誉。”盛发强在接受本报独家采访时说。
创立王石品牌作为代言人
自探路者于2003年成立了第一家国内户外用品专卖店以来,如何建立第一家国内专卖店? 户外运动品牌已成为探路者管理层面临的新问题。
登上了两座海拔8000米的高山,北极和沙漠留下了一个朝气蓬勃的女性形象,她是盛发强的妻子兼公司董事王静。 正是这种冒险使王静遇到了万科董事长王石。 左大右峰也称为“巧乌崖峰”,海拔8201米,是世界第六高峰。 当王静于2007年到达卓奥尤峰的顶峰时,万科董事长王石就是他的队友之一。 当王晶主动提出要和他合影时,王石被团队中唯一的女人吓了一跳,并欣然同意成为探路者。
根据探路者的招股说明书,在探路者的22位自然人股东中,至少有8位自然人有关联,而包括圣发强在内的7位自然人约占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75.65%。 如果按照每股19.8元的发行价计算,探路者成功上市后,盛发强家族所持股票的总市值将达到7.49亿元。 其中,圣发强和王静在探路者中拥有股票市值。 将达到6.1亿元。
“直接管理+专营权”商业模式
自1999年以来,探路者的销售额以5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公开数据显示,2006年至2008年收入的复合增长率为71%,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为84%。
但是,行业分析人士指出,探路者的产品目前在户外设备行业中处于中低档。 最后,高端产品线与外国品牌之间存在差距。 探路者现在赢得了销量。 因此,探路者必须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等级,才能继续保持其领先地位。
一个新的国内户外品牌如何与国际品牌竞争? 研发和营销已成为公司业务的两个重点,而营销渠道的发展已成为探路者的主要投资。 直销+特许经营的独特商业模式也是探路者的一大亮点。
2007年,探路者向供应商推出了一种期货模型,使他们能够更早地掌握下一季度的销售情况。
盛发强今年为探路者设定的目标是:“公司预计2009年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将同比增长40%,而门店数量将增加到 大约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