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多名网友向正观新闻记者反映,在批发来自浙江金华义乌的玩具时遇到虚假宣传,具体表现为“货不对版”“以次充好”“货物少件”等情况。
截至记者发稿,相关维权群已有81名成员。群主王森介绍:“最多的一个花了42800元,大多数人是花几百到几千元不等,收到的货质量都特别不好。”
1月3日15时许,正观新闻记者联系了义乌市市场监管局,关于近期有关批发玩具欺诈的投诉是否居多的问题,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类似的投诉我最近接到了几个,不算特别多。不知道我的其他几个同事有没有接到类似投诉。我们这边主要负责登记,投诉进度需本人致电查询。”
维权群的多名消费者向正观新闻记者表示,事发后义乌警方称找不到营业执照对应的经营地址,故无法立案。针对此情况,1月4日9时21分,正观新闻记者联系了义乌福田派出所,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每次收到有关举报我们都会实地调查,目前情况就是你了解的那样。”
花1980元购“玩具套餐”,近9成为竹蜻蜓、泡泡水等
“我老婆想着批发点玩具出去摆摊,没想到遇到了这样的情况。”2023年12月中旬,来自江苏泰州的刁云朋通过短视频了解到义乌玩具批发相关账号,并添加其微信咨询有关事宜。
2023年12月14日上午,对方声称如果不放心,可在发货前进行视频验货。刁云朋称,验货时对方在视频中展示的均为大型盒装玩具。14日中午,刁云朋下单了对方推荐的1980元套餐,并微信转账1980元。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该玩具批发商声称最小玩具不低于30公分,承诺发货460个玩具
12月16日,刁云朋收到货物后支付了物流到付的运费160元,经清点发现,此前视频验货中对方展示的大型盒装玩具只有62个,其他均为竹蜻蜓、泡泡水等玩具。“收到的玩具总数为444个,与店家承诺的460个也不符合。”刁云朋说。
“这些廉价玩具就是用来充数的,我数了数实收货物为4袋竹蜻蜓(每袋40个),发光玩具9袋(每袋10个),泡泡水131个,梳子1把,62个盒装大玩具,大玩具达到30公分的只有八九个,还有很多是残次品。就算按62个大玩具算,充数的小玩具也占了近9成。”刁云朋向正观新闻记者表示。

刁云朋收到的多个大型玩具存在残次情况 受访者供图
多人上当维权难,警方按营业执照调查未果
“很多人报过警,向当地和义乌的警方都反映过。”罗先生来自江西赣州,称自己同样因批发义乌玩具遭虚假宣传,他告诉正观新闻记者,意识到对方是虚假宣传后向对方辖区的福田派出所报警,警方按营业执照调查后未找到对应商家。罗先生称自己花费3200元购买的玩具套餐中,绝大多数为巴掌大小的积木玩具,“最大的玩具也就50厘米左右,宣传时说的是1.5米。”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左为批发商宣传图,右为实收货物 受访者供图
来自河南周口的朱女士同样陷入义乌玩具批发的“套路”,不同的是,朱女士在支付尾款前搜索了有关视频,认清套路后拒绝支付尾款。“维权群里很多人被骗好几千,我没付尾款,900元定金打了水漂,目前已经过去十几天了,还没看到货。”朱女士向正观新闻记者表示。
作为维权群的群主,王森收集了来自各个地区因批发玩具上当的证据材料,其中包含转账记录、批发商短视频账号、微信号等。朱女士向正观新闻记者表示:“他们有的一天改好几个名字,也把账号发布的内容都清空了。”

左为玩具商更名前,右为更名后 受访者供图
律师解读:或涉嫌虚假宣传和欺诈消费者
针对此事,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在接受正观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玩具商宣传商品与实际商品不符,不仅涉嫌虚假宣传,还涉嫌欺诈消费者。从法律角度来看,这种行为属于欺诈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根据该法,商家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提供真实、准确的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如果商家的行为被认定为欺诈,他们将面临行政处罚,如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
如遇相关“套路”,消费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付建表示:“消费者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应当及时报警并保存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商品图片、视频等。同时,消费者也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要求对商家的行为进行调查。如果商家拒绝退货或者赔偿,消费者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消费者可以拨打12315或直接到工商部门举报商家欺诈、虚假宣传,并请求退一赔三,也可以直接到人民法院起诉要求退一赔三。”